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音樂專業報該怎麼“辦”?——《音樂週報》創刊40週年論壇舉辦

新時代,音樂專業報該怎麼“辦”?——《音樂週報》創刊40週年論壇舉辦

文 | 紀晨

今天,是《音樂週報》創刊40週年的日子。從1979到2019,作為目前惟一一份全國公開發行的音樂專業報紙,《音樂週報》記錄了改革開放後中國音樂事業的發展壯大,也見證了中國音樂人和樂團走向世界的步伐。

5月24日,本報舉辦“初心依舊·與時偕行——《音樂週報》創刊40週年論壇”。受邀嘉賓紛紛祝賀《音樂週報》生日快樂,講述了自己與這份報紙的情義,並共同探討了《音樂週報》如何利用自身優勢更好地宣傳報道、助力音樂事業的發展。

新時代,音樂專業報該怎麼“辦”?——《音樂週報》創刊40週年論壇舉辦

指揮家、原中央芭蕾舞團首席指揮

卞祖善

加大音樂評論的比重

《音樂週報》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報紙。每週都很期盼拿到這份報紙,渴望從中得到世界各地的消息、瞭解音樂事件、知曉有哪些新作品。

希望《音樂週報》可以加大音樂評論的比重。現在社會上的音樂評論有一種不好的風氣,好話連篇,不著邊際。音樂評論要實事求是,客觀不要誇大;要有不同的聲音,允許多方各抒己見。《音樂週報》有這個責任將音樂評論的好傳統發揚下去。

要愛護中國音樂人才,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和愛護。

新時代,音樂專業報該怎麼“辦”?——《音樂週報》創刊40週年論壇舉辦

指揮家、國家大劇院藝術總監、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總監

呂嘉

引領讀者關注導向

我是《音樂週報》的忠實讀者,上世紀80年代末我出國留學,那段時間父親就會把他在《音樂週報》上看到的好文章拍下來發給我,他還會把上面刊登的關於我的文章剪下來、收集起來。

如今網絡時代信息量很大,我希望拿到報紙時,可以第一時間檢索到我想看的內容具體在哪一個版面上。期待可以增加鑑賞性的欄目,對國內作品加大關注度,也期待看到到位的文藝批評。

希望《音樂週報》以其獨立性、專有性、專業性,引領讀者的關注導向,對業界產生更重要的影響。

新時代,音樂專業報該怎麼“辦”?——《音樂週報》創刊40週年論壇舉辦

中國樂器協會常務副理事長

曾澤民

對樂器推廣做出巨大貢獻

我是《音樂週報》的忠實讀者,上世紀80年代末我出國留學,那段時間父親就會把他在《音樂週報》上看到的好文章拍下來發給我,他還會把上面刊登的關於我的文章剪下來、收集起來。

如今網絡時代信息量很大,我希望拿到報紙時,可以第一時間檢索到我想看的內容具體在哪一個版面上。期待可以增加鑑賞性的欄目,對國內作品加大關注度,也期待看到到位的文藝批評。

希望《音樂週報》以其獨立性、專有性、專業性,引領讀者的關注導向,對業界產生更重要的影響。

新時代,音樂專業報該怎麼“辦”?——《音樂週報》創刊40週年論壇舉辦

歌唱家、中國合唱協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

李小祥

要敢於面對真實客觀的問題

《音樂週報》是伴隨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媒體,陪伴著熱愛音樂的讀者們走過了風風雨雨的40年。

這次論壇的標題裡有“初心依舊”四個字,在當前蕪雜的市場環境下,《音樂週報》不能完全跟著市場走,要敢於面對真實客觀的問題。如今,合唱領域亂象很多,有些人打著合唱的旗號招搖行騙。期望《音樂週報》可以利用其權威性,對大眾起到引領性的作用,發揮媒體對大眾普及、教育、培訓的職能。

新時代,音樂專業報該怎麼“辦”?——《音樂週報》創刊40週年論壇舉辦

學者 趙世民

好編輯將讀者培養成了作者

感謝多年來《音樂週報》對我的認可,是《音樂週報》帶領我成長。當時我是初入音樂行業的白丁,是張鴻瑋老師,一點一點地教我,把我培養成為了一名撰稿人。這就是一個好編輯的作用。

全媒體時代,《音樂週報》可以通過增加音頻、視頻、直播樂評人現場點評等手段,讓報道更加立體、多元;還可以攜手行業內的專家們開設頂級培訓班,起到示範性作用。

新時代,音樂專業報該怎麼“辦”?——《音樂週報》創刊40週年論壇舉辦

北京市第109中學金帆樂團常任指揮

羅彬彬

為基層音樂工作者提供一個平臺

《音樂週報》為基層音樂老師提供了一個瞭解音樂圈大事的窗口,也提供了一個平臺,讓基層音樂工作者可以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現在,音樂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對學生音樂觀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希望《音樂週報》為老師們提供教育導向,引領教師思維方向,幫助老師們更好地教育學生。

新時代,音樂專業報該怎麼“辦”?——《音樂週報》創刊40週年論壇舉辦

中國音樂家協會黨組成員、副祕書長

張天文

走出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數次談到對文藝發展的要求,中央現在越來越重視文藝事業。中國音協和《音樂週報》一直保持著緊密的聯繫,每月末隨報出版的《音樂週報》中國音協專刊,對我們團結全國音協會員起到了積極作用。

紙媒應該怎樣應對來自網絡的挑戰?我想,還是要注重品牌的打造,走出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道路。看看我們的受眾到底是哪些群體,拿出切實可行的行動。

新時代,音樂專業報該怎麼“辦”?——《音樂週報》創刊40週年論壇舉辦

中山公園音樂堂總經理

徐堅

進一步增加對讀者的服務性

《音樂週報》在中山公園音樂堂整個發展過程中,都給予了我們很多的關注,發揮了很大作用。中山公園音樂堂是連接音樂家與觀眾的橋樑,《音樂週報》和我們很像,是連接音樂家與讀者之間的橋樑。

希望《音樂週報》進一步增加對讀者的服務性,例如在看到對一位音樂家訪談的同時,就可以看到他近期在國內所有的演出信息,甚至可以直接購票。

新時代,音樂專業報該怎麼“辦”?——《音樂週報》創刊40週年論壇舉辦

歌唱家、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院長、教授

金曼

一起關注基層音樂教育領域

《音樂週報》是我甜蜜的回憶。40年來,我和這份報紙一起成長,尤其在信息相對匱乏的那個年代,每週都很期待可以早一點拿到這份報紙。

這些年,除了推廣歌劇,我也在做博雅課堂,關注農村的音樂文化教育的發展,希望可以和《音樂週報》一起投入到基層音樂教育領域,帶動農村音樂事業的發展。

新時代,音樂專業報該怎麼“辦”?——《音樂週報》創刊40週年論壇舉辦

作曲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

唐建平

發揮專業媒體對藝術的提升作用

在我研究生畢業的時候,《音樂週報》就刊登了對我作品的介紹,讓我欣喜不已,我還特意把報紙寄回家鄉,讓大家看到我的信息。我也在《音樂週報》做過講座。

《音樂週報》是專業報紙,對其是有學術上的期待的。除了具有學術上的高度,《音樂週報》還應該始終保持公允性,對國人藝術理念起到提升、引領的作用。例如現代音樂還不被大眾所接受,並不是作品不好,而是它領先於大眾的理解和觀念,因此期待《音樂週報》對現代音樂能給予更多的介紹和普及。

新時代,音樂專業報該怎麼“辦”?——《音樂週報》創刊40週年論壇舉辦

琵琶演奏家、中央民族樂團副團長

趙聰

成為“音樂界的《參考消息》”

感謝《音樂週報》多年來對中央民族樂團的支持。

我們都要思考,能做什麼?讀者需要什麼?現在很多時尚類的媒體,起初都是賣雜誌,後來才有了公眾號,讀者更多地是選擇在公眾號上閱讀。但通過多年在網絡上的閱讀,對這家媒體充分地肯定、認可後,現在讀者反而又迴歸到買雜誌的階段。說明通過網絡大數據,瞭解了讀者的喜好後,雜誌在產品內容生產上得到了體現。《音樂週報》也可以借鑑,通過了解什麼樣的文章閱讀量高,以後就可以增加這方面報道的比重。《音樂週報》應該成為“音樂界的《參考消息》”,建立自己獨特的系統。

新時代,音樂專業報該怎麼“辦”?——《音樂週報》創刊40週年論壇舉辦

中央音樂學院宣傳部部長

潘國強

分享音樂教育經驗

現在大家獲取新聞的方式非常多,作為週報,希望《音樂週報》可以有更多專業的、更加深度的報道,眼光放得更高、視野放得更寬。

同時,我們也願意把中央音樂學院在教育上、黨辦上的一些經驗分享出來,給更多的學校以借鑑。

- THE END -

歡迎關注《音樂週報》

快手、抖音賬號

近期熱門文章

北京合唱節開幕,音樂週報與北京音樂家協會邀全國合唱團晉京展演

童聲合唱是個慢活兒,急不得

歌唱的高音技術可以速成嗎?

一百年前的五四運動,為中國音樂帶來了什麼?

韓雪假唱背後,飲鴆止渴的音樂劇“粉絲經濟”

你所不知道的巴黎聖母院和音樂的故事

音樂教師有哪些隱性負擔?| 爭鳴

足不出戶,跟世界排名前30音樂院校導師直接上課

訂閱2019年《音樂週報》,戳這裡!

民族管絃樂隊座位究竟怎麼排?

唱合唱,你的聲音“炸”嗎?

Q:想訂閱《音樂週報》?

A:請進入“音樂週報”微信公眾號,點擊下拉菜單“訂閱報紙”。

Q:想投稿?

A:發這裡 [email protected]

Q:想合作?

A:請點擊下拉菜單“廣告合作”。

新時代,音樂專業報該怎麼“辦”?——《音樂週報》創刊40週年論壇舉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