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絲路追夢譜交融樂章

音樂 樂器 音樂節 藝術 新聞晨報 2017-05-21

第三十四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昨晚閉幕

文娛|絲路追夢譜交融樂章

多媒體交響劇場《絲路追夢》 /晨報記者 何雯亞

晨報記者 殷茵

昨晚,第34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在閉幕演出多媒體交響劇場《絲路追夢》中完美收官。恰逢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閉幕之際,作為本屆音樂節的壓軸大戲,昨晚的演出用五個激情洋溢、跌宕起伏的樂章,告別這個難忘的音樂春天,留下雋永綿長的音樂記憶。 堅守傳統,也融匯現代;力捧新人,也不乏名家;歌唱中國,更對話世界;面向專業,更面向大眾……在為期三週的音樂節裡,來自中國、美國、法國、波蘭、瑞士、英國、俄羅斯、意大利、奧地利等10餘個國家的樂團、音樂家、舞蹈家以39臺音樂和舞蹈演出,以及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展演和藝術教育活動,讓樂迷們感受到了音樂藝術的無邊無界。

打通中國和世界“一帶一路”首尾呼應

聽“上海之春”,講“中國故事”,作為開幕演出的《中國故事——上海交響樂團委約葉小綱作品專場》 為整個音樂節定下了基調。《峨嵋》《悲欣之歌》《星光》《喜馬拉雅之光》,每首曲子都是一個情感豐沛的“中國故事”。閉幕演出《絲路追夢》同樣將古典交響與現代多媒體融合,用中華乃至世界民族民間藝術與當代音樂,織出一幅氣勢恢弘的絲路畫卷。從《中國故事——敦煌》到《絲路追夢》,“一帶一路”主題首尾呼應,並貫穿全程,在“上海之春”的舞臺上譜寫了一曲曲文化交融的友誼樂章。 中國故事,同樣可以用世界的藝術語言來呈現。“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在擊鼓般的鋼琴聲中,崑曲、簫聲結伴而來,舞臺中央,書法家筆起筆落,揮毫之間,盡顯風流,在5月7日上演的《湯蓓華與國際獲獎學生音樂會》上,由湯蓓華、張軍、毛宇龍、丁申陽聯袂跨界演繹的《春江花月夜》,讓中國的傳統藝術與西方的鋼琴之王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對話。而舞劇《春江花月夜:賽珍珠》則將音樂、舞蹈、文學、電影等融合在一起,用中國元素講述了美國作家賽珍珠的人生故事。

打通傳統與現代 時尚清新接地氣

傳統與現代的壁壘在“上海之春”的舞臺上,同樣被打破。

極簡的舞臺上,高低錯落地放置著數個白色方塊,背景也只是幾塊純白的帷幕,上面投影著青年海派畫家周倩的繪畫作品,11位年輕的演奏家一襲白衣,四散而坐,空氣中清新得似乎能聞到花香。這是上海民族樂團全新出品的多媒體音樂現場《梔子花開了》,創意來自一個剛進民樂團創作室工作不久的90後女孩。將一整臺音樂會交給這樣一位新人,當然有風險,但羅小慈還是決定“任性”,“讓她試一把,失敗了又怎麼著?”在她看來,民樂作品未必非得苦大仇深或是高亢激昂,“民樂也可以時尚、清新,接地氣”。演奏家們在臺上,也不是非要端著不可,“希望他們能在臺上有自己的方式,就像述說自己的心事。”

年輕人憑藉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在打通古典與現代的道路上,大膽發出自己的聲音,大師也同樣毫不懈怠。在《水上天上心上靈魂絲路——譚盾與上海愛樂樂團音樂會》上,譚盾不但用敦煌反彈琵琶、唐代壓腳鼓、敦煌五絃琵琶3件從敦煌壁畫中復活的古樂器,奏響了古老的敦煌遺音,更在返場曲手機交響樂《風與鳥》中,用手機錄下中國笛子、嗩吶、二胡、古箏、琵琶等樂器的“鳥語”,再放到微信上。這一刻,手機也成為樂器,臺上的演奏家和臺下的觀眾合奏出一段別緻的音樂。

打通新人與名家 傳承與創新並舉

“力推新人新作”是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一以貫之的辦節宗旨。今年的新人數量比往年有所增加,僅上海音樂學院,就有35位新人演奏家、歌唱家和作曲家首度亮相“上海之春”;《夢想新聲音——上海民樂團新人新作專場音樂會》推出5位90後音樂家。新作在數量上比去年增加了30%左右,上演了一批80後、90後的作品,如《龔天鵬青少年主題交響樂作品音樂會》等。舞蹈方面,推出原創舞蹈劇《富春山居圖》、中型現代芭蕾作品《春之祭》以及《紅櫻桃》等近40個新創節目,一批90後、00後新人集體亮相。

但“上海之春”也並不僅僅是新人新作的試驗田,名家們在舞臺上,身體力行地詮釋了“傳承“二字。

因為腿部意外受傷,廖昌永推掉了好幾場音樂會,唯獨“春思曲——中國藝術歌曲百年”,他思量再三後,還是決定上陣,因為這場音樂會寄託了他對恩師周小燕先生的滿腔思念。5月5日晚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他是被人用輪椅推著進場的。此外,諸如《教我如何不想她——楊小勇獨唱音樂會》、《輝煌——上海三大男高音音樂會》等也紛紛聚焦藝術歌曲,推動有百年積澱的中國藝術歌曲“經典化”。

此外,今年是中國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周小燕先生誕辰100週年、逝世1週年,5月16日晚,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音樂廳舉行的歌劇《一江春水向東流》 音樂會版,是一次向周小燕先生的致敬。

打通專業和大眾 劇院商圈皆藝術

打破劇場的圍牆,打開院校的大門,連商場、社區也為了“私人定製”的藝術廳,人們隨時可能與藝術不期而遇。

作為“上海之春”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音樂學院音樂開放周已經舉辦至第三屆,音樂學府敞開大門,以開放、真實的姿態,讓每一個音樂愛好者都有機會圓一個“學院夢”。今年,上海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也分別舉辦了為期一週的開放活動。

在五角場百聯又一城舉行的“共享美好春天——音樂家走進藝術商圈”活動現場,中外藝術家們以“音樂快閃”的形式,為市民送去了藝術的驚喜;組織《錦繡中華·魅力西南音樂會》 全體雲貴川渝演員,深入金山工業區;唯一的“節中節”——管樂藝術節則吸引了15萬管樂愛好者現場參與活動;中鷹·黑森林中央公園音樂會公益演出季,先後將《中國三大男高音專場音樂會》等6場高規格的音樂會送進了基層社區。

在三週時間裡,共計9萬多人次來到各類藝術場館、劇院、廣場;57萬餘人次通過網絡觀看了多臺演出和活動的現場直播;25000名藝術院校學生以及群文骨幹參加了藝術展演和徵集活動;近百萬市民、遊客和海內外人士通過線上、線下的活動,與音樂進行了親密接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