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
這事,還得從網易雲音樂剛上線那陣說起。


作者 | 周矗

編輯 | 石燦

從“下架”“發聲”到“上架”,網易雲音樂在7月上了三次熱搜。

這款被稱為“雲村”的音樂App,是市面上氣質最獨特的一款:它有一批天天抱怨卻捨不得刪的用戶,一群其他音樂App都找不到的歌手,一條每天都在猜你心思的日推歌單,還有一堆比《故事會》還精彩的評論。

"
這事,還得從網易雲音樂剛上線那陣說起。


作者 | 周矗

編輯 | 石燦

從“下架”“發聲”到“上架”,網易雲音樂在7月上了三次熱搜。

這款被稱為“雲村”的音樂App,是市面上氣質最獨特的一款:它有一批天天抱怨卻捨不得刪的用戶,一群其他音樂App都找不到的歌手,一條每天都在猜你心思的日推歌單,還有一堆比《故事會》還精彩的評論。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

六年前,誰也不會想到,一款毫無用戶基礎的音樂播放器,卻敢在移動音樂紅海中另闢蹊徑,做UGC、搞歌單,切開了一道音樂社區的大口子。

六年間,它成了獨立音樂人和文藝樂迷的聚集地;再小眾的歌,也能在雲村評論區找到“999+”的評論;再“窮”的音樂人,也能在雲村擁有自己的舞臺。

不過,網易雲音樂卻終難在音樂版權大戰中獨善其身。日復一日,“雲村村民”們不得不看著歌單裡的歌,一個個變灰。

同時,網易雲音樂又頻頻上線視頻、直播、交友等社交功能,開始在音樂社區的道路上“大鵬展翅”。

7月29日,剛剛上架的網易雲音樂,又在一級入口上線了一個新的社區板塊,“雲村”。

好好的一款音樂App,為什麼偏偏對做社區“情有獨鍾”呢?

啥是“雲村”?


2014年,網易雲音樂剛上線時,很多用戶覺得這個產品有點難念,想給產品起個暱稱。

在“網易雲音樂”這五個字中,“雲”字首先被保留下來。後來用戶又覺得,大家每天在社區裡聊天的氛圍特別像個“村兒”。於是,“雲村”這個名字就誕生了。

用戶們把自己叫作“村民”,把平臺上的小編們叫作“村幹”,而“網易雲音樂”官方賬號,就成了大家的“村長”。

沒想到,網易雲音樂真的把“雲村”這個暱稱,做進了產品裡。

在新版本的網易雲音樂中,底端的“朋友”tab欄已經變成了“雲村”。打開雲村板塊,除了有之前的“動態”頁面,還新增了一個“廣場”功能。 廣場中的信息會以瀑布流形式呈現,村民可以自行創作圖文、視頻內容,並添加上BGM,與廣場上的其他村民分享。

"
這事,還得從網易雲音樂剛上線那陣說起。


作者 | 周矗

編輯 | 石燦

從“下架”“發聲”到“上架”,網易雲音樂在7月上了三次熱搜。

這款被稱為“雲村”的音樂App,是市面上氣質最獨特的一款:它有一批天天抱怨卻捨不得刪的用戶,一群其他音樂App都找不到的歌手,一條每天都在猜你心思的日推歌單,還有一堆比《故事會》還精彩的評論。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

六年前,誰也不會想到,一款毫無用戶基礎的音樂播放器,卻敢在移動音樂紅海中另闢蹊徑,做UGC、搞歌單,切開了一道音樂社區的大口子。

六年間,它成了獨立音樂人和文藝樂迷的聚集地;再小眾的歌,也能在雲村評論區找到“999+”的評論;再“窮”的音樂人,也能在雲村擁有自己的舞臺。

不過,網易雲音樂卻終難在音樂版權大戰中獨善其身。日復一日,“雲村村民”們不得不看著歌單裡的歌,一個個變灰。

同時,網易雲音樂又頻頻上線視頻、直播、交友等社交功能,開始在音樂社區的道路上“大鵬展翅”。

7月29日,剛剛上架的網易雲音樂,又在一級入口上線了一個新的社區板塊,“雲村”。

好好的一款音樂App,為什麼偏偏對做社區“情有獨鍾”呢?

啥是“雲村”?


2014年,網易雲音樂剛上線時,很多用戶覺得這個產品有點難念,想給產品起個暱稱。

在“網易雲音樂”這五個字中,“雲”字首先被保留下來。後來用戶又覺得,大家每天在社區裡聊天的氛圍特別像個“村兒”。於是,“雲村”這個名字就誕生了。

用戶們把自己叫作“村民”,把平臺上的小編們叫作“村幹”,而“網易雲音樂”官方賬號,就成了大家的“村長”。

沒想到,網易雲音樂真的把“雲村”這個暱稱,做進了產品裡。

在新版本的網易雲音樂中,底端的“朋友”tab欄已經變成了“雲村”。打開雲村板塊,除了有之前的“動態”頁面,還新增了一個“廣場”功能。 廣場中的信息會以瀑布流形式呈現,村民可以自行創作圖文、視頻內容,並添加上BGM,與廣場上的其他村民分享。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其中添設的熱評牆,會集結當天優質的音樂評論;而話題功能,則類似於微博的“超話”。

"
這事,還得從網易雲音樂剛上線那陣說起。


作者 | 周矗

編輯 | 石燦

從“下架”“發聲”到“上架”,網易雲音樂在7月上了三次熱搜。

這款被稱為“雲村”的音樂App,是市面上氣質最獨特的一款:它有一批天天抱怨卻捨不得刪的用戶,一群其他音樂App都找不到的歌手,一條每天都在猜你心思的日推歌單,還有一堆比《故事會》還精彩的評論。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

六年前,誰也不會想到,一款毫無用戶基礎的音樂播放器,卻敢在移動音樂紅海中另闢蹊徑,做UGC、搞歌單,切開了一道音樂社區的大口子。

六年間,它成了獨立音樂人和文藝樂迷的聚集地;再小眾的歌,也能在雲村評論區找到“999+”的評論;再“窮”的音樂人,也能在雲村擁有自己的舞臺。

不過,網易雲音樂卻終難在音樂版權大戰中獨善其身。日復一日,“雲村村民”們不得不看著歌單裡的歌,一個個變灰。

同時,網易雲音樂又頻頻上線視頻、直播、交友等社交功能,開始在音樂社區的道路上“大鵬展翅”。

7月29日,剛剛上架的網易雲音樂,又在一級入口上線了一個新的社區板塊,“雲村”。

好好的一款音樂App,為什麼偏偏對做社區“情有獨鍾”呢?

啥是“雲村”?


2014年,網易雲音樂剛上線時,很多用戶覺得這個產品有點難念,想給產品起個暱稱。

在“網易雲音樂”這五個字中,“雲”字首先被保留下來。後來用戶又覺得,大家每天在社區裡聊天的氛圍特別像個“村兒”。於是,“雲村”這個名字就誕生了。

用戶們把自己叫作“村民”,把平臺上的小編們叫作“村幹”,而“網易雲音樂”官方賬號,就成了大家的“村長”。

沒想到,網易雲音樂真的把“雲村”這個暱稱,做進了產品裡。

在新版本的網易雲音樂中,底端的“朋友”tab欄已經變成了“雲村”。打開雲村板塊,除了有之前的“動態”頁面,還新增了一個“廣場”功能。 廣場中的信息會以瀑布流形式呈現,村民可以自行創作圖文、視頻內容,並添加上BGM,與廣場上的其他村民分享。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其中添設的熱評牆,會集結當天優質的音樂評論;而話題功能,則類似於微博的“超話”。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網易雲音樂還在產品十分顯著的位置,放了一個“小加號”。點開這個小加號,“村民”就可以以音樂為主題,製作一條兼具圖文、視頻的Music log,即Mlog。

這些功能,結合了圖文、語音、短視頻、vlog等多種形式。之所以網易雲音樂會採用這些創作模式,是因為它們的“低門檻”。

從圖文、短視頻、到vlog,在這些風靡全網的形式背後,是用戶愈發強烈的創作力和創作慾望。

在網易雲音樂裡,雲音樂CEO朱一聞也發現了這個趨勢。在一些“999+”的歌曲評論下,有無數文案公司都奉為模板的“金句”。

“祝你們幸福是假的,祝你幸福是真的”——好妹妹樂隊,《我帶外地去看你》“人這輩子,最害怕突然把某一首歌聽懂了”——陳奕迅,《富士山下》“我好想你,第一句是假的,第二句也是假的”——Pianoboy,《The truth that you leave》


“但我們發現一個問題,我們的產品裡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地方,可以承載用戶的這種蓬勃的創造力。”作為一款主打社區的音樂產品,朱一聞覺得,這道缺口要成為他們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

2019年年初,朱一聞給剛剛入職的產品總監翁家琪出了一道題:一個音樂社區是什麼樣的?

音樂內容?社交鏈?KOL?翁家琪想了很久,直到他自己親自觀察用戶後發現,人們對一首歌曲的愛,不僅停留在說一首歌“好聽”,而是會想用這首歌去表達和創作。

為此,他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去討論,方案連續被斃掉了五次。經過反覆調查驗證,他最終想通的一點是,他要做的音樂社區,除了豐富的內容,還要給用戶一個全新的音樂體驗和創作方式。

然而,創作音樂這件事放在國內,只有很小一部分人才做得到。大部分“雲村村民”,連自己喜歡的歌是什麼風格、什麼類型,什麼節奏都不知道。 “但他們不熱愛音樂嗎?他們是熱愛的。音樂是個抽象符號,太難了。我們需要有一個新的方式,去幫助用戶去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熱愛,讓音樂變成一種表達的方式。”

微信、微博、抖音等產品的成功讓翁家琪發現,比起音樂,圖文和短視頻早已走進了大眾化創作時代。只要有一部能打字、拍照的智能手機,人人都能創作出有趣的好內容。

為何不借用這種低門檻的方式,幫助用戶進行音樂創作呢?於是,一個兼備圖文、視頻創作功能的音樂創作工具Mlog,就“呱呱墜地”了。

"
這事,還得從網易雲音樂剛上線那陣說起。


作者 | 周矗

編輯 | 石燦

從“下架”“發聲”到“上架”,網易雲音樂在7月上了三次熱搜。

這款被稱為“雲村”的音樂App,是市面上氣質最獨特的一款:它有一批天天抱怨卻捨不得刪的用戶,一群其他音樂App都找不到的歌手,一條每天都在猜你心思的日推歌單,還有一堆比《故事會》還精彩的評論。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

六年前,誰也不會想到,一款毫無用戶基礎的音樂播放器,卻敢在移動音樂紅海中另闢蹊徑,做UGC、搞歌單,切開了一道音樂社區的大口子。

六年間,它成了獨立音樂人和文藝樂迷的聚集地;再小眾的歌,也能在雲村評論區找到“999+”的評論;再“窮”的音樂人,也能在雲村擁有自己的舞臺。

不過,網易雲音樂卻終難在音樂版權大戰中獨善其身。日復一日,“雲村村民”們不得不看著歌單裡的歌,一個個變灰。

同時,網易雲音樂又頻頻上線視頻、直播、交友等社交功能,開始在音樂社區的道路上“大鵬展翅”。

7月29日,剛剛上架的網易雲音樂,又在一級入口上線了一個新的社區板塊,“雲村”。

好好的一款音樂App,為什麼偏偏對做社區“情有獨鍾”呢?

啥是“雲村”?


2014年,網易雲音樂剛上線時,很多用戶覺得這個產品有點難念,想給產品起個暱稱。

在“網易雲音樂”這五個字中,“雲”字首先被保留下來。後來用戶又覺得,大家每天在社區裡聊天的氛圍特別像個“村兒”。於是,“雲村”這個名字就誕生了。

用戶們把自己叫作“村民”,把平臺上的小編們叫作“村幹”,而“網易雲音樂”官方賬號,就成了大家的“村長”。

沒想到,網易雲音樂真的把“雲村”這個暱稱,做進了產品裡。

在新版本的網易雲音樂中,底端的“朋友”tab欄已經變成了“雲村”。打開雲村板塊,除了有之前的“動態”頁面,還新增了一個“廣場”功能。 廣場中的信息會以瀑布流形式呈現,村民可以自行創作圖文、視頻內容,並添加上BGM,與廣場上的其他村民分享。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其中添設的熱評牆,會集結當天優質的音樂評論;而話題功能,則類似於微博的“超話”。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網易雲音樂還在產品十分顯著的位置,放了一個“小加號”。點開這個小加號,“村民”就可以以音樂為主題,製作一條兼具圖文、視頻的Music log,即Mlog。

這些功能,結合了圖文、語音、短視頻、vlog等多種形式。之所以網易雲音樂會採用這些創作模式,是因為它們的“低門檻”。

從圖文、短視頻、到vlog,在這些風靡全網的形式背後,是用戶愈發強烈的創作力和創作慾望。

在網易雲音樂裡,雲音樂CEO朱一聞也發現了這個趨勢。在一些“999+”的歌曲評論下,有無數文案公司都奉為模板的“金句”。

“祝你們幸福是假的,祝你幸福是真的”——好妹妹樂隊,《我帶外地去看你》“人這輩子,最害怕突然把某一首歌聽懂了”——陳奕迅,《富士山下》“我好想你,第一句是假的,第二句也是假的”——Pianoboy,《The truth that you leave》


“但我們發現一個問題,我們的產品裡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地方,可以承載用戶的這種蓬勃的創造力。”作為一款主打社區的音樂產品,朱一聞覺得,這道缺口要成為他們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

2019年年初,朱一聞給剛剛入職的產品總監翁家琪出了一道題:一個音樂社區是什麼樣的?

音樂內容?社交鏈?KOL?翁家琪想了很久,直到他自己親自觀察用戶後發現,人們對一首歌曲的愛,不僅停留在說一首歌“好聽”,而是會想用這首歌去表達和創作。

為此,他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去討論,方案連續被斃掉了五次。經過反覆調查驗證,他最終想通的一點是,他要做的音樂社區,除了豐富的內容,還要給用戶一個全新的音樂體驗和創作方式。

然而,創作音樂這件事放在國內,只有很小一部分人才做得到。大部分“雲村村民”,連自己喜歡的歌是什麼風格、什麼類型,什麼節奏都不知道。 “但他們不熱愛音樂嗎?他們是熱愛的。音樂是個抽象符號,太難了。我們需要有一個新的方式,去幫助用戶去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熱愛,讓音樂變成一種表達的方式。”

微信、微博、抖音等產品的成功讓翁家琪發現,比起音樂,圖文和短視頻早已走進了大眾化創作時代。只要有一部能打字、拍照的智能手機,人人都能創作出有趣的好內容。

為何不借用這種低門檻的方式,幫助用戶進行音樂創作呢?於是,一個兼備圖文、視頻創作功能的音樂創作工具Mlog,就“呱呱墜地”了。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Mlog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翁家琪給這個新生事物的定位,是對音樂進行延伸創作,提供更多元音樂的一種表達方式。他想把“村民”聽歌的方式,升級成一種更綜合的感官體驗。

如果說Mlog解決了用戶的創作問題,那麼廣場解決的則是用戶“安利”和“發現”音樂的問題。 “比如羅大佑的一首歌詞寫的非常好,或是我失戀的時候聽到某一首詞,就感覺在寫我,這樣的分享案例、推薦渠道在過去是沒有的。”

雲村社區把傳統“先看到歌,再看評論”的順序做了個顛倒。用戶在瀑布流中可以先看到分享圖文,再選擇感興趣的點進去,聽到對應的歌。翁家琪希望,雲村社區可以補足“歌單安利”不夠直觀的短板,繼續改變音樂探索和發現的形式。

"
這事,還得從網易雲音樂剛上線那陣說起。


作者 | 周矗

編輯 | 石燦

從“下架”“發聲”到“上架”,網易雲音樂在7月上了三次熱搜。

這款被稱為“雲村”的音樂App,是市面上氣質最獨特的一款:它有一批天天抱怨卻捨不得刪的用戶,一群其他音樂App都找不到的歌手,一條每天都在猜你心思的日推歌單,還有一堆比《故事會》還精彩的評論。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

六年前,誰也不會想到,一款毫無用戶基礎的音樂播放器,卻敢在移動音樂紅海中另闢蹊徑,做UGC、搞歌單,切開了一道音樂社區的大口子。

六年間,它成了獨立音樂人和文藝樂迷的聚集地;再小眾的歌,也能在雲村評論區找到“999+”的評論;再“窮”的音樂人,也能在雲村擁有自己的舞臺。

不過,網易雲音樂卻終難在音樂版權大戰中獨善其身。日復一日,“雲村村民”們不得不看著歌單裡的歌,一個個變灰。

同時,網易雲音樂又頻頻上線視頻、直播、交友等社交功能,開始在音樂社區的道路上“大鵬展翅”。

7月29日,剛剛上架的網易雲音樂,又在一級入口上線了一個新的社區板塊,“雲村”。

好好的一款音樂App,為什麼偏偏對做社區“情有獨鍾”呢?

啥是“雲村”?


2014年,網易雲音樂剛上線時,很多用戶覺得這個產品有點難念,想給產品起個暱稱。

在“網易雲音樂”這五個字中,“雲”字首先被保留下來。後來用戶又覺得,大家每天在社區裡聊天的氛圍特別像個“村兒”。於是,“雲村”這個名字就誕生了。

用戶們把自己叫作“村民”,把平臺上的小編們叫作“村幹”,而“網易雲音樂”官方賬號,就成了大家的“村長”。

沒想到,網易雲音樂真的把“雲村”這個暱稱,做進了產品裡。

在新版本的網易雲音樂中,底端的“朋友”tab欄已經變成了“雲村”。打開雲村板塊,除了有之前的“動態”頁面,還新增了一個“廣場”功能。 廣場中的信息會以瀑布流形式呈現,村民可以自行創作圖文、視頻內容,並添加上BGM,與廣場上的其他村民分享。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其中添設的熱評牆,會集結當天優質的音樂評論;而話題功能,則類似於微博的“超話”。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網易雲音樂還在產品十分顯著的位置,放了一個“小加號”。點開這個小加號,“村民”就可以以音樂為主題,製作一條兼具圖文、視頻的Music log,即Mlog。

這些功能,結合了圖文、語音、短視頻、vlog等多種形式。之所以網易雲音樂會採用這些創作模式,是因為它們的“低門檻”。

從圖文、短視頻、到vlog,在這些風靡全網的形式背後,是用戶愈發強烈的創作力和創作慾望。

在網易雲音樂裡,雲音樂CEO朱一聞也發現了這個趨勢。在一些“999+”的歌曲評論下,有無數文案公司都奉為模板的“金句”。

“祝你們幸福是假的,祝你幸福是真的”——好妹妹樂隊,《我帶外地去看你》“人這輩子,最害怕突然把某一首歌聽懂了”——陳奕迅,《富士山下》“我好想你,第一句是假的,第二句也是假的”——Pianoboy,《The truth that you leave》


“但我們發現一個問題,我們的產品裡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地方,可以承載用戶的這種蓬勃的創造力。”作為一款主打社區的音樂產品,朱一聞覺得,這道缺口要成為他們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

2019年年初,朱一聞給剛剛入職的產品總監翁家琪出了一道題:一個音樂社區是什麼樣的?

音樂內容?社交鏈?KOL?翁家琪想了很久,直到他自己親自觀察用戶後發現,人們對一首歌曲的愛,不僅停留在說一首歌“好聽”,而是會想用這首歌去表達和創作。

為此,他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去討論,方案連續被斃掉了五次。經過反覆調查驗證,他最終想通的一點是,他要做的音樂社區,除了豐富的內容,還要給用戶一個全新的音樂體驗和創作方式。

然而,創作音樂這件事放在國內,只有很小一部分人才做得到。大部分“雲村村民”,連自己喜歡的歌是什麼風格、什麼類型,什麼節奏都不知道。 “但他們不熱愛音樂嗎?他們是熱愛的。音樂是個抽象符號,太難了。我們需要有一個新的方式,去幫助用戶去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熱愛,讓音樂變成一種表達的方式。”

微信、微博、抖音等產品的成功讓翁家琪發現,比起音樂,圖文和短視頻早已走進了大眾化創作時代。只要有一部能打字、拍照的智能手機,人人都能創作出有趣的好內容。

為何不借用這種低門檻的方式,幫助用戶進行音樂創作呢?於是,一個兼備圖文、視頻創作功能的音樂創作工具Mlog,就“呱呱墜地”了。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Mlog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翁家琪給這個新生事物的定位,是對音樂進行延伸創作,提供更多元音樂的一種表達方式。他想把“村民”聽歌的方式,升級成一種更綜合的感官體驗。

如果說Mlog解決了用戶的創作問題,那麼廣場解決的則是用戶“安利”和“發現”音樂的問題。 “比如羅大佑的一首歌詞寫的非常好,或是我失戀的時候聽到某一首詞,就感覺在寫我,這樣的分享案例、推薦渠道在過去是沒有的。”

雲村社區把傳統“先看到歌,再看評論”的順序做了個顛倒。用戶在瀑布流中可以先看到分享圖文,再選擇感興趣的點進去,聽到對應的歌。翁家琪希望,雲村社區可以補足“歌單安利”不夠直觀的短板,繼續改變音樂探索和發現的形式。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從引導創作、幫助創作到安利分享,網易雲音樂想營造一個不靠流量、金錢激勵的UGC生態。“每個人都有表達慾望,我在這裡給你提供最好的平臺、最好的工具、最舒服的環境。”

翁家琪透露,網易雲音樂接下來也會往這個方向做迭代,即通過新的內容形態,把音樂和人、音樂和內容以及人的關係建立起來,去連接線上、線下的各種場景,為網易雲音樂創造更大商業化的想象力,並沉澱同好的社群關係。

不過,現在的“雲村”還只是初級的社區形態。解決了用戶的創作問題以後,他們還要面對用戶互動、關係沉澱等諸多問題。

接下來,他們會通過設置主題入口和流量傾斜,引導社區成員更好地交流,認識更多的音樂同好者。

“這種東西確實太新了,很多東西是需要摸索的。但對於用戶來說,可能也會逐漸形成一種新的行為習慣。”這位年輕的產品總監說道。

一個音樂App,為啥一定要做社區?


不過,網易雲音樂的這一新功能,並未得到所有用戶的認可。 “原來網易雲音樂,還有音樂播放器的功能。”這是一位用戶在社交網絡上的調侃,意指網易雲音樂作為一款音樂App,卻如此頻繁地做社區,有點“不務正業”。

為啥網易雲音樂就這麼“死心不改”?這事,還得從網易雲音樂剛上線那陣說起。

2013年,移動互聯網正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幾乎每個用戶手機裡都會安裝一款音樂App。酷狗、酷我、QQ、蝦米、天天動聽等老牌產品,已經佔據了在線音樂App的80%的份額。

怎麼能在“猛虎腳下奪食”,成了網易雲音樂最頭疼的問題。

在其他產品還在通過版權投入、資源推廣搶市場份額時,網易雲音樂換個了思路。他們想看看,細分市場還有什麼需求沒有被滿足,還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

網易雲音樂選擇了音樂發燒友這個群體。巧的是,網易公司創始人丁磊就是個重度音樂發燒友。

朱一聞回憶,丁磊自己就很喜歡聽一些小眾的、沒有歌詞的音樂。但是,他們從丁磊身上發現了兩個問題,一是怎麼樣去找到一些沒聽過的小眾音樂,二是怎麼樣去幫助他們把這些好音樂分享給別人。

當時,市面上所有的音樂App都沒有滿足這兩個訴求,這或許就是網易雲音樂的機會。於是,幫助用戶發現、分享音樂,就成了網易雲音樂的產品定位。

同時,移動互聯網開始衍生出幾個新特徵“雲同步、碎片化、懶、社交”。

這些特徵既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又是當下許多音樂播放器的“短板”。針對這些趨勢,網易雲音樂開始了進一步的產品規劃。

雲歌單的概念,起源於雲音樂團隊對Spotify、Rdio等幾款國外App的觀察。他們發現,這些音樂App已經有了雲同步音樂列表的趨勢,從而解決了不同設備間傳輸音樂的困難。

與所有音樂App都不同的是,網易雲音樂裡的歌的必須下載進歌單中。這個看似有點麻煩的功能,其實是出自音樂數據雲同步的考慮。

有了這樣一個“雲歌單”,用戶不管在移動端還是PC端,都能聽到自己標記過的音樂。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碎片化”,正是網易雲音樂決定做音樂社區,而不是音樂播放器的主要原因。

他們認為,下載音樂是“死”的,但內容是“活”的。只有每次打開App,看到的東西是新的,用戶才更願意留下。

同樣,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用戶越來越懶。過去,用戶發現音樂的習慣大多是朋友推薦、自己搜索,這對於懶人而言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網易雲音樂團隊想,能不能有個功能,讓用戶一秒鐘就能發現、並聽到自己喜歡的歌?

於是,他們決定把個性化推薦作為產品最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現在的網易雲音樂,個性化推薦功能已經覆蓋到了各個場景:有日常的每日推薦,有私人FM,還有跑步FM、古典專區,進一步滿足細分人群、場景下的快速聽歌需求。

"
這事,還得從網易雲音樂剛上線那陣說起。


作者 | 周矗

編輯 | 石燦

從“下架”“發聲”到“上架”,網易雲音樂在7月上了三次熱搜。

這款被稱為“雲村”的音樂App,是市面上氣質最獨特的一款:它有一批天天抱怨卻捨不得刪的用戶,一群其他音樂App都找不到的歌手,一條每天都在猜你心思的日推歌單,還有一堆比《故事會》還精彩的評論。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

六年前,誰也不會想到,一款毫無用戶基礎的音樂播放器,卻敢在移動音樂紅海中另闢蹊徑,做UGC、搞歌單,切開了一道音樂社區的大口子。

六年間,它成了獨立音樂人和文藝樂迷的聚集地;再小眾的歌,也能在雲村評論區找到“999+”的評論;再“窮”的音樂人,也能在雲村擁有自己的舞臺。

不過,網易雲音樂卻終難在音樂版權大戰中獨善其身。日復一日,“雲村村民”們不得不看著歌單裡的歌,一個個變灰。

同時,網易雲音樂又頻頻上線視頻、直播、交友等社交功能,開始在音樂社區的道路上“大鵬展翅”。

7月29日,剛剛上架的網易雲音樂,又在一級入口上線了一個新的社區板塊,“雲村”。

好好的一款音樂App,為什麼偏偏對做社區“情有獨鍾”呢?

啥是“雲村”?


2014年,網易雲音樂剛上線時,很多用戶覺得這個產品有點難念,想給產品起個暱稱。

在“網易雲音樂”這五個字中,“雲”字首先被保留下來。後來用戶又覺得,大家每天在社區裡聊天的氛圍特別像個“村兒”。於是,“雲村”這個名字就誕生了。

用戶們把自己叫作“村民”,把平臺上的小編們叫作“村幹”,而“網易雲音樂”官方賬號,就成了大家的“村長”。

沒想到,網易雲音樂真的把“雲村”這個暱稱,做進了產品裡。

在新版本的網易雲音樂中,底端的“朋友”tab欄已經變成了“雲村”。打開雲村板塊,除了有之前的“動態”頁面,還新增了一個“廣場”功能。 廣場中的信息會以瀑布流形式呈現,村民可以自行創作圖文、視頻內容,並添加上BGM,與廣場上的其他村民分享。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其中添設的熱評牆,會集結當天優質的音樂評論;而話題功能,則類似於微博的“超話”。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網易雲音樂還在產品十分顯著的位置,放了一個“小加號”。點開這個小加號,“村民”就可以以音樂為主題,製作一條兼具圖文、視頻的Music log,即Mlog。

這些功能,結合了圖文、語音、短視頻、vlog等多種形式。之所以網易雲音樂會採用這些創作模式,是因為它們的“低門檻”。

從圖文、短視頻、到vlog,在這些風靡全網的形式背後,是用戶愈發強烈的創作力和創作慾望。

在網易雲音樂裡,雲音樂CEO朱一聞也發現了這個趨勢。在一些“999+”的歌曲評論下,有無數文案公司都奉為模板的“金句”。

“祝你們幸福是假的,祝你幸福是真的”——好妹妹樂隊,《我帶外地去看你》“人這輩子,最害怕突然把某一首歌聽懂了”——陳奕迅,《富士山下》“我好想你,第一句是假的,第二句也是假的”——Pianoboy,《The truth that you leave》


“但我們發現一個問題,我們的產品裡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地方,可以承載用戶的這種蓬勃的創造力。”作為一款主打社區的音樂產品,朱一聞覺得,這道缺口要成為他們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

2019年年初,朱一聞給剛剛入職的產品總監翁家琪出了一道題:一個音樂社區是什麼樣的?

音樂內容?社交鏈?KOL?翁家琪想了很久,直到他自己親自觀察用戶後發現,人們對一首歌曲的愛,不僅停留在說一首歌“好聽”,而是會想用這首歌去表達和創作。

為此,他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去討論,方案連續被斃掉了五次。經過反覆調查驗證,他最終想通的一點是,他要做的音樂社區,除了豐富的內容,還要給用戶一個全新的音樂體驗和創作方式。

然而,創作音樂這件事放在國內,只有很小一部分人才做得到。大部分“雲村村民”,連自己喜歡的歌是什麼風格、什麼類型,什麼節奏都不知道。 “但他們不熱愛音樂嗎?他們是熱愛的。音樂是個抽象符號,太難了。我們需要有一個新的方式,去幫助用戶去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熱愛,讓音樂變成一種表達的方式。”

微信、微博、抖音等產品的成功讓翁家琪發現,比起音樂,圖文和短視頻早已走進了大眾化創作時代。只要有一部能打字、拍照的智能手機,人人都能創作出有趣的好內容。

為何不借用這種低門檻的方式,幫助用戶進行音樂創作呢?於是,一個兼備圖文、視頻創作功能的音樂創作工具Mlog,就“呱呱墜地”了。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Mlog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翁家琪給這個新生事物的定位,是對音樂進行延伸創作,提供更多元音樂的一種表達方式。他想把“村民”聽歌的方式,升級成一種更綜合的感官體驗。

如果說Mlog解決了用戶的創作問題,那麼廣場解決的則是用戶“安利”和“發現”音樂的問題。 “比如羅大佑的一首歌詞寫的非常好,或是我失戀的時候聽到某一首詞,就感覺在寫我,這樣的分享案例、推薦渠道在過去是沒有的。”

雲村社區把傳統“先看到歌,再看評論”的順序做了個顛倒。用戶在瀑布流中可以先看到分享圖文,再選擇感興趣的點進去,聽到對應的歌。翁家琪希望,雲村社區可以補足“歌單安利”不夠直觀的短板,繼續改變音樂探索和發現的形式。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從引導創作、幫助創作到安利分享,網易雲音樂想營造一個不靠流量、金錢激勵的UGC生態。“每個人都有表達慾望,我在這裡給你提供最好的平臺、最好的工具、最舒服的環境。”

翁家琪透露,網易雲音樂接下來也會往這個方向做迭代,即通過新的內容形態,把音樂和人、音樂和內容以及人的關係建立起來,去連接線上、線下的各種場景,為網易雲音樂創造更大商業化的想象力,並沉澱同好的社群關係。

不過,現在的“雲村”還只是初級的社區形態。解決了用戶的創作問題以後,他們還要面對用戶互動、關係沉澱等諸多問題。

接下來,他們會通過設置主題入口和流量傾斜,引導社區成員更好地交流,認識更多的音樂同好者。

“這種東西確實太新了,很多東西是需要摸索的。但對於用戶來說,可能也會逐漸形成一種新的行為習慣。”這位年輕的產品總監說道。

一個音樂App,為啥一定要做社區?


不過,網易雲音樂的這一新功能,並未得到所有用戶的認可。 “原來網易雲音樂,還有音樂播放器的功能。”這是一位用戶在社交網絡上的調侃,意指網易雲音樂作為一款音樂App,卻如此頻繁地做社區,有點“不務正業”。

為啥網易雲音樂就這麼“死心不改”?這事,還得從網易雲音樂剛上線那陣說起。

2013年,移動互聯網正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幾乎每個用戶手機裡都會安裝一款音樂App。酷狗、酷我、QQ、蝦米、天天動聽等老牌產品,已經佔據了在線音樂App的80%的份額。

怎麼能在“猛虎腳下奪食”,成了網易雲音樂最頭疼的問題。

在其他產品還在通過版權投入、資源推廣搶市場份額時,網易雲音樂換個了思路。他們想看看,細分市場還有什麼需求沒有被滿足,還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

網易雲音樂選擇了音樂發燒友這個群體。巧的是,網易公司創始人丁磊就是個重度音樂發燒友。

朱一聞回憶,丁磊自己就很喜歡聽一些小眾的、沒有歌詞的音樂。但是,他們從丁磊身上發現了兩個問題,一是怎麼樣去找到一些沒聽過的小眾音樂,二是怎麼樣去幫助他們把這些好音樂分享給別人。

當時,市面上所有的音樂App都沒有滿足這兩個訴求,這或許就是網易雲音樂的機會。於是,幫助用戶發現、分享音樂,就成了網易雲音樂的產品定位。

同時,移動互聯網開始衍生出幾個新特徵“雲同步、碎片化、懶、社交”。

這些特徵既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又是當下許多音樂播放器的“短板”。針對這些趨勢,網易雲音樂開始了進一步的產品規劃。

雲歌單的概念,起源於雲音樂團隊對Spotify、Rdio等幾款國外App的觀察。他們發現,這些音樂App已經有了雲同步音樂列表的趨勢,從而解決了不同設備間傳輸音樂的困難。

與所有音樂App都不同的是,網易雲音樂裡的歌的必須下載進歌單中。這個看似有點麻煩的功能,其實是出自音樂數據雲同步的考慮。

有了這樣一個“雲歌單”,用戶不管在移動端還是PC端,都能聽到自己標記過的音樂。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碎片化”,正是網易雲音樂決定做音樂社區,而不是音樂播放器的主要原因。

他們認為,下載音樂是“死”的,但內容是“活”的。只有每次打開App,看到的東西是新的,用戶才更願意留下。

同樣,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用戶越來越懶。過去,用戶發現音樂的習慣大多是朋友推薦、自己搜索,這對於懶人而言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網易雲音樂團隊想,能不能有個功能,讓用戶一秒鐘就能發現、並聽到自己喜歡的歌?

於是,他們決定把個性化推薦作為產品最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現在的網易雲音樂,個性化推薦功能已經覆蓋到了各個場景:有日常的每日推薦,有私人FM,還有跑步FM、古典專區,進一步滿足細分人群、場景下的快速聽歌需求。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網易雲音樂的“每日推薦”功能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提到音樂社交,在2013年,這個概念還非常新。讓網易雲音樂在爭議中篤定做社交的,是一些社交產品的飛速發展。

一開始,他們也沒想好具體怎麼做,直到音樂評論突然火了起來。

2014年,網易雲音樂上線了評論功能。和當時其他音樂App一樣,使用者寥寥無幾。那時的用戶仍把聽音樂當成是一種私人行為,並沒有聽首歌還要寫評論、看評論的習慣。

比起一味迎合用戶,網易雲音樂做了個十分大膽的嘗試:他們想去改變用戶,培養用戶“邊看邊聽”的新習慣。

當時的前網易雲產品經理王詩沐,對產品裡一些有價值的評論進行了統計。他發現,這些評論大多集中在“初戀”“前男女友”“暗戀”“偶像”等角度上。

這些評論的共同點是,用戶都將自己的經歷與音樂聯繫在了一起。他們想表達的不只是音樂,而是感情。

突然間,王詩沐感到豁然開朗,尋找共鳴,才是音樂評論的價值,也是音樂評論功能的發展方向。

為了突出共鳴,網易雲音樂學習Facebook的做法,給評論設計了一個點贊機制。能引起共鳴的評論,就可以獲得點贊激勵,在評論區中高位顯示。用戶之間也可以通過共鳴產生鏈接,留下足跡,增加產品粘性。

"
這事,還得從網易雲音樂剛上線那陣說起。


作者 | 周矗

編輯 | 石燦

從“下架”“發聲”到“上架”,網易雲音樂在7月上了三次熱搜。

這款被稱為“雲村”的音樂App,是市面上氣質最獨特的一款:它有一批天天抱怨卻捨不得刪的用戶,一群其他音樂App都找不到的歌手,一條每天都在猜你心思的日推歌單,還有一堆比《故事會》還精彩的評論。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

六年前,誰也不會想到,一款毫無用戶基礎的音樂播放器,卻敢在移動音樂紅海中另闢蹊徑,做UGC、搞歌單,切開了一道音樂社區的大口子。

六年間,它成了獨立音樂人和文藝樂迷的聚集地;再小眾的歌,也能在雲村評論區找到“999+”的評論;再“窮”的音樂人,也能在雲村擁有自己的舞臺。

不過,網易雲音樂卻終難在音樂版權大戰中獨善其身。日復一日,“雲村村民”們不得不看著歌單裡的歌,一個個變灰。

同時,網易雲音樂又頻頻上線視頻、直播、交友等社交功能,開始在音樂社區的道路上“大鵬展翅”。

7月29日,剛剛上架的網易雲音樂,又在一級入口上線了一個新的社區板塊,“雲村”。

好好的一款音樂App,為什麼偏偏對做社區“情有獨鍾”呢?

啥是“雲村”?


2014年,網易雲音樂剛上線時,很多用戶覺得這個產品有點難念,想給產品起個暱稱。

在“網易雲音樂”這五個字中,“雲”字首先被保留下來。後來用戶又覺得,大家每天在社區裡聊天的氛圍特別像個“村兒”。於是,“雲村”這個名字就誕生了。

用戶們把自己叫作“村民”,把平臺上的小編們叫作“村幹”,而“網易雲音樂”官方賬號,就成了大家的“村長”。

沒想到,網易雲音樂真的把“雲村”這個暱稱,做進了產品裡。

在新版本的網易雲音樂中,底端的“朋友”tab欄已經變成了“雲村”。打開雲村板塊,除了有之前的“動態”頁面,還新增了一個“廣場”功能。 廣場中的信息會以瀑布流形式呈現,村民可以自行創作圖文、視頻內容,並添加上BGM,與廣場上的其他村民分享。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其中添設的熱評牆,會集結當天優質的音樂評論;而話題功能,則類似於微博的“超話”。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網易雲音樂還在產品十分顯著的位置,放了一個“小加號”。點開這個小加號,“村民”就可以以音樂為主題,製作一條兼具圖文、視頻的Music log,即Mlog。

這些功能,結合了圖文、語音、短視頻、vlog等多種形式。之所以網易雲音樂會採用這些創作模式,是因為它們的“低門檻”。

從圖文、短視頻、到vlog,在這些風靡全網的形式背後,是用戶愈發強烈的創作力和創作慾望。

在網易雲音樂裡,雲音樂CEO朱一聞也發現了這個趨勢。在一些“999+”的歌曲評論下,有無數文案公司都奉為模板的“金句”。

“祝你們幸福是假的,祝你幸福是真的”——好妹妹樂隊,《我帶外地去看你》“人這輩子,最害怕突然把某一首歌聽懂了”——陳奕迅,《富士山下》“我好想你,第一句是假的,第二句也是假的”——Pianoboy,《The truth that you leave》


“但我們發現一個問題,我們的產品裡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地方,可以承載用戶的這種蓬勃的創造力。”作為一款主打社區的音樂產品,朱一聞覺得,這道缺口要成為他們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

2019年年初,朱一聞給剛剛入職的產品總監翁家琪出了一道題:一個音樂社區是什麼樣的?

音樂內容?社交鏈?KOL?翁家琪想了很久,直到他自己親自觀察用戶後發現,人們對一首歌曲的愛,不僅停留在說一首歌“好聽”,而是會想用這首歌去表達和創作。

為此,他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去討論,方案連續被斃掉了五次。經過反覆調查驗證,他最終想通的一點是,他要做的音樂社區,除了豐富的內容,還要給用戶一個全新的音樂體驗和創作方式。

然而,創作音樂這件事放在國內,只有很小一部分人才做得到。大部分“雲村村民”,連自己喜歡的歌是什麼風格、什麼類型,什麼節奏都不知道。 “但他們不熱愛音樂嗎?他們是熱愛的。音樂是個抽象符號,太難了。我們需要有一個新的方式,去幫助用戶去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熱愛,讓音樂變成一種表達的方式。”

微信、微博、抖音等產品的成功讓翁家琪發現,比起音樂,圖文和短視頻早已走進了大眾化創作時代。只要有一部能打字、拍照的智能手機,人人都能創作出有趣的好內容。

為何不借用這種低門檻的方式,幫助用戶進行音樂創作呢?於是,一個兼備圖文、視頻創作功能的音樂創作工具Mlog,就“呱呱墜地”了。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Mlog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翁家琪給這個新生事物的定位,是對音樂進行延伸創作,提供更多元音樂的一種表達方式。他想把“村民”聽歌的方式,升級成一種更綜合的感官體驗。

如果說Mlog解決了用戶的創作問題,那麼廣場解決的則是用戶“安利”和“發現”音樂的問題。 “比如羅大佑的一首歌詞寫的非常好,或是我失戀的時候聽到某一首詞,就感覺在寫我,這樣的分享案例、推薦渠道在過去是沒有的。”

雲村社區把傳統“先看到歌,再看評論”的順序做了個顛倒。用戶在瀑布流中可以先看到分享圖文,再選擇感興趣的點進去,聽到對應的歌。翁家琪希望,雲村社區可以補足“歌單安利”不夠直觀的短板,繼續改變音樂探索和發現的形式。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從引導創作、幫助創作到安利分享,網易雲音樂想營造一個不靠流量、金錢激勵的UGC生態。“每個人都有表達慾望,我在這裡給你提供最好的平臺、最好的工具、最舒服的環境。”

翁家琪透露,網易雲音樂接下來也會往這個方向做迭代,即通過新的內容形態,把音樂和人、音樂和內容以及人的關係建立起來,去連接線上、線下的各種場景,為網易雲音樂創造更大商業化的想象力,並沉澱同好的社群關係。

不過,現在的“雲村”還只是初級的社區形態。解決了用戶的創作問題以後,他們還要面對用戶互動、關係沉澱等諸多問題。

接下來,他們會通過設置主題入口和流量傾斜,引導社區成員更好地交流,認識更多的音樂同好者。

“這種東西確實太新了,很多東西是需要摸索的。但對於用戶來說,可能也會逐漸形成一種新的行為習慣。”這位年輕的產品總監說道。

一個音樂App,為啥一定要做社區?


不過,網易雲音樂的這一新功能,並未得到所有用戶的認可。 “原來網易雲音樂,還有音樂播放器的功能。”這是一位用戶在社交網絡上的調侃,意指網易雲音樂作為一款音樂App,卻如此頻繁地做社區,有點“不務正業”。

為啥網易雲音樂就這麼“死心不改”?這事,還得從網易雲音樂剛上線那陣說起。

2013年,移動互聯網正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幾乎每個用戶手機裡都會安裝一款音樂App。酷狗、酷我、QQ、蝦米、天天動聽等老牌產品,已經佔據了在線音樂App的80%的份額。

怎麼能在“猛虎腳下奪食”,成了網易雲音樂最頭疼的問題。

在其他產品還在通過版權投入、資源推廣搶市場份額時,網易雲音樂換個了思路。他們想看看,細分市場還有什麼需求沒有被滿足,還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

網易雲音樂選擇了音樂發燒友這個群體。巧的是,網易公司創始人丁磊就是個重度音樂發燒友。

朱一聞回憶,丁磊自己就很喜歡聽一些小眾的、沒有歌詞的音樂。但是,他們從丁磊身上發現了兩個問題,一是怎麼樣去找到一些沒聽過的小眾音樂,二是怎麼樣去幫助他們把這些好音樂分享給別人。

當時,市面上所有的音樂App都沒有滿足這兩個訴求,這或許就是網易雲音樂的機會。於是,幫助用戶發現、分享音樂,就成了網易雲音樂的產品定位。

同時,移動互聯網開始衍生出幾個新特徵“雲同步、碎片化、懶、社交”。

這些特徵既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又是當下許多音樂播放器的“短板”。針對這些趨勢,網易雲音樂開始了進一步的產品規劃。

雲歌單的概念,起源於雲音樂團隊對Spotify、Rdio等幾款國外App的觀察。他們發現,這些音樂App已經有了雲同步音樂列表的趨勢,從而解決了不同設備間傳輸音樂的困難。

與所有音樂App都不同的是,網易雲音樂裡的歌的必須下載進歌單中。這個看似有點麻煩的功能,其實是出自音樂數據雲同步的考慮。

有了這樣一個“雲歌單”,用戶不管在移動端還是PC端,都能聽到自己標記過的音樂。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碎片化”,正是網易雲音樂決定做音樂社區,而不是音樂播放器的主要原因。

他們認為,下載音樂是“死”的,但內容是“活”的。只有每次打開App,看到的東西是新的,用戶才更願意留下。

同樣,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用戶越來越懶。過去,用戶發現音樂的習慣大多是朋友推薦、自己搜索,這對於懶人而言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網易雲音樂團隊想,能不能有個功能,讓用戶一秒鐘就能發現、並聽到自己喜歡的歌?

於是,他們決定把個性化推薦作為產品最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現在的網易雲音樂,個性化推薦功能已經覆蓋到了各個場景:有日常的每日推薦,有私人FM,還有跑步FM、古典專區,進一步滿足細分人群、場景下的快速聽歌需求。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網易雲音樂的“每日推薦”功能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提到音樂社交,在2013年,這個概念還非常新。讓網易雲音樂在爭議中篤定做社交的,是一些社交產品的飛速發展。

一開始,他們也沒想好具體怎麼做,直到音樂評論突然火了起來。

2014年,網易雲音樂上線了評論功能。和當時其他音樂App一樣,使用者寥寥無幾。那時的用戶仍把聽音樂當成是一種私人行為,並沒有聽首歌還要寫評論、看評論的習慣。

比起一味迎合用戶,網易雲音樂做了個十分大膽的嘗試:他們想去改變用戶,培養用戶“邊看邊聽”的新習慣。

當時的前網易雲產品經理王詩沐,對產品裡一些有價值的評論進行了統計。他發現,這些評論大多集中在“初戀”“前男女友”“暗戀”“偶像”等角度上。

這些評論的共同點是,用戶都將自己的經歷與音樂聯繫在了一起。他們想表達的不只是音樂,而是感情。

突然間,王詩沐感到豁然開朗,尋找共鳴,才是音樂評論的價值,也是音樂評論功能的發展方向。

為了突出共鳴,網易雲音樂學習Facebook的做法,給評論設計了一個點贊機制。能引起共鳴的評論,就可以獲得點贊激勵,在評論區中高位顯示。用戶之間也可以通過共鳴產生鏈接,留下足跡,增加產品粘性。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網易雲音樂的評論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他們想讓用戶知道,在網易雲音樂裡除了聽歌,還能找到一群音樂品味相同,甚至懂自己的人。

2018年,網易雲音樂還給熱門樂評出了本書,書名就叫《聽什麼歌都像在唱自己》,丁磊以音樂愛好者的身份,親自作序。

在這些趨勢的引導下,迷茫的網易雲音樂終於找到了一條自己的方向:以UGC、個性化推薦、社交互動為主的音樂社區。

“雲村社區”這個新功能,雖然還在抖音、微博的邊緣試探,但網易雲音樂的相關負責人告訴我,他們做的還是“發現、分享音樂”這件事。

“雲村廣場以主題為線索,以用戶個人推薦作為編輯、算法推薦的補充,方便樂迷發現音樂。Mlog提供的是全新的音樂表達和創作方式,讓每個音樂愛好者都能自由創作交流,更好地分享音樂。”

這是雲村社區上線的初衷,也回到了網易雲音樂產品的初心。


做社交、搞算法,音樂App怎麼玩出花?


但網易雲還是難以迴避音樂版權問題。

2017年8月,網易雲音樂因和騰訊音樂沒談攏,下架了一批包括鹿晗、張藝興在內的核心曲庫。

2018年2月,網易雲音樂與騰訊音樂娛樂曾在國家版權局的推動下,互信授權彼此99%的音樂版權。

就在樂迷天真地以為,終於不用下好幾個音樂App的時候,3月31日,周杰倫等傑威爾版權公司歌曲又在網易雲音樂“突遭下架”。

事實證明,那1%的版權“擦邊球”,正是商業化競爭的關鍵。

可以發現,在QQ音樂的專輯銷量總榜中,前五位全是QQ音樂獨家版權。在網易雲音樂的專輯銷量總榜中,佔據前十位多席的BTS(防彈少年團)也是網易雲音樂的獨家版權。

"
這事,還得從網易雲音樂剛上線那陣說起。


作者 | 周矗

編輯 | 石燦

從“下架”“發聲”到“上架”,網易雲音樂在7月上了三次熱搜。

這款被稱為“雲村”的音樂App,是市面上氣質最獨特的一款:它有一批天天抱怨卻捨不得刪的用戶,一群其他音樂App都找不到的歌手,一條每天都在猜你心思的日推歌單,還有一堆比《故事會》還精彩的評論。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

六年前,誰也不會想到,一款毫無用戶基礎的音樂播放器,卻敢在移動音樂紅海中另闢蹊徑,做UGC、搞歌單,切開了一道音樂社區的大口子。

六年間,它成了獨立音樂人和文藝樂迷的聚集地;再小眾的歌,也能在雲村評論區找到“999+”的評論;再“窮”的音樂人,也能在雲村擁有自己的舞臺。

不過,網易雲音樂卻終難在音樂版權大戰中獨善其身。日復一日,“雲村村民”們不得不看著歌單裡的歌,一個個變灰。

同時,網易雲音樂又頻頻上線視頻、直播、交友等社交功能,開始在音樂社區的道路上“大鵬展翅”。

7月29日,剛剛上架的網易雲音樂,又在一級入口上線了一個新的社區板塊,“雲村”。

好好的一款音樂App,為什麼偏偏對做社區“情有獨鍾”呢?

啥是“雲村”?


2014年,網易雲音樂剛上線時,很多用戶覺得這個產品有點難念,想給產品起個暱稱。

在“網易雲音樂”這五個字中,“雲”字首先被保留下來。後來用戶又覺得,大家每天在社區裡聊天的氛圍特別像個“村兒”。於是,“雲村”這個名字就誕生了。

用戶們把自己叫作“村民”,把平臺上的小編們叫作“村幹”,而“網易雲音樂”官方賬號,就成了大家的“村長”。

沒想到,網易雲音樂真的把“雲村”這個暱稱,做進了產品裡。

在新版本的網易雲音樂中,底端的“朋友”tab欄已經變成了“雲村”。打開雲村板塊,除了有之前的“動態”頁面,還新增了一個“廣場”功能。 廣場中的信息會以瀑布流形式呈現,村民可以自行創作圖文、視頻內容,並添加上BGM,與廣場上的其他村民分享。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其中添設的熱評牆,會集結當天優質的音樂評論;而話題功能,則類似於微博的“超話”。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網易雲音樂還在產品十分顯著的位置,放了一個“小加號”。點開這個小加號,“村民”就可以以音樂為主題,製作一條兼具圖文、視頻的Music log,即Mlog。

這些功能,結合了圖文、語音、短視頻、vlog等多種形式。之所以網易雲音樂會採用這些創作模式,是因為它們的“低門檻”。

從圖文、短視頻、到vlog,在這些風靡全網的形式背後,是用戶愈發強烈的創作力和創作慾望。

在網易雲音樂裡,雲音樂CEO朱一聞也發現了這個趨勢。在一些“999+”的歌曲評論下,有無數文案公司都奉為模板的“金句”。

“祝你們幸福是假的,祝你幸福是真的”——好妹妹樂隊,《我帶外地去看你》“人這輩子,最害怕突然把某一首歌聽懂了”——陳奕迅,《富士山下》“我好想你,第一句是假的,第二句也是假的”——Pianoboy,《The truth that you leave》


“但我們發現一個問題,我們的產品裡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地方,可以承載用戶的這種蓬勃的創造力。”作為一款主打社區的音樂產品,朱一聞覺得,這道缺口要成為他們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

2019年年初,朱一聞給剛剛入職的產品總監翁家琪出了一道題:一個音樂社區是什麼樣的?

音樂內容?社交鏈?KOL?翁家琪想了很久,直到他自己親自觀察用戶後發現,人們對一首歌曲的愛,不僅停留在說一首歌“好聽”,而是會想用這首歌去表達和創作。

為此,他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去討論,方案連續被斃掉了五次。經過反覆調查驗證,他最終想通的一點是,他要做的音樂社區,除了豐富的內容,還要給用戶一個全新的音樂體驗和創作方式。

然而,創作音樂這件事放在國內,只有很小一部分人才做得到。大部分“雲村村民”,連自己喜歡的歌是什麼風格、什麼類型,什麼節奏都不知道。 “但他們不熱愛音樂嗎?他們是熱愛的。音樂是個抽象符號,太難了。我們需要有一個新的方式,去幫助用戶去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熱愛,讓音樂變成一種表達的方式。”

微信、微博、抖音等產品的成功讓翁家琪發現,比起音樂,圖文和短視頻早已走進了大眾化創作時代。只要有一部能打字、拍照的智能手機,人人都能創作出有趣的好內容。

為何不借用這種低門檻的方式,幫助用戶進行音樂創作呢?於是,一個兼備圖文、視頻創作功能的音樂創作工具Mlog,就“呱呱墜地”了。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Mlog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翁家琪給這個新生事物的定位,是對音樂進行延伸創作,提供更多元音樂的一種表達方式。他想把“村民”聽歌的方式,升級成一種更綜合的感官體驗。

如果說Mlog解決了用戶的創作問題,那麼廣場解決的則是用戶“安利”和“發現”音樂的問題。 “比如羅大佑的一首歌詞寫的非常好,或是我失戀的時候聽到某一首詞,就感覺在寫我,這樣的分享案例、推薦渠道在過去是沒有的。”

雲村社區把傳統“先看到歌,再看評論”的順序做了個顛倒。用戶在瀑布流中可以先看到分享圖文,再選擇感興趣的點進去,聽到對應的歌。翁家琪希望,雲村社區可以補足“歌單安利”不夠直觀的短板,繼續改變音樂探索和發現的形式。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從引導創作、幫助創作到安利分享,網易雲音樂想營造一個不靠流量、金錢激勵的UGC生態。“每個人都有表達慾望,我在這裡給你提供最好的平臺、最好的工具、最舒服的環境。”

翁家琪透露,網易雲音樂接下來也會往這個方向做迭代,即通過新的內容形態,把音樂和人、音樂和內容以及人的關係建立起來,去連接線上、線下的各種場景,為網易雲音樂創造更大商業化的想象力,並沉澱同好的社群關係。

不過,現在的“雲村”還只是初級的社區形態。解決了用戶的創作問題以後,他們還要面對用戶互動、關係沉澱等諸多問題。

接下來,他們會通過設置主題入口和流量傾斜,引導社區成員更好地交流,認識更多的音樂同好者。

“這種東西確實太新了,很多東西是需要摸索的。但對於用戶來說,可能也會逐漸形成一種新的行為習慣。”這位年輕的產品總監說道。

一個音樂App,為啥一定要做社區?


不過,網易雲音樂的這一新功能,並未得到所有用戶的認可。 “原來網易雲音樂,還有音樂播放器的功能。”這是一位用戶在社交網絡上的調侃,意指網易雲音樂作為一款音樂App,卻如此頻繁地做社區,有點“不務正業”。

為啥網易雲音樂就這麼“死心不改”?這事,還得從網易雲音樂剛上線那陣說起。

2013年,移動互聯網正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幾乎每個用戶手機裡都會安裝一款音樂App。酷狗、酷我、QQ、蝦米、天天動聽等老牌產品,已經佔據了在線音樂App的80%的份額。

怎麼能在“猛虎腳下奪食”,成了網易雲音樂最頭疼的問題。

在其他產品還在通過版權投入、資源推廣搶市場份額時,網易雲音樂換個了思路。他們想看看,細分市場還有什麼需求沒有被滿足,還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

網易雲音樂選擇了音樂發燒友這個群體。巧的是,網易公司創始人丁磊就是個重度音樂發燒友。

朱一聞回憶,丁磊自己就很喜歡聽一些小眾的、沒有歌詞的音樂。但是,他們從丁磊身上發現了兩個問題,一是怎麼樣去找到一些沒聽過的小眾音樂,二是怎麼樣去幫助他們把這些好音樂分享給別人。

當時,市面上所有的音樂App都沒有滿足這兩個訴求,這或許就是網易雲音樂的機會。於是,幫助用戶發現、分享音樂,就成了網易雲音樂的產品定位。

同時,移動互聯網開始衍生出幾個新特徵“雲同步、碎片化、懶、社交”。

這些特徵既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又是當下許多音樂播放器的“短板”。針對這些趨勢,網易雲音樂開始了進一步的產品規劃。

雲歌單的概念,起源於雲音樂團隊對Spotify、Rdio等幾款國外App的觀察。他們發現,這些音樂App已經有了雲同步音樂列表的趨勢,從而解決了不同設備間傳輸音樂的困難。

與所有音樂App都不同的是,網易雲音樂裡的歌的必須下載進歌單中。這個看似有點麻煩的功能,其實是出自音樂數據雲同步的考慮。

有了這樣一個“雲歌單”,用戶不管在移動端還是PC端,都能聽到自己標記過的音樂。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碎片化”,正是網易雲音樂決定做音樂社區,而不是音樂播放器的主要原因。

他們認為,下載音樂是“死”的,但內容是“活”的。只有每次打開App,看到的東西是新的,用戶才更願意留下。

同樣,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用戶越來越懶。過去,用戶發現音樂的習慣大多是朋友推薦、自己搜索,這對於懶人而言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網易雲音樂團隊想,能不能有個功能,讓用戶一秒鐘就能發現、並聽到自己喜歡的歌?

於是,他們決定把個性化推薦作為產品最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現在的網易雲音樂,個性化推薦功能已經覆蓋到了各個場景:有日常的每日推薦,有私人FM,還有跑步FM、古典專區,進一步滿足細分人群、場景下的快速聽歌需求。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網易雲音樂的“每日推薦”功能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提到音樂社交,在2013年,這個概念還非常新。讓網易雲音樂在爭議中篤定做社交的,是一些社交產品的飛速發展。

一開始,他們也沒想好具體怎麼做,直到音樂評論突然火了起來。

2014年,網易雲音樂上線了評論功能。和當時其他音樂App一樣,使用者寥寥無幾。那時的用戶仍把聽音樂當成是一種私人行為,並沒有聽首歌還要寫評論、看評論的習慣。

比起一味迎合用戶,網易雲音樂做了個十分大膽的嘗試:他們想去改變用戶,培養用戶“邊看邊聽”的新習慣。

當時的前網易雲產品經理王詩沐,對產品裡一些有價值的評論進行了統計。他發現,這些評論大多集中在“初戀”“前男女友”“暗戀”“偶像”等角度上。

這些評論的共同點是,用戶都將自己的經歷與音樂聯繫在了一起。他們想表達的不只是音樂,而是感情。

突然間,王詩沐感到豁然開朗,尋找共鳴,才是音樂評論的價值,也是音樂評論功能的發展方向。

為了突出共鳴,網易雲音樂學習Facebook的做法,給評論設計了一個點贊機制。能引起共鳴的評論,就可以獲得點贊激勵,在評論區中高位顯示。用戶之間也可以通過共鳴產生鏈接,留下足跡,增加產品粘性。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網易雲音樂的評論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他們想讓用戶知道,在網易雲音樂裡除了聽歌,還能找到一群音樂品味相同,甚至懂自己的人。

2018年,網易雲音樂還給熱門樂評出了本書,書名就叫《聽什麼歌都像在唱自己》,丁磊以音樂愛好者的身份,親自作序。

在這些趨勢的引導下,迷茫的網易雲音樂終於找到了一條自己的方向:以UGC、個性化推薦、社交互動為主的音樂社區。

“雲村社區”這個新功能,雖然還在抖音、微博的邊緣試探,但網易雲音樂的相關負責人告訴我,他們做的還是“發現、分享音樂”這件事。

“雲村廣場以主題為線索,以用戶個人推薦作為編輯、算法推薦的補充,方便樂迷發現音樂。Mlog提供的是全新的音樂表達和創作方式,讓每個音樂愛好者都能自由創作交流,更好地分享音樂。”

這是雲村社區上線的初衷,也回到了網易雲音樂產品的初心。


做社交、搞算法,音樂App怎麼玩出花?


但網易雲還是難以迴避音樂版權問題。

2017年8月,網易雲音樂因和騰訊音樂沒談攏,下架了一批包括鹿晗、張藝興在內的核心曲庫。

2018年2月,網易雲音樂與騰訊音樂娛樂曾在國家版權局的推動下,互信授權彼此99%的音樂版權。

就在樂迷天真地以為,終於不用下好幾個音樂App的時候,3月31日,周杰倫等傑威爾版權公司歌曲又在網易雲音樂“突遭下架”。

事實證明,那1%的版權“擦邊球”,正是商業化競爭的關鍵。

可以發現,在QQ音樂的專輯銷量總榜中,前五位全是QQ音樂獨家版權。在網易雲音樂的專輯銷量總榜中,佔據前十位多席的BTS(防彈少年團)也是網易雲音樂的獨家版權。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QQ音樂專輯暢銷總榜(左)和網易雲音樂專輯暢銷總榜(右) 圖片來源:QQ音樂、網易雲


面對版權擠壓,網易雲音樂卻不乏信心。網易雲音樂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我,他們不會放棄對版權的追求。現在,他們仍像當初一樣,堅持走差異化路線。

“網易雲音樂目前消費的內容裡面,大部分並不是所謂的核心頭部版權。可能華語的存量曲庫我們是不佔優勢的,但是二次元音樂、韓語音樂、日語音樂、歐美音樂等在網易雲音樂裡面是非常強勢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目前增長的非常快的原因之一。”朱一聞說。

目前,網易雲音樂已經與日本哥倫比亞、韓國Loen Entertainment、Big Hit娛樂等公司,萬曉利、陳鴻宇、房東的貓等8萬多位獨立音樂人達成深度合作。

同時,網易雲音樂的曲庫使用率也高達80%,“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小眾音樂”是網易雲音樂用戶的重要訴求。

Trustdata數據《2019年1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在移動音樂市場中,網易雲音樂的用戶粘性位33.5%,在行業內位居第一。

"
這事,還得從網易雲音樂剛上線那陣說起。


作者 | 周矗

編輯 | 石燦

從“下架”“發聲”到“上架”,網易雲音樂在7月上了三次熱搜。

這款被稱為“雲村”的音樂App,是市面上氣質最獨特的一款:它有一批天天抱怨卻捨不得刪的用戶,一群其他音樂App都找不到的歌手,一條每天都在猜你心思的日推歌單,還有一堆比《故事會》還精彩的評論。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

六年前,誰也不會想到,一款毫無用戶基礎的音樂播放器,卻敢在移動音樂紅海中另闢蹊徑,做UGC、搞歌單,切開了一道音樂社區的大口子。

六年間,它成了獨立音樂人和文藝樂迷的聚集地;再小眾的歌,也能在雲村評論區找到“999+”的評論;再“窮”的音樂人,也能在雲村擁有自己的舞臺。

不過,網易雲音樂卻終難在音樂版權大戰中獨善其身。日復一日,“雲村村民”們不得不看著歌單裡的歌,一個個變灰。

同時,網易雲音樂又頻頻上線視頻、直播、交友等社交功能,開始在音樂社區的道路上“大鵬展翅”。

7月29日,剛剛上架的網易雲音樂,又在一級入口上線了一個新的社區板塊,“雲村”。

好好的一款音樂App,為什麼偏偏對做社區“情有獨鍾”呢?

啥是“雲村”?


2014年,網易雲音樂剛上線時,很多用戶覺得這個產品有點難念,想給產品起個暱稱。

在“網易雲音樂”這五個字中,“雲”字首先被保留下來。後來用戶又覺得,大家每天在社區裡聊天的氛圍特別像個“村兒”。於是,“雲村”這個名字就誕生了。

用戶們把自己叫作“村民”,把平臺上的小編們叫作“村幹”,而“網易雲音樂”官方賬號,就成了大家的“村長”。

沒想到,網易雲音樂真的把“雲村”這個暱稱,做進了產品裡。

在新版本的網易雲音樂中,底端的“朋友”tab欄已經變成了“雲村”。打開雲村板塊,除了有之前的“動態”頁面,還新增了一個“廣場”功能。 廣場中的信息會以瀑布流形式呈現,村民可以自行創作圖文、視頻內容,並添加上BGM,與廣場上的其他村民分享。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其中添設的熱評牆,會集結當天優質的音樂評論;而話題功能,則類似於微博的“超話”。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網易雲音樂還在產品十分顯著的位置,放了一個“小加號”。點開這個小加號,“村民”就可以以音樂為主題,製作一條兼具圖文、視頻的Music log,即Mlog。

這些功能,結合了圖文、語音、短視頻、vlog等多種形式。之所以網易雲音樂會採用這些創作模式,是因為它們的“低門檻”。

從圖文、短視頻、到vlog,在這些風靡全網的形式背後,是用戶愈發強烈的創作力和創作慾望。

在網易雲音樂裡,雲音樂CEO朱一聞也發現了這個趨勢。在一些“999+”的歌曲評論下,有無數文案公司都奉為模板的“金句”。

“祝你們幸福是假的,祝你幸福是真的”——好妹妹樂隊,《我帶外地去看你》“人這輩子,最害怕突然把某一首歌聽懂了”——陳奕迅,《富士山下》“我好想你,第一句是假的,第二句也是假的”——Pianoboy,《The truth that you leave》


“但我們發現一個問題,我們的產品裡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地方,可以承載用戶的這種蓬勃的創造力。”作為一款主打社區的音樂產品,朱一聞覺得,這道缺口要成為他們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

2019年年初,朱一聞給剛剛入職的產品總監翁家琪出了一道題:一個音樂社區是什麼樣的?

音樂內容?社交鏈?KOL?翁家琪想了很久,直到他自己親自觀察用戶後發現,人們對一首歌曲的愛,不僅停留在說一首歌“好聽”,而是會想用這首歌去表達和創作。

為此,他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去討論,方案連續被斃掉了五次。經過反覆調查驗證,他最終想通的一點是,他要做的音樂社區,除了豐富的內容,還要給用戶一個全新的音樂體驗和創作方式。

然而,創作音樂這件事放在國內,只有很小一部分人才做得到。大部分“雲村村民”,連自己喜歡的歌是什麼風格、什麼類型,什麼節奏都不知道。 “但他們不熱愛音樂嗎?他們是熱愛的。音樂是個抽象符號,太難了。我們需要有一個新的方式,去幫助用戶去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熱愛,讓音樂變成一種表達的方式。”

微信、微博、抖音等產品的成功讓翁家琪發現,比起音樂,圖文和短視頻早已走進了大眾化創作時代。只要有一部能打字、拍照的智能手機,人人都能創作出有趣的好內容。

為何不借用這種低門檻的方式,幫助用戶進行音樂創作呢?於是,一個兼備圖文、視頻創作功能的音樂創作工具Mlog,就“呱呱墜地”了。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Mlog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翁家琪給這個新生事物的定位,是對音樂進行延伸創作,提供更多元音樂的一種表達方式。他想把“村民”聽歌的方式,升級成一種更綜合的感官體驗。

如果說Mlog解決了用戶的創作問題,那麼廣場解決的則是用戶“安利”和“發現”音樂的問題。 “比如羅大佑的一首歌詞寫的非常好,或是我失戀的時候聽到某一首詞,就感覺在寫我,這樣的分享案例、推薦渠道在過去是沒有的。”

雲村社區把傳統“先看到歌,再看評論”的順序做了個顛倒。用戶在瀑布流中可以先看到分享圖文,再選擇感興趣的點進去,聽到對應的歌。翁家琪希望,雲村社區可以補足“歌單安利”不夠直觀的短板,繼續改變音樂探索和發現的形式。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從引導創作、幫助創作到安利分享,網易雲音樂想營造一個不靠流量、金錢激勵的UGC生態。“每個人都有表達慾望,我在這裡給你提供最好的平臺、最好的工具、最舒服的環境。”

翁家琪透露,網易雲音樂接下來也會往這個方向做迭代,即通過新的內容形態,把音樂和人、音樂和內容以及人的關係建立起來,去連接線上、線下的各種場景,為網易雲音樂創造更大商業化的想象力,並沉澱同好的社群關係。

不過,現在的“雲村”還只是初級的社區形態。解決了用戶的創作問題以後,他們還要面對用戶互動、關係沉澱等諸多問題。

接下來,他們會通過設置主題入口和流量傾斜,引導社區成員更好地交流,認識更多的音樂同好者。

“這種東西確實太新了,很多東西是需要摸索的。但對於用戶來說,可能也會逐漸形成一種新的行為習慣。”這位年輕的產品總監說道。

一個音樂App,為啥一定要做社區?


不過,網易雲音樂的這一新功能,並未得到所有用戶的認可。 “原來網易雲音樂,還有音樂播放器的功能。”這是一位用戶在社交網絡上的調侃,意指網易雲音樂作為一款音樂App,卻如此頻繁地做社區,有點“不務正業”。

為啥網易雲音樂就這麼“死心不改”?這事,還得從網易雲音樂剛上線那陣說起。

2013年,移動互聯網正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幾乎每個用戶手機裡都會安裝一款音樂App。酷狗、酷我、QQ、蝦米、天天動聽等老牌產品,已經佔據了在線音樂App的80%的份額。

怎麼能在“猛虎腳下奪食”,成了網易雲音樂最頭疼的問題。

在其他產品還在通過版權投入、資源推廣搶市場份額時,網易雲音樂換個了思路。他們想看看,細分市場還有什麼需求沒有被滿足,還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

網易雲音樂選擇了音樂發燒友這個群體。巧的是,網易公司創始人丁磊就是個重度音樂發燒友。

朱一聞回憶,丁磊自己就很喜歡聽一些小眾的、沒有歌詞的音樂。但是,他們從丁磊身上發現了兩個問題,一是怎麼樣去找到一些沒聽過的小眾音樂,二是怎麼樣去幫助他們把這些好音樂分享給別人。

當時,市面上所有的音樂App都沒有滿足這兩個訴求,這或許就是網易雲音樂的機會。於是,幫助用戶發現、分享音樂,就成了網易雲音樂的產品定位。

同時,移動互聯網開始衍生出幾個新特徵“雲同步、碎片化、懶、社交”。

這些特徵既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又是當下許多音樂播放器的“短板”。針對這些趨勢,網易雲音樂開始了進一步的產品規劃。

雲歌單的概念,起源於雲音樂團隊對Spotify、Rdio等幾款國外App的觀察。他們發現,這些音樂App已經有了雲同步音樂列表的趨勢,從而解決了不同設備間傳輸音樂的困難。

與所有音樂App都不同的是,網易雲音樂裡的歌的必須下載進歌單中。這個看似有點麻煩的功能,其實是出自音樂數據雲同步的考慮。

有了這樣一個“雲歌單”,用戶不管在移動端還是PC端,都能聽到自己標記過的音樂。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碎片化”,正是網易雲音樂決定做音樂社區,而不是音樂播放器的主要原因。

他們認為,下載音樂是“死”的,但內容是“活”的。只有每次打開App,看到的東西是新的,用戶才更願意留下。

同樣,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用戶越來越懶。過去,用戶發現音樂的習慣大多是朋友推薦、自己搜索,這對於懶人而言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網易雲音樂團隊想,能不能有個功能,讓用戶一秒鐘就能發現、並聽到自己喜歡的歌?

於是,他們決定把個性化推薦作為產品最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現在的網易雲音樂,個性化推薦功能已經覆蓋到了各個場景:有日常的每日推薦,有私人FM,還有跑步FM、古典專區,進一步滿足細分人群、場景下的快速聽歌需求。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網易雲音樂的“每日推薦”功能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提到音樂社交,在2013年,這個概念還非常新。讓網易雲音樂在爭議中篤定做社交的,是一些社交產品的飛速發展。

一開始,他們也沒想好具體怎麼做,直到音樂評論突然火了起來。

2014年,網易雲音樂上線了評論功能。和當時其他音樂App一樣,使用者寥寥無幾。那時的用戶仍把聽音樂當成是一種私人行為,並沒有聽首歌還要寫評論、看評論的習慣。

比起一味迎合用戶,網易雲音樂做了個十分大膽的嘗試:他們想去改變用戶,培養用戶“邊看邊聽”的新習慣。

當時的前網易雲產品經理王詩沐,對產品裡一些有價值的評論進行了統計。他發現,這些評論大多集中在“初戀”“前男女友”“暗戀”“偶像”等角度上。

這些評論的共同點是,用戶都將自己的經歷與音樂聯繫在了一起。他們想表達的不只是音樂,而是感情。

突然間,王詩沐感到豁然開朗,尋找共鳴,才是音樂評論的價值,也是音樂評論功能的發展方向。

為了突出共鳴,網易雲音樂學習Facebook的做法,給評論設計了一個點贊機制。能引起共鳴的評論,就可以獲得點贊激勵,在評論區中高位顯示。用戶之間也可以通過共鳴產生鏈接,留下足跡,增加產品粘性。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網易雲音樂的評論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他們想讓用戶知道,在網易雲音樂裡除了聽歌,還能找到一群音樂品味相同,甚至懂自己的人。

2018年,網易雲音樂還給熱門樂評出了本書,書名就叫《聽什麼歌都像在唱自己》,丁磊以音樂愛好者的身份,親自作序。

在這些趨勢的引導下,迷茫的網易雲音樂終於找到了一條自己的方向:以UGC、個性化推薦、社交互動為主的音樂社區。

“雲村社區”這個新功能,雖然還在抖音、微博的邊緣試探,但網易雲音樂的相關負責人告訴我,他們做的還是“發現、分享音樂”這件事。

“雲村廣場以主題為線索,以用戶個人推薦作為編輯、算法推薦的補充,方便樂迷發現音樂。Mlog提供的是全新的音樂表達和創作方式,讓每個音樂愛好者都能自由創作交流,更好地分享音樂。”

這是雲村社區上線的初衷,也回到了網易雲音樂產品的初心。


做社交、搞算法,音樂App怎麼玩出花?


但網易雲還是難以迴避音樂版權問題。

2017年8月,網易雲音樂因和騰訊音樂沒談攏,下架了一批包括鹿晗、張藝興在內的核心曲庫。

2018年2月,網易雲音樂與騰訊音樂娛樂曾在國家版權局的推動下,互信授權彼此99%的音樂版權。

就在樂迷天真地以為,終於不用下好幾個音樂App的時候,3月31日,周杰倫等傑威爾版權公司歌曲又在網易雲音樂“突遭下架”。

事實證明,那1%的版權“擦邊球”,正是商業化競爭的關鍵。

可以發現,在QQ音樂的專輯銷量總榜中,前五位全是QQ音樂獨家版權。在網易雲音樂的專輯銷量總榜中,佔據前十位多席的BTS(防彈少年團)也是網易雲音樂的獨家版權。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QQ音樂專輯暢銷總榜(左)和網易雲音樂專輯暢銷總榜(右) 圖片來源:QQ音樂、網易雲


面對版權擠壓,網易雲音樂卻不乏信心。網易雲音樂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我,他們不會放棄對版權的追求。現在,他們仍像當初一樣,堅持走差異化路線。

“網易雲音樂目前消費的內容裡面,大部分並不是所謂的核心頭部版權。可能華語的存量曲庫我們是不佔優勢的,但是二次元音樂、韓語音樂、日語音樂、歐美音樂等在網易雲音樂裡面是非常強勢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目前增長的非常快的原因之一。”朱一聞說。

目前,網易雲音樂已經與日本哥倫比亞、韓國Loen Entertainment、Big Hit娛樂等公司,萬曉利、陳鴻宇、房東的貓等8萬多位獨立音樂人達成深度合作。

同時,網易雲音樂的曲庫使用率也高達80%,“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小眾音樂”是網易雲音樂用戶的重要訴求。

Trustdata數據《2019年1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在移動音樂市場中,網易雲音樂的用戶粘性位33.5%,在行業內位居第一。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


8月8日,網易發佈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據當天的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披露,當前網易雲音樂總用戶數已突破8億,同比增長50%,付費有效會員數同比大漲135%。

"
這事,還得從網易雲音樂剛上線那陣說起。


作者 | 周矗

編輯 | 石燦

從“下架”“發聲”到“上架”,網易雲音樂在7月上了三次熱搜。

這款被稱為“雲村”的音樂App,是市面上氣質最獨特的一款:它有一批天天抱怨卻捨不得刪的用戶,一群其他音樂App都找不到的歌手,一條每天都在猜你心思的日推歌單,還有一堆比《故事會》還精彩的評論。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

六年前,誰也不會想到,一款毫無用戶基礎的音樂播放器,卻敢在移動音樂紅海中另闢蹊徑,做UGC、搞歌單,切開了一道音樂社區的大口子。

六年間,它成了獨立音樂人和文藝樂迷的聚集地;再小眾的歌,也能在雲村評論區找到“999+”的評論;再“窮”的音樂人,也能在雲村擁有自己的舞臺。

不過,網易雲音樂卻終難在音樂版權大戰中獨善其身。日復一日,“雲村村民”們不得不看著歌單裡的歌,一個個變灰。

同時,網易雲音樂又頻頻上線視頻、直播、交友等社交功能,開始在音樂社區的道路上“大鵬展翅”。

7月29日,剛剛上架的網易雲音樂,又在一級入口上線了一個新的社區板塊,“雲村”。

好好的一款音樂App,為什麼偏偏對做社區“情有獨鍾”呢?

啥是“雲村”?


2014年,網易雲音樂剛上線時,很多用戶覺得這個產品有點難念,想給產品起個暱稱。

在“網易雲音樂”這五個字中,“雲”字首先被保留下來。後來用戶又覺得,大家每天在社區裡聊天的氛圍特別像個“村兒”。於是,“雲村”這個名字就誕生了。

用戶們把自己叫作“村民”,把平臺上的小編們叫作“村幹”,而“網易雲音樂”官方賬號,就成了大家的“村長”。

沒想到,網易雲音樂真的把“雲村”這個暱稱,做進了產品裡。

在新版本的網易雲音樂中,底端的“朋友”tab欄已經變成了“雲村”。打開雲村板塊,除了有之前的“動態”頁面,還新增了一個“廣場”功能。 廣場中的信息會以瀑布流形式呈現,村民可以自行創作圖文、視頻內容,並添加上BGM,與廣場上的其他村民分享。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其中添設的熱評牆,會集結當天優質的音樂評論;而話題功能,則類似於微博的“超話”。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網易雲音樂還在產品十分顯著的位置,放了一個“小加號”。點開這個小加號,“村民”就可以以音樂為主題,製作一條兼具圖文、視頻的Music log,即Mlog。

這些功能,結合了圖文、語音、短視頻、vlog等多種形式。之所以網易雲音樂會採用這些創作模式,是因為它們的“低門檻”。

從圖文、短視頻、到vlog,在這些風靡全網的形式背後,是用戶愈發強烈的創作力和創作慾望。

在網易雲音樂裡,雲音樂CEO朱一聞也發現了這個趨勢。在一些“999+”的歌曲評論下,有無數文案公司都奉為模板的“金句”。

“祝你們幸福是假的,祝你幸福是真的”——好妹妹樂隊,《我帶外地去看你》“人這輩子,最害怕突然把某一首歌聽懂了”——陳奕迅,《富士山下》“我好想你,第一句是假的,第二句也是假的”——Pianoboy,《The truth that you leave》


“但我們發現一個問題,我們的產品裡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地方,可以承載用戶的這種蓬勃的創造力。”作為一款主打社區的音樂產品,朱一聞覺得,這道缺口要成為他們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

2019年年初,朱一聞給剛剛入職的產品總監翁家琪出了一道題:一個音樂社區是什麼樣的?

音樂內容?社交鏈?KOL?翁家琪想了很久,直到他自己親自觀察用戶後發現,人們對一首歌曲的愛,不僅停留在說一首歌“好聽”,而是會想用這首歌去表達和創作。

為此,他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去討論,方案連續被斃掉了五次。經過反覆調查驗證,他最終想通的一點是,他要做的音樂社區,除了豐富的內容,還要給用戶一個全新的音樂體驗和創作方式。

然而,創作音樂這件事放在國內,只有很小一部分人才做得到。大部分“雲村村民”,連自己喜歡的歌是什麼風格、什麼類型,什麼節奏都不知道。 “但他們不熱愛音樂嗎?他們是熱愛的。音樂是個抽象符號,太難了。我們需要有一個新的方式,去幫助用戶去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熱愛,讓音樂變成一種表達的方式。”

微信、微博、抖音等產品的成功讓翁家琪發現,比起音樂,圖文和短視頻早已走進了大眾化創作時代。只要有一部能打字、拍照的智能手機,人人都能創作出有趣的好內容。

為何不借用這種低門檻的方式,幫助用戶進行音樂創作呢?於是,一個兼備圖文、視頻創作功能的音樂創作工具Mlog,就“呱呱墜地”了。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Mlog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翁家琪給這個新生事物的定位,是對音樂進行延伸創作,提供更多元音樂的一種表達方式。他想把“村民”聽歌的方式,升級成一種更綜合的感官體驗。

如果說Mlog解決了用戶的創作問題,那麼廣場解決的則是用戶“安利”和“發現”音樂的問題。 “比如羅大佑的一首歌詞寫的非常好,或是我失戀的時候聽到某一首詞,就感覺在寫我,這樣的分享案例、推薦渠道在過去是沒有的。”

雲村社區把傳統“先看到歌,再看評論”的順序做了個顛倒。用戶在瀑布流中可以先看到分享圖文,再選擇感興趣的點進去,聽到對應的歌。翁家琪希望,雲村社區可以補足“歌單安利”不夠直觀的短板,繼續改變音樂探索和發現的形式。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從引導創作、幫助創作到安利分享,網易雲音樂想營造一個不靠流量、金錢激勵的UGC生態。“每個人都有表達慾望,我在這裡給你提供最好的平臺、最好的工具、最舒服的環境。”

翁家琪透露,網易雲音樂接下來也會往這個方向做迭代,即通過新的內容形態,把音樂和人、音樂和內容以及人的關係建立起來,去連接線上、線下的各種場景,為網易雲音樂創造更大商業化的想象力,並沉澱同好的社群關係。

不過,現在的“雲村”還只是初級的社區形態。解決了用戶的創作問題以後,他們還要面對用戶互動、關係沉澱等諸多問題。

接下來,他們會通過設置主題入口和流量傾斜,引導社區成員更好地交流,認識更多的音樂同好者。

“這種東西確實太新了,很多東西是需要摸索的。但對於用戶來說,可能也會逐漸形成一種新的行為習慣。”這位年輕的產品總監說道。

一個音樂App,為啥一定要做社區?


不過,網易雲音樂的這一新功能,並未得到所有用戶的認可。 “原來網易雲音樂,還有音樂播放器的功能。”這是一位用戶在社交網絡上的調侃,意指網易雲音樂作為一款音樂App,卻如此頻繁地做社區,有點“不務正業”。

為啥網易雲音樂就這麼“死心不改”?這事,還得從網易雲音樂剛上線那陣說起。

2013年,移動互聯網正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幾乎每個用戶手機裡都會安裝一款音樂App。酷狗、酷我、QQ、蝦米、天天動聽等老牌產品,已經佔據了在線音樂App的80%的份額。

怎麼能在“猛虎腳下奪食”,成了網易雲音樂最頭疼的問題。

在其他產品還在通過版權投入、資源推廣搶市場份額時,網易雲音樂換個了思路。他們想看看,細分市場還有什麼需求沒有被滿足,還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

網易雲音樂選擇了音樂發燒友這個群體。巧的是,網易公司創始人丁磊就是個重度音樂發燒友。

朱一聞回憶,丁磊自己就很喜歡聽一些小眾的、沒有歌詞的音樂。但是,他們從丁磊身上發現了兩個問題,一是怎麼樣去找到一些沒聽過的小眾音樂,二是怎麼樣去幫助他們把這些好音樂分享給別人。

當時,市面上所有的音樂App都沒有滿足這兩個訴求,這或許就是網易雲音樂的機會。於是,幫助用戶發現、分享音樂,就成了網易雲音樂的產品定位。

同時,移動互聯網開始衍生出幾個新特徵“雲同步、碎片化、懶、社交”。

這些特徵既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又是當下許多音樂播放器的“短板”。針對這些趨勢,網易雲音樂開始了進一步的產品規劃。

雲歌單的概念,起源於雲音樂團隊對Spotify、Rdio等幾款國外App的觀察。他們發現,這些音樂App已經有了雲同步音樂列表的趨勢,從而解決了不同設備間傳輸音樂的困難。

與所有音樂App都不同的是,網易雲音樂裡的歌的必須下載進歌單中。這個看似有點麻煩的功能,其實是出自音樂數據雲同步的考慮。

有了這樣一個“雲歌單”,用戶不管在移動端還是PC端,都能聽到自己標記過的音樂。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碎片化”,正是網易雲音樂決定做音樂社區,而不是音樂播放器的主要原因。

他們認為,下載音樂是“死”的,但內容是“活”的。只有每次打開App,看到的東西是新的,用戶才更願意留下。

同樣,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用戶越來越懶。過去,用戶發現音樂的習慣大多是朋友推薦、自己搜索,這對於懶人而言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網易雲音樂團隊想,能不能有個功能,讓用戶一秒鐘就能發現、並聽到自己喜歡的歌?

於是,他們決定把個性化推薦作為產品最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現在的網易雲音樂,個性化推薦功能已經覆蓋到了各個場景:有日常的每日推薦,有私人FM,還有跑步FM、古典專區,進一步滿足細分人群、場景下的快速聽歌需求。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網易雲音樂的“每日推薦”功能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提到音樂社交,在2013年,這個概念還非常新。讓網易雲音樂在爭議中篤定做社交的,是一些社交產品的飛速發展。

一開始,他們也沒想好具體怎麼做,直到音樂評論突然火了起來。

2014年,網易雲音樂上線了評論功能。和當時其他音樂App一樣,使用者寥寥無幾。那時的用戶仍把聽音樂當成是一種私人行為,並沒有聽首歌還要寫評論、看評論的習慣。

比起一味迎合用戶,網易雲音樂做了個十分大膽的嘗試:他們想去改變用戶,培養用戶“邊看邊聽”的新習慣。

當時的前網易雲產品經理王詩沐,對產品裡一些有價值的評論進行了統計。他發現,這些評論大多集中在“初戀”“前男女友”“暗戀”“偶像”等角度上。

這些評論的共同點是,用戶都將自己的經歷與音樂聯繫在了一起。他們想表達的不只是音樂,而是感情。

突然間,王詩沐感到豁然開朗,尋找共鳴,才是音樂評論的價值,也是音樂評論功能的發展方向。

為了突出共鳴,網易雲音樂學習Facebook的做法,給評論設計了一個點贊機制。能引起共鳴的評論,就可以獲得點贊激勵,在評論區中高位顯示。用戶之間也可以通過共鳴產生鏈接,留下足跡,增加產品粘性。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網易雲音樂的評論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他們想讓用戶知道,在網易雲音樂裡除了聽歌,還能找到一群音樂品味相同,甚至懂自己的人。

2018年,網易雲音樂還給熱門樂評出了本書,書名就叫《聽什麼歌都像在唱自己》,丁磊以音樂愛好者的身份,親自作序。

在這些趨勢的引導下,迷茫的網易雲音樂終於找到了一條自己的方向:以UGC、個性化推薦、社交互動為主的音樂社區。

“雲村社區”這個新功能,雖然還在抖音、微博的邊緣試探,但網易雲音樂的相關負責人告訴我,他們做的還是“發現、分享音樂”這件事。

“雲村廣場以主題為線索,以用戶個人推薦作為編輯、算法推薦的補充,方便樂迷發現音樂。Mlog提供的是全新的音樂表達和創作方式,讓每個音樂愛好者都能自由創作交流,更好地分享音樂。”

這是雲村社區上線的初衷,也回到了網易雲音樂產品的初心。


做社交、搞算法,音樂App怎麼玩出花?


但網易雲還是難以迴避音樂版權問題。

2017年8月,網易雲音樂因和騰訊音樂沒談攏,下架了一批包括鹿晗、張藝興在內的核心曲庫。

2018年2月,網易雲音樂與騰訊音樂娛樂曾在國家版權局的推動下,互信授權彼此99%的音樂版權。

就在樂迷天真地以為,終於不用下好幾個音樂App的時候,3月31日,周杰倫等傑威爾版權公司歌曲又在網易雲音樂“突遭下架”。

事實證明,那1%的版權“擦邊球”,正是商業化競爭的關鍵。

可以發現,在QQ音樂的專輯銷量總榜中,前五位全是QQ音樂獨家版權。在網易雲音樂的專輯銷量總榜中,佔據前十位多席的BTS(防彈少年團)也是網易雲音樂的獨家版權。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QQ音樂專輯暢銷總榜(左)和網易雲音樂專輯暢銷總榜(右) 圖片來源:QQ音樂、網易雲


面對版權擠壓,網易雲音樂卻不乏信心。網易雲音樂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我,他們不會放棄對版權的追求。現在,他們仍像當初一樣,堅持走差異化路線。

“網易雲音樂目前消費的內容裡面,大部分並不是所謂的核心頭部版權。可能華語的存量曲庫我們是不佔優勢的,但是二次元音樂、韓語音樂、日語音樂、歐美音樂等在網易雲音樂裡面是非常強勢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目前增長的非常快的原因之一。”朱一聞說。

目前,網易雲音樂已經與日本哥倫比亞、韓國Loen Entertainment、Big Hit娛樂等公司,萬曉利、陳鴻宇、房東的貓等8萬多位獨立音樂人達成深度合作。

同時,網易雲音樂的曲庫使用率也高達80%,“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小眾音樂”是網易雲音樂用戶的重要訴求。

Trustdata數據《2019年1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在移動音樂市場中,網易雲音樂的用戶粘性位33.5%,在行業內位居第一。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


8月8日,網易發佈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據當天的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披露,當前網易雲音樂總用戶數已突破8億,同比增長50%,付費有效會員數同比大漲135%。

重新上架用戶破8億,可網易雲音樂為什麼一定要做社區?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


持續快速的增長證明了,音樂社區和細分市場仍具有巨大的機會。

朱一聞認為,網易雲音樂的突破口還在音樂分發上。“我們更容易去推火一些新的歌曲、新的音樂人,這是網易雲音樂比較擅長的事情。”

作為差異化戰略的一部分,新上線的雲村社區,同樣是在拓展音樂分發渠道。

除了產品功能,網易雲音樂在商業拓展上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從開主題酒店、出樂評書,再到賣內衣,賣咖啡,網易雲音樂總是所有音樂App中,最會搞花樣的那一個。

很多人搞不懂的是,網易雲音樂的產品邊界到底在哪裡?

網易雲音樂相關負責人告訴我,音樂作為一種內容形式,延伸性很強,可探索的地方還有很多,但這些探索是圍繞發現和分享音樂展開的,這就是網易雲音樂最大的邊界。

“比如社區板塊替代朋友的tab,對不感興趣的用戶來說,不使用並不影響日常產品使用,但對有表達創作慾望的人來說,多了個可以交流創作的平臺。這些新業務,都不會影響用戶發現和分享音樂的體驗,反而是給部分有需求的用戶提供了新的選擇。”

六年前,網易雲音樂用那些“迷”之操作,改變了中國用戶的聽歌習慣;六年後,他們依舊想用“迷”之操作,在未來的音樂市場上開荒擴土。


參考資料:《幕後產品》,王詩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