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 心靈之歌

音樂 藝術 婚姻 民俗 光明網頭條號 2017-06-08

【中華文化溯源·侗族大歌】

光明日報記者 呂慎

黔桂交界的九萬大山裡,侗家人的歌聲就像這裡的流雲、溪水、雀鳥,自由自在、清新空靈。侗家的歌,唱的是祖先、愛情、草木、鳥獸……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能唱出來。“飯養身、歌養心。”侗族把歌看作靈魂的歸宿,像信仰一樣維繫著族群。

侗族大歌 心靈之歌

今年69歲的侗族大歌歌師在傳歌。 張琪攝/光明圖片

掃一掃 開啟中華文化溯源之旅

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

侗族大歌,在侗語裡叫“嘎老”,“嘎”意為歌,“老”意為大。侗族大歌的母題是愛情。“行歌坐月”是侗族的古老習俗:青年男女聚在鼓樓下、風雨橋上,通過對歌彼此瞭解、互訴衷腸,用歌聲找到意中人。雖然說媒、訂婚、採納、成婚等禮儀在侗家也不可缺少,但父母一般不會干涉子女的婚事,所以“行歌坐月”成了決定婚姻的關鍵一環。特別是女青年,如果歌唱得不好,很難找到婆家。侗家女孩從七八歲就開始聚在一起唱歌了,到了婚嫁年齡一般都能唱二三十首歌,所以我們經常見到的侗族大歌演唱者多為女性。但唱大歌的絕不限於女性,唱的也絕不限於愛情。

侗族大歌20世紀80年代初在巴黎一亮相就轟動了歐洲樂壇,不少樂評人驚歎侗族大歌是“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侗族大歌是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和聲的音樂形式。侗族人把高音稱作“所枚”(雌音)、低音稱作“所賽”(雄音),用兩性認知樂音,體現了侗族的宇宙觀。

據說侗族大歌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侗族與西南諸少數民族類似,在不斷的征戰中逐漸向西退卻,越來越往深山遷徙,最終落腳於九萬大山深處。苦難的經歷讓侗族大歌帶著淡淡的傷感,而正是這種色彩撥動了聽眾的心絃。流傳在侗鄉的一首古老的大歌,唱的是一位小夥久不見情妹來對歌,就向風雨打聽情人的消息,風雨說姑娘生了重病。小夥子奔到姑娘身旁,拉著姑娘的手唱到:“聽妹講出辛酸話,我痛進骨來疼到筋。看妹憔悴失了真模樣,傷了肝來碎了心。哪一處仙山有靈藥,我去偷來給妹敷!哪一個龍宮有珍寶,我去拿來給妹服!”這麼體貼的話語說出來就足以打動姑娘的芳心,唱出來更是讓人心醉。侗族小夥對女孩兒的溫柔,似乎已經融入他們的基因。

懂歌的人也懂得心

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的小黃侗寨,有一位來自四川的中央民族大學研究生李月園。她是嫁到小黃侗寨的媳婦,而且已經有了一個剛過百日的寶寶。高學歷嫁到大山裡的侗寨多少讓人有些驚訝,可李月園說,嫁到小黃侗寨的研究生就有三個。

“侗族男孩真的特別懂女孩子的心。”李月園講起她的愛情故事:自己學的是少數民族民俗學,所以到侗族大歌之鄉小黃尋找研究的素材。是寨子裡的小夥子小潘去接的她;她非常想見到對侗族大歌造詣深厚的民間學者,又是小潘晚上趕著山路,開車兩個小時,圓了她的心願;離開那天還是小潘在眾人深眠的清晨開車送她去了車站。當李月園回到北京,回味“潘哥”的體貼,讓她無法抑制回到小黃的衝動。於是,拋棄了大都市的生活,拋棄了穩定的工作,穿上侗衣,唱起侗歌,李月園成了小黃侗寨的新成員。如今,她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在小黃、在從江收集整理侗族大歌的歷史和曲目,辦起了一個推廣小黃侗寨和侗族大歌的公眾號。

作為遠近聞名的歌鄉,從小黃侗寨走出來的歌手到州府凱里、到省城貴陽、到桂林、到北京為人們帶去侗族的迷人音樂,而唱侗族大歌也成為這裡群眾脫貧致富的一門手藝。

在小黃,每3位外出務工者就有一位從事著與大歌相關的產業。記者拜訪了寨子裡德高望重的潘薩銀花老人,75歲的她從4歲開始唱歌,會的歌有280多首,在整個侗族地區也是數一數二的大歌老藝人。見到遠道而來的客人,老人帶著10位老姐妹,唱起了悠揚的侗族大歌:“太陽就要落坡,我們已經老去。人生就像一天,生命快到終點。可歌聲不會停止,族群還會繁榮!多年以前是我們一起唱歌,現在寨子裡還是留下我們。年輕人啊,侗家的山水在呼喚你們回來,侗家歌曲等著你們來傳承!”

讓侗族大歌一輩輩傳下去

儘管聽不懂歌詞,但歌聲高亢悠揚又帶著淡淡的憂傷,聽起來蕩氣迴腸。潘薩銀花告訴記者,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她最擔心的還是侗族大歌如何發揚光大。“大歌不能只是用作表演,要傳下去就得用它來唱心裡的話、傳心裡的情、講心裡的事。”老人說,傳承侗族大歌最重要的不僅會唱,更要用歌聲讚美愛情、自然和祖先,“你們雖然聽不懂大歌裡唱的什麼,但是覺得好聽,那是因為歌裡有我們侗家人世世代代的悲歡離合。”

記者來到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的宰蕩村,驚喜地發現老人的憂慮正在得到破解。宰蕩也是侗族大歌之鄉,每年都有十幾批來自全國和世界各地的遊客和音樂愛好者來這裡學習侗族大歌。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胡官美是這裡最受尊敬的“桑嘎”(歌師)。她一家三代,兒子、女兒、兒媳、孫子、孫女都是侗族大歌好手。每個來到這裡學唱大歌的人,胡官美都會熱情傳授,分文不取。在縣裡的支持下,村裡還為學歌者建起了侗族風格的歌堂。胡官美的女兒楊煥珍目前專職為附近幾所小學的孩子們教唱侗族大歌。

楊煥珍告訴記者,侗族大歌已經作為必修課列入榕江縣小學的教學計劃,不僅有專職教師,每年還會舉辦侗族大歌比賽,除了傳統曲目,他們還請當地的音樂人創作適合少年兒童演唱的童謠、短歌,孩子們都非常喜歡。楊煥珍說:“小時候學的東西記得最牢!等他們長大了,不管走到哪裡,都能再將這些歌曲教給他們的孩子,讓侗族大歌一輩輩傳下去。”

《光明日報》( 2017年06月02日 09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