'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直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撥開就看到美玉。所以,封面與扉頁設計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聯繫運用來保持設計的整體性。本書封面典雅樸素的風格讓讀者不用翻開內頁就知故事的內斂與溫情,而毛線團和黑貓成為故事的主體。而大扉頁中毛線團和貓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色(褐、黃、紅和咖啡)的毛線條交叉纏繞旋渦的佈局,更是把織毛線的鬆緊盤繞展示出來。

背景是略帶灰暗的駝色,這也是多數內頁的背景,駝色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駝色是淡定的,就像一杯恰到好處的清茶,釅而不燥,淡而有味,平和寧靜,但絕不乏味。自然老奶奶的閱歷和淡定,漸變的駝色應是首選。

音樂是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對孩子來說,欣賞好的音樂不僅能鍛鍊和提高聽覺能力,豐富審美經驗,更能陶冶情操,有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父母也想寶貝們學點樂器,往薰陶、素質這些方面去靠。

習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抱著愉悅和憧憬之心走上“修煉”之路,比學音樂技能本身更重要。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本,從圖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好,併產生對音樂切切的嚮往之情!

【第1畫面】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直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撥開就看到美玉。所以,封面與扉頁設計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聯繫運用來保持設計的整體性。本書封面典雅樸素的風格讓讀者不用翻開內頁就知故事的內斂與溫情,而毛線團和黑貓成為故事的主體。而大扉頁中毛線團和貓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色(褐、黃、紅和咖啡)的毛線條交叉纏繞旋渦的佈局,更是把織毛線的鬆緊盤繞展示出來。

背景是略帶灰暗的駝色,這也是多數內頁的背景,駝色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駝色是淡定的,就像一杯恰到好處的清茶,釅而不燥,淡而有味,平和寧靜,但絕不乏味。自然老奶奶的閱歷和淡定,漸變的駝色應是首選。

音樂是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對孩子來說,欣賞好的音樂不僅能鍛鍊和提高聽覺能力,豐富審美經驗,更能陶冶情操,有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父母也想寶貝們學點樂器,往薰陶、素質這些方面去靠。

習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抱著愉悅和憧憬之心走上“修煉”之路,比學音樂技能本身更重要。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本,從圖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好,併產生對音樂切切的嚮往之情!

【第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從前,有一個老奶奶,她已經走不動路了,所以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

解析:

音樂繪本導讀的體系很特殊,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體驗溫馨的故事和美好的畫面及哲理。他們相互間的契合才是孩子真正感受到的故事。

聲音:鈴……(輕輕撞擊後發出的悠揚繚繞至遠的聲音)。這急促短暫的鈴聲,就像是劇目開始的動員令,清脆的敲擊聲讓靜靜的時空活躍起來。

奶奶已經走不動路了,她唯一能給他人幫助的就是,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老奶奶到了晚年,仍儘自己微薄的能力造福於子孫後代。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正恰恰存在於像老奶奶一樣的長輩中。

老奶奶端坐在椅子上,正專注的織著毛線,一個黃色的毛衣已經初具成型。這個織毛線的畫面很有特點,椅子腿很矮,椅背卻很高,晚輩的孝心在細節中完整體現出,老奶奶行動的不便和勞累後的依靠。老奶奶挽起的髮髻很高很大很利索,老奶奶的愛美、愛乾淨、愛利索的性格體現了出來。幾根毛線針更是充當著髮簪,身邊沒有多餘的部件,也是對老奶奶的性格的詮釋。老奶奶的畫像採用人物漫像的風格,突出了老奶奶的頭部,這是老奶奶心靈的最好寫照。大大的眼睛和老花鏡、擠兌的面容、厚重的劉海、高卷的髮髻。

老奶奶圓桌上擺著一個貓咪的相框,顯然行動不便的老奶奶,貓咪成了她最形影不離的朋友,這裡暗示他們間的親密關係。

紅黃亮色毛線織就兩色斑斕的作品,而兩色毛線條卻從老奶奶髮髻纏繞後緩緩的引向遠方,而紅黃兩色毛線錯亂的交織在一起走向下一頁,它會引出什麼呢!

這個大跨頁背景是漸變的駝色,老奶奶身邊的色彩有些亮色以突出其形象。而跨頁則是以老奶奶為核心,同時也暗含著貓咪的出現,而溢出邊沿的毛線則是誘導讀者翻頁,看精彩的故事。

【第2畫面】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直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撥開就看到美玉。所以,封面與扉頁設計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聯繫運用來保持設計的整體性。本書封面典雅樸素的風格讓讀者不用翻開內頁就知故事的內斂與溫情,而毛線團和黑貓成為故事的主體。而大扉頁中毛線團和貓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色(褐、黃、紅和咖啡)的毛線條交叉纏繞旋渦的佈局,更是把織毛線的鬆緊盤繞展示出來。

背景是略帶灰暗的駝色,這也是多數內頁的背景,駝色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駝色是淡定的,就像一杯恰到好處的清茶,釅而不燥,淡而有味,平和寧靜,但絕不乏味。自然老奶奶的閱歷和淡定,漸變的駝色應是首選。

音樂是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對孩子來說,欣賞好的音樂不僅能鍛鍊和提高聽覺能力,豐富審美經驗,更能陶冶情操,有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父母也想寶貝們學點樂器,往薰陶、素質這些方面去靠。

習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抱著愉悅和憧憬之心走上“修煉”之路,比學音樂技能本身更重要。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本,從圖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好,併產生對音樂切切的嚮往之情!

【第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從前,有一個老奶奶,她已經走不動路了,所以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

解析:

音樂繪本導讀的體系很特殊,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體驗溫馨的故事和美好的畫面及哲理。他們相互間的契合才是孩子真正感受到的故事。

聲音:鈴……(輕輕撞擊後發出的悠揚繚繞至遠的聲音)。這急促短暫的鈴聲,就像是劇目開始的動員令,清脆的敲擊聲讓靜靜的時空活躍起來。

奶奶已經走不動路了,她唯一能給他人幫助的就是,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老奶奶到了晚年,仍儘自己微薄的能力造福於子孫後代。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正恰恰存在於像老奶奶一樣的長輩中。

老奶奶端坐在椅子上,正專注的織著毛線,一個黃色的毛衣已經初具成型。這個織毛線的畫面很有特點,椅子腿很矮,椅背卻很高,晚輩的孝心在細節中完整體現出,老奶奶行動的不便和勞累後的依靠。老奶奶挽起的髮髻很高很大很利索,老奶奶的愛美、愛乾淨、愛利索的性格體現了出來。幾根毛線針更是充當著髮簪,身邊沒有多餘的部件,也是對老奶奶的性格的詮釋。老奶奶的畫像採用人物漫像的風格,突出了老奶奶的頭部,這是老奶奶心靈的最好寫照。大大的眼睛和老花鏡、擠兌的面容、厚重的劉海、高卷的髮髻。

老奶奶圓桌上擺著一個貓咪的相框,顯然行動不便的老奶奶,貓咪成了她最形影不離的朋友,這裡暗示他們間的親密關係。

紅黃亮色毛線織就兩色斑斕的作品,而兩色毛線條卻從老奶奶髮髻纏繞後緩緩的引向遠方,而紅黃兩色毛線錯亂的交織在一起走向下一頁,它會引出什麼呢!

這個大跨頁背景是漸變的駝色,老奶奶身邊的色彩有些亮色以突出其形象。而跨頁則是以老奶奶為核心,同時也暗含著貓咪的出現,而溢出邊沿的毛線則是誘導讀者翻頁,看精彩的故事。

【第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隻小貓陪伴著她。

解析:

翻過畫面,毛線指引我們看到一個小灰貓正在玩毛線球。高聳舞動動感的尾巴代表其內心的歡愉與興奮。文字交代是小貓在陪伴老奶奶,更確切的說是相互陪伴。貓蝸居在家,沒人陪伴就是睡貓,有人相陪就成玩貓。跟隨在你的左右,你做什麼它就玩什麼。老奶奶和小貓成為相得益彰慰籍心靈的陪伴。

織針上帶有不同顏色的圓頭,是否極像打擊樂器的鼓槌呢。

聲音:鈴……(打擊樂的敲擊聲)聲音較上頁更輕微短促,謹慎的小貓怕老奶奶發現它的行為嗎?

朗讀者飽含深情,在音樂的敲擊聲長短不一中,用孩子口吻般的語言,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聲音舒緩,親切,隨著情節或低沉、或亢奮,讓孩子們吊足了胃口。

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作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父母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

讓孩子先“用耳朵進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用“耳朵閱讀”所獲得的閱讀感悟會令他們心神盪漾,沉醉其中,其樂融融。

聲情並茂地讀,通過語調、節奏以及表情、動作等對繪本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闡釋,讓孩子感知理解作品內容,感受、體驗作品情感,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

【第3畫面】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直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撥開就看到美玉。所以,封面與扉頁設計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聯繫運用來保持設計的整體性。本書封面典雅樸素的風格讓讀者不用翻開內頁就知故事的內斂與溫情,而毛線團和黑貓成為故事的主體。而大扉頁中毛線團和貓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色(褐、黃、紅和咖啡)的毛線條交叉纏繞旋渦的佈局,更是把織毛線的鬆緊盤繞展示出來。

背景是略帶灰暗的駝色,這也是多數內頁的背景,駝色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駝色是淡定的,就像一杯恰到好處的清茶,釅而不燥,淡而有味,平和寧靜,但絕不乏味。自然老奶奶的閱歷和淡定,漸變的駝色應是首選。

音樂是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對孩子來說,欣賞好的音樂不僅能鍛鍊和提高聽覺能力,豐富審美經驗,更能陶冶情操,有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父母也想寶貝們學點樂器,往薰陶、素質這些方面去靠。

習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抱著愉悅和憧憬之心走上“修煉”之路,比學音樂技能本身更重要。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本,從圖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好,併產生對音樂切切的嚮往之情!

【第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從前,有一個老奶奶,她已經走不動路了,所以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

解析:

音樂繪本導讀的體系很特殊,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體驗溫馨的故事和美好的畫面及哲理。他們相互間的契合才是孩子真正感受到的故事。

聲音:鈴……(輕輕撞擊後發出的悠揚繚繞至遠的聲音)。這急促短暫的鈴聲,就像是劇目開始的動員令,清脆的敲擊聲讓靜靜的時空活躍起來。

奶奶已經走不動路了,她唯一能給他人幫助的就是,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老奶奶到了晚年,仍儘自己微薄的能力造福於子孫後代。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正恰恰存在於像老奶奶一樣的長輩中。

老奶奶端坐在椅子上,正專注的織著毛線,一個黃色的毛衣已經初具成型。這個織毛線的畫面很有特點,椅子腿很矮,椅背卻很高,晚輩的孝心在細節中完整體現出,老奶奶行動的不便和勞累後的依靠。老奶奶挽起的髮髻很高很大很利索,老奶奶的愛美、愛乾淨、愛利索的性格體現了出來。幾根毛線針更是充當著髮簪,身邊沒有多餘的部件,也是對老奶奶的性格的詮釋。老奶奶的畫像採用人物漫像的風格,突出了老奶奶的頭部,這是老奶奶心靈的最好寫照。大大的眼睛和老花鏡、擠兌的面容、厚重的劉海、高卷的髮髻。

老奶奶圓桌上擺著一個貓咪的相框,顯然行動不便的老奶奶,貓咪成了她最形影不離的朋友,這裡暗示他們間的親密關係。

紅黃亮色毛線織就兩色斑斕的作品,而兩色毛線條卻從老奶奶髮髻纏繞後緩緩的引向遠方,而紅黃兩色毛線錯亂的交織在一起走向下一頁,它會引出什麼呢!

這個大跨頁背景是漸變的駝色,老奶奶身邊的色彩有些亮色以突出其形象。而跨頁則是以老奶奶為核心,同時也暗含著貓咪的出現,而溢出邊沿的毛線則是誘導讀者翻頁,看精彩的故事。

【第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隻小貓陪伴著她。

解析:

翻過畫面,毛線指引我們看到一個小灰貓正在玩毛線球。高聳舞動動感的尾巴代表其內心的歡愉與興奮。文字交代是小貓在陪伴老奶奶,更確切的說是相互陪伴。貓蝸居在家,沒人陪伴就是睡貓,有人相陪就成玩貓。跟隨在你的左右,你做什麼它就玩什麼。老奶奶和小貓成為相得益彰慰籍心靈的陪伴。

織針上帶有不同顏色的圓頭,是否極像打擊樂器的鼓槌呢。

聲音:鈴……(打擊樂的敲擊聲)聲音較上頁更輕微短促,謹慎的小貓怕老奶奶發現它的行為嗎?

朗讀者飽含深情,在音樂的敲擊聲長短不一中,用孩子口吻般的語言,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聲音舒緩,親切,隨著情節或低沉、或亢奮,讓孩子們吊足了胃口。

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作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父母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

讓孩子先“用耳朵進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用“耳朵閱讀”所獲得的閱讀感悟會令他們心神盪漾,沉醉其中,其樂融融。

聲情並茂地讀,通過語調、節奏以及表情、動作等對繪本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闡釋,讓孩子感知理解作品內容,感受、體驗作品情感,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

【第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老奶奶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

解析:

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毛線球,堆滿了整個大跨頁,而小灰貓卻被裹挾其中,顯得微不足道了。散落的線繩曲曲彎彎,隨性而舒展,成為線球間連接的紐帶。

眾多的線團暗示老奶奶的愛心與繁重,小灰貓卻成為其中調節的力量,而鈴聲讓小灰貓顯得很平靜。

聲音:鈴……

用“耳朵”感受繪本閱讀之“樂”,孩子的早期閱讀不同於成人的閱讀,這是一種成人朗讀、孩子聽賞的過程。

同時,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感受故事,並且把自己假設為其中的主人公或角色,從而建構起新的認知。他們能從動聽的語言表達、誇張的動作表情,有時甚至就是真實的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

他們會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側耳傾聽、時而屏息凝神、時而手舞足蹈、時而又沉思冥想,他們與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共同經歷,共同成長。

這個音樂繪本的知識點在於:細緻的描述與分析,深入淺出的方式讓音樂零基礎的家長都能學到專業的音樂知識,也可以延伸拓展,創設一個音樂的環境,讓孩子音樂的發展打下音樂的基礎。讓孩子學習和感受音樂的高低變化,這是學習音樂的前提,為了讓孩子們體會音樂的高低變化,我們應用了音樂的常規圖譜,讓孩子們更為直觀的學習。

【第4畫面】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直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撥開就看到美玉。所以,封面與扉頁設計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聯繫運用來保持設計的整體性。本書封面典雅樸素的風格讓讀者不用翻開內頁就知故事的內斂與溫情,而毛線團和黑貓成為故事的主體。而大扉頁中毛線團和貓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色(褐、黃、紅和咖啡)的毛線條交叉纏繞旋渦的佈局,更是把織毛線的鬆緊盤繞展示出來。

背景是略帶灰暗的駝色,這也是多數內頁的背景,駝色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駝色是淡定的,就像一杯恰到好處的清茶,釅而不燥,淡而有味,平和寧靜,但絕不乏味。自然老奶奶的閱歷和淡定,漸變的駝色應是首選。

音樂是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對孩子來說,欣賞好的音樂不僅能鍛鍊和提高聽覺能力,豐富審美經驗,更能陶冶情操,有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父母也想寶貝們學點樂器,往薰陶、素質這些方面去靠。

習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抱著愉悅和憧憬之心走上“修煉”之路,比學音樂技能本身更重要。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本,從圖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好,併產生對音樂切切的嚮往之情!

【第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從前,有一個老奶奶,她已經走不動路了,所以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

解析:

音樂繪本導讀的體系很特殊,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體驗溫馨的故事和美好的畫面及哲理。他們相互間的契合才是孩子真正感受到的故事。

聲音:鈴……(輕輕撞擊後發出的悠揚繚繞至遠的聲音)。這急促短暫的鈴聲,就像是劇目開始的動員令,清脆的敲擊聲讓靜靜的時空活躍起來。

奶奶已經走不動路了,她唯一能給他人幫助的就是,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老奶奶到了晚年,仍儘自己微薄的能力造福於子孫後代。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正恰恰存在於像老奶奶一樣的長輩中。

老奶奶端坐在椅子上,正專注的織著毛線,一個黃色的毛衣已經初具成型。這個織毛線的畫面很有特點,椅子腿很矮,椅背卻很高,晚輩的孝心在細節中完整體現出,老奶奶行動的不便和勞累後的依靠。老奶奶挽起的髮髻很高很大很利索,老奶奶的愛美、愛乾淨、愛利索的性格體現了出來。幾根毛線針更是充當著髮簪,身邊沒有多餘的部件,也是對老奶奶的性格的詮釋。老奶奶的畫像採用人物漫像的風格,突出了老奶奶的頭部,這是老奶奶心靈的最好寫照。大大的眼睛和老花鏡、擠兌的面容、厚重的劉海、高卷的髮髻。

老奶奶圓桌上擺著一個貓咪的相框,顯然行動不便的老奶奶,貓咪成了她最形影不離的朋友,這裡暗示他們間的親密關係。

紅黃亮色毛線織就兩色斑斕的作品,而兩色毛線條卻從老奶奶髮髻纏繞後緩緩的引向遠方,而紅黃兩色毛線錯亂的交織在一起走向下一頁,它會引出什麼呢!

這個大跨頁背景是漸變的駝色,老奶奶身邊的色彩有些亮色以突出其形象。而跨頁則是以老奶奶為核心,同時也暗含著貓咪的出現,而溢出邊沿的毛線則是誘導讀者翻頁,看精彩的故事。

【第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隻小貓陪伴著她。

解析:

翻過畫面,毛線指引我們看到一個小灰貓正在玩毛線球。高聳舞動動感的尾巴代表其內心的歡愉與興奮。文字交代是小貓在陪伴老奶奶,更確切的說是相互陪伴。貓蝸居在家,沒人陪伴就是睡貓,有人相陪就成玩貓。跟隨在你的左右,你做什麼它就玩什麼。老奶奶和小貓成為相得益彰慰籍心靈的陪伴。

織針上帶有不同顏色的圓頭,是否極像打擊樂器的鼓槌呢。

聲音:鈴……(打擊樂的敲擊聲)聲音較上頁更輕微短促,謹慎的小貓怕老奶奶發現它的行為嗎?

朗讀者飽含深情,在音樂的敲擊聲長短不一中,用孩子口吻般的語言,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聲音舒緩,親切,隨著情節或低沉、或亢奮,讓孩子們吊足了胃口。

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作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父母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

讓孩子先“用耳朵進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用“耳朵閱讀”所獲得的閱讀感悟會令他們心神盪漾,沉醉其中,其樂融融。

聲情並茂地讀,通過語調、節奏以及表情、動作等對繪本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闡釋,讓孩子感知理解作品內容,感受、體驗作品情感,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

【第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老奶奶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

解析:

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毛線球,堆滿了整個大跨頁,而小灰貓卻被裹挾其中,顯得微不足道了。散落的線繩曲曲彎彎,隨性而舒展,成為線球間連接的紐帶。

眾多的線團暗示老奶奶的愛心與繁重,小灰貓卻成為其中調節的力量,而鈴聲讓小灰貓顯得很平靜。

聲音:鈴……

用“耳朵”感受繪本閱讀之“樂”,孩子的早期閱讀不同於成人的閱讀,這是一種成人朗讀、孩子聽賞的過程。

同時,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感受故事,並且把自己假設為其中的主人公或角色,從而建構起新的認知。他們能從動聽的語言表達、誇張的動作表情,有時甚至就是真實的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

他們會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側耳傾聽、時而屏息凝神、時而手舞足蹈、時而又沉思冥想,他們與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共同經歷,共同成長。

這個音樂繪本的知識點在於:細緻的描述與分析,深入淺出的方式讓音樂零基礎的家長都能學到專業的音樂知識,也可以延伸拓展,創設一個音樂的環境,讓孩子音樂的發展打下音樂的基礎。讓孩子學習和感受音樂的高低變化,這是學習音樂的前提,為了讓孩子們體會音樂的高低變化,我們應用了音樂的常規圖譜,讓孩子們更為直觀的學習。

【第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她不停地編織美麗的衣服送給她最愛的人。

解析:

前面有鋪墊: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後面就有給最愛的人獻出自己的愛。兩個成人和兩個孩子,從紅毛衣到黃圍脖。這顯然是一家人,腳蹬拖鞋,小貓相隨。

本書人物最大特點是巨大的泡泡眼,也包括貓的眼睛。雖是採用漫畫的風格,但以眼傳情,作用很明顯。

畫面分為前後兩個層次,穿高領毛衣的男孩的舉手動作,佔據了跨頁的一半以上,還遮擋住後面的媽媽及妹妹。這又體現了角色的重要性,小男孩瞪圓了眼睛,頭髮也都豎了起來,作者卻僅僅讓讀者看到興奮的眼睛和歡樂上揚的眉梢,歡呼的動作足以說明非常喜歡老奶奶的傑作。

聲音:鈴……

我是一邊聽著朗讀一邊來詮釋繪本的,視聽結合提高注意力,但從小缺失音樂的素養,只是更多的體驗到外在的音樂韻律,而不知其意。正如讀者反饋所言,說好的音樂在哪裡?這能叫音樂繪本?這麼難聽的所謂哨聲即是音樂?音樂是有線條的!這個是告知孩子音樂也是有型的!為什麼說有音樂詩畫!寶寶特別喜歡聽,不知聽了多少遍……

我詮釋不出作者的音樂內涵,期待讀者去體驗各自的不同。這是原創的第一步音樂繪本,她開啟了一個旅程、一個起點,儘管我們缺少附和的節奏,但不遠的將來一定會的。

但孩子有天生的音樂起點,或許這是寫給孩子的,孩子從圖畫到音畫都能體驗到。只要你飽含親情的閱讀和讓孩子聆聽作者的音樂就夠了。

孩子有耳朵就能聽,這是天生的本領,但“聽力”並不等同於“傾聽”。“傾聽”是一種需要專注、有選擇、有自我控制性的“聽力”,而聽故事是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良好途徑。

在給孩子讀故事的同時,可以提前設置一些小問題,如邊聽邊想:“故事裡有誰?”“你最喜歡那個角色?”“如果你是其中的XXX,你會怎麼辦呢?”此時的孩子已不再是單一的聽眾,他們更是用心在與繪本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同樣,這樣的場景下,也是我們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的最好場景。我們可以通過繪本中角色,說出我們想對孩子說出的話,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交流。

【第5畫面】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直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撥開就看到美玉。所以,封面與扉頁設計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聯繫運用來保持設計的整體性。本書封面典雅樸素的風格讓讀者不用翻開內頁就知故事的內斂與溫情,而毛線團和黑貓成為故事的主體。而大扉頁中毛線團和貓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色(褐、黃、紅和咖啡)的毛線條交叉纏繞旋渦的佈局,更是把織毛線的鬆緊盤繞展示出來。

背景是略帶灰暗的駝色,這也是多數內頁的背景,駝色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駝色是淡定的,就像一杯恰到好處的清茶,釅而不燥,淡而有味,平和寧靜,但絕不乏味。自然老奶奶的閱歷和淡定,漸變的駝色應是首選。

音樂是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對孩子來說,欣賞好的音樂不僅能鍛鍊和提高聽覺能力,豐富審美經驗,更能陶冶情操,有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父母也想寶貝們學點樂器,往薰陶、素質這些方面去靠。

習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抱著愉悅和憧憬之心走上“修煉”之路,比學音樂技能本身更重要。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本,從圖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好,併產生對音樂切切的嚮往之情!

【第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從前,有一個老奶奶,她已經走不動路了,所以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

解析:

音樂繪本導讀的體系很特殊,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體驗溫馨的故事和美好的畫面及哲理。他們相互間的契合才是孩子真正感受到的故事。

聲音:鈴……(輕輕撞擊後發出的悠揚繚繞至遠的聲音)。這急促短暫的鈴聲,就像是劇目開始的動員令,清脆的敲擊聲讓靜靜的時空活躍起來。

奶奶已經走不動路了,她唯一能給他人幫助的就是,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老奶奶到了晚年,仍儘自己微薄的能力造福於子孫後代。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正恰恰存在於像老奶奶一樣的長輩中。

老奶奶端坐在椅子上,正專注的織著毛線,一個黃色的毛衣已經初具成型。這個織毛線的畫面很有特點,椅子腿很矮,椅背卻很高,晚輩的孝心在細節中完整體現出,老奶奶行動的不便和勞累後的依靠。老奶奶挽起的髮髻很高很大很利索,老奶奶的愛美、愛乾淨、愛利索的性格體現了出來。幾根毛線針更是充當著髮簪,身邊沒有多餘的部件,也是對老奶奶的性格的詮釋。老奶奶的畫像採用人物漫像的風格,突出了老奶奶的頭部,這是老奶奶心靈的最好寫照。大大的眼睛和老花鏡、擠兌的面容、厚重的劉海、高卷的髮髻。

老奶奶圓桌上擺著一個貓咪的相框,顯然行動不便的老奶奶,貓咪成了她最形影不離的朋友,這裡暗示他們間的親密關係。

紅黃亮色毛線織就兩色斑斕的作品,而兩色毛線條卻從老奶奶髮髻纏繞後緩緩的引向遠方,而紅黃兩色毛線錯亂的交織在一起走向下一頁,它會引出什麼呢!

這個大跨頁背景是漸變的駝色,老奶奶身邊的色彩有些亮色以突出其形象。而跨頁則是以老奶奶為核心,同時也暗含著貓咪的出現,而溢出邊沿的毛線則是誘導讀者翻頁,看精彩的故事。

【第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隻小貓陪伴著她。

解析:

翻過畫面,毛線指引我們看到一個小灰貓正在玩毛線球。高聳舞動動感的尾巴代表其內心的歡愉與興奮。文字交代是小貓在陪伴老奶奶,更確切的說是相互陪伴。貓蝸居在家,沒人陪伴就是睡貓,有人相陪就成玩貓。跟隨在你的左右,你做什麼它就玩什麼。老奶奶和小貓成為相得益彰慰籍心靈的陪伴。

織針上帶有不同顏色的圓頭,是否極像打擊樂器的鼓槌呢。

聲音:鈴……(打擊樂的敲擊聲)聲音較上頁更輕微短促,謹慎的小貓怕老奶奶發現它的行為嗎?

朗讀者飽含深情,在音樂的敲擊聲長短不一中,用孩子口吻般的語言,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聲音舒緩,親切,隨著情節或低沉、或亢奮,讓孩子們吊足了胃口。

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作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父母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

讓孩子先“用耳朵進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用“耳朵閱讀”所獲得的閱讀感悟會令他們心神盪漾,沉醉其中,其樂融融。

聲情並茂地讀,通過語調、節奏以及表情、動作等對繪本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闡釋,讓孩子感知理解作品內容,感受、體驗作品情感,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

【第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老奶奶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

解析:

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毛線球,堆滿了整個大跨頁,而小灰貓卻被裹挾其中,顯得微不足道了。散落的線繩曲曲彎彎,隨性而舒展,成為線球間連接的紐帶。

眾多的線團暗示老奶奶的愛心與繁重,小灰貓卻成為其中調節的力量,而鈴聲讓小灰貓顯得很平靜。

聲音:鈴……

用“耳朵”感受繪本閱讀之“樂”,孩子的早期閱讀不同於成人的閱讀,這是一種成人朗讀、孩子聽賞的過程。

同時,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感受故事,並且把自己假設為其中的主人公或角色,從而建構起新的認知。他們能從動聽的語言表達、誇張的動作表情,有時甚至就是真實的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

他們會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側耳傾聽、時而屏息凝神、時而手舞足蹈、時而又沉思冥想,他們與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共同經歷,共同成長。

這個音樂繪本的知識點在於:細緻的描述與分析,深入淺出的方式讓音樂零基礎的家長都能學到專業的音樂知識,也可以延伸拓展,創設一個音樂的環境,讓孩子音樂的發展打下音樂的基礎。讓孩子學習和感受音樂的高低變化,這是學習音樂的前提,為了讓孩子們體會音樂的高低變化,我們應用了音樂的常規圖譜,讓孩子們更為直觀的學習。

【第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她不停地編織美麗的衣服送給她最愛的人。

解析:

前面有鋪墊: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後面就有給最愛的人獻出自己的愛。兩個成人和兩個孩子,從紅毛衣到黃圍脖。這顯然是一家人,腳蹬拖鞋,小貓相隨。

本書人物最大特點是巨大的泡泡眼,也包括貓的眼睛。雖是採用漫畫的風格,但以眼傳情,作用很明顯。

畫面分為前後兩個層次,穿高領毛衣的男孩的舉手動作,佔據了跨頁的一半以上,還遮擋住後面的媽媽及妹妹。這又體現了角色的重要性,小男孩瞪圓了眼睛,頭髮也都豎了起來,作者卻僅僅讓讀者看到興奮的眼睛和歡樂上揚的眉梢,歡呼的動作足以說明非常喜歡老奶奶的傑作。

聲音:鈴……

我是一邊聽著朗讀一邊來詮釋繪本的,視聽結合提高注意力,但從小缺失音樂的素養,只是更多的體驗到外在的音樂韻律,而不知其意。正如讀者反饋所言,說好的音樂在哪裡?這能叫音樂繪本?這麼難聽的所謂哨聲即是音樂?音樂是有線條的!這個是告知孩子音樂也是有型的!為什麼說有音樂詩畫!寶寶特別喜歡聽,不知聽了多少遍……

我詮釋不出作者的音樂內涵,期待讀者去體驗各自的不同。這是原創的第一步音樂繪本,她開啟了一個旅程、一個起點,儘管我們缺少附和的節奏,但不遠的將來一定會的。

但孩子有天生的音樂起點,或許這是寫給孩子的,孩子從圖畫到音畫都能體驗到。只要你飽含親情的閱讀和讓孩子聆聽作者的音樂就夠了。

孩子有耳朵就能聽,這是天生的本領,但“聽力”並不等同於“傾聽”。“傾聽”是一種需要專注、有選擇、有自我控制性的“聽力”,而聽故事是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良好途徑。

在給孩子讀故事的同時,可以提前設置一些小問題,如邊聽邊想:“故事裡有誰?”“你最喜歡那個角色?”“如果你是其中的XXX,你會怎麼辦呢?”此時的孩子已不再是單一的聽眾,他們更是用心在與繪本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同樣,這樣的場景下,也是我們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的最好場景。我們可以通過繪本中角色,說出我們想對孩子說出的話,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交流。

【第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了。

解析:

聲音:鈴……

老奶奶把織好的毛衣送給子孫後,又做起了大的計劃。一條白色的作品已經初具成型,鋪開佔滿了頁面的下半部分。相同的坐姿、相同的表情、相同的服飾,可見老奶奶的波瀾不驚的態勢,只是作品更大了。

小貓躲在椅子後面,用眼睛漂著老奶奶,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那又怎麼樣呢!又給後面故事做好了伏筆。

【第6畫面】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直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撥開就看到美玉。所以,封面與扉頁設計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聯繫運用來保持設計的整體性。本書封面典雅樸素的風格讓讀者不用翻開內頁就知故事的內斂與溫情,而毛線團和黑貓成為故事的主體。而大扉頁中毛線團和貓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色(褐、黃、紅和咖啡)的毛線條交叉纏繞旋渦的佈局,更是把織毛線的鬆緊盤繞展示出來。

背景是略帶灰暗的駝色,這也是多數內頁的背景,駝色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駝色是淡定的,就像一杯恰到好處的清茶,釅而不燥,淡而有味,平和寧靜,但絕不乏味。自然老奶奶的閱歷和淡定,漸變的駝色應是首選。

音樂是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對孩子來說,欣賞好的音樂不僅能鍛鍊和提高聽覺能力,豐富審美經驗,更能陶冶情操,有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父母也想寶貝們學點樂器,往薰陶、素質這些方面去靠。

習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抱著愉悅和憧憬之心走上“修煉”之路,比學音樂技能本身更重要。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本,從圖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好,併產生對音樂切切的嚮往之情!

【第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從前,有一個老奶奶,她已經走不動路了,所以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

解析:

音樂繪本導讀的體系很特殊,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體驗溫馨的故事和美好的畫面及哲理。他們相互間的契合才是孩子真正感受到的故事。

聲音:鈴……(輕輕撞擊後發出的悠揚繚繞至遠的聲音)。這急促短暫的鈴聲,就像是劇目開始的動員令,清脆的敲擊聲讓靜靜的時空活躍起來。

奶奶已經走不動路了,她唯一能給他人幫助的就是,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老奶奶到了晚年,仍儘自己微薄的能力造福於子孫後代。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正恰恰存在於像老奶奶一樣的長輩中。

老奶奶端坐在椅子上,正專注的織著毛線,一個黃色的毛衣已經初具成型。這個織毛線的畫面很有特點,椅子腿很矮,椅背卻很高,晚輩的孝心在細節中完整體現出,老奶奶行動的不便和勞累後的依靠。老奶奶挽起的髮髻很高很大很利索,老奶奶的愛美、愛乾淨、愛利索的性格體現了出來。幾根毛線針更是充當著髮簪,身邊沒有多餘的部件,也是對老奶奶的性格的詮釋。老奶奶的畫像採用人物漫像的風格,突出了老奶奶的頭部,這是老奶奶心靈的最好寫照。大大的眼睛和老花鏡、擠兌的面容、厚重的劉海、高卷的髮髻。

老奶奶圓桌上擺著一個貓咪的相框,顯然行動不便的老奶奶,貓咪成了她最形影不離的朋友,這裡暗示他們間的親密關係。

紅黃亮色毛線織就兩色斑斕的作品,而兩色毛線條卻從老奶奶髮髻纏繞後緩緩的引向遠方,而紅黃兩色毛線錯亂的交織在一起走向下一頁,它會引出什麼呢!

這個大跨頁背景是漸變的駝色,老奶奶身邊的色彩有些亮色以突出其形象。而跨頁則是以老奶奶為核心,同時也暗含著貓咪的出現,而溢出邊沿的毛線則是誘導讀者翻頁,看精彩的故事。

【第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隻小貓陪伴著她。

解析:

翻過畫面,毛線指引我們看到一個小灰貓正在玩毛線球。高聳舞動動感的尾巴代表其內心的歡愉與興奮。文字交代是小貓在陪伴老奶奶,更確切的說是相互陪伴。貓蝸居在家,沒人陪伴就是睡貓,有人相陪就成玩貓。跟隨在你的左右,你做什麼它就玩什麼。老奶奶和小貓成為相得益彰慰籍心靈的陪伴。

織針上帶有不同顏色的圓頭,是否極像打擊樂器的鼓槌呢。

聲音:鈴……(打擊樂的敲擊聲)聲音較上頁更輕微短促,謹慎的小貓怕老奶奶發現它的行為嗎?

朗讀者飽含深情,在音樂的敲擊聲長短不一中,用孩子口吻般的語言,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聲音舒緩,親切,隨著情節或低沉、或亢奮,讓孩子們吊足了胃口。

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作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父母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

讓孩子先“用耳朵進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用“耳朵閱讀”所獲得的閱讀感悟會令他們心神盪漾,沉醉其中,其樂融融。

聲情並茂地讀,通過語調、節奏以及表情、動作等對繪本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闡釋,讓孩子感知理解作品內容,感受、體驗作品情感,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

【第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老奶奶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

解析:

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毛線球,堆滿了整個大跨頁,而小灰貓卻被裹挾其中,顯得微不足道了。散落的線繩曲曲彎彎,隨性而舒展,成為線球間連接的紐帶。

眾多的線團暗示老奶奶的愛心與繁重,小灰貓卻成為其中調節的力量,而鈴聲讓小灰貓顯得很平靜。

聲音:鈴……

用“耳朵”感受繪本閱讀之“樂”,孩子的早期閱讀不同於成人的閱讀,這是一種成人朗讀、孩子聽賞的過程。

同時,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感受故事,並且把自己假設為其中的主人公或角色,從而建構起新的認知。他們能從動聽的語言表達、誇張的動作表情,有時甚至就是真實的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

他們會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側耳傾聽、時而屏息凝神、時而手舞足蹈、時而又沉思冥想,他們與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共同經歷,共同成長。

這個音樂繪本的知識點在於:細緻的描述與分析,深入淺出的方式讓音樂零基礎的家長都能學到專業的音樂知識,也可以延伸拓展,創設一個音樂的環境,讓孩子音樂的發展打下音樂的基礎。讓孩子學習和感受音樂的高低變化,這是學習音樂的前提,為了讓孩子們體會音樂的高低變化,我們應用了音樂的常規圖譜,讓孩子們更為直觀的學習。

【第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她不停地編織美麗的衣服送給她最愛的人。

解析:

前面有鋪墊: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後面就有給最愛的人獻出自己的愛。兩個成人和兩個孩子,從紅毛衣到黃圍脖。這顯然是一家人,腳蹬拖鞋,小貓相隨。

本書人物最大特點是巨大的泡泡眼,也包括貓的眼睛。雖是採用漫畫的風格,但以眼傳情,作用很明顯。

畫面分為前後兩個層次,穿高領毛衣的男孩的舉手動作,佔據了跨頁的一半以上,還遮擋住後面的媽媽及妹妹。這又體現了角色的重要性,小男孩瞪圓了眼睛,頭髮也都豎了起來,作者卻僅僅讓讀者看到興奮的眼睛和歡樂上揚的眉梢,歡呼的動作足以說明非常喜歡老奶奶的傑作。

聲音:鈴……

我是一邊聽著朗讀一邊來詮釋繪本的,視聽結合提高注意力,但從小缺失音樂的素養,只是更多的體驗到外在的音樂韻律,而不知其意。正如讀者反饋所言,說好的音樂在哪裡?這能叫音樂繪本?這麼難聽的所謂哨聲即是音樂?音樂是有線條的!這個是告知孩子音樂也是有型的!為什麼說有音樂詩畫!寶寶特別喜歡聽,不知聽了多少遍……

我詮釋不出作者的音樂內涵,期待讀者去體驗各自的不同。這是原創的第一步音樂繪本,她開啟了一個旅程、一個起點,儘管我們缺少附和的節奏,但不遠的將來一定會的。

但孩子有天生的音樂起點,或許這是寫給孩子的,孩子從圖畫到音畫都能體驗到。只要你飽含親情的閱讀和讓孩子聆聽作者的音樂就夠了。

孩子有耳朵就能聽,這是天生的本領,但“聽力”並不等同於“傾聽”。“傾聽”是一種需要專注、有選擇、有自我控制性的“聽力”,而聽故事是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良好途徑。

在給孩子讀故事的同時,可以提前設置一些小問題,如邊聽邊想:“故事裡有誰?”“你最喜歡那個角色?”“如果你是其中的XXX,你會怎麼辦呢?”此時的孩子已不再是單一的聽眾,他們更是用心在與繪本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同樣,這樣的場景下,也是我們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的最好場景。我們可以通過繪本中角色,說出我們想對孩子說出的話,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交流。

【第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了。

解析:

聲音:鈴……

老奶奶把織好的毛衣送給子孫後,又做起了大的計劃。一條白色的作品已經初具成型,鋪開佔滿了頁面的下半部分。相同的坐姿、相同的表情、相同的服飾,可見老奶奶的波瀾不驚的態勢,只是作品更大了。

小貓躲在椅子後面,用眼睛漂著老奶奶,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那又怎麼樣呢!又給後面故事做好了伏筆。

【第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常常會趁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地練習。

解析:

聲音:鈴…… 此刻的鈴聲顯得很重,小貓內心很糾結嗎?

小貓坐在老奶奶的位置上,意味著接替她的工作。老奶奶已經精力不濟了,毛線條很雜亂地攪合在一起。代表小貓偷偷學習的複雜心情嗎!

小貓的坐姿與老奶奶有不同,是因為他有尾巴的原因。這樣也可以更好的看到室內的全景,好適可而止。

“常常”兩字,代表小貓已經經常偷偷學織毛衣了。為什麼偷偷地練習呢!是給老奶奶一個猝不及防!

【第7畫面】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直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撥開就看到美玉。所以,封面與扉頁設計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聯繫運用來保持設計的整體性。本書封面典雅樸素的風格讓讀者不用翻開內頁就知故事的內斂與溫情,而毛線團和黑貓成為故事的主體。而大扉頁中毛線團和貓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色(褐、黃、紅和咖啡)的毛線條交叉纏繞旋渦的佈局,更是把織毛線的鬆緊盤繞展示出來。

背景是略帶灰暗的駝色,這也是多數內頁的背景,駝色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駝色是淡定的,就像一杯恰到好處的清茶,釅而不燥,淡而有味,平和寧靜,但絕不乏味。自然老奶奶的閱歷和淡定,漸變的駝色應是首選。

音樂是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對孩子來說,欣賞好的音樂不僅能鍛鍊和提高聽覺能力,豐富審美經驗,更能陶冶情操,有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父母也想寶貝們學點樂器,往薰陶、素質這些方面去靠。

習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抱著愉悅和憧憬之心走上“修煉”之路,比學音樂技能本身更重要。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本,從圖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好,併產生對音樂切切的嚮往之情!

【第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從前,有一個老奶奶,她已經走不動路了,所以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

解析:

音樂繪本導讀的體系很特殊,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體驗溫馨的故事和美好的畫面及哲理。他們相互間的契合才是孩子真正感受到的故事。

聲音:鈴……(輕輕撞擊後發出的悠揚繚繞至遠的聲音)。這急促短暫的鈴聲,就像是劇目開始的動員令,清脆的敲擊聲讓靜靜的時空活躍起來。

奶奶已經走不動路了,她唯一能給他人幫助的就是,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老奶奶到了晚年,仍儘自己微薄的能力造福於子孫後代。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正恰恰存在於像老奶奶一樣的長輩中。

老奶奶端坐在椅子上,正專注的織著毛線,一個黃色的毛衣已經初具成型。這個織毛線的畫面很有特點,椅子腿很矮,椅背卻很高,晚輩的孝心在細節中完整體現出,老奶奶行動的不便和勞累後的依靠。老奶奶挽起的髮髻很高很大很利索,老奶奶的愛美、愛乾淨、愛利索的性格體現了出來。幾根毛線針更是充當著髮簪,身邊沒有多餘的部件,也是對老奶奶的性格的詮釋。老奶奶的畫像採用人物漫像的風格,突出了老奶奶的頭部,這是老奶奶心靈的最好寫照。大大的眼睛和老花鏡、擠兌的面容、厚重的劉海、高卷的髮髻。

老奶奶圓桌上擺著一個貓咪的相框,顯然行動不便的老奶奶,貓咪成了她最形影不離的朋友,這裡暗示他們間的親密關係。

紅黃亮色毛線織就兩色斑斕的作品,而兩色毛線條卻從老奶奶髮髻纏繞後緩緩的引向遠方,而紅黃兩色毛線錯亂的交織在一起走向下一頁,它會引出什麼呢!

這個大跨頁背景是漸變的駝色,老奶奶身邊的色彩有些亮色以突出其形象。而跨頁則是以老奶奶為核心,同時也暗含著貓咪的出現,而溢出邊沿的毛線則是誘導讀者翻頁,看精彩的故事。

【第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隻小貓陪伴著她。

解析:

翻過畫面,毛線指引我們看到一個小灰貓正在玩毛線球。高聳舞動動感的尾巴代表其內心的歡愉與興奮。文字交代是小貓在陪伴老奶奶,更確切的說是相互陪伴。貓蝸居在家,沒人陪伴就是睡貓,有人相陪就成玩貓。跟隨在你的左右,你做什麼它就玩什麼。老奶奶和小貓成為相得益彰慰籍心靈的陪伴。

織針上帶有不同顏色的圓頭,是否極像打擊樂器的鼓槌呢。

聲音:鈴……(打擊樂的敲擊聲)聲音較上頁更輕微短促,謹慎的小貓怕老奶奶發現它的行為嗎?

朗讀者飽含深情,在音樂的敲擊聲長短不一中,用孩子口吻般的語言,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聲音舒緩,親切,隨著情節或低沉、或亢奮,讓孩子們吊足了胃口。

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作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父母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

讓孩子先“用耳朵進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用“耳朵閱讀”所獲得的閱讀感悟會令他們心神盪漾,沉醉其中,其樂融融。

聲情並茂地讀,通過語調、節奏以及表情、動作等對繪本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闡釋,讓孩子感知理解作品內容,感受、體驗作品情感,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

【第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老奶奶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

解析:

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毛線球,堆滿了整個大跨頁,而小灰貓卻被裹挾其中,顯得微不足道了。散落的線繩曲曲彎彎,隨性而舒展,成為線球間連接的紐帶。

眾多的線團暗示老奶奶的愛心與繁重,小灰貓卻成為其中調節的力量,而鈴聲讓小灰貓顯得很平靜。

聲音:鈴……

用“耳朵”感受繪本閱讀之“樂”,孩子的早期閱讀不同於成人的閱讀,這是一種成人朗讀、孩子聽賞的過程。

同時,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感受故事,並且把自己假設為其中的主人公或角色,從而建構起新的認知。他們能從動聽的語言表達、誇張的動作表情,有時甚至就是真實的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

他們會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側耳傾聽、時而屏息凝神、時而手舞足蹈、時而又沉思冥想,他們與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共同經歷,共同成長。

這個音樂繪本的知識點在於:細緻的描述與分析,深入淺出的方式讓音樂零基礎的家長都能學到專業的音樂知識,也可以延伸拓展,創設一個音樂的環境,讓孩子音樂的發展打下音樂的基礎。讓孩子學習和感受音樂的高低變化,這是學習音樂的前提,為了讓孩子們體會音樂的高低變化,我們應用了音樂的常規圖譜,讓孩子們更為直觀的學習。

【第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她不停地編織美麗的衣服送給她最愛的人。

解析:

前面有鋪墊: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後面就有給最愛的人獻出自己的愛。兩個成人和兩個孩子,從紅毛衣到黃圍脖。這顯然是一家人,腳蹬拖鞋,小貓相隨。

本書人物最大特點是巨大的泡泡眼,也包括貓的眼睛。雖是採用漫畫的風格,但以眼傳情,作用很明顯。

畫面分為前後兩個層次,穿高領毛衣的男孩的舉手動作,佔據了跨頁的一半以上,還遮擋住後面的媽媽及妹妹。這又體現了角色的重要性,小男孩瞪圓了眼睛,頭髮也都豎了起來,作者卻僅僅讓讀者看到興奮的眼睛和歡樂上揚的眉梢,歡呼的動作足以說明非常喜歡老奶奶的傑作。

聲音:鈴……

我是一邊聽著朗讀一邊來詮釋繪本的,視聽結合提高注意力,但從小缺失音樂的素養,只是更多的體驗到外在的音樂韻律,而不知其意。正如讀者反饋所言,說好的音樂在哪裡?這能叫音樂繪本?這麼難聽的所謂哨聲即是音樂?音樂是有線條的!這個是告知孩子音樂也是有型的!為什麼說有音樂詩畫!寶寶特別喜歡聽,不知聽了多少遍……

我詮釋不出作者的音樂內涵,期待讀者去體驗各自的不同。這是原創的第一步音樂繪本,她開啟了一個旅程、一個起點,儘管我們缺少附和的節奏,但不遠的將來一定會的。

但孩子有天生的音樂起點,或許這是寫給孩子的,孩子從圖畫到音畫都能體驗到。只要你飽含親情的閱讀和讓孩子聆聽作者的音樂就夠了。

孩子有耳朵就能聽,這是天生的本領,但“聽力”並不等同於“傾聽”。“傾聽”是一種需要專注、有選擇、有自我控制性的“聽力”,而聽故事是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良好途徑。

在給孩子讀故事的同時,可以提前設置一些小問題,如邊聽邊想:“故事裡有誰?”“你最喜歡那個角色?”“如果你是其中的XXX,你會怎麼辦呢?”此時的孩子已不再是單一的聽眾,他們更是用心在與繪本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同樣,這樣的場景下,也是我們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的最好場景。我們可以通過繪本中角色,說出我們想對孩子說出的話,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交流。

【第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了。

解析:

聲音:鈴……

老奶奶把織好的毛衣送給子孫後,又做起了大的計劃。一條白色的作品已經初具成型,鋪開佔滿了頁面的下半部分。相同的坐姿、相同的表情、相同的服飾,可見老奶奶的波瀾不驚的態勢,只是作品更大了。

小貓躲在椅子後面,用眼睛漂著老奶奶,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那又怎麼樣呢!又給後面故事做好了伏筆。

【第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常常會趁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地練習。

解析:

聲音:鈴…… 此刻的鈴聲顯得很重,小貓內心很糾結嗎?

小貓坐在老奶奶的位置上,意味著接替她的工作。老奶奶已經精力不濟了,毛線條很雜亂地攪合在一起。代表小貓偷偷學習的複雜心情嗎!

小貓的坐姿與老奶奶有不同,是因為他有尾巴的原因。這樣也可以更好的看到室內的全景,好適可而止。

“常常”兩字,代表小貓已經經常偷偷學織毛衣了。為什麼偷偷地練習呢!是給老奶奶一個猝不及防!

【第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天,老奶奶病了,住進了醫院。

解析:

聲音:鈴……

椅子傾倒著,代表老奶奶病了。毛線產生剛性爆炸性線條,讓小貓對老奶奶的境況很震撼,以至躲到椅子下不敢出來。散落在空間的小貓的毛髮和橫七豎八的毛線針,表明小貓和毛線經過一番的掙扎。但音樂的鈴聲還很平靜如初。

這是他們所不願看到的。

【第8畫面】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直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撥開就看到美玉。所以,封面與扉頁設計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聯繫運用來保持設計的整體性。本書封面典雅樸素的風格讓讀者不用翻開內頁就知故事的內斂與溫情,而毛線團和黑貓成為故事的主體。而大扉頁中毛線團和貓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色(褐、黃、紅和咖啡)的毛線條交叉纏繞旋渦的佈局,更是把織毛線的鬆緊盤繞展示出來。

背景是略帶灰暗的駝色,這也是多數內頁的背景,駝色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駝色是淡定的,就像一杯恰到好處的清茶,釅而不燥,淡而有味,平和寧靜,但絕不乏味。自然老奶奶的閱歷和淡定,漸變的駝色應是首選。

音樂是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對孩子來說,欣賞好的音樂不僅能鍛鍊和提高聽覺能力,豐富審美經驗,更能陶冶情操,有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父母也想寶貝們學點樂器,往薰陶、素質這些方面去靠。

習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抱著愉悅和憧憬之心走上“修煉”之路,比學音樂技能本身更重要。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本,從圖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好,併產生對音樂切切的嚮往之情!

【第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從前,有一個老奶奶,她已經走不動路了,所以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

解析:

音樂繪本導讀的體系很特殊,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體驗溫馨的故事和美好的畫面及哲理。他們相互間的契合才是孩子真正感受到的故事。

聲音:鈴……(輕輕撞擊後發出的悠揚繚繞至遠的聲音)。這急促短暫的鈴聲,就像是劇目開始的動員令,清脆的敲擊聲讓靜靜的時空活躍起來。

奶奶已經走不動路了,她唯一能給他人幫助的就是,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老奶奶到了晚年,仍儘自己微薄的能力造福於子孫後代。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正恰恰存在於像老奶奶一樣的長輩中。

老奶奶端坐在椅子上,正專注的織著毛線,一個黃色的毛衣已經初具成型。這個織毛線的畫面很有特點,椅子腿很矮,椅背卻很高,晚輩的孝心在細節中完整體現出,老奶奶行動的不便和勞累後的依靠。老奶奶挽起的髮髻很高很大很利索,老奶奶的愛美、愛乾淨、愛利索的性格體現了出來。幾根毛線針更是充當著髮簪,身邊沒有多餘的部件,也是對老奶奶的性格的詮釋。老奶奶的畫像採用人物漫像的風格,突出了老奶奶的頭部,這是老奶奶心靈的最好寫照。大大的眼睛和老花鏡、擠兌的面容、厚重的劉海、高卷的髮髻。

老奶奶圓桌上擺著一個貓咪的相框,顯然行動不便的老奶奶,貓咪成了她最形影不離的朋友,這裡暗示他們間的親密關係。

紅黃亮色毛線織就兩色斑斕的作品,而兩色毛線條卻從老奶奶髮髻纏繞後緩緩的引向遠方,而紅黃兩色毛線錯亂的交織在一起走向下一頁,它會引出什麼呢!

這個大跨頁背景是漸變的駝色,老奶奶身邊的色彩有些亮色以突出其形象。而跨頁則是以老奶奶為核心,同時也暗含著貓咪的出現,而溢出邊沿的毛線則是誘導讀者翻頁,看精彩的故事。

【第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隻小貓陪伴著她。

解析:

翻過畫面,毛線指引我們看到一個小灰貓正在玩毛線球。高聳舞動動感的尾巴代表其內心的歡愉與興奮。文字交代是小貓在陪伴老奶奶,更確切的說是相互陪伴。貓蝸居在家,沒人陪伴就是睡貓,有人相陪就成玩貓。跟隨在你的左右,你做什麼它就玩什麼。老奶奶和小貓成為相得益彰慰籍心靈的陪伴。

織針上帶有不同顏色的圓頭,是否極像打擊樂器的鼓槌呢。

聲音:鈴……(打擊樂的敲擊聲)聲音較上頁更輕微短促,謹慎的小貓怕老奶奶發現它的行為嗎?

朗讀者飽含深情,在音樂的敲擊聲長短不一中,用孩子口吻般的語言,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聲音舒緩,親切,隨著情節或低沉、或亢奮,讓孩子們吊足了胃口。

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作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父母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

讓孩子先“用耳朵進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用“耳朵閱讀”所獲得的閱讀感悟會令他們心神盪漾,沉醉其中,其樂融融。

聲情並茂地讀,通過語調、節奏以及表情、動作等對繪本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闡釋,讓孩子感知理解作品內容,感受、體驗作品情感,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

【第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老奶奶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

解析:

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毛線球,堆滿了整個大跨頁,而小灰貓卻被裹挾其中,顯得微不足道了。散落的線繩曲曲彎彎,隨性而舒展,成為線球間連接的紐帶。

眾多的線團暗示老奶奶的愛心與繁重,小灰貓卻成為其中調節的力量,而鈴聲讓小灰貓顯得很平靜。

聲音:鈴……

用“耳朵”感受繪本閱讀之“樂”,孩子的早期閱讀不同於成人的閱讀,這是一種成人朗讀、孩子聽賞的過程。

同時,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感受故事,並且把自己假設為其中的主人公或角色,從而建構起新的認知。他們能從動聽的語言表達、誇張的動作表情,有時甚至就是真實的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

他們會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側耳傾聽、時而屏息凝神、時而手舞足蹈、時而又沉思冥想,他們與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共同經歷,共同成長。

這個音樂繪本的知識點在於:細緻的描述與分析,深入淺出的方式讓音樂零基礎的家長都能學到專業的音樂知識,也可以延伸拓展,創設一個音樂的環境,讓孩子音樂的發展打下音樂的基礎。讓孩子學習和感受音樂的高低變化,這是學習音樂的前提,為了讓孩子們體會音樂的高低變化,我們應用了音樂的常規圖譜,讓孩子們更為直觀的學習。

【第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她不停地編織美麗的衣服送給她最愛的人。

解析:

前面有鋪墊: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後面就有給最愛的人獻出自己的愛。兩個成人和兩個孩子,從紅毛衣到黃圍脖。這顯然是一家人,腳蹬拖鞋,小貓相隨。

本書人物最大特點是巨大的泡泡眼,也包括貓的眼睛。雖是採用漫畫的風格,但以眼傳情,作用很明顯。

畫面分為前後兩個層次,穿高領毛衣的男孩的舉手動作,佔據了跨頁的一半以上,還遮擋住後面的媽媽及妹妹。這又體現了角色的重要性,小男孩瞪圓了眼睛,頭髮也都豎了起來,作者卻僅僅讓讀者看到興奮的眼睛和歡樂上揚的眉梢,歡呼的動作足以說明非常喜歡老奶奶的傑作。

聲音:鈴……

我是一邊聽著朗讀一邊來詮釋繪本的,視聽結合提高注意力,但從小缺失音樂的素養,只是更多的體驗到外在的音樂韻律,而不知其意。正如讀者反饋所言,說好的音樂在哪裡?這能叫音樂繪本?這麼難聽的所謂哨聲即是音樂?音樂是有線條的!這個是告知孩子音樂也是有型的!為什麼說有音樂詩畫!寶寶特別喜歡聽,不知聽了多少遍……

我詮釋不出作者的音樂內涵,期待讀者去體驗各自的不同。這是原創的第一步音樂繪本,她開啟了一個旅程、一個起點,儘管我們缺少附和的節奏,但不遠的將來一定會的。

但孩子有天生的音樂起點,或許這是寫給孩子的,孩子從圖畫到音畫都能體驗到。只要你飽含親情的閱讀和讓孩子聆聽作者的音樂就夠了。

孩子有耳朵就能聽,這是天生的本領,但“聽力”並不等同於“傾聽”。“傾聽”是一種需要專注、有選擇、有自我控制性的“聽力”,而聽故事是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良好途徑。

在給孩子讀故事的同時,可以提前設置一些小問題,如邊聽邊想:“故事裡有誰?”“你最喜歡那個角色?”“如果你是其中的XXX,你會怎麼辦呢?”此時的孩子已不再是單一的聽眾,他們更是用心在與繪本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同樣,這樣的場景下,也是我們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的最好場景。我們可以通過繪本中角色,說出我們想對孩子說出的話,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交流。

【第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了。

解析:

聲音:鈴……

老奶奶把織好的毛衣送給子孫後,又做起了大的計劃。一條白色的作品已經初具成型,鋪開佔滿了頁面的下半部分。相同的坐姿、相同的表情、相同的服飾,可見老奶奶的波瀾不驚的態勢,只是作品更大了。

小貓躲在椅子後面,用眼睛漂著老奶奶,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那又怎麼樣呢!又給後面故事做好了伏筆。

【第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常常會趁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地練習。

解析:

聲音:鈴…… 此刻的鈴聲顯得很重,小貓內心很糾結嗎?

小貓坐在老奶奶的位置上,意味著接替她的工作。老奶奶已經精力不濟了,毛線條很雜亂地攪合在一起。代表小貓偷偷學習的複雜心情嗎!

小貓的坐姿與老奶奶有不同,是因為他有尾巴的原因。這樣也可以更好的看到室內的全景,好適可而止。

“常常”兩字,代表小貓已經經常偷偷學織毛衣了。為什麼偷偷地練習呢!是給老奶奶一個猝不及防!

【第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天,老奶奶病了,住進了醫院。

解析:

聲音:鈴……

椅子傾倒著,代表老奶奶病了。毛線產生剛性爆炸性線條,讓小貓對老奶奶的境況很震撼,以至躲到椅子下不敢出來。散落在空間的小貓的毛髮和橫七豎八的毛線針,表明小貓和毛線經過一番的掙扎。但音樂的鈴聲還很平靜如初。

這是他們所不願看到的。

【第8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於是,小貓在家裡織起了毛線。

解析:

聲音:鈴……(這之前的鈴聲都相同)

難得的小貓佔據了整個跨頁的中心,他成為家的主人和織毛線的主人。

偷偷學習的結果來了,可以正大光明的織起了毛線。

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他們是想做一些音樂知識和感覺的普及,他們採用非音樂教室的方式,在有圖的故事裡給音樂一個“看得見的聽見”的有趣真視,“聽見著看著”的好玩理解,他們為兒童的寫作是用了專業的心思的,他們是在正規地做著兒童的事情,所以我願意再說一次真可以誇獎。

音樂裡那簡簡單單的1到7,竟然可以組織成音樂的一切旋律,既然任何的大旋律、大壯闊、大喜悅都只是在1到7之間,那麼還有什麼小憂愁、小跌落、小彷徨非得纏繞很久,像小魚黑仔那樣只有七秒鐘記憶還真是一種無比智慧的生命境界。

而音樂裡的弱音、生活裡的低聲低調、事物中的微不足道,倒恰好有著強烈、高昂、巨大所根不本具備的另一類嫋嫋、婉美和鮮豔。

【第9畫面】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直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撥開就看到美玉。所以,封面與扉頁設計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聯繫運用來保持設計的整體性。本書封面典雅樸素的風格讓讀者不用翻開內頁就知故事的內斂與溫情,而毛線團和黑貓成為故事的主體。而大扉頁中毛線團和貓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色(褐、黃、紅和咖啡)的毛線條交叉纏繞旋渦的佈局,更是把織毛線的鬆緊盤繞展示出來。

背景是略帶灰暗的駝色,這也是多數內頁的背景,駝色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駝色是淡定的,就像一杯恰到好處的清茶,釅而不燥,淡而有味,平和寧靜,但絕不乏味。自然老奶奶的閱歷和淡定,漸變的駝色應是首選。

音樂是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對孩子來說,欣賞好的音樂不僅能鍛鍊和提高聽覺能力,豐富審美經驗,更能陶冶情操,有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父母也想寶貝們學點樂器,往薰陶、素質這些方面去靠。

習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抱著愉悅和憧憬之心走上“修煉”之路,比學音樂技能本身更重要。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本,從圖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好,併產生對音樂切切的嚮往之情!

【第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從前,有一個老奶奶,她已經走不動路了,所以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

解析:

音樂繪本導讀的體系很特殊,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體驗溫馨的故事和美好的畫面及哲理。他們相互間的契合才是孩子真正感受到的故事。

聲音:鈴……(輕輕撞擊後發出的悠揚繚繞至遠的聲音)。這急促短暫的鈴聲,就像是劇目開始的動員令,清脆的敲擊聲讓靜靜的時空活躍起來。

奶奶已經走不動路了,她唯一能給他人幫助的就是,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老奶奶到了晚年,仍儘自己微薄的能力造福於子孫後代。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正恰恰存在於像老奶奶一樣的長輩中。

老奶奶端坐在椅子上,正專注的織著毛線,一個黃色的毛衣已經初具成型。這個織毛線的畫面很有特點,椅子腿很矮,椅背卻很高,晚輩的孝心在細節中完整體現出,老奶奶行動的不便和勞累後的依靠。老奶奶挽起的髮髻很高很大很利索,老奶奶的愛美、愛乾淨、愛利索的性格體現了出來。幾根毛線針更是充當著髮簪,身邊沒有多餘的部件,也是對老奶奶的性格的詮釋。老奶奶的畫像採用人物漫像的風格,突出了老奶奶的頭部,這是老奶奶心靈的最好寫照。大大的眼睛和老花鏡、擠兌的面容、厚重的劉海、高卷的髮髻。

老奶奶圓桌上擺著一個貓咪的相框,顯然行動不便的老奶奶,貓咪成了她最形影不離的朋友,這裡暗示他們間的親密關係。

紅黃亮色毛線織就兩色斑斕的作品,而兩色毛線條卻從老奶奶髮髻纏繞後緩緩的引向遠方,而紅黃兩色毛線錯亂的交織在一起走向下一頁,它會引出什麼呢!

這個大跨頁背景是漸變的駝色,老奶奶身邊的色彩有些亮色以突出其形象。而跨頁則是以老奶奶為核心,同時也暗含著貓咪的出現,而溢出邊沿的毛線則是誘導讀者翻頁,看精彩的故事。

【第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隻小貓陪伴著她。

解析:

翻過畫面,毛線指引我們看到一個小灰貓正在玩毛線球。高聳舞動動感的尾巴代表其內心的歡愉與興奮。文字交代是小貓在陪伴老奶奶,更確切的說是相互陪伴。貓蝸居在家,沒人陪伴就是睡貓,有人相陪就成玩貓。跟隨在你的左右,你做什麼它就玩什麼。老奶奶和小貓成為相得益彰慰籍心靈的陪伴。

織針上帶有不同顏色的圓頭,是否極像打擊樂器的鼓槌呢。

聲音:鈴……(打擊樂的敲擊聲)聲音較上頁更輕微短促,謹慎的小貓怕老奶奶發現它的行為嗎?

朗讀者飽含深情,在音樂的敲擊聲長短不一中,用孩子口吻般的語言,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聲音舒緩,親切,隨著情節或低沉、或亢奮,讓孩子們吊足了胃口。

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作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父母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

讓孩子先“用耳朵進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用“耳朵閱讀”所獲得的閱讀感悟會令他們心神盪漾,沉醉其中,其樂融融。

聲情並茂地讀,通過語調、節奏以及表情、動作等對繪本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闡釋,讓孩子感知理解作品內容,感受、體驗作品情感,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

【第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老奶奶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

解析:

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毛線球,堆滿了整個大跨頁,而小灰貓卻被裹挾其中,顯得微不足道了。散落的線繩曲曲彎彎,隨性而舒展,成為線球間連接的紐帶。

眾多的線團暗示老奶奶的愛心與繁重,小灰貓卻成為其中調節的力量,而鈴聲讓小灰貓顯得很平靜。

聲音:鈴……

用“耳朵”感受繪本閱讀之“樂”,孩子的早期閱讀不同於成人的閱讀,這是一種成人朗讀、孩子聽賞的過程。

同時,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感受故事,並且把自己假設為其中的主人公或角色,從而建構起新的認知。他們能從動聽的語言表達、誇張的動作表情,有時甚至就是真實的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

他們會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側耳傾聽、時而屏息凝神、時而手舞足蹈、時而又沉思冥想,他們與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共同經歷,共同成長。

這個音樂繪本的知識點在於:細緻的描述與分析,深入淺出的方式讓音樂零基礎的家長都能學到專業的音樂知識,也可以延伸拓展,創設一個音樂的環境,讓孩子音樂的發展打下音樂的基礎。讓孩子學習和感受音樂的高低變化,這是學習音樂的前提,為了讓孩子們體會音樂的高低變化,我們應用了音樂的常規圖譜,讓孩子們更為直觀的學習。

【第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她不停地編織美麗的衣服送給她最愛的人。

解析:

前面有鋪墊: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後面就有給最愛的人獻出自己的愛。兩個成人和兩個孩子,從紅毛衣到黃圍脖。這顯然是一家人,腳蹬拖鞋,小貓相隨。

本書人物最大特點是巨大的泡泡眼,也包括貓的眼睛。雖是採用漫畫的風格,但以眼傳情,作用很明顯。

畫面分為前後兩個層次,穿高領毛衣的男孩的舉手動作,佔據了跨頁的一半以上,還遮擋住後面的媽媽及妹妹。這又體現了角色的重要性,小男孩瞪圓了眼睛,頭髮也都豎了起來,作者卻僅僅讓讀者看到興奮的眼睛和歡樂上揚的眉梢,歡呼的動作足以說明非常喜歡老奶奶的傑作。

聲音:鈴……

我是一邊聽著朗讀一邊來詮釋繪本的,視聽結合提高注意力,但從小缺失音樂的素養,只是更多的體驗到外在的音樂韻律,而不知其意。正如讀者反饋所言,說好的音樂在哪裡?這能叫音樂繪本?這麼難聽的所謂哨聲即是音樂?音樂是有線條的!這個是告知孩子音樂也是有型的!為什麼說有音樂詩畫!寶寶特別喜歡聽,不知聽了多少遍……

我詮釋不出作者的音樂內涵,期待讀者去體驗各自的不同。這是原創的第一步音樂繪本,她開啟了一個旅程、一個起點,儘管我們缺少附和的節奏,但不遠的將來一定會的。

但孩子有天生的音樂起點,或許這是寫給孩子的,孩子從圖畫到音畫都能體驗到。只要你飽含親情的閱讀和讓孩子聆聽作者的音樂就夠了。

孩子有耳朵就能聽,這是天生的本領,但“聽力”並不等同於“傾聽”。“傾聽”是一種需要專注、有選擇、有自我控制性的“聽力”,而聽故事是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良好途徑。

在給孩子讀故事的同時,可以提前設置一些小問題,如邊聽邊想:“故事裡有誰?”“你最喜歡那個角色?”“如果你是其中的XXX,你會怎麼辦呢?”此時的孩子已不再是單一的聽眾,他們更是用心在與繪本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同樣,這樣的場景下,也是我們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的最好場景。我們可以通過繪本中角色,說出我們想對孩子說出的話,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交流。

【第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了。

解析:

聲音:鈴……

老奶奶把織好的毛衣送給子孫後,又做起了大的計劃。一條白色的作品已經初具成型,鋪開佔滿了頁面的下半部分。相同的坐姿、相同的表情、相同的服飾,可見老奶奶的波瀾不驚的態勢,只是作品更大了。

小貓躲在椅子後面,用眼睛漂著老奶奶,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那又怎麼樣呢!又給後面故事做好了伏筆。

【第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常常會趁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地練習。

解析:

聲音:鈴…… 此刻的鈴聲顯得很重,小貓內心很糾結嗎?

小貓坐在老奶奶的位置上,意味著接替她的工作。老奶奶已經精力不濟了,毛線條很雜亂地攪合在一起。代表小貓偷偷學習的複雜心情嗎!

小貓的坐姿與老奶奶有不同,是因為他有尾巴的原因。這樣也可以更好的看到室內的全景,好適可而止。

“常常”兩字,代表小貓已經經常偷偷學織毛衣了。為什麼偷偷地練習呢!是給老奶奶一個猝不及防!

【第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天,老奶奶病了,住進了醫院。

解析:

聲音:鈴……

椅子傾倒著,代表老奶奶病了。毛線產生剛性爆炸性線條,讓小貓對老奶奶的境況很震撼,以至躲到椅子下不敢出來。散落在空間的小貓的毛髮和橫七豎八的毛線針,表明小貓和毛線經過一番的掙扎。但音樂的鈴聲還很平靜如初。

這是他們所不願看到的。

【第8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於是,小貓在家裡織起了毛線。

解析:

聲音:鈴……(這之前的鈴聲都相同)

難得的小貓佔據了整個跨頁的中心,他成為家的主人和織毛線的主人。

偷偷學習的結果來了,可以正大光明的織起了毛線。

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他們是想做一些音樂知識和感覺的普及,他們採用非音樂教室的方式,在有圖的故事裡給音樂一個“看得見的聽見”的有趣真視,“聽見著看著”的好玩理解,他們為兒童的寫作是用了專業的心思的,他們是在正規地做著兒童的事情,所以我願意再說一次真可以誇獎。

音樂裡那簡簡單單的1到7,竟然可以組織成音樂的一切旋律,既然任何的大旋律、大壯闊、大喜悅都只是在1到7之間,那麼還有什麼小憂愁、小跌落、小彷徨非得纏繞很久,像小魚黑仔那樣只有七秒鐘記憶還真是一種無比智慧的生命境界。

而音樂裡的弱音、生活裡的低聲低調、事物中的微不足道,倒恰好有著強烈、高昂、巨大所根不本具備的另一類嫋嫋、婉美和鮮豔。

【第9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隻大大的蝴蝶結送給了他的小貓妹妹。

解析:

他也學著老奶奶的做法,給自己的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粉色的蝴蝶結佔滿了整個跨頁,可見小貓的志向很大。

畫面中出現了小貓妹妹,就是那張全家人畫面中的小貓。小貓妹妹坐在地上,扭身用眼睛盯著小灰貓,手裡還拿著一根毛線針,嗷!它是看姐姐織毛線的動作,也在偷偷的學習!

聲音:一段哨聲(像消防車的聲音,繚繞翻轉)+鈴……

音樂的變化像是很驕傲,那消防車的聲音讓所有人都知道,她給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有炫耀之嫌,也為給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打下了伏筆。

小貓為妹妹編織了蝴蝶結,還為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畫面特別為他們設計了以毛線線條為龍頭的圖譜,家長在幫助孩子閱讀的時候,可根據音樂音哨聲音的高低變化,以小貓為起點,以毛球為終點,用手指沿著這個特定的毛線運動方向,畫出聲音的運動軌跡,隨著手指的高低起伏的運動,孩子們的視覺會隨之行走跟蹤,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音樂的高低變化,以及相應的千變萬化的表現方式。

【第10畫面】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直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撥開就看到美玉。所以,封面與扉頁設計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聯繫運用來保持設計的整體性。本書封面典雅樸素的風格讓讀者不用翻開內頁就知故事的內斂與溫情,而毛線團和黑貓成為故事的主體。而大扉頁中毛線團和貓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色(褐、黃、紅和咖啡)的毛線條交叉纏繞旋渦的佈局,更是把織毛線的鬆緊盤繞展示出來。

背景是略帶灰暗的駝色,這也是多數內頁的背景,駝色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駝色是淡定的,就像一杯恰到好處的清茶,釅而不燥,淡而有味,平和寧靜,但絕不乏味。自然老奶奶的閱歷和淡定,漸變的駝色應是首選。

音樂是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對孩子來說,欣賞好的音樂不僅能鍛鍊和提高聽覺能力,豐富審美經驗,更能陶冶情操,有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父母也想寶貝們學點樂器,往薰陶、素質這些方面去靠。

習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抱著愉悅和憧憬之心走上“修煉”之路,比學音樂技能本身更重要。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本,從圖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好,併產生對音樂切切的嚮往之情!

【第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從前,有一個老奶奶,她已經走不動路了,所以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

解析:

音樂繪本導讀的體系很特殊,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體驗溫馨的故事和美好的畫面及哲理。他們相互間的契合才是孩子真正感受到的故事。

聲音:鈴……(輕輕撞擊後發出的悠揚繚繞至遠的聲音)。這急促短暫的鈴聲,就像是劇目開始的動員令,清脆的敲擊聲讓靜靜的時空活躍起來。

奶奶已經走不動路了,她唯一能給他人幫助的就是,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老奶奶到了晚年,仍儘自己微薄的能力造福於子孫後代。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正恰恰存在於像老奶奶一樣的長輩中。

老奶奶端坐在椅子上,正專注的織著毛線,一個黃色的毛衣已經初具成型。這個織毛線的畫面很有特點,椅子腿很矮,椅背卻很高,晚輩的孝心在細節中完整體現出,老奶奶行動的不便和勞累後的依靠。老奶奶挽起的髮髻很高很大很利索,老奶奶的愛美、愛乾淨、愛利索的性格體現了出來。幾根毛線針更是充當著髮簪,身邊沒有多餘的部件,也是對老奶奶的性格的詮釋。老奶奶的畫像採用人物漫像的風格,突出了老奶奶的頭部,這是老奶奶心靈的最好寫照。大大的眼睛和老花鏡、擠兌的面容、厚重的劉海、高卷的髮髻。

老奶奶圓桌上擺著一個貓咪的相框,顯然行動不便的老奶奶,貓咪成了她最形影不離的朋友,這裡暗示他們間的親密關係。

紅黃亮色毛線織就兩色斑斕的作品,而兩色毛線條卻從老奶奶髮髻纏繞後緩緩的引向遠方,而紅黃兩色毛線錯亂的交織在一起走向下一頁,它會引出什麼呢!

這個大跨頁背景是漸變的駝色,老奶奶身邊的色彩有些亮色以突出其形象。而跨頁則是以老奶奶為核心,同時也暗含著貓咪的出現,而溢出邊沿的毛線則是誘導讀者翻頁,看精彩的故事。

【第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隻小貓陪伴著她。

解析:

翻過畫面,毛線指引我們看到一個小灰貓正在玩毛線球。高聳舞動動感的尾巴代表其內心的歡愉與興奮。文字交代是小貓在陪伴老奶奶,更確切的說是相互陪伴。貓蝸居在家,沒人陪伴就是睡貓,有人相陪就成玩貓。跟隨在你的左右,你做什麼它就玩什麼。老奶奶和小貓成為相得益彰慰籍心靈的陪伴。

織針上帶有不同顏色的圓頭,是否極像打擊樂器的鼓槌呢。

聲音:鈴……(打擊樂的敲擊聲)聲音較上頁更輕微短促,謹慎的小貓怕老奶奶發現它的行為嗎?

朗讀者飽含深情,在音樂的敲擊聲長短不一中,用孩子口吻般的語言,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聲音舒緩,親切,隨著情節或低沉、或亢奮,讓孩子們吊足了胃口。

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作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父母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

讓孩子先“用耳朵進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用“耳朵閱讀”所獲得的閱讀感悟會令他們心神盪漾,沉醉其中,其樂融融。

聲情並茂地讀,通過語調、節奏以及表情、動作等對繪本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闡釋,讓孩子感知理解作品內容,感受、體驗作品情感,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

【第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老奶奶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

解析:

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毛線球,堆滿了整個大跨頁,而小灰貓卻被裹挾其中,顯得微不足道了。散落的線繩曲曲彎彎,隨性而舒展,成為線球間連接的紐帶。

眾多的線團暗示老奶奶的愛心與繁重,小灰貓卻成為其中調節的力量,而鈴聲讓小灰貓顯得很平靜。

聲音:鈴……

用“耳朵”感受繪本閱讀之“樂”,孩子的早期閱讀不同於成人的閱讀,這是一種成人朗讀、孩子聽賞的過程。

同時,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感受故事,並且把自己假設為其中的主人公或角色,從而建構起新的認知。他們能從動聽的語言表達、誇張的動作表情,有時甚至就是真實的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

他們會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側耳傾聽、時而屏息凝神、時而手舞足蹈、時而又沉思冥想,他們與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共同經歷,共同成長。

這個音樂繪本的知識點在於:細緻的描述與分析,深入淺出的方式讓音樂零基礎的家長都能學到專業的音樂知識,也可以延伸拓展,創設一個音樂的環境,讓孩子音樂的發展打下音樂的基礎。讓孩子學習和感受音樂的高低變化,這是學習音樂的前提,為了讓孩子們體會音樂的高低變化,我們應用了音樂的常規圖譜,讓孩子們更為直觀的學習。

【第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她不停地編織美麗的衣服送給她最愛的人。

解析:

前面有鋪墊: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後面就有給最愛的人獻出自己的愛。兩個成人和兩個孩子,從紅毛衣到黃圍脖。這顯然是一家人,腳蹬拖鞋,小貓相隨。

本書人物最大特點是巨大的泡泡眼,也包括貓的眼睛。雖是採用漫畫的風格,但以眼傳情,作用很明顯。

畫面分為前後兩個層次,穿高領毛衣的男孩的舉手動作,佔據了跨頁的一半以上,還遮擋住後面的媽媽及妹妹。這又體現了角色的重要性,小男孩瞪圓了眼睛,頭髮也都豎了起來,作者卻僅僅讓讀者看到興奮的眼睛和歡樂上揚的眉梢,歡呼的動作足以說明非常喜歡老奶奶的傑作。

聲音:鈴……

我是一邊聽著朗讀一邊來詮釋繪本的,視聽結合提高注意力,但從小缺失音樂的素養,只是更多的體驗到外在的音樂韻律,而不知其意。正如讀者反饋所言,說好的音樂在哪裡?這能叫音樂繪本?這麼難聽的所謂哨聲即是音樂?音樂是有線條的!這個是告知孩子音樂也是有型的!為什麼說有音樂詩畫!寶寶特別喜歡聽,不知聽了多少遍……

我詮釋不出作者的音樂內涵,期待讀者去體驗各自的不同。這是原創的第一步音樂繪本,她開啟了一個旅程、一個起點,儘管我們缺少附和的節奏,但不遠的將來一定會的。

但孩子有天生的音樂起點,或許這是寫給孩子的,孩子從圖畫到音畫都能體驗到。只要你飽含親情的閱讀和讓孩子聆聽作者的音樂就夠了。

孩子有耳朵就能聽,這是天生的本領,但“聽力”並不等同於“傾聽”。“傾聽”是一種需要專注、有選擇、有自我控制性的“聽力”,而聽故事是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良好途徑。

在給孩子讀故事的同時,可以提前設置一些小問題,如邊聽邊想:“故事裡有誰?”“你最喜歡那個角色?”“如果你是其中的XXX,你會怎麼辦呢?”此時的孩子已不再是單一的聽眾,他們更是用心在與繪本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同樣,這樣的場景下,也是我們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的最好場景。我們可以通過繪本中角色,說出我們想對孩子說出的話,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交流。

【第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了。

解析:

聲音:鈴……

老奶奶把織好的毛衣送給子孫後,又做起了大的計劃。一條白色的作品已經初具成型,鋪開佔滿了頁面的下半部分。相同的坐姿、相同的表情、相同的服飾,可見老奶奶的波瀾不驚的態勢,只是作品更大了。

小貓躲在椅子後面,用眼睛漂著老奶奶,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那又怎麼樣呢!又給後面故事做好了伏筆。

【第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常常會趁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地練習。

解析:

聲音:鈴…… 此刻的鈴聲顯得很重,小貓內心很糾結嗎?

小貓坐在老奶奶的位置上,意味著接替她的工作。老奶奶已經精力不濟了,毛線條很雜亂地攪合在一起。代表小貓偷偷學習的複雜心情嗎!

小貓的坐姿與老奶奶有不同,是因為他有尾巴的原因。這樣也可以更好的看到室內的全景,好適可而止。

“常常”兩字,代表小貓已經經常偷偷學織毛衣了。為什麼偷偷地練習呢!是給老奶奶一個猝不及防!

【第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天,老奶奶病了,住進了醫院。

解析:

聲音:鈴……

椅子傾倒著,代表老奶奶病了。毛線產生剛性爆炸性線條,讓小貓對老奶奶的境況很震撼,以至躲到椅子下不敢出來。散落在空間的小貓的毛髮和橫七豎八的毛線針,表明小貓和毛線經過一番的掙扎。但音樂的鈴聲還很平靜如初。

這是他們所不願看到的。

【第8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於是,小貓在家裡織起了毛線。

解析:

聲音:鈴……(這之前的鈴聲都相同)

難得的小貓佔據了整個跨頁的中心,他成為家的主人和織毛線的主人。

偷偷學習的結果來了,可以正大光明的織起了毛線。

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他們是想做一些音樂知識和感覺的普及,他們採用非音樂教室的方式,在有圖的故事裡給音樂一個“看得見的聽見”的有趣真視,“聽見著看著”的好玩理解,他們為兒童的寫作是用了專業的心思的,他們是在正規地做著兒童的事情,所以我願意再說一次真可以誇獎。

音樂裡那簡簡單單的1到7,竟然可以組織成音樂的一切旋律,既然任何的大旋律、大壯闊、大喜悅都只是在1到7之間,那麼還有什麼小憂愁、小跌落、小彷徨非得纏繞很久,像小魚黑仔那樣只有七秒鐘記憶還真是一種無比智慧的生命境界。

而音樂裡的弱音、生活裡的低聲低調、事物中的微不足道,倒恰好有著強烈、高昂、巨大所根不本具備的另一類嫋嫋、婉美和鮮豔。

【第9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隻大大的蝴蝶結送給了他的小貓妹妹。

解析:

他也學著老奶奶的做法,給自己的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粉色的蝴蝶結佔滿了整個跨頁,可見小貓的志向很大。

畫面中出現了小貓妹妹,就是那張全家人畫面中的小貓。小貓妹妹坐在地上,扭身用眼睛盯著小灰貓,手裡還拿著一根毛線針,嗷!它是看姐姐織毛線的動作,也在偷偷的學習!

聲音:一段哨聲(像消防車的聲音,繚繞翻轉)+鈴……

音樂的變化像是很驕傲,那消防車的聲音讓所有人都知道,她給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有炫耀之嫌,也為給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打下了伏筆。

小貓為妹妹編織了蝴蝶結,還為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畫面特別為他們設計了以毛線線條為龍頭的圖譜,家長在幫助孩子閱讀的時候,可根據音樂音哨聲音的高低變化,以小貓為起點,以毛球為終點,用手指沿著這個特定的毛線運動方向,畫出聲音的運動軌跡,隨著手指的高低起伏的運動,孩子們的視覺會隨之行走跟蹤,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音樂的高低變化,以及相應的千變萬化的表現方式。

【第10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條長長的圍巾送給小兔。

解析:

聲音:哨聲+鈴……

哨聲(更加興奮,高興,聲音加長,最後更加急促而高亢,看出他得意的樣子。)

這個大大的黃色圍巾圍在了小兔身上,把小兔團團裹了幾層,確實很大。一頭連接著線團,一頭連接著正在密密編織的小貓。

不難看出蝴蝶結和圍巾即有形,又有量。圍巾均勻條狀的花紋,可見小貓編織的技術已經不可小覷了。一邊粗大的線條讓環繞的形狀更加明顯。

小兔子雙手抓住圍巾,眼睛斜視著正在編織的額小貓,眼中充滿了謝意。

為什麼給小兔呢!小貓是老奶奶的朋友,當然小兔子也是的,朋友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

【第11畫面】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直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撥開就看到美玉。所以,封面與扉頁設計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聯繫運用來保持設計的整體性。本書封面典雅樸素的風格讓讀者不用翻開內頁就知故事的內斂與溫情,而毛線團和黑貓成為故事的主體。而大扉頁中毛線團和貓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色(褐、黃、紅和咖啡)的毛線條交叉纏繞旋渦的佈局,更是把織毛線的鬆緊盤繞展示出來。

背景是略帶灰暗的駝色,這也是多數內頁的背景,駝色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駝色是淡定的,就像一杯恰到好處的清茶,釅而不燥,淡而有味,平和寧靜,但絕不乏味。自然老奶奶的閱歷和淡定,漸變的駝色應是首選。

音樂是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對孩子來說,欣賞好的音樂不僅能鍛鍊和提高聽覺能力,豐富審美經驗,更能陶冶情操,有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父母也想寶貝們學點樂器,往薰陶、素質這些方面去靠。

習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抱著愉悅和憧憬之心走上“修煉”之路,比學音樂技能本身更重要。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本,從圖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好,併產生對音樂切切的嚮往之情!

【第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從前,有一個老奶奶,她已經走不動路了,所以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

解析:

音樂繪本導讀的體系很特殊,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體驗溫馨的故事和美好的畫面及哲理。他們相互間的契合才是孩子真正感受到的故事。

聲音:鈴……(輕輕撞擊後發出的悠揚繚繞至遠的聲音)。這急促短暫的鈴聲,就像是劇目開始的動員令,清脆的敲擊聲讓靜靜的時空活躍起來。

奶奶已經走不動路了,她唯一能給他人幫助的就是,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老奶奶到了晚年,仍儘自己微薄的能力造福於子孫後代。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正恰恰存在於像老奶奶一樣的長輩中。

老奶奶端坐在椅子上,正專注的織著毛線,一個黃色的毛衣已經初具成型。這個織毛線的畫面很有特點,椅子腿很矮,椅背卻很高,晚輩的孝心在細節中完整體現出,老奶奶行動的不便和勞累後的依靠。老奶奶挽起的髮髻很高很大很利索,老奶奶的愛美、愛乾淨、愛利索的性格體現了出來。幾根毛線針更是充當著髮簪,身邊沒有多餘的部件,也是對老奶奶的性格的詮釋。老奶奶的畫像採用人物漫像的風格,突出了老奶奶的頭部,這是老奶奶心靈的最好寫照。大大的眼睛和老花鏡、擠兌的面容、厚重的劉海、高卷的髮髻。

老奶奶圓桌上擺著一個貓咪的相框,顯然行動不便的老奶奶,貓咪成了她最形影不離的朋友,這裡暗示他們間的親密關係。

紅黃亮色毛線織就兩色斑斕的作品,而兩色毛線條卻從老奶奶髮髻纏繞後緩緩的引向遠方,而紅黃兩色毛線錯亂的交織在一起走向下一頁,它會引出什麼呢!

這個大跨頁背景是漸變的駝色,老奶奶身邊的色彩有些亮色以突出其形象。而跨頁則是以老奶奶為核心,同時也暗含著貓咪的出現,而溢出邊沿的毛線則是誘導讀者翻頁,看精彩的故事。

【第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隻小貓陪伴著她。

解析:

翻過畫面,毛線指引我們看到一個小灰貓正在玩毛線球。高聳舞動動感的尾巴代表其內心的歡愉與興奮。文字交代是小貓在陪伴老奶奶,更確切的說是相互陪伴。貓蝸居在家,沒人陪伴就是睡貓,有人相陪就成玩貓。跟隨在你的左右,你做什麼它就玩什麼。老奶奶和小貓成為相得益彰慰籍心靈的陪伴。

織針上帶有不同顏色的圓頭,是否極像打擊樂器的鼓槌呢。

聲音:鈴……(打擊樂的敲擊聲)聲音較上頁更輕微短促,謹慎的小貓怕老奶奶發現它的行為嗎?

朗讀者飽含深情,在音樂的敲擊聲長短不一中,用孩子口吻般的語言,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聲音舒緩,親切,隨著情節或低沉、或亢奮,讓孩子們吊足了胃口。

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作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父母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

讓孩子先“用耳朵進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用“耳朵閱讀”所獲得的閱讀感悟會令他們心神盪漾,沉醉其中,其樂融融。

聲情並茂地讀,通過語調、節奏以及表情、動作等對繪本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闡釋,讓孩子感知理解作品內容,感受、體驗作品情感,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

【第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老奶奶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

解析:

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毛線球,堆滿了整個大跨頁,而小灰貓卻被裹挾其中,顯得微不足道了。散落的線繩曲曲彎彎,隨性而舒展,成為線球間連接的紐帶。

眾多的線團暗示老奶奶的愛心與繁重,小灰貓卻成為其中調節的力量,而鈴聲讓小灰貓顯得很平靜。

聲音:鈴……

用“耳朵”感受繪本閱讀之“樂”,孩子的早期閱讀不同於成人的閱讀,這是一種成人朗讀、孩子聽賞的過程。

同時,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感受故事,並且把自己假設為其中的主人公或角色,從而建構起新的認知。他們能從動聽的語言表達、誇張的動作表情,有時甚至就是真實的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

他們會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側耳傾聽、時而屏息凝神、時而手舞足蹈、時而又沉思冥想,他們與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共同經歷,共同成長。

這個音樂繪本的知識點在於:細緻的描述與分析,深入淺出的方式讓音樂零基礎的家長都能學到專業的音樂知識,也可以延伸拓展,創設一個音樂的環境,讓孩子音樂的發展打下音樂的基礎。讓孩子學習和感受音樂的高低變化,這是學習音樂的前提,為了讓孩子們體會音樂的高低變化,我們應用了音樂的常規圖譜,讓孩子們更為直觀的學習。

【第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她不停地編織美麗的衣服送給她最愛的人。

解析:

前面有鋪墊: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後面就有給最愛的人獻出自己的愛。兩個成人和兩個孩子,從紅毛衣到黃圍脖。這顯然是一家人,腳蹬拖鞋,小貓相隨。

本書人物最大特點是巨大的泡泡眼,也包括貓的眼睛。雖是採用漫畫的風格,但以眼傳情,作用很明顯。

畫面分為前後兩個層次,穿高領毛衣的男孩的舉手動作,佔據了跨頁的一半以上,還遮擋住後面的媽媽及妹妹。這又體現了角色的重要性,小男孩瞪圓了眼睛,頭髮也都豎了起來,作者卻僅僅讓讀者看到興奮的眼睛和歡樂上揚的眉梢,歡呼的動作足以說明非常喜歡老奶奶的傑作。

聲音:鈴……

我是一邊聽著朗讀一邊來詮釋繪本的,視聽結合提高注意力,但從小缺失音樂的素養,只是更多的體驗到外在的音樂韻律,而不知其意。正如讀者反饋所言,說好的音樂在哪裡?這能叫音樂繪本?這麼難聽的所謂哨聲即是音樂?音樂是有線條的!這個是告知孩子音樂也是有型的!為什麼說有音樂詩畫!寶寶特別喜歡聽,不知聽了多少遍……

我詮釋不出作者的音樂內涵,期待讀者去體驗各自的不同。這是原創的第一步音樂繪本,她開啟了一個旅程、一個起點,儘管我們缺少附和的節奏,但不遠的將來一定會的。

但孩子有天生的音樂起點,或許這是寫給孩子的,孩子從圖畫到音畫都能體驗到。只要你飽含親情的閱讀和讓孩子聆聽作者的音樂就夠了。

孩子有耳朵就能聽,這是天生的本領,但“聽力”並不等同於“傾聽”。“傾聽”是一種需要專注、有選擇、有自我控制性的“聽力”,而聽故事是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良好途徑。

在給孩子讀故事的同時,可以提前設置一些小問題,如邊聽邊想:“故事裡有誰?”“你最喜歡那個角色?”“如果你是其中的XXX,你會怎麼辦呢?”此時的孩子已不再是單一的聽眾,他們更是用心在與繪本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同樣,這樣的場景下,也是我們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的最好場景。我們可以通過繪本中角色,說出我們想對孩子說出的話,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交流。

【第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了。

解析:

聲音:鈴……

老奶奶把織好的毛衣送給子孫後,又做起了大的計劃。一條白色的作品已經初具成型,鋪開佔滿了頁面的下半部分。相同的坐姿、相同的表情、相同的服飾,可見老奶奶的波瀾不驚的態勢,只是作品更大了。

小貓躲在椅子後面,用眼睛漂著老奶奶,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那又怎麼樣呢!又給後面故事做好了伏筆。

【第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常常會趁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地練習。

解析:

聲音:鈴…… 此刻的鈴聲顯得很重,小貓內心很糾結嗎?

小貓坐在老奶奶的位置上,意味著接替她的工作。老奶奶已經精力不濟了,毛線條很雜亂地攪合在一起。代表小貓偷偷學習的複雜心情嗎!

小貓的坐姿與老奶奶有不同,是因為他有尾巴的原因。這樣也可以更好的看到室內的全景,好適可而止。

“常常”兩字,代表小貓已經經常偷偷學織毛衣了。為什麼偷偷地練習呢!是給老奶奶一個猝不及防!

【第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天,老奶奶病了,住進了醫院。

解析:

聲音:鈴……

椅子傾倒著,代表老奶奶病了。毛線產生剛性爆炸性線條,讓小貓對老奶奶的境況很震撼,以至躲到椅子下不敢出來。散落在空間的小貓的毛髮和橫七豎八的毛線針,表明小貓和毛線經過一番的掙扎。但音樂的鈴聲還很平靜如初。

這是他們所不願看到的。

【第8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於是,小貓在家裡織起了毛線。

解析:

聲音:鈴……(這之前的鈴聲都相同)

難得的小貓佔據了整個跨頁的中心,他成為家的主人和織毛線的主人。

偷偷學習的結果來了,可以正大光明的織起了毛線。

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他們是想做一些音樂知識和感覺的普及,他們採用非音樂教室的方式,在有圖的故事裡給音樂一個“看得見的聽見”的有趣真視,“聽見著看著”的好玩理解,他們為兒童的寫作是用了專業的心思的,他們是在正規地做著兒童的事情,所以我願意再說一次真可以誇獎。

音樂裡那簡簡單單的1到7,竟然可以組織成音樂的一切旋律,既然任何的大旋律、大壯闊、大喜悅都只是在1到7之間,那麼還有什麼小憂愁、小跌落、小彷徨非得纏繞很久,像小魚黑仔那樣只有七秒鐘記憶還真是一種無比智慧的生命境界。

而音樂裡的弱音、生活裡的低聲低調、事物中的微不足道,倒恰好有著強烈、高昂、巨大所根不本具備的另一類嫋嫋、婉美和鮮豔。

【第9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隻大大的蝴蝶結送給了他的小貓妹妹。

解析:

他也學著老奶奶的做法,給自己的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粉色的蝴蝶結佔滿了整個跨頁,可見小貓的志向很大。

畫面中出現了小貓妹妹,就是那張全家人畫面中的小貓。小貓妹妹坐在地上,扭身用眼睛盯著小灰貓,手裡還拿著一根毛線針,嗷!它是看姐姐織毛線的動作,也在偷偷的學習!

聲音:一段哨聲(像消防車的聲音,繚繞翻轉)+鈴……

音樂的變化像是很驕傲,那消防車的聲音讓所有人都知道,她給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有炫耀之嫌,也為給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打下了伏筆。

小貓為妹妹編織了蝴蝶結,還為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畫面特別為他們設計了以毛線線條為龍頭的圖譜,家長在幫助孩子閱讀的時候,可根據音樂音哨聲音的高低變化,以小貓為起點,以毛球為終點,用手指沿著這個特定的毛線運動方向,畫出聲音的運動軌跡,隨著手指的高低起伏的運動,孩子們的視覺會隨之行走跟蹤,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音樂的高低變化,以及相應的千變萬化的表現方式。

【第10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條長長的圍巾送給小兔。

解析:

聲音:哨聲+鈴……

哨聲(更加興奮,高興,聲音加長,最後更加急促而高亢,看出他得意的樣子。)

這個大大的黃色圍巾圍在了小兔身上,把小兔團團裹了幾層,確實很大。一頭連接著線團,一頭連接著正在密密編織的小貓。

不難看出蝴蝶結和圍巾即有形,又有量。圍巾均勻條狀的花紋,可見小貓編織的技術已經不可小覷了。一邊粗大的線條讓環繞的形狀更加明顯。

小兔子雙手抓住圍巾,眼睛斜視著正在編織的額小貓,眼中充滿了謝意。

為什麼給小兔呢!小貓是老奶奶的朋友,當然小兔子也是的,朋友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

【第1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為小狗哥哥織了一頂圓圓的帽子。

解析:

聲音:鈴…… 平靜下來了

小狗的上身出現在跨頁中,小狗很鎮靜,直視著前方。戴上小貓為自己特製的帽子,心情如何?是感激、是困惑!小狗是否在想,我又該送小貓什麼呢!

小貓接二連三地為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妹妹、小狗和小兔送去自己編織的禮物,蝴蝶結、圍巾和帽子。這是否是小貓偷偷練習的目的呢!小貓受老奶奶的影響也充滿了愛心,老奶奶給自己的親人分別編織了毛衣,而小貓也為朝昔相處的小朋友送去禮物。這是愛的傳遞和奉獻。

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像極了嬰兒的小帽呢!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很帥呢!兩個毛茸茸的耳朵就像兩條小辮,帽子頂端的毛線球也很萌,而散落的線條有如音樂高低的音符。

【第12畫面】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直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撥開就看到美玉。所以,封面與扉頁設計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聯繫運用來保持設計的整體性。本書封面典雅樸素的風格讓讀者不用翻開內頁就知故事的內斂與溫情,而毛線團和黑貓成為故事的主體。而大扉頁中毛線團和貓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色(褐、黃、紅和咖啡)的毛線條交叉纏繞旋渦的佈局,更是把織毛線的鬆緊盤繞展示出來。

背景是略帶灰暗的駝色,這也是多數內頁的背景,駝色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駝色是淡定的,就像一杯恰到好處的清茶,釅而不燥,淡而有味,平和寧靜,但絕不乏味。自然老奶奶的閱歷和淡定,漸變的駝色應是首選。

音樂是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對孩子來說,欣賞好的音樂不僅能鍛鍊和提高聽覺能力,豐富審美經驗,更能陶冶情操,有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父母也想寶貝們學點樂器,往薰陶、素質這些方面去靠。

習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抱著愉悅和憧憬之心走上“修煉”之路,比學音樂技能本身更重要。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本,從圖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好,併產生對音樂切切的嚮往之情!

【第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從前,有一個老奶奶,她已經走不動路了,所以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

解析:

音樂繪本導讀的體系很特殊,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體驗溫馨的故事和美好的畫面及哲理。他們相互間的契合才是孩子真正感受到的故事。

聲音:鈴……(輕輕撞擊後發出的悠揚繚繞至遠的聲音)。這急促短暫的鈴聲,就像是劇目開始的動員令,清脆的敲擊聲讓靜靜的時空活躍起來。

奶奶已經走不動路了,她唯一能給他人幫助的就是,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老奶奶到了晚年,仍儘自己微薄的能力造福於子孫後代。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正恰恰存在於像老奶奶一樣的長輩中。

老奶奶端坐在椅子上,正專注的織著毛線,一個黃色的毛衣已經初具成型。這個織毛線的畫面很有特點,椅子腿很矮,椅背卻很高,晚輩的孝心在細節中完整體現出,老奶奶行動的不便和勞累後的依靠。老奶奶挽起的髮髻很高很大很利索,老奶奶的愛美、愛乾淨、愛利索的性格體現了出來。幾根毛線針更是充當著髮簪,身邊沒有多餘的部件,也是對老奶奶的性格的詮釋。老奶奶的畫像採用人物漫像的風格,突出了老奶奶的頭部,這是老奶奶心靈的最好寫照。大大的眼睛和老花鏡、擠兌的面容、厚重的劉海、高卷的髮髻。

老奶奶圓桌上擺著一個貓咪的相框,顯然行動不便的老奶奶,貓咪成了她最形影不離的朋友,這裡暗示他們間的親密關係。

紅黃亮色毛線織就兩色斑斕的作品,而兩色毛線條卻從老奶奶髮髻纏繞後緩緩的引向遠方,而紅黃兩色毛線錯亂的交織在一起走向下一頁,它會引出什麼呢!

這個大跨頁背景是漸變的駝色,老奶奶身邊的色彩有些亮色以突出其形象。而跨頁則是以老奶奶為核心,同時也暗含著貓咪的出現,而溢出邊沿的毛線則是誘導讀者翻頁,看精彩的故事。

【第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隻小貓陪伴著她。

解析:

翻過畫面,毛線指引我們看到一個小灰貓正在玩毛線球。高聳舞動動感的尾巴代表其內心的歡愉與興奮。文字交代是小貓在陪伴老奶奶,更確切的說是相互陪伴。貓蝸居在家,沒人陪伴就是睡貓,有人相陪就成玩貓。跟隨在你的左右,你做什麼它就玩什麼。老奶奶和小貓成為相得益彰慰籍心靈的陪伴。

織針上帶有不同顏色的圓頭,是否極像打擊樂器的鼓槌呢。

聲音:鈴……(打擊樂的敲擊聲)聲音較上頁更輕微短促,謹慎的小貓怕老奶奶發現它的行為嗎?

朗讀者飽含深情,在音樂的敲擊聲長短不一中,用孩子口吻般的語言,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聲音舒緩,親切,隨著情節或低沉、或亢奮,讓孩子們吊足了胃口。

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作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父母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

讓孩子先“用耳朵進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用“耳朵閱讀”所獲得的閱讀感悟會令他們心神盪漾,沉醉其中,其樂融融。

聲情並茂地讀,通過語調、節奏以及表情、動作等對繪本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闡釋,讓孩子感知理解作品內容,感受、體驗作品情感,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

【第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老奶奶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

解析:

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毛線球,堆滿了整個大跨頁,而小灰貓卻被裹挾其中,顯得微不足道了。散落的線繩曲曲彎彎,隨性而舒展,成為線球間連接的紐帶。

眾多的線團暗示老奶奶的愛心與繁重,小灰貓卻成為其中調節的力量,而鈴聲讓小灰貓顯得很平靜。

聲音:鈴……

用“耳朵”感受繪本閱讀之“樂”,孩子的早期閱讀不同於成人的閱讀,這是一種成人朗讀、孩子聽賞的過程。

同時,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感受故事,並且把自己假設為其中的主人公或角色,從而建構起新的認知。他們能從動聽的語言表達、誇張的動作表情,有時甚至就是真實的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

他們會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側耳傾聽、時而屏息凝神、時而手舞足蹈、時而又沉思冥想,他們與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共同經歷,共同成長。

這個音樂繪本的知識點在於:細緻的描述與分析,深入淺出的方式讓音樂零基礎的家長都能學到專業的音樂知識,也可以延伸拓展,創設一個音樂的環境,讓孩子音樂的發展打下音樂的基礎。讓孩子學習和感受音樂的高低變化,這是學習音樂的前提,為了讓孩子們體會音樂的高低變化,我們應用了音樂的常規圖譜,讓孩子們更為直觀的學習。

【第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她不停地編織美麗的衣服送給她最愛的人。

解析:

前面有鋪墊: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後面就有給最愛的人獻出自己的愛。兩個成人和兩個孩子,從紅毛衣到黃圍脖。這顯然是一家人,腳蹬拖鞋,小貓相隨。

本書人物最大特點是巨大的泡泡眼,也包括貓的眼睛。雖是採用漫畫的風格,但以眼傳情,作用很明顯。

畫面分為前後兩個層次,穿高領毛衣的男孩的舉手動作,佔據了跨頁的一半以上,還遮擋住後面的媽媽及妹妹。這又體現了角色的重要性,小男孩瞪圓了眼睛,頭髮也都豎了起來,作者卻僅僅讓讀者看到興奮的眼睛和歡樂上揚的眉梢,歡呼的動作足以說明非常喜歡老奶奶的傑作。

聲音:鈴……

我是一邊聽著朗讀一邊來詮釋繪本的,視聽結合提高注意力,但從小缺失音樂的素養,只是更多的體驗到外在的音樂韻律,而不知其意。正如讀者反饋所言,說好的音樂在哪裡?這能叫音樂繪本?這麼難聽的所謂哨聲即是音樂?音樂是有線條的!這個是告知孩子音樂也是有型的!為什麼說有音樂詩畫!寶寶特別喜歡聽,不知聽了多少遍……

我詮釋不出作者的音樂內涵,期待讀者去體驗各自的不同。這是原創的第一步音樂繪本,她開啟了一個旅程、一個起點,儘管我們缺少附和的節奏,但不遠的將來一定會的。

但孩子有天生的音樂起點,或許這是寫給孩子的,孩子從圖畫到音畫都能體驗到。只要你飽含親情的閱讀和讓孩子聆聽作者的音樂就夠了。

孩子有耳朵就能聽,這是天生的本領,但“聽力”並不等同於“傾聽”。“傾聽”是一種需要專注、有選擇、有自我控制性的“聽力”,而聽故事是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良好途徑。

在給孩子讀故事的同時,可以提前設置一些小問題,如邊聽邊想:“故事裡有誰?”“你最喜歡那個角色?”“如果你是其中的XXX,你會怎麼辦呢?”此時的孩子已不再是單一的聽眾,他們更是用心在與繪本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同樣,這樣的場景下,也是我們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的最好場景。我們可以通過繪本中角色,說出我們想對孩子說出的話,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交流。

【第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了。

解析:

聲音:鈴……

老奶奶把織好的毛衣送給子孫後,又做起了大的計劃。一條白色的作品已經初具成型,鋪開佔滿了頁面的下半部分。相同的坐姿、相同的表情、相同的服飾,可見老奶奶的波瀾不驚的態勢,只是作品更大了。

小貓躲在椅子後面,用眼睛漂著老奶奶,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那又怎麼樣呢!又給後面故事做好了伏筆。

【第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常常會趁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地練習。

解析:

聲音:鈴…… 此刻的鈴聲顯得很重,小貓內心很糾結嗎?

小貓坐在老奶奶的位置上,意味著接替她的工作。老奶奶已經精力不濟了,毛線條很雜亂地攪合在一起。代表小貓偷偷學習的複雜心情嗎!

小貓的坐姿與老奶奶有不同,是因為他有尾巴的原因。這樣也可以更好的看到室內的全景,好適可而止。

“常常”兩字,代表小貓已經經常偷偷學織毛衣了。為什麼偷偷地練習呢!是給老奶奶一個猝不及防!

【第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天,老奶奶病了,住進了醫院。

解析:

聲音:鈴……

椅子傾倒著,代表老奶奶病了。毛線產生剛性爆炸性線條,讓小貓對老奶奶的境況很震撼,以至躲到椅子下不敢出來。散落在空間的小貓的毛髮和橫七豎八的毛線針,表明小貓和毛線經過一番的掙扎。但音樂的鈴聲還很平靜如初。

這是他們所不願看到的。

【第8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於是,小貓在家裡織起了毛線。

解析:

聲音:鈴……(這之前的鈴聲都相同)

難得的小貓佔據了整個跨頁的中心,他成為家的主人和織毛線的主人。

偷偷學習的結果來了,可以正大光明的織起了毛線。

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他們是想做一些音樂知識和感覺的普及,他們採用非音樂教室的方式,在有圖的故事裡給音樂一個“看得見的聽見”的有趣真視,“聽見著看著”的好玩理解,他們為兒童的寫作是用了專業的心思的,他們是在正規地做著兒童的事情,所以我願意再說一次真可以誇獎。

音樂裡那簡簡單單的1到7,竟然可以組織成音樂的一切旋律,既然任何的大旋律、大壯闊、大喜悅都只是在1到7之間,那麼還有什麼小憂愁、小跌落、小彷徨非得纏繞很久,像小魚黑仔那樣只有七秒鐘記憶還真是一種無比智慧的生命境界。

而音樂裡的弱音、生活裡的低聲低調、事物中的微不足道,倒恰好有著強烈、高昂、巨大所根不本具備的另一類嫋嫋、婉美和鮮豔。

【第9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隻大大的蝴蝶結送給了他的小貓妹妹。

解析:

他也學著老奶奶的做法,給自己的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粉色的蝴蝶結佔滿了整個跨頁,可見小貓的志向很大。

畫面中出現了小貓妹妹,就是那張全家人畫面中的小貓。小貓妹妹坐在地上,扭身用眼睛盯著小灰貓,手裡還拿著一根毛線針,嗷!它是看姐姐織毛線的動作,也在偷偷的學習!

聲音:一段哨聲(像消防車的聲音,繚繞翻轉)+鈴……

音樂的變化像是很驕傲,那消防車的聲音讓所有人都知道,她給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有炫耀之嫌,也為給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打下了伏筆。

小貓為妹妹編織了蝴蝶結,還為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畫面特別為他們設計了以毛線線條為龍頭的圖譜,家長在幫助孩子閱讀的時候,可根據音樂音哨聲音的高低變化,以小貓為起點,以毛球為終點,用手指沿著這個特定的毛線運動方向,畫出聲音的運動軌跡,隨著手指的高低起伏的運動,孩子們的視覺會隨之行走跟蹤,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音樂的高低變化,以及相應的千變萬化的表現方式。

【第10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條長長的圍巾送給小兔。

解析:

聲音:哨聲+鈴……

哨聲(更加興奮,高興,聲音加長,最後更加急促而高亢,看出他得意的樣子。)

這個大大的黃色圍巾圍在了小兔身上,把小兔團團裹了幾層,確實很大。一頭連接著線團,一頭連接著正在密密編織的小貓。

不難看出蝴蝶結和圍巾即有形,又有量。圍巾均勻條狀的花紋,可見小貓編織的技術已經不可小覷了。一邊粗大的線條讓環繞的形狀更加明顯。

小兔子雙手抓住圍巾,眼睛斜視著正在編織的額小貓,眼中充滿了謝意。

為什麼給小兔呢!小貓是老奶奶的朋友,當然小兔子也是的,朋友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

【第1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為小狗哥哥織了一頂圓圓的帽子。

解析:

聲音:鈴…… 平靜下來了

小狗的上身出現在跨頁中,小狗很鎮靜,直視著前方。戴上小貓為自己特製的帽子,心情如何?是感激、是困惑!小狗是否在想,我又該送小貓什麼呢!

小貓接二連三地為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妹妹、小狗和小兔送去自己編織的禮物,蝴蝶結、圍巾和帽子。這是否是小貓偷偷練習的目的呢!小貓受老奶奶的影響也充滿了愛心,老奶奶給自己的親人分別編織了毛衣,而小貓也為朝昔相處的小朋友送去禮物。這是愛的傳遞和奉獻。

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像極了嬰兒的小帽呢!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很帥呢!兩個毛茸茸的耳朵就像兩條小辮,帽子頂端的毛線球也很萌,而散落的線條有如音樂高低的音符。

【第1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從帽子的這一邊織到了帽子的頂端,織了一個圓圓的球又織到另一邊,終於,他把帽簷也織好了!

解析:

聲音:哨聲(兩段),鈴…… 又興奮起來了。

作者採用了文字中倒敘的結構,小狗已經戴上了帽子,回頭再來敘述和展示編織帽子的過程。

這個大大的帽子好漂亮,高大的帽子完全罩住了小貓的身體。小貓以弱小身軀做著超乎反響的大事。

從小貓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到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學習,可見其用心至極。小貓是一個很有心機的貓,利用身邊學習的機會,做出了自己想要表達的內涵,對朋友、對親人、對自己都是一個最好的選擇。這裡也暗示小讀者,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甚至可以做到遠遠超乎自己能力的成果。

【第13畫面】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直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撥開就看到美玉。所以,封面與扉頁設計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聯繫運用來保持設計的整體性。本書封面典雅樸素的風格讓讀者不用翻開內頁就知故事的內斂與溫情,而毛線團和黑貓成為故事的主體。而大扉頁中毛線團和貓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色(褐、黃、紅和咖啡)的毛線條交叉纏繞旋渦的佈局,更是把織毛線的鬆緊盤繞展示出來。

背景是略帶灰暗的駝色,這也是多數內頁的背景,駝色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駝色是淡定的,就像一杯恰到好處的清茶,釅而不燥,淡而有味,平和寧靜,但絕不乏味。自然老奶奶的閱歷和淡定,漸變的駝色應是首選。

音樂是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對孩子來說,欣賞好的音樂不僅能鍛鍊和提高聽覺能力,豐富審美經驗,更能陶冶情操,有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父母也想寶貝們學點樂器,往薰陶、素質這些方面去靠。

習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抱著愉悅和憧憬之心走上“修煉”之路,比學音樂技能本身更重要。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本,從圖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好,併產生對音樂切切的嚮往之情!

【第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從前,有一個老奶奶,她已經走不動路了,所以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

解析:

音樂繪本導讀的體系很特殊,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體驗溫馨的故事和美好的畫面及哲理。他們相互間的契合才是孩子真正感受到的故事。

聲音:鈴……(輕輕撞擊後發出的悠揚繚繞至遠的聲音)。這急促短暫的鈴聲,就像是劇目開始的動員令,清脆的敲擊聲讓靜靜的時空活躍起來。

奶奶已經走不動路了,她唯一能給他人幫助的就是,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老奶奶到了晚年,仍儘自己微薄的能力造福於子孫後代。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正恰恰存在於像老奶奶一樣的長輩中。

老奶奶端坐在椅子上,正專注的織著毛線,一個黃色的毛衣已經初具成型。這個織毛線的畫面很有特點,椅子腿很矮,椅背卻很高,晚輩的孝心在細節中完整體現出,老奶奶行動的不便和勞累後的依靠。老奶奶挽起的髮髻很高很大很利索,老奶奶的愛美、愛乾淨、愛利索的性格體現了出來。幾根毛線針更是充當著髮簪,身邊沒有多餘的部件,也是對老奶奶的性格的詮釋。老奶奶的畫像採用人物漫像的風格,突出了老奶奶的頭部,這是老奶奶心靈的最好寫照。大大的眼睛和老花鏡、擠兌的面容、厚重的劉海、高卷的髮髻。

老奶奶圓桌上擺著一個貓咪的相框,顯然行動不便的老奶奶,貓咪成了她最形影不離的朋友,這裡暗示他們間的親密關係。

紅黃亮色毛線織就兩色斑斕的作品,而兩色毛線條卻從老奶奶髮髻纏繞後緩緩的引向遠方,而紅黃兩色毛線錯亂的交織在一起走向下一頁,它會引出什麼呢!

這個大跨頁背景是漸變的駝色,老奶奶身邊的色彩有些亮色以突出其形象。而跨頁則是以老奶奶為核心,同時也暗含著貓咪的出現,而溢出邊沿的毛線則是誘導讀者翻頁,看精彩的故事。

【第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隻小貓陪伴著她。

解析:

翻過畫面,毛線指引我們看到一個小灰貓正在玩毛線球。高聳舞動動感的尾巴代表其內心的歡愉與興奮。文字交代是小貓在陪伴老奶奶,更確切的說是相互陪伴。貓蝸居在家,沒人陪伴就是睡貓,有人相陪就成玩貓。跟隨在你的左右,你做什麼它就玩什麼。老奶奶和小貓成為相得益彰慰籍心靈的陪伴。

織針上帶有不同顏色的圓頭,是否極像打擊樂器的鼓槌呢。

聲音:鈴……(打擊樂的敲擊聲)聲音較上頁更輕微短促,謹慎的小貓怕老奶奶發現它的行為嗎?

朗讀者飽含深情,在音樂的敲擊聲長短不一中,用孩子口吻般的語言,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聲音舒緩,親切,隨著情節或低沉、或亢奮,讓孩子們吊足了胃口。

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作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父母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

讓孩子先“用耳朵進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用“耳朵閱讀”所獲得的閱讀感悟會令他們心神盪漾,沉醉其中,其樂融融。

聲情並茂地讀,通過語調、節奏以及表情、動作等對繪本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闡釋,讓孩子感知理解作品內容,感受、體驗作品情感,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

【第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老奶奶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

解析:

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毛線球,堆滿了整個大跨頁,而小灰貓卻被裹挾其中,顯得微不足道了。散落的線繩曲曲彎彎,隨性而舒展,成為線球間連接的紐帶。

眾多的線團暗示老奶奶的愛心與繁重,小灰貓卻成為其中調節的力量,而鈴聲讓小灰貓顯得很平靜。

聲音:鈴……

用“耳朵”感受繪本閱讀之“樂”,孩子的早期閱讀不同於成人的閱讀,這是一種成人朗讀、孩子聽賞的過程。

同時,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感受故事,並且把自己假設為其中的主人公或角色,從而建構起新的認知。他們能從動聽的語言表達、誇張的動作表情,有時甚至就是真實的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

他們會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側耳傾聽、時而屏息凝神、時而手舞足蹈、時而又沉思冥想,他們與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共同經歷,共同成長。

這個音樂繪本的知識點在於:細緻的描述與分析,深入淺出的方式讓音樂零基礎的家長都能學到專業的音樂知識,也可以延伸拓展,創設一個音樂的環境,讓孩子音樂的發展打下音樂的基礎。讓孩子學習和感受音樂的高低變化,這是學習音樂的前提,為了讓孩子們體會音樂的高低變化,我們應用了音樂的常規圖譜,讓孩子們更為直觀的學習。

【第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她不停地編織美麗的衣服送給她最愛的人。

解析:

前面有鋪墊: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後面就有給最愛的人獻出自己的愛。兩個成人和兩個孩子,從紅毛衣到黃圍脖。這顯然是一家人,腳蹬拖鞋,小貓相隨。

本書人物最大特點是巨大的泡泡眼,也包括貓的眼睛。雖是採用漫畫的風格,但以眼傳情,作用很明顯。

畫面分為前後兩個層次,穿高領毛衣的男孩的舉手動作,佔據了跨頁的一半以上,還遮擋住後面的媽媽及妹妹。這又體現了角色的重要性,小男孩瞪圓了眼睛,頭髮也都豎了起來,作者卻僅僅讓讀者看到興奮的眼睛和歡樂上揚的眉梢,歡呼的動作足以說明非常喜歡老奶奶的傑作。

聲音:鈴……

我是一邊聽著朗讀一邊來詮釋繪本的,視聽結合提高注意力,但從小缺失音樂的素養,只是更多的體驗到外在的音樂韻律,而不知其意。正如讀者反饋所言,說好的音樂在哪裡?這能叫音樂繪本?這麼難聽的所謂哨聲即是音樂?音樂是有線條的!這個是告知孩子音樂也是有型的!為什麼說有音樂詩畫!寶寶特別喜歡聽,不知聽了多少遍……

我詮釋不出作者的音樂內涵,期待讀者去體驗各自的不同。這是原創的第一步音樂繪本,她開啟了一個旅程、一個起點,儘管我們缺少附和的節奏,但不遠的將來一定會的。

但孩子有天生的音樂起點,或許這是寫給孩子的,孩子從圖畫到音畫都能體驗到。只要你飽含親情的閱讀和讓孩子聆聽作者的音樂就夠了。

孩子有耳朵就能聽,這是天生的本領,但“聽力”並不等同於“傾聽”。“傾聽”是一種需要專注、有選擇、有自我控制性的“聽力”,而聽故事是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良好途徑。

在給孩子讀故事的同時,可以提前設置一些小問題,如邊聽邊想:“故事裡有誰?”“你最喜歡那個角色?”“如果你是其中的XXX,你會怎麼辦呢?”此時的孩子已不再是單一的聽眾,他們更是用心在與繪本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同樣,這樣的場景下,也是我們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的最好場景。我們可以通過繪本中角色,說出我們想對孩子說出的話,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交流。

【第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了。

解析:

聲音:鈴……

老奶奶把織好的毛衣送給子孫後,又做起了大的計劃。一條白色的作品已經初具成型,鋪開佔滿了頁面的下半部分。相同的坐姿、相同的表情、相同的服飾,可見老奶奶的波瀾不驚的態勢,只是作品更大了。

小貓躲在椅子後面,用眼睛漂著老奶奶,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那又怎麼樣呢!又給後面故事做好了伏筆。

【第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常常會趁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地練習。

解析:

聲音:鈴…… 此刻的鈴聲顯得很重,小貓內心很糾結嗎?

小貓坐在老奶奶的位置上,意味著接替她的工作。老奶奶已經精力不濟了,毛線條很雜亂地攪合在一起。代表小貓偷偷學習的複雜心情嗎!

小貓的坐姿與老奶奶有不同,是因為他有尾巴的原因。這樣也可以更好的看到室內的全景,好適可而止。

“常常”兩字,代表小貓已經經常偷偷學織毛衣了。為什麼偷偷地練習呢!是給老奶奶一個猝不及防!

【第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天,老奶奶病了,住進了醫院。

解析:

聲音:鈴……

椅子傾倒著,代表老奶奶病了。毛線產生剛性爆炸性線條,讓小貓對老奶奶的境況很震撼,以至躲到椅子下不敢出來。散落在空間的小貓的毛髮和橫七豎八的毛線針,表明小貓和毛線經過一番的掙扎。但音樂的鈴聲還很平靜如初。

這是他們所不願看到的。

【第8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於是,小貓在家裡織起了毛線。

解析:

聲音:鈴……(這之前的鈴聲都相同)

難得的小貓佔據了整個跨頁的中心,他成為家的主人和織毛線的主人。

偷偷學習的結果來了,可以正大光明的織起了毛線。

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他們是想做一些音樂知識和感覺的普及,他們採用非音樂教室的方式,在有圖的故事裡給音樂一個“看得見的聽見”的有趣真視,“聽見著看著”的好玩理解,他們為兒童的寫作是用了專業的心思的,他們是在正規地做著兒童的事情,所以我願意再說一次真可以誇獎。

音樂裡那簡簡單單的1到7,竟然可以組織成音樂的一切旋律,既然任何的大旋律、大壯闊、大喜悅都只是在1到7之間,那麼還有什麼小憂愁、小跌落、小彷徨非得纏繞很久,像小魚黑仔那樣只有七秒鐘記憶還真是一種無比智慧的生命境界。

而音樂裡的弱音、生活裡的低聲低調、事物中的微不足道,倒恰好有著強烈、高昂、巨大所根不本具備的另一類嫋嫋、婉美和鮮豔。

【第9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隻大大的蝴蝶結送給了他的小貓妹妹。

解析:

他也學著老奶奶的做法,給自己的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粉色的蝴蝶結佔滿了整個跨頁,可見小貓的志向很大。

畫面中出現了小貓妹妹,就是那張全家人畫面中的小貓。小貓妹妹坐在地上,扭身用眼睛盯著小灰貓,手裡還拿著一根毛線針,嗷!它是看姐姐織毛線的動作,也在偷偷的學習!

聲音:一段哨聲(像消防車的聲音,繚繞翻轉)+鈴……

音樂的變化像是很驕傲,那消防車的聲音讓所有人都知道,她給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有炫耀之嫌,也為給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打下了伏筆。

小貓為妹妹編織了蝴蝶結,還為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畫面特別為他們設計了以毛線線條為龍頭的圖譜,家長在幫助孩子閱讀的時候,可根據音樂音哨聲音的高低變化,以小貓為起點,以毛球為終點,用手指沿著這個特定的毛線運動方向,畫出聲音的運動軌跡,隨著手指的高低起伏的運動,孩子們的視覺會隨之行走跟蹤,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音樂的高低變化,以及相應的千變萬化的表現方式。

【第10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條長長的圍巾送給小兔。

解析:

聲音:哨聲+鈴……

哨聲(更加興奮,高興,聲音加長,最後更加急促而高亢,看出他得意的樣子。)

這個大大的黃色圍巾圍在了小兔身上,把小兔團團裹了幾層,確實很大。一頭連接著線團,一頭連接著正在密密編織的小貓。

不難看出蝴蝶結和圍巾即有形,又有量。圍巾均勻條狀的花紋,可見小貓編織的技術已經不可小覷了。一邊粗大的線條讓環繞的形狀更加明顯。

小兔子雙手抓住圍巾,眼睛斜視著正在編織的額小貓,眼中充滿了謝意。

為什麼給小兔呢!小貓是老奶奶的朋友,當然小兔子也是的,朋友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

【第1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為小狗哥哥織了一頂圓圓的帽子。

解析:

聲音:鈴…… 平靜下來了

小狗的上身出現在跨頁中,小狗很鎮靜,直視著前方。戴上小貓為自己特製的帽子,心情如何?是感激、是困惑!小狗是否在想,我又該送小貓什麼呢!

小貓接二連三地為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妹妹、小狗和小兔送去自己編織的禮物,蝴蝶結、圍巾和帽子。這是否是小貓偷偷練習的目的呢!小貓受老奶奶的影響也充滿了愛心,老奶奶給自己的親人分別編織了毛衣,而小貓也為朝昔相處的小朋友送去禮物。這是愛的傳遞和奉獻。

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像極了嬰兒的小帽呢!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很帥呢!兩個毛茸茸的耳朵就像兩條小辮,帽子頂端的毛線球也很萌,而散落的線條有如音樂高低的音符。

【第1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從帽子的這一邊織到了帽子的頂端,織了一個圓圓的球又織到另一邊,終於,他把帽簷也織好了!

解析:

聲音:哨聲(兩段),鈴…… 又興奮起來了。

作者採用了文字中倒敘的結構,小狗已經戴上了帽子,回頭再來敘述和展示編織帽子的過程。

這個大大的帽子好漂亮,高大的帽子完全罩住了小貓的身體。小貓以弱小身軀做著超乎反響的大事。

從小貓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到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學習,可見其用心至極。小貓是一個很有心機的貓,利用身邊學習的機會,做出了自己想要表達的內涵,對朋友、對親人、對自己都是一個最好的選擇。這裡也暗示小讀者,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甚至可以做到遠遠超乎自己能力的成果。

【第1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還為媽媽織了一雙手套。

解析:

聲音: 哨聲,多段(為自己的成果叫好),鈴…… 最興奮的時段。

最後,他給媽媽也織了一雙手套。

這個手套很擬人化,但比人類的手指要短粗,擬人之處是貓的拇指要偏離四指很多,不可能做成這個形狀的。伸出的四指就是最好的說明。

畫面中貓媽媽的兩隻大手進入畫面中,用毛線把兩隻手連接在一起。而另一頭是小貓編織的姿態。

小貓斜躺在地而專心編織,從後頁說的五個手指頭可幾乎用了他三天的時間。顯然,小貓的工作量很大,技巧性很強,耗費了小貓大量的精力和體力。於是,躺著繼續編織,可見小貓的工作的堅韌性。

【第14畫面】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直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撥開就看到美玉。所以,封面與扉頁設計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聯繫運用來保持設計的整體性。本書封面典雅樸素的風格讓讀者不用翻開內頁就知故事的內斂與溫情,而毛線團和黑貓成為故事的主體。而大扉頁中毛線團和貓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色(褐、黃、紅和咖啡)的毛線條交叉纏繞旋渦的佈局,更是把織毛線的鬆緊盤繞展示出來。

背景是略帶灰暗的駝色,這也是多數內頁的背景,駝色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駝色是淡定的,就像一杯恰到好處的清茶,釅而不燥,淡而有味,平和寧靜,但絕不乏味。自然老奶奶的閱歷和淡定,漸變的駝色應是首選。

音樂是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對孩子來說,欣賞好的音樂不僅能鍛鍊和提高聽覺能力,豐富審美經驗,更能陶冶情操,有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父母也想寶貝們學點樂器,往薰陶、素質這些方面去靠。

習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抱著愉悅和憧憬之心走上“修煉”之路,比學音樂技能本身更重要。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本,從圖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好,併產生對音樂切切的嚮往之情!

【第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從前,有一個老奶奶,她已經走不動路了,所以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

解析:

音樂繪本導讀的體系很特殊,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體驗溫馨的故事和美好的畫面及哲理。他們相互間的契合才是孩子真正感受到的故事。

聲音:鈴……(輕輕撞擊後發出的悠揚繚繞至遠的聲音)。這急促短暫的鈴聲,就像是劇目開始的動員令,清脆的敲擊聲讓靜靜的時空活躍起來。

奶奶已經走不動路了,她唯一能給他人幫助的就是,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老奶奶到了晚年,仍儘自己微薄的能力造福於子孫後代。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正恰恰存在於像老奶奶一樣的長輩中。

老奶奶端坐在椅子上,正專注的織著毛線,一個黃色的毛衣已經初具成型。這個織毛線的畫面很有特點,椅子腿很矮,椅背卻很高,晚輩的孝心在細節中完整體現出,老奶奶行動的不便和勞累後的依靠。老奶奶挽起的髮髻很高很大很利索,老奶奶的愛美、愛乾淨、愛利索的性格體現了出來。幾根毛線針更是充當著髮簪,身邊沒有多餘的部件,也是對老奶奶的性格的詮釋。老奶奶的畫像採用人物漫像的風格,突出了老奶奶的頭部,這是老奶奶心靈的最好寫照。大大的眼睛和老花鏡、擠兌的面容、厚重的劉海、高卷的髮髻。

老奶奶圓桌上擺著一個貓咪的相框,顯然行動不便的老奶奶,貓咪成了她最形影不離的朋友,這裡暗示他們間的親密關係。

紅黃亮色毛線織就兩色斑斕的作品,而兩色毛線條卻從老奶奶髮髻纏繞後緩緩的引向遠方,而紅黃兩色毛線錯亂的交織在一起走向下一頁,它會引出什麼呢!

這個大跨頁背景是漸變的駝色,老奶奶身邊的色彩有些亮色以突出其形象。而跨頁則是以老奶奶為核心,同時也暗含著貓咪的出現,而溢出邊沿的毛線則是誘導讀者翻頁,看精彩的故事。

【第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隻小貓陪伴著她。

解析:

翻過畫面,毛線指引我們看到一個小灰貓正在玩毛線球。高聳舞動動感的尾巴代表其內心的歡愉與興奮。文字交代是小貓在陪伴老奶奶,更確切的說是相互陪伴。貓蝸居在家,沒人陪伴就是睡貓,有人相陪就成玩貓。跟隨在你的左右,你做什麼它就玩什麼。老奶奶和小貓成為相得益彰慰籍心靈的陪伴。

織針上帶有不同顏色的圓頭,是否極像打擊樂器的鼓槌呢。

聲音:鈴……(打擊樂的敲擊聲)聲音較上頁更輕微短促,謹慎的小貓怕老奶奶發現它的行為嗎?

朗讀者飽含深情,在音樂的敲擊聲長短不一中,用孩子口吻般的語言,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聲音舒緩,親切,隨著情節或低沉、或亢奮,讓孩子們吊足了胃口。

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作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父母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

讓孩子先“用耳朵進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用“耳朵閱讀”所獲得的閱讀感悟會令他們心神盪漾,沉醉其中,其樂融融。

聲情並茂地讀,通過語調、節奏以及表情、動作等對繪本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闡釋,讓孩子感知理解作品內容,感受、體驗作品情感,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

【第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老奶奶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

解析:

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毛線球,堆滿了整個大跨頁,而小灰貓卻被裹挾其中,顯得微不足道了。散落的線繩曲曲彎彎,隨性而舒展,成為線球間連接的紐帶。

眾多的線團暗示老奶奶的愛心與繁重,小灰貓卻成為其中調節的力量,而鈴聲讓小灰貓顯得很平靜。

聲音:鈴……

用“耳朵”感受繪本閱讀之“樂”,孩子的早期閱讀不同於成人的閱讀,這是一種成人朗讀、孩子聽賞的過程。

同時,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感受故事,並且把自己假設為其中的主人公或角色,從而建構起新的認知。他們能從動聽的語言表達、誇張的動作表情,有時甚至就是真實的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

他們會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側耳傾聽、時而屏息凝神、時而手舞足蹈、時而又沉思冥想,他們與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共同經歷,共同成長。

這個音樂繪本的知識點在於:細緻的描述與分析,深入淺出的方式讓音樂零基礎的家長都能學到專業的音樂知識,也可以延伸拓展,創設一個音樂的環境,讓孩子音樂的發展打下音樂的基礎。讓孩子學習和感受音樂的高低變化,這是學習音樂的前提,為了讓孩子們體會音樂的高低變化,我們應用了音樂的常規圖譜,讓孩子們更為直觀的學習。

【第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她不停地編織美麗的衣服送給她最愛的人。

解析:

前面有鋪墊: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後面就有給最愛的人獻出自己的愛。兩個成人和兩個孩子,從紅毛衣到黃圍脖。這顯然是一家人,腳蹬拖鞋,小貓相隨。

本書人物最大特點是巨大的泡泡眼,也包括貓的眼睛。雖是採用漫畫的風格,但以眼傳情,作用很明顯。

畫面分為前後兩個層次,穿高領毛衣的男孩的舉手動作,佔據了跨頁的一半以上,還遮擋住後面的媽媽及妹妹。這又體現了角色的重要性,小男孩瞪圓了眼睛,頭髮也都豎了起來,作者卻僅僅讓讀者看到興奮的眼睛和歡樂上揚的眉梢,歡呼的動作足以說明非常喜歡老奶奶的傑作。

聲音:鈴……

我是一邊聽著朗讀一邊來詮釋繪本的,視聽結合提高注意力,但從小缺失音樂的素養,只是更多的體驗到外在的音樂韻律,而不知其意。正如讀者反饋所言,說好的音樂在哪裡?這能叫音樂繪本?這麼難聽的所謂哨聲即是音樂?音樂是有線條的!這個是告知孩子音樂也是有型的!為什麼說有音樂詩畫!寶寶特別喜歡聽,不知聽了多少遍……

我詮釋不出作者的音樂內涵,期待讀者去體驗各自的不同。這是原創的第一步音樂繪本,她開啟了一個旅程、一個起點,儘管我們缺少附和的節奏,但不遠的將來一定會的。

但孩子有天生的音樂起點,或許這是寫給孩子的,孩子從圖畫到音畫都能體驗到。只要你飽含親情的閱讀和讓孩子聆聽作者的音樂就夠了。

孩子有耳朵就能聽,這是天生的本領,但“聽力”並不等同於“傾聽”。“傾聽”是一種需要專注、有選擇、有自我控制性的“聽力”,而聽故事是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良好途徑。

在給孩子讀故事的同時,可以提前設置一些小問題,如邊聽邊想:“故事裡有誰?”“你最喜歡那個角色?”“如果你是其中的XXX,你會怎麼辦呢?”此時的孩子已不再是單一的聽眾,他們更是用心在與繪本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同樣,這樣的場景下,也是我們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的最好場景。我們可以通過繪本中角色,說出我們想對孩子說出的話,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交流。

【第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了。

解析:

聲音:鈴……

老奶奶把織好的毛衣送給子孫後,又做起了大的計劃。一條白色的作品已經初具成型,鋪開佔滿了頁面的下半部分。相同的坐姿、相同的表情、相同的服飾,可見老奶奶的波瀾不驚的態勢,只是作品更大了。

小貓躲在椅子後面,用眼睛漂著老奶奶,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那又怎麼樣呢!又給後面故事做好了伏筆。

【第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常常會趁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地練習。

解析:

聲音:鈴…… 此刻的鈴聲顯得很重,小貓內心很糾結嗎?

小貓坐在老奶奶的位置上,意味著接替她的工作。老奶奶已經精力不濟了,毛線條很雜亂地攪合在一起。代表小貓偷偷學習的複雜心情嗎!

小貓的坐姿與老奶奶有不同,是因為他有尾巴的原因。這樣也可以更好的看到室內的全景,好適可而止。

“常常”兩字,代表小貓已經經常偷偷學織毛衣了。為什麼偷偷地練習呢!是給老奶奶一個猝不及防!

【第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天,老奶奶病了,住進了醫院。

解析:

聲音:鈴……

椅子傾倒著,代表老奶奶病了。毛線產生剛性爆炸性線條,讓小貓對老奶奶的境況很震撼,以至躲到椅子下不敢出來。散落在空間的小貓的毛髮和橫七豎八的毛線針,表明小貓和毛線經過一番的掙扎。但音樂的鈴聲還很平靜如初。

這是他們所不願看到的。

【第8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於是,小貓在家裡織起了毛線。

解析:

聲音:鈴……(這之前的鈴聲都相同)

難得的小貓佔據了整個跨頁的中心,他成為家的主人和織毛線的主人。

偷偷學習的結果來了,可以正大光明的織起了毛線。

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他們是想做一些音樂知識和感覺的普及,他們採用非音樂教室的方式,在有圖的故事裡給音樂一個“看得見的聽見”的有趣真視,“聽見著看著”的好玩理解,他們為兒童的寫作是用了專業的心思的,他們是在正規地做著兒童的事情,所以我願意再說一次真可以誇獎。

音樂裡那簡簡單單的1到7,竟然可以組織成音樂的一切旋律,既然任何的大旋律、大壯闊、大喜悅都只是在1到7之間,那麼還有什麼小憂愁、小跌落、小彷徨非得纏繞很久,像小魚黑仔那樣只有七秒鐘記憶還真是一種無比智慧的生命境界。

而音樂裡的弱音、生活裡的低聲低調、事物中的微不足道,倒恰好有著強烈、高昂、巨大所根不本具備的另一類嫋嫋、婉美和鮮豔。

【第9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隻大大的蝴蝶結送給了他的小貓妹妹。

解析:

他也學著老奶奶的做法,給自己的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粉色的蝴蝶結佔滿了整個跨頁,可見小貓的志向很大。

畫面中出現了小貓妹妹,就是那張全家人畫面中的小貓。小貓妹妹坐在地上,扭身用眼睛盯著小灰貓,手裡還拿著一根毛線針,嗷!它是看姐姐織毛線的動作,也在偷偷的學習!

聲音:一段哨聲(像消防車的聲音,繚繞翻轉)+鈴……

音樂的變化像是很驕傲,那消防車的聲音讓所有人都知道,她給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有炫耀之嫌,也為給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打下了伏筆。

小貓為妹妹編織了蝴蝶結,還為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畫面特別為他們設計了以毛線線條為龍頭的圖譜,家長在幫助孩子閱讀的時候,可根據音樂音哨聲音的高低變化,以小貓為起點,以毛球為終點,用手指沿著這個特定的毛線運動方向,畫出聲音的運動軌跡,隨著手指的高低起伏的運動,孩子們的視覺會隨之行走跟蹤,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音樂的高低變化,以及相應的千變萬化的表現方式。

【第10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條長長的圍巾送給小兔。

解析:

聲音:哨聲+鈴……

哨聲(更加興奮,高興,聲音加長,最後更加急促而高亢,看出他得意的樣子。)

這個大大的黃色圍巾圍在了小兔身上,把小兔團團裹了幾層,確實很大。一頭連接著線團,一頭連接著正在密密編織的小貓。

不難看出蝴蝶結和圍巾即有形,又有量。圍巾均勻條狀的花紋,可見小貓編織的技術已經不可小覷了。一邊粗大的線條讓環繞的形狀更加明顯。

小兔子雙手抓住圍巾,眼睛斜視著正在編織的額小貓,眼中充滿了謝意。

為什麼給小兔呢!小貓是老奶奶的朋友,當然小兔子也是的,朋友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

【第1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為小狗哥哥織了一頂圓圓的帽子。

解析:

聲音:鈴…… 平靜下來了

小狗的上身出現在跨頁中,小狗很鎮靜,直視著前方。戴上小貓為自己特製的帽子,心情如何?是感激、是困惑!小狗是否在想,我又該送小貓什麼呢!

小貓接二連三地為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妹妹、小狗和小兔送去自己編織的禮物,蝴蝶結、圍巾和帽子。這是否是小貓偷偷練習的目的呢!小貓受老奶奶的影響也充滿了愛心,老奶奶給自己的親人分別編織了毛衣,而小貓也為朝昔相處的小朋友送去禮物。這是愛的傳遞和奉獻。

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像極了嬰兒的小帽呢!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很帥呢!兩個毛茸茸的耳朵就像兩條小辮,帽子頂端的毛線球也很萌,而散落的線條有如音樂高低的音符。

【第1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從帽子的這一邊織到了帽子的頂端,織了一個圓圓的球又織到另一邊,終於,他把帽簷也織好了!

解析:

聲音:哨聲(兩段),鈴…… 又興奮起來了。

作者採用了文字中倒敘的結構,小狗已經戴上了帽子,回頭再來敘述和展示編織帽子的過程。

這個大大的帽子好漂亮,高大的帽子完全罩住了小貓的身體。小貓以弱小身軀做著超乎反響的大事。

從小貓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到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學習,可見其用心至極。小貓是一個很有心機的貓,利用身邊學習的機會,做出了自己想要表達的內涵,對朋友、對親人、對自己都是一個最好的選擇。這裡也暗示小讀者,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甚至可以做到遠遠超乎自己能力的成果。

【第1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還為媽媽織了一雙手套。

解析:

聲音: 哨聲,多段(為自己的成果叫好),鈴…… 最興奮的時段。

最後,他給媽媽也織了一雙手套。

這個手套很擬人化,但比人類的手指要短粗,擬人之處是貓的拇指要偏離四指很多,不可能做成這個形狀的。伸出的四指就是最好的說明。

畫面中貓媽媽的兩隻大手進入畫面中,用毛線把兩隻手連接在一起。而另一頭是小貓編織的姿態。

小貓斜躺在地而專心編織,從後頁說的五個手指頭可幾乎用了他三天的時間。顯然,小貓的工作量很大,技巧性很強,耗費了小貓大量的精力和體力。於是,躺著繼續編織,可見小貓的工作的堅韌性。

【第1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這五個手指頭可幾乎用了他三天的時間。

解析:

聲音:鈴……平靜下來

還是採用了和上個環節相同的倒敘的方式,讓小讀者首先看到結果,再來闡述編織的過程。也可以在親子閱讀時,把孩子的手套做道具,讓孩子戴上手套,給孩子講解手套的難點和編制方法,之後母親親手來演習織手套,給孩子更多的親臨其境的感受。

不但如此,織圍巾、織帽子等都可以依法炮製,也可以讓孩子自己試一試。

所以說,這個故事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演示性,便於拓展和延伸。

從第9畫面到第14畫面,是小貓給朋友和家人編織毛線的畫面,背景色一改咖色朦朧為純白背景,凸顯兩種不同境況、不同遭遇的差異。純白背景給人更多想象的空間,而咖色背景融入更多溫暖的親情。

【第15畫面】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直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撥開就看到美玉。所以,封面與扉頁設計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聯繫運用來保持設計的整體性。本書封面典雅樸素的風格讓讀者不用翻開內頁就知故事的內斂與溫情,而毛線團和黑貓成為故事的主體。而大扉頁中毛線團和貓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色(褐、黃、紅和咖啡)的毛線條交叉纏繞旋渦的佈局,更是把織毛線的鬆緊盤繞展示出來。

背景是略帶灰暗的駝色,這也是多數內頁的背景,駝色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駝色是淡定的,就像一杯恰到好處的清茶,釅而不燥,淡而有味,平和寧靜,但絕不乏味。自然老奶奶的閱歷和淡定,漸變的駝色應是首選。

音樂是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對孩子來說,欣賞好的音樂不僅能鍛鍊和提高聽覺能力,豐富審美經驗,更能陶冶情操,有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父母也想寶貝們學點樂器,往薰陶、素質這些方面去靠。

習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抱著愉悅和憧憬之心走上“修煉”之路,比學音樂技能本身更重要。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本,從圖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好,併產生對音樂切切的嚮往之情!

【第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從前,有一個老奶奶,她已經走不動路了,所以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

解析:

音樂繪本導讀的體系很特殊,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體驗溫馨的故事和美好的畫面及哲理。他們相互間的契合才是孩子真正感受到的故事。

聲音:鈴……(輕輕撞擊後發出的悠揚繚繞至遠的聲音)。這急促短暫的鈴聲,就像是劇目開始的動員令,清脆的敲擊聲讓靜靜的時空活躍起來。

奶奶已經走不動路了,她唯一能給他人幫助的就是,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老奶奶到了晚年,仍儘自己微薄的能力造福於子孫後代。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正恰恰存在於像老奶奶一樣的長輩中。

老奶奶端坐在椅子上,正專注的織著毛線,一個黃色的毛衣已經初具成型。這個織毛線的畫面很有特點,椅子腿很矮,椅背卻很高,晚輩的孝心在細節中完整體現出,老奶奶行動的不便和勞累後的依靠。老奶奶挽起的髮髻很高很大很利索,老奶奶的愛美、愛乾淨、愛利索的性格體現了出來。幾根毛線針更是充當著髮簪,身邊沒有多餘的部件,也是對老奶奶的性格的詮釋。老奶奶的畫像採用人物漫像的風格,突出了老奶奶的頭部,這是老奶奶心靈的最好寫照。大大的眼睛和老花鏡、擠兌的面容、厚重的劉海、高卷的髮髻。

老奶奶圓桌上擺著一個貓咪的相框,顯然行動不便的老奶奶,貓咪成了她最形影不離的朋友,這裡暗示他們間的親密關係。

紅黃亮色毛線織就兩色斑斕的作品,而兩色毛線條卻從老奶奶髮髻纏繞後緩緩的引向遠方,而紅黃兩色毛線錯亂的交織在一起走向下一頁,它會引出什麼呢!

這個大跨頁背景是漸變的駝色,老奶奶身邊的色彩有些亮色以突出其形象。而跨頁則是以老奶奶為核心,同時也暗含著貓咪的出現,而溢出邊沿的毛線則是誘導讀者翻頁,看精彩的故事。

【第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隻小貓陪伴著她。

解析:

翻過畫面,毛線指引我們看到一個小灰貓正在玩毛線球。高聳舞動動感的尾巴代表其內心的歡愉與興奮。文字交代是小貓在陪伴老奶奶,更確切的說是相互陪伴。貓蝸居在家,沒人陪伴就是睡貓,有人相陪就成玩貓。跟隨在你的左右,你做什麼它就玩什麼。老奶奶和小貓成為相得益彰慰籍心靈的陪伴。

織針上帶有不同顏色的圓頭,是否極像打擊樂器的鼓槌呢。

聲音:鈴……(打擊樂的敲擊聲)聲音較上頁更輕微短促,謹慎的小貓怕老奶奶發現它的行為嗎?

朗讀者飽含深情,在音樂的敲擊聲長短不一中,用孩子口吻般的語言,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聲音舒緩,親切,隨著情節或低沉、或亢奮,讓孩子們吊足了胃口。

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作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父母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

讓孩子先“用耳朵進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用“耳朵閱讀”所獲得的閱讀感悟會令他們心神盪漾,沉醉其中,其樂融融。

聲情並茂地讀,通過語調、節奏以及表情、動作等對繪本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闡釋,讓孩子感知理解作品內容,感受、體驗作品情感,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

【第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老奶奶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

解析:

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毛線球,堆滿了整個大跨頁,而小灰貓卻被裹挾其中,顯得微不足道了。散落的線繩曲曲彎彎,隨性而舒展,成為線球間連接的紐帶。

眾多的線團暗示老奶奶的愛心與繁重,小灰貓卻成為其中調節的力量,而鈴聲讓小灰貓顯得很平靜。

聲音:鈴……

用“耳朵”感受繪本閱讀之“樂”,孩子的早期閱讀不同於成人的閱讀,這是一種成人朗讀、孩子聽賞的過程。

同時,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感受故事,並且把自己假設為其中的主人公或角色,從而建構起新的認知。他們能從動聽的語言表達、誇張的動作表情,有時甚至就是真實的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

他們會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側耳傾聽、時而屏息凝神、時而手舞足蹈、時而又沉思冥想,他們與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共同經歷,共同成長。

這個音樂繪本的知識點在於:細緻的描述與分析,深入淺出的方式讓音樂零基礎的家長都能學到專業的音樂知識,也可以延伸拓展,創設一個音樂的環境,讓孩子音樂的發展打下音樂的基礎。讓孩子學習和感受音樂的高低變化,這是學習音樂的前提,為了讓孩子們體會音樂的高低變化,我們應用了音樂的常規圖譜,讓孩子們更為直觀的學習。

【第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她不停地編織美麗的衣服送給她最愛的人。

解析:

前面有鋪墊: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後面就有給最愛的人獻出自己的愛。兩個成人和兩個孩子,從紅毛衣到黃圍脖。這顯然是一家人,腳蹬拖鞋,小貓相隨。

本書人物最大特點是巨大的泡泡眼,也包括貓的眼睛。雖是採用漫畫的風格,但以眼傳情,作用很明顯。

畫面分為前後兩個層次,穿高領毛衣的男孩的舉手動作,佔據了跨頁的一半以上,還遮擋住後面的媽媽及妹妹。這又體現了角色的重要性,小男孩瞪圓了眼睛,頭髮也都豎了起來,作者卻僅僅讓讀者看到興奮的眼睛和歡樂上揚的眉梢,歡呼的動作足以說明非常喜歡老奶奶的傑作。

聲音:鈴……

我是一邊聽著朗讀一邊來詮釋繪本的,視聽結合提高注意力,但從小缺失音樂的素養,只是更多的體驗到外在的音樂韻律,而不知其意。正如讀者反饋所言,說好的音樂在哪裡?這能叫音樂繪本?這麼難聽的所謂哨聲即是音樂?音樂是有線條的!這個是告知孩子音樂也是有型的!為什麼說有音樂詩畫!寶寶特別喜歡聽,不知聽了多少遍……

我詮釋不出作者的音樂內涵,期待讀者去體驗各自的不同。這是原創的第一步音樂繪本,她開啟了一個旅程、一個起點,儘管我們缺少附和的節奏,但不遠的將來一定會的。

但孩子有天生的音樂起點,或許這是寫給孩子的,孩子從圖畫到音畫都能體驗到。只要你飽含親情的閱讀和讓孩子聆聽作者的音樂就夠了。

孩子有耳朵就能聽,這是天生的本領,但“聽力”並不等同於“傾聽”。“傾聽”是一種需要專注、有選擇、有自我控制性的“聽力”,而聽故事是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良好途徑。

在給孩子讀故事的同時,可以提前設置一些小問題,如邊聽邊想:“故事裡有誰?”“你最喜歡那個角色?”“如果你是其中的XXX,你會怎麼辦呢?”此時的孩子已不再是單一的聽眾,他們更是用心在與繪本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同樣,這樣的場景下,也是我們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的最好場景。我們可以通過繪本中角色,說出我們想對孩子說出的話,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交流。

【第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了。

解析:

聲音:鈴……

老奶奶把織好的毛衣送給子孫後,又做起了大的計劃。一條白色的作品已經初具成型,鋪開佔滿了頁面的下半部分。相同的坐姿、相同的表情、相同的服飾,可見老奶奶的波瀾不驚的態勢,只是作品更大了。

小貓躲在椅子後面,用眼睛漂著老奶奶,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那又怎麼樣呢!又給後面故事做好了伏筆。

【第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常常會趁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地練習。

解析:

聲音:鈴…… 此刻的鈴聲顯得很重,小貓內心很糾結嗎?

小貓坐在老奶奶的位置上,意味著接替她的工作。老奶奶已經精力不濟了,毛線條很雜亂地攪合在一起。代表小貓偷偷學習的複雜心情嗎!

小貓的坐姿與老奶奶有不同,是因為他有尾巴的原因。這樣也可以更好的看到室內的全景,好適可而止。

“常常”兩字,代表小貓已經經常偷偷學織毛衣了。為什麼偷偷地練習呢!是給老奶奶一個猝不及防!

【第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天,老奶奶病了,住進了醫院。

解析:

聲音:鈴……

椅子傾倒著,代表老奶奶病了。毛線產生剛性爆炸性線條,讓小貓對老奶奶的境況很震撼,以至躲到椅子下不敢出來。散落在空間的小貓的毛髮和橫七豎八的毛線針,表明小貓和毛線經過一番的掙扎。但音樂的鈴聲還很平靜如初。

這是他們所不願看到的。

【第8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於是,小貓在家裡織起了毛線。

解析:

聲音:鈴……(這之前的鈴聲都相同)

難得的小貓佔據了整個跨頁的中心,他成為家的主人和織毛線的主人。

偷偷學習的結果來了,可以正大光明的織起了毛線。

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他們是想做一些音樂知識和感覺的普及,他們採用非音樂教室的方式,在有圖的故事裡給音樂一個“看得見的聽見”的有趣真視,“聽見著看著”的好玩理解,他們為兒童的寫作是用了專業的心思的,他們是在正規地做著兒童的事情,所以我願意再說一次真可以誇獎。

音樂裡那簡簡單單的1到7,竟然可以組織成音樂的一切旋律,既然任何的大旋律、大壯闊、大喜悅都只是在1到7之間,那麼還有什麼小憂愁、小跌落、小彷徨非得纏繞很久,像小魚黑仔那樣只有七秒鐘記憶還真是一種無比智慧的生命境界。

而音樂裡的弱音、生活裡的低聲低調、事物中的微不足道,倒恰好有著強烈、高昂、巨大所根不本具備的另一類嫋嫋、婉美和鮮豔。

【第9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隻大大的蝴蝶結送給了他的小貓妹妹。

解析:

他也學著老奶奶的做法,給自己的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粉色的蝴蝶結佔滿了整個跨頁,可見小貓的志向很大。

畫面中出現了小貓妹妹,就是那張全家人畫面中的小貓。小貓妹妹坐在地上,扭身用眼睛盯著小灰貓,手裡還拿著一根毛線針,嗷!它是看姐姐織毛線的動作,也在偷偷的學習!

聲音:一段哨聲(像消防車的聲音,繚繞翻轉)+鈴……

音樂的變化像是很驕傲,那消防車的聲音讓所有人都知道,她給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有炫耀之嫌,也為給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打下了伏筆。

小貓為妹妹編織了蝴蝶結,還為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畫面特別為他們設計了以毛線線條為龍頭的圖譜,家長在幫助孩子閱讀的時候,可根據音樂音哨聲音的高低變化,以小貓為起點,以毛球為終點,用手指沿著這個特定的毛線運動方向,畫出聲音的運動軌跡,隨著手指的高低起伏的運動,孩子們的視覺會隨之行走跟蹤,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音樂的高低變化,以及相應的千變萬化的表現方式。

【第10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條長長的圍巾送給小兔。

解析:

聲音:哨聲+鈴……

哨聲(更加興奮,高興,聲音加長,最後更加急促而高亢,看出他得意的樣子。)

這個大大的黃色圍巾圍在了小兔身上,把小兔團團裹了幾層,確實很大。一頭連接著線團,一頭連接著正在密密編織的小貓。

不難看出蝴蝶結和圍巾即有形,又有量。圍巾均勻條狀的花紋,可見小貓編織的技術已經不可小覷了。一邊粗大的線條讓環繞的形狀更加明顯。

小兔子雙手抓住圍巾,眼睛斜視著正在編織的額小貓,眼中充滿了謝意。

為什麼給小兔呢!小貓是老奶奶的朋友,當然小兔子也是的,朋友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

【第1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為小狗哥哥織了一頂圓圓的帽子。

解析:

聲音:鈴…… 平靜下來了

小狗的上身出現在跨頁中,小狗很鎮靜,直視著前方。戴上小貓為自己特製的帽子,心情如何?是感激、是困惑!小狗是否在想,我又該送小貓什麼呢!

小貓接二連三地為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妹妹、小狗和小兔送去自己編織的禮物,蝴蝶結、圍巾和帽子。這是否是小貓偷偷練習的目的呢!小貓受老奶奶的影響也充滿了愛心,老奶奶給自己的親人分別編織了毛衣,而小貓也為朝昔相處的小朋友送去禮物。這是愛的傳遞和奉獻。

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像極了嬰兒的小帽呢!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很帥呢!兩個毛茸茸的耳朵就像兩條小辮,帽子頂端的毛線球也很萌,而散落的線條有如音樂高低的音符。

【第1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從帽子的這一邊織到了帽子的頂端,織了一個圓圓的球又織到另一邊,終於,他把帽簷也織好了!

解析:

聲音:哨聲(兩段),鈴…… 又興奮起來了。

作者採用了文字中倒敘的結構,小狗已經戴上了帽子,回頭再來敘述和展示編織帽子的過程。

這個大大的帽子好漂亮,高大的帽子完全罩住了小貓的身體。小貓以弱小身軀做著超乎反響的大事。

從小貓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到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學習,可見其用心至極。小貓是一個很有心機的貓,利用身邊學習的機會,做出了自己想要表達的內涵,對朋友、對親人、對自己都是一個最好的選擇。這裡也暗示小讀者,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甚至可以做到遠遠超乎自己能力的成果。

【第1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還為媽媽織了一雙手套。

解析:

聲音: 哨聲,多段(為自己的成果叫好),鈴…… 最興奮的時段。

最後,他給媽媽也織了一雙手套。

這個手套很擬人化,但比人類的手指要短粗,擬人之處是貓的拇指要偏離四指很多,不可能做成這個形狀的。伸出的四指就是最好的說明。

畫面中貓媽媽的兩隻大手進入畫面中,用毛線把兩隻手連接在一起。而另一頭是小貓編織的姿態。

小貓斜躺在地而專心編織,從後頁說的五個手指頭可幾乎用了他三天的時間。顯然,小貓的工作量很大,技巧性很強,耗費了小貓大量的精力和體力。於是,躺著繼續編織,可見小貓的工作的堅韌性。

【第1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這五個手指頭可幾乎用了他三天的時間。

解析:

聲音:鈴……平靜下來

還是採用了和上個環節相同的倒敘的方式,讓小讀者首先看到結果,再來闡述編織的過程。也可以在親子閱讀時,把孩子的手套做道具,讓孩子戴上手套,給孩子講解手套的難點和編制方法,之後母親親手來演習織手套,給孩子更多的親臨其境的感受。

不但如此,織圍巾、織帽子等都可以依法炮製,也可以讓孩子自己試一試。

所以說,這個故事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演示性,便於拓展和延伸。

從第9畫面到第14畫面,是小貓給朋友和家人編織毛線的畫面,背景色一改咖色朦朧為純白背景,凸顯兩種不同境況、不同遭遇的差異。純白背景給人更多想象的空間,而咖色背景融入更多溫暖的親情。

【第1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好幾天過去了,老奶奶一直都沒回來。

解析:

聲音:鈴……

給最親的人都織過了,給最好的朋友織過了,散落的毛線、低垂的鬍鬚、垂拉的尾巴,小貓很失落,因為想起了幾天不見的老奶奶。小貓的背影,線條的纏繞,讓小貓陷入了想念中。

時間才剛過幾天,小貓就編織了蝴蝶結、圍巾、手套和帽子,當他閒下來的時候,想起了朝夕相處的老奶奶。這個時間順序也很合理,想織毛線的動機肯定是第一位的,可以在親人朋友面前彰顯自己的力量,這些完成後,才是對老奶奶的思念。

聲音的高低變化用繪畫中線條表現出來,讓孩子用眼睛看到聲音的運動軌跡。

【第16畫面】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直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撥開就看到美玉。所以,封面與扉頁設計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聯繫運用來保持設計的整體性。本書封面典雅樸素的風格讓讀者不用翻開內頁就知故事的內斂與溫情,而毛線團和黑貓成為故事的主體。而大扉頁中毛線團和貓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色(褐、黃、紅和咖啡)的毛線條交叉纏繞旋渦的佈局,更是把織毛線的鬆緊盤繞展示出來。

背景是略帶灰暗的駝色,這也是多數內頁的背景,駝色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駝色是淡定的,就像一杯恰到好處的清茶,釅而不燥,淡而有味,平和寧靜,但絕不乏味。自然老奶奶的閱歷和淡定,漸變的駝色應是首選。

音樂是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對孩子來說,欣賞好的音樂不僅能鍛鍊和提高聽覺能力,豐富審美經驗,更能陶冶情操,有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父母也想寶貝們學點樂器,往薰陶、素質這些方面去靠。

習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抱著愉悅和憧憬之心走上“修煉”之路,比學音樂技能本身更重要。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本,從圖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好,併產生對音樂切切的嚮往之情!

【第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從前,有一個老奶奶,她已經走不動路了,所以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

解析:

音樂繪本導讀的體系很特殊,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體驗溫馨的故事和美好的畫面及哲理。他們相互間的契合才是孩子真正感受到的故事。

聲音:鈴……(輕輕撞擊後發出的悠揚繚繞至遠的聲音)。這急促短暫的鈴聲,就像是劇目開始的動員令,清脆的敲擊聲讓靜靜的時空活躍起來。

奶奶已經走不動路了,她唯一能給他人幫助的就是,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老奶奶到了晚年,仍儘自己微薄的能力造福於子孫後代。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正恰恰存在於像老奶奶一樣的長輩中。

老奶奶端坐在椅子上,正專注的織著毛線,一個黃色的毛衣已經初具成型。這個織毛線的畫面很有特點,椅子腿很矮,椅背卻很高,晚輩的孝心在細節中完整體現出,老奶奶行動的不便和勞累後的依靠。老奶奶挽起的髮髻很高很大很利索,老奶奶的愛美、愛乾淨、愛利索的性格體現了出來。幾根毛線針更是充當著髮簪,身邊沒有多餘的部件,也是對老奶奶的性格的詮釋。老奶奶的畫像採用人物漫像的風格,突出了老奶奶的頭部,這是老奶奶心靈的最好寫照。大大的眼睛和老花鏡、擠兌的面容、厚重的劉海、高卷的髮髻。

老奶奶圓桌上擺著一個貓咪的相框,顯然行動不便的老奶奶,貓咪成了她最形影不離的朋友,這裡暗示他們間的親密關係。

紅黃亮色毛線織就兩色斑斕的作品,而兩色毛線條卻從老奶奶髮髻纏繞後緩緩的引向遠方,而紅黃兩色毛線錯亂的交織在一起走向下一頁,它會引出什麼呢!

這個大跨頁背景是漸變的駝色,老奶奶身邊的色彩有些亮色以突出其形象。而跨頁則是以老奶奶為核心,同時也暗含著貓咪的出現,而溢出邊沿的毛線則是誘導讀者翻頁,看精彩的故事。

【第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隻小貓陪伴著她。

解析:

翻過畫面,毛線指引我們看到一個小灰貓正在玩毛線球。高聳舞動動感的尾巴代表其內心的歡愉與興奮。文字交代是小貓在陪伴老奶奶,更確切的說是相互陪伴。貓蝸居在家,沒人陪伴就是睡貓,有人相陪就成玩貓。跟隨在你的左右,你做什麼它就玩什麼。老奶奶和小貓成為相得益彰慰籍心靈的陪伴。

織針上帶有不同顏色的圓頭,是否極像打擊樂器的鼓槌呢。

聲音:鈴……(打擊樂的敲擊聲)聲音較上頁更輕微短促,謹慎的小貓怕老奶奶發現它的行為嗎?

朗讀者飽含深情,在音樂的敲擊聲長短不一中,用孩子口吻般的語言,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聲音舒緩,親切,隨著情節或低沉、或亢奮,讓孩子們吊足了胃口。

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作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父母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

讓孩子先“用耳朵進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用“耳朵閱讀”所獲得的閱讀感悟會令他們心神盪漾,沉醉其中,其樂融融。

聲情並茂地讀,通過語調、節奏以及表情、動作等對繪本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闡釋,讓孩子感知理解作品內容,感受、體驗作品情感,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

【第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老奶奶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

解析:

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毛線球,堆滿了整個大跨頁,而小灰貓卻被裹挾其中,顯得微不足道了。散落的線繩曲曲彎彎,隨性而舒展,成為線球間連接的紐帶。

眾多的線團暗示老奶奶的愛心與繁重,小灰貓卻成為其中調節的力量,而鈴聲讓小灰貓顯得很平靜。

聲音:鈴……

用“耳朵”感受繪本閱讀之“樂”,孩子的早期閱讀不同於成人的閱讀,這是一種成人朗讀、孩子聽賞的過程。

同時,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感受故事,並且把自己假設為其中的主人公或角色,從而建構起新的認知。他們能從動聽的語言表達、誇張的動作表情,有時甚至就是真實的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

他們會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側耳傾聽、時而屏息凝神、時而手舞足蹈、時而又沉思冥想,他們與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共同經歷,共同成長。

這個音樂繪本的知識點在於:細緻的描述與分析,深入淺出的方式讓音樂零基礎的家長都能學到專業的音樂知識,也可以延伸拓展,創設一個音樂的環境,讓孩子音樂的發展打下音樂的基礎。讓孩子學習和感受音樂的高低變化,這是學習音樂的前提,為了讓孩子們體會音樂的高低變化,我們應用了音樂的常規圖譜,讓孩子們更為直觀的學習。

【第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她不停地編織美麗的衣服送給她最愛的人。

解析:

前面有鋪墊: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後面就有給最愛的人獻出自己的愛。兩個成人和兩個孩子,從紅毛衣到黃圍脖。這顯然是一家人,腳蹬拖鞋,小貓相隨。

本書人物最大特點是巨大的泡泡眼,也包括貓的眼睛。雖是採用漫畫的風格,但以眼傳情,作用很明顯。

畫面分為前後兩個層次,穿高領毛衣的男孩的舉手動作,佔據了跨頁的一半以上,還遮擋住後面的媽媽及妹妹。這又體現了角色的重要性,小男孩瞪圓了眼睛,頭髮也都豎了起來,作者卻僅僅讓讀者看到興奮的眼睛和歡樂上揚的眉梢,歡呼的動作足以說明非常喜歡老奶奶的傑作。

聲音:鈴……

我是一邊聽著朗讀一邊來詮釋繪本的,視聽結合提高注意力,但從小缺失音樂的素養,只是更多的體驗到外在的音樂韻律,而不知其意。正如讀者反饋所言,說好的音樂在哪裡?這能叫音樂繪本?這麼難聽的所謂哨聲即是音樂?音樂是有線條的!這個是告知孩子音樂也是有型的!為什麼說有音樂詩畫!寶寶特別喜歡聽,不知聽了多少遍……

我詮釋不出作者的音樂內涵,期待讀者去體驗各自的不同。這是原創的第一步音樂繪本,她開啟了一個旅程、一個起點,儘管我們缺少附和的節奏,但不遠的將來一定會的。

但孩子有天生的音樂起點,或許這是寫給孩子的,孩子從圖畫到音畫都能體驗到。只要你飽含親情的閱讀和讓孩子聆聽作者的音樂就夠了。

孩子有耳朵就能聽,這是天生的本領,但“聽力”並不等同於“傾聽”。“傾聽”是一種需要專注、有選擇、有自我控制性的“聽力”,而聽故事是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良好途徑。

在給孩子讀故事的同時,可以提前設置一些小問題,如邊聽邊想:“故事裡有誰?”“你最喜歡那個角色?”“如果你是其中的XXX,你會怎麼辦呢?”此時的孩子已不再是單一的聽眾,他們更是用心在與繪本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同樣,這樣的場景下,也是我們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的最好場景。我們可以通過繪本中角色,說出我們想對孩子說出的話,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交流。

【第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了。

解析:

聲音:鈴……

老奶奶把織好的毛衣送給子孫後,又做起了大的計劃。一條白色的作品已經初具成型,鋪開佔滿了頁面的下半部分。相同的坐姿、相同的表情、相同的服飾,可見老奶奶的波瀾不驚的態勢,只是作品更大了。

小貓躲在椅子後面,用眼睛漂著老奶奶,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那又怎麼樣呢!又給後面故事做好了伏筆。

【第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常常會趁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地練習。

解析:

聲音:鈴…… 此刻的鈴聲顯得很重,小貓內心很糾結嗎?

小貓坐在老奶奶的位置上,意味著接替她的工作。老奶奶已經精力不濟了,毛線條很雜亂地攪合在一起。代表小貓偷偷學習的複雜心情嗎!

小貓的坐姿與老奶奶有不同,是因為他有尾巴的原因。這樣也可以更好的看到室內的全景,好適可而止。

“常常”兩字,代表小貓已經經常偷偷學織毛衣了。為什麼偷偷地練習呢!是給老奶奶一個猝不及防!

【第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天,老奶奶病了,住進了醫院。

解析:

聲音:鈴……

椅子傾倒著,代表老奶奶病了。毛線產生剛性爆炸性線條,讓小貓對老奶奶的境況很震撼,以至躲到椅子下不敢出來。散落在空間的小貓的毛髮和橫七豎八的毛線針,表明小貓和毛線經過一番的掙扎。但音樂的鈴聲還很平靜如初。

這是他們所不願看到的。

【第8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於是,小貓在家裡織起了毛線。

解析:

聲音:鈴……(這之前的鈴聲都相同)

難得的小貓佔據了整個跨頁的中心,他成為家的主人和織毛線的主人。

偷偷學習的結果來了,可以正大光明的織起了毛線。

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他們是想做一些音樂知識和感覺的普及,他們採用非音樂教室的方式,在有圖的故事裡給音樂一個“看得見的聽見”的有趣真視,“聽見著看著”的好玩理解,他們為兒童的寫作是用了專業的心思的,他們是在正規地做著兒童的事情,所以我願意再說一次真可以誇獎。

音樂裡那簡簡單單的1到7,竟然可以組織成音樂的一切旋律,既然任何的大旋律、大壯闊、大喜悅都只是在1到7之間,那麼還有什麼小憂愁、小跌落、小彷徨非得纏繞很久,像小魚黑仔那樣只有七秒鐘記憶還真是一種無比智慧的生命境界。

而音樂裡的弱音、生活裡的低聲低調、事物中的微不足道,倒恰好有著強烈、高昂、巨大所根不本具備的另一類嫋嫋、婉美和鮮豔。

【第9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隻大大的蝴蝶結送給了他的小貓妹妹。

解析:

他也學著老奶奶的做法,給自己的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粉色的蝴蝶結佔滿了整個跨頁,可見小貓的志向很大。

畫面中出現了小貓妹妹,就是那張全家人畫面中的小貓。小貓妹妹坐在地上,扭身用眼睛盯著小灰貓,手裡還拿著一根毛線針,嗷!它是看姐姐織毛線的動作,也在偷偷的學習!

聲音:一段哨聲(像消防車的聲音,繚繞翻轉)+鈴……

音樂的變化像是很驕傲,那消防車的聲音讓所有人都知道,她給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有炫耀之嫌,也為給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打下了伏筆。

小貓為妹妹編織了蝴蝶結,還為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畫面特別為他們設計了以毛線線條為龍頭的圖譜,家長在幫助孩子閱讀的時候,可根據音樂音哨聲音的高低變化,以小貓為起點,以毛球為終點,用手指沿著這個特定的毛線運動方向,畫出聲音的運動軌跡,隨著手指的高低起伏的運動,孩子們的視覺會隨之行走跟蹤,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音樂的高低變化,以及相應的千變萬化的表現方式。

【第10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條長長的圍巾送給小兔。

解析:

聲音:哨聲+鈴……

哨聲(更加興奮,高興,聲音加長,最後更加急促而高亢,看出他得意的樣子。)

這個大大的黃色圍巾圍在了小兔身上,把小兔團團裹了幾層,確實很大。一頭連接著線團,一頭連接著正在密密編織的小貓。

不難看出蝴蝶結和圍巾即有形,又有量。圍巾均勻條狀的花紋,可見小貓編織的技術已經不可小覷了。一邊粗大的線條讓環繞的形狀更加明顯。

小兔子雙手抓住圍巾,眼睛斜視著正在編織的額小貓,眼中充滿了謝意。

為什麼給小兔呢!小貓是老奶奶的朋友,當然小兔子也是的,朋友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

【第1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為小狗哥哥織了一頂圓圓的帽子。

解析:

聲音:鈴…… 平靜下來了

小狗的上身出現在跨頁中,小狗很鎮靜,直視著前方。戴上小貓為自己特製的帽子,心情如何?是感激、是困惑!小狗是否在想,我又該送小貓什麼呢!

小貓接二連三地為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妹妹、小狗和小兔送去自己編織的禮物,蝴蝶結、圍巾和帽子。這是否是小貓偷偷練習的目的呢!小貓受老奶奶的影響也充滿了愛心,老奶奶給自己的親人分別編織了毛衣,而小貓也為朝昔相處的小朋友送去禮物。這是愛的傳遞和奉獻。

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像極了嬰兒的小帽呢!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很帥呢!兩個毛茸茸的耳朵就像兩條小辮,帽子頂端的毛線球也很萌,而散落的線條有如音樂高低的音符。

【第1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從帽子的這一邊織到了帽子的頂端,織了一個圓圓的球又織到另一邊,終於,他把帽簷也織好了!

解析:

聲音:哨聲(兩段),鈴…… 又興奮起來了。

作者採用了文字中倒敘的結構,小狗已經戴上了帽子,回頭再來敘述和展示編織帽子的過程。

這個大大的帽子好漂亮,高大的帽子完全罩住了小貓的身體。小貓以弱小身軀做著超乎反響的大事。

從小貓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到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學習,可見其用心至極。小貓是一個很有心機的貓,利用身邊學習的機會,做出了自己想要表達的內涵,對朋友、對親人、對自己都是一個最好的選擇。這裡也暗示小讀者,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甚至可以做到遠遠超乎自己能力的成果。

【第1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還為媽媽織了一雙手套。

解析:

聲音: 哨聲,多段(為自己的成果叫好),鈴…… 最興奮的時段。

最後,他給媽媽也織了一雙手套。

這個手套很擬人化,但比人類的手指要短粗,擬人之處是貓的拇指要偏離四指很多,不可能做成這個形狀的。伸出的四指就是最好的說明。

畫面中貓媽媽的兩隻大手進入畫面中,用毛線把兩隻手連接在一起。而另一頭是小貓編織的姿態。

小貓斜躺在地而專心編織,從後頁說的五個手指頭可幾乎用了他三天的時間。顯然,小貓的工作量很大,技巧性很強,耗費了小貓大量的精力和體力。於是,躺著繼續編織,可見小貓的工作的堅韌性。

【第1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這五個手指頭可幾乎用了他三天的時間。

解析:

聲音:鈴……平靜下來

還是採用了和上個環節相同的倒敘的方式,讓小讀者首先看到結果,再來闡述編織的過程。也可以在親子閱讀時,把孩子的手套做道具,讓孩子戴上手套,給孩子講解手套的難點和編制方法,之後母親親手來演習織手套,給孩子更多的親臨其境的感受。

不但如此,織圍巾、織帽子等都可以依法炮製,也可以讓孩子自己試一試。

所以說,這個故事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演示性,便於拓展和延伸。

從第9畫面到第14畫面,是小貓給朋友和家人編織毛線的畫面,背景色一改咖色朦朧為純白背景,凸顯兩種不同境況、不同遭遇的差異。純白背景給人更多想象的空間,而咖色背景融入更多溫暖的親情。

【第1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好幾天過去了,老奶奶一直都沒回來。

解析:

聲音:鈴……

給最親的人都織過了,給最好的朋友織過了,散落的毛線、低垂的鬍鬚、垂拉的尾巴,小貓很失落,因為想起了幾天不見的老奶奶。小貓的背影,線條的纏繞,讓小貓陷入了想念中。

時間才剛過幾天,小貓就編織了蝴蝶結、圍巾、手套和帽子,當他閒下來的時候,想起了朝夕相處的老奶奶。這個時間順序也很合理,想織毛線的動機肯定是第一位的,可以在親人朋友面前彰顯自己的力量,這些完成後,才是對老奶奶的思念。

聲音的高低變化用繪畫中線條表現出來,讓孩子用眼睛看到聲音的運動軌跡。

【第1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想念老奶奶了,他開始用剩下的毛線編織起來。

解析:

聲音:哨聲,多段(想念之情), 鈴……

小貓想念老奶奶了,剩下的毛線編織起來,一定是給老奶奶編織一件毛衣了。把思念和行動揉在一起是最好的行動。

小貓的兩撇小鬍子也精神起來,毛線針架在手中開始了行動。毛線條在小貓的胸前,跳來跳去,如音符般悅動。

小貓身後的背景,在原有的咖色襯托下,看出有大面積的格狀布面的影影綽綽的東西。這是小貓給老奶奶編織的想象圖案嗎!

【第17畫面】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直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撥開就看到美玉。所以,封面與扉頁設計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聯繫運用來保持設計的整體性。本書封面典雅樸素的風格讓讀者不用翻開內頁就知故事的內斂與溫情,而毛線團和黑貓成為故事的主體。而大扉頁中毛線團和貓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色(褐、黃、紅和咖啡)的毛線條交叉纏繞旋渦的佈局,更是把織毛線的鬆緊盤繞展示出來。

背景是略帶灰暗的駝色,這也是多數內頁的背景,駝色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駝色是淡定的,就像一杯恰到好處的清茶,釅而不燥,淡而有味,平和寧靜,但絕不乏味。自然老奶奶的閱歷和淡定,漸變的駝色應是首選。

音樂是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對孩子來說,欣賞好的音樂不僅能鍛鍊和提高聽覺能力,豐富審美經驗,更能陶冶情操,有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父母也想寶貝們學點樂器,往薰陶、素質這些方面去靠。

習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抱著愉悅和憧憬之心走上“修煉”之路,比學音樂技能本身更重要。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本,從圖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好,併產生對音樂切切的嚮往之情!

【第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從前,有一個老奶奶,她已經走不動路了,所以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

解析:

音樂繪本導讀的體系很特殊,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體驗溫馨的故事和美好的畫面及哲理。他們相互間的契合才是孩子真正感受到的故事。

聲音:鈴……(輕輕撞擊後發出的悠揚繚繞至遠的聲音)。這急促短暫的鈴聲,就像是劇目開始的動員令,清脆的敲擊聲讓靜靜的時空活躍起來。

奶奶已經走不動路了,她唯一能給他人幫助的就是,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老奶奶到了晚年,仍儘自己微薄的能力造福於子孫後代。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正恰恰存在於像老奶奶一樣的長輩中。

老奶奶端坐在椅子上,正專注的織著毛線,一個黃色的毛衣已經初具成型。這個織毛線的畫面很有特點,椅子腿很矮,椅背卻很高,晚輩的孝心在細節中完整體現出,老奶奶行動的不便和勞累後的依靠。老奶奶挽起的髮髻很高很大很利索,老奶奶的愛美、愛乾淨、愛利索的性格體現了出來。幾根毛線針更是充當著髮簪,身邊沒有多餘的部件,也是對老奶奶的性格的詮釋。老奶奶的畫像採用人物漫像的風格,突出了老奶奶的頭部,這是老奶奶心靈的最好寫照。大大的眼睛和老花鏡、擠兌的面容、厚重的劉海、高卷的髮髻。

老奶奶圓桌上擺著一個貓咪的相框,顯然行動不便的老奶奶,貓咪成了她最形影不離的朋友,這裡暗示他們間的親密關係。

紅黃亮色毛線織就兩色斑斕的作品,而兩色毛線條卻從老奶奶髮髻纏繞後緩緩的引向遠方,而紅黃兩色毛線錯亂的交織在一起走向下一頁,它會引出什麼呢!

這個大跨頁背景是漸變的駝色,老奶奶身邊的色彩有些亮色以突出其形象。而跨頁則是以老奶奶為核心,同時也暗含著貓咪的出現,而溢出邊沿的毛線則是誘導讀者翻頁,看精彩的故事。

【第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隻小貓陪伴著她。

解析:

翻過畫面,毛線指引我們看到一個小灰貓正在玩毛線球。高聳舞動動感的尾巴代表其內心的歡愉與興奮。文字交代是小貓在陪伴老奶奶,更確切的說是相互陪伴。貓蝸居在家,沒人陪伴就是睡貓,有人相陪就成玩貓。跟隨在你的左右,你做什麼它就玩什麼。老奶奶和小貓成為相得益彰慰籍心靈的陪伴。

織針上帶有不同顏色的圓頭,是否極像打擊樂器的鼓槌呢。

聲音:鈴……(打擊樂的敲擊聲)聲音較上頁更輕微短促,謹慎的小貓怕老奶奶發現它的行為嗎?

朗讀者飽含深情,在音樂的敲擊聲長短不一中,用孩子口吻般的語言,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聲音舒緩,親切,隨著情節或低沉、或亢奮,讓孩子們吊足了胃口。

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作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父母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

讓孩子先“用耳朵進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用“耳朵閱讀”所獲得的閱讀感悟會令他們心神盪漾,沉醉其中,其樂融融。

聲情並茂地讀,通過語調、節奏以及表情、動作等對繪本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闡釋,讓孩子感知理解作品內容,感受、體驗作品情感,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

【第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老奶奶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

解析:

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毛線球,堆滿了整個大跨頁,而小灰貓卻被裹挾其中,顯得微不足道了。散落的線繩曲曲彎彎,隨性而舒展,成為線球間連接的紐帶。

眾多的線團暗示老奶奶的愛心與繁重,小灰貓卻成為其中調節的力量,而鈴聲讓小灰貓顯得很平靜。

聲音:鈴……

用“耳朵”感受繪本閱讀之“樂”,孩子的早期閱讀不同於成人的閱讀,這是一種成人朗讀、孩子聽賞的過程。

同時,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感受故事,並且把自己假設為其中的主人公或角色,從而建構起新的認知。他們能從動聽的語言表達、誇張的動作表情,有時甚至就是真實的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

他們會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側耳傾聽、時而屏息凝神、時而手舞足蹈、時而又沉思冥想,他們與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共同經歷,共同成長。

這個音樂繪本的知識點在於:細緻的描述與分析,深入淺出的方式讓音樂零基礎的家長都能學到專業的音樂知識,也可以延伸拓展,創設一個音樂的環境,讓孩子音樂的發展打下音樂的基礎。讓孩子學習和感受音樂的高低變化,這是學習音樂的前提,為了讓孩子們體會音樂的高低變化,我們應用了音樂的常規圖譜,讓孩子們更為直觀的學習。

【第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她不停地編織美麗的衣服送給她最愛的人。

解析:

前面有鋪墊: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後面就有給最愛的人獻出自己的愛。兩個成人和兩個孩子,從紅毛衣到黃圍脖。這顯然是一家人,腳蹬拖鞋,小貓相隨。

本書人物最大特點是巨大的泡泡眼,也包括貓的眼睛。雖是採用漫畫的風格,但以眼傳情,作用很明顯。

畫面分為前後兩個層次,穿高領毛衣的男孩的舉手動作,佔據了跨頁的一半以上,還遮擋住後面的媽媽及妹妹。這又體現了角色的重要性,小男孩瞪圓了眼睛,頭髮也都豎了起來,作者卻僅僅讓讀者看到興奮的眼睛和歡樂上揚的眉梢,歡呼的動作足以說明非常喜歡老奶奶的傑作。

聲音:鈴……

我是一邊聽著朗讀一邊來詮釋繪本的,視聽結合提高注意力,但從小缺失音樂的素養,只是更多的體驗到外在的音樂韻律,而不知其意。正如讀者反饋所言,說好的音樂在哪裡?這能叫音樂繪本?這麼難聽的所謂哨聲即是音樂?音樂是有線條的!這個是告知孩子音樂也是有型的!為什麼說有音樂詩畫!寶寶特別喜歡聽,不知聽了多少遍……

我詮釋不出作者的音樂內涵,期待讀者去體驗各自的不同。這是原創的第一步音樂繪本,她開啟了一個旅程、一個起點,儘管我們缺少附和的節奏,但不遠的將來一定會的。

但孩子有天生的音樂起點,或許這是寫給孩子的,孩子從圖畫到音畫都能體驗到。只要你飽含親情的閱讀和讓孩子聆聽作者的音樂就夠了。

孩子有耳朵就能聽,這是天生的本領,但“聽力”並不等同於“傾聽”。“傾聽”是一種需要專注、有選擇、有自我控制性的“聽力”,而聽故事是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良好途徑。

在給孩子讀故事的同時,可以提前設置一些小問題,如邊聽邊想:“故事裡有誰?”“你最喜歡那個角色?”“如果你是其中的XXX,你會怎麼辦呢?”此時的孩子已不再是單一的聽眾,他們更是用心在與繪本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同樣,這樣的場景下,也是我們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的最好場景。我們可以通過繪本中角色,說出我們想對孩子說出的話,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交流。

【第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了。

解析:

聲音:鈴……

老奶奶把織好的毛衣送給子孫後,又做起了大的計劃。一條白色的作品已經初具成型,鋪開佔滿了頁面的下半部分。相同的坐姿、相同的表情、相同的服飾,可見老奶奶的波瀾不驚的態勢,只是作品更大了。

小貓躲在椅子後面,用眼睛漂著老奶奶,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那又怎麼樣呢!又給後面故事做好了伏筆。

【第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常常會趁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地練習。

解析:

聲音:鈴…… 此刻的鈴聲顯得很重,小貓內心很糾結嗎?

小貓坐在老奶奶的位置上,意味著接替她的工作。老奶奶已經精力不濟了,毛線條很雜亂地攪合在一起。代表小貓偷偷學習的複雜心情嗎!

小貓的坐姿與老奶奶有不同,是因為他有尾巴的原因。這樣也可以更好的看到室內的全景,好適可而止。

“常常”兩字,代表小貓已經經常偷偷學織毛衣了。為什麼偷偷地練習呢!是給老奶奶一個猝不及防!

【第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天,老奶奶病了,住進了醫院。

解析:

聲音:鈴……

椅子傾倒著,代表老奶奶病了。毛線產生剛性爆炸性線條,讓小貓對老奶奶的境況很震撼,以至躲到椅子下不敢出來。散落在空間的小貓的毛髮和橫七豎八的毛線針,表明小貓和毛線經過一番的掙扎。但音樂的鈴聲還很平靜如初。

這是他們所不願看到的。

【第8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於是,小貓在家裡織起了毛線。

解析:

聲音:鈴……(這之前的鈴聲都相同)

難得的小貓佔據了整個跨頁的中心,他成為家的主人和織毛線的主人。

偷偷學習的結果來了,可以正大光明的織起了毛線。

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他們是想做一些音樂知識和感覺的普及,他們採用非音樂教室的方式,在有圖的故事裡給音樂一個“看得見的聽見”的有趣真視,“聽見著看著”的好玩理解,他們為兒童的寫作是用了專業的心思的,他們是在正規地做著兒童的事情,所以我願意再說一次真可以誇獎。

音樂裡那簡簡單單的1到7,竟然可以組織成音樂的一切旋律,既然任何的大旋律、大壯闊、大喜悅都只是在1到7之間,那麼還有什麼小憂愁、小跌落、小彷徨非得纏繞很久,像小魚黑仔那樣只有七秒鐘記憶還真是一種無比智慧的生命境界。

而音樂裡的弱音、生活裡的低聲低調、事物中的微不足道,倒恰好有著強烈、高昂、巨大所根不本具備的另一類嫋嫋、婉美和鮮豔。

【第9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隻大大的蝴蝶結送給了他的小貓妹妹。

解析:

他也學著老奶奶的做法,給自己的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粉色的蝴蝶結佔滿了整個跨頁,可見小貓的志向很大。

畫面中出現了小貓妹妹,就是那張全家人畫面中的小貓。小貓妹妹坐在地上,扭身用眼睛盯著小灰貓,手裡還拿著一根毛線針,嗷!它是看姐姐織毛線的動作,也在偷偷的學習!

聲音:一段哨聲(像消防車的聲音,繚繞翻轉)+鈴……

音樂的變化像是很驕傲,那消防車的聲音讓所有人都知道,她給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有炫耀之嫌,也為給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打下了伏筆。

小貓為妹妹編織了蝴蝶結,還為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畫面特別為他們設計了以毛線線條為龍頭的圖譜,家長在幫助孩子閱讀的時候,可根據音樂音哨聲音的高低變化,以小貓為起點,以毛球為終點,用手指沿著這個特定的毛線運動方向,畫出聲音的運動軌跡,隨著手指的高低起伏的運動,孩子們的視覺會隨之行走跟蹤,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音樂的高低變化,以及相應的千變萬化的表現方式。

【第10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條長長的圍巾送給小兔。

解析:

聲音:哨聲+鈴……

哨聲(更加興奮,高興,聲音加長,最後更加急促而高亢,看出他得意的樣子。)

這個大大的黃色圍巾圍在了小兔身上,把小兔團團裹了幾層,確實很大。一頭連接著線團,一頭連接著正在密密編織的小貓。

不難看出蝴蝶結和圍巾即有形,又有量。圍巾均勻條狀的花紋,可見小貓編織的技術已經不可小覷了。一邊粗大的線條讓環繞的形狀更加明顯。

小兔子雙手抓住圍巾,眼睛斜視著正在編織的額小貓,眼中充滿了謝意。

為什麼給小兔呢!小貓是老奶奶的朋友,當然小兔子也是的,朋友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

【第1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為小狗哥哥織了一頂圓圓的帽子。

解析:

聲音:鈴…… 平靜下來了

小狗的上身出現在跨頁中,小狗很鎮靜,直視著前方。戴上小貓為自己特製的帽子,心情如何?是感激、是困惑!小狗是否在想,我又該送小貓什麼呢!

小貓接二連三地為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妹妹、小狗和小兔送去自己編織的禮物,蝴蝶結、圍巾和帽子。這是否是小貓偷偷練習的目的呢!小貓受老奶奶的影響也充滿了愛心,老奶奶給自己的親人分別編織了毛衣,而小貓也為朝昔相處的小朋友送去禮物。這是愛的傳遞和奉獻。

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像極了嬰兒的小帽呢!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很帥呢!兩個毛茸茸的耳朵就像兩條小辮,帽子頂端的毛線球也很萌,而散落的線條有如音樂高低的音符。

【第1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從帽子的這一邊織到了帽子的頂端,織了一個圓圓的球又織到另一邊,終於,他把帽簷也織好了!

解析:

聲音:哨聲(兩段),鈴…… 又興奮起來了。

作者採用了文字中倒敘的結構,小狗已經戴上了帽子,回頭再來敘述和展示編織帽子的過程。

這個大大的帽子好漂亮,高大的帽子完全罩住了小貓的身體。小貓以弱小身軀做著超乎反響的大事。

從小貓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到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學習,可見其用心至極。小貓是一個很有心機的貓,利用身邊學習的機會,做出了自己想要表達的內涵,對朋友、對親人、對自己都是一個最好的選擇。這裡也暗示小讀者,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甚至可以做到遠遠超乎自己能力的成果。

【第1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還為媽媽織了一雙手套。

解析:

聲音: 哨聲,多段(為自己的成果叫好),鈴…… 最興奮的時段。

最後,他給媽媽也織了一雙手套。

這個手套很擬人化,但比人類的手指要短粗,擬人之處是貓的拇指要偏離四指很多,不可能做成這個形狀的。伸出的四指就是最好的說明。

畫面中貓媽媽的兩隻大手進入畫面中,用毛線把兩隻手連接在一起。而另一頭是小貓編織的姿態。

小貓斜躺在地而專心編織,從後頁說的五個手指頭可幾乎用了他三天的時間。顯然,小貓的工作量很大,技巧性很強,耗費了小貓大量的精力和體力。於是,躺著繼續編織,可見小貓的工作的堅韌性。

【第1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這五個手指頭可幾乎用了他三天的時間。

解析:

聲音:鈴……平靜下來

還是採用了和上個環節相同的倒敘的方式,讓小讀者首先看到結果,再來闡述編織的過程。也可以在親子閱讀時,把孩子的手套做道具,讓孩子戴上手套,給孩子講解手套的難點和編制方法,之後母親親手來演習織手套,給孩子更多的親臨其境的感受。

不但如此,織圍巾、織帽子等都可以依法炮製,也可以讓孩子自己試一試。

所以說,這個故事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演示性,便於拓展和延伸。

從第9畫面到第14畫面,是小貓給朋友和家人編織毛線的畫面,背景色一改咖色朦朧為純白背景,凸顯兩種不同境況、不同遭遇的差異。純白背景給人更多想象的空間,而咖色背景融入更多溫暖的親情。

【第1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好幾天過去了,老奶奶一直都沒回來。

解析:

聲音:鈴……

給最親的人都織過了,給最好的朋友織過了,散落的毛線、低垂的鬍鬚、垂拉的尾巴,小貓很失落,因為想起了幾天不見的老奶奶。小貓的背影,線條的纏繞,讓小貓陷入了想念中。

時間才剛過幾天,小貓就編織了蝴蝶結、圍巾、手套和帽子,當他閒下來的時候,想起了朝夕相處的老奶奶。這個時間順序也很合理,想織毛線的動機肯定是第一位的,可以在親人朋友面前彰顯自己的力量,這些完成後,才是對老奶奶的思念。

聲音的高低變化用繪畫中線條表現出來,讓孩子用眼睛看到聲音的運動軌跡。

【第1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想念老奶奶了,他開始用剩下的毛線編織起來。

解析:

聲音:哨聲,多段(想念之情), 鈴……

小貓想念老奶奶了,剩下的毛線編織起來,一定是給老奶奶編織一件毛衣了。把思念和行動揉在一起是最好的行動。

小貓的兩撇小鬍子也精神起來,毛線針架在手中開始了行動。毛線條在小貓的胸前,跳來跳去,如音符般悅動。

小貓身後的背景,在原有的咖色襯托下,看出有大面積的格狀布面的影影綽綽的東西。這是小貓給老奶奶編織的想象圖案嗎!

【第1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誰也不知道他在織什麼,從白天到黑夜,又從黑夜到白天。

解析:

聲音:鈴……

為什麼這麼困惑,為老奶奶在織什麼呢!為什麼這樣黑白的連軸轉呢!是基於感情的迫切性!是基於時間的緊迫性!

畫面中沒有小貓的身影,只是團團的毛線條。小貓已經忙的團團轉了嗎?但鈴聲依舊很平靜!

【第18畫面】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直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撥開就看到美玉。所以,封面與扉頁設計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聯繫運用來保持設計的整體性。本書封面典雅樸素的風格讓讀者不用翻開內頁就知故事的內斂與溫情,而毛線團和黑貓成為故事的主體。而大扉頁中毛線團和貓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色(褐、黃、紅和咖啡)的毛線條交叉纏繞旋渦的佈局,更是把織毛線的鬆緊盤繞展示出來。

背景是略帶灰暗的駝色,這也是多數內頁的背景,駝色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駝色是淡定的,就像一杯恰到好處的清茶,釅而不燥,淡而有味,平和寧靜,但絕不乏味。自然老奶奶的閱歷和淡定,漸變的駝色應是首選。

音樂是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對孩子來說,欣賞好的音樂不僅能鍛鍊和提高聽覺能力,豐富審美經驗,更能陶冶情操,有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父母也想寶貝們學點樂器,往薰陶、素質這些方面去靠。

習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抱著愉悅和憧憬之心走上“修煉”之路,比學音樂技能本身更重要。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本,從圖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好,併產生對音樂切切的嚮往之情!

【第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從前,有一個老奶奶,她已經走不動路了,所以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

解析:

音樂繪本導讀的體系很特殊,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體驗溫馨的故事和美好的畫面及哲理。他們相互間的契合才是孩子真正感受到的故事。

聲音:鈴……(輕輕撞擊後發出的悠揚繚繞至遠的聲音)。這急促短暫的鈴聲,就像是劇目開始的動員令,清脆的敲擊聲讓靜靜的時空活躍起來。

奶奶已經走不動路了,她唯一能給他人幫助的就是,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老奶奶到了晚年,仍儘自己微薄的能力造福於子孫後代。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正恰恰存在於像老奶奶一樣的長輩中。

老奶奶端坐在椅子上,正專注的織著毛線,一個黃色的毛衣已經初具成型。這個織毛線的畫面很有特點,椅子腿很矮,椅背卻很高,晚輩的孝心在細節中完整體現出,老奶奶行動的不便和勞累後的依靠。老奶奶挽起的髮髻很高很大很利索,老奶奶的愛美、愛乾淨、愛利索的性格體現了出來。幾根毛線針更是充當著髮簪,身邊沒有多餘的部件,也是對老奶奶的性格的詮釋。老奶奶的畫像採用人物漫像的風格,突出了老奶奶的頭部,這是老奶奶心靈的最好寫照。大大的眼睛和老花鏡、擠兌的面容、厚重的劉海、高卷的髮髻。

老奶奶圓桌上擺著一個貓咪的相框,顯然行動不便的老奶奶,貓咪成了她最形影不離的朋友,這裡暗示他們間的親密關係。

紅黃亮色毛線織就兩色斑斕的作品,而兩色毛線條卻從老奶奶髮髻纏繞後緩緩的引向遠方,而紅黃兩色毛線錯亂的交織在一起走向下一頁,它會引出什麼呢!

這個大跨頁背景是漸變的駝色,老奶奶身邊的色彩有些亮色以突出其形象。而跨頁則是以老奶奶為核心,同時也暗含著貓咪的出現,而溢出邊沿的毛線則是誘導讀者翻頁,看精彩的故事。

【第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隻小貓陪伴著她。

解析:

翻過畫面,毛線指引我們看到一個小灰貓正在玩毛線球。高聳舞動動感的尾巴代表其內心的歡愉與興奮。文字交代是小貓在陪伴老奶奶,更確切的說是相互陪伴。貓蝸居在家,沒人陪伴就是睡貓,有人相陪就成玩貓。跟隨在你的左右,你做什麼它就玩什麼。老奶奶和小貓成為相得益彰慰籍心靈的陪伴。

織針上帶有不同顏色的圓頭,是否極像打擊樂器的鼓槌呢。

聲音:鈴……(打擊樂的敲擊聲)聲音較上頁更輕微短促,謹慎的小貓怕老奶奶發現它的行為嗎?

朗讀者飽含深情,在音樂的敲擊聲長短不一中,用孩子口吻般的語言,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聲音舒緩,親切,隨著情節或低沉、或亢奮,讓孩子們吊足了胃口。

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作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父母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

讓孩子先“用耳朵進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用“耳朵閱讀”所獲得的閱讀感悟會令他們心神盪漾,沉醉其中,其樂融融。

聲情並茂地讀,通過語調、節奏以及表情、動作等對繪本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闡釋,讓孩子感知理解作品內容,感受、體驗作品情感,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

【第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老奶奶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

解析:

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毛線球,堆滿了整個大跨頁,而小灰貓卻被裹挾其中,顯得微不足道了。散落的線繩曲曲彎彎,隨性而舒展,成為線球間連接的紐帶。

眾多的線團暗示老奶奶的愛心與繁重,小灰貓卻成為其中調節的力量,而鈴聲讓小灰貓顯得很平靜。

聲音:鈴……

用“耳朵”感受繪本閱讀之“樂”,孩子的早期閱讀不同於成人的閱讀,這是一種成人朗讀、孩子聽賞的過程。

同時,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感受故事,並且把自己假設為其中的主人公或角色,從而建構起新的認知。他們能從動聽的語言表達、誇張的動作表情,有時甚至就是真實的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

他們會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側耳傾聽、時而屏息凝神、時而手舞足蹈、時而又沉思冥想,他們與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共同經歷,共同成長。

這個音樂繪本的知識點在於:細緻的描述與分析,深入淺出的方式讓音樂零基礎的家長都能學到專業的音樂知識,也可以延伸拓展,創設一個音樂的環境,讓孩子音樂的發展打下音樂的基礎。讓孩子學習和感受音樂的高低變化,這是學習音樂的前提,為了讓孩子們體會音樂的高低變化,我們應用了音樂的常規圖譜,讓孩子們更為直觀的學習。

【第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她不停地編織美麗的衣服送給她最愛的人。

解析:

前面有鋪墊: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後面就有給最愛的人獻出自己的愛。兩個成人和兩個孩子,從紅毛衣到黃圍脖。這顯然是一家人,腳蹬拖鞋,小貓相隨。

本書人物最大特點是巨大的泡泡眼,也包括貓的眼睛。雖是採用漫畫的風格,但以眼傳情,作用很明顯。

畫面分為前後兩個層次,穿高領毛衣的男孩的舉手動作,佔據了跨頁的一半以上,還遮擋住後面的媽媽及妹妹。這又體現了角色的重要性,小男孩瞪圓了眼睛,頭髮也都豎了起來,作者卻僅僅讓讀者看到興奮的眼睛和歡樂上揚的眉梢,歡呼的動作足以說明非常喜歡老奶奶的傑作。

聲音:鈴……

我是一邊聽著朗讀一邊來詮釋繪本的,視聽結合提高注意力,但從小缺失音樂的素養,只是更多的體驗到外在的音樂韻律,而不知其意。正如讀者反饋所言,說好的音樂在哪裡?這能叫音樂繪本?這麼難聽的所謂哨聲即是音樂?音樂是有線條的!這個是告知孩子音樂也是有型的!為什麼說有音樂詩畫!寶寶特別喜歡聽,不知聽了多少遍……

我詮釋不出作者的音樂內涵,期待讀者去體驗各自的不同。這是原創的第一步音樂繪本,她開啟了一個旅程、一個起點,儘管我們缺少附和的節奏,但不遠的將來一定會的。

但孩子有天生的音樂起點,或許這是寫給孩子的,孩子從圖畫到音畫都能體驗到。只要你飽含親情的閱讀和讓孩子聆聽作者的音樂就夠了。

孩子有耳朵就能聽,這是天生的本領,但“聽力”並不等同於“傾聽”。“傾聽”是一種需要專注、有選擇、有自我控制性的“聽力”,而聽故事是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良好途徑。

在給孩子讀故事的同時,可以提前設置一些小問題,如邊聽邊想:“故事裡有誰?”“你最喜歡那個角色?”“如果你是其中的XXX,你會怎麼辦呢?”此時的孩子已不再是單一的聽眾,他們更是用心在與繪本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同樣,這樣的場景下,也是我們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的最好場景。我們可以通過繪本中角色,說出我們想對孩子說出的話,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交流。

【第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了。

解析:

聲音:鈴……

老奶奶把織好的毛衣送給子孫後,又做起了大的計劃。一條白色的作品已經初具成型,鋪開佔滿了頁面的下半部分。相同的坐姿、相同的表情、相同的服飾,可見老奶奶的波瀾不驚的態勢,只是作品更大了。

小貓躲在椅子後面,用眼睛漂著老奶奶,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那又怎麼樣呢!又給後面故事做好了伏筆。

【第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常常會趁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地練習。

解析:

聲音:鈴…… 此刻的鈴聲顯得很重,小貓內心很糾結嗎?

小貓坐在老奶奶的位置上,意味著接替她的工作。老奶奶已經精力不濟了,毛線條很雜亂地攪合在一起。代表小貓偷偷學習的複雜心情嗎!

小貓的坐姿與老奶奶有不同,是因為他有尾巴的原因。這樣也可以更好的看到室內的全景,好適可而止。

“常常”兩字,代表小貓已經經常偷偷學織毛衣了。為什麼偷偷地練習呢!是給老奶奶一個猝不及防!

【第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天,老奶奶病了,住進了醫院。

解析:

聲音:鈴……

椅子傾倒著,代表老奶奶病了。毛線產生剛性爆炸性線條,讓小貓對老奶奶的境況很震撼,以至躲到椅子下不敢出來。散落在空間的小貓的毛髮和橫七豎八的毛線針,表明小貓和毛線經過一番的掙扎。但音樂的鈴聲還很平靜如初。

這是他們所不願看到的。

【第8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於是,小貓在家裡織起了毛線。

解析:

聲音:鈴……(這之前的鈴聲都相同)

難得的小貓佔據了整個跨頁的中心,他成為家的主人和織毛線的主人。

偷偷學習的結果來了,可以正大光明的織起了毛線。

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他們是想做一些音樂知識和感覺的普及,他們採用非音樂教室的方式,在有圖的故事裡給音樂一個“看得見的聽見”的有趣真視,“聽見著看著”的好玩理解,他們為兒童的寫作是用了專業的心思的,他們是在正規地做著兒童的事情,所以我願意再說一次真可以誇獎。

音樂裡那簡簡單單的1到7,竟然可以組織成音樂的一切旋律,既然任何的大旋律、大壯闊、大喜悅都只是在1到7之間,那麼還有什麼小憂愁、小跌落、小彷徨非得纏繞很久,像小魚黑仔那樣只有七秒鐘記憶還真是一種無比智慧的生命境界。

而音樂裡的弱音、生活裡的低聲低調、事物中的微不足道,倒恰好有著強烈、高昂、巨大所根不本具備的另一類嫋嫋、婉美和鮮豔。

【第9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隻大大的蝴蝶結送給了他的小貓妹妹。

解析:

他也學著老奶奶的做法,給自己的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粉色的蝴蝶結佔滿了整個跨頁,可見小貓的志向很大。

畫面中出現了小貓妹妹,就是那張全家人畫面中的小貓。小貓妹妹坐在地上,扭身用眼睛盯著小灰貓,手裡還拿著一根毛線針,嗷!它是看姐姐織毛線的動作,也在偷偷的學習!

聲音:一段哨聲(像消防車的聲音,繚繞翻轉)+鈴……

音樂的變化像是很驕傲,那消防車的聲音讓所有人都知道,她給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有炫耀之嫌,也為給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打下了伏筆。

小貓為妹妹編織了蝴蝶結,還為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畫面特別為他們設計了以毛線線條為龍頭的圖譜,家長在幫助孩子閱讀的時候,可根據音樂音哨聲音的高低變化,以小貓為起點,以毛球為終點,用手指沿著這個特定的毛線運動方向,畫出聲音的運動軌跡,隨著手指的高低起伏的運動,孩子們的視覺會隨之行走跟蹤,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音樂的高低變化,以及相應的千變萬化的表現方式。

【第10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條長長的圍巾送給小兔。

解析:

聲音:哨聲+鈴……

哨聲(更加興奮,高興,聲音加長,最後更加急促而高亢,看出他得意的樣子。)

這個大大的黃色圍巾圍在了小兔身上,把小兔團團裹了幾層,確實很大。一頭連接著線團,一頭連接著正在密密編織的小貓。

不難看出蝴蝶結和圍巾即有形,又有量。圍巾均勻條狀的花紋,可見小貓編織的技術已經不可小覷了。一邊粗大的線條讓環繞的形狀更加明顯。

小兔子雙手抓住圍巾,眼睛斜視著正在編織的額小貓,眼中充滿了謝意。

為什麼給小兔呢!小貓是老奶奶的朋友,當然小兔子也是的,朋友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

【第1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為小狗哥哥織了一頂圓圓的帽子。

解析:

聲音:鈴…… 平靜下來了

小狗的上身出現在跨頁中,小狗很鎮靜,直視著前方。戴上小貓為自己特製的帽子,心情如何?是感激、是困惑!小狗是否在想,我又該送小貓什麼呢!

小貓接二連三地為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妹妹、小狗和小兔送去自己編織的禮物,蝴蝶結、圍巾和帽子。這是否是小貓偷偷練習的目的呢!小貓受老奶奶的影響也充滿了愛心,老奶奶給自己的親人分別編織了毛衣,而小貓也為朝昔相處的小朋友送去禮物。這是愛的傳遞和奉獻。

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像極了嬰兒的小帽呢!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很帥呢!兩個毛茸茸的耳朵就像兩條小辮,帽子頂端的毛線球也很萌,而散落的線條有如音樂高低的音符。

【第1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從帽子的這一邊織到了帽子的頂端,織了一個圓圓的球又織到另一邊,終於,他把帽簷也織好了!

解析:

聲音:哨聲(兩段),鈴…… 又興奮起來了。

作者採用了文字中倒敘的結構,小狗已經戴上了帽子,回頭再來敘述和展示編織帽子的過程。

這個大大的帽子好漂亮,高大的帽子完全罩住了小貓的身體。小貓以弱小身軀做著超乎反響的大事。

從小貓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到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學習,可見其用心至極。小貓是一個很有心機的貓,利用身邊學習的機會,做出了自己想要表達的內涵,對朋友、對親人、對自己都是一個最好的選擇。這裡也暗示小讀者,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甚至可以做到遠遠超乎自己能力的成果。

【第1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還為媽媽織了一雙手套。

解析:

聲音: 哨聲,多段(為自己的成果叫好),鈴…… 最興奮的時段。

最後,他給媽媽也織了一雙手套。

這個手套很擬人化,但比人類的手指要短粗,擬人之處是貓的拇指要偏離四指很多,不可能做成這個形狀的。伸出的四指就是最好的說明。

畫面中貓媽媽的兩隻大手進入畫面中,用毛線把兩隻手連接在一起。而另一頭是小貓編織的姿態。

小貓斜躺在地而專心編織,從後頁說的五個手指頭可幾乎用了他三天的時間。顯然,小貓的工作量很大,技巧性很強,耗費了小貓大量的精力和體力。於是,躺著繼續編織,可見小貓的工作的堅韌性。

【第1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這五個手指頭可幾乎用了他三天的時間。

解析:

聲音:鈴……平靜下來

還是採用了和上個環節相同的倒敘的方式,讓小讀者首先看到結果,再來闡述編織的過程。也可以在親子閱讀時,把孩子的手套做道具,讓孩子戴上手套,給孩子講解手套的難點和編制方法,之後母親親手來演習織手套,給孩子更多的親臨其境的感受。

不但如此,織圍巾、織帽子等都可以依法炮製,也可以讓孩子自己試一試。

所以說,這個故事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演示性,便於拓展和延伸。

從第9畫面到第14畫面,是小貓給朋友和家人編織毛線的畫面,背景色一改咖色朦朧為純白背景,凸顯兩種不同境況、不同遭遇的差異。純白背景給人更多想象的空間,而咖色背景融入更多溫暖的親情。

【第1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好幾天過去了,老奶奶一直都沒回來。

解析:

聲音:鈴……

給最親的人都織過了,給最好的朋友織過了,散落的毛線、低垂的鬍鬚、垂拉的尾巴,小貓很失落,因為想起了幾天不見的老奶奶。小貓的背影,線條的纏繞,讓小貓陷入了想念中。

時間才剛過幾天,小貓就編織了蝴蝶結、圍巾、手套和帽子,當他閒下來的時候,想起了朝夕相處的老奶奶。這個時間順序也很合理,想織毛線的動機肯定是第一位的,可以在親人朋友面前彰顯自己的力量,這些完成後,才是對老奶奶的思念。

聲音的高低變化用繪畫中線條表現出來,讓孩子用眼睛看到聲音的運動軌跡。

【第1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想念老奶奶了,他開始用剩下的毛線編織起來。

解析:

聲音:哨聲,多段(想念之情), 鈴……

小貓想念老奶奶了,剩下的毛線編織起來,一定是給老奶奶編織一件毛衣了。把思念和行動揉在一起是最好的行動。

小貓的兩撇小鬍子也精神起來,毛線針架在手中開始了行動。毛線條在小貓的胸前,跳來跳去,如音符般悅動。

小貓身後的背景,在原有的咖色襯托下,看出有大面積的格狀布面的影影綽綽的東西。這是小貓給老奶奶編織的想象圖案嗎!

【第1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誰也不知道他在織什麼,從白天到黑夜,又從黑夜到白天。

解析:

聲音:鈴……

為什麼這麼困惑,為老奶奶在織什麼呢!為什麼這樣黑白的連軸轉呢!是基於感情的迫切性!是基於時間的緊迫性!

畫面中沒有小貓的身影,只是團團的毛線條。小貓已經忙的團團轉了嗎?但鈴聲依舊很平靜!

【第18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不知道過了許久……

解析:

聲音:鈴……

上圖展示毛線的糾結,本圖展示一大一小、一黃一紅的線團,這也代表編織的進度和色彩的搭配嗎?

還是沒有出現小貓的身影,而黃色的大線團卻佔據著畫面的中心,紅色代表熊貓溫暖的關愛,黃色則是充滿希望和活力,這顯然是小貓內心的希冀和寄託。這是當前小貓最最希望的事情。而散開的毛線頭就是小貓發散的思緒和渴望。

不知道過了許久……不知道織了多長時間,小貓已經為了編織毛線已經廢寢忘食、時空紊亂了。

【第19畫面】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直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撥開就看到美玉。所以,封面與扉頁設計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聯繫運用來保持設計的整體性。本書封面典雅樸素的風格讓讀者不用翻開內頁就知故事的內斂與溫情,而毛線團和黑貓成為故事的主體。而大扉頁中毛線團和貓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色(褐、黃、紅和咖啡)的毛線條交叉纏繞旋渦的佈局,更是把織毛線的鬆緊盤繞展示出來。

背景是略帶灰暗的駝色,這也是多數內頁的背景,駝色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駝色是淡定的,就像一杯恰到好處的清茶,釅而不燥,淡而有味,平和寧靜,但絕不乏味。自然老奶奶的閱歷和淡定,漸變的駝色應是首選。

音樂是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對孩子來說,欣賞好的音樂不僅能鍛鍊和提高聽覺能力,豐富審美經驗,更能陶冶情操,有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父母也想寶貝們學點樂器,往薰陶、素質這些方面去靠。

習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抱著愉悅和憧憬之心走上“修煉”之路,比學音樂技能本身更重要。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本,從圖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好,併產生對音樂切切的嚮往之情!

【第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從前,有一個老奶奶,她已經走不動路了,所以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

解析:

音樂繪本導讀的體系很特殊,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體驗溫馨的故事和美好的畫面及哲理。他們相互間的契合才是孩子真正感受到的故事。

聲音:鈴……(輕輕撞擊後發出的悠揚繚繞至遠的聲音)。這急促短暫的鈴聲,就像是劇目開始的動員令,清脆的敲擊聲讓靜靜的時空活躍起來。

奶奶已經走不動路了,她唯一能給他人幫助的就是,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老奶奶到了晚年,仍儘自己微薄的能力造福於子孫後代。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正恰恰存在於像老奶奶一樣的長輩中。

老奶奶端坐在椅子上,正專注的織著毛線,一個黃色的毛衣已經初具成型。這個織毛線的畫面很有特點,椅子腿很矮,椅背卻很高,晚輩的孝心在細節中完整體現出,老奶奶行動的不便和勞累後的依靠。老奶奶挽起的髮髻很高很大很利索,老奶奶的愛美、愛乾淨、愛利索的性格體現了出來。幾根毛線針更是充當著髮簪,身邊沒有多餘的部件,也是對老奶奶的性格的詮釋。老奶奶的畫像採用人物漫像的風格,突出了老奶奶的頭部,這是老奶奶心靈的最好寫照。大大的眼睛和老花鏡、擠兌的面容、厚重的劉海、高卷的髮髻。

老奶奶圓桌上擺著一個貓咪的相框,顯然行動不便的老奶奶,貓咪成了她最形影不離的朋友,這裡暗示他們間的親密關係。

紅黃亮色毛線織就兩色斑斕的作品,而兩色毛線條卻從老奶奶髮髻纏繞後緩緩的引向遠方,而紅黃兩色毛線錯亂的交織在一起走向下一頁,它會引出什麼呢!

這個大跨頁背景是漸變的駝色,老奶奶身邊的色彩有些亮色以突出其形象。而跨頁則是以老奶奶為核心,同時也暗含著貓咪的出現,而溢出邊沿的毛線則是誘導讀者翻頁,看精彩的故事。

【第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隻小貓陪伴著她。

解析:

翻過畫面,毛線指引我們看到一個小灰貓正在玩毛線球。高聳舞動動感的尾巴代表其內心的歡愉與興奮。文字交代是小貓在陪伴老奶奶,更確切的說是相互陪伴。貓蝸居在家,沒人陪伴就是睡貓,有人相陪就成玩貓。跟隨在你的左右,你做什麼它就玩什麼。老奶奶和小貓成為相得益彰慰籍心靈的陪伴。

織針上帶有不同顏色的圓頭,是否極像打擊樂器的鼓槌呢。

聲音:鈴……(打擊樂的敲擊聲)聲音較上頁更輕微短促,謹慎的小貓怕老奶奶發現它的行為嗎?

朗讀者飽含深情,在音樂的敲擊聲長短不一中,用孩子口吻般的語言,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聲音舒緩,親切,隨著情節或低沉、或亢奮,讓孩子們吊足了胃口。

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作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父母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

讓孩子先“用耳朵進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用“耳朵閱讀”所獲得的閱讀感悟會令他們心神盪漾,沉醉其中,其樂融融。

聲情並茂地讀,通過語調、節奏以及表情、動作等對繪本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闡釋,讓孩子感知理解作品內容,感受、體驗作品情感,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

【第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老奶奶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

解析:

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毛線球,堆滿了整個大跨頁,而小灰貓卻被裹挾其中,顯得微不足道了。散落的線繩曲曲彎彎,隨性而舒展,成為線球間連接的紐帶。

眾多的線團暗示老奶奶的愛心與繁重,小灰貓卻成為其中調節的力量,而鈴聲讓小灰貓顯得很平靜。

聲音:鈴……

用“耳朵”感受繪本閱讀之“樂”,孩子的早期閱讀不同於成人的閱讀,這是一種成人朗讀、孩子聽賞的過程。

同時,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感受故事,並且把自己假設為其中的主人公或角色,從而建構起新的認知。他們能從動聽的語言表達、誇張的動作表情,有時甚至就是真實的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

他們會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側耳傾聽、時而屏息凝神、時而手舞足蹈、時而又沉思冥想,他們與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共同經歷,共同成長。

這個音樂繪本的知識點在於:細緻的描述與分析,深入淺出的方式讓音樂零基礎的家長都能學到專業的音樂知識,也可以延伸拓展,創設一個音樂的環境,讓孩子音樂的發展打下音樂的基礎。讓孩子學習和感受音樂的高低變化,這是學習音樂的前提,為了讓孩子們體會音樂的高低變化,我們應用了音樂的常規圖譜,讓孩子們更為直觀的學習。

【第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她不停地編織美麗的衣服送給她最愛的人。

解析:

前面有鋪墊: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後面就有給最愛的人獻出自己的愛。兩個成人和兩個孩子,從紅毛衣到黃圍脖。這顯然是一家人,腳蹬拖鞋,小貓相隨。

本書人物最大特點是巨大的泡泡眼,也包括貓的眼睛。雖是採用漫畫的風格,但以眼傳情,作用很明顯。

畫面分為前後兩個層次,穿高領毛衣的男孩的舉手動作,佔據了跨頁的一半以上,還遮擋住後面的媽媽及妹妹。這又體現了角色的重要性,小男孩瞪圓了眼睛,頭髮也都豎了起來,作者卻僅僅讓讀者看到興奮的眼睛和歡樂上揚的眉梢,歡呼的動作足以說明非常喜歡老奶奶的傑作。

聲音:鈴……

我是一邊聽著朗讀一邊來詮釋繪本的,視聽結合提高注意力,但從小缺失音樂的素養,只是更多的體驗到外在的音樂韻律,而不知其意。正如讀者反饋所言,說好的音樂在哪裡?這能叫音樂繪本?這麼難聽的所謂哨聲即是音樂?音樂是有線條的!這個是告知孩子音樂也是有型的!為什麼說有音樂詩畫!寶寶特別喜歡聽,不知聽了多少遍……

我詮釋不出作者的音樂內涵,期待讀者去體驗各自的不同。這是原創的第一步音樂繪本,她開啟了一個旅程、一個起點,儘管我們缺少附和的節奏,但不遠的將來一定會的。

但孩子有天生的音樂起點,或許這是寫給孩子的,孩子從圖畫到音畫都能體驗到。只要你飽含親情的閱讀和讓孩子聆聽作者的音樂就夠了。

孩子有耳朵就能聽,這是天生的本領,但“聽力”並不等同於“傾聽”。“傾聽”是一種需要專注、有選擇、有自我控制性的“聽力”,而聽故事是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良好途徑。

在給孩子讀故事的同時,可以提前設置一些小問題,如邊聽邊想:“故事裡有誰?”“你最喜歡那個角色?”“如果你是其中的XXX,你會怎麼辦呢?”此時的孩子已不再是單一的聽眾,他們更是用心在與繪本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同樣,這樣的場景下,也是我們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的最好場景。我們可以通過繪本中角色,說出我們想對孩子說出的話,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交流。

【第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了。

解析:

聲音:鈴……

老奶奶把織好的毛衣送給子孫後,又做起了大的計劃。一條白色的作品已經初具成型,鋪開佔滿了頁面的下半部分。相同的坐姿、相同的表情、相同的服飾,可見老奶奶的波瀾不驚的態勢,只是作品更大了。

小貓躲在椅子後面,用眼睛漂著老奶奶,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那又怎麼樣呢!又給後面故事做好了伏筆。

【第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常常會趁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地練習。

解析:

聲音:鈴…… 此刻的鈴聲顯得很重,小貓內心很糾結嗎?

小貓坐在老奶奶的位置上,意味著接替她的工作。老奶奶已經精力不濟了,毛線條很雜亂地攪合在一起。代表小貓偷偷學習的複雜心情嗎!

小貓的坐姿與老奶奶有不同,是因為他有尾巴的原因。這樣也可以更好的看到室內的全景,好適可而止。

“常常”兩字,代表小貓已經經常偷偷學織毛衣了。為什麼偷偷地練習呢!是給老奶奶一個猝不及防!

【第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天,老奶奶病了,住進了醫院。

解析:

聲音:鈴……

椅子傾倒著,代表老奶奶病了。毛線產生剛性爆炸性線條,讓小貓對老奶奶的境況很震撼,以至躲到椅子下不敢出來。散落在空間的小貓的毛髮和橫七豎八的毛線針,表明小貓和毛線經過一番的掙扎。但音樂的鈴聲還很平靜如初。

這是他們所不願看到的。

【第8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於是,小貓在家裡織起了毛線。

解析:

聲音:鈴……(這之前的鈴聲都相同)

難得的小貓佔據了整個跨頁的中心,他成為家的主人和織毛線的主人。

偷偷學習的結果來了,可以正大光明的織起了毛線。

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他們是想做一些音樂知識和感覺的普及,他們採用非音樂教室的方式,在有圖的故事裡給音樂一個“看得見的聽見”的有趣真視,“聽見著看著”的好玩理解,他們為兒童的寫作是用了專業的心思的,他們是在正規地做著兒童的事情,所以我願意再說一次真可以誇獎。

音樂裡那簡簡單單的1到7,竟然可以組織成音樂的一切旋律,既然任何的大旋律、大壯闊、大喜悅都只是在1到7之間,那麼還有什麼小憂愁、小跌落、小彷徨非得纏繞很久,像小魚黑仔那樣只有七秒鐘記憶還真是一種無比智慧的生命境界。

而音樂裡的弱音、生活裡的低聲低調、事物中的微不足道,倒恰好有著強烈、高昂、巨大所根不本具備的另一類嫋嫋、婉美和鮮豔。

【第9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隻大大的蝴蝶結送給了他的小貓妹妹。

解析:

他也學著老奶奶的做法,給自己的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粉色的蝴蝶結佔滿了整個跨頁,可見小貓的志向很大。

畫面中出現了小貓妹妹,就是那張全家人畫面中的小貓。小貓妹妹坐在地上,扭身用眼睛盯著小灰貓,手裡還拿著一根毛線針,嗷!它是看姐姐織毛線的動作,也在偷偷的學習!

聲音:一段哨聲(像消防車的聲音,繚繞翻轉)+鈴……

音樂的變化像是很驕傲,那消防車的聲音讓所有人都知道,她給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有炫耀之嫌,也為給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打下了伏筆。

小貓為妹妹編織了蝴蝶結,還為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畫面特別為他們設計了以毛線線條為龍頭的圖譜,家長在幫助孩子閱讀的時候,可根據音樂音哨聲音的高低變化,以小貓為起點,以毛球為終點,用手指沿著這個特定的毛線運動方向,畫出聲音的運動軌跡,隨著手指的高低起伏的運動,孩子們的視覺會隨之行走跟蹤,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音樂的高低變化,以及相應的千變萬化的表現方式。

【第10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條長長的圍巾送給小兔。

解析:

聲音:哨聲+鈴……

哨聲(更加興奮,高興,聲音加長,最後更加急促而高亢,看出他得意的樣子。)

這個大大的黃色圍巾圍在了小兔身上,把小兔團團裹了幾層,確實很大。一頭連接著線團,一頭連接著正在密密編織的小貓。

不難看出蝴蝶結和圍巾即有形,又有量。圍巾均勻條狀的花紋,可見小貓編織的技術已經不可小覷了。一邊粗大的線條讓環繞的形狀更加明顯。

小兔子雙手抓住圍巾,眼睛斜視著正在編織的額小貓,眼中充滿了謝意。

為什麼給小兔呢!小貓是老奶奶的朋友,當然小兔子也是的,朋友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

【第1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為小狗哥哥織了一頂圓圓的帽子。

解析:

聲音:鈴…… 平靜下來了

小狗的上身出現在跨頁中,小狗很鎮靜,直視著前方。戴上小貓為自己特製的帽子,心情如何?是感激、是困惑!小狗是否在想,我又該送小貓什麼呢!

小貓接二連三地為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妹妹、小狗和小兔送去自己編織的禮物,蝴蝶結、圍巾和帽子。這是否是小貓偷偷練習的目的呢!小貓受老奶奶的影響也充滿了愛心,老奶奶給自己的親人分別編織了毛衣,而小貓也為朝昔相處的小朋友送去禮物。這是愛的傳遞和奉獻。

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像極了嬰兒的小帽呢!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很帥呢!兩個毛茸茸的耳朵就像兩條小辮,帽子頂端的毛線球也很萌,而散落的線條有如音樂高低的音符。

【第1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從帽子的這一邊織到了帽子的頂端,織了一個圓圓的球又織到另一邊,終於,他把帽簷也織好了!

解析:

聲音:哨聲(兩段),鈴…… 又興奮起來了。

作者採用了文字中倒敘的結構,小狗已經戴上了帽子,回頭再來敘述和展示編織帽子的過程。

這個大大的帽子好漂亮,高大的帽子完全罩住了小貓的身體。小貓以弱小身軀做著超乎反響的大事。

從小貓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到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學習,可見其用心至極。小貓是一個很有心機的貓,利用身邊學習的機會,做出了自己想要表達的內涵,對朋友、對親人、對自己都是一個最好的選擇。這裡也暗示小讀者,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甚至可以做到遠遠超乎自己能力的成果。

【第1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還為媽媽織了一雙手套。

解析:

聲音: 哨聲,多段(為自己的成果叫好),鈴…… 最興奮的時段。

最後,他給媽媽也織了一雙手套。

這個手套很擬人化,但比人類的手指要短粗,擬人之處是貓的拇指要偏離四指很多,不可能做成這個形狀的。伸出的四指就是最好的說明。

畫面中貓媽媽的兩隻大手進入畫面中,用毛線把兩隻手連接在一起。而另一頭是小貓編織的姿態。

小貓斜躺在地而專心編織,從後頁說的五個手指頭可幾乎用了他三天的時間。顯然,小貓的工作量很大,技巧性很強,耗費了小貓大量的精力和體力。於是,躺著繼續編織,可見小貓的工作的堅韌性。

【第1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這五個手指頭可幾乎用了他三天的時間。

解析:

聲音:鈴……平靜下來

還是採用了和上個環節相同的倒敘的方式,讓小讀者首先看到結果,再來闡述編織的過程。也可以在親子閱讀時,把孩子的手套做道具,讓孩子戴上手套,給孩子講解手套的難點和編制方法,之後母親親手來演習織手套,給孩子更多的親臨其境的感受。

不但如此,織圍巾、織帽子等都可以依法炮製,也可以讓孩子自己試一試。

所以說,這個故事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演示性,便於拓展和延伸。

從第9畫面到第14畫面,是小貓給朋友和家人編織毛線的畫面,背景色一改咖色朦朧為純白背景,凸顯兩種不同境況、不同遭遇的差異。純白背景給人更多想象的空間,而咖色背景融入更多溫暖的親情。

【第1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好幾天過去了,老奶奶一直都沒回來。

解析:

聲音:鈴……

給最親的人都織過了,給最好的朋友織過了,散落的毛線、低垂的鬍鬚、垂拉的尾巴,小貓很失落,因為想起了幾天不見的老奶奶。小貓的背影,線條的纏繞,讓小貓陷入了想念中。

時間才剛過幾天,小貓就編織了蝴蝶結、圍巾、手套和帽子,當他閒下來的時候,想起了朝夕相處的老奶奶。這個時間順序也很合理,想織毛線的動機肯定是第一位的,可以在親人朋友面前彰顯自己的力量,這些完成後,才是對老奶奶的思念。

聲音的高低變化用繪畫中線條表現出來,讓孩子用眼睛看到聲音的運動軌跡。

【第1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想念老奶奶了,他開始用剩下的毛線編織起來。

解析:

聲音:哨聲,多段(想念之情), 鈴……

小貓想念老奶奶了,剩下的毛線編織起來,一定是給老奶奶編織一件毛衣了。把思念和行動揉在一起是最好的行動。

小貓的兩撇小鬍子也精神起來,毛線針架在手中開始了行動。毛線條在小貓的胸前,跳來跳去,如音符般悅動。

小貓身後的背景,在原有的咖色襯托下,看出有大面積的格狀布面的影影綽綽的東西。這是小貓給老奶奶編織的想象圖案嗎!

【第1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誰也不知道他在織什麼,從白天到黑夜,又從黑夜到白天。

解析:

聲音:鈴……

為什麼這麼困惑,為老奶奶在織什麼呢!為什麼這樣黑白的連軸轉呢!是基於感情的迫切性!是基於時間的緊迫性!

畫面中沒有小貓的身影,只是團團的毛線條。小貓已經忙的團團轉了嗎?但鈴聲依舊很平靜!

【第18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不知道過了許久……

解析:

聲音:鈴……

上圖展示毛線的糾結,本圖展示一大一小、一黃一紅的線團,這也代表編織的進度和色彩的搭配嗎?

還是沒有出現小貓的身影,而黃色的大線團卻佔據著畫面的中心,紅色代表熊貓溫暖的關愛,黃色則是充滿希望和活力,這顯然是小貓內心的希冀和寄託。這是當前小貓最最希望的事情。而散開的毛線頭就是小貓發散的思緒和渴望。

不知道過了許久……不知道織了多長時間,小貓已經為了編織毛線已經廢寢忘食、時空紊亂了。

【第19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一條大大的披肩靜靜地搭在了椅子上。

解析:

聲音:鈴……

一條紅黃相間的披肩,經過了許久,已經成形了。

小貓坐在老奶奶坐過的椅子上,眯著眼睛,儘管很累很困了,但仍一絲不苟、鍥而不捨的堅持著。

一縷陽光從窗戶上射了進來,小貓又渡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第20畫面】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直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撥開就看到美玉。所以,封面與扉頁設計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聯繫運用來保持設計的整體性。本書封面典雅樸素的風格讓讀者不用翻開內頁就知故事的內斂與溫情,而毛線團和黑貓成為故事的主體。而大扉頁中毛線團和貓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色(褐、黃、紅和咖啡)的毛線條交叉纏繞旋渦的佈局,更是把織毛線的鬆緊盤繞展示出來。

背景是略帶灰暗的駝色,這也是多數內頁的背景,駝色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駝色是淡定的,就像一杯恰到好處的清茶,釅而不燥,淡而有味,平和寧靜,但絕不乏味。自然老奶奶的閱歷和淡定,漸變的駝色應是首選。

音樂是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對孩子來說,欣賞好的音樂不僅能鍛鍊和提高聽覺能力,豐富審美經驗,更能陶冶情操,有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父母也想寶貝們學點樂器,往薰陶、素質這些方面去靠。

習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抱著愉悅和憧憬之心走上“修煉”之路,比學音樂技能本身更重要。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本,從圖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好,併產生對音樂切切的嚮往之情!

【第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從前,有一個老奶奶,她已經走不動路了,所以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

解析:

音樂繪本導讀的體系很特殊,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體驗溫馨的故事和美好的畫面及哲理。他們相互間的契合才是孩子真正感受到的故事。

聲音:鈴……(輕輕撞擊後發出的悠揚繚繞至遠的聲音)。這急促短暫的鈴聲,就像是劇目開始的動員令,清脆的敲擊聲讓靜靜的時空活躍起來。

奶奶已經走不動路了,她唯一能給他人幫助的就是,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老奶奶到了晚年,仍儘自己微薄的能力造福於子孫後代。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正恰恰存在於像老奶奶一樣的長輩中。

老奶奶端坐在椅子上,正專注的織著毛線,一個黃色的毛衣已經初具成型。這個織毛線的畫面很有特點,椅子腿很矮,椅背卻很高,晚輩的孝心在細節中完整體現出,老奶奶行動的不便和勞累後的依靠。老奶奶挽起的髮髻很高很大很利索,老奶奶的愛美、愛乾淨、愛利索的性格體現了出來。幾根毛線針更是充當著髮簪,身邊沒有多餘的部件,也是對老奶奶的性格的詮釋。老奶奶的畫像採用人物漫像的風格,突出了老奶奶的頭部,這是老奶奶心靈的最好寫照。大大的眼睛和老花鏡、擠兌的面容、厚重的劉海、高卷的髮髻。

老奶奶圓桌上擺著一個貓咪的相框,顯然行動不便的老奶奶,貓咪成了她最形影不離的朋友,這裡暗示他們間的親密關係。

紅黃亮色毛線織就兩色斑斕的作品,而兩色毛線條卻從老奶奶髮髻纏繞後緩緩的引向遠方,而紅黃兩色毛線錯亂的交織在一起走向下一頁,它會引出什麼呢!

這個大跨頁背景是漸變的駝色,老奶奶身邊的色彩有些亮色以突出其形象。而跨頁則是以老奶奶為核心,同時也暗含著貓咪的出現,而溢出邊沿的毛線則是誘導讀者翻頁,看精彩的故事。

【第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隻小貓陪伴著她。

解析:

翻過畫面,毛線指引我們看到一個小灰貓正在玩毛線球。高聳舞動動感的尾巴代表其內心的歡愉與興奮。文字交代是小貓在陪伴老奶奶,更確切的說是相互陪伴。貓蝸居在家,沒人陪伴就是睡貓,有人相陪就成玩貓。跟隨在你的左右,你做什麼它就玩什麼。老奶奶和小貓成為相得益彰慰籍心靈的陪伴。

織針上帶有不同顏色的圓頭,是否極像打擊樂器的鼓槌呢。

聲音:鈴……(打擊樂的敲擊聲)聲音較上頁更輕微短促,謹慎的小貓怕老奶奶發現它的行為嗎?

朗讀者飽含深情,在音樂的敲擊聲長短不一中,用孩子口吻般的語言,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聲音舒緩,親切,隨著情節或低沉、或亢奮,讓孩子們吊足了胃口。

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作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父母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

讓孩子先“用耳朵進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用“耳朵閱讀”所獲得的閱讀感悟會令他們心神盪漾,沉醉其中,其樂融融。

聲情並茂地讀,通過語調、節奏以及表情、動作等對繪本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闡釋,讓孩子感知理解作品內容,感受、體驗作品情感,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

【第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老奶奶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

解析:

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毛線球,堆滿了整個大跨頁,而小灰貓卻被裹挾其中,顯得微不足道了。散落的線繩曲曲彎彎,隨性而舒展,成為線球間連接的紐帶。

眾多的線團暗示老奶奶的愛心與繁重,小灰貓卻成為其中調節的力量,而鈴聲讓小灰貓顯得很平靜。

聲音:鈴……

用“耳朵”感受繪本閱讀之“樂”,孩子的早期閱讀不同於成人的閱讀,這是一種成人朗讀、孩子聽賞的過程。

同時,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感受故事,並且把自己假設為其中的主人公或角色,從而建構起新的認知。他們能從動聽的語言表達、誇張的動作表情,有時甚至就是真實的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

他們會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側耳傾聽、時而屏息凝神、時而手舞足蹈、時而又沉思冥想,他們與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共同經歷,共同成長。

這個音樂繪本的知識點在於:細緻的描述與分析,深入淺出的方式讓音樂零基礎的家長都能學到專業的音樂知識,也可以延伸拓展,創設一個音樂的環境,讓孩子音樂的發展打下音樂的基礎。讓孩子學習和感受音樂的高低變化,這是學習音樂的前提,為了讓孩子們體會音樂的高低變化,我們應用了音樂的常規圖譜,讓孩子們更為直觀的學習。

【第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她不停地編織美麗的衣服送給她最愛的人。

解析:

前面有鋪墊: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後面就有給最愛的人獻出自己的愛。兩個成人和兩個孩子,從紅毛衣到黃圍脖。這顯然是一家人,腳蹬拖鞋,小貓相隨。

本書人物最大特點是巨大的泡泡眼,也包括貓的眼睛。雖是採用漫畫的風格,但以眼傳情,作用很明顯。

畫面分為前後兩個層次,穿高領毛衣的男孩的舉手動作,佔據了跨頁的一半以上,還遮擋住後面的媽媽及妹妹。這又體現了角色的重要性,小男孩瞪圓了眼睛,頭髮也都豎了起來,作者卻僅僅讓讀者看到興奮的眼睛和歡樂上揚的眉梢,歡呼的動作足以說明非常喜歡老奶奶的傑作。

聲音:鈴……

我是一邊聽著朗讀一邊來詮釋繪本的,視聽結合提高注意力,但從小缺失音樂的素養,只是更多的體驗到外在的音樂韻律,而不知其意。正如讀者反饋所言,說好的音樂在哪裡?這能叫音樂繪本?這麼難聽的所謂哨聲即是音樂?音樂是有線條的!這個是告知孩子音樂也是有型的!為什麼說有音樂詩畫!寶寶特別喜歡聽,不知聽了多少遍……

我詮釋不出作者的音樂內涵,期待讀者去體驗各自的不同。這是原創的第一步音樂繪本,她開啟了一個旅程、一個起點,儘管我們缺少附和的節奏,但不遠的將來一定會的。

但孩子有天生的音樂起點,或許這是寫給孩子的,孩子從圖畫到音畫都能體驗到。只要你飽含親情的閱讀和讓孩子聆聽作者的音樂就夠了。

孩子有耳朵就能聽,這是天生的本領,但“聽力”並不等同於“傾聽”。“傾聽”是一種需要專注、有選擇、有自我控制性的“聽力”,而聽故事是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良好途徑。

在給孩子讀故事的同時,可以提前設置一些小問題,如邊聽邊想:“故事裡有誰?”“你最喜歡那個角色?”“如果你是其中的XXX,你會怎麼辦呢?”此時的孩子已不再是單一的聽眾,他們更是用心在與繪本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同樣,這樣的場景下,也是我們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的最好場景。我們可以通過繪本中角色,說出我們想對孩子說出的話,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交流。

【第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了。

解析:

聲音:鈴……

老奶奶把織好的毛衣送給子孫後,又做起了大的計劃。一條白色的作品已經初具成型,鋪開佔滿了頁面的下半部分。相同的坐姿、相同的表情、相同的服飾,可見老奶奶的波瀾不驚的態勢,只是作品更大了。

小貓躲在椅子後面,用眼睛漂著老奶奶,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那又怎麼樣呢!又給後面故事做好了伏筆。

【第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常常會趁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地練習。

解析:

聲音:鈴…… 此刻的鈴聲顯得很重,小貓內心很糾結嗎?

小貓坐在老奶奶的位置上,意味著接替她的工作。老奶奶已經精力不濟了,毛線條很雜亂地攪合在一起。代表小貓偷偷學習的複雜心情嗎!

小貓的坐姿與老奶奶有不同,是因為他有尾巴的原因。這樣也可以更好的看到室內的全景,好適可而止。

“常常”兩字,代表小貓已經經常偷偷學織毛衣了。為什麼偷偷地練習呢!是給老奶奶一個猝不及防!

【第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天,老奶奶病了,住進了醫院。

解析:

聲音:鈴……

椅子傾倒著,代表老奶奶病了。毛線產生剛性爆炸性線條,讓小貓對老奶奶的境況很震撼,以至躲到椅子下不敢出來。散落在空間的小貓的毛髮和橫七豎八的毛線針,表明小貓和毛線經過一番的掙扎。但音樂的鈴聲還很平靜如初。

這是他們所不願看到的。

【第8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於是,小貓在家裡織起了毛線。

解析:

聲音:鈴……(這之前的鈴聲都相同)

難得的小貓佔據了整個跨頁的中心,他成為家的主人和織毛線的主人。

偷偷學習的結果來了,可以正大光明的織起了毛線。

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他們是想做一些音樂知識和感覺的普及,他們採用非音樂教室的方式,在有圖的故事裡給音樂一個“看得見的聽見”的有趣真視,“聽見著看著”的好玩理解,他們為兒童的寫作是用了專業的心思的,他們是在正規地做著兒童的事情,所以我願意再說一次真可以誇獎。

音樂裡那簡簡單單的1到7,竟然可以組織成音樂的一切旋律,既然任何的大旋律、大壯闊、大喜悅都只是在1到7之間,那麼還有什麼小憂愁、小跌落、小彷徨非得纏繞很久,像小魚黑仔那樣只有七秒鐘記憶還真是一種無比智慧的生命境界。

而音樂裡的弱音、生活裡的低聲低調、事物中的微不足道,倒恰好有著強烈、高昂、巨大所根不本具備的另一類嫋嫋、婉美和鮮豔。

【第9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隻大大的蝴蝶結送給了他的小貓妹妹。

解析:

他也學著老奶奶的做法,給自己的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粉色的蝴蝶結佔滿了整個跨頁,可見小貓的志向很大。

畫面中出現了小貓妹妹,就是那張全家人畫面中的小貓。小貓妹妹坐在地上,扭身用眼睛盯著小灰貓,手裡還拿著一根毛線針,嗷!它是看姐姐織毛線的動作,也在偷偷的學習!

聲音:一段哨聲(像消防車的聲音,繚繞翻轉)+鈴……

音樂的變化像是很驕傲,那消防車的聲音讓所有人都知道,她給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有炫耀之嫌,也為給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打下了伏筆。

小貓為妹妹編織了蝴蝶結,還為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畫面特別為他們設計了以毛線線條為龍頭的圖譜,家長在幫助孩子閱讀的時候,可根據音樂音哨聲音的高低變化,以小貓為起點,以毛球為終點,用手指沿著這個特定的毛線運動方向,畫出聲音的運動軌跡,隨著手指的高低起伏的運動,孩子們的視覺會隨之行走跟蹤,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音樂的高低變化,以及相應的千變萬化的表現方式。

【第10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條長長的圍巾送給小兔。

解析:

聲音:哨聲+鈴……

哨聲(更加興奮,高興,聲音加長,最後更加急促而高亢,看出他得意的樣子。)

這個大大的黃色圍巾圍在了小兔身上,把小兔團團裹了幾層,確實很大。一頭連接著線團,一頭連接著正在密密編織的小貓。

不難看出蝴蝶結和圍巾即有形,又有量。圍巾均勻條狀的花紋,可見小貓編織的技術已經不可小覷了。一邊粗大的線條讓環繞的形狀更加明顯。

小兔子雙手抓住圍巾,眼睛斜視著正在編織的額小貓,眼中充滿了謝意。

為什麼給小兔呢!小貓是老奶奶的朋友,當然小兔子也是的,朋友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

【第1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為小狗哥哥織了一頂圓圓的帽子。

解析:

聲音:鈴…… 平靜下來了

小狗的上身出現在跨頁中,小狗很鎮靜,直視著前方。戴上小貓為自己特製的帽子,心情如何?是感激、是困惑!小狗是否在想,我又該送小貓什麼呢!

小貓接二連三地為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妹妹、小狗和小兔送去自己編織的禮物,蝴蝶結、圍巾和帽子。這是否是小貓偷偷練習的目的呢!小貓受老奶奶的影響也充滿了愛心,老奶奶給自己的親人分別編織了毛衣,而小貓也為朝昔相處的小朋友送去禮物。這是愛的傳遞和奉獻。

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像極了嬰兒的小帽呢!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很帥呢!兩個毛茸茸的耳朵就像兩條小辮,帽子頂端的毛線球也很萌,而散落的線條有如音樂高低的音符。

【第1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從帽子的這一邊織到了帽子的頂端,織了一個圓圓的球又織到另一邊,終於,他把帽簷也織好了!

解析:

聲音:哨聲(兩段),鈴…… 又興奮起來了。

作者採用了文字中倒敘的結構,小狗已經戴上了帽子,回頭再來敘述和展示編織帽子的過程。

這個大大的帽子好漂亮,高大的帽子完全罩住了小貓的身體。小貓以弱小身軀做著超乎反響的大事。

從小貓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到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學習,可見其用心至極。小貓是一個很有心機的貓,利用身邊學習的機會,做出了自己想要表達的內涵,對朋友、對親人、對自己都是一個最好的選擇。這裡也暗示小讀者,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甚至可以做到遠遠超乎自己能力的成果。

【第1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還為媽媽織了一雙手套。

解析:

聲音: 哨聲,多段(為自己的成果叫好),鈴…… 最興奮的時段。

最後,他給媽媽也織了一雙手套。

這個手套很擬人化,但比人類的手指要短粗,擬人之處是貓的拇指要偏離四指很多,不可能做成這個形狀的。伸出的四指就是最好的說明。

畫面中貓媽媽的兩隻大手進入畫面中,用毛線把兩隻手連接在一起。而另一頭是小貓編織的姿態。

小貓斜躺在地而專心編織,從後頁說的五個手指頭可幾乎用了他三天的時間。顯然,小貓的工作量很大,技巧性很強,耗費了小貓大量的精力和體力。於是,躺著繼續編織,可見小貓的工作的堅韌性。

【第1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這五個手指頭可幾乎用了他三天的時間。

解析:

聲音:鈴……平靜下來

還是採用了和上個環節相同的倒敘的方式,讓小讀者首先看到結果,再來闡述編織的過程。也可以在親子閱讀時,把孩子的手套做道具,讓孩子戴上手套,給孩子講解手套的難點和編制方法,之後母親親手來演習織手套,給孩子更多的親臨其境的感受。

不但如此,織圍巾、織帽子等都可以依法炮製,也可以讓孩子自己試一試。

所以說,這個故事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演示性,便於拓展和延伸。

從第9畫面到第14畫面,是小貓給朋友和家人編織毛線的畫面,背景色一改咖色朦朧為純白背景,凸顯兩種不同境況、不同遭遇的差異。純白背景給人更多想象的空間,而咖色背景融入更多溫暖的親情。

【第1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好幾天過去了,老奶奶一直都沒回來。

解析:

聲音:鈴……

給最親的人都織過了,給最好的朋友織過了,散落的毛線、低垂的鬍鬚、垂拉的尾巴,小貓很失落,因為想起了幾天不見的老奶奶。小貓的背影,線條的纏繞,讓小貓陷入了想念中。

時間才剛過幾天,小貓就編織了蝴蝶結、圍巾、手套和帽子,當他閒下來的時候,想起了朝夕相處的老奶奶。這個時間順序也很合理,想織毛線的動機肯定是第一位的,可以在親人朋友面前彰顯自己的力量,這些完成後,才是對老奶奶的思念。

聲音的高低變化用繪畫中線條表現出來,讓孩子用眼睛看到聲音的運動軌跡。

【第1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想念老奶奶了,他開始用剩下的毛線編織起來。

解析:

聲音:哨聲,多段(想念之情), 鈴……

小貓想念老奶奶了,剩下的毛線編織起來,一定是給老奶奶編織一件毛衣了。把思念和行動揉在一起是最好的行動。

小貓的兩撇小鬍子也精神起來,毛線針架在手中開始了行動。毛線條在小貓的胸前,跳來跳去,如音符般悅動。

小貓身後的背景,在原有的咖色襯托下,看出有大面積的格狀布面的影影綽綽的東西。這是小貓給老奶奶編織的想象圖案嗎!

【第1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誰也不知道他在織什麼,從白天到黑夜,又從黑夜到白天。

解析:

聲音:鈴……

為什麼這麼困惑,為老奶奶在織什麼呢!為什麼這樣黑白的連軸轉呢!是基於感情的迫切性!是基於時間的緊迫性!

畫面中沒有小貓的身影,只是團團的毛線條。小貓已經忙的團團轉了嗎?但鈴聲依舊很平靜!

【第18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不知道過了許久……

解析:

聲音:鈴……

上圖展示毛線的糾結,本圖展示一大一小、一黃一紅的線團,這也代表編織的進度和色彩的搭配嗎?

還是沒有出現小貓的身影,而黃色的大線團卻佔據著畫面的中心,紅色代表熊貓溫暖的關愛,黃色則是充滿希望和活力,這顯然是小貓內心的希冀和寄託。這是當前小貓最最希望的事情。而散開的毛線頭就是小貓發散的思緒和渴望。

不知道過了許久……不知道織了多長時間,小貓已經為了編織毛線已經廢寢忘食、時空紊亂了。

【第19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一條大大的披肩靜靜地搭在了椅子上。

解析:

聲音:鈴……

一條紅黃相間的披肩,經過了許久,已經成形了。

小貓坐在老奶奶坐過的椅子上,眯著眼睛,儘管很累很困了,但仍一絲不苟、鍥而不捨的堅持著。

一縷陽光從窗戶上射了進來,小貓又渡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第20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實在太累了……

解析:

聲音:鈴……

臥在地上的小貓,眯起了眼睛,只留下一條縫,小貓睡著了,小貓實在太累了……

畫面中沒有了毛線團,小貓已經編織完成了嗎?

即使小貓在睡覺,兩撇小鬍子還保持著警覺的狀態。

小貓日夜不停地工作,一旦工作結束,勞累的小貓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作者的意圖也是如此。

【第21畫面】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直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撥開就看到美玉。所以,封面與扉頁設計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聯繫運用來保持設計的整體性。本書封面典雅樸素的風格讓讀者不用翻開內頁就知故事的內斂與溫情,而毛線團和黑貓成為故事的主體。而大扉頁中毛線團和貓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色(褐、黃、紅和咖啡)的毛線條交叉纏繞旋渦的佈局,更是把織毛線的鬆緊盤繞展示出來。

背景是略帶灰暗的駝色,這也是多數內頁的背景,駝色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駝色是淡定的,就像一杯恰到好處的清茶,釅而不燥,淡而有味,平和寧靜,但絕不乏味。自然老奶奶的閱歷和淡定,漸變的駝色應是首選。

音樂是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對孩子來說,欣賞好的音樂不僅能鍛鍊和提高聽覺能力,豐富審美經驗,更能陶冶情操,有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父母也想寶貝們學點樂器,往薰陶、素質這些方面去靠。

習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抱著愉悅和憧憬之心走上“修煉”之路,比學音樂技能本身更重要。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本,從圖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好,併產生對音樂切切的嚮往之情!

【第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從前,有一個老奶奶,她已經走不動路了,所以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

解析:

音樂繪本導讀的體系很特殊,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體驗溫馨的故事和美好的畫面及哲理。他們相互間的契合才是孩子真正感受到的故事。

聲音:鈴……(輕輕撞擊後發出的悠揚繚繞至遠的聲音)。這急促短暫的鈴聲,就像是劇目開始的動員令,清脆的敲擊聲讓靜靜的時空活躍起來。

奶奶已經走不動路了,她唯一能給他人幫助的就是,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老奶奶到了晚年,仍儘自己微薄的能力造福於子孫後代。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正恰恰存在於像老奶奶一樣的長輩中。

老奶奶端坐在椅子上,正專注的織著毛線,一個黃色的毛衣已經初具成型。這個織毛線的畫面很有特點,椅子腿很矮,椅背卻很高,晚輩的孝心在細節中完整體現出,老奶奶行動的不便和勞累後的依靠。老奶奶挽起的髮髻很高很大很利索,老奶奶的愛美、愛乾淨、愛利索的性格體現了出來。幾根毛線針更是充當著髮簪,身邊沒有多餘的部件,也是對老奶奶的性格的詮釋。老奶奶的畫像採用人物漫像的風格,突出了老奶奶的頭部,這是老奶奶心靈的最好寫照。大大的眼睛和老花鏡、擠兌的面容、厚重的劉海、高卷的髮髻。

老奶奶圓桌上擺著一個貓咪的相框,顯然行動不便的老奶奶,貓咪成了她最形影不離的朋友,這裡暗示他們間的親密關係。

紅黃亮色毛線織就兩色斑斕的作品,而兩色毛線條卻從老奶奶髮髻纏繞後緩緩的引向遠方,而紅黃兩色毛線錯亂的交織在一起走向下一頁,它會引出什麼呢!

這個大跨頁背景是漸變的駝色,老奶奶身邊的色彩有些亮色以突出其形象。而跨頁則是以老奶奶為核心,同時也暗含著貓咪的出現,而溢出邊沿的毛線則是誘導讀者翻頁,看精彩的故事。

【第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隻小貓陪伴著她。

解析:

翻過畫面,毛線指引我們看到一個小灰貓正在玩毛線球。高聳舞動動感的尾巴代表其內心的歡愉與興奮。文字交代是小貓在陪伴老奶奶,更確切的說是相互陪伴。貓蝸居在家,沒人陪伴就是睡貓,有人相陪就成玩貓。跟隨在你的左右,你做什麼它就玩什麼。老奶奶和小貓成為相得益彰慰籍心靈的陪伴。

織針上帶有不同顏色的圓頭,是否極像打擊樂器的鼓槌呢。

聲音:鈴……(打擊樂的敲擊聲)聲音較上頁更輕微短促,謹慎的小貓怕老奶奶發現它的行為嗎?

朗讀者飽含深情,在音樂的敲擊聲長短不一中,用孩子口吻般的語言,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聲音舒緩,親切,隨著情節或低沉、或亢奮,讓孩子們吊足了胃口。

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作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父母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

讓孩子先“用耳朵進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用“耳朵閱讀”所獲得的閱讀感悟會令他們心神盪漾,沉醉其中,其樂融融。

聲情並茂地讀,通過語調、節奏以及表情、動作等對繪本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闡釋,讓孩子感知理解作品內容,感受、體驗作品情感,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

【第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老奶奶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

解析:

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毛線球,堆滿了整個大跨頁,而小灰貓卻被裹挾其中,顯得微不足道了。散落的線繩曲曲彎彎,隨性而舒展,成為線球間連接的紐帶。

眾多的線團暗示老奶奶的愛心與繁重,小灰貓卻成為其中調節的力量,而鈴聲讓小灰貓顯得很平靜。

聲音:鈴……

用“耳朵”感受繪本閱讀之“樂”,孩子的早期閱讀不同於成人的閱讀,這是一種成人朗讀、孩子聽賞的過程。

同時,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感受故事,並且把自己假設為其中的主人公或角色,從而建構起新的認知。他們能從動聽的語言表達、誇張的動作表情,有時甚至就是真實的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

他們會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側耳傾聽、時而屏息凝神、時而手舞足蹈、時而又沉思冥想,他們與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共同經歷,共同成長。

這個音樂繪本的知識點在於:細緻的描述與分析,深入淺出的方式讓音樂零基礎的家長都能學到專業的音樂知識,也可以延伸拓展,創設一個音樂的環境,讓孩子音樂的發展打下音樂的基礎。讓孩子學習和感受音樂的高低變化,這是學習音樂的前提,為了讓孩子們體會音樂的高低變化,我們應用了音樂的常規圖譜,讓孩子們更為直觀的學習。

【第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她不停地編織美麗的衣服送給她最愛的人。

解析:

前面有鋪墊: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後面就有給最愛的人獻出自己的愛。兩個成人和兩個孩子,從紅毛衣到黃圍脖。這顯然是一家人,腳蹬拖鞋,小貓相隨。

本書人物最大特點是巨大的泡泡眼,也包括貓的眼睛。雖是採用漫畫的風格,但以眼傳情,作用很明顯。

畫面分為前後兩個層次,穿高領毛衣的男孩的舉手動作,佔據了跨頁的一半以上,還遮擋住後面的媽媽及妹妹。這又體現了角色的重要性,小男孩瞪圓了眼睛,頭髮也都豎了起來,作者卻僅僅讓讀者看到興奮的眼睛和歡樂上揚的眉梢,歡呼的動作足以說明非常喜歡老奶奶的傑作。

聲音:鈴……

我是一邊聽著朗讀一邊來詮釋繪本的,視聽結合提高注意力,但從小缺失音樂的素養,只是更多的體驗到外在的音樂韻律,而不知其意。正如讀者反饋所言,說好的音樂在哪裡?這能叫音樂繪本?這麼難聽的所謂哨聲即是音樂?音樂是有線條的!這個是告知孩子音樂也是有型的!為什麼說有音樂詩畫!寶寶特別喜歡聽,不知聽了多少遍……

我詮釋不出作者的音樂內涵,期待讀者去體驗各自的不同。這是原創的第一步音樂繪本,她開啟了一個旅程、一個起點,儘管我們缺少附和的節奏,但不遠的將來一定會的。

但孩子有天生的音樂起點,或許這是寫給孩子的,孩子從圖畫到音畫都能體驗到。只要你飽含親情的閱讀和讓孩子聆聽作者的音樂就夠了。

孩子有耳朵就能聽,這是天生的本領,但“聽力”並不等同於“傾聽”。“傾聽”是一種需要專注、有選擇、有自我控制性的“聽力”,而聽故事是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良好途徑。

在給孩子讀故事的同時,可以提前設置一些小問題,如邊聽邊想:“故事裡有誰?”“你最喜歡那個角色?”“如果你是其中的XXX,你會怎麼辦呢?”此時的孩子已不再是單一的聽眾,他們更是用心在與繪本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同樣,這樣的場景下,也是我們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的最好場景。我們可以通過繪本中角色,說出我們想對孩子說出的話,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交流。

【第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了。

解析:

聲音:鈴……

老奶奶把織好的毛衣送給子孫後,又做起了大的計劃。一條白色的作品已經初具成型,鋪開佔滿了頁面的下半部分。相同的坐姿、相同的表情、相同的服飾,可見老奶奶的波瀾不驚的態勢,只是作品更大了。

小貓躲在椅子後面,用眼睛漂著老奶奶,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那又怎麼樣呢!又給後面故事做好了伏筆。

【第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常常會趁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地練習。

解析:

聲音:鈴…… 此刻的鈴聲顯得很重,小貓內心很糾結嗎?

小貓坐在老奶奶的位置上,意味著接替她的工作。老奶奶已經精力不濟了,毛線條很雜亂地攪合在一起。代表小貓偷偷學習的複雜心情嗎!

小貓的坐姿與老奶奶有不同,是因為他有尾巴的原因。這樣也可以更好的看到室內的全景,好適可而止。

“常常”兩字,代表小貓已經經常偷偷學織毛衣了。為什麼偷偷地練習呢!是給老奶奶一個猝不及防!

【第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天,老奶奶病了,住進了醫院。

解析:

聲音:鈴……

椅子傾倒著,代表老奶奶病了。毛線產生剛性爆炸性線條,讓小貓對老奶奶的境況很震撼,以至躲到椅子下不敢出來。散落在空間的小貓的毛髮和橫七豎八的毛線針,表明小貓和毛線經過一番的掙扎。但音樂的鈴聲還很平靜如初。

這是他們所不願看到的。

【第8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於是,小貓在家裡織起了毛線。

解析:

聲音:鈴……(這之前的鈴聲都相同)

難得的小貓佔據了整個跨頁的中心,他成為家的主人和織毛線的主人。

偷偷學習的結果來了,可以正大光明的織起了毛線。

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他們是想做一些音樂知識和感覺的普及,他們採用非音樂教室的方式,在有圖的故事裡給音樂一個“看得見的聽見”的有趣真視,“聽見著看著”的好玩理解,他們為兒童的寫作是用了專業的心思的,他們是在正規地做著兒童的事情,所以我願意再說一次真可以誇獎。

音樂裡那簡簡單單的1到7,竟然可以組織成音樂的一切旋律,既然任何的大旋律、大壯闊、大喜悅都只是在1到7之間,那麼還有什麼小憂愁、小跌落、小彷徨非得纏繞很久,像小魚黑仔那樣只有七秒鐘記憶還真是一種無比智慧的生命境界。

而音樂裡的弱音、生活裡的低聲低調、事物中的微不足道,倒恰好有著強烈、高昂、巨大所根不本具備的另一類嫋嫋、婉美和鮮豔。

【第9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隻大大的蝴蝶結送給了他的小貓妹妹。

解析:

他也學著老奶奶的做法,給自己的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粉色的蝴蝶結佔滿了整個跨頁,可見小貓的志向很大。

畫面中出現了小貓妹妹,就是那張全家人畫面中的小貓。小貓妹妹坐在地上,扭身用眼睛盯著小灰貓,手裡還拿著一根毛線針,嗷!它是看姐姐織毛線的動作,也在偷偷的學習!

聲音:一段哨聲(像消防車的聲音,繚繞翻轉)+鈴……

音樂的變化像是很驕傲,那消防車的聲音讓所有人都知道,她給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有炫耀之嫌,也為給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打下了伏筆。

小貓為妹妹編織了蝴蝶結,還為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畫面特別為他們設計了以毛線線條為龍頭的圖譜,家長在幫助孩子閱讀的時候,可根據音樂音哨聲音的高低變化,以小貓為起點,以毛球為終點,用手指沿著這個特定的毛線運動方向,畫出聲音的運動軌跡,隨著手指的高低起伏的運動,孩子們的視覺會隨之行走跟蹤,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音樂的高低變化,以及相應的千變萬化的表現方式。

【第10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條長長的圍巾送給小兔。

解析:

聲音:哨聲+鈴……

哨聲(更加興奮,高興,聲音加長,最後更加急促而高亢,看出他得意的樣子。)

這個大大的黃色圍巾圍在了小兔身上,把小兔團團裹了幾層,確實很大。一頭連接著線團,一頭連接著正在密密編織的小貓。

不難看出蝴蝶結和圍巾即有形,又有量。圍巾均勻條狀的花紋,可見小貓編織的技術已經不可小覷了。一邊粗大的線條讓環繞的形狀更加明顯。

小兔子雙手抓住圍巾,眼睛斜視著正在編織的額小貓,眼中充滿了謝意。

為什麼給小兔呢!小貓是老奶奶的朋友,當然小兔子也是的,朋友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

【第1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為小狗哥哥織了一頂圓圓的帽子。

解析:

聲音:鈴…… 平靜下來了

小狗的上身出現在跨頁中,小狗很鎮靜,直視著前方。戴上小貓為自己特製的帽子,心情如何?是感激、是困惑!小狗是否在想,我又該送小貓什麼呢!

小貓接二連三地為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妹妹、小狗和小兔送去自己編織的禮物,蝴蝶結、圍巾和帽子。這是否是小貓偷偷練習的目的呢!小貓受老奶奶的影響也充滿了愛心,老奶奶給自己的親人分別編織了毛衣,而小貓也為朝昔相處的小朋友送去禮物。這是愛的傳遞和奉獻。

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像極了嬰兒的小帽呢!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很帥呢!兩個毛茸茸的耳朵就像兩條小辮,帽子頂端的毛線球也很萌,而散落的線條有如音樂高低的音符。

【第1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從帽子的這一邊織到了帽子的頂端,織了一個圓圓的球又織到另一邊,終於,他把帽簷也織好了!

解析:

聲音:哨聲(兩段),鈴…… 又興奮起來了。

作者採用了文字中倒敘的結構,小狗已經戴上了帽子,回頭再來敘述和展示編織帽子的過程。

這個大大的帽子好漂亮,高大的帽子完全罩住了小貓的身體。小貓以弱小身軀做著超乎反響的大事。

從小貓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到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學習,可見其用心至極。小貓是一個很有心機的貓,利用身邊學習的機會,做出了自己想要表達的內涵,對朋友、對親人、對自己都是一個最好的選擇。這裡也暗示小讀者,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甚至可以做到遠遠超乎自己能力的成果。

【第1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還為媽媽織了一雙手套。

解析:

聲音: 哨聲,多段(為自己的成果叫好),鈴…… 最興奮的時段。

最後,他給媽媽也織了一雙手套。

這個手套很擬人化,但比人類的手指要短粗,擬人之處是貓的拇指要偏離四指很多,不可能做成這個形狀的。伸出的四指就是最好的說明。

畫面中貓媽媽的兩隻大手進入畫面中,用毛線把兩隻手連接在一起。而另一頭是小貓編織的姿態。

小貓斜躺在地而專心編織,從後頁說的五個手指頭可幾乎用了他三天的時間。顯然,小貓的工作量很大,技巧性很強,耗費了小貓大量的精力和體力。於是,躺著繼續編織,可見小貓的工作的堅韌性。

【第1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這五個手指頭可幾乎用了他三天的時間。

解析:

聲音:鈴……平靜下來

還是採用了和上個環節相同的倒敘的方式,讓小讀者首先看到結果,再來闡述編織的過程。也可以在親子閱讀時,把孩子的手套做道具,讓孩子戴上手套,給孩子講解手套的難點和編制方法,之後母親親手來演習織手套,給孩子更多的親臨其境的感受。

不但如此,織圍巾、織帽子等都可以依法炮製,也可以讓孩子自己試一試。

所以說,這個故事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演示性,便於拓展和延伸。

從第9畫面到第14畫面,是小貓給朋友和家人編織毛線的畫面,背景色一改咖色朦朧為純白背景,凸顯兩種不同境況、不同遭遇的差異。純白背景給人更多想象的空間,而咖色背景融入更多溫暖的親情。

【第1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好幾天過去了,老奶奶一直都沒回來。

解析:

聲音:鈴……

給最親的人都織過了,給最好的朋友織過了,散落的毛線、低垂的鬍鬚、垂拉的尾巴,小貓很失落,因為想起了幾天不見的老奶奶。小貓的背影,線條的纏繞,讓小貓陷入了想念中。

時間才剛過幾天,小貓就編織了蝴蝶結、圍巾、手套和帽子,當他閒下來的時候,想起了朝夕相處的老奶奶。這個時間順序也很合理,想織毛線的動機肯定是第一位的,可以在親人朋友面前彰顯自己的力量,這些完成後,才是對老奶奶的思念。

聲音的高低變化用繪畫中線條表現出來,讓孩子用眼睛看到聲音的運動軌跡。

【第1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想念老奶奶了,他開始用剩下的毛線編織起來。

解析:

聲音:哨聲,多段(想念之情), 鈴……

小貓想念老奶奶了,剩下的毛線編織起來,一定是給老奶奶編織一件毛衣了。把思念和行動揉在一起是最好的行動。

小貓的兩撇小鬍子也精神起來,毛線針架在手中開始了行動。毛線條在小貓的胸前,跳來跳去,如音符般悅動。

小貓身後的背景,在原有的咖色襯托下,看出有大面積的格狀布面的影影綽綽的東西。這是小貓給老奶奶編織的想象圖案嗎!

【第1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誰也不知道他在織什麼,從白天到黑夜,又從黑夜到白天。

解析:

聲音:鈴……

為什麼這麼困惑,為老奶奶在織什麼呢!為什麼這樣黑白的連軸轉呢!是基於感情的迫切性!是基於時間的緊迫性!

畫面中沒有小貓的身影,只是團團的毛線條。小貓已經忙的團團轉了嗎?但鈴聲依舊很平靜!

【第18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不知道過了許久……

解析:

聲音:鈴……

上圖展示毛線的糾結,本圖展示一大一小、一黃一紅的線團,這也代表編織的進度和色彩的搭配嗎?

還是沒有出現小貓的身影,而黃色的大線團卻佔據著畫面的中心,紅色代表熊貓溫暖的關愛,黃色則是充滿希望和活力,這顯然是小貓內心的希冀和寄託。這是當前小貓最最希望的事情。而散開的毛線頭就是小貓發散的思緒和渴望。

不知道過了許久……不知道織了多長時間,小貓已經為了編織毛線已經廢寢忘食、時空紊亂了。

【第19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一條大大的披肩靜靜地搭在了椅子上。

解析:

聲音:鈴……

一條紅黃相間的披肩,經過了許久,已經成形了。

小貓坐在老奶奶坐過的椅子上,眯著眼睛,儘管很累很困了,但仍一絲不苟、鍥而不捨的堅持著。

一縷陽光從窗戶上射了進來,小貓又渡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第20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實在太累了……

解析:

聲音:鈴……

臥在地上的小貓,眯起了眼睛,只留下一條縫,小貓睡著了,小貓實在太累了……

畫面中沒有了毛線團,小貓已經編織完成了嗎?

即使小貓在睡覺,兩撇小鬍子還保持著警覺的狀態。

小貓日夜不停地工作,一旦工作結束,勞累的小貓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作者的意圖也是如此。

【第2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是誰?

解析:

聲音:鈴……

小貓突然瞪圓了眼睛,警覺起來,看向上方,是誰?貓咪的警戒性是非常高的,一切會動的東西它們都有所防範!貓的聽覺十分靈敏,貓對聲音的定位功能也比人強。

老奶奶回來了嗎?

我們伴隨著婉轉的音樂翻動著繪本,每一頁都在訴說著不同的故事。

細節之處,為什麼小貓眼睛向上看呢!

【第22畫面】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直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撥開就看到美玉。所以,封面與扉頁設計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聯繫運用來保持設計的整體性。本書封面典雅樸素的風格讓讀者不用翻開內頁就知故事的內斂與溫情,而毛線團和黑貓成為故事的主體。而大扉頁中毛線團和貓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色(褐、黃、紅和咖啡)的毛線條交叉纏繞旋渦的佈局,更是把織毛線的鬆緊盤繞展示出來。

背景是略帶灰暗的駝色,這也是多數內頁的背景,駝色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駝色是淡定的,就像一杯恰到好處的清茶,釅而不燥,淡而有味,平和寧靜,但絕不乏味。自然老奶奶的閱歷和淡定,漸變的駝色應是首選。

音樂是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對孩子來說,欣賞好的音樂不僅能鍛鍊和提高聽覺能力,豐富審美經驗,更能陶冶情操,有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父母也想寶貝們學點樂器,往薰陶、素質這些方面去靠。

習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抱著愉悅和憧憬之心走上“修煉”之路,比學音樂技能本身更重要。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本,從圖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好,併產生對音樂切切的嚮往之情!

【第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從前,有一個老奶奶,她已經走不動路了,所以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

解析:

音樂繪本導讀的體系很特殊,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體驗溫馨的故事和美好的畫面及哲理。他們相互間的契合才是孩子真正感受到的故事。

聲音:鈴……(輕輕撞擊後發出的悠揚繚繞至遠的聲音)。這急促短暫的鈴聲,就像是劇目開始的動員令,清脆的敲擊聲讓靜靜的時空活躍起來。

奶奶已經走不動路了,她唯一能給他人幫助的就是,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老奶奶到了晚年,仍儘自己微薄的能力造福於子孫後代。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正恰恰存在於像老奶奶一樣的長輩中。

老奶奶端坐在椅子上,正專注的織著毛線,一個黃色的毛衣已經初具成型。這個織毛線的畫面很有特點,椅子腿很矮,椅背卻很高,晚輩的孝心在細節中完整體現出,老奶奶行動的不便和勞累後的依靠。老奶奶挽起的髮髻很高很大很利索,老奶奶的愛美、愛乾淨、愛利索的性格體現了出來。幾根毛線針更是充當著髮簪,身邊沒有多餘的部件,也是對老奶奶的性格的詮釋。老奶奶的畫像採用人物漫像的風格,突出了老奶奶的頭部,這是老奶奶心靈的最好寫照。大大的眼睛和老花鏡、擠兌的面容、厚重的劉海、高卷的髮髻。

老奶奶圓桌上擺著一個貓咪的相框,顯然行動不便的老奶奶,貓咪成了她最形影不離的朋友,這裡暗示他們間的親密關係。

紅黃亮色毛線織就兩色斑斕的作品,而兩色毛線條卻從老奶奶髮髻纏繞後緩緩的引向遠方,而紅黃兩色毛線錯亂的交織在一起走向下一頁,它會引出什麼呢!

這個大跨頁背景是漸變的駝色,老奶奶身邊的色彩有些亮色以突出其形象。而跨頁則是以老奶奶為核心,同時也暗含著貓咪的出現,而溢出邊沿的毛線則是誘導讀者翻頁,看精彩的故事。

【第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隻小貓陪伴著她。

解析:

翻過畫面,毛線指引我們看到一個小灰貓正在玩毛線球。高聳舞動動感的尾巴代表其內心的歡愉與興奮。文字交代是小貓在陪伴老奶奶,更確切的說是相互陪伴。貓蝸居在家,沒人陪伴就是睡貓,有人相陪就成玩貓。跟隨在你的左右,你做什麼它就玩什麼。老奶奶和小貓成為相得益彰慰籍心靈的陪伴。

織針上帶有不同顏色的圓頭,是否極像打擊樂器的鼓槌呢。

聲音:鈴……(打擊樂的敲擊聲)聲音較上頁更輕微短促,謹慎的小貓怕老奶奶發現它的行為嗎?

朗讀者飽含深情,在音樂的敲擊聲長短不一中,用孩子口吻般的語言,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聲音舒緩,親切,隨著情節或低沉、或亢奮,讓孩子們吊足了胃口。

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作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父母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

讓孩子先“用耳朵進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用“耳朵閱讀”所獲得的閱讀感悟會令他們心神盪漾,沉醉其中,其樂融融。

聲情並茂地讀,通過語調、節奏以及表情、動作等對繪本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闡釋,讓孩子感知理解作品內容,感受、體驗作品情感,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

【第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老奶奶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

解析:

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毛線球,堆滿了整個大跨頁,而小灰貓卻被裹挾其中,顯得微不足道了。散落的線繩曲曲彎彎,隨性而舒展,成為線球間連接的紐帶。

眾多的線團暗示老奶奶的愛心與繁重,小灰貓卻成為其中調節的力量,而鈴聲讓小灰貓顯得很平靜。

聲音:鈴……

用“耳朵”感受繪本閱讀之“樂”,孩子的早期閱讀不同於成人的閱讀,這是一種成人朗讀、孩子聽賞的過程。

同時,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感受故事,並且把自己假設為其中的主人公或角色,從而建構起新的認知。他們能從動聽的語言表達、誇張的動作表情,有時甚至就是真實的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

他們會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側耳傾聽、時而屏息凝神、時而手舞足蹈、時而又沉思冥想,他們與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共同經歷,共同成長。

這個音樂繪本的知識點在於:細緻的描述與分析,深入淺出的方式讓音樂零基礎的家長都能學到專業的音樂知識,也可以延伸拓展,創設一個音樂的環境,讓孩子音樂的發展打下音樂的基礎。讓孩子學習和感受音樂的高低變化,這是學習音樂的前提,為了讓孩子們體會音樂的高低變化,我們應用了音樂的常規圖譜,讓孩子們更為直觀的學習。

【第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她不停地編織美麗的衣服送給她最愛的人。

解析:

前面有鋪墊: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後面就有給最愛的人獻出自己的愛。兩個成人和兩個孩子,從紅毛衣到黃圍脖。這顯然是一家人,腳蹬拖鞋,小貓相隨。

本書人物最大特點是巨大的泡泡眼,也包括貓的眼睛。雖是採用漫畫的風格,但以眼傳情,作用很明顯。

畫面分為前後兩個層次,穿高領毛衣的男孩的舉手動作,佔據了跨頁的一半以上,還遮擋住後面的媽媽及妹妹。這又體現了角色的重要性,小男孩瞪圓了眼睛,頭髮也都豎了起來,作者卻僅僅讓讀者看到興奮的眼睛和歡樂上揚的眉梢,歡呼的動作足以說明非常喜歡老奶奶的傑作。

聲音:鈴……

我是一邊聽著朗讀一邊來詮釋繪本的,視聽結合提高注意力,但從小缺失音樂的素養,只是更多的體驗到外在的音樂韻律,而不知其意。正如讀者反饋所言,說好的音樂在哪裡?這能叫音樂繪本?這麼難聽的所謂哨聲即是音樂?音樂是有線條的!這個是告知孩子音樂也是有型的!為什麼說有音樂詩畫!寶寶特別喜歡聽,不知聽了多少遍……

我詮釋不出作者的音樂內涵,期待讀者去體驗各自的不同。這是原創的第一步音樂繪本,她開啟了一個旅程、一個起點,儘管我們缺少附和的節奏,但不遠的將來一定會的。

但孩子有天生的音樂起點,或許這是寫給孩子的,孩子從圖畫到音畫都能體驗到。只要你飽含親情的閱讀和讓孩子聆聽作者的音樂就夠了。

孩子有耳朵就能聽,這是天生的本領,但“聽力”並不等同於“傾聽”。“傾聽”是一種需要專注、有選擇、有自我控制性的“聽力”,而聽故事是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良好途徑。

在給孩子讀故事的同時,可以提前設置一些小問題,如邊聽邊想:“故事裡有誰?”“你最喜歡那個角色?”“如果你是其中的XXX,你會怎麼辦呢?”此時的孩子已不再是單一的聽眾,他們更是用心在與繪本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同樣,這樣的場景下,也是我們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的最好場景。我們可以通過繪本中角色,說出我們想對孩子說出的話,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交流。

【第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了。

解析:

聲音:鈴……

老奶奶把織好的毛衣送給子孫後,又做起了大的計劃。一條白色的作品已經初具成型,鋪開佔滿了頁面的下半部分。相同的坐姿、相同的表情、相同的服飾,可見老奶奶的波瀾不驚的態勢,只是作品更大了。

小貓躲在椅子後面,用眼睛漂著老奶奶,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那又怎麼樣呢!又給後面故事做好了伏筆。

【第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常常會趁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地練習。

解析:

聲音:鈴…… 此刻的鈴聲顯得很重,小貓內心很糾結嗎?

小貓坐在老奶奶的位置上,意味著接替她的工作。老奶奶已經精力不濟了,毛線條很雜亂地攪合在一起。代表小貓偷偷學習的複雜心情嗎!

小貓的坐姿與老奶奶有不同,是因為他有尾巴的原因。這樣也可以更好的看到室內的全景,好適可而止。

“常常”兩字,代表小貓已經經常偷偷學織毛衣了。為什麼偷偷地練習呢!是給老奶奶一個猝不及防!

【第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天,老奶奶病了,住進了醫院。

解析:

聲音:鈴……

椅子傾倒著,代表老奶奶病了。毛線產生剛性爆炸性線條,讓小貓對老奶奶的境況很震撼,以至躲到椅子下不敢出來。散落在空間的小貓的毛髮和橫七豎八的毛線針,表明小貓和毛線經過一番的掙扎。但音樂的鈴聲還很平靜如初。

這是他們所不願看到的。

【第8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於是,小貓在家裡織起了毛線。

解析:

聲音:鈴……(這之前的鈴聲都相同)

難得的小貓佔據了整個跨頁的中心,他成為家的主人和織毛線的主人。

偷偷學習的結果來了,可以正大光明的織起了毛線。

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他們是想做一些音樂知識和感覺的普及,他們採用非音樂教室的方式,在有圖的故事裡給音樂一個“看得見的聽見”的有趣真視,“聽見著看著”的好玩理解,他們為兒童的寫作是用了專業的心思的,他們是在正規地做著兒童的事情,所以我願意再說一次真可以誇獎。

音樂裡那簡簡單單的1到7,竟然可以組織成音樂的一切旋律,既然任何的大旋律、大壯闊、大喜悅都只是在1到7之間,那麼還有什麼小憂愁、小跌落、小彷徨非得纏繞很久,像小魚黑仔那樣只有七秒鐘記憶還真是一種無比智慧的生命境界。

而音樂裡的弱音、生活裡的低聲低調、事物中的微不足道,倒恰好有著強烈、高昂、巨大所根不本具備的另一類嫋嫋、婉美和鮮豔。

【第9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隻大大的蝴蝶結送給了他的小貓妹妹。

解析:

他也學著老奶奶的做法,給自己的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粉色的蝴蝶結佔滿了整個跨頁,可見小貓的志向很大。

畫面中出現了小貓妹妹,就是那張全家人畫面中的小貓。小貓妹妹坐在地上,扭身用眼睛盯著小灰貓,手裡還拿著一根毛線針,嗷!它是看姐姐織毛線的動作,也在偷偷的學習!

聲音:一段哨聲(像消防車的聲音,繚繞翻轉)+鈴……

音樂的變化像是很驕傲,那消防車的聲音讓所有人都知道,她給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有炫耀之嫌,也為給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打下了伏筆。

小貓為妹妹編織了蝴蝶結,還為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畫面特別為他們設計了以毛線線條為龍頭的圖譜,家長在幫助孩子閱讀的時候,可根據音樂音哨聲音的高低變化,以小貓為起點,以毛球為終點,用手指沿著這個特定的毛線運動方向,畫出聲音的運動軌跡,隨著手指的高低起伏的運動,孩子們的視覺會隨之行走跟蹤,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音樂的高低變化,以及相應的千變萬化的表現方式。

【第10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條長長的圍巾送給小兔。

解析:

聲音:哨聲+鈴……

哨聲(更加興奮,高興,聲音加長,最後更加急促而高亢,看出他得意的樣子。)

這個大大的黃色圍巾圍在了小兔身上,把小兔團團裹了幾層,確實很大。一頭連接著線團,一頭連接著正在密密編織的小貓。

不難看出蝴蝶結和圍巾即有形,又有量。圍巾均勻條狀的花紋,可見小貓編織的技術已經不可小覷了。一邊粗大的線條讓環繞的形狀更加明顯。

小兔子雙手抓住圍巾,眼睛斜視著正在編織的額小貓,眼中充滿了謝意。

為什麼給小兔呢!小貓是老奶奶的朋友,當然小兔子也是的,朋友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

【第1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為小狗哥哥織了一頂圓圓的帽子。

解析:

聲音:鈴…… 平靜下來了

小狗的上身出現在跨頁中,小狗很鎮靜,直視著前方。戴上小貓為自己特製的帽子,心情如何?是感激、是困惑!小狗是否在想,我又該送小貓什麼呢!

小貓接二連三地為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妹妹、小狗和小兔送去自己編織的禮物,蝴蝶結、圍巾和帽子。這是否是小貓偷偷練習的目的呢!小貓受老奶奶的影響也充滿了愛心,老奶奶給自己的親人分別編織了毛衣,而小貓也為朝昔相處的小朋友送去禮物。這是愛的傳遞和奉獻。

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像極了嬰兒的小帽呢!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很帥呢!兩個毛茸茸的耳朵就像兩條小辮,帽子頂端的毛線球也很萌,而散落的線條有如音樂高低的音符。

【第1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從帽子的這一邊織到了帽子的頂端,織了一個圓圓的球又織到另一邊,終於,他把帽簷也織好了!

解析:

聲音:哨聲(兩段),鈴…… 又興奮起來了。

作者採用了文字中倒敘的結構,小狗已經戴上了帽子,回頭再來敘述和展示編織帽子的過程。

這個大大的帽子好漂亮,高大的帽子完全罩住了小貓的身體。小貓以弱小身軀做著超乎反響的大事。

從小貓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到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學習,可見其用心至極。小貓是一個很有心機的貓,利用身邊學習的機會,做出了自己想要表達的內涵,對朋友、對親人、對自己都是一個最好的選擇。這裡也暗示小讀者,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甚至可以做到遠遠超乎自己能力的成果。

【第1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還為媽媽織了一雙手套。

解析:

聲音: 哨聲,多段(為自己的成果叫好),鈴…… 最興奮的時段。

最後,他給媽媽也織了一雙手套。

這個手套很擬人化,但比人類的手指要短粗,擬人之處是貓的拇指要偏離四指很多,不可能做成這個形狀的。伸出的四指就是最好的說明。

畫面中貓媽媽的兩隻大手進入畫面中,用毛線把兩隻手連接在一起。而另一頭是小貓編織的姿態。

小貓斜躺在地而專心編織,從後頁說的五個手指頭可幾乎用了他三天的時間。顯然,小貓的工作量很大,技巧性很強,耗費了小貓大量的精力和體力。於是,躺著繼續編織,可見小貓的工作的堅韌性。

【第1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這五個手指頭可幾乎用了他三天的時間。

解析:

聲音:鈴……平靜下來

還是採用了和上個環節相同的倒敘的方式,讓小讀者首先看到結果,再來闡述編織的過程。也可以在親子閱讀時,把孩子的手套做道具,讓孩子戴上手套,給孩子講解手套的難點和編制方法,之後母親親手來演習織手套,給孩子更多的親臨其境的感受。

不但如此,織圍巾、織帽子等都可以依法炮製,也可以讓孩子自己試一試。

所以說,這個故事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演示性,便於拓展和延伸。

從第9畫面到第14畫面,是小貓給朋友和家人編織毛線的畫面,背景色一改咖色朦朧為純白背景,凸顯兩種不同境況、不同遭遇的差異。純白背景給人更多想象的空間,而咖色背景融入更多溫暖的親情。

【第1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好幾天過去了,老奶奶一直都沒回來。

解析:

聲音:鈴……

給最親的人都織過了,給最好的朋友織過了,散落的毛線、低垂的鬍鬚、垂拉的尾巴,小貓很失落,因為想起了幾天不見的老奶奶。小貓的背影,線條的纏繞,讓小貓陷入了想念中。

時間才剛過幾天,小貓就編織了蝴蝶結、圍巾、手套和帽子,當他閒下來的時候,想起了朝夕相處的老奶奶。這個時間順序也很合理,想織毛線的動機肯定是第一位的,可以在親人朋友面前彰顯自己的力量,這些完成後,才是對老奶奶的思念。

聲音的高低變化用繪畫中線條表現出來,讓孩子用眼睛看到聲音的運動軌跡。

【第1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想念老奶奶了,他開始用剩下的毛線編織起來。

解析:

聲音:哨聲,多段(想念之情), 鈴……

小貓想念老奶奶了,剩下的毛線編織起來,一定是給老奶奶編織一件毛衣了。把思念和行動揉在一起是最好的行動。

小貓的兩撇小鬍子也精神起來,毛線針架在手中開始了行動。毛線條在小貓的胸前,跳來跳去,如音符般悅動。

小貓身後的背景,在原有的咖色襯托下,看出有大面積的格狀布面的影影綽綽的東西。這是小貓給老奶奶編織的想象圖案嗎!

【第1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誰也不知道他在織什麼,從白天到黑夜,又從黑夜到白天。

解析:

聲音:鈴……

為什麼這麼困惑,為老奶奶在織什麼呢!為什麼這樣黑白的連軸轉呢!是基於感情的迫切性!是基於時間的緊迫性!

畫面中沒有小貓的身影,只是團團的毛線條。小貓已經忙的團團轉了嗎?但鈴聲依舊很平靜!

【第18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不知道過了許久……

解析:

聲音:鈴……

上圖展示毛線的糾結,本圖展示一大一小、一黃一紅的線團,這也代表編織的進度和色彩的搭配嗎?

還是沒有出現小貓的身影,而黃色的大線團卻佔據著畫面的中心,紅色代表熊貓溫暖的關愛,黃色則是充滿希望和活力,這顯然是小貓內心的希冀和寄託。這是當前小貓最最希望的事情。而散開的毛線頭就是小貓發散的思緒和渴望。

不知道過了許久……不知道織了多長時間,小貓已經為了編織毛線已經廢寢忘食、時空紊亂了。

【第19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一條大大的披肩靜靜地搭在了椅子上。

解析:

聲音:鈴……

一條紅黃相間的披肩,經過了許久,已經成形了。

小貓坐在老奶奶坐過的椅子上,眯著眼睛,儘管很累很困了,但仍一絲不苟、鍥而不捨的堅持著。

一縷陽光從窗戶上射了進來,小貓又渡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第20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實在太累了……

解析:

聲音:鈴……

臥在地上的小貓,眯起了眼睛,只留下一條縫,小貓睡著了,小貓實在太累了……

畫面中沒有了毛線團,小貓已經編織完成了嗎?

即使小貓在睡覺,兩撇小鬍子還保持著警覺的狀態。

小貓日夜不停地工作,一旦工作結束,勞累的小貓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作者的意圖也是如此。

【第2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是誰?

解析:

聲音:鈴……

小貓突然瞪圓了眼睛,警覺起來,看向上方,是誰?貓咪的警戒性是非常高的,一切會動的東西它們都有所防範!貓的聽覺十分靈敏,貓對聲音的定位功能也比人強。

老奶奶回來了嗎?

我們伴隨著婉轉的音樂翻動著繪本,每一頁都在訴說著不同的故事。

細節之處,為什麼小貓眼睛向上看呢!

【第2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睜開眼睛,看到老奶奶正披著那條大大的披肩朝他笑呢!

解析:

聲音:無

披肩很大佔據了一個頁面,老奶奶也採用了站姿,代表她身體的康復。老奶奶應該是想不到小貓用自己學來的技巧回報自己,顯得很高興。披上小貓織的披肩和小貓對視,是愜意、是欣賞、是乖巧、是報恩。

此時,音樂已經變成多餘的了,他們互相對視著,老奶奶還笑著看小貓。言外之意,你做的不錯啊!你是個有孝心的孩子!小貓不會認為這是一個夢吧!

【第23畫面】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直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撥開就看到美玉。所以,封面與扉頁設計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聯繫運用來保持設計的整體性。本書封面典雅樸素的風格讓讀者不用翻開內頁就知故事的內斂與溫情,而毛線團和黑貓成為故事的主體。而大扉頁中毛線團和貓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色(褐、黃、紅和咖啡)的毛線條交叉纏繞旋渦的佈局,更是把織毛線的鬆緊盤繞展示出來。

背景是略帶灰暗的駝色,這也是多數內頁的背景,駝色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駝色是淡定的,就像一杯恰到好處的清茶,釅而不燥,淡而有味,平和寧靜,但絕不乏味。自然老奶奶的閱歷和淡定,漸變的駝色應是首選。

音樂是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對孩子來說,欣賞好的音樂不僅能鍛鍊和提高聽覺能力,豐富審美經驗,更能陶冶情操,有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父母也想寶貝們學點樂器,往薰陶、素質這些方面去靠。

習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抱著愉悅和憧憬之心走上“修煉”之路,比學音樂技能本身更重要。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本,從圖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好,併產生對音樂切切的嚮往之情!

【第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從前,有一個老奶奶,她已經走不動路了,所以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

解析:

音樂繪本導讀的體系很特殊,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體驗溫馨的故事和美好的畫面及哲理。他們相互間的契合才是孩子真正感受到的故事。

聲音:鈴……(輕輕撞擊後發出的悠揚繚繞至遠的聲音)。這急促短暫的鈴聲,就像是劇目開始的動員令,清脆的敲擊聲讓靜靜的時空活躍起來。

奶奶已經走不動路了,她唯一能給他人幫助的就是,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老奶奶到了晚年,仍儘自己微薄的能力造福於子孫後代。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正恰恰存在於像老奶奶一樣的長輩中。

老奶奶端坐在椅子上,正專注的織著毛線,一個黃色的毛衣已經初具成型。這個織毛線的畫面很有特點,椅子腿很矮,椅背卻很高,晚輩的孝心在細節中完整體現出,老奶奶行動的不便和勞累後的依靠。老奶奶挽起的髮髻很高很大很利索,老奶奶的愛美、愛乾淨、愛利索的性格體現了出來。幾根毛線針更是充當著髮簪,身邊沒有多餘的部件,也是對老奶奶的性格的詮釋。老奶奶的畫像採用人物漫像的風格,突出了老奶奶的頭部,這是老奶奶心靈的最好寫照。大大的眼睛和老花鏡、擠兌的面容、厚重的劉海、高卷的髮髻。

老奶奶圓桌上擺著一個貓咪的相框,顯然行動不便的老奶奶,貓咪成了她最形影不離的朋友,這裡暗示他們間的親密關係。

紅黃亮色毛線織就兩色斑斕的作品,而兩色毛線條卻從老奶奶髮髻纏繞後緩緩的引向遠方,而紅黃兩色毛線錯亂的交織在一起走向下一頁,它會引出什麼呢!

這個大跨頁背景是漸變的駝色,老奶奶身邊的色彩有些亮色以突出其形象。而跨頁則是以老奶奶為核心,同時也暗含著貓咪的出現,而溢出邊沿的毛線則是誘導讀者翻頁,看精彩的故事。

【第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隻小貓陪伴著她。

解析:

翻過畫面,毛線指引我們看到一個小灰貓正在玩毛線球。高聳舞動動感的尾巴代表其內心的歡愉與興奮。文字交代是小貓在陪伴老奶奶,更確切的說是相互陪伴。貓蝸居在家,沒人陪伴就是睡貓,有人相陪就成玩貓。跟隨在你的左右,你做什麼它就玩什麼。老奶奶和小貓成為相得益彰慰籍心靈的陪伴。

織針上帶有不同顏色的圓頭,是否極像打擊樂器的鼓槌呢。

聲音:鈴……(打擊樂的敲擊聲)聲音較上頁更輕微短促,謹慎的小貓怕老奶奶發現它的行為嗎?

朗讀者飽含深情,在音樂的敲擊聲長短不一中,用孩子口吻般的語言,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聲音舒緩,親切,隨著情節或低沉、或亢奮,讓孩子們吊足了胃口。

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作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父母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

讓孩子先“用耳朵進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用“耳朵閱讀”所獲得的閱讀感悟會令他們心神盪漾,沉醉其中,其樂融融。

聲情並茂地讀,通過語調、節奏以及表情、動作等對繪本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闡釋,讓孩子感知理解作品內容,感受、體驗作品情感,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

【第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老奶奶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

解析:

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毛線球,堆滿了整個大跨頁,而小灰貓卻被裹挾其中,顯得微不足道了。散落的線繩曲曲彎彎,隨性而舒展,成為線球間連接的紐帶。

眾多的線團暗示老奶奶的愛心與繁重,小灰貓卻成為其中調節的力量,而鈴聲讓小灰貓顯得很平靜。

聲音:鈴……

用“耳朵”感受繪本閱讀之“樂”,孩子的早期閱讀不同於成人的閱讀,這是一種成人朗讀、孩子聽賞的過程。

同時,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感受故事,並且把自己假設為其中的主人公或角色,從而建構起新的認知。他們能從動聽的語言表達、誇張的動作表情,有時甚至就是真實的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

他們會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側耳傾聽、時而屏息凝神、時而手舞足蹈、時而又沉思冥想,他們與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共同經歷,共同成長。

這個音樂繪本的知識點在於:細緻的描述與分析,深入淺出的方式讓音樂零基礎的家長都能學到專業的音樂知識,也可以延伸拓展,創設一個音樂的環境,讓孩子音樂的發展打下音樂的基礎。讓孩子學習和感受音樂的高低變化,這是學習音樂的前提,為了讓孩子們體會音樂的高低變化,我們應用了音樂的常規圖譜,讓孩子們更為直觀的學習。

【第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她不停地編織美麗的衣服送給她最愛的人。

解析:

前面有鋪墊: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後面就有給最愛的人獻出自己的愛。兩個成人和兩個孩子,從紅毛衣到黃圍脖。這顯然是一家人,腳蹬拖鞋,小貓相隨。

本書人物最大特點是巨大的泡泡眼,也包括貓的眼睛。雖是採用漫畫的風格,但以眼傳情,作用很明顯。

畫面分為前後兩個層次,穿高領毛衣的男孩的舉手動作,佔據了跨頁的一半以上,還遮擋住後面的媽媽及妹妹。這又體現了角色的重要性,小男孩瞪圓了眼睛,頭髮也都豎了起來,作者卻僅僅讓讀者看到興奮的眼睛和歡樂上揚的眉梢,歡呼的動作足以說明非常喜歡老奶奶的傑作。

聲音:鈴……

我是一邊聽著朗讀一邊來詮釋繪本的,視聽結合提高注意力,但從小缺失音樂的素養,只是更多的體驗到外在的音樂韻律,而不知其意。正如讀者反饋所言,說好的音樂在哪裡?這能叫音樂繪本?這麼難聽的所謂哨聲即是音樂?音樂是有線條的!這個是告知孩子音樂也是有型的!為什麼說有音樂詩畫!寶寶特別喜歡聽,不知聽了多少遍……

我詮釋不出作者的音樂內涵,期待讀者去體驗各自的不同。這是原創的第一步音樂繪本,她開啟了一個旅程、一個起點,儘管我們缺少附和的節奏,但不遠的將來一定會的。

但孩子有天生的音樂起點,或許這是寫給孩子的,孩子從圖畫到音畫都能體驗到。只要你飽含親情的閱讀和讓孩子聆聽作者的音樂就夠了。

孩子有耳朵就能聽,這是天生的本領,但“聽力”並不等同於“傾聽”。“傾聽”是一種需要專注、有選擇、有自我控制性的“聽力”,而聽故事是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良好途徑。

在給孩子讀故事的同時,可以提前設置一些小問題,如邊聽邊想:“故事裡有誰?”“你最喜歡那個角色?”“如果你是其中的XXX,你會怎麼辦呢?”此時的孩子已不再是單一的聽眾,他們更是用心在與繪本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同樣,這樣的場景下,也是我們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的最好場景。我們可以通過繪本中角色,說出我們想對孩子說出的話,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交流。

【第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了。

解析:

聲音:鈴……

老奶奶把織好的毛衣送給子孫後,又做起了大的計劃。一條白色的作品已經初具成型,鋪開佔滿了頁面的下半部分。相同的坐姿、相同的表情、相同的服飾,可見老奶奶的波瀾不驚的態勢,只是作品更大了。

小貓躲在椅子後面,用眼睛漂著老奶奶,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那又怎麼樣呢!又給後面故事做好了伏筆。

【第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常常會趁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地練習。

解析:

聲音:鈴…… 此刻的鈴聲顯得很重,小貓內心很糾結嗎?

小貓坐在老奶奶的位置上,意味著接替她的工作。老奶奶已經精力不濟了,毛線條很雜亂地攪合在一起。代表小貓偷偷學習的複雜心情嗎!

小貓的坐姿與老奶奶有不同,是因為他有尾巴的原因。這樣也可以更好的看到室內的全景,好適可而止。

“常常”兩字,代表小貓已經經常偷偷學織毛衣了。為什麼偷偷地練習呢!是給老奶奶一個猝不及防!

【第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天,老奶奶病了,住進了醫院。

解析:

聲音:鈴……

椅子傾倒著,代表老奶奶病了。毛線產生剛性爆炸性線條,讓小貓對老奶奶的境況很震撼,以至躲到椅子下不敢出來。散落在空間的小貓的毛髮和橫七豎八的毛線針,表明小貓和毛線經過一番的掙扎。但音樂的鈴聲還很平靜如初。

這是他們所不願看到的。

【第8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於是,小貓在家裡織起了毛線。

解析:

聲音:鈴……(這之前的鈴聲都相同)

難得的小貓佔據了整個跨頁的中心,他成為家的主人和織毛線的主人。

偷偷學習的結果來了,可以正大光明的織起了毛線。

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他們是想做一些音樂知識和感覺的普及,他們採用非音樂教室的方式,在有圖的故事裡給音樂一個“看得見的聽見”的有趣真視,“聽見著看著”的好玩理解,他們為兒童的寫作是用了專業的心思的,他們是在正規地做著兒童的事情,所以我願意再說一次真可以誇獎。

音樂裡那簡簡單單的1到7,竟然可以組織成音樂的一切旋律,既然任何的大旋律、大壯闊、大喜悅都只是在1到7之間,那麼還有什麼小憂愁、小跌落、小彷徨非得纏繞很久,像小魚黑仔那樣只有七秒鐘記憶還真是一種無比智慧的生命境界。

而音樂裡的弱音、生活裡的低聲低調、事物中的微不足道,倒恰好有著強烈、高昂、巨大所根不本具備的另一類嫋嫋、婉美和鮮豔。

【第9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隻大大的蝴蝶結送給了他的小貓妹妹。

解析:

他也學著老奶奶的做法,給自己的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粉色的蝴蝶結佔滿了整個跨頁,可見小貓的志向很大。

畫面中出現了小貓妹妹,就是那張全家人畫面中的小貓。小貓妹妹坐在地上,扭身用眼睛盯著小灰貓,手裡還拿著一根毛線針,嗷!它是看姐姐織毛線的動作,也在偷偷的學習!

聲音:一段哨聲(像消防車的聲音,繚繞翻轉)+鈴……

音樂的變化像是很驕傲,那消防車的聲音讓所有人都知道,她給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有炫耀之嫌,也為給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打下了伏筆。

小貓為妹妹編織了蝴蝶結,還為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畫面特別為他們設計了以毛線線條為龍頭的圖譜,家長在幫助孩子閱讀的時候,可根據音樂音哨聲音的高低變化,以小貓為起點,以毛球為終點,用手指沿著這個特定的毛線運動方向,畫出聲音的運動軌跡,隨著手指的高低起伏的運動,孩子們的視覺會隨之行走跟蹤,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音樂的高低變化,以及相應的千變萬化的表現方式。

【第10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條長長的圍巾送給小兔。

解析:

聲音:哨聲+鈴……

哨聲(更加興奮,高興,聲音加長,最後更加急促而高亢,看出他得意的樣子。)

這個大大的黃色圍巾圍在了小兔身上,把小兔團團裹了幾層,確實很大。一頭連接著線團,一頭連接著正在密密編織的小貓。

不難看出蝴蝶結和圍巾即有形,又有量。圍巾均勻條狀的花紋,可見小貓編織的技術已經不可小覷了。一邊粗大的線條讓環繞的形狀更加明顯。

小兔子雙手抓住圍巾,眼睛斜視著正在編織的額小貓,眼中充滿了謝意。

為什麼給小兔呢!小貓是老奶奶的朋友,當然小兔子也是的,朋友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

【第1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為小狗哥哥織了一頂圓圓的帽子。

解析:

聲音:鈴…… 平靜下來了

小狗的上身出現在跨頁中,小狗很鎮靜,直視著前方。戴上小貓為自己特製的帽子,心情如何?是感激、是困惑!小狗是否在想,我又該送小貓什麼呢!

小貓接二連三地為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妹妹、小狗和小兔送去自己編織的禮物,蝴蝶結、圍巾和帽子。這是否是小貓偷偷練習的目的呢!小貓受老奶奶的影響也充滿了愛心,老奶奶給自己的親人分別編織了毛衣,而小貓也為朝昔相處的小朋友送去禮物。這是愛的傳遞和奉獻。

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像極了嬰兒的小帽呢!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很帥呢!兩個毛茸茸的耳朵就像兩條小辮,帽子頂端的毛線球也很萌,而散落的線條有如音樂高低的音符。

【第1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從帽子的這一邊織到了帽子的頂端,織了一個圓圓的球又織到另一邊,終於,他把帽簷也織好了!

解析:

聲音:哨聲(兩段),鈴…… 又興奮起來了。

作者採用了文字中倒敘的結構,小狗已經戴上了帽子,回頭再來敘述和展示編織帽子的過程。

這個大大的帽子好漂亮,高大的帽子完全罩住了小貓的身體。小貓以弱小身軀做著超乎反響的大事。

從小貓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到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學習,可見其用心至極。小貓是一個很有心機的貓,利用身邊學習的機會,做出了自己想要表達的內涵,對朋友、對親人、對自己都是一個最好的選擇。這裡也暗示小讀者,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甚至可以做到遠遠超乎自己能力的成果。

【第1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還為媽媽織了一雙手套。

解析:

聲音: 哨聲,多段(為自己的成果叫好),鈴…… 最興奮的時段。

最後,他給媽媽也織了一雙手套。

這個手套很擬人化,但比人類的手指要短粗,擬人之處是貓的拇指要偏離四指很多,不可能做成這個形狀的。伸出的四指就是最好的說明。

畫面中貓媽媽的兩隻大手進入畫面中,用毛線把兩隻手連接在一起。而另一頭是小貓編織的姿態。

小貓斜躺在地而專心編織,從後頁說的五個手指頭可幾乎用了他三天的時間。顯然,小貓的工作量很大,技巧性很強,耗費了小貓大量的精力和體力。於是,躺著繼續編織,可見小貓的工作的堅韌性。

【第1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這五個手指頭可幾乎用了他三天的時間。

解析:

聲音:鈴……平靜下來

還是採用了和上個環節相同的倒敘的方式,讓小讀者首先看到結果,再來闡述編織的過程。也可以在親子閱讀時,把孩子的手套做道具,讓孩子戴上手套,給孩子講解手套的難點和編制方法,之後母親親手來演習織手套,給孩子更多的親臨其境的感受。

不但如此,織圍巾、織帽子等都可以依法炮製,也可以讓孩子自己試一試。

所以說,這個故事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演示性,便於拓展和延伸。

從第9畫面到第14畫面,是小貓給朋友和家人編織毛線的畫面,背景色一改咖色朦朧為純白背景,凸顯兩種不同境況、不同遭遇的差異。純白背景給人更多想象的空間,而咖色背景融入更多溫暖的親情。

【第1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好幾天過去了,老奶奶一直都沒回來。

解析:

聲音:鈴……

給最親的人都織過了,給最好的朋友織過了,散落的毛線、低垂的鬍鬚、垂拉的尾巴,小貓很失落,因為想起了幾天不見的老奶奶。小貓的背影,線條的纏繞,讓小貓陷入了想念中。

時間才剛過幾天,小貓就編織了蝴蝶結、圍巾、手套和帽子,當他閒下來的時候,想起了朝夕相處的老奶奶。這個時間順序也很合理,想織毛線的動機肯定是第一位的,可以在親人朋友面前彰顯自己的力量,這些完成後,才是對老奶奶的思念。

聲音的高低變化用繪畫中線條表現出來,讓孩子用眼睛看到聲音的運動軌跡。

【第1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想念老奶奶了,他開始用剩下的毛線編織起來。

解析:

聲音:哨聲,多段(想念之情), 鈴……

小貓想念老奶奶了,剩下的毛線編織起來,一定是給老奶奶編織一件毛衣了。把思念和行動揉在一起是最好的行動。

小貓的兩撇小鬍子也精神起來,毛線針架在手中開始了行動。毛線條在小貓的胸前,跳來跳去,如音符般悅動。

小貓身後的背景,在原有的咖色襯托下,看出有大面積的格狀布面的影影綽綽的東西。這是小貓給老奶奶編織的想象圖案嗎!

【第1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誰也不知道他在織什麼,從白天到黑夜,又從黑夜到白天。

解析:

聲音:鈴……

為什麼這麼困惑,為老奶奶在織什麼呢!為什麼這樣黑白的連軸轉呢!是基於感情的迫切性!是基於時間的緊迫性!

畫面中沒有小貓的身影,只是團團的毛線條。小貓已經忙的團團轉了嗎?但鈴聲依舊很平靜!

【第18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不知道過了許久……

解析:

聲音:鈴……

上圖展示毛線的糾結,本圖展示一大一小、一黃一紅的線團,這也代表編織的進度和色彩的搭配嗎?

還是沒有出現小貓的身影,而黃色的大線團卻佔據著畫面的中心,紅色代表熊貓溫暖的關愛,黃色則是充滿希望和活力,這顯然是小貓內心的希冀和寄託。這是當前小貓最最希望的事情。而散開的毛線頭就是小貓發散的思緒和渴望。

不知道過了許久……不知道織了多長時間,小貓已經為了編織毛線已經廢寢忘食、時空紊亂了。

【第19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一條大大的披肩靜靜地搭在了椅子上。

解析:

聲音:鈴……

一條紅黃相間的披肩,經過了許久,已經成形了。

小貓坐在老奶奶坐過的椅子上,眯著眼睛,儘管很累很困了,但仍一絲不苟、鍥而不捨的堅持著。

一縷陽光從窗戶上射了進來,小貓又渡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第20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實在太累了……

解析:

聲音:鈴……

臥在地上的小貓,眯起了眼睛,只留下一條縫,小貓睡著了,小貓實在太累了……

畫面中沒有了毛線團,小貓已經編織完成了嗎?

即使小貓在睡覺,兩撇小鬍子還保持著警覺的狀態。

小貓日夜不停地工作,一旦工作結束,勞累的小貓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作者的意圖也是如此。

【第2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是誰?

解析:

聲音:鈴……

小貓突然瞪圓了眼睛,警覺起來,看向上方,是誰?貓咪的警戒性是非常高的,一切會動的東西它們都有所防範!貓的聽覺十分靈敏,貓對聲音的定位功能也比人強。

老奶奶回來了嗎?

我們伴隨著婉轉的音樂翻動著繪本,每一頁都在訴說著不同的故事。

細節之處,為什麼小貓眼睛向上看呢!

【第2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睜開眼睛,看到老奶奶正披著那條大大的披肩朝他笑呢!

解析:

聲音:無

披肩很大佔據了一個頁面,老奶奶也採用了站姿,代表她身體的康復。老奶奶應該是想不到小貓用自己學來的技巧回報自己,顯得很高興。披上小貓織的披肩和小貓對視,是愜意、是欣賞、是乖巧、是報恩。

此時,音樂已經變成多餘的了,他們互相對視著,老奶奶還笑著看小貓。言外之意,你做的不錯啊!你是個有孝心的孩子!小貓不會認為這是一個夢吧!

【第2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老奶奶第一次擁抱了小貓咪(至少我們看到的),是發自內心的感動和感謝。披肩也在他們之間環繞著,使得整個畫面像是披肩在飛翔一樣。小貓乖乖依偎在老奶奶懷裡,像孩子投入媽媽的懷抱中一樣,小貓看著老奶奶像是在說我還是有用的吧!我織的好不好?小貓感受到幸福和安心,老奶奶病癒回來,小貓咪獻上自己的愛心。

細節之處,老奶奶和小貓四隻眼睛對視在一起,一切的交流和情感都在這其中。小貓的尾巴翹的很高,高興嘛!有了老奶奶自己更有安全感了,更有人呵護自己了。這就像大病痊癒的母親回到家,孩子看到一頭扎到媽媽懷中,是幸福、是依戀、是撒嬌,當然的孩子還不知道母親的每況愈下的身體是多麼求之不渝的。還有老奶奶頭上的髮髻,打成了波浪翻滾推進的形式,這代表其內心的激烈的起伏,回到家,小貓就給自己織了一條溫暖的披肩,暖在心裡,洋溢在外表。對於老奶奶一直淡定的情懷,內心豈是多麼的不淡定啊!

此時的音樂已經停止,不必在用音樂來渲染情感,他們已經情不自禁,成為故事的高潮了。

【第24畫面】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直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撥開就看到美玉。所以,封面與扉頁設計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聯繫運用來保持設計的整體性。本書封面典雅樸素的風格讓讀者不用翻開內頁就知故事的內斂與溫情,而毛線團和黑貓成為故事的主體。而大扉頁中毛線團和貓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色(褐、黃、紅和咖啡)的毛線條交叉纏繞旋渦的佈局,更是把織毛線的鬆緊盤繞展示出來。

背景是略帶灰暗的駝色,這也是多數內頁的背景,駝色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駝色是淡定的,就像一杯恰到好處的清茶,釅而不燥,淡而有味,平和寧靜,但絕不乏味。自然老奶奶的閱歷和淡定,漸變的駝色應是首選。

音樂是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對孩子來說,欣賞好的音樂不僅能鍛鍊和提高聽覺能力,豐富審美經驗,更能陶冶情操,有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父母也想寶貝們學點樂器,往薰陶、素質這些方面去靠。

習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抱著愉悅和憧憬之心走上“修煉”之路,比學音樂技能本身更重要。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本,從圖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好,併產生對音樂切切的嚮往之情!

【第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從前,有一個老奶奶,她已經走不動路了,所以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

解析:

音樂繪本導讀的體系很特殊,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體驗溫馨的故事和美好的畫面及哲理。他們相互間的契合才是孩子真正感受到的故事。

聲音:鈴……(輕輕撞擊後發出的悠揚繚繞至遠的聲音)。這急促短暫的鈴聲,就像是劇目開始的動員令,清脆的敲擊聲讓靜靜的時空活躍起來。

奶奶已經走不動路了,她唯一能給他人幫助的就是,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老奶奶到了晚年,仍儘自己微薄的能力造福於子孫後代。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正恰恰存在於像老奶奶一樣的長輩中。

老奶奶端坐在椅子上,正專注的織著毛線,一個黃色的毛衣已經初具成型。這個織毛線的畫面很有特點,椅子腿很矮,椅背卻很高,晚輩的孝心在細節中完整體現出,老奶奶行動的不便和勞累後的依靠。老奶奶挽起的髮髻很高很大很利索,老奶奶的愛美、愛乾淨、愛利索的性格體現了出來。幾根毛線針更是充當著髮簪,身邊沒有多餘的部件,也是對老奶奶的性格的詮釋。老奶奶的畫像採用人物漫像的風格,突出了老奶奶的頭部,這是老奶奶心靈的最好寫照。大大的眼睛和老花鏡、擠兌的面容、厚重的劉海、高卷的髮髻。

老奶奶圓桌上擺著一個貓咪的相框,顯然行動不便的老奶奶,貓咪成了她最形影不離的朋友,這裡暗示他們間的親密關係。

紅黃亮色毛線織就兩色斑斕的作品,而兩色毛線條卻從老奶奶髮髻纏繞後緩緩的引向遠方,而紅黃兩色毛線錯亂的交織在一起走向下一頁,它會引出什麼呢!

這個大跨頁背景是漸變的駝色,老奶奶身邊的色彩有些亮色以突出其形象。而跨頁則是以老奶奶為核心,同時也暗含著貓咪的出現,而溢出邊沿的毛線則是誘導讀者翻頁,看精彩的故事。

【第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隻小貓陪伴著她。

解析:

翻過畫面,毛線指引我們看到一個小灰貓正在玩毛線球。高聳舞動動感的尾巴代表其內心的歡愉與興奮。文字交代是小貓在陪伴老奶奶,更確切的說是相互陪伴。貓蝸居在家,沒人陪伴就是睡貓,有人相陪就成玩貓。跟隨在你的左右,你做什麼它就玩什麼。老奶奶和小貓成為相得益彰慰籍心靈的陪伴。

織針上帶有不同顏色的圓頭,是否極像打擊樂器的鼓槌呢。

聲音:鈴……(打擊樂的敲擊聲)聲音較上頁更輕微短促,謹慎的小貓怕老奶奶發現它的行為嗎?

朗讀者飽含深情,在音樂的敲擊聲長短不一中,用孩子口吻般的語言,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聲音舒緩,親切,隨著情節或低沉、或亢奮,讓孩子們吊足了胃口。

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作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父母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

讓孩子先“用耳朵進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用“耳朵閱讀”所獲得的閱讀感悟會令他們心神盪漾,沉醉其中,其樂融融。

聲情並茂地讀,通過語調、節奏以及表情、動作等對繪本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闡釋,讓孩子感知理解作品內容,感受、體驗作品情感,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

【第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老奶奶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

解析:

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毛線球,堆滿了整個大跨頁,而小灰貓卻被裹挾其中,顯得微不足道了。散落的線繩曲曲彎彎,隨性而舒展,成為線球間連接的紐帶。

眾多的線團暗示老奶奶的愛心與繁重,小灰貓卻成為其中調節的力量,而鈴聲讓小灰貓顯得很平靜。

聲音:鈴……

用“耳朵”感受繪本閱讀之“樂”,孩子的早期閱讀不同於成人的閱讀,這是一種成人朗讀、孩子聽賞的過程。

同時,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感受故事,並且把自己假設為其中的主人公或角色,從而建構起新的認知。他們能從動聽的語言表達、誇張的動作表情,有時甚至就是真實的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

他們會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側耳傾聽、時而屏息凝神、時而手舞足蹈、時而又沉思冥想,他們與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共同經歷,共同成長。

這個音樂繪本的知識點在於:細緻的描述與分析,深入淺出的方式讓音樂零基礎的家長都能學到專業的音樂知識,也可以延伸拓展,創設一個音樂的環境,讓孩子音樂的發展打下音樂的基礎。讓孩子學習和感受音樂的高低變化,這是學習音樂的前提,為了讓孩子們體會音樂的高低變化,我們應用了音樂的常規圖譜,讓孩子們更為直觀的學習。

【第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她不停地編織美麗的衣服送給她最愛的人。

解析:

前面有鋪墊: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後面就有給最愛的人獻出自己的愛。兩個成人和兩個孩子,從紅毛衣到黃圍脖。這顯然是一家人,腳蹬拖鞋,小貓相隨。

本書人物最大特點是巨大的泡泡眼,也包括貓的眼睛。雖是採用漫畫的風格,但以眼傳情,作用很明顯。

畫面分為前後兩個層次,穿高領毛衣的男孩的舉手動作,佔據了跨頁的一半以上,還遮擋住後面的媽媽及妹妹。這又體現了角色的重要性,小男孩瞪圓了眼睛,頭髮也都豎了起來,作者卻僅僅讓讀者看到興奮的眼睛和歡樂上揚的眉梢,歡呼的動作足以說明非常喜歡老奶奶的傑作。

聲音:鈴……

我是一邊聽著朗讀一邊來詮釋繪本的,視聽結合提高注意力,但從小缺失音樂的素養,只是更多的體驗到外在的音樂韻律,而不知其意。正如讀者反饋所言,說好的音樂在哪裡?這能叫音樂繪本?這麼難聽的所謂哨聲即是音樂?音樂是有線條的!這個是告知孩子音樂也是有型的!為什麼說有音樂詩畫!寶寶特別喜歡聽,不知聽了多少遍……

我詮釋不出作者的音樂內涵,期待讀者去體驗各自的不同。這是原創的第一步音樂繪本,她開啟了一個旅程、一個起點,儘管我們缺少附和的節奏,但不遠的將來一定會的。

但孩子有天生的音樂起點,或許這是寫給孩子的,孩子從圖畫到音畫都能體驗到。只要你飽含親情的閱讀和讓孩子聆聽作者的音樂就夠了。

孩子有耳朵就能聽,這是天生的本領,但“聽力”並不等同於“傾聽”。“傾聽”是一種需要專注、有選擇、有自我控制性的“聽力”,而聽故事是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良好途徑。

在給孩子讀故事的同時,可以提前設置一些小問題,如邊聽邊想:“故事裡有誰?”“你最喜歡那個角色?”“如果你是其中的XXX,你會怎麼辦呢?”此時的孩子已不再是單一的聽眾,他們更是用心在與繪本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同樣,這樣的場景下,也是我們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的最好場景。我們可以通過繪本中角色,說出我們想對孩子說出的話,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交流。

【第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了。

解析:

聲音:鈴……

老奶奶把織好的毛衣送給子孫後,又做起了大的計劃。一條白色的作品已經初具成型,鋪開佔滿了頁面的下半部分。相同的坐姿、相同的表情、相同的服飾,可見老奶奶的波瀾不驚的態勢,只是作品更大了。

小貓躲在椅子後面,用眼睛漂著老奶奶,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那又怎麼樣呢!又給後面故事做好了伏筆。

【第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常常會趁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地練習。

解析:

聲音:鈴…… 此刻的鈴聲顯得很重,小貓內心很糾結嗎?

小貓坐在老奶奶的位置上,意味著接替她的工作。老奶奶已經精力不濟了,毛線條很雜亂地攪合在一起。代表小貓偷偷學習的複雜心情嗎!

小貓的坐姿與老奶奶有不同,是因為他有尾巴的原因。這樣也可以更好的看到室內的全景,好適可而止。

“常常”兩字,代表小貓已經經常偷偷學織毛衣了。為什麼偷偷地練習呢!是給老奶奶一個猝不及防!

【第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天,老奶奶病了,住進了醫院。

解析:

聲音:鈴……

椅子傾倒著,代表老奶奶病了。毛線產生剛性爆炸性線條,讓小貓對老奶奶的境況很震撼,以至躲到椅子下不敢出來。散落在空間的小貓的毛髮和橫七豎八的毛線針,表明小貓和毛線經過一番的掙扎。但音樂的鈴聲還很平靜如初。

這是他們所不願看到的。

【第8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於是,小貓在家裡織起了毛線。

解析:

聲音:鈴……(這之前的鈴聲都相同)

難得的小貓佔據了整個跨頁的中心,他成為家的主人和織毛線的主人。

偷偷學習的結果來了,可以正大光明的織起了毛線。

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他們是想做一些音樂知識和感覺的普及,他們採用非音樂教室的方式,在有圖的故事裡給音樂一個“看得見的聽見”的有趣真視,“聽見著看著”的好玩理解,他們為兒童的寫作是用了專業的心思的,他們是在正規地做著兒童的事情,所以我願意再說一次真可以誇獎。

音樂裡那簡簡單單的1到7,竟然可以組織成音樂的一切旋律,既然任何的大旋律、大壯闊、大喜悅都只是在1到7之間,那麼還有什麼小憂愁、小跌落、小彷徨非得纏繞很久,像小魚黑仔那樣只有七秒鐘記憶還真是一種無比智慧的生命境界。

而音樂裡的弱音、生活裡的低聲低調、事物中的微不足道,倒恰好有著強烈、高昂、巨大所根不本具備的另一類嫋嫋、婉美和鮮豔。

【第9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隻大大的蝴蝶結送給了他的小貓妹妹。

解析:

他也學著老奶奶的做法,給自己的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粉色的蝴蝶結佔滿了整個跨頁,可見小貓的志向很大。

畫面中出現了小貓妹妹,就是那張全家人畫面中的小貓。小貓妹妹坐在地上,扭身用眼睛盯著小灰貓,手裡還拿著一根毛線針,嗷!它是看姐姐織毛線的動作,也在偷偷的學習!

聲音:一段哨聲(像消防車的聲音,繚繞翻轉)+鈴……

音樂的變化像是很驕傲,那消防車的聲音讓所有人都知道,她給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有炫耀之嫌,也為給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打下了伏筆。

小貓為妹妹編織了蝴蝶結,還為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畫面特別為他們設計了以毛線線條為龍頭的圖譜,家長在幫助孩子閱讀的時候,可根據音樂音哨聲音的高低變化,以小貓為起點,以毛球為終點,用手指沿著這個特定的毛線運動方向,畫出聲音的運動軌跡,隨著手指的高低起伏的運動,孩子們的視覺會隨之行走跟蹤,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音樂的高低變化,以及相應的千變萬化的表現方式。

【第10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條長長的圍巾送給小兔。

解析:

聲音:哨聲+鈴……

哨聲(更加興奮,高興,聲音加長,最後更加急促而高亢,看出他得意的樣子。)

這個大大的黃色圍巾圍在了小兔身上,把小兔團團裹了幾層,確實很大。一頭連接著線團,一頭連接著正在密密編織的小貓。

不難看出蝴蝶結和圍巾即有形,又有量。圍巾均勻條狀的花紋,可見小貓編織的技術已經不可小覷了。一邊粗大的線條讓環繞的形狀更加明顯。

小兔子雙手抓住圍巾,眼睛斜視著正在編織的額小貓,眼中充滿了謝意。

為什麼給小兔呢!小貓是老奶奶的朋友,當然小兔子也是的,朋友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

【第1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為小狗哥哥織了一頂圓圓的帽子。

解析:

聲音:鈴…… 平靜下來了

小狗的上身出現在跨頁中,小狗很鎮靜,直視著前方。戴上小貓為自己特製的帽子,心情如何?是感激、是困惑!小狗是否在想,我又該送小貓什麼呢!

小貓接二連三地為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妹妹、小狗和小兔送去自己編織的禮物,蝴蝶結、圍巾和帽子。這是否是小貓偷偷練習的目的呢!小貓受老奶奶的影響也充滿了愛心,老奶奶給自己的親人分別編織了毛衣,而小貓也為朝昔相處的小朋友送去禮物。這是愛的傳遞和奉獻。

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像極了嬰兒的小帽呢!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很帥呢!兩個毛茸茸的耳朵就像兩條小辮,帽子頂端的毛線球也很萌,而散落的線條有如音樂高低的音符。

【第1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從帽子的這一邊織到了帽子的頂端,織了一個圓圓的球又織到另一邊,終於,他把帽簷也織好了!

解析:

聲音:哨聲(兩段),鈴…… 又興奮起來了。

作者採用了文字中倒敘的結構,小狗已經戴上了帽子,回頭再來敘述和展示編織帽子的過程。

這個大大的帽子好漂亮,高大的帽子完全罩住了小貓的身體。小貓以弱小身軀做著超乎反響的大事。

從小貓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到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學習,可見其用心至極。小貓是一個很有心機的貓,利用身邊學習的機會,做出了自己想要表達的內涵,對朋友、對親人、對自己都是一個最好的選擇。這裡也暗示小讀者,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甚至可以做到遠遠超乎自己能力的成果。

【第1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還為媽媽織了一雙手套。

解析:

聲音: 哨聲,多段(為自己的成果叫好),鈴…… 最興奮的時段。

最後,他給媽媽也織了一雙手套。

這個手套很擬人化,但比人類的手指要短粗,擬人之處是貓的拇指要偏離四指很多,不可能做成這個形狀的。伸出的四指就是最好的說明。

畫面中貓媽媽的兩隻大手進入畫面中,用毛線把兩隻手連接在一起。而另一頭是小貓編織的姿態。

小貓斜躺在地而專心編織,從後頁說的五個手指頭可幾乎用了他三天的時間。顯然,小貓的工作量很大,技巧性很強,耗費了小貓大量的精力和體力。於是,躺著繼續編織,可見小貓的工作的堅韌性。

【第1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這五個手指頭可幾乎用了他三天的時間。

解析:

聲音:鈴……平靜下來

還是採用了和上個環節相同的倒敘的方式,讓小讀者首先看到結果,再來闡述編織的過程。也可以在親子閱讀時,把孩子的手套做道具,讓孩子戴上手套,給孩子講解手套的難點和編制方法,之後母親親手來演習織手套,給孩子更多的親臨其境的感受。

不但如此,織圍巾、織帽子等都可以依法炮製,也可以讓孩子自己試一試。

所以說,這個故事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演示性,便於拓展和延伸。

從第9畫面到第14畫面,是小貓給朋友和家人編織毛線的畫面,背景色一改咖色朦朧為純白背景,凸顯兩種不同境況、不同遭遇的差異。純白背景給人更多想象的空間,而咖色背景融入更多溫暖的親情。

【第1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好幾天過去了,老奶奶一直都沒回來。

解析:

聲音:鈴……

給最親的人都織過了,給最好的朋友織過了,散落的毛線、低垂的鬍鬚、垂拉的尾巴,小貓很失落,因為想起了幾天不見的老奶奶。小貓的背影,線條的纏繞,讓小貓陷入了想念中。

時間才剛過幾天,小貓就編織了蝴蝶結、圍巾、手套和帽子,當他閒下來的時候,想起了朝夕相處的老奶奶。這個時間順序也很合理,想織毛線的動機肯定是第一位的,可以在親人朋友面前彰顯自己的力量,這些完成後,才是對老奶奶的思念。

聲音的高低變化用繪畫中線條表現出來,讓孩子用眼睛看到聲音的運動軌跡。

【第1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想念老奶奶了,他開始用剩下的毛線編織起來。

解析:

聲音:哨聲,多段(想念之情), 鈴……

小貓想念老奶奶了,剩下的毛線編織起來,一定是給老奶奶編織一件毛衣了。把思念和行動揉在一起是最好的行動。

小貓的兩撇小鬍子也精神起來,毛線針架在手中開始了行動。毛線條在小貓的胸前,跳來跳去,如音符般悅動。

小貓身後的背景,在原有的咖色襯托下,看出有大面積的格狀布面的影影綽綽的東西。這是小貓給老奶奶編織的想象圖案嗎!

【第1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誰也不知道他在織什麼,從白天到黑夜,又從黑夜到白天。

解析:

聲音:鈴……

為什麼這麼困惑,為老奶奶在織什麼呢!為什麼這樣黑白的連軸轉呢!是基於感情的迫切性!是基於時間的緊迫性!

畫面中沒有小貓的身影,只是團團的毛線條。小貓已經忙的團團轉了嗎?但鈴聲依舊很平靜!

【第18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不知道過了許久……

解析:

聲音:鈴……

上圖展示毛線的糾結,本圖展示一大一小、一黃一紅的線團,這也代表編織的進度和色彩的搭配嗎?

還是沒有出現小貓的身影,而黃色的大線團卻佔據著畫面的中心,紅色代表熊貓溫暖的關愛,黃色則是充滿希望和活力,這顯然是小貓內心的希冀和寄託。這是當前小貓最最希望的事情。而散開的毛線頭就是小貓發散的思緒和渴望。

不知道過了許久……不知道織了多長時間,小貓已經為了編織毛線已經廢寢忘食、時空紊亂了。

【第19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一條大大的披肩靜靜地搭在了椅子上。

解析:

聲音:鈴……

一條紅黃相間的披肩,經過了許久,已經成形了。

小貓坐在老奶奶坐過的椅子上,眯著眼睛,儘管很累很困了,但仍一絲不苟、鍥而不捨的堅持著。

一縷陽光從窗戶上射了進來,小貓又渡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第20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實在太累了……

解析:

聲音:鈴……

臥在地上的小貓,眯起了眼睛,只留下一條縫,小貓睡著了,小貓實在太累了……

畫面中沒有了毛線團,小貓已經編織完成了嗎?

即使小貓在睡覺,兩撇小鬍子還保持著警覺的狀態。

小貓日夜不停地工作,一旦工作結束,勞累的小貓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作者的意圖也是如此。

【第2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是誰?

解析:

聲音:鈴……

小貓突然瞪圓了眼睛,警覺起來,看向上方,是誰?貓咪的警戒性是非常高的,一切會動的東西它們都有所防範!貓的聽覺十分靈敏,貓對聲音的定位功能也比人強。

老奶奶回來了嗎?

我們伴隨著婉轉的音樂翻動著繪本,每一頁都在訴說著不同的故事。

細節之處,為什麼小貓眼睛向上看呢!

【第2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睜開眼睛,看到老奶奶正披著那條大大的披肩朝他笑呢!

解析:

聲音:無

披肩很大佔據了一個頁面,老奶奶也採用了站姿,代表她身體的康復。老奶奶應該是想不到小貓用自己學來的技巧回報自己,顯得很高興。披上小貓織的披肩和小貓對視,是愜意、是欣賞、是乖巧、是報恩。

此時,音樂已經變成多餘的了,他們互相對視著,老奶奶還笑著看小貓。言外之意,你做的不錯啊!你是個有孝心的孩子!小貓不會認為這是一個夢吧!

【第2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老奶奶第一次擁抱了小貓咪(至少我們看到的),是發自內心的感動和感謝。披肩也在他們之間環繞著,使得整個畫面像是披肩在飛翔一樣。小貓乖乖依偎在老奶奶懷裡,像孩子投入媽媽的懷抱中一樣,小貓看著老奶奶像是在說我還是有用的吧!我織的好不好?小貓感受到幸福和安心,老奶奶病癒回來,小貓咪獻上自己的愛心。

細節之處,老奶奶和小貓四隻眼睛對視在一起,一切的交流和情感都在這其中。小貓的尾巴翹的很高,高興嘛!有了老奶奶自己更有安全感了,更有人呵護自己了。這就像大病痊癒的母親回到家,孩子看到一頭扎到媽媽懷中,是幸福、是依戀、是撒嬌,當然的孩子還不知道母親的每況愈下的身體是多麼求之不渝的。還有老奶奶頭上的髮髻,打成了波浪翻滾推進的形式,這代表其內心的激烈的起伏,回到家,小貓就給自己織了一條溫暖的披肩,暖在心裡,洋溢在外表。對於老奶奶一直淡定的情懷,內心豈是多麼的不淡定啊!

此時的音樂已經停止,不必在用音樂來渲染情感,他們已經情不自禁,成為故事的高潮了。

【第2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正如作者推薦的那樣,這本書非常適合做拓展練習:1、以本書為素材,可以任意選取其中的其他的形象為載體,設定起始點,隨著手指指向載體韻律的高低變化,嘴裡同時發出嗚嗚的額聲音,可以以此為方法讓孩子自己嘗試著練習,2、任意選取手邊的物體,比如一個毛絨玩具,甚至一本書,都可以以手指為運動指向的工具,嘴裡發出創造性的任意的聲音,用這種聽覺和視覺結合的方式,讓孩子感受音樂的高低變化。

【封&底】


"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315號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住院了,他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他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唯美精緻。

二、繪本信息

書名:織毛線的貓

文:陳蓉 喬吟

圖:水母咪

作曲:陳蓉 顧聖嬰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長江繪本館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這個音樂繪本有很典雅的風範,不張揚的毛線團中間是一個灰色長絨毛的小貓,但其炯炯有神的兩隻大眼睛立即抓住了讀者的視線,兩撇鬍子均勻著上揚觸及到毛線球的表皮,而灰貓眼前的舞動的線條,無規則交叉散亂著,明白了,黑貓是盯著這動感的線條而專注。

書名《織毛線的貓》,而貓又置身於毛線團中。貓也會織毛線嗎?貓是跟誰學會的呢?貓又能織出什麼呢?開始,作品就抓住了讀者的興趣,特別是小讀者。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音樂繪本,讓我特別急不可耐了。

說其封面的典雅也在於其書脊採用了磚紅色的布面為裝幀設計,且和封面畫面的典雅處理後的顏色相匹配。

《耳朵先生音樂繪本》系列是為3-6歲幼兒編寫的音樂基礎教育叢書,教孩子認識音樂的基本元素,並通過音樂片段和故事的配合,讓孩子感受音樂對情緒、情節的表達。該系列配有專門譜曲、編曲、錄製好的音樂片段。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到:“這是一套有故事、有圖、有音樂還有哲學的書。這套書中的思想營養讓音樂延伸到哲學的那頭,真的值得誇獎!”

為了便於親子閱讀,使得家長能夠正確掌握每個故事的音樂教學目的,本書配有簡單明瞭的家長導讀,使得所有家長能協助孩子們更好地建立音樂聽覺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

那麼,這樣的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是怎麼開啟的呢?

【環襯】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咖啡色環襯就是本書的主色調,咖啡色屬於中性暖色,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這和故事的內涵及風格是極其貼切的。硬質封面,內頁紙質也超好,心裡是竊竊的驚喜。

左側牛皮紙的方袋裡有梅子涵先生的導讀,音樂+朗讀和專業解析音樂知識點及拓展建議的的二維碼。策劃方出於讀者對音樂繪本的接受度做了非常的縝密的設計安排,可見其用心至極。

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蓉博士領銜創作的全國第一部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並不是配上音樂的圖畫繪本,而是緊密圍繞著音樂元素、從音樂本體入手的兒童故事創作,力圖進行音樂聽覺藝術與繪本視覺藝術之間的結合。家長或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們用“看得見、聽得見”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

【扉頁】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直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撥開就看到美玉。所以,封面與扉頁設計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聯繫運用來保持設計的整體性。本書封面典雅樸素的風格讓讀者不用翻開內頁就知故事的內斂與溫情,而毛線團和黑貓成為故事的主體。而大扉頁中毛線團和貓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色(褐、黃、紅和咖啡)的毛線條交叉纏繞旋渦的佈局,更是把織毛線的鬆緊盤繞展示出來。

背景是略帶灰暗的駝色,這也是多數內頁的背景,駝色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駝色是淡定的,就像一杯恰到好處的清茶,釅而不燥,淡而有味,平和寧靜,但絕不乏味。自然老奶奶的閱歷和淡定,漸變的駝色應是首選。

音樂是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對孩子來說,欣賞好的音樂不僅能鍛鍊和提高聽覺能力,豐富審美經驗,更能陶冶情操,有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父母也想寶貝們學點樂器,往薰陶、素質這些方面去靠。

習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孩子抱著愉悅和憧憬之心走上“修煉”之路,比學音樂技能本身更重要。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本,從圖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好,併產生對音樂切切的嚮往之情!

【第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從前,有一個老奶奶,她已經走不動路了,所以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

解析:

音樂繪本導讀的體系很特殊,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體驗溫馨的故事和美好的畫面及哲理。他們相互間的契合才是孩子真正感受到的故事。

聲音:鈴……(輕輕撞擊後發出的悠揚繚繞至遠的聲音)。這急促短暫的鈴聲,就像是劇目開始的動員令,清脆的敲擊聲讓靜靜的時空活躍起來。

奶奶已經走不動路了,她唯一能給他人幫助的就是,每天坐在椅子上織毛線。老奶奶到了晚年,仍儘自己微薄的能力造福於子孫後代。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正恰恰存在於像老奶奶一樣的長輩中。

老奶奶端坐在椅子上,正專注的織著毛線,一個黃色的毛衣已經初具成型。這個織毛線的畫面很有特點,椅子腿很矮,椅背卻很高,晚輩的孝心在細節中完整體現出,老奶奶行動的不便和勞累後的依靠。老奶奶挽起的髮髻很高很大很利索,老奶奶的愛美、愛乾淨、愛利索的性格體現了出來。幾根毛線針更是充當著髮簪,身邊沒有多餘的部件,也是對老奶奶的性格的詮釋。老奶奶的畫像採用人物漫像的風格,突出了老奶奶的頭部,這是老奶奶心靈的最好寫照。大大的眼睛和老花鏡、擠兌的面容、厚重的劉海、高卷的髮髻。

老奶奶圓桌上擺著一個貓咪的相框,顯然行動不便的老奶奶,貓咪成了她最形影不離的朋友,這裡暗示他們間的親密關係。

紅黃亮色毛線織就兩色斑斕的作品,而兩色毛線條卻從老奶奶髮髻纏繞後緩緩的引向遠方,而紅黃兩色毛線錯亂的交織在一起走向下一頁,它會引出什麼呢!

這個大跨頁背景是漸變的駝色,老奶奶身邊的色彩有些亮色以突出其形象。而跨頁則是以老奶奶為核心,同時也暗含著貓咪的出現,而溢出邊沿的毛線則是誘導讀者翻頁,看精彩的故事。

【第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隻小貓陪伴著她。

解析:

翻過畫面,毛線指引我們看到一個小灰貓正在玩毛線球。高聳舞動動感的尾巴代表其內心的歡愉與興奮。文字交代是小貓在陪伴老奶奶,更確切的說是相互陪伴。貓蝸居在家,沒人陪伴就是睡貓,有人相陪就成玩貓。跟隨在你的左右,你做什麼它就玩什麼。老奶奶和小貓成為相得益彰慰籍心靈的陪伴。

織針上帶有不同顏色的圓頭,是否極像打擊樂器的鼓槌呢。

聲音:鈴……(打擊樂的敲擊聲)聲音較上頁更輕微短促,謹慎的小貓怕老奶奶發現它的行為嗎?

朗讀者飽含深情,在音樂的敲擊聲長短不一中,用孩子口吻般的語言,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聲音舒緩,親切,隨著情節或低沉、或亢奮,讓孩子們吊足了胃口。

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作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父母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

讓孩子先“用耳朵進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用“耳朵閱讀”所獲得的閱讀感悟會令他們心神盪漾,沉醉其中,其樂融融。

聲情並茂地讀,通過語調、節奏以及表情、動作等對繪本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闡釋,讓孩子感知理解作品內容,感受、體驗作品情感,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

【第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老奶奶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

解析:

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毛線球,堆滿了整個大跨頁,而小灰貓卻被裹挾其中,顯得微不足道了。散落的線繩曲曲彎彎,隨性而舒展,成為線球間連接的紐帶。

眾多的線團暗示老奶奶的愛心與繁重,小灰貓卻成為其中調節的力量,而鈴聲讓小灰貓顯得很平靜。

聲音:鈴……

用“耳朵”感受繪本閱讀之“樂”,孩子的早期閱讀不同於成人的閱讀,這是一種成人朗讀、孩子聽賞的過程。

同時,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感受故事,並且把自己假設為其中的主人公或角色,從而建構起新的認知。他們能從動聽的語言表達、誇張的動作表情,有時甚至就是真實的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

他們會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側耳傾聽、時而屏息凝神、時而手舞足蹈、時而又沉思冥想,他們與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共同經歷,共同成長。

這個音樂繪本的知識點在於:細緻的描述與分析,深入淺出的方式讓音樂零基礎的家長都能學到專業的音樂知識,也可以延伸拓展,創設一個音樂的環境,讓孩子音樂的發展打下音樂的基礎。讓孩子學習和感受音樂的高低變化,這是學習音樂的前提,為了讓孩子們體會音樂的高低變化,我們應用了音樂的常規圖譜,讓孩子們更為直觀的學習。

【第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她不停地編織美麗的衣服送給她最愛的人。

解析:

前面有鋪墊:有好多好多各種顏色的毛線球,後面就有給最愛的人獻出自己的愛。兩個成人和兩個孩子,從紅毛衣到黃圍脖。這顯然是一家人,腳蹬拖鞋,小貓相隨。

本書人物最大特點是巨大的泡泡眼,也包括貓的眼睛。雖是採用漫畫的風格,但以眼傳情,作用很明顯。

畫面分為前後兩個層次,穿高領毛衣的男孩的舉手動作,佔據了跨頁的一半以上,還遮擋住後面的媽媽及妹妹。這又體現了角色的重要性,小男孩瞪圓了眼睛,頭髮也都豎了起來,作者卻僅僅讓讀者看到興奮的眼睛和歡樂上揚的眉梢,歡呼的動作足以說明非常喜歡老奶奶的傑作。

聲音:鈴……

我是一邊聽著朗讀一邊來詮釋繪本的,視聽結合提高注意力,但從小缺失音樂的素養,只是更多的體驗到外在的音樂韻律,而不知其意。正如讀者反饋所言,說好的音樂在哪裡?這能叫音樂繪本?這麼難聽的所謂哨聲即是音樂?音樂是有線條的!這個是告知孩子音樂也是有型的!為什麼說有音樂詩畫!寶寶特別喜歡聽,不知聽了多少遍……

我詮釋不出作者的音樂內涵,期待讀者去體驗各自的不同。這是原創的第一步音樂繪本,她開啟了一個旅程、一個起點,儘管我們缺少附和的節奏,但不遠的將來一定會的。

但孩子有天生的音樂起點,或許這是寫給孩子的,孩子從圖畫到音畫都能體驗到。只要你飽含親情的閱讀和讓孩子聆聽作者的音樂就夠了。

孩子有耳朵就能聽,這是天生的本領,但“聽力”並不等同於“傾聽”。“傾聽”是一種需要專注、有選擇、有自我控制性的“聽力”,而聽故事是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良好途徑。

在給孩子讀故事的同時,可以提前設置一些小問題,如邊聽邊想:“故事裡有誰?”“你最喜歡那個角色?”“如果你是其中的XXX,你會怎麼辦呢?”此時的孩子已不再是單一的聽眾,他們更是用心在與繪本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同樣,這樣的場景下,也是我們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的最好場景。我們可以通過繪本中角色,說出我們想對孩子說出的話,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交流。

【第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了。

解析:

聲音:鈴……

老奶奶把織好的毛衣送給子孫後,又做起了大的計劃。一條白色的作品已經初具成型,鋪開佔滿了頁面的下半部分。相同的坐姿、相同的表情、相同的服飾,可見老奶奶的波瀾不驚的態勢,只是作品更大了。

小貓躲在椅子後面,用眼睛漂著老奶奶,最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那又怎麼樣呢!又給後面故事做好了伏筆。

【第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常常會趁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地練習。

解析:

聲音:鈴…… 此刻的鈴聲顯得很重,小貓內心很糾結嗎?

小貓坐在老奶奶的位置上,意味著接替她的工作。老奶奶已經精力不濟了,毛線條很雜亂地攪合在一起。代表小貓偷偷學習的複雜心情嗎!

小貓的坐姿與老奶奶有不同,是因為他有尾巴的原因。這樣也可以更好的看到室內的全景,好適可而止。

“常常”兩字,代表小貓已經經常偷偷學織毛衣了。為什麼偷偷地練習呢!是給老奶奶一個猝不及防!

【第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有一天,老奶奶病了,住進了醫院。

解析:

聲音:鈴……

椅子傾倒著,代表老奶奶病了。毛線產生剛性爆炸性線條,讓小貓對老奶奶的境況很震撼,以至躲到椅子下不敢出來。散落在空間的小貓的毛髮和橫七豎八的毛線針,表明小貓和毛線經過一番的掙扎。但音樂的鈴聲還很平靜如初。

這是他們所不願看到的。

【第8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於是,小貓在家裡織起了毛線。

解析:

聲音:鈴……(這之前的鈴聲都相同)

難得的小貓佔據了整個跨頁的中心,他成為家的主人和織毛線的主人。

偷偷學習的結果來了,可以正大光明的織起了毛線。

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他們是想做一些音樂知識和感覺的普及,他們採用非音樂教室的方式,在有圖的故事裡給音樂一個“看得見的聽見”的有趣真視,“聽見著看著”的好玩理解,他們為兒童的寫作是用了專業的心思的,他們是在正規地做著兒童的事情,所以我願意再說一次真可以誇獎。

音樂裡那簡簡單單的1到7,竟然可以組織成音樂的一切旋律,既然任何的大旋律、大壯闊、大喜悅都只是在1到7之間,那麼還有什麼小憂愁、小跌落、小彷徨非得纏繞很久,像小魚黑仔那樣只有七秒鐘記憶還真是一種無比智慧的生命境界。

而音樂裡的弱音、生活裡的低聲低調、事物中的微不足道,倒恰好有著強烈、高昂、巨大所根不本具備的另一類嫋嫋、婉美和鮮豔。

【第9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隻大大的蝴蝶結送給了他的小貓妹妹。

解析:

他也學著老奶奶的做法,給自己的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粉色的蝴蝶結佔滿了整個跨頁,可見小貓的志向很大。

畫面中出現了小貓妹妹,就是那張全家人畫面中的小貓。小貓妹妹坐在地上,扭身用眼睛盯著小灰貓,手裡還拿著一根毛線針,嗷!它是看姐姐織毛線的動作,也在偷偷的學習!

聲音:一段哨聲(像消防車的聲音,繚繞翻轉)+鈴……

音樂的變化像是很驕傲,那消防車的聲音讓所有人都知道,她給妹妹織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有炫耀之嫌,也為給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打下了伏筆。

小貓為妹妹編織了蝴蝶結,還為朋友們織了帽子、圍巾等,畫面特別為他們設計了以毛線線條為龍頭的圖譜,家長在幫助孩子閱讀的時候,可根據音樂音哨聲音的高低變化,以小貓為起點,以毛球為終點,用手指沿著這個特定的毛線運動方向,畫出聲音的運動軌跡,隨著手指的高低起伏的運動,孩子們的視覺會隨之行走跟蹤,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音樂的高低變化,以及相應的千變萬化的表現方式。

【第10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織了一條長長的圍巾送給小兔。

解析:

聲音:哨聲+鈴……

哨聲(更加興奮,高興,聲音加長,最後更加急促而高亢,看出他得意的樣子。)

這個大大的黃色圍巾圍在了小兔身上,把小兔團團裹了幾層,確實很大。一頭連接著線團,一頭連接著正在密密編織的小貓。

不難看出蝴蝶結和圍巾即有形,又有量。圍巾均勻條狀的花紋,可見小貓編織的技術已經不可小覷了。一邊粗大的線條讓環繞的形狀更加明顯。

小兔子雙手抓住圍巾,眼睛斜視著正在編織的額小貓,眼中充滿了謝意。

為什麼給小兔呢!小貓是老奶奶的朋友,當然小兔子也是的,朋友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

【第1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為小狗哥哥織了一頂圓圓的帽子。

解析:

聲音:鈴…… 平靜下來了

小狗的上身出現在跨頁中,小狗很鎮靜,直視著前方。戴上小貓為自己特製的帽子,心情如何?是感激、是困惑!小狗是否在想,我又該送小貓什麼呢!

小貓接二連三地為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妹妹、小狗和小兔送去自己編織的禮物,蝴蝶結、圍巾和帽子。這是否是小貓偷偷練習的目的呢!小貓受老奶奶的影響也充滿了愛心,老奶奶給自己的親人分別編織了毛衣,而小貓也為朝昔相處的小朋友送去禮物。這是愛的傳遞和奉獻。

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像極了嬰兒的小帽呢!小狗戴上帽子是不是很帥呢!兩個毛茸茸的耳朵就像兩條小辮,帽子頂端的毛線球也很萌,而散落的線條有如音樂高低的音符。

【第1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從帽子的這一邊織到了帽子的頂端,織了一個圓圓的球又織到另一邊,終於,他把帽簷也織好了!

解析:

聲音:哨聲(兩段),鈴…… 又興奮起來了。

作者採用了文字中倒敘的結構,小狗已經戴上了帽子,回頭再來敘述和展示編織帽子的過程。

這個大大的帽子好漂亮,高大的帽子完全罩住了小貓的身體。小貓以弱小身軀做著超乎反響的大事。

從小貓喜歡看老奶奶織毛線,到老奶奶打瞌睡的時候偷偷學習,可見其用心至極。小貓是一個很有心機的貓,利用身邊學習的機會,做出了自己想要表達的內涵,對朋友、對親人、對自己都是一個最好的選擇。這裡也暗示小讀者,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甚至可以做到遠遠超乎自己能力的成果。

【第1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他還為媽媽織了一雙手套。

解析:

聲音: 哨聲,多段(為自己的成果叫好),鈴…… 最興奮的時段。

最後,他給媽媽也織了一雙手套。

這個手套很擬人化,但比人類的手指要短粗,擬人之處是貓的拇指要偏離四指很多,不可能做成這個形狀的。伸出的四指就是最好的說明。

畫面中貓媽媽的兩隻大手進入畫面中,用毛線把兩隻手連接在一起。而另一頭是小貓編織的姿態。

小貓斜躺在地而專心編織,從後頁說的五個手指頭可幾乎用了他三天的時間。顯然,小貓的工作量很大,技巧性很強,耗費了小貓大量的精力和體力。於是,躺著繼續編織,可見小貓的工作的堅韌性。

【第1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這五個手指頭可幾乎用了他三天的時間。

解析:

聲音:鈴……平靜下來

還是採用了和上個環節相同的倒敘的方式,讓小讀者首先看到結果,再來闡述編織的過程。也可以在親子閱讀時,把孩子的手套做道具,讓孩子戴上手套,給孩子講解手套的難點和編制方法,之後母親親手來演習織手套,給孩子更多的親臨其境的感受。

不但如此,織圍巾、織帽子等都可以依法炮製,也可以讓孩子自己試一試。

所以說,這個故事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演示性,便於拓展和延伸。

從第9畫面到第14畫面,是小貓給朋友和家人編織毛線的畫面,背景色一改咖色朦朧為純白背景,凸顯兩種不同境況、不同遭遇的差異。純白背景給人更多想象的空間,而咖色背景融入更多溫暖的親情。

【第15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好幾天過去了,老奶奶一直都沒回來。

解析:

聲音:鈴……

給最親的人都織過了,給最好的朋友織過了,散落的毛線、低垂的鬍鬚、垂拉的尾巴,小貓很失落,因為想起了幾天不見的老奶奶。小貓的背影,線條的纏繞,讓小貓陷入了想念中。

時間才剛過幾天,小貓就編織了蝴蝶結、圍巾、手套和帽子,當他閒下來的時候,想起了朝夕相處的老奶奶。這個時間順序也很合理,想織毛線的動機肯定是第一位的,可以在親人朋友面前彰顯自己的力量,這些完成後,才是對老奶奶的思念。

聲音的高低變化用繪畫中線條表現出來,讓孩子用眼睛看到聲音的運動軌跡。

【第16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想念老奶奶了,他開始用剩下的毛線編織起來。

解析:

聲音:哨聲,多段(想念之情), 鈴……

小貓想念老奶奶了,剩下的毛線編織起來,一定是給老奶奶編織一件毛衣了。把思念和行動揉在一起是最好的行動。

小貓的兩撇小鬍子也精神起來,毛線針架在手中開始了行動。毛線條在小貓的胸前,跳來跳去,如音符般悅動。

小貓身後的背景,在原有的咖色襯托下,看出有大面積的格狀布面的影影綽綽的東西。這是小貓給老奶奶編織的想象圖案嗎!

【第17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誰也不知道他在織什麼,從白天到黑夜,又從黑夜到白天。

解析:

聲音:鈴……

為什麼這麼困惑,為老奶奶在織什麼呢!為什麼這樣黑白的連軸轉呢!是基於感情的迫切性!是基於時間的緊迫性!

畫面中沒有小貓的身影,只是團團的毛線條。小貓已經忙的團團轉了嗎?但鈴聲依舊很平靜!

【第18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不知道過了許久……

解析:

聲音:鈴……

上圖展示毛線的糾結,本圖展示一大一小、一黃一紅的線團,這也代表編織的進度和色彩的搭配嗎?

還是沒有出現小貓的身影,而黃色的大線團卻佔據著畫面的中心,紅色代表熊貓溫暖的關愛,黃色則是充滿希望和活力,這顯然是小貓內心的希冀和寄託。這是當前小貓最最希望的事情。而散開的毛線頭就是小貓發散的思緒和渴望。

不知道過了許久……不知道織了多長時間,小貓已經為了編織毛線已經廢寢忘食、時空紊亂了。

【第19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一條大大的披肩靜靜地搭在了椅子上。

解析:

聲音:鈴……

一條紅黃相間的披肩,經過了許久,已經成形了。

小貓坐在老奶奶坐過的椅子上,眯著眼睛,儘管很累很困了,但仍一絲不苟、鍥而不捨的堅持著。

一縷陽光從窗戶上射了進來,小貓又渡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第20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實在太累了……

解析:

聲音:鈴……

臥在地上的小貓,眯起了眼睛,只留下一條縫,小貓睡著了,小貓實在太累了……

畫面中沒有了毛線團,小貓已經編織完成了嗎?

即使小貓在睡覺,兩撇小鬍子還保持著警覺的狀態。

小貓日夜不停地工作,一旦工作結束,勞累的小貓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作者的意圖也是如此。

【第21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是誰?

解析:

聲音:鈴……

小貓突然瞪圓了眼睛,警覺起來,看向上方,是誰?貓咪的警戒性是非常高的,一切會動的東西它們都有所防範!貓的聽覺十分靈敏,貓對聲音的定位功能也比人強。

老奶奶回來了嗎?

我們伴隨著婉轉的音樂翻動著繪本,每一頁都在訴說著不同的故事。

細節之處,為什麼小貓眼睛向上看呢!

【第22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原文:小貓睜開眼睛,看到老奶奶正披著那條大大的披肩朝他笑呢!

解析:

聲音:無

披肩很大佔據了一個頁面,老奶奶也採用了站姿,代表她身體的康復。老奶奶應該是想不到小貓用自己學來的技巧回報自己,顯得很高興。披上小貓織的披肩和小貓對視,是愜意、是欣賞、是乖巧、是報恩。

此時,音樂已經變成多餘的了,他們互相對視著,老奶奶還笑著看小貓。言外之意,你做的不錯啊!你是個有孝心的孩子!小貓不會認為這是一個夢吧!

【第23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老奶奶第一次擁抱了小貓咪(至少我們看到的),是發自內心的感動和感謝。披肩也在他們之間環繞著,使得整個畫面像是披肩在飛翔一樣。小貓乖乖依偎在老奶奶懷裡,像孩子投入媽媽的懷抱中一樣,小貓看著老奶奶像是在說我還是有用的吧!我織的好不好?小貓感受到幸福和安心,老奶奶病癒回來,小貓咪獻上自己的愛心。

細節之處,老奶奶和小貓四隻眼睛對視在一起,一切的交流和情感都在這其中。小貓的尾巴翹的很高,高興嘛!有了老奶奶自己更有安全感了,更有人呵護自己了。這就像大病痊癒的母親回到家,孩子看到一頭扎到媽媽懷中,是幸福、是依戀、是撒嬌,當然的孩子還不知道母親的每況愈下的身體是多麼求之不渝的。還有老奶奶頭上的髮髻,打成了波浪翻滾推進的形式,這代表其內心的激烈的起伏,回到家,小貓就給自己織了一條溫暖的披肩,暖在心裡,洋溢在外表。對於老奶奶一直淡定的情懷,內心豈是多麼的不淡定啊!

此時的音樂已經停止,不必在用音樂來渲染情感,他們已經情不自禁,成為故事的高潮了。

【第24畫面】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正如作者推薦的那樣,這本書非常適合做拓展練習:1、以本書為素材,可以任意選取其中的其他的形象為載體,設定起始點,隨著手指指向載體韻律的高低變化,嘴裡同時發出嗚嗚的額聲音,可以以此為方法讓孩子自己嘗試著練習,2、任意選取手邊的物體,比如一個毛絨玩具,甚至一本書,都可以以手指為運動指向的工具,嘴裡發出創造性的任意的聲音,用這種聽覺和視覺結合的方式,讓孩子感受音樂的高低變化。

【封&底】


聽覺和視覺有機結合的音樂故事——《織毛線的貓》導讀


解析:

《耳朵先生系列音樂繪本》現一套共有5本,《織毛線的貓》、《我是不是太小了》、《魔法跳跳床》、《七秒鐘記憶的魚》和《鬼是什麼》。

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或有趣、或夢幻、或值得思考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每一本繪本所講述的故事主題似乎並不直截了當關於音樂,而音樂的元素卻滲透在故事繪本之中。

《魔法跳跳床》

樹林裡有一個魔法跳跳床,動物們都想體驗一下被送到雲上的感覺。於是它們相互幫助,Z後它們都到了雲端上面。情節簡單,不僅將動物之間的友愛精神深刻體現出來了,而且將音的高低這一專業的音樂元素通過距離的高低的方式直觀地呈現出來。

《七秒鐘記憶的魚》

黑仔是一條魚,它只有七秒的記憶,因此它很快J忘記和其他動物之間的不快。可是在它遇到一條美麗的紅魚後,它卻不會忘記,因為它們永遠生活在一起。故事情感豐富,不著痕跡地將"音階"的組合變化的美妙體現出來了。

《鬼是什麼》

這是一個關於表現音樂的 “片段” 與 “完整” 的繪本。故事中前面部分對鬼是什麼樣子的想象局部的, 音樂呈現的也是不確定的“片段”;故事的後部分還原了鬼的全貌,音樂也根據情節還原了每一個片段的原貌。

《我是不是太小了》

“大”與“小”原本J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對於豆豆蟲來講很“大”的事情,對於小男孩來說可能只是一件微乎其微的事情。本文通過W美的畫面和特定的音樂旋律讓寶寶感受不一樣的“大”與“小”,這將是一場奇妙的閱讀感受。

《織毛線的貓》

一隻可愛的貓陪伴老奶奶多年,從她那兒學會了織毛線。有YT老奶奶生病住院了,它學著老奶奶給自己喜歡的人織了很多東西。可是,它仍然想念老奶奶,於是它日以繼夜地給老奶奶織了一條披肩。故事溫馨、感人,畫面W美精緻。

四、作者信息

陳蓉,音樂教育博士研究生,現任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教學法講師。出版過《從頭到腳玩音樂》《跟我搖擺》(第一學期)《音樂教學法教程》《跟我搖擺》(第二學期)等教材。她還是第一位在奧爾夫學院院報上發表論文的中國學者。

喬吟:武漢音樂學院音樂碩士學位。持有美國AMS蒙特梭利國際證照(0-3歲),也是國家註冊少兒心理諮詢師,國家育嬰師資格,NGHTAH認證催眠治療師,高級NLP執行師,隱喻故事治療師。她是學前教育界的“斜槓青年”,家庭教育的倡導者。她是安柏教育的創始人,現任安柏教育總經理、長江0-3歲科學育兒國際研究院院長。

水母咪,繪本插畫師,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2013年8月上海書展首發個人第一本繪本《夢想集》。2016年作品《lost ocean》《織毛線的貓》入選菠蘿圈國際插畫展,2017 年作品《海洋》展於博洛尼亞插畫展。已出版作品 《夢想集》 《嘿,黑黑!》 《老虎拔牙》《糖鼠和米鼠》《我們是貓》《談琵琶、彈琵琶》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