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洪:北斗原創《過了》歌,是時代需要的新中國風音樂創作

苗洪:北斗原創《過了》歌,是時代需要的新中國風音樂創作

序言:由北斗作詞作曲的歌曲《過了》是中國新時期比較突出的一首民族風格類歌曲。歌曲採用以輕音樂為主的旋律格調,渲染出抒情及嚮往理想的細膩心理情感。從整個歌詞的寫作來看,充滿了期待及奮進的主題意境及精神煥發,深刻表現了當代中國人民在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社會大背景之下的個體價值觀及理想境界。我們將以下三個方面的分析北斗的這首《過了》。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關於《過了》的敘事層面。嚴格來說,這是一首結構完整的七言絕句之作:“十年一劍又如何,誰道征途盡凱歌,丹桂枝頭曾蝶舞,風流應散我經過。”很明顯,在韻律安排方面,借鑑了李商隱的《夜雨寄北》結構:“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格式十分工整。但是,問題在於如何將一首格式十分工整的規範化詩詞轉換為大眾喜愛的歌曲並廣泛傳唱,這也是北斗先生需要考慮的主要方面。

然而詩詞中所寓意的十年一劍的豪邁,又如何的反思與發問,勝似前庭信步的安詳與對人生哲學人生價值的把握及其對於人生未來的預言及憧憬,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壯志凌雲及壯志未酬的理想主義人格及精神,正是我們新時期這一代青年群體所渴望的精神支撐,他們需要高昂的旋律去震撼他們奮進的心靈,需要肯定他們從小時候就固有的英雄主義情結。因此,從這方面來講,這首詩詞的前半部分,實際上是在展示給一顆年輕的心靈去領悟的意境。從這方面而言,歌曲的主題是年輕的,但是,北斗並沒有以過來人的身份,去教導年輕一代如何面對現實的挑戰及各種不同類型價值觀甚至是個人心理困惑的挑戰,而是以一副哲人的視角展開清晰而不失親切的啟蒙,並且無形間帶給年輕人無比的自信與信任。而這種親切的角度是平等的是年輕的,所以也是共鳴的。但是,如何通過現場演唱體現出這種共鳴的情感,也是北斗先生在創作過程十分重視的問題。既要在歌曲中突出表現出新中國風的味道,又要保證年輕一代音樂欣賞個性自由的狀況與需求。而實際上這也是當代中國音樂創作所面臨的重大問題。當一個國家的音樂主流只能通過愛情歌曲來表現的時候,與其說作曲家在用音樂調劑音樂受眾的文化及娛樂需求,不如說是對社會現實的無視與脫離。無疑,我們需要以至於嶄新的音樂去鼓勵中國人民積極向上的精神層面。讓人民不僅僅在於只感受到音樂純娛樂性的存在,也要通過音樂工作者嚴肅的創作態度創作出大批優秀的音樂作品,帶給廣大音樂受眾不同層次的啟發式思考。新時代音樂的最終目的並不是只給人類帶來純粹的感官上的陶醉,那樣只能讓我們在音樂中頹廢。

而北斗先生正是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思考與對比,最終給我們創作出這首旋律優美,層次分明的新中國風歌曲代表之作《過了》。如何將一首格律對仗工整的詩詞處理成為一首廣大音樂受眾所普遍接受的大眾化音樂作品,成功的例子古今中外並不少見。如毛澤東的七律《長征》《解放軍佔領南京》,李煜的《獨上西樓》,及其《草帽歌》《偶然》,甚至還有些古典詩詞被成功處理為兒童歌曲的《憫農》等。

當然,歌曲的主題思考與序事到此並沒有結束。直到歌詞的下半部分,才突出自己過來與過了的人生過程。丹桂枝頭曾蝶舞的風華正茂,曾經年輕過的,滾滾紅塵中的風流與洗禮,其實是對自己人生的回望與思考。但是這種思考又是充滿浪漫主義的思考,並不僅僅侷限於過來人的總結或經驗主義類型的思考。它是一個發自內心世界的平和的,從容不迫的自我完善的過程的總結。歌曲沒有打算對所有的音樂受眾進行人生在世及人生哲學的說教。而是通過對丹桂枝頭曾蝶舞時代的美好回憶,襯托出人生易老,紅顏易逝的普遍人生真理。而當代年輕一代的怕老情結及久久不願放棄的巨嬰心理或許是整個世界所面臨的嚴峻現實。所以,如何引導年輕人如何從怕老到從容接受人生是個逐步過去的客觀歷程成為《過了》的主要啟蒙支撐。從這一點來說,北斗的《過了》不僅具有批判現實主義的意義,也為中國新時期音樂創作如何反映現實提供了具有探索性的樣本。

二、關於《過了》的技巧層面。從整個歌曲的作曲來分析,將調子定位於C首先就決定了這首歌曲的通俗性及民歌性。在作曲過程當中,我們可以看出的是,北斗儘量保持歌曲情緒的穩定性,而不至於使演唱者隨意性的去誇張,保證了歌曲風格的嚴肅性及激勵的主題。這種對信念及理想的演繹,實際上也體現了作曲家深厚的古典音樂素養。我們從完成的歌譜初稿可以看見,在音樂情緒上的跳躍是鮮明,充滿了質感。它是一個從深情到自我完善然後又到充滿激情充滿豪情壯志的提升過程。從歌譜的開始來欣賞的話,很明顯是一種充滿西方音樂風格的處理。這種處理是憂鬱的,這種猶豫是來自一個人對事物現象的接觸,然後才上升為又如何的人生髮問。人生之路的艱難與困惑,對未來的憧憬與理想的渴望,最終凝結為誰道征途盡凱歌的疑惑與探索的慾望。因此,這種憂鬱的音樂體驗及體現僅僅旋律的抒情需要,而背後隱藏的則是征途盡凱歌的確認與人生信心的建立。

與此同時,該曲所包容的音樂元素非常簡潔而清晰,以充滿對新時期中國人民奮發向上精神風貌高唱讚歌的熱情洋溢,完成了《過了》的創作。《過了》的音樂風格儘管吸收了其他許多音樂類型的元素,但是,在整體上還是圍繞中國本土音樂固有的原胚基礎至上所進行的音樂創作。北斗先生曾經這樣精闢的描述現代音樂的實質,無論中國樂壇颳起什麼風,西北風也好,東南風也好,它們都不能代表中國音樂的正題需求,即便是某些風的歌曲廣為傳唱,那都不是中國音樂建設的真正目的。因為他們始終只不過是地域音樂地域文化的局部展示。如果讓一個沿海地區的青年人拼命狂吼著黃土高原,這本身就是音樂距離感及現場感的扭曲。同時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在於,中國的音樂家為什麼不能從更加宏大的文化場景出發去創作真正普及型的音樂作品?

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在這音樂形式,音樂價值體系極其多元化的時代,北斗先生能夠集作詞作曲創作出如此充滿豪情的作品,是時代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綜觀整個歌曲的樂譜,在佈局上十分簡潔而又不失華麗,在情感上集中體現了新中國風的音樂氣氛。值得廣大的藝術家去充滿深情的演唱。當然,這個新中國風的形成,並不是傳統中國音樂的那種激情乃至在喧囂中宣洩情感的那種風格,北斗則從旋律的設計中更傾向於從理性寧靜中去思考人生哲學的嚴肅問題。

三、關於《過了》的文化層面。對於崇拜古典詩詞的北斗來說,在創作《過了》的過程當中,對於古典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凸現是北斗主要的文化層面的支撐。在符號文化嚴重衝擊中國傳統文化的厭倦形勢下,所謂的現代文化幾乎被迫成為一個遠離傳統文化的真空地帶。然而這種文化的沙漠最終不是中國知識分子的選擇。他們需要在具有特別重要大眾意義的傳遍載體中去為中國傳統文化尋找出路及出口。當然,這種突破是艱難的,由於傳統文化逐漸遠離的種種原因,在我們年輕一代那裡,已經找尋不到文化的寧靜與信仰。我們必須突破,因為中華民族及中華兒女的凝聚力及向心力最終來自對本土文化的信仰。而現代文化的缺損最終必然導致中華民族凝聚力及向心力的減弱。在北斗看來,這種削弱帶來的後果是嚴重的,同時也是事關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否能夠延續的大局問題。在歌曲的創作過程當中,北斗所保持的創作態度,其實是根植於儒家思想的原則進行的創作過程。從整個歌曲的主題來看,它始終圍繞的是關於人生之道的討論。實際上就是關於一個人如何按照社會及時代的價值觀成長的過程。沒有規範沒有規則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因此,北斗的這首《過了》可以說是首忠實國學層面的成功之作。

我們可以看見,在歌詞當中,北斗直接就展示了中華兒女信仰與力量及其堅韌不拔的品行及樂觀主義的精神面貌。“十年一劍又如何,誰道征途盡凱歌”,但是,這種力量與信心的展示並不是北斗最終的目的。

既然是詩詞,就必須兼顧詩詞的浪漫主義原則立場。如果失去了浪漫主義的支撐,那麼這首歌曲就無法在意境中體現出中華文化美學的一面。因此,接下來,北斗又寫道:“丹桂枝頭曾蝶舞,風流應數我經過。”從信仰到風流,整部作品的文化意境處理的十分完整。與此同時,北斗先生在為該歌曲命名的時候也是別具匠心。借鑑了唐代詩人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當然,這種意境的移植是有限的,它必須兼顧現代音樂與現代人的時代距離及臨場感、帶入感。

【評論家苗洪簡介】

苗洪:北斗原創《過了》歌,是時代需要的新中國風音樂創作

苗洪,轉業軍人,主要從事各類文學作品的評論工作,長期受聘於海南人民廣播電臺社教節目,擔當主持人。後來為支持雲南詩歌事業的發展辭職而專門從事詩歌評論工作,現為詩歌專業評論員。應邀為當今中國頂級作家,包括詩人商震、帕男,作家陳忠實、賈平凹、劉震雲、周嘯天等創作過專題評論。

【詩人北斗簡介】

苗洪:北斗原創《過了》歌,是時代需要的新中國風音樂創作

北斗,齋號七星齋,書畫詩詞音樂攝影愛好者,珠江詩社、汕尾詩社會員,夢筆文學社社員,中國塵社社員。

(作者授權見詩如面發佈,如需轉載請您聯繫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