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是音樂發燒友的聚集地

這兒是音樂發燒友的聚集地

採訪:王江河、十三妹

撰文:十三妹

這個店主不簡單。 音響,彷佛真的已經成為復古和懷舊的物件,而不是真正拿來使用的電器。

對於當下很多聽音樂的人來說,戴上耳機便是另一個世界。受益於移動設備和互聯網的便利,他們隨時隨地都能都聽到自己喜歡的音樂。但在過去,對於音樂發燒友來說,可能大多更願意花上許多時間去淘一套好音響,在家裡感受好音質帶來的愉悅。隨著時間流逝,前者的人數快速增長,而後者劇烈減少,與之相伴的是賣音響的店鋪越開越少,生意也不如從前,老李音響便是其中的一家。

變舊為寶的手藝和激情

如果用一句話形容老李,那麼該是“這個店主不簡單。”

出生於安徽的他,打小學木工做手藝活兒,經營過鞋城、擺攤賣過創可貼,從做木工到從商,他的手藝從來沒有丟下。出於個人興趣 ,店內許多音響都曾被他改造過。或多或少地換了零部件,外形和功能上也有所調整。

改過以後的音響,售價大多都會翻上幾倍,可老李卻說其實並不算賺錢。因為他耗費的時間和精力,已經遠遠超出音響本身的價值,如果說把修改音響的時間用於賣貨,一定是比慢人工改造音響要更賺的。老李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他還是說自己放不下,就是想去鑽研,去創新,把音響做的更好一些,做成獨一無二的。一臺音響。

老李通常會花上個把月的時間,複雜一些的更是常常幾個月都沒能完工,可他樂在其中,不斷地去構思、設計、嘗試,讓那些舊音響變得與眾不同,甚至是獨一無二。這背後並不是簡單的收益足以支撐的,更多的是老李內心的那份激情,如果沒有那種對工作的熱忱和堅持,這份苦差事是做下去的。

曾經,為找到合適的電位器,老李買來了國內市面上所有牌子來試,最後依舊覺得不夠好用,便索性都在外國進口。

這兒是音樂發燒友的聚集地

李掌櫃

曾經是手藝人,便一輩子是手藝人,放不下對品質的追求。

自己動手畫圖設計圖紙,用手工改造打磨一臺音響是老李的堅持,正因如此,他的音響有了不同於工業生產的標準化,多了些人性化的創新創造在其中,每一臺經過他手改造的音響都變得更有特色,從外觀到功能都更為吸引顧客。

正是這種變舊為寶的手藝和激情,給這樣一家普普通通的小店帶來了活力和繼續下去的動力。

成為音樂發燒友的集聚地

老李音響開業已有近二十載,聚集了許多的音樂發燒友,原因無他:服務優、貨品好。

上門安裝,永久保修

老李為每一位購買音響的客人都免費提供上門安裝的服務,同時給客人終身免費維修的售後。也就是說,你在這裡買音響,後續的安裝和維修是完全不需要擔心的。這樣的優質服務是店裡一直以來的做法,體現了老李的用心之處,也是很多老客戶一直跟隨的原因。

種類豐富,手藝獨到

走進老李的音響店,看到的便是各種各樣大大小小不同品牌的音響設備,市面上能看到的音響這裡幾乎都有。

這兒是音樂發燒友的聚集地

貨源不同於普通的店,二手音響的東西更多的來自於發燒友轉手賣出的,這樣一來款式就變得很多。再加上老李喜歡創新,用自己獨特的想法和多年的手藝改造出了不少特別的音響,也成功吸引到一眾音樂發燒友。雖然店鋪不大,但是種類豐富再加上老李獨到的手藝能夠變舊為寶。所以以前生意好的時候,一些音樂發燒友們就像打卡上班似的,天天都會來店裡,看看有沒有新物件,生怕錯過好東西。

這兒是音樂發燒友的聚集地

這兒是音樂發燒友的聚集地

除了貨品多,李掌櫃更能技術改裝

就這樣,老李音響慢慢地成為了音樂發燒友的聚集地,他們在這裡淘換物件,聊聊音響,和老李從顧客變成朋友的也是大有人在。

在經營的困境中繼續堅守

開了近二十年的老李音響,曾因市場拆遷的原因三次易址。

如今的它開在了浦東新區的金煌煌市場,一間僅僅十幾平米的鋪子便是它的全部面積。比起過去需要大倉庫放貨的階段,現在的生意可以用慘淡二字形容。

老李回憶生意好的時候,那時的顧客買音響買功放的人很多,誰家買了好的音響,同事朋友親戚都會託他也買上一臺。在那個電視娛樂和網絡普及率較低的時候,認真聽歌是人們的一大消遣。

而如今,會用它來聽歌的人越來越少。用老李的話來說:“年輕人不玩這個,老年人很多也不玩了,玩不動了。發燒友這個群體人越來越少了。”如他所言,店裡的生意早已不復從前火爆。

即便是像老李般喜歡並且擅長擺弄音響,變舊為寶這般會經營的,也不可避免地因為行業整體的市場萎縮而面臨困境。老李坦言:現在有的時候幾天都賣不出去東西,而且這種情況常有。從去年到現在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個虧損的狀態。

對他這樣的描述,我們其實並不意外。

位於金煌煌市場的老李音響,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並不佔據優勢,人流和地段都算不上很好。雖說是市場裡,算是個商業聚集地,但其店鋪周圍更多的是經營二手服裝、傢俱等實用的商品。對比之下,二手音響這類偏精神娛樂的商品顯然不夠“實用,”又因其是二手電器後續的維修和服務只能在本店進行,所以基本上外地顧客是不會購買的。

這兒是音樂發燒友的聚集地

一套名牌功放曾經是普通家庭的高級電器

如老李所言,他主要客戶群體是退休的上海本地人,具備了有錢有閒的條件,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來淘換二手音響。可慢慢地,這些發燒友也在老去,玩不動了。曾經的老客戶越來越少,收入自然減少許多。

這兒是音樂發燒友的聚集地

90後未必知道它是什麼

老李告訴我們一句話“年輕人不買,女同志不買。”足以看出音響發燒友群體的小眾性。買它的是一小部分逐漸老去的人,不買它的卻是現在的主力消費者,如此看來,它的市場萎縮是顯而易見的,且未來的經營困境不會消失,反而會愈加艱難。

面對困境,老李也曾做出嘗試,讓自己同樣做音響的兒子幫助其開淘寶店,但事實是收效甚微。上網購買的人大多是年輕人,幾乎沒有人會願意花幾千幾萬買一個只能放在家裡聽的音響,哪怕它音質再好、外觀再獨特。對於這樣的現狀,老李也感到經營之艱難,但是他依舊在堅持。用他的話來說,和音響呆在一起的時間比陪伴家人的時間還要多,因為喜歡這行才願意花時間研究和改造,只要能做下去就會一直做。

音響,彷佛真的已經成為復古和懷舊的物件,而不是真正拿來使用的電器。老李還能堅持多久沒人知道,但是採訪時他講起音響,屢屢起身為我們比劃、講解的樣子,依舊充滿激情。可問起他最喜歡的音樂是什麼,健談的老李卻無言相告,說自己其實不怎麼喜歡聽音樂。

說來很多人可能不信,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守著過去的音響經營到現在。沒有聽到音樂的人,會以為跳舞的人瘋了。不瞭解音響的人,也不會懂得老李的堅持與執著。或許於他而言,能夠把自己的創新、手藝、激情用於改造便已足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