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

民俗風情,純樸清新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八月——收穫》美學分析

"

民俗風情,純樸清新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八月——收穫》美學分析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八月——收穫》August—Harvest

八月,“家家戶戶收秋糧,高高的裸麥倒在地上,成捆的麥子垛成山,夜半牛車搬運忙。”

這是俄國著名詩人阿·柯里佐夫對《八月——收穫》的題詩。

阿列克賽·瓦西裡耶維奇·柯里佐夫(1809—1842)是19世紀30—40年代俄國文學史上佔有獨特地位的詩人。阿·柯里佐夫的詩歌真實地反映農民的生活和願望,也包含許多現實主義的成分。其特點是:純樸清新的民間風格、獨創的藝術形式、深厚的民主主義精神。他的不少抒情詩歌被俄國著名作曲家譜成歌曲,百餘年來一直傳唱。如《七月——刈者之歌》、《八月——收穫》等等,都是他的優秀作品。別林斯基說:“他熱愛農民的真實的日常生活。”認為他的詩是“藝術性的民歌”。杜勃羅留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薩爾蒂科夫·謝德林都著有長文評價他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根據阿·柯里佐夫的詩作,進行創作的一首鋼琴音樂小品——柴科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八首,這是八月裡獨有的旋律。

"

民俗風情,純樸清新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八月——收穫》美學分析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八月——收穫》August—Harvest

八月,“家家戶戶收秋糧,高高的裸麥倒在地上,成捆的麥子垛成山,夜半牛車搬運忙。”

這是俄國著名詩人阿·柯里佐夫對《八月——收穫》的題詩。

阿列克賽·瓦西裡耶維奇·柯里佐夫(1809—1842)是19世紀30—40年代俄國文學史上佔有獨特地位的詩人。阿·柯里佐夫的詩歌真實地反映農民的生活和願望,也包含許多現實主義的成分。其特點是:純樸清新的民間風格、獨創的藝術形式、深厚的民主主義精神。他的不少抒情詩歌被俄國著名作曲家譜成歌曲,百餘年來一直傳唱。如《七月——刈者之歌》、《八月——收穫》等等,都是他的優秀作品。別林斯基說:“他熱愛農民的真實的日常生活。”認為他的詩是“藝術性的民歌”。杜勃羅留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薩爾蒂科夫·謝德林都著有長文評價他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根據阿·柯里佐夫的詩作,進行創作的一首鋼琴音樂小品——柴科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八首,這是八月裡獨有的旋律。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柴科夫斯基

《八月——收穫》為b小調,6/8拍,活潑的快板。帶回旋感的主題,猶如一首舞曲,充滿了豐收的喜悅之情。描寫著農作物成熟時,大夥一起工作的景象,有的人割麥子,有的人捆綁麥杆,拖車的輪子整夜響個不停,就像音樂一樣的好聽。作品音樂色調明快,充滿了歡樂與激情,從一個側面勾勒出了俄羅斯勞動人民豐收時節收穫糧食的場面。

"

民俗風情,純樸清新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八月——收穫》美學分析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八月——收穫》August—Harvest

八月,“家家戶戶收秋糧,高高的裸麥倒在地上,成捆的麥子垛成山,夜半牛車搬運忙。”

這是俄國著名詩人阿·柯里佐夫對《八月——收穫》的題詩。

阿列克賽·瓦西裡耶維奇·柯里佐夫(1809—1842)是19世紀30—40年代俄國文學史上佔有獨特地位的詩人。阿·柯里佐夫的詩歌真實地反映農民的生活和願望,也包含許多現實主義的成分。其特點是:純樸清新的民間風格、獨創的藝術形式、深厚的民主主義精神。他的不少抒情詩歌被俄國著名作曲家譜成歌曲,百餘年來一直傳唱。如《七月——刈者之歌》、《八月——收穫》等等,都是他的優秀作品。別林斯基說:“他熱愛農民的真實的日常生活。”認為他的詩是“藝術性的民歌”。杜勃羅留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薩爾蒂科夫·謝德林都著有長文評價他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根據阿·柯里佐夫的詩作,進行創作的一首鋼琴音樂小品——柴科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八首,這是八月裡獨有的旋律。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柴科夫斯基

《八月——收穫》為b小調,6/8拍,活潑的快板。帶回旋感的主題,猶如一首舞曲,充滿了豐收的喜悅之情。描寫著農作物成熟時,大夥一起工作的景象,有的人割麥子,有的人捆綁麥杆,拖車的輪子整夜響個不停,就像音樂一樣的好聽。作品音樂色調明快,充滿了歡樂與激情,從一個側面勾勒出了俄羅斯勞動人民豐收時節收穫糧食的場面。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收穫糧食

《八月——收穫》採用了復三部曲式結構,各個部分中的主題發展主要通過轉調模進,與材料分裂的手法相結合,使各樂部均有高潮出現,中部與其他兩部分劃分清晰,結構相對獨立完整。同時,情緒的發展與銜接做得充分而妥帖。第一部分為有再現的單三部曲式,結尾部分用展開性寫法形成了龐大的擴展,活潑的快板熱烈、充滿激情;中間部分具有三部性,寧靜抒情如歌,中段有插部,由一系列模進結構組成;再現部為原樣再現,結束部分在主和絃上延長2小節。該樂曲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

"

民俗風情,純樸清新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八月——收穫》美學分析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八月——收穫》August—Harvest

八月,“家家戶戶收秋糧,高高的裸麥倒在地上,成捆的麥子垛成山,夜半牛車搬運忙。”

這是俄國著名詩人阿·柯里佐夫對《八月——收穫》的題詩。

阿列克賽·瓦西裡耶維奇·柯里佐夫(1809—1842)是19世紀30—40年代俄國文學史上佔有獨特地位的詩人。阿·柯里佐夫的詩歌真實地反映農民的生活和願望,也包含許多現實主義的成分。其特點是:純樸清新的民間風格、獨創的藝術形式、深厚的民主主義精神。他的不少抒情詩歌被俄國著名作曲家譜成歌曲,百餘年來一直傳唱。如《七月——刈者之歌》、《八月——收穫》等等,都是他的優秀作品。別林斯基說:“他熱愛農民的真實的日常生活。”認為他的詩是“藝術性的民歌”。杜勃羅留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薩爾蒂科夫·謝德林都著有長文評價他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根據阿·柯里佐夫的詩作,進行創作的一首鋼琴音樂小品——柴科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八首,這是八月裡獨有的旋律。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柴科夫斯基

《八月——收穫》為b小調,6/8拍,活潑的快板。帶回旋感的主題,猶如一首舞曲,充滿了豐收的喜悅之情。描寫著農作物成熟時,大夥一起工作的景象,有的人割麥子,有的人捆綁麥杆,拖車的輪子整夜響個不停,就像音樂一樣的好聽。作品音樂色調明快,充滿了歡樂與激情,從一個側面勾勒出了俄羅斯勞動人民豐收時節收穫糧食的場面。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收穫糧食

《八月——收穫》採用了復三部曲式結構,各個部分中的主題發展主要通過轉調模進,與材料分裂的手法相結合,使各樂部均有高潮出現,中部與其他兩部分劃分清晰,結構相對獨立完整。同時,情緒的發展與銜接做得充分而妥帖。第一部分為有再現的單三部曲式,結尾部分用展開性寫法形成了龐大的擴展,活潑的快板熱烈、充滿激情;中間部分具有三部性,寧靜抒情如歌,中段有插部,由一系列模進結構組成;再現部為原樣再現,結束部分在主和絃上延長2小節。該樂曲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第一部分(第1-67小節)的結構為引申型中段且變化再現的三段曲式,具有諧謔曲的體裁特徵。

A樂段(第1-24小節),開始的主題在高聲部上,是一個跳躍的短句,然後主題轉到了低聲部。該段由六個樂句(a+b+c+d+e+f)組成,每4小節為一樂句,每一樂句是前一樂句的重音移位或高八度、高四度移位。這部分為轉調樂段,主調為b和聲小調。a樂句(第1-4小節)的織體比較有趣:在節奏律動的主持續音上出現從b小調的主音(b')下八度級進到(b)的一連串平行六和絃進行(其中中音與次中音聲部穿插了三處下二度的雙輔助音),在低音主持續上發展,旋律富有動機感,全終止;b樂句(第5-8小節)為和絃式織體,

"

民俗風情,純樸清新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八月——收穫》美學分析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八月——收穫》August—Harvest

八月,“家家戶戶收秋糧,高高的裸麥倒在地上,成捆的麥子垛成山,夜半牛車搬運忙。”

這是俄國著名詩人阿·柯里佐夫對《八月——收穫》的題詩。

阿列克賽·瓦西裡耶維奇·柯里佐夫(1809—1842)是19世紀30—40年代俄國文學史上佔有獨特地位的詩人。阿·柯里佐夫的詩歌真實地反映農民的生活和願望,也包含許多現實主義的成分。其特點是:純樸清新的民間風格、獨創的藝術形式、深厚的民主主義精神。他的不少抒情詩歌被俄國著名作曲家譜成歌曲,百餘年來一直傳唱。如《七月——刈者之歌》、《八月——收穫》等等,都是他的優秀作品。別林斯基說:“他熱愛農民的真實的日常生活。”認為他的詩是“藝術性的民歌”。杜勃羅留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薩爾蒂科夫·謝德林都著有長文評價他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根據阿·柯里佐夫的詩作,進行創作的一首鋼琴音樂小品——柴科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八首,這是八月裡獨有的旋律。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柴科夫斯基

《八月——收穫》為b小調,6/8拍,活潑的快板。帶回旋感的主題,猶如一首舞曲,充滿了豐收的喜悅之情。描寫著農作物成熟時,大夥一起工作的景象,有的人割麥子,有的人捆綁麥杆,拖車的輪子整夜響個不停,就像音樂一樣的好聽。作品音樂色調明快,充滿了歡樂與激情,從一個側面勾勒出了俄羅斯勞動人民豐收時節收穫糧食的場面。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收穫糧食

《八月——收穫》採用了復三部曲式結構,各個部分中的主題發展主要通過轉調模進,與材料分裂的手法相結合,使各樂部均有高潮出現,中部與其他兩部分劃分清晰,結構相對獨立完整。同時,情緒的發展與銜接做得充分而妥帖。第一部分為有再現的單三部曲式,結尾部分用展開性寫法形成了龐大的擴展,活潑的快板熱烈、充滿激情;中間部分具有三部性,寧靜抒情如歌,中段有插部,由一系列模進結構組成;再現部為原樣再現,結束部分在主和絃上延長2小節。該樂曲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第一部分(第1-67小節)的結構為引申型中段且變化再現的三段曲式,具有諧謔曲的體裁特徵。

A樂段(第1-24小節),開始的主題在高聲部上,是一個跳躍的短句,然後主題轉到了低聲部。該段由六個樂句(a+b+c+d+e+f)組成,每4小節為一樂句,每一樂句是前一樂句的重音移位或高八度、高四度移位。這部分為轉調樂段,主調為b和聲小調。a樂句(第1-4小節)的織體比較有趣:在節奏律動的主持續音上出現從b小調的主音(b')下八度級進到(b)的一連串平行六和絃進行(其中中音與次中音聲部穿插了三處下二度的雙輔助音),在低音主持續上發展,旋律富有動機感,全終止;b樂句(第5-8小節)為和絃式織體,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主奏聲部換至低音,且由兩次相同的終止式連綴而成,在旋律與織體方面與a樂句形成對比,這兩個樂句所形成的明確對比,主要是通過旋律聲部音區的轉換、句法結構以及和聲運用的轉換。主調收攏,此主題生動活潑、詼諧奔放,為第一部分諧謔曲音樂體裁營造了動感十足的器樂曲基調;而後的c、d樂句(第9-16小節),運用改變和聲終止式(第15-16小節往主調的屬方向離調,即開放於主調屬和絃)的方式變化重複全曲的第一個主題(第1-8小節),該主題是個對比且方整的兩句式樂段,單一調性,b和聲小調。a-b-c-d樂句(第1-16小節)是個復樂段,此復樂段的開放終止,為B樂段的發展敞開了思緒;

"

民俗風情,純樸清新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八月——收穫》美學分析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八月——收穫》August—Harvest

八月,“家家戶戶收秋糧,高高的裸麥倒在地上,成捆的麥子垛成山,夜半牛車搬運忙。”

這是俄國著名詩人阿·柯里佐夫對《八月——收穫》的題詩。

阿列克賽·瓦西裡耶維奇·柯里佐夫(1809—1842)是19世紀30—40年代俄國文學史上佔有獨特地位的詩人。阿·柯里佐夫的詩歌真實地反映農民的生活和願望,也包含許多現實主義的成分。其特點是:純樸清新的民間風格、獨創的藝術形式、深厚的民主主義精神。他的不少抒情詩歌被俄國著名作曲家譜成歌曲,百餘年來一直傳唱。如《七月——刈者之歌》、《八月——收穫》等等,都是他的優秀作品。別林斯基說:“他熱愛農民的真實的日常生活。”認為他的詩是“藝術性的民歌”。杜勃羅留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薩爾蒂科夫·謝德林都著有長文評價他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根據阿·柯里佐夫的詩作,進行創作的一首鋼琴音樂小品——柴科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八首,這是八月裡獨有的旋律。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柴科夫斯基

《八月——收穫》為b小調,6/8拍,活潑的快板。帶回旋感的主題,猶如一首舞曲,充滿了豐收的喜悅之情。描寫著農作物成熟時,大夥一起工作的景象,有的人割麥子,有的人捆綁麥杆,拖車的輪子整夜響個不停,就像音樂一樣的好聽。作品音樂色調明快,充滿了歡樂與激情,從一個側面勾勒出了俄羅斯勞動人民豐收時節收穫糧食的場面。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收穫糧食

《八月——收穫》採用了復三部曲式結構,各個部分中的主題發展主要通過轉調模進,與材料分裂的手法相結合,使各樂部均有高潮出現,中部與其他兩部分劃分清晰,結構相對獨立完整。同時,情緒的發展與銜接做得充分而妥帖。第一部分為有再現的單三部曲式,結尾部分用展開性寫法形成了龐大的擴展,活潑的快板熱烈、充滿激情;中間部分具有三部性,寧靜抒情如歌,中段有插部,由一系列模進結構組成;再現部為原樣再現,結束部分在主和絃上延長2小節。該樂曲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第一部分(第1-67小節)的結構為引申型中段且變化再現的三段曲式,具有諧謔曲的體裁特徵。

A樂段(第1-24小節),開始的主題在高聲部上,是一個跳躍的短句,然後主題轉到了低聲部。該段由六個樂句(a+b+c+d+e+f)組成,每4小節為一樂句,每一樂句是前一樂句的重音移位或高八度、高四度移位。這部分為轉調樂段,主調為b和聲小調。a樂句(第1-4小節)的織體比較有趣:在節奏律動的主持續音上出現從b小調的主音(b')下八度級進到(b)的一連串平行六和絃進行(其中中音與次中音聲部穿插了三處下二度的雙輔助音),在低音主持續上發展,旋律富有動機感,全終止;b樂句(第5-8小節)為和絃式織體,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主奏聲部換至低音,且由兩次相同的終止式連綴而成,在旋律與織體方面與a樂句形成對比,這兩個樂句所形成的明確對比,主要是通過旋律聲部音區的轉換、句法結構以及和聲運用的轉換。主調收攏,此主題生動活潑、詼諧奔放,為第一部分諧謔曲音樂體裁營造了動感十足的器樂曲基調;而後的c、d樂句(第9-16小節),運用改變和聲終止式(第15-16小節往主調的屬方向離調,即開放於主調屬和絃)的方式變化重複全曲的第一個主題(第1-8小節),該主題是個對比且方整的兩句式樂段,單一調性,b和聲小調。a-b-c-d樂句(第1-16小節)是個復樂段,此復樂段的開放終止,為B樂段的發展敞開了思緒;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e樂句(第17-20小節)開頭的兩小節與A樂段並行進入,是a樂句的變奏,同時在第17小節處,由b小調轉到e小調上。這個樂句具有明顯的材料引申、調性轉換和打破原有節奏律動的特點,是音樂發展的開始;f樂句(第21-24小節)是e樂句的模進,調性從e和聲小調轉向a和聲小調。e、f樂句(第17-24小節),在規模上相當於樂段的8小節,由兩個呈模進關係的樂句連綴。

"

民俗風情,純樸清新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八月——收穫》美學分析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八月——收穫》August—Harvest

八月,“家家戶戶收秋糧,高高的裸麥倒在地上,成捆的麥子垛成山,夜半牛車搬運忙。”

這是俄國著名詩人阿·柯里佐夫對《八月——收穫》的題詩。

阿列克賽·瓦西裡耶維奇·柯里佐夫(1809—1842)是19世紀30—40年代俄國文學史上佔有獨特地位的詩人。阿·柯里佐夫的詩歌真實地反映農民的生活和願望,也包含許多現實主義的成分。其特點是:純樸清新的民間風格、獨創的藝術形式、深厚的民主主義精神。他的不少抒情詩歌被俄國著名作曲家譜成歌曲,百餘年來一直傳唱。如《七月——刈者之歌》、《八月——收穫》等等,都是他的優秀作品。別林斯基說:“他熱愛農民的真實的日常生活。”認為他的詩是“藝術性的民歌”。杜勃羅留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薩爾蒂科夫·謝德林都著有長文評價他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根據阿·柯里佐夫的詩作,進行創作的一首鋼琴音樂小品——柴科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八首,這是八月裡獨有的旋律。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柴科夫斯基

《八月——收穫》為b小調,6/8拍,活潑的快板。帶回旋感的主題,猶如一首舞曲,充滿了豐收的喜悅之情。描寫著農作物成熟時,大夥一起工作的景象,有的人割麥子,有的人捆綁麥杆,拖車的輪子整夜響個不停,就像音樂一樣的好聽。作品音樂色調明快,充滿了歡樂與激情,從一個側面勾勒出了俄羅斯勞動人民豐收時節收穫糧食的場面。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收穫糧食

《八月——收穫》採用了復三部曲式結構,各個部分中的主題發展主要通過轉調模進,與材料分裂的手法相結合,使各樂部均有高潮出現,中部與其他兩部分劃分清晰,結構相對獨立完整。同時,情緒的發展與銜接做得充分而妥帖。第一部分為有再現的單三部曲式,結尾部分用展開性寫法形成了龐大的擴展,活潑的快板熱烈、充滿激情;中間部分具有三部性,寧靜抒情如歌,中段有插部,由一系列模進結構組成;再現部為原樣再現,結束部分在主和絃上延長2小節。該樂曲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第一部分(第1-67小節)的結構為引申型中段且變化再現的三段曲式,具有諧謔曲的體裁特徵。

A樂段(第1-24小節),開始的主題在高聲部上,是一個跳躍的短句,然後主題轉到了低聲部。該段由六個樂句(a+b+c+d+e+f)組成,每4小節為一樂句,每一樂句是前一樂句的重音移位或高八度、高四度移位。這部分為轉調樂段,主調為b和聲小調。a樂句(第1-4小節)的織體比較有趣:在節奏律動的主持續音上出現從b小調的主音(b')下八度級進到(b)的一連串平行六和絃進行(其中中音與次中音聲部穿插了三處下二度的雙輔助音),在低音主持續上發展,旋律富有動機感,全終止;b樂句(第5-8小節)為和絃式織體,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主奏聲部換至低音,且由兩次相同的終止式連綴而成,在旋律與織體方面與a樂句形成對比,這兩個樂句所形成的明確對比,主要是通過旋律聲部音區的轉換、句法結構以及和聲運用的轉換。主調收攏,此主題生動活潑、詼諧奔放,為第一部分諧謔曲音樂體裁營造了動感十足的器樂曲基調;而後的c、d樂句(第9-16小節),運用改變和聲終止式(第15-16小節往主調的屬方向離調,即開放於主調屬和絃)的方式變化重複全曲的第一個主題(第1-8小節),該主題是個對比且方整的兩句式樂段,單一調性,b和聲小調。a-b-c-d樂句(第1-16小節)是個復樂段,此復樂段的開放終止,為B樂段的發展敞開了思緒;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e樂句(第17-20小節)開頭的兩小節與A樂段並行進入,是a樂句的變奏,同時在第17小節處,由b小調轉到e小調上。這個樂句具有明顯的材料引申、調性轉換和打破原有節奏律動的特點,是音樂發展的開始;f樂句(第21-24小節)是e樂句的模進,調性從e和聲小調轉向a和聲小調。e、f樂句(第17-24小節),在規模上相當於樂段的8小節,由兩個呈模進關係的樂句連綴。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B樂段(第25-36小節)為展開性寫法的中段。其中第25-32小節是材料與句法進一步濃縮,並通過持續向上模進的方式迅速到達高潮的積累過程,調性經過a-C-e-G-b,最後停在b和聲小調的Ⅲ|級增三和絃上:第25-26小節為模進主題,第27-28小節上行三度模進,第29 小節以原材料分裂的手法形成新的模進主題,材料與織體不斷級進上行模進;第33-36小節是高潮的持續帶連接,運用和絃的持續與聲部在不同音區的轉換,弱化了旋律線條,凸顯出迴歸主調屬方向的和聲功能。從第33 小節開始,進入A'樂段主調(b小調)的屬準備。

"

民俗風情,純樸清新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八月——收穫》美學分析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八月——收穫》August—Harvest

八月,“家家戶戶收秋糧,高高的裸麥倒在地上,成捆的麥子垛成山,夜半牛車搬運忙。”

這是俄國著名詩人阿·柯里佐夫對《八月——收穫》的題詩。

阿列克賽·瓦西裡耶維奇·柯里佐夫(1809—1842)是19世紀30—40年代俄國文學史上佔有獨特地位的詩人。阿·柯里佐夫的詩歌真實地反映農民的生活和願望,也包含許多現實主義的成分。其特點是:純樸清新的民間風格、獨創的藝術形式、深厚的民主主義精神。他的不少抒情詩歌被俄國著名作曲家譜成歌曲,百餘年來一直傳唱。如《七月——刈者之歌》、《八月——收穫》等等,都是他的優秀作品。別林斯基說:“他熱愛農民的真實的日常生活。”認為他的詩是“藝術性的民歌”。杜勃羅留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薩爾蒂科夫·謝德林都著有長文評價他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根據阿·柯里佐夫的詩作,進行創作的一首鋼琴音樂小品——柴科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八首,這是八月裡獨有的旋律。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柴科夫斯基

《八月——收穫》為b小調,6/8拍,活潑的快板。帶回旋感的主題,猶如一首舞曲,充滿了豐收的喜悅之情。描寫著農作物成熟時,大夥一起工作的景象,有的人割麥子,有的人捆綁麥杆,拖車的輪子整夜響個不停,就像音樂一樣的好聽。作品音樂色調明快,充滿了歡樂與激情,從一個側面勾勒出了俄羅斯勞動人民豐收時節收穫糧食的場面。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收穫糧食

《八月——收穫》採用了復三部曲式結構,各個部分中的主題發展主要通過轉調模進,與材料分裂的手法相結合,使各樂部均有高潮出現,中部與其他兩部分劃分清晰,結構相對獨立完整。同時,情緒的發展與銜接做得充分而妥帖。第一部分為有再現的單三部曲式,結尾部分用展開性寫法形成了龐大的擴展,活潑的快板熱烈、充滿激情;中間部分具有三部性,寧靜抒情如歌,中段有插部,由一系列模進結構組成;再現部為原樣再現,結束部分在主和絃上延長2小節。該樂曲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第一部分(第1-67小節)的結構為引申型中段且變化再現的三段曲式,具有諧謔曲的體裁特徵。

A樂段(第1-24小節),開始的主題在高聲部上,是一個跳躍的短句,然後主題轉到了低聲部。該段由六個樂句(a+b+c+d+e+f)組成,每4小節為一樂句,每一樂句是前一樂句的重音移位或高八度、高四度移位。這部分為轉調樂段,主調為b和聲小調。a樂句(第1-4小節)的織體比較有趣:在節奏律動的主持續音上出現從b小調的主音(b')下八度級進到(b)的一連串平行六和絃進行(其中中音與次中音聲部穿插了三處下二度的雙輔助音),在低音主持續上發展,旋律富有動機感,全終止;b樂句(第5-8小節)為和絃式織體,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主奏聲部換至低音,且由兩次相同的終止式連綴而成,在旋律與織體方面與a樂句形成對比,這兩個樂句所形成的明確對比,主要是通過旋律聲部音區的轉換、句法結構以及和聲運用的轉換。主調收攏,此主題生動活潑、詼諧奔放,為第一部分諧謔曲音樂體裁營造了動感十足的器樂曲基調;而後的c、d樂句(第9-16小節),運用改變和聲終止式(第15-16小節往主調的屬方向離調,即開放於主調屬和絃)的方式變化重複全曲的第一個主題(第1-8小節),該主題是個對比且方整的兩句式樂段,單一調性,b和聲小調。a-b-c-d樂句(第1-16小節)是個復樂段,此復樂段的開放終止,為B樂段的發展敞開了思緒;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e樂句(第17-20小節)開頭的兩小節與A樂段並行進入,是a樂句的變奏,同時在第17小節處,由b小調轉到e小調上。這個樂句具有明顯的材料引申、調性轉換和打破原有節奏律動的特點,是音樂發展的開始;f樂句(第21-24小節)是e樂句的模進,調性從e和聲小調轉向a和聲小調。e、f樂句(第17-24小節),在規模上相當於樂段的8小節,由兩個呈模進關係的樂句連綴。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B樂段(第25-36小節)為展開性寫法的中段。其中第25-32小節是材料與句法進一步濃縮,並通過持續向上模進的方式迅速到達高潮的積累過程,調性經過a-C-e-G-b,最後停在b和聲小調的Ⅲ|級增三和絃上:第25-26小節為模進主題,第27-28小節上行三度模進,第29 小節以原材料分裂的手法形成新的模進主題,材料與織體不斷級進上行模進;第33-36小節是高潮的持續帶連接,運用和絃的持續與聲部在不同音區的轉換,弱化了旋律線條,凸顯出迴歸主調屬方向的和聲功能。從第33 小節開始,進入A'樂段主調(b小調)的屬準備。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A'樂段(第37- 67小節)為沒有完整再現A樂段,即變化再現。在第37-44小節中,僅僅完全再現了a、b兩個樂句(第1-8小節),b樂句三音擴充後形成劇烈的擴展。從第45小節開始分裂模進,三音主題變化模進數次。在第49小節處出現了新的材料,一共有19小節之長,作為動機展開,起到連接作用,從而過渡到三聲中部型的中部。換句話說,第45-58小節是與原主題後變化重複的結構相稱,但材料、句法與和聲均得到充分發展的擴充階段,在第58小節處,收攏終止於主調b和聲小調。第59-67小節是結構外的補充,充分地強調並完結第一部分中生動、詼諧的律動,使其自成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部分。在第67小節處,收攏於主調。

"

民俗風情,純樸清新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八月——收穫》美學分析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八月——收穫》August—Harvest

八月,“家家戶戶收秋糧,高高的裸麥倒在地上,成捆的麥子垛成山,夜半牛車搬運忙。”

這是俄國著名詩人阿·柯里佐夫對《八月——收穫》的題詩。

阿列克賽·瓦西裡耶維奇·柯里佐夫(1809—1842)是19世紀30—40年代俄國文學史上佔有獨特地位的詩人。阿·柯里佐夫的詩歌真實地反映農民的生活和願望,也包含許多現實主義的成分。其特點是:純樸清新的民間風格、獨創的藝術形式、深厚的民主主義精神。他的不少抒情詩歌被俄國著名作曲家譜成歌曲,百餘年來一直傳唱。如《七月——刈者之歌》、《八月——收穫》等等,都是他的優秀作品。別林斯基說:“他熱愛農民的真實的日常生活。”認為他的詩是“藝術性的民歌”。杜勃羅留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薩爾蒂科夫·謝德林都著有長文評價他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根據阿·柯里佐夫的詩作,進行創作的一首鋼琴音樂小品——柴科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八首,這是八月裡獨有的旋律。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柴科夫斯基

《八月——收穫》為b小調,6/8拍,活潑的快板。帶回旋感的主題,猶如一首舞曲,充滿了豐收的喜悅之情。描寫著農作物成熟時,大夥一起工作的景象,有的人割麥子,有的人捆綁麥杆,拖車的輪子整夜響個不停,就像音樂一樣的好聽。作品音樂色調明快,充滿了歡樂與激情,從一個側面勾勒出了俄羅斯勞動人民豐收時節收穫糧食的場面。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收穫糧食

《八月——收穫》採用了復三部曲式結構,各個部分中的主題發展主要通過轉調模進,與材料分裂的手法相結合,使各樂部均有高潮出現,中部與其他兩部分劃分清晰,結構相對獨立完整。同時,情緒的發展與銜接做得充分而妥帖。第一部分為有再現的單三部曲式,結尾部分用展開性寫法形成了龐大的擴展,活潑的快板熱烈、充滿激情;中間部分具有三部性,寧靜抒情如歌,中段有插部,由一系列模進結構組成;再現部為原樣再現,結束部分在主和絃上延長2小節。該樂曲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第一部分(第1-67小節)的結構為引申型中段且變化再現的三段曲式,具有諧謔曲的體裁特徵。

A樂段(第1-24小節),開始的主題在高聲部上,是一個跳躍的短句,然後主題轉到了低聲部。該段由六個樂句(a+b+c+d+e+f)組成,每4小節為一樂句,每一樂句是前一樂句的重音移位或高八度、高四度移位。這部分為轉調樂段,主調為b和聲小調。a樂句(第1-4小節)的織體比較有趣:在節奏律動的主持續音上出現從b小調的主音(b')下八度級進到(b)的一連串平行六和絃進行(其中中音與次中音聲部穿插了三處下二度的雙輔助音),在低音主持續上發展,旋律富有動機感,全終止;b樂句(第5-8小節)為和絃式織體,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主奏聲部換至低音,且由兩次相同的終止式連綴而成,在旋律與織體方面與a樂句形成對比,這兩個樂句所形成的明確對比,主要是通過旋律聲部音區的轉換、句法結構以及和聲運用的轉換。主調收攏,此主題生動活潑、詼諧奔放,為第一部分諧謔曲音樂體裁營造了動感十足的器樂曲基調;而後的c、d樂句(第9-16小節),運用改變和聲終止式(第15-16小節往主調的屬方向離調,即開放於主調屬和絃)的方式變化重複全曲的第一個主題(第1-8小節),該主題是個對比且方整的兩句式樂段,單一調性,b和聲小調。a-b-c-d樂句(第1-16小節)是個復樂段,此復樂段的開放終止,為B樂段的發展敞開了思緒;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e樂句(第17-20小節)開頭的兩小節與A樂段並行進入,是a樂句的變奏,同時在第17小節處,由b小調轉到e小調上。這個樂句具有明顯的材料引申、調性轉換和打破原有節奏律動的特點,是音樂發展的開始;f樂句(第21-24小節)是e樂句的模進,調性從e和聲小調轉向a和聲小調。e、f樂句(第17-24小節),在規模上相當於樂段的8小節,由兩個呈模進關係的樂句連綴。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B樂段(第25-36小節)為展開性寫法的中段。其中第25-32小節是材料與句法進一步濃縮,並通過持續向上模進的方式迅速到達高潮的積累過程,調性經過a-C-e-G-b,最後停在b和聲小調的Ⅲ|級增三和絃上:第25-26小節為模進主題,第27-28小節上行三度模進,第29 小節以原材料分裂的手法形成新的模進主題,材料與織體不斷級進上行模進;第33-36小節是高潮的持續帶連接,運用和絃的持續與聲部在不同音區的轉換,弱化了旋律線條,凸顯出迴歸主調屬方向的和聲功能。從第33 小節開始,進入A'樂段主調(b小調)的屬準備。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A'樂段(第37- 67小節)為沒有完整再現A樂段,即變化再現。在第37-44小節中,僅僅完全再現了a、b兩個樂句(第1-8小節),b樂句三音擴充後形成劇烈的擴展。從第45小節開始分裂模進,三音主題變化模進數次。在第49小節處出現了新的材料,一共有19小節之長,作為動機展開,起到連接作用,從而過渡到三聲中部型的中部。換句話說,第45-58小節是與原主題後變化重複的結構相稱,但材料、句法與和聲均得到充分發展的擴充階段,在第58小節處,收攏終止於主調b和聲小調。第59-67小節是結構外的補充,充分地強調並完結第一部分中生動、詼諧的律動,使其自成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部分。在第67小節處,收攏於主調。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中部(第68-129小節)在結構上仍然是引申型中段且變化再現的單三段曲式,調中心換到主調的平行大調D大調,運用合唱式的音樂織體,旋律在不同聲部交叉呼應。整體上採用復調的形式,局部上織體採用莊嚴的歌唱形式;橫向是模仿復調,縱向是合唱織體。與第一部分形成情緒上、體裁上的對比,變繁忙而生機勃勃的勞動場景為如歌而悠然舒心的抒情畫面。

"

民俗風情,純樸清新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八月——收穫》美學分析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八月——收穫》August—Harvest

八月,“家家戶戶收秋糧,高高的裸麥倒在地上,成捆的麥子垛成山,夜半牛車搬運忙。”

這是俄國著名詩人阿·柯里佐夫對《八月——收穫》的題詩。

阿列克賽·瓦西裡耶維奇·柯里佐夫(1809—1842)是19世紀30—40年代俄國文學史上佔有獨特地位的詩人。阿·柯里佐夫的詩歌真實地反映農民的生活和願望,也包含許多現實主義的成分。其特點是:純樸清新的民間風格、獨創的藝術形式、深厚的民主主義精神。他的不少抒情詩歌被俄國著名作曲家譜成歌曲,百餘年來一直傳唱。如《七月——刈者之歌》、《八月——收穫》等等,都是他的優秀作品。別林斯基說:“他熱愛農民的真實的日常生活。”認為他的詩是“藝術性的民歌”。杜勃羅留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薩爾蒂科夫·謝德林都著有長文評價他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根據阿·柯里佐夫的詩作,進行創作的一首鋼琴音樂小品——柴科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八首,這是八月裡獨有的旋律。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柴科夫斯基

《八月——收穫》為b小調,6/8拍,活潑的快板。帶回旋感的主題,猶如一首舞曲,充滿了豐收的喜悅之情。描寫著農作物成熟時,大夥一起工作的景象,有的人割麥子,有的人捆綁麥杆,拖車的輪子整夜響個不停,就像音樂一樣的好聽。作品音樂色調明快,充滿了歡樂與激情,從一個側面勾勒出了俄羅斯勞動人民豐收時節收穫糧食的場面。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收穫糧食

《八月——收穫》採用了復三部曲式結構,各個部分中的主題發展主要通過轉調模進,與材料分裂的手法相結合,使各樂部均有高潮出現,中部與其他兩部分劃分清晰,結構相對獨立完整。同時,情緒的發展與銜接做得充分而妥帖。第一部分為有再現的單三部曲式,結尾部分用展開性寫法形成了龐大的擴展,活潑的快板熱烈、充滿激情;中間部分具有三部性,寧靜抒情如歌,中段有插部,由一系列模進結構組成;再現部為原樣再現,結束部分在主和絃上延長2小節。該樂曲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第一部分(第1-67小節)的結構為引申型中段且變化再現的三段曲式,具有諧謔曲的體裁特徵。

A樂段(第1-24小節),開始的主題在高聲部上,是一個跳躍的短句,然後主題轉到了低聲部。該段由六個樂句(a+b+c+d+e+f)組成,每4小節為一樂句,每一樂句是前一樂句的重音移位或高八度、高四度移位。這部分為轉調樂段,主調為b和聲小調。a樂句(第1-4小節)的織體比較有趣:在節奏律動的主持續音上出現從b小調的主音(b')下八度級進到(b)的一連串平行六和絃進行(其中中音與次中音聲部穿插了三處下二度的雙輔助音),在低音主持續上發展,旋律富有動機感,全終止;b樂句(第5-8小節)為和絃式織體,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主奏聲部換至低音,且由兩次相同的終止式連綴而成,在旋律與織體方面與a樂句形成對比,這兩個樂句所形成的明確對比,主要是通過旋律聲部音區的轉換、句法結構以及和聲運用的轉換。主調收攏,此主題生動活潑、詼諧奔放,為第一部分諧謔曲音樂體裁營造了動感十足的器樂曲基調;而後的c、d樂句(第9-16小節),運用改變和聲終止式(第15-16小節往主調的屬方向離調,即開放於主調屬和絃)的方式變化重複全曲的第一個主題(第1-8小節),該主題是個對比且方整的兩句式樂段,單一調性,b和聲小調。a-b-c-d樂句(第1-16小節)是個復樂段,此復樂段的開放終止,為B樂段的發展敞開了思緒;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e樂句(第17-20小節)開頭的兩小節與A樂段並行進入,是a樂句的變奏,同時在第17小節處,由b小調轉到e小調上。這個樂句具有明顯的材料引申、調性轉換和打破原有節奏律動的特點,是音樂發展的開始;f樂句(第21-24小節)是e樂句的模進,調性從e和聲小調轉向a和聲小調。e、f樂句(第17-24小節),在規模上相當於樂段的8小節,由兩個呈模進關係的樂句連綴。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B樂段(第25-36小節)為展開性寫法的中段。其中第25-32小節是材料與句法進一步濃縮,並通過持續向上模進的方式迅速到達高潮的積累過程,調性經過a-C-e-G-b,最後停在b和聲小調的Ⅲ|級增三和絃上:第25-26小節為模進主題,第27-28小節上行三度模進,第29 小節以原材料分裂的手法形成新的模進主題,材料與織體不斷級進上行模進;第33-36小節是高潮的持續帶連接,運用和絃的持續與聲部在不同音區的轉換,弱化了旋律線條,凸顯出迴歸主調屬方向的和聲功能。從第33 小節開始,進入A'樂段主調(b小調)的屬準備。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A'樂段(第37- 67小節)為沒有完整再現A樂段,即變化再現。在第37-44小節中,僅僅完全再現了a、b兩個樂句(第1-8小節),b樂句三音擴充後形成劇烈的擴展。從第45小節開始分裂模進,三音主題變化模進數次。在第49小節處出現了新的材料,一共有19小節之長,作為動機展開,起到連接作用,從而過渡到三聲中部型的中部。換句話說,第45-58小節是與原主題後變化重複的結構相稱,但材料、句法與和聲均得到充分發展的擴充階段,在第58小節處,收攏終止於主調b和聲小調。第59-67小節是結構外的補充,充分地強調並完結第一部分中生動、詼諧的律動,使其自成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部分。在第67小節處,收攏於主調。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中部(第68-129小節)在結構上仍然是引申型中段且變化再現的單三段曲式,調中心換到主調的平行大調D大調,運用合唱式的音樂織體,旋律在不同聲部交叉呼應。整體上採用復調的形式,局部上織體採用莊嚴的歌唱形式;橫向是模仿復調,縱向是合唱織體。與第一部分形成情緒上、體裁上的對比,變繁忙而生機勃勃的勞動場景為如歌而悠然舒心的抒情畫面。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收割麥子

以升f小調為軸進行倒影模仿,以上二度的形式模仿。每一樂句在原上升二度模仿。中間部分為插部寫法,由一系列模進、變奏樂句發展而成,段落感雖不明顯,但織體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D大調轉到b小調上,結尾擴充為一個動力性再現,而且中部的D樂段運用了16小節的模仿,採用C樂段上前兩小節主題,運用卡農的方式進行模仿。然後回到C樂段的主題上,再在結尾進行擴充,使整個中部更有抒情如歌的感覺。C'樂段是第一部分的變化重複,由b 小調轉到e和聲小調上,是綜合了中部各要素的綜合性再現。

"

民俗風情,純樸清新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八月——收穫》美學分析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八月——收穫》August—Harvest

八月,“家家戶戶收秋糧,高高的裸麥倒在地上,成捆的麥子垛成山,夜半牛車搬運忙。”

這是俄國著名詩人阿·柯里佐夫對《八月——收穫》的題詩。

阿列克賽·瓦西裡耶維奇·柯里佐夫(1809—1842)是19世紀30—40年代俄國文學史上佔有獨特地位的詩人。阿·柯里佐夫的詩歌真實地反映農民的生活和願望,也包含許多現實主義的成分。其特點是:純樸清新的民間風格、獨創的藝術形式、深厚的民主主義精神。他的不少抒情詩歌被俄國著名作曲家譜成歌曲,百餘年來一直傳唱。如《七月——刈者之歌》、《八月——收穫》等等,都是他的優秀作品。別林斯基說:“他熱愛農民的真實的日常生活。”認為他的詩是“藝術性的民歌”。杜勃羅留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薩爾蒂科夫·謝德林都著有長文評價他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根據阿·柯里佐夫的詩作,進行創作的一首鋼琴音樂小品——柴科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八首,這是八月裡獨有的旋律。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柴科夫斯基

《八月——收穫》為b小調,6/8拍,活潑的快板。帶回旋感的主題,猶如一首舞曲,充滿了豐收的喜悅之情。描寫著農作物成熟時,大夥一起工作的景象,有的人割麥子,有的人捆綁麥杆,拖車的輪子整夜響個不停,就像音樂一樣的好聽。作品音樂色調明快,充滿了歡樂與激情,從一個側面勾勒出了俄羅斯勞動人民豐收時節收穫糧食的場面。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收穫糧食

《八月——收穫》採用了復三部曲式結構,各個部分中的主題發展主要通過轉調模進,與材料分裂的手法相結合,使各樂部均有高潮出現,中部與其他兩部分劃分清晰,結構相對獨立完整。同時,情緒的發展與銜接做得充分而妥帖。第一部分為有再現的單三部曲式,結尾部分用展開性寫法形成了龐大的擴展,活潑的快板熱烈、充滿激情;中間部分具有三部性,寧靜抒情如歌,中段有插部,由一系列模進結構組成;再現部為原樣再現,結束部分在主和絃上延長2小節。該樂曲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第一部分(第1-67小節)的結構為引申型中段且變化再現的三段曲式,具有諧謔曲的體裁特徵。

A樂段(第1-24小節),開始的主題在高聲部上,是一個跳躍的短句,然後主題轉到了低聲部。該段由六個樂句(a+b+c+d+e+f)組成,每4小節為一樂句,每一樂句是前一樂句的重音移位或高八度、高四度移位。這部分為轉調樂段,主調為b和聲小調。a樂句(第1-4小節)的織體比較有趣:在節奏律動的主持續音上出現從b小調的主音(b')下八度級進到(b)的一連串平行六和絃進行(其中中音與次中音聲部穿插了三處下二度的雙輔助音),在低音主持續上發展,旋律富有動機感,全終止;b樂句(第5-8小節)為和絃式織體,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主奏聲部換至低音,且由兩次相同的終止式連綴而成,在旋律與織體方面與a樂句形成對比,這兩個樂句所形成的明確對比,主要是通過旋律聲部音區的轉換、句法結構以及和聲運用的轉換。主調收攏,此主題生動活潑、詼諧奔放,為第一部分諧謔曲音樂體裁營造了動感十足的器樂曲基調;而後的c、d樂句(第9-16小節),運用改變和聲終止式(第15-16小節往主調的屬方向離調,即開放於主調屬和絃)的方式變化重複全曲的第一個主題(第1-8小節),該主題是個對比且方整的兩句式樂段,單一調性,b和聲小調。a-b-c-d樂句(第1-16小節)是個復樂段,此復樂段的開放終止,為B樂段的發展敞開了思緒;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e樂句(第17-20小節)開頭的兩小節與A樂段並行進入,是a樂句的變奏,同時在第17小節處,由b小調轉到e小調上。這個樂句具有明顯的材料引申、調性轉換和打破原有節奏律動的特點,是音樂發展的開始;f樂句(第21-24小節)是e樂句的模進,調性從e和聲小調轉向a和聲小調。e、f樂句(第17-24小節),在規模上相當於樂段的8小節,由兩個呈模進關係的樂句連綴。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B樂段(第25-36小節)為展開性寫法的中段。其中第25-32小節是材料與句法進一步濃縮,並通過持續向上模進的方式迅速到達高潮的積累過程,調性經過a-C-e-G-b,最後停在b和聲小調的Ⅲ|級增三和絃上:第25-26小節為模進主題,第27-28小節上行三度模進,第29 小節以原材料分裂的手法形成新的模進主題,材料與織體不斷級進上行模進;第33-36小節是高潮的持續帶連接,運用和絃的持續與聲部在不同音區的轉換,弱化了旋律線條,凸顯出迴歸主調屬方向的和聲功能。從第33 小節開始,進入A'樂段主調(b小調)的屬準備。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A'樂段(第37- 67小節)為沒有完整再現A樂段,即變化再現。在第37-44小節中,僅僅完全再現了a、b兩個樂句(第1-8小節),b樂句三音擴充後形成劇烈的擴展。從第45小節開始分裂模進,三音主題變化模進數次。在第49小節處出現了新的材料,一共有19小節之長,作為動機展開,起到連接作用,從而過渡到三聲中部型的中部。換句話說,第45-58小節是與原主題後變化重複的結構相稱,但材料、句法與和聲均得到充分發展的擴充階段,在第58小節處,收攏終止於主調b和聲小調。第59-67小節是結構外的補充,充分地強調並完結第一部分中生動、詼諧的律動,使其自成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部分。在第67小節處,收攏於主調。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中部(第68-129小節)在結構上仍然是引申型中段且變化再現的單三段曲式,調中心換到主調的平行大調D大調,運用合唱式的音樂織體,旋律在不同聲部交叉呼應。整體上採用復調的形式,局部上織體採用莊嚴的歌唱形式;橫向是模仿復調,縱向是合唱織體。與第一部分形成情緒上、體裁上的對比,變繁忙而生機勃勃的勞動場景為如歌而悠然舒心的抒情畫面。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收割麥子

以升f小調為軸進行倒影模仿,以上二度的形式模仿。每一樂句在原上升二度模仿。中間部分為插部寫法,由一系列模進、變奏樂句發展而成,段落感雖不明顯,但織體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D大調轉到b小調上,結尾擴充為一個動力性再現,而且中部的D樂段運用了16小節的模仿,採用C樂段上前兩小節主題,運用卡農的方式進行模仿。然後回到C樂段的主題上,再在結尾進行擴充,使整個中部更有抒情如歌的感覺。C'樂段是第一部分的變化重複,由b 小調轉到e和聲小調上,是綜合了中部各要素的綜合性再現。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C樂段(第68-83小節),由兩個平行樂句組成,(8+8)方整性結構,前樂句(第68-75小節)先進入關係大調(D大調),可以劃分為兩個樂節,每個樂節可以劃分為兩個樂匯。此樂句低音以2小節為一組,線形下行級進。上方聲部第70-71小節是第68-69 小節的下行三度模進,第74- 75小節是第72- 73 小節的下行三度模進,在D大調上開放。嘆息式音調構成的四個等長的樂節連綴而成,勾勒出一派農忙後渾身汗水卻滿心喜悅的閒暇景象;

"

民俗風情,純樸清新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八月——收穫》美學分析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八月——收穫》August—Harvest

八月,“家家戶戶收秋糧,高高的裸麥倒在地上,成捆的麥子垛成山,夜半牛車搬運忙。”

這是俄國著名詩人阿·柯里佐夫對《八月——收穫》的題詩。

阿列克賽·瓦西裡耶維奇·柯里佐夫(1809—1842)是19世紀30—40年代俄國文學史上佔有獨特地位的詩人。阿·柯里佐夫的詩歌真實地反映農民的生活和願望,也包含許多現實主義的成分。其特點是:純樸清新的民間風格、獨創的藝術形式、深厚的民主主義精神。他的不少抒情詩歌被俄國著名作曲家譜成歌曲,百餘年來一直傳唱。如《七月——刈者之歌》、《八月——收穫》等等,都是他的優秀作品。別林斯基說:“他熱愛農民的真實的日常生活。”認為他的詩是“藝術性的民歌”。杜勃羅留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薩爾蒂科夫·謝德林都著有長文評價他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根據阿·柯里佐夫的詩作,進行創作的一首鋼琴音樂小品——柴科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八首,這是八月裡獨有的旋律。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柴科夫斯基

《八月——收穫》為b小調,6/8拍,活潑的快板。帶回旋感的主題,猶如一首舞曲,充滿了豐收的喜悅之情。描寫著農作物成熟時,大夥一起工作的景象,有的人割麥子,有的人捆綁麥杆,拖車的輪子整夜響個不停,就像音樂一樣的好聽。作品音樂色調明快,充滿了歡樂與激情,從一個側面勾勒出了俄羅斯勞動人民豐收時節收穫糧食的場面。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收穫糧食

《八月——收穫》採用了復三部曲式結構,各個部分中的主題發展主要通過轉調模進,與材料分裂的手法相結合,使各樂部均有高潮出現,中部與其他兩部分劃分清晰,結構相對獨立完整。同時,情緒的發展與銜接做得充分而妥帖。第一部分為有再現的單三部曲式,結尾部分用展開性寫法形成了龐大的擴展,活潑的快板熱烈、充滿激情;中間部分具有三部性,寧靜抒情如歌,中段有插部,由一系列模進結構組成;再現部為原樣再現,結束部分在主和絃上延長2小節。該樂曲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第一部分(第1-67小節)的結構為引申型中段且變化再現的三段曲式,具有諧謔曲的體裁特徵。

A樂段(第1-24小節),開始的主題在高聲部上,是一個跳躍的短句,然後主題轉到了低聲部。該段由六個樂句(a+b+c+d+e+f)組成,每4小節為一樂句,每一樂句是前一樂句的重音移位或高八度、高四度移位。這部分為轉調樂段,主調為b和聲小調。a樂句(第1-4小節)的織體比較有趣:在節奏律動的主持續音上出現從b小調的主音(b')下八度級進到(b)的一連串平行六和絃進行(其中中音與次中音聲部穿插了三處下二度的雙輔助音),在低音主持續上發展,旋律富有動機感,全終止;b樂句(第5-8小節)為和絃式織體,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主奏聲部換至低音,且由兩次相同的終止式連綴而成,在旋律與織體方面與a樂句形成對比,這兩個樂句所形成的明確對比,主要是通過旋律聲部音區的轉換、句法結構以及和聲運用的轉換。主調收攏,此主題生動活潑、詼諧奔放,為第一部分諧謔曲音樂體裁營造了動感十足的器樂曲基調;而後的c、d樂句(第9-16小節),運用改變和聲終止式(第15-16小節往主調的屬方向離調,即開放於主調屬和絃)的方式變化重複全曲的第一個主題(第1-8小節),該主題是個對比且方整的兩句式樂段,單一調性,b和聲小調。a-b-c-d樂句(第1-16小節)是個復樂段,此復樂段的開放終止,為B樂段的發展敞開了思緒;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e樂句(第17-20小節)開頭的兩小節與A樂段並行進入,是a樂句的變奏,同時在第17小節處,由b小調轉到e小調上。這個樂句具有明顯的材料引申、調性轉換和打破原有節奏律動的特點,是音樂發展的開始;f樂句(第21-24小節)是e樂句的模進,調性從e和聲小調轉向a和聲小調。e、f樂句(第17-24小節),在規模上相當於樂段的8小節,由兩個呈模進關係的樂句連綴。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B樂段(第25-36小節)為展開性寫法的中段。其中第25-32小節是材料與句法進一步濃縮,並通過持續向上模進的方式迅速到達高潮的積累過程,調性經過a-C-e-G-b,最後停在b和聲小調的Ⅲ|級增三和絃上:第25-26小節為模進主題,第27-28小節上行三度模進,第29 小節以原材料分裂的手法形成新的模進主題,材料與織體不斷級進上行模進;第33-36小節是高潮的持續帶連接,運用和絃的持續與聲部在不同音區的轉換,弱化了旋律線條,凸顯出迴歸主調屬方向的和聲功能。從第33 小節開始,進入A'樂段主調(b小調)的屬準備。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A'樂段(第37- 67小節)為沒有完整再現A樂段,即變化再現。在第37-44小節中,僅僅完全再現了a、b兩個樂句(第1-8小節),b樂句三音擴充後形成劇烈的擴展。從第45小節開始分裂模進,三音主題變化模進數次。在第49小節處出現了新的材料,一共有19小節之長,作為動機展開,起到連接作用,從而過渡到三聲中部型的中部。換句話說,第45-58小節是與原主題後變化重複的結構相稱,但材料、句法與和聲均得到充分發展的擴充階段,在第58小節處,收攏終止於主調b和聲小調。第59-67小節是結構外的補充,充分地強調並完結第一部分中生動、詼諧的律動,使其自成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部分。在第67小節處,收攏於主調。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中部(第68-129小節)在結構上仍然是引申型中段且變化再現的單三段曲式,調中心換到主調的平行大調D大調,運用合唱式的音樂織體,旋律在不同聲部交叉呼應。整體上採用復調的形式,局部上織體採用莊嚴的歌唱形式;橫向是模仿復調,縱向是合唱織體。與第一部分形成情緒上、體裁上的對比,變繁忙而生機勃勃的勞動場景為如歌而悠然舒心的抒情畫面。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收割麥子

以升f小調為軸進行倒影模仿,以上二度的形式模仿。每一樂句在原上升二度模仿。中間部分為插部寫法,由一系列模進、變奏樂句發展而成,段落感雖不明顯,但織體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D大調轉到b小調上,結尾擴充為一個動力性再現,而且中部的D樂段運用了16小節的模仿,採用C樂段上前兩小節主題,運用卡農的方式進行模仿。然後回到C樂段的主題上,再在結尾進行擴充,使整個中部更有抒情如歌的感覺。C'樂段是第一部分的變化重複,由b 小調轉到e和聲小調上,是綜合了中部各要素的綜合性再現。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C樂段(第68-83小節),由兩個平行樂句組成,(8+8)方整性結構,前樂句(第68-75小節)先進入關係大調(D大調),可以劃分為兩個樂節,每個樂節可以劃分為兩個樂匯。此樂句低音以2小節為一組,線形下行級進。上方聲部第70-71小節是第68-69 小節的下行三度模進,第74- 75小節是第72- 73 小節的下行三度模進,在D大調上開放。嘆息式音調構成的四個等長的樂節連綴而成,勾勒出一派農忙後渾身汗水卻滿心喜悅的閒暇景象;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收秋糧

後樂句(第76-83小節)轉入A大調,旋律轉到下方聲部,與前樂句主題形成倒影關係,旋律換到次中音聲部且改變方向級進上揚至開放終止,第82- 83小節經K46 -D- T完滿終止於A大調。

D樂段(第84-99小節)為不斷模進發展的插部性結構,是個引申型中段,截選了中部主題靠後(第72-73小節)的音調作為模進音組的原型,以連續上二度的步伐在高音與次中音聲部作呼應式的轉調模進處理,使得音樂一浪高過一浪、節節攀升:第84-85小節轉入D大調,以第82-83小節旋律為基礎,變換織體形成新的模進主題,低音於第84-93小節線性級進。第86-87 小節中聲部模進主題,E大調:第88-89小節上方聲部模進,#f小調:第90- 91小節中聲部模進,G大調:第92-93小節上方聲部模進,A大調:第94-95小節上方聲部模進(已進入整個樂曲的第二次高潮),B大調:第96小節中聲部模進,而後音樂快速回落,回到了A大調,經第98-99小節模進後,在A大調上,終止於主和絃,為C'樂段D大調的小再現做屬準備。

"

民俗風情,純樸清新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八月——收穫》美學分析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八月——收穫》August—Harvest

八月,“家家戶戶收秋糧,高高的裸麥倒在地上,成捆的麥子垛成山,夜半牛車搬運忙。”

這是俄國著名詩人阿·柯里佐夫對《八月——收穫》的題詩。

阿列克賽·瓦西裡耶維奇·柯里佐夫(1809—1842)是19世紀30—40年代俄國文學史上佔有獨特地位的詩人。阿·柯里佐夫的詩歌真實地反映農民的生活和願望,也包含許多現實主義的成分。其特點是:純樸清新的民間風格、獨創的藝術形式、深厚的民主主義精神。他的不少抒情詩歌被俄國著名作曲家譜成歌曲,百餘年來一直傳唱。如《七月——刈者之歌》、《八月——收穫》等等,都是他的優秀作品。別林斯基說:“他熱愛農民的真實的日常生活。”認為他的詩是“藝術性的民歌”。杜勃羅留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薩爾蒂科夫·謝德林都著有長文評價他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根據阿·柯里佐夫的詩作,進行創作的一首鋼琴音樂小品——柴科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八首,這是八月裡獨有的旋律。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柴科夫斯基

《八月——收穫》為b小調,6/8拍,活潑的快板。帶回旋感的主題,猶如一首舞曲,充滿了豐收的喜悅之情。描寫著農作物成熟時,大夥一起工作的景象,有的人割麥子,有的人捆綁麥杆,拖車的輪子整夜響個不停,就像音樂一樣的好聽。作品音樂色調明快,充滿了歡樂與激情,從一個側面勾勒出了俄羅斯勞動人民豐收時節收穫糧食的場面。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收穫糧食

《八月——收穫》採用了復三部曲式結構,各個部分中的主題發展主要通過轉調模進,與材料分裂的手法相結合,使各樂部均有高潮出現,中部與其他兩部分劃分清晰,結構相對獨立完整。同時,情緒的發展與銜接做得充分而妥帖。第一部分為有再現的單三部曲式,結尾部分用展開性寫法形成了龐大的擴展,活潑的快板熱烈、充滿激情;中間部分具有三部性,寧靜抒情如歌,中段有插部,由一系列模進結構組成;再現部為原樣再現,結束部分在主和絃上延長2小節。該樂曲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第一部分(第1-67小節)的結構為引申型中段且變化再現的三段曲式,具有諧謔曲的體裁特徵。

A樂段(第1-24小節),開始的主題在高聲部上,是一個跳躍的短句,然後主題轉到了低聲部。該段由六個樂句(a+b+c+d+e+f)組成,每4小節為一樂句,每一樂句是前一樂句的重音移位或高八度、高四度移位。這部分為轉調樂段,主調為b和聲小調。a樂句(第1-4小節)的織體比較有趣:在節奏律動的主持續音上出現從b小調的主音(b')下八度級進到(b)的一連串平行六和絃進行(其中中音與次中音聲部穿插了三處下二度的雙輔助音),在低音主持續上發展,旋律富有動機感,全終止;b樂句(第5-8小節)為和絃式織體,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主奏聲部換至低音,且由兩次相同的終止式連綴而成,在旋律與織體方面與a樂句形成對比,這兩個樂句所形成的明確對比,主要是通過旋律聲部音區的轉換、句法結構以及和聲運用的轉換。主調收攏,此主題生動活潑、詼諧奔放,為第一部分諧謔曲音樂體裁營造了動感十足的器樂曲基調;而後的c、d樂句(第9-16小節),運用改變和聲終止式(第15-16小節往主調的屬方向離調,即開放於主調屬和絃)的方式變化重複全曲的第一個主題(第1-8小節),該主題是個對比且方整的兩句式樂段,單一調性,b和聲小調。a-b-c-d樂句(第1-16小節)是個復樂段,此復樂段的開放終止,為B樂段的發展敞開了思緒;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e樂句(第17-20小節)開頭的兩小節與A樂段並行進入,是a樂句的變奏,同時在第17小節處,由b小調轉到e小調上。這個樂句具有明顯的材料引申、調性轉換和打破原有節奏律動的特點,是音樂發展的開始;f樂句(第21-24小節)是e樂句的模進,調性從e和聲小調轉向a和聲小調。e、f樂句(第17-24小節),在規模上相當於樂段的8小節,由兩個呈模進關係的樂句連綴。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B樂段(第25-36小節)為展開性寫法的中段。其中第25-32小節是材料與句法進一步濃縮,並通過持續向上模進的方式迅速到達高潮的積累過程,調性經過a-C-e-G-b,最後停在b和聲小調的Ⅲ|級增三和絃上:第25-26小節為模進主題,第27-28小節上行三度模進,第29 小節以原材料分裂的手法形成新的模進主題,材料與織體不斷級進上行模進;第33-36小節是高潮的持續帶連接,運用和絃的持續與聲部在不同音區的轉換,弱化了旋律線條,凸顯出迴歸主調屬方向的和聲功能。從第33 小節開始,進入A'樂段主調(b小調)的屬準備。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A'樂段(第37- 67小節)為沒有完整再現A樂段,即變化再現。在第37-44小節中,僅僅完全再現了a、b兩個樂句(第1-8小節),b樂句三音擴充後形成劇烈的擴展。從第45小節開始分裂模進,三音主題變化模進數次。在第49小節處出現了新的材料,一共有19小節之長,作為動機展開,起到連接作用,從而過渡到三聲中部型的中部。換句話說,第45-58小節是與原主題後變化重複的結構相稱,但材料、句法與和聲均得到充分發展的擴充階段,在第58小節處,收攏終止於主調b和聲小調。第59-67小節是結構外的補充,充分地強調並完結第一部分中生動、詼諧的律動,使其自成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部分。在第67小節處,收攏於主調。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中部(第68-129小節)在結構上仍然是引申型中段且變化再現的單三段曲式,調中心換到主調的平行大調D大調,運用合唱式的音樂織體,旋律在不同聲部交叉呼應。整體上採用復調的形式,局部上織體採用莊嚴的歌唱形式;橫向是模仿復調,縱向是合唱織體。與第一部分形成情緒上、體裁上的對比,變繁忙而生機勃勃的勞動場景為如歌而悠然舒心的抒情畫面。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收割麥子

以升f小調為軸進行倒影模仿,以上二度的形式模仿。每一樂句在原上升二度模仿。中間部分為插部寫法,由一系列模進、變奏樂句發展而成,段落感雖不明顯,但織體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D大調轉到b小調上,結尾擴充為一個動力性再現,而且中部的D樂段運用了16小節的模仿,採用C樂段上前兩小節主題,運用卡農的方式進行模仿。然後回到C樂段的主題上,再在結尾進行擴充,使整個中部更有抒情如歌的感覺。C'樂段是第一部分的變化重複,由b 小調轉到e和聲小調上,是綜合了中部各要素的綜合性再現。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C樂段(第68-83小節),由兩個平行樂句組成,(8+8)方整性結構,前樂句(第68-75小節)先進入關係大調(D大調),可以劃分為兩個樂節,每個樂節可以劃分為兩個樂匯。此樂句低音以2小節為一組,線形下行級進。上方聲部第70-71小節是第68-69 小節的下行三度模進,第74- 75小節是第72- 73 小節的下行三度模進,在D大調上開放。嘆息式音調構成的四個等長的樂節連綴而成,勾勒出一派農忙後渾身汗水卻滿心喜悅的閒暇景象;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收秋糧

後樂句(第76-83小節)轉入A大調,旋律轉到下方聲部,與前樂句主題形成倒影關係,旋律換到次中音聲部且改變方向級進上揚至開放終止,第82- 83小節經K46 -D- T完滿終止於A大調。

D樂段(第84-99小節)為不斷模進發展的插部性結構,是個引申型中段,截選了中部主題靠後(第72-73小節)的音調作為模進音組的原型,以連續上二度的步伐在高音與次中音聲部作呼應式的轉調模進處理,使得音樂一浪高過一浪、節節攀升:第84-85小節轉入D大調,以第82-83小節旋律為基礎,變換織體形成新的模進主題,低音於第84-93小節線性級進。第86-87 小節中聲部模進主題,E大調:第88-89小節上方聲部模進,#f小調:第90- 91小節中聲部模進,G大調:第92-93小節上方聲部模進,A大調:第94-95小節上方聲部模進(已進入整個樂曲的第二次高潮),B大調:第96小節中聲部模進,而後音樂快速回落,回到了A大調,經第98-99小節模進後,在A大調上,終止於主和絃,為C'樂段D大調的小再現做屬準備。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C'樂段(第100-115小節)是個簡單而有變化的再現段。再現時,後樂句沒有轉入 A大調,而是全部在D大調上陳述,並收攏終止於D大調。

連接段(第116- 129小節),通過C樂段材料模進發展,低音一直保持在再現部b小調的屬準備上。第116- 117小節作為模進主題,模進三次後,分裂模進。也就是說,沿用中部的下行級進與嘆息式音調構成的樂節,在主調b和聲小調的屬長音持續背景上逐漸分裂至一小節的律動,為再現部的調回歸作足準備。

"

民俗風情,純樸清新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八月——收穫》美學分析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八月——收穫》August—Harvest

八月,“家家戶戶收秋糧,高高的裸麥倒在地上,成捆的麥子垛成山,夜半牛車搬運忙。”

這是俄國著名詩人阿·柯里佐夫對《八月——收穫》的題詩。

阿列克賽·瓦西裡耶維奇·柯里佐夫(1809—1842)是19世紀30—40年代俄國文學史上佔有獨特地位的詩人。阿·柯里佐夫的詩歌真實地反映農民的生活和願望,也包含許多現實主義的成分。其特點是:純樸清新的民間風格、獨創的藝術形式、深厚的民主主義精神。他的不少抒情詩歌被俄國著名作曲家譜成歌曲,百餘年來一直傳唱。如《七月——刈者之歌》、《八月——收穫》等等,都是他的優秀作品。別林斯基說:“他熱愛農民的真實的日常生活。”認為他的詩是“藝術性的民歌”。杜勃羅留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薩爾蒂科夫·謝德林都著有長文評價他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根據阿·柯里佐夫的詩作,進行創作的一首鋼琴音樂小品——柴科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八首,這是八月裡獨有的旋律。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柴科夫斯基

《八月——收穫》為b小調,6/8拍,活潑的快板。帶回旋感的主題,猶如一首舞曲,充滿了豐收的喜悅之情。描寫著農作物成熟時,大夥一起工作的景象,有的人割麥子,有的人捆綁麥杆,拖車的輪子整夜響個不停,就像音樂一樣的好聽。作品音樂色調明快,充滿了歡樂與激情,從一個側面勾勒出了俄羅斯勞動人民豐收時節收穫糧食的場面。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收穫糧食

《八月——收穫》採用了復三部曲式結構,各個部分中的主題發展主要通過轉調模進,與材料分裂的手法相結合,使各樂部均有高潮出現,中部與其他兩部分劃分清晰,結構相對獨立完整。同時,情緒的發展與銜接做得充分而妥帖。第一部分為有再現的單三部曲式,結尾部分用展開性寫法形成了龐大的擴展,活潑的快板熱烈、充滿激情;中間部分具有三部性,寧靜抒情如歌,中段有插部,由一系列模進結構組成;再現部為原樣再現,結束部分在主和絃上延長2小節。該樂曲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第一部分(第1-67小節)的結構為引申型中段且變化再現的三段曲式,具有諧謔曲的體裁特徵。

A樂段(第1-24小節),開始的主題在高聲部上,是一個跳躍的短句,然後主題轉到了低聲部。該段由六個樂句(a+b+c+d+e+f)組成,每4小節為一樂句,每一樂句是前一樂句的重音移位或高八度、高四度移位。這部分為轉調樂段,主調為b和聲小調。a樂句(第1-4小節)的織體比較有趣:在節奏律動的主持續音上出現從b小調的主音(b')下八度級進到(b)的一連串平行六和絃進行(其中中音與次中音聲部穿插了三處下二度的雙輔助音),在低音主持續上發展,旋律富有動機感,全終止;b樂句(第5-8小節)為和絃式織體,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主奏聲部換至低音,且由兩次相同的終止式連綴而成,在旋律與織體方面與a樂句形成對比,這兩個樂句所形成的明確對比,主要是通過旋律聲部音區的轉換、句法結構以及和聲運用的轉換。主調收攏,此主題生動活潑、詼諧奔放,為第一部分諧謔曲音樂體裁營造了動感十足的器樂曲基調;而後的c、d樂句(第9-16小節),運用改變和聲終止式(第15-16小節往主調的屬方向離調,即開放於主調屬和絃)的方式變化重複全曲的第一個主題(第1-8小節),該主題是個對比且方整的兩句式樂段,單一調性,b和聲小調。a-b-c-d樂句(第1-16小節)是個復樂段,此復樂段的開放終止,為B樂段的發展敞開了思緒;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e樂句(第17-20小節)開頭的兩小節與A樂段並行進入,是a樂句的變奏,同時在第17小節處,由b小調轉到e小調上。這個樂句具有明顯的材料引申、調性轉換和打破原有節奏律動的特點,是音樂發展的開始;f樂句(第21-24小節)是e樂句的模進,調性從e和聲小調轉向a和聲小調。e、f樂句(第17-24小節),在規模上相當於樂段的8小節,由兩個呈模進關係的樂句連綴。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B樂段(第25-36小節)為展開性寫法的中段。其中第25-32小節是材料與句法進一步濃縮,並通過持續向上模進的方式迅速到達高潮的積累過程,調性經過a-C-e-G-b,最後停在b和聲小調的Ⅲ|級增三和絃上:第25-26小節為模進主題,第27-28小節上行三度模進,第29 小節以原材料分裂的手法形成新的模進主題,材料與織體不斷級進上行模進;第33-36小節是高潮的持續帶連接,運用和絃的持續與聲部在不同音區的轉換,弱化了旋律線條,凸顯出迴歸主調屬方向的和聲功能。從第33 小節開始,進入A'樂段主調(b小調)的屬準備。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A'樂段(第37- 67小節)為沒有完整再現A樂段,即變化再現。在第37-44小節中,僅僅完全再現了a、b兩個樂句(第1-8小節),b樂句三音擴充後形成劇烈的擴展。從第45小節開始分裂模進,三音主題變化模進數次。在第49小節處出現了新的材料,一共有19小節之長,作為動機展開,起到連接作用,從而過渡到三聲中部型的中部。換句話說,第45-58小節是與原主題後變化重複的結構相稱,但材料、句法與和聲均得到充分發展的擴充階段,在第58小節處,收攏終止於主調b和聲小調。第59-67小節是結構外的補充,充分地強調並完結第一部分中生動、詼諧的律動,使其自成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部分。在第67小節處,收攏於主調。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中部(第68-129小節)在結構上仍然是引申型中段且變化再現的單三段曲式,調中心換到主調的平行大調D大調,運用合唱式的音樂織體,旋律在不同聲部交叉呼應。整體上採用復調的形式,局部上織體採用莊嚴的歌唱形式;橫向是模仿復調,縱向是合唱織體。與第一部分形成情緒上、體裁上的對比,變繁忙而生機勃勃的勞動場景為如歌而悠然舒心的抒情畫面。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收割麥子

以升f小調為軸進行倒影模仿,以上二度的形式模仿。每一樂句在原上升二度模仿。中間部分為插部寫法,由一系列模進、變奏樂句發展而成,段落感雖不明顯,但織體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D大調轉到b小調上,結尾擴充為一個動力性再現,而且中部的D樂段運用了16小節的模仿,採用C樂段上前兩小節主題,運用卡農的方式進行模仿。然後回到C樂段的主題上,再在結尾進行擴充,使整個中部更有抒情如歌的感覺。C'樂段是第一部分的變化重複,由b 小調轉到e和聲小調上,是綜合了中部各要素的綜合性再現。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C樂段(第68-83小節),由兩個平行樂句組成,(8+8)方整性結構,前樂句(第68-75小節)先進入關係大調(D大調),可以劃分為兩個樂節,每個樂節可以劃分為兩個樂匯。此樂句低音以2小節為一組,線形下行級進。上方聲部第70-71小節是第68-69 小節的下行三度模進,第74- 75小節是第72- 73 小節的下行三度模進,在D大調上開放。嘆息式音調構成的四個等長的樂節連綴而成,勾勒出一派農忙後渾身汗水卻滿心喜悅的閒暇景象;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收秋糧

後樂句(第76-83小節)轉入A大調,旋律轉到下方聲部,與前樂句主題形成倒影關係,旋律換到次中音聲部且改變方向級進上揚至開放終止,第82- 83小節經K46 -D- T完滿終止於A大調。

D樂段(第84-99小節)為不斷模進發展的插部性結構,是個引申型中段,截選了中部主題靠後(第72-73小節)的音調作為模進音組的原型,以連續上二度的步伐在高音與次中音聲部作呼應式的轉調模進處理,使得音樂一浪高過一浪、節節攀升:第84-85小節轉入D大調,以第82-83小節旋律為基礎,變換織體形成新的模進主題,低音於第84-93小節線性級進。第86-87 小節中聲部模進主題,E大調:第88-89小節上方聲部模進,#f小調:第90- 91小節中聲部模進,G大調:第92-93小節上方聲部模進,A大調:第94-95小節上方聲部模進(已進入整個樂曲的第二次高潮),B大調:第96小節中聲部模進,而後音樂快速回落,回到了A大調,經第98-99小節模進後,在A大調上,終止於主和絃,為C'樂段D大調的小再現做屬準備。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C'樂段(第100-115小節)是個簡單而有變化的再現段。再現時,後樂句沒有轉入 A大調,而是全部在D大調上陳述,並收攏終止於D大調。

連接段(第116- 129小節),通過C樂段材料模進發展,低音一直保持在再現部b小調的屬準備上。第116- 117小節作為模進主題,模進三次後,分裂模進。也就是說,沿用中部的下行級進與嘆息式音調構成的樂節,在主調b和聲小調的屬長音持續背景上逐漸分裂至一小節的律動,為再現部的調回歸作足準備。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再現部(第130- 198小節),原樣再現,是個靜止再現的處理,最後在主和絃持續基礎上形成2小節的擴充,主和絃的三次柱式強奏,加強了全曲的終止感。

"

民俗風情,純樸清新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八月——收穫》美學分析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八月——收穫》August—Harvest

八月,“家家戶戶收秋糧,高高的裸麥倒在地上,成捆的麥子垛成山,夜半牛車搬運忙。”

這是俄國著名詩人阿·柯里佐夫對《八月——收穫》的題詩。

阿列克賽·瓦西裡耶維奇·柯里佐夫(1809—1842)是19世紀30—40年代俄國文學史上佔有獨特地位的詩人。阿·柯里佐夫的詩歌真實地反映農民的生活和願望,也包含許多現實主義的成分。其特點是:純樸清新的民間風格、獨創的藝術形式、深厚的民主主義精神。他的不少抒情詩歌被俄國著名作曲家譜成歌曲,百餘年來一直傳唱。如《七月——刈者之歌》、《八月——收穫》等等,都是他的優秀作品。別林斯基說:“他熱愛農民的真實的日常生活。”認為他的詩是“藝術性的民歌”。杜勃羅留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薩爾蒂科夫·謝德林都著有長文評價他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根據阿·柯里佐夫的詩作,進行創作的一首鋼琴音樂小品——柴科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八首,這是八月裡獨有的旋律。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柴科夫斯基

《八月——收穫》為b小調,6/8拍,活潑的快板。帶回旋感的主題,猶如一首舞曲,充滿了豐收的喜悅之情。描寫著農作物成熟時,大夥一起工作的景象,有的人割麥子,有的人捆綁麥杆,拖車的輪子整夜響個不停,就像音樂一樣的好聽。作品音樂色調明快,充滿了歡樂與激情,從一個側面勾勒出了俄羅斯勞動人民豐收時節收穫糧食的場面。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收穫糧食

《八月——收穫》採用了復三部曲式結構,各個部分中的主題發展主要通過轉調模進,與材料分裂的手法相結合,使各樂部均有高潮出現,中部與其他兩部分劃分清晰,結構相對獨立完整。同時,情緒的發展與銜接做得充分而妥帖。第一部分為有再現的單三部曲式,結尾部分用展開性寫法形成了龐大的擴展,活潑的快板熱烈、充滿激情;中間部分具有三部性,寧靜抒情如歌,中段有插部,由一系列模進結構組成;再現部為原樣再現,結束部分在主和絃上延長2小節。該樂曲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第一部分(第1-67小節)的結構為引申型中段且變化再現的三段曲式,具有諧謔曲的體裁特徵。

A樂段(第1-24小節),開始的主題在高聲部上,是一個跳躍的短句,然後主題轉到了低聲部。該段由六個樂句(a+b+c+d+e+f)組成,每4小節為一樂句,每一樂句是前一樂句的重音移位或高八度、高四度移位。這部分為轉調樂段,主調為b和聲小調。a樂句(第1-4小節)的織體比較有趣:在節奏律動的主持續音上出現從b小調的主音(b')下八度級進到(b)的一連串平行六和絃進行(其中中音與次中音聲部穿插了三處下二度的雙輔助音),在低音主持續上發展,旋律富有動機感,全終止;b樂句(第5-8小節)為和絃式織體,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主奏聲部換至低音,且由兩次相同的終止式連綴而成,在旋律與織體方面與a樂句形成對比,這兩個樂句所形成的明確對比,主要是通過旋律聲部音區的轉換、句法結構以及和聲運用的轉換。主調收攏,此主題生動活潑、詼諧奔放,為第一部分諧謔曲音樂體裁營造了動感十足的器樂曲基調;而後的c、d樂句(第9-16小節),運用改變和聲終止式(第15-16小節往主調的屬方向離調,即開放於主調屬和絃)的方式變化重複全曲的第一個主題(第1-8小節),該主題是個對比且方整的兩句式樂段,單一調性,b和聲小調。a-b-c-d樂句(第1-16小節)是個復樂段,此復樂段的開放終止,為B樂段的發展敞開了思緒;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e樂句(第17-20小節)開頭的兩小節與A樂段並行進入,是a樂句的變奏,同時在第17小節處,由b小調轉到e小調上。這個樂句具有明顯的材料引申、調性轉換和打破原有節奏律動的特點,是音樂發展的開始;f樂句(第21-24小節)是e樂句的模進,調性從e和聲小調轉向a和聲小調。e、f樂句(第17-24小節),在規模上相當於樂段的8小節,由兩個呈模進關係的樂句連綴。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B樂段(第25-36小節)為展開性寫法的中段。其中第25-32小節是材料與句法進一步濃縮,並通過持續向上模進的方式迅速到達高潮的積累過程,調性經過a-C-e-G-b,最後停在b和聲小調的Ⅲ|級增三和絃上:第25-26小節為模進主題,第27-28小節上行三度模進,第29 小節以原材料分裂的手法形成新的模進主題,材料與織體不斷級進上行模進;第33-36小節是高潮的持續帶連接,運用和絃的持續與聲部在不同音區的轉換,弱化了旋律線條,凸顯出迴歸主調屬方向的和聲功能。從第33 小節開始,進入A'樂段主調(b小調)的屬準備。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A'樂段(第37- 67小節)為沒有完整再現A樂段,即變化再現。在第37-44小節中,僅僅完全再現了a、b兩個樂句(第1-8小節),b樂句三音擴充後形成劇烈的擴展。從第45小節開始分裂模進,三音主題變化模進數次。在第49小節處出現了新的材料,一共有19小節之長,作為動機展開,起到連接作用,從而過渡到三聲中部型的中部。換句話說,第45-58小節是與原主題後變化重複的結構相稱,但材料、句法與和聲均得到充分發展的擴充階段,在第58小節處,收攏終止於主調b和聲小調。第59-67小節是結構外的補充,充分地強調並完結第一部分中生動、詼諧的律動,使其自成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部分。在第67小節處,收攏於主調。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中部(第68-129小節)在結構上仍然是引申型中段且變化再現的單三段曲式,調中心換到主調的平行大調D大調,運用合唱式的音樂織體,旋律在不同聲部交叉呼應。整體上採用復調的形式,局部上織體採用莊嚴的歌唱形式;橫向是模仿復調,縱向是合唱織體。與第一部分形成情緒上、體裁上的對比,變繁忙而生機勃勃的勞動場景為如歌而悠然舒心的抒情畫面。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收割麥子

以升f小調為軸進行倒影模仿,以上二度的形式模仿。每一樂句在原上升二度模仿。中間部分為插部寫法,由一系列模進、變奏樂句發展而成,段落感雖不明顯,但織體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D大調轉到b小調上,結尾擴充為一個動力性再現,而且中部的D樂段運用了16小節的模仿,採用C樂段上前兩小節主題,運用卡農的方式進行模仿。然後回到C樂段的主題上,再在結尾進行擴充,使整個中部更有抒情如歌的感覺。C'樂段是第一部分的變化重複,由b 小調轉到e和聲小調上,是綜合了中部各要素的綜合性再現。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C樂段(第68-83小節),由兩個平行樂句組成,(8+8)方整性結構,前樂句(第68-75小節)先進入關係大調(D大調),可以劃分為兩個樂節,每個樂節可以劃分為兩個樂匯。此樂句低音以2小節為一組,線形下行級進。上方聲部第70-71小節是第68-69 小節的下行三度模進,第74- 75小節是第72- 73 小節的下行三度模進,在D大調上開放。嘆息式音調構成的四個等長的樂節連綴而成,勾勒出一派農忙後渾身汗水卻滿心喜悅的閒暇景象;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收秋糧

後樂句(第76-83小節)轉入A大調,旋律轉到下方聲部,與前樂句主題形成倒影關係,旋律換到次中音聲部且改變方向級進上揚至開放終止,第82- 83小節經K46 -D- T完滿終止於A大調。

D樂段(第84-99小節)為不斷模進發展的插部性結構,是個引申型中段,截選了中部主題靠後(第72-73小節)的音調作為模進音組的原型,以連續上二度的步伐在高音與次中音聲部作呼應式的轉調模進處理,使得音樂一浪高過一浪、節節攀升:第84-85小節轉入D大調,以第82-83小節旋律為基礎,變換織體形成新的模進主題,低音於第84-93小節線性級進。第86-87 小節中聲部模進主題,E大調:第88-89小節上方聲部模進,#f小調:第90- 91小節中聲部模進,G大調:第92-93小節上方聲部模進,A大調:第94-95小節上方聲部模進(已進入整個樂曲的第二次高潮),B大調:第96小節中聲部模進,而後音樂快速回落,回到了A大調,經第98-99小節模進後,在A大調上,終止於主和絃,為C'樂段D大調的小再現做屬準備。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C'樂段(第100-115小節)是個簡單而有變化的再現段。再現時,後樂句沒有轉入 A大調,而是全部在D大調上陳述,並收攏終止於D大調。

連接段(第116- 129小節),通過C樂段材料模進發展,低音一直保持在再現部b小調的屬準備上。第116- 117小節作為模進主題,模進三次後,分裂模進。也就是說,沿用中部的下行級進與嘆息式音調構成的樂節,在主調b和聲小調的屬長音持續背景上逐漸分裂至一小節的律動,為再現部的調回歸作足準備。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再現部(第130- 198小節),原樣再現,是個靜止再現的處理,最後在主和絃持續基礎上形成2小節的擴充,主和絃的三次柱式強奏,加強了全曲的終止感。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八月——收穫》音樂的創作特點:兩端部分是歡騰、熱烈的,與中部的安寧、閒適形成鮮明的對比,界限十分清晰。這三個部分中的單主題發展主要是通過轉調模進與分裂句法相結合,使各樂部均有一次高潮的積累,從不同的側面揭示了季節中農民們繁忙勞作及內心充滿因豐收而喜悅的生動情景。第一部分具有諧謔曲的體裁特性,以引申型三段式組成;中部則抒情如歌,調性也轉到明朗的平行大調,結構均相對獨立完整且對比明確,曲式採用的是單一主題引申型三段式,可以看作是三聲中部的類型,其對比已上升到體裁的對比層次。但是不同於典型的三聲中部;

"

民俗風情,純樸清新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八月——收穫》美學分析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八月——收穫》August—Harvest

八月,“家家戶戶收秋糧,高高的裸麥倒在地上,成捆的麥子垛成山,夜半牛車搬運忙。”

這是俄國著名詩人阿·柯里佐夫對《八月——收穫》的題詩。

阿列克賽·瓦西裡耶維奇·柯里佐夫(1809—1842)是19世紀30—40年代俄國文學史上佔有獨特地位的詩人。阿·柯里佐夫的詩歌真實地反映農民的生活和願望,也包含許多現實主義的成分。其特點是:純樸清新的民間風格、獨創的藝術形式、深厚的民主主義精神。他的不少抒情詩歌被俄國著名作曲家譜成歌曲,百餘年來一直傳唱。如《七月——刈者之歌》、《八月——收穫》等等,都是他的優秀作品。別林斯基說:“他熱愛農民的真實的日常生活。”認為他的詩是“藝術性的民歌”。杜勃羅留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薩爾蒂科夫·謝德林都著有長文評價他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根據阿·柯里佐夫的詩作,進行創作的一首鋼琴音樂小品——柴科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八首,這是八月裡獨有的旋律。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柴科夫斯基

《八月——收穫》為b小調,6/8拍,活潑的快板。帶回旋感的主題,猶如一首舞曲,充滿了豐收的喜悅之情。描寫著農作物成熟時,大夥一起工作的景象,有的人割麥子,有的人捆綁麥杆,拖車的輪子整夜響個不停,就像音樂一樣的好聽。作品音樂色調明快,充滿了歡樂與激情,從一個側面勾勒出了俄羅斯勞動人民豐收時節收穫糧食的場面。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收穫糧食

《八月——收穫》採用了復三部曲式結構,各個部分中的主題發展主要通過轉調模進,與材料分裂的手法相結合,使各樂部均有高潮出現,中部與其他兩部分劃分清晰,結構相對獨立完整。同時,情緒的發展與銜接做得充分而妥帖。第一部分為有再現的單三部曲式,結尾部分用展開性寫法形成了龐大的擴展,活潑的快板熱烈、充滿激情;中間部分具有三部性,寧靜抒情如歌,中段有插部,由一系列模進結構組成;再現部為原樣再現,結束部分在主和絃上延長2小節。該樂曲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第一部分(第1-67小節)的結構為引申型中段且變化再現的三段曲式,具有諧謔曲的體裁特徵。

A樂段(第1-24小節),開始的主題在高聲部上,是一個跳躍的短句,然後主題轉到了低聲部。該段由六個樂句(a+b+c+d+e+f)組成,每4小節為一樂句,每一樂句是前一樂句的重音移位或高八度、高四度移位。這部分為轉調樂段,主調為b和聲小調。a樂句(第1-4小節)的織體比較有趣:在節奏律動的主持續音上出現從b小調的主音(b')下八度級進到(b)的一連串平行六和絃進行(其中中音與次中音聲部穿插了三處下二度的雙輔助音),在低音主持續上發展,旋律富有動機感,全終止;b樂句(第5-8小節)為和絃式織體,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主奏聲部換至低音,且由兩次相同的終止式連綴而成,在旋律與織體方面與a樂句形成對比,這兩個樂句所形成的明確對比,主要是通過旋律聲部音區的轉換、句法結構以及和聲運用的轉換。主調收攏,此主題生動活潑、詼諧奔放,為第一部分諧謔曲音樂體裁營造了動感十足的器樂曲基調;而後的c、d樂句(第9-16小節),運用改變和聲終止式(第15-16小節往主調的屬方向離調,即開放於主調屬和絃)的方式變化重複全曲的第一個主題(第1-8小節),該主題是個對比且方整的兩句式樂段,單一調性,b和聲小調。a-b-c-d樂句(第1-16小節)是個復樂段,此復樂段的開放終止,為B樂段的發展敞開了思緒;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e樂句(第17-20小節)開頭的兩小節與A樂段並行進入,是a樂句的變奏,同時在第17小節處,由b小調轉到e小調上。這個樂句具有明顯的材料引申、調性轉換和打破原有節奏律動的特點,是音樂發展的開始;f樂句(第21-24小節)是e樂句的模進,調性從e和聲小調轉向a和聲小調。e、f樂句(第17-24小節),在規模上相當於樂段的8小節,由兩個呈模進關係的樂句連綴。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B樂段(第25-36小節)為展開性寫法的中段。其中第25-32小節是材料與句法進一步濃縮,並通過持續向上模進的方式迅速到達高潮的積累過程,調性經過a-C-e-G-b,最後停在b和聲小調的Ⅲ|級增三和絃上:第25-26小節為模進主題,第27-28小節上行三度模進,第29 小節以原材料分裂的手法形成新的模進主題,材料與織體不斷級進上行模進;第33-36小節是高潮的持續帶連接,運用和絃的持續與聲部在不同音區的轉換,弱化了旋律線條,凸顯出迴歸主調屬方向的和聲功能。從第33 小節開始,進入A'樂段主調(b小調)的屬準備。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A'樂段(第37- 67小節)為沒有完整再現A樂段,即變化再現。在第37-44小節中,僅僅完全再現了a、b兩個樂句(第1-8小節),b樂句三音擴充後形成劇烈的擴展。從第45小節開始分裂模進,三音主題變化模進數次。在第49小節處出現了新的材料,一共有19小節之長,作為動機展開,起到連接作用,從而過渡到三聲中部型的中部。換句話說,第45-58小節是與原主題後變化重複的結構相稱,但材料、句法與和聲均得到充分發展的擴充階段,在第58小節處,收攏終止於主調b和聲小調。第59-67小節是結構外的補充,充分地強調並完結第一部分中生動、詼諧的律動,使其自成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部分。在第67小節處,收攏於主調。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中部(第68-129小節)在結構上仍然是引申型中段且變化再現的單三段曲式,調中心換到主調的平行大調D大調,運用合唱式的音樂織體,旋律在不同聲部交叉呼應。整體上採用復調的形式,局部上織體採用莊嚴的歌唱形式;橫向是模仿復調,縱向是合唱織體。與第一部分形成情緒上、體裁上的對比,變繁忙而生機勃勃的勞動場景為如歌而悠然舒心的抒情畫面。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收割麥子

以升f小調為軸進行倒影模仿,以上二度的形式模仿。每一樂句在原上升二度模仿。中間部分為插部寫法,由一系列模進、變奏樂句發展而成,段落感雖不明顯,但織體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D大調轉到b小調上,結尾擴充為一個動力性再現,而且中部的D樂段運用了16小節的模仿,採用C樂段上前兩小節主題,運用卡農的方式進行模仿。然後回到C樂段的主題上,再在結尾進行擴充,使整個中部更有抒情如歌的感覺。C'樂段是第一部分的變化重複,由b 小調轉到e和聲小調上,是綜合了中部各要素的綜合性再現。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C樂段(第68-83小節),由兩個平行樂句組成,(8+8)方整性結構,前樂句(第68-75小節)先進入關係大調(D大調),可以劃分為兩個樂節,每個樂節可以劃分為兩個樂匯。此樂句低音以2小節為一組,線形下行級進。上方聲部第70-71小節是第68-69 小節的下行三度模進,第74- 75小節是第72- 73 小節的下行三度模進,在D大調上開放。嘆息式音調構成的四個等長的樂節連綴而成,勾勒出一派農忙後渾身汗水卻滿心喜悅的閒暇景象;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收秋糧

後樂句(第76-83小節)轉入A大調,旋律轉到下方聲部,與前樂句主題形成倒影關係,旋律換到次中音聲部且改變方向級進上揚至開放終止,第82- 83小節經K46 -D- T完滿終止於A大調。

D樂段(第84-99小節)為不斷模進發展的插部性結構,是個引申型中段,截選了中部主題靠後(第72-73小節)的音調作為模進音組的原型,以連續上二度的步伐在高音與次中音聲部作呼應式的轉調模進處理,使得音樂一浪高過一浪、節節攀升:第84-85小節轉入D大調,以第82-83小節旋律為基礎,變換織體形成新的模進主題,低音於第84-93小節線性級進。第86-87 小節中聲部模進主題,E大調:第88-89小節上方聲部模進,#f小調:第90- 91小節中聲部模進,G大調:第92-93小節上方聲部模進,A大調:第94-95小節上方聲部模進(已進入整個樂曲的第二次高潮),B大調:第96小節中聲部模進,而後音樂快速回落,回到了A大調,經第98-99小節模進後,在A大調上,終止於主和絃,為C'樂段D大調的小再現做屬準備。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C'樂段(第100-115小節)是個簡單而有變化的再現段。再現時,後樂句沒有轉入 A大調,而是全部在D大調上陳述,並收攏終止於D大調。

連接段(第116- 129小節),通過C樂段材料模進發展,低音一直保持在再現部b小調的屬準備上。第116- 117小節作為模進主題,模進三次後,分裂模進。也就是說,沿用中部的下行級進與嘆息式音調構成的樂節,在主調b和聲小調的屬長音持續背景上逐漸分裂至一小節的律動,為再現部的調回歸作足準備。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再現部(第130- 198小節),原樣再現,是個靜止再現的處理,最後在主和絃持續基礎上形成2小節的擴充,主和絃的三次柱式強奏,加強了全曲的終止感。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八月——收穫》音樂的創作特點:兩端部分是歡騰、熱烈的,與中部的安寧、閒適形成鮮明的對比,界限十分清晰。這三個部分中的單主題發展主要是通過轉調模進與分裂句法相結合,使各樂部均有一次高潮的積累,從不同的側面揭示了季節中農民們繁忙勞作及內心充滿因豐收而喜悅的生動情景。第一部分具有諧謔曲的體裁特性,以引申型三段式組成;中部則抒情如歌,調性也轉到明朗的平行大調,結構均相對獨立完整且對比明確,曲式採用的是單一主題引申型三段式,可以看作是三聲中部的類型,其對比已上升到體裁的對比層次。但是不同於典型的三聲中部;

柴科夫斯基鋼琴曲《收穫》,民俗風情純樸清新,你瞭解這首樂曲嗎

再現部是第一部分的原樣重複。樂曲中幾處附屬結構音樂片段的寫作,不但滿足了結構的均衡,而且把情緒的發展與銜接做得充分而妥帖,使聆賞者獲得一次酣暢淋漓的盡情體驗和美的精神享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