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潁州區,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是阜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積616.3平方千米。潁州區地勢平坦開闊、河流縱橫,東清河、中清河、西清河等內城河貫穿城區流入潁河,史稱“三清貫潁”。境內有國家3A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溼地保護區──潁州西湖,文峰塔、奎星樓、劉公祠、白蟹泉等古蹟。

"

潁州區,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是阜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積616.3平方千米。潁州區地勢平坦開闊、河流縱橫,東清河、中清河、西清河等內城河貫穿城區流入潁河,史稱“三清貫潁”。境內有國家3A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溼地保護區──潁州西湖,文峰塔、奎星樓、劉公祠、白蟹泉等古蹟。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

潁州區,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是阜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積616.3平方千米。潁州區地勢平坦開闊、河流縱橫,東清河、中清河、西清河等內城河貫穿城區流入潁河,史稱“三清貫潁”。境內有國家3A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溼地保護區──潁州西湖,文峰塔、奎星樓、劉公祠、白蟹泉等古蹟。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一部分:西周,初年,周康王姬釗封功臣陳滿後裔(媯姓)於此建胡國。春秋魯定公十五年(前495年),楚滅胡,地屬楚。戰國時地屬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汝陰縣,隸屬陳郡。西漢,稱汝陰縣,改屬汝南郡。王莽新朝,改汝陰縣為汝墳縣。東漢,復改汝墳縣為汝陰縣,隸屬汝南郡。三國,稱汝陰縣,地屬魏,初期隸屬汝南郡,中期改屬汝陰郡,後期隸屬汝南郡。西晉,稱汝陰縣,隸屬汝陰郡。東晉,稱汝陰縣,先後隸屬東晉、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南北朝,稱汝陰縣,先後隸屬宋、北魏、樑、北齊、北周。在樑與北魏對抗時,樑於汝陰縣境置胡城縣,北魏於汝陰縣城設潁州治。

"

潁州區,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是阜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積616.3平方千米。潁州區地勢平坦開闊、河流縱橫,東清河、中清河、西清河等內城河貫穿城區流入潁河,史稱“三清貫潁”。境內有國家3A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溼地保護區──潁州西湖,文峰塔、奎星樓、劉公祠、白蟹泉等古蹟。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一部分:西周,初年,周康王姬釗封功臣陳滿後裔(媯姓)於此建胡國。春秋魯定公十五年(前495年),楚滅胡,地屬楚。戰國時地屬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汝陰縣,隸屬陳郡。西漢,稱汝陰縣,改屬汝南郡。王莽新朝,改汝陰縣為汝墳縣。東漢,復改汝墳縣為汝陰縣,隸屬汝南郡。三國,稱汝陰縣,地屬魏,初期隸屬汝南郡,中期改屬汝陰郡,後期隸屬汝南郡。西晉,稱汝陰縣,隸屬汝陰郡。東晉,稱汝陰縣,先後隸屬東晉、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南北朝,稱汝陰縣,先後隸屬宋、北魏、樑、北齊、北周。在樑與北魏對抗時,樑於汝陰縣境置胡城縣,北魏於汝陰縣城設潁州治。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

潁州區,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是阜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積616.3平方千米。潁州區地勢平坦開闊、河流縱橫,東清河、中清河、西清河等內城河貫穿城區流入潁河,史稱“三清貫潁”。境內有國家3A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溼地保護區──潁州西湖,文峰塔、奎星樓、劉公祠、白蟹泉等古蹟。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一部分:西周,初年,周康王姬釗封功臣陳滿後裔(媯姓)於此建胡國。春秋魯定公十五年(前495年),楚滅胡,地屬楚。戰國時地屬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汝陰縣,隸屬陳郡。西漢,稱汝陰縣,改屬汝南郡。王莽新朝,改汝陰縣為汝墳縣。東漢,復改汝墳縣為汝陰縣,隸屬汝南郡。三國,稱汝陰縣,地屬魏,初期隸屬汝南郡,中期改屬汝陰郡,後期隸屬汝南郡。西晉,稱汝陰縣,隸屬汝陰郡。東晉,稱汝陰縣,先後隸屬東晉、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南北朝,稱汝陰縣,先後隸屬宋、北魏、樑、北齊、北周。在樑與北魏對抗時,樑於汝陰縣境置胡城縣,北魏於汝陰縣城設潁州治。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二部分:隋朝,稱汝陰縣,改潁州為汝陰郡,縣東境增設清丘縣。唐朝,稱汝陰縣,隸屬信州,武德六年(623年),改信州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貞觀元年(627年),並潁陽縣(今太和縣)、清丘縣入汝陰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潁州為汝陰郡,汝陰縣隸屬汝陰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汝陰郡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元和十五年(820年),潁州劃歸有司。長慶二年(822年),汝陰縣隸滑鄭節度。五代十國,稱汝陰縣,隸屬潁州,先後為樑、唐、晉、漢、周的領地。

"

潁州區,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是阜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積616.3平方千米。潁州區地勢平坦開闊、河流縱橫,東清河、中清河、西清河等內城河貫穿城區流入潁河,史稱“三清貫潁”。境內有國家3A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溼地保護區──潁州西湖,文峰塔、奎星樓、劉公祠、白蟹泉等古蹟。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一部分:西周,初年,周康王姬釗封功臣陳滿後裔(媯姓)於此建胡國。春秋魯定公十五年(前495年),楚滅胡,地屬楚。戰國時地屬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汝陰縣,隸屬陳郡。西漢,稱汝陰縣,改屬汝南郡。王莽新朝,改汝陰縣為汝墳縣。東漢,復改汝墳縣為汝陰縣,隸屬汝南郡。三國,稱汝陰縣,地屬魏,初期隸屬汝南郡,中期改屬汝陰郡,後期隸屬汝南郡。西晉,稱汝陰縣,隸屬汝陰郡。東晉,稱汝陰縣,先後隸屬東晉、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南北朝,稱汝陰縣,先後隸屬宋、北魏、樑、北齊、北周。在樑與北魏對抗時,樑於汝陰縣境置胡城縣,北魏於汝陰縣城設潁州治。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二部分:隋朝,稱汝陰縣,改潁州為汝陰郡,縣東境增設清丘縣。唐朝,稱汝陰縣,隸屬信州,武德六年(623年),改信州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貞觀元年(627年),並潁陽縣(今太和縣)、清丘縣入汝陰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潁州為汝陰郡,汝陰縣隸屬汝陰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汝陰郡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元和十五年(820年),潁州劃歸有司。長慶二年(822年),汝陰縣隸滑鄭節度。五代十國,稱汝陰縣,隸屬潁州,先後為樑、唐、晉、漢、周的領地。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

潁州區,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是阜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積616.3平方千米。潁州區地勢平坦開闊、河流縱橫,東清河、中清河、西清河等內城河貫穿城區流入潁河,史稱“三清貫潁”。境內有國家3A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溼地保護區──潁州西湖,文峰塔、奎星樓、劉公祠、白蟹泉等古蹟。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一部分:西周,初年,周康王姬釗封功臣陳滿後裔(媯姓)於此建胡國。春秋魯定公十五年(前495年),楚滅胡,地屬楚。戰國時地屬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汝陰縣,隸屬陳郡。西漢,稱汝陰縣,改屬汝南郡。王莽新朝,改汝陰縣為汝墳縣。東漢,復改汝墳縣為汝陰縣,隸屬汝南郡。三國,稱汝陰縣,地屬魏,初期隸屬汝南郡,中期改屬汝陰郡,後期隸屬汝南郡。西晉,稱汝陰縣,隸屬汝陰郡。東晉,稱汝陰縣,先後隸屬東晉、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南北朝,稱汝陰縣,先後隸屬宋、北魏、樑、北齊、北周。在樑與北魏對抗時,樑於汝陰縣境置胡城縣,北魏於汝陰縣城設潁州治。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二部分:隋朝,稱汝陰縣,改潁州為汝陰郡,縣東境增設清丘縣。唐朝,稱汝陰縣,隸屬信州,武德六年(623年),改信州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貞觀元年(627年),並潁陽縣(今太和縣)、清丘縣入汝陰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潁州為汝陰郡,汝陰縣隸屬汝陰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汝陰郡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元和十五年(820年),潁州劃歸有司。長慶二年(822年),汝陰縣隸滑鄭節度。五代十國,稱汝陰縣,隸屬潁州,先後為樑、唐、晉、漢、周的領地。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三部分:北宋,稱汝陰縣,隸屬潁州。開寶六年(973年),劃縣境北部王家市(今利辛縣王市集)、斤溝、百尺鎮、稅子步(以上均在今太和縣境)、界溝(今界首)5鎮置萬壽縣。政和六年(1116年),升潁州為順昌府,汝陰縣隸屬順昌府。南宋稱汝陰縣,隸屬順昌府,後改屬南京路。金大定元年(1161年),稱汝陰縣,改順昌府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元初稱汝陰縣,隸屬潁州。至元二年(1265年),撤汝陰縣,縣地直屬於潁州。至順元年(1330年)劃潁州南部(今地理城)設潁水縣。至順十一年(1351年),撤潁水縣入潁州。明朝,稱潁州,隸屬鳳陽府,軍事上設潁川衛(後改稱潁州衛),隸屬汝寧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潁州升為直隸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潁州為潁州府,原州地置阜陽縣,隸屬潁州府。

"

潁州區,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是阜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積616.3平方千米。潁州區地勢平坦開闊、河流縱橫,東清河、中清河、西清河等內城河貫穿城區流入潁河,史稱“三清貫潁”。境內有國家3A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溼地保護區──潁州西湖,文峰塔、奎星樓、劉公祠、白蟹泉等古蹟。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一部分:西周,初年,周康王姬釗封功臣陳滿後裔(媯姓)於此建胡國。春秋魯定公十五年(前495年),楚滅胡,地屬楚。戰國時地屬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汝陰縣,隸屬陳郡。西漢,稱汝陰縣,改屬汝南郡。王莽新朝,改汝陰縣為汝墳縣。東漢,復改汝墳縣為汝陰縣,隸屬汝南郡。三國,稱汝陰縣,地屬魏,初期隸屬汝南郡,中期改屬汝陰郡,後期隸屬汝南郡。西晉,稱汝陰縣,隸屬汝陰郡。東晉,稱汝陰縣,先後隸屬東晉、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南北朝,稱汝陰縣,先後隸屬宋、北魏、樑、北齊、北周。在樑與北魏對抗時,樑於汝陰縣境置胡城縣,北魏於汝陰縣城設潁州治。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二部分:隋朝,稱汝陰縣,改潁州為汝陰郡,縣東境增設清丘縣。唐朝,稱汝陰縣,隸屬信州,武德六年(623年),改信州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貞觀元年(627年),並潁陽縣(今太和縣)、清丘縣入汝陰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潁州為汝陰郡,汝陰縣隸屬汝陰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汝陰郡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元和十五年(820年),潁州劃歸有司。長慶二年(822年),汝陰縣隸滑鄭節度。五代十國,稱汝陰縣,隸屬潁州,先後為樑、唐、晉、漢、周的領地。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三部分:北宋,稱汝陰縣,隸屬潁州。開寶六年(973年),劃縣境北部王家市(今利辛縣王市集)、斤溝、百尺鎮、稅子步(以上均在今太和縣境)、界溝(今界首)5鎮置萬壽縣。政和六年(1116年),升潁州為順昌府,汝陰縣隸屬順昌府。南宋稱汝陰縣,隸屬順昌府,後改屬南京路。金大定元年(1161年),稱汝陰縣,改順昌府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元初稱汝陰縣,隸屬潁州。至元二年(1265年),撤汝陰縣,縣地直屬於潁州。至順元年(1330年)劃潁州南部(今地理城)設潁水縣。至順十一年(1351年),撤潁水縣入潁州。明朝,稱潁州,隸屬鳳陽府,軍事上設潁川衛(後改稱潁州衛),隸屬汝寧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潁州升為直隸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潁州為潁州府,原州地置阜陽縣,隸屬潁州府。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

潁州區,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是阜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積616.3平方千米。潁州區地勢平坦開闊、河流縱橫,東清河、中清河、西清河等內城河貫穿城區流入潁河,史稱“三清貫潁”。境內有國家3A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溼地保護區──潁州西湖,文峰塔、奎星樓、劉公祠、白蟹泉等古蹟。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一部分:西周,初年,周康王姬釗封功臣陳滿後裔(媯姓)於此建胡國。春秋魯定公十五年(前495年),楚滅胡,地屬楚。戰國時地屬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汝陰縣,隸屬陳郡。西漢,稱汝陰縣,改屬汝南郡。王莽新朝,改汝陰縣為汝墳縣。東漢,復改汝墳縣為汝陰縣,隸屬汝南郡。三國,稱汝陰縣,地屬魏,初期隸屬汝南郡,中期改屬汝陰郡,後期隸屬汝南郡。西晉,稱汝陰縣,隸屬汝陰郡。東晉,稱汝陰縣,先後隸屬東晉、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南北朝,稱汝陰縣,先後隸屬宋、北魏、樑、北齊、北周。在樑與北魏對抗時,樑於汝陰縣境置胡城縣,北魏於汝陰縣城設潁州治。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二部分:隋朝,稱汝陰縣,改潁州為汝陰郡,縣東境增設清丘縣。唐朝,稱汝陰縣,隸屬信州,武德六年(623年),改信州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貞觀元年(627年),並潁陽縣(今太和縣)、清丘縣入汝陰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潁州為汝陰郡,汝陰縣隸屬汝陰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汝陰郡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元和十五年(820年),潁州劃歸有司。長慶二年(822年),汝陰縣隸滑鄭節度。五代十國,稱汝陰縣,隸屬潁州,先後為樑、唐、晉、漢、周的領地。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三部分:北宋,稱汝陰縣,隸屬潁州。開寶六年(973年),劃縣境北部王家市(今利辛縣王市集)、斤溝、百尺鎮、稅子步(以上均在今太和縣境)、界溝(今界首)5鎮置萬壽縣。政和六年(1116年),升潁州為順昌府,汝陰縣隸屬順昌府。南宋稱汝陰縣,隸屬順昌府,後改屬南京路。金大定元年(1161年),稱汝陰縣,改順昌府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元初稱汝陰縣,隸屬潁州。至元二年(1265年),撤汝陰縣,縣地直屬於潁州。至順元年(1330年)劃潁州南部(今地理城)設潁水縣。至順十一年(1351年),撤潁水縣入潁州。明朝,稱潁州,隸屬鳳陽府,軍事上設潁川衛(後改稱潁州衛),隸屬汝寧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潁州升為直隸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潁州為潁州府,原州地置阜陽縣,隸屬潁州府。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四部分: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府,阜陽縣直隸安徽省。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闢新區,先後在縣境邊緣與鄰縣邊緣合建阜北縣、阜南縣、潁阜縣、泉陽縣、闞町縣,城及郊區建阜陽市。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阜南縣改建阜南辦事處,除新集至六十里鋪劃入潁上縣外,餘按原縣境恢復阜陽縣,隸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同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豫皖蘇邊區第四、六軍分區合併為阜陽專員公署,阜陽縣隸屬阜陽專員公署。1971年,阜陽縣隸屬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1979年改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為阜陽行政專員公署。阜陽縣隸屬阜陽行政專員公署。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潁州區設立。

"

潁州區,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是阜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積616.3平方千米。潁州區地勢平坦開闊、河流縱橫,東清河、中清河、西清河等內城河貫穿城區流入潁河,史稱“三清貫潁”。境內有國家3A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溼地保護區──潁州西湖,文峰塔、奎星樓、劉公祠、白蟹泉等古蹟。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一部分:西周,初年,周康王姬釗封功臣陳滿後裔(媯姓)於此建胡國。春秋魯定公十五年(前495年),楚滅胡,地屬楚。戰國時地屬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汝陰縣,隸屬陳郡。西漢,稱汝陰縣,改屬汝南郡。王莽新朝,改汝陰縣為汝墳縣。東漢,復改汝墳縣為汝陰縣,隸屬汝南郡。三國,稱汝陰縣,地屬魏,初期隸屬汝南郡,中期改屬汝陰郡,後期隸屬汝南郡。西晉,稱汝陰縣,隸屬汝陰郡。東晉,稱汝陰縣,先後隸屬東晉、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南北朝,稱汝陰縣,先後隸屬宋、北魏、樑、北齊、北周。在樑與北魏對抗時,樑於汝陰縣境置胡城縣,北魏於汝陰縣城設潁州治。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二部分:隋朝,稱汝陰縣,改潁州為汝陰郡,縣東境增設清丘縣。唐朝,稱汝陰縣,隸屬信州,武德六年(623年),改信州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貞觀元年(627年),並潁陽縣(今太和縣)、清丘縣入汝陰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潁州為汝陰郡,汝陰縣隸屬汝陰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汝陰郡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元和十五年(820年),潁州劃歸有司。長慶二年(822年),汝陰縣隸滑鄭節度。五代十國,稱汝陰縣,隸屬潁州,先後為樑、唐、晉、漢、周的領地。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三部分:北宋,稱汝陰縣,隸屬潁州。開寶六年(973年),劃縣境北部王家市(今利辛縣王市集)、斤溝、百尺鎮、稅子步(以上均在今太和縣境)、界溝(今界首)5鎮置萬壽縣。政和六年(1116年),升潁州為順昌府,汝陰縣隸屬順昌府。南宋稱汝陰縣,隸屬順昌府,後改屬南京路。金大定元年(1161年),稱汝陰縣,改順昌府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元初稱汝陰縣,隸屬潁州。至元二年(1265年),撤汝陰縣,縣地直屬於潁州。至順元年(1330年)劃潁州南部(今地理城)設潁水縣。至順十一年(1351年),撤潁水縣入潁州。明朝,稱潁州,隸屬鳳陽府,軍事上設潁川衛(後改稱潁州衛),隸屬汝寧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潁州升為直隸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潁州為潁州府,原州地置阜陽縣,隸屬潁州府。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四部分: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府,阜陽縣直隸安徽省。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闢新區,先後在縣境邊緣與鄰縣邊緣合建阜北縣、阜南縣、潁阜縣、泉陽縣、闞町縣,城及郊區建阜陽市。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阜南縣改建阜南辦事處,除新集至六十里鋪劃入潁上縣外,餘按原縣境恢復阜陽縣,隸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同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豫皖蘇邊區第四、六軍分區合併為阜陽專員公署,阜陽縣隸屬阜陽專員公署。1971年,阜陽縣隸屬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1979年改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為阜陽行政專員公署。阜陽縣隸屬阜陽行政專員公署。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潁州區設立。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

潁州區,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是阜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積616.3平方千米。潁州區地勢平坦開闊、河流縱橫,東清河、中清河、西清河等內城河貫穿城區流入潁河,史稱“三清貫潁”。境內有國家3A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溼地保護區──潁州西湖,文峰塔、奎星樓、劉公祠、白蟹泉等古蹟。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一部分:西周,初年,周康王姬釗封功臣陳滿後裔(媯姓)於此建胡國。春秋魯定公十五年(前495年),楚滅胡,地屬楚。戰國時地屬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汝陰縣,隸屬陳郡。西漢,稱汝陰縣,改屬汝南郡。王莽新朝,改汝陰縣為汝墳縣。東漢,復改汝墳縣為汝陰縣,隸屬汝南郡。三國,稱汝陰縣,地屬魏,初期隸屬汝南郡,中期改屬汝陰郡,後期隸屬汝南郡。西晉,稱汝陰縣,隸屬汝陰郡。東晉,稱汝陰縣,先後隸屬東晉、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南北朝,稱汝陰縣,先後隸屬宋、北魏、樑、北齊、北周。在樑與北魏對抗時,樑於汝陰縣境置胡城縣,北魏於汝陰縣城設潁州治。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二部分:隋朝,稱汝陰縣,改潁州為汝陰郡,縣東境增設清丘縣。唐朝,稱汝陰縣,隸屬信州,武德六年(623年),改信州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貞觀元年(627年),並潁陽縣(今太和縣)、清丘縣入汝陰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潁州為汝陰郡,汝陰縣隸屬汝陰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汝陰郡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元和十五年(820年),潁州劃歸有司。長慶二年(822年),汝陰縣隸滑鄭節度。五代十國,稱汝陰縣,隸屬潁州,先後為樑、唐、晉、漢、周的領地。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三部分:北宋,稱汝陰縣,隸屬潁州。開寶六年(973年),劃縣境北部王家市(今利辛縣王市集)、斤溝、百尺鎮、稅子步(以上均在今太和縣境)、界溝(今界首)5鎮置萬壽縣。政和六年(1116年),升潁州為順昌府,汝陰縣隸屬順昌府。南宋稱汝陰縣,隸屬順昌府,後改屬南京路。金大定元年(1161年),稱汝陰縣,改順昌府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元初稱汝陰縣,隸屬潁州。至元二年(1265年),撤汝陰縣,縣地直屬於潁州。至順元年(1330年)劃潁州南部(今地理城)設潁水縣。至順十一年(1351年),撤潁水縣入潁州。明朝,稱潁州,隸屬鳳陽府,軍事上設潁川衛(後改稱潁州衛),隸屬汝寧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潁州升為直隸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潁州為潁州府,原州地置阜陽縣,隸屬潁州府。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四部分: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府,阜陽縣直隸安徽省。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闢新區,先後在縣境邊緣與鄰縣邊緣合建阜北縣、阜南縣、潁阜縣、泉陽縣、闞町縣,城及郊區建阜陽市。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阜南縣改建阜南辦事處,除新集至六十里鋪劃入潁上縣外,餘按原縣境恢復阜陽縣,隸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同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豫皖蘇邊區第四、六軍分區合併為阜陽專員公署,阜陽縣隸屬阜陽專員公署。1971年,阜陽縣隸屬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1979年改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為阜陽行政專員公署。阜陽縣隸屬阜陽行政專員公署。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潁州區設立。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潁州是“中國剪紙藝術之鄉”,“中國健身球之鄉”,是2008年奧運會女子體操團體冠軍鄧琳琳的家鄉。潁州是最佳的宜居城市,淮河、潁河、泉河等河流縱橫交織,“三清貫潁”,凸顯了潁州濱水園林城市的風韻;潁州風景名勝眾多,有巍巍聳立的文峰塔,有可摘星辰的奎星閣,有佛香四溢的資福寺,有青煙繚繞的劉公祠,有風光旖旎的潁州西湖,曾令宋代大文豪歐陽修、蘇軾流連忘返。

"

潁州區,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是阜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積616.3平方千米。潁州區地勢平坦開闊、河流縱橫,東清河、中清河、西清河等內城河貫穿城區流入潁河,史稱“三清貫潁”。境內有國家3A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溼地保護區──潁州西湖,文峰塔、奎星樓、劉公祠、白蟹泉等古蹟。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一部分:西周,初年,周康王姬釗封功臣陳滿後裔(媯姓)於此建胡國。春秋魯定公十五年(前495年),楚滅胡,地屬楚。戰國時地屬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汝陰縣,隸屬陳郡。西漢,稱汝陰縣,改屬汝南郡。王莽新朝,改汝陰縣為汝墳縣。東漢,復改汝墳縣為汝陰縣,隸屬汝南郡。三國,稱汝陰縣,地屬魏,初期隸屬汝南郡,中期改屬汝陰郡,後期隸屬汝南郡。西晉,稱汝陰縣,隸屬汝陰郡。東晉,稱汝陰縣,先後隸屬東晉、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南北朝,稱汝陰縣,先後隸屬宋、北魏、樑、北齊、北周。在樑與北魏對抗時,樑於汝陰縣境置胡城縣,北魏於汝陰縣城設潁州治。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二部分:隋朝,稱汝陰縣,改潁州為汝陰郡,縣東境增設清丘縣。唐朝,稱汝陰縣,隸屬信州,武德六年(623年),改信州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貞觀元年(627年),並潁陽縣(今太和縣)、清丘縣入汝陰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潁州為汝陰郡,汝陰縣隸屬汝陰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汝陰郡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元和十五年(820年),潁州劃歸有司。長慶二年(822年),汝陰縣隸滑鄭節度。五代十國,稱汝陰縣,隸屬潁州,先後為樑、唐、晉、漢、周的領地。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三部分:北宋,稱汝陰縣,隸屬潁州。開寶六年(973年),劃縣境北部王家市(今利辛縣王市集)、斤溝、百尺鎮、稅子步(以上均在今太和縣境)、界溝(今界首)5鎮置萬壽縣。政和六年(1116年),升潁州為順昌府,汝陰縣隸屬順昌府。南宋稱汝陰縣,隸屬順昌府,後改屬南京路。金大定元年(1161年),稱汝陰縣,改順昌府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元初稱汝陰縣,隸屬潁州。至元二年(1265年),撤汝陰縣,縣地直屬於潁州。至順元年(1330年)劃潁州南部(今地理城)設潁水縣。至順十一年(1351年),撤潁水縣入潁州。明朝,稱潁州,隸屬鳳陽府,軍事上設潁川衛(後改稱潁州衛),隸屬汝寧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潁州升為直隸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潁州為潁州府,原州地置阜陽縣,隸屬潁州府。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四部分: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府,阜陽縣直隸安徽省。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闢新區,先後在縣境邊緣與鄰縣邊緣合建阜北縣、阜南縣、潁阜縣、泉陽縣、闞町縣,城及郊區建阜陽市。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阜南縣改建阜南辦事處,除新集至六十里鋪劃入潁上縣外,餘按原縣境恢復阜陽縣,隸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同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豫皖蘇邊區第四、六軍分區合併為阜陽專員公署,阜陽縣隸屬阜陽專員公署。1971年,阜陽縣隸屬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1979年改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為阜陽行政專員公署。阜陽縣隸屬阜陽行政專員公署。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潁州區設立。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潁州是“中國剪紙藝術之鄉”,“中國健身球之鄉”,是2008年奧運會女子體操團體冠軍鄧琳琳的家鄉。潁州是最佳的宜居城市,淮河、潁河、泉河等河流縱橫交織,“三清貫潁”,凸顯了潁州濱水園林城市的風韻;潁州風景名勝眾多,有巍巍聳立的文峰塔,有可摘星辰的奎星閣,有佛香四溢的資福寺,有青煙繚繞的劉公祠,有風光旖旎的潁州西湖,曾令宋代大文豪歐陽修、蘇軾流連忘返。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

潁州區,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是阜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積616.3平方千米。潁州區地勢平坦開闊、河流縱橫,東清河、中清河、西清河等內城河貫穿城區流入潁河,史稱“三清貫潁”。境內有國家3A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溼地保護區──潁州西湖,文峰塔、奎星樓、劉公祠、白蟹泉等古蹟。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一部分:西周,初年,周康王姬釗封功臣陳滿後裔(媯姓)於此建胡國。春秋魯定公十五年(前495年),楚滅胡,地屬楚。戰國時地屬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汝陰縣,隸屬陳郡。西漢,稱汝陰縣,改屬汝南郡。王莽新朝,改汝陰縣為汝墳縣。東漢,復改汝墳縣為汝陰縣,隸屬汝南郡。三國,稱汝陰縣,地屬魏,初期隸屬汝南郡,中期改屬汝陰郡,後期隸屬汝南郡。西晉,稱汝陰縣,隸屬汝陰郡。東晉,稱汝陰縣,先後隸屬東晉、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南北朝,稱汝陰縣,先後隸屬宋、北魏、樑、北齊、北周。在樑與北魏對抗時,樑於汝陰縣境置胡城縣,北魏於汝陰縣城設潁州治。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二部分:隋朝,稱汝陰縣,改潁州為汝陰郡,縣東境增設清丘縣。唐朝,稱汝陰縣,隸屬信州,武德六年(623年),改信州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貞觀元年(627年),並潁陽縣(今太和縣)、清丘縣入汝陰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潁州為汝陰郡,汝陰縣隸屬汝陰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汝陰郡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元和十五年(820年),潁州劃歸有司。長慶二年(822年),汝陰縣隸滑鄭節度。五代十國,稱汝陰縣,隸屬潁州,先後為樑、唐、晉、漢、周的領地。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三部分:北宋,稱汝陰縣,隸屬潁州。開寶六年(973年),劃縣境北部王家市(今利辛縣王市集)、斤溝、百尺鎮、稅子步(以上均在今太和縣境)、界溝(今界首)5鎮置萬壽縣。政和六年(1116年),升潁州為順昌府,汝陰縣隸屬順昌府。南宋稱汝陰縣,隸屬順昌府,後改屬南京路。金大定元年(1161年),稱汝陰縣,改順昌府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元初稱汝陰縣,隸屬潁州。至元二年(1265年),撤汝陰縣,縣地直屬於潁州。至順元年(1330年)劃潁州南部(今地理城)設潁水縣。至順十一年(1351年),撤潁水縣入潁州。明朝,稱潁州,隸屬鳳陽府,軍事上設潁川衛(後改稱潁州衛),隸屬汝寧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潁州升為直隸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潁州為潁州府,原州地置阜陽縣,隸屬潁州府。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四部分: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府,阜陽縣直隸安徽省。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闢新區,先後在縣境邊緣與鄰縣邊緣合建阜北縣、阜南縣、潁阜縣、泉陽縣、闞町縣,城及郊區建阜陽市。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阜南縣改建阜南辦事處,除新集至六十里鋪劃入潁上縣外,餘按原縣境恢復阜陽縣,隸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同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豫皖蘇邊區第四、六軍分區合併為阜陽專員公署,阜陽縣隸屬阜陽專員公署。1971年,阜陽縣隸屬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1979年改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為阜陽行政專員公署。阜陽縣隸屬阜陽行政專員公署。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潁州區設立。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潁州是“中國剪紙藝術之鄉”,“中國健身球之鄉”,是2008年奧運會女子體操團體冠軍鄧琳琳的家鄉。潁州是最佳的宜居城市,淮河、潁河、泉河等河流縱橫交織,“三清貫潁”,凸顯了潁州濱水園林城市的風韻;潁州風景名勝眾多,有巍巍聳立的文峰塔,有可摘星辰的奎星閣,有佛香四溢的資福寺,有青煙繚繞的劉公祠,有風光旖旎的潁州西湖,曾令宋代大文豪歐陽修、蘇軾流連忘返。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

潁州區,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是阜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積616.3平方千米。潁州區地勢平坦開闊、河流縱橫,東清河、中清河、西清河等內城河貫穿城區流入潁河,史稱“三清貫潁”。境內有國家3A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溼地保護區──潁州西湖,文峰塔、奎星樓、劉公祠、白蟹泉等古蹟。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一部分:西周,初年,周康王姬釗封功臣陳滿後裔(媯姓)於此建胡國。春秋魯定公十五年(前495年),楚滅胡,地屬楚。戰國時地屬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汝陰縣,隸屬陳郡。西漢,稱汝陰縣,改屬汝南郡。王莽新朝,改汝陰縣為汝墳縣。東漢,復改汝墳縣為汝陰縣,隸屬汝南郡。三國,稱汝陰縣,地屬魏,初期隸屬汝南郡,中期改屬汝陰郡,後期隸屬汝南郡。西晉,稱汝陰縣,隸屬汝陰郡。東晉,稱汝陰縣,先後隸屬東晉、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南北朝,稱汝陰縣,先後隸屬宋、北魏、樑、北齊、北周。在樑與北魏對抗時,樑於汝陰縣境置胡城縣,北魏於汝陰縣城設潁州治。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二部分:隋朝,稱汝陰縣,改潁州為汝陰郡,縣東境增設清丘縣。唐朝,稱汝陰縣,隸屬信州,武德六年(623年),改信州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貞觀元年(627年),並潁陽縣(今太和縣)、清丘縣入汝陰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潁州為汝陰郡,汝陰縣隸屬汝陰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汝陰郡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元和十五年(820年),潁州劃歸有司。長慶二年(822年),汝陰縣隸滑鄭節度。五代十國,稱汝陰縣,隸屬潁州,先後為樑、唐、晉、漢、周的領地。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三部分:北宋,稱汝陰縣,隸屬潁州。開寶六年(973年),劃縣境北部王家市(今利辛縣王市集)、斤溝、百尺鎮、稅子步(以上均在今太和縣境)、界溝(今界首)5鎮置萬壽縣。政和六年(1116年),升潁州為順昌府,汝陰縣隸屬順昌府。南宋稱汝陰縣,隸屬順昌府,後改屬南京路。金大定元年(1161年),稱汝陰縣,改順昌府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元初稱汝陰縣,隸屬潁州。至元二年(1265年),撤汝陰縣,縣地直屬於潁州。至順元年(1330年)劃潁州南部(今地理城)設潁水縣。至順十一年(1351年),撤潁水縣入潁州。明朝,稱潁州,隸屬鳳陽府,軍事上設潁川衛(後改稱潁州衛),隸屬汝寧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潁州升為直隸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潁州為潁州府,原州地置阜陽縣,隸屬潁州府。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四部分: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府,阜陽縣直隸安徽省。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闢新區,先後在縣境邊緣與鄰縣邊緣合建阜北縣、阜南縣、潁阜縣、泉陽縣、闞町縣,城及郊區建阜陽市。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阜南縣改建阜南辦事處,除新集至六十里鋪劃入潁上縣外,餘按原縣境恢復阜陽縣,隸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同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豫皖蘇邊區第四、六軍分區合併為阜陽專員公署,阜陽縣隸屬阜陽專員公署。1971年,阜陽縣隸屬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1979年改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為阜陽行政專員公署。阜陽縣隸屬阜陽行政專員公署。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潁州區設立。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潁州是“中國剪紙藝術之鄉”,“中國健身球之鄉”,是2008年奧運會女子體操團體冠軍鄧琳琳的家鄉。潁州是最佳的宜居城市,淮河、潁河、泉河等河流縱橫交織,“三清貫潁”,凸顯了潁州濱水園林城市的風韻;潁州風景名勝眾多,有巍巍聳立的文峰塔,有可摘星辰的奎星閣,有佛香四溢的資福寺,有青煙繚繞的劉公祠,有風光旖旎的潁州西湖,曾令宋代大文豪歐陽修、蘇軾流連忘返。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風景名勝:潁州西湖位於阜陽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兩岸,是古代潁河、清河、小汝河、白龍溝四水匯流處。前1040年,周康王冊封的媯髡因迷戀汝墳西側的一湖碧水,在這裡建立御花園,這便是後世的潁州西湖。古潁州西湖為風景湖,因阜陽在北魏以後稱潁而得名,與杭州西湖、惠州西湖和揚州瘦西湖並稱為中國四大西湖,主要景點有蘭園、怡園、女郎臺、紫竹苑、醉仙居、西湖碑林、百花園、清漣閣、九曲橋、梳妝檯、蘇堤、歐堤、會老堂等。這裡水光瀲灩、荷花紅豔,碧波盪漾、浮光躍金,湖面猶如一塊透明的寶鏡,木橋棧道遍佈其間,蘆葦密佈,楊柳依依、綠草如茵,泛舟其上,清風徐徐、涼爽怡人,是夏天避暑度假、散步娛樂的好去處。直插雲霄的文鋒塔與小巧玲瓏的奎星樓相映成趣,附近還有香火旺盛、雕樑畫棟的劉琦祠。

"

潁州區,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是阜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積616.3平方千米。潁州區地勢平坦開闊、河流縱橫,東清河、中清河、西清河等內城河貫穿城區流入潁河,史稱“三清貫潁”。境內有國家3A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溼地保護區──潁州西湖,文峰塔、奎星樓、劉公祠、白蟹泉等古蹟。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一部分:西周,初年,周康王姬釗封功臣陳滿後裔(媯姓)於此建胡國。春秋魯定公十五年(前495年),楚滅胡,地屬楚。戰國時地屬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汝陰縣,隸屬陳郡。西漢,稱汝陰縣,改屬汝南郡。王莽新朝,改汝陰縣為汝墳縣。東漢,復改汝墳縣為汝陰縣,隸屬汝南郡。三國,稱汝陰縣,地屬魏,初期隸屬汝南郡,中期改屬汝陰郡,後期隸屬汝南郡。西晉,稱汝陰縣,隸屬汝陰郡。東晉,稱汝陰縣,先後隸屬東晉、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南北朝,稱汝陰縣,先後隸屬宋、北魏、樑、北齊、北周。在樑與北魏對抗時,樑於汝陰縣境置胡城縣,北魏於汝陰縣城設潁州治。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二部分:隋朝,稱汝陰縣,改潁州為汝陰郡,縣東境增設清丘縣。唐朝,稱汝陰縣,隸屬信州,武德六年(623年),改信州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貞觀元年(627年),並潁陽縣(今太和縣)、清丘縣入汝陰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潁州為汝陰郡,汝陰縣隸屬汝陰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汝陰郡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元和十五年(820年),潁州劃歸有司。長慶二年(822年),汝陰縣隸滑鄭節度。五代十國,稱汝陰縣,隸屬潁州,先後為樑、唐、晉、漢、周的領地。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三部分:北宋,稱汝陰縣,隸屬潁州。開寶六年(973年),劃縣境北部王家市(今利辛縣王市集)、斤溝、百尺鎮、稅子步(以上均在今太和縣境)、界溝(今界首)5鎮置萬壽縣。政和六年(1116年),升潁州為順昌府,汝陰縣隸屬順昌府。南宋稱汝陰縣,隸屬順昌府,後改屬南京路。金大定元年(1161年),稱汝陰縣,改順昌府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元初稱汝陰縣,隸屬潁州。至元二年(1265年),撤汝陰縣,縣地直屬於潁州。至順元年(1330年)劃潁州南部(今地理城)設潁水縣。至順十一年(1351年),撤潁水縣入潁州。明朝,稱潁州,隸屬鳳陽府,軍事上設潁川衛(後改稱潁州衛),隸屬汝寧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潁州升為直隸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潁州為潁州府,原州地置阜陽縣,隸屬潁州府。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四部分: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府,阜陽縣直隸安徽省。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闢新區,先後在縣境邊緣與鄰縣邊緣合建阜北縣、阜南縣、潁阜縣、泉陽縣、闞町縣,城及郊區建阜陽市。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阜南縣改建阜南辦事處,除新集至六十里鋪劃入潁上縣外,餘按原縣境恢復阜陽縣,隸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同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豫皖蘇邊區第四、六軍分區合併為阜陽專員公署,阜陽縣隸屬阜陽專員公署。1971年,阜陽縣隸屬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1979年改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為阜陽行政專員公署。阜陽縣隸屬阜陽行政專員公署。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潁州區設立。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潁州是“中國剪紙藝術之鄉”,“中國健身球之鄉”,是2008年奧運會女子體操團體冠軍鄧琳琳的家鄉。潁州是最佳的宜居城市,淮河、潁河、泉河等河流縱橫交織,“三清貫潁”,凸顯了潁州濱水園林城市的風韻;潁州風景名勝眾多,有巍巍聳立的文峰塔,有可摘星辰的奎星閣,有佛香四溢的資福寺,有青煙繚繞的劉公祠,有風光旖旎的潁州西湖,曾令宋代大文豪歐陽修、蘇軾流連忘返。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風景名勝:潁州西湖位於阜陽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兩岸,是古代潁河、清河、小汝河、白龍溝四水匯流處。前1040年,周康王冊封的媯髡因迷戀汝墳西側的一湖碧水,在這裡建立御花園,這便是後世的潁州西湖。古潁州西湖為風景湖,因阜陽在北魏以後稱潁而得名,與杭州西湖、惠州西湖和揚州瘦西湖並稱為中國四大西湖,主要景點有蘭園、怡園、女郎臺、紫竹苑、醉仙居、西湖碑林、百花園、清漣閣、九曲橋、梳妝檯、蘇堤、歐堤、會老堂等。這裡水光瀲灩、荷花紅豔,碧波盪漾、浮光躍金,湖面猶如一塊透明的寶鏡,木橋棧道遍佈其間,蘆葦密佈,楊柳依依、綠草如茵,泛舟其上,清風徐徐、涼爽怡人,是夏天避暑度假、散步娛樂的好去處。直插雲霄的文鋒塔與小巧玲瓏的奎星樓相映成趣,附近還有香火旺盛、雕樑畫棟的劉琦祠。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

潁州區,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是阜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積616.3平方千米。潁州區地勢平坦開闊、河流縱橫,東清河、中清河、西清河等內城河貫穿城區流入潁河,史稱“三清貫潁”。境內有國家3A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溼地保護區──潁州西湖,文峰塔、奎星樓、劉公祠、白蟹泉等古蹟。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一部分:西周,初年,周康王姬釗封功臣陳滿後裔(媯姓)於此建胡國。春秋魯定公十五年(前495年),楚滅胡,地屬楚。戰國時地屬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汝陰縣,隸屬陳郡。西漢,稱汝陰縣,改屬汝南郡。王莽新朝,改汝陰縣為汝墳縣。東漢,復改汝墳縣為汝陰縣,隸屬汝南郡。三國,稱汝陰縣,地屬魏,初期隸屬汝南郡,中期改屬汝陰郡,後期隸屬汝南郡。西晉,稱汝陰縣,隸屬汝陰郡。東晉,稱汝陰縣,先後隸屬東晉、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南北朝,稱汝陰縣,先後隸屬宋、北魏、樑、北齊、北周。在樑與北魏對抗時,樑於汝陰縣境置胡城縣,北魏於汝陰縣城設潁州治。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二部分:隋朝,稱汝陰縣,改潁州為汝陰郡,縣東境增設清丘縣。唐朝,稱汝陰縣,隸屬信州,武德六年(623年),改信州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貞觀元年(627年),並潁陽縣(今太和縣)、清丘縣入汝陰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潁州為汝陰郡,汝陰縣隸屬汝陰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汝陰郡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元和十五年(820年),潁州劃歸有司。長慶二年(822年),汝陰縣隸滑鄭節度。五代十國,稱汝陰縣,隸屬潁州,先後為樑、唐、晉、漢、周的領地。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三部分:北宋,稱汝陰縣,隸屬潁州。開寶六年(973年),劃縣境北部王家市(今利辛縣王市集)、斤溝、百尺鎮、稅子步(以上均在今太和縣境)、界溝(今界首)5鎮置萬壽縣。政和六年(1116年),升潁州為順昌府,汝陰縣隸屬順昌府。南宋稱汝陰縣,隸屬順昌府,後改屬南京路。金大定元年(1161年),稱汝陰縣,改順昌府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元初稱汝陰縣,隸屬潁州。至元二年(1265年),撤汝陰縣,縣地直屬於潁州。至順元年(1330年)劃潁州南部(今地理城)設潁水縣。至順十一年(1351年),撤潁水縣入潁州。明朝,稱潁州,隸屬鳳陽府,軍事上設潁川衛(後改稱潁州衛),隸屬汝寧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潁州升為直隸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潁州為潁州府,原州地置阜陽縣,隸屬潁州府。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四部分: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府,阜陽縣直隸安徽省。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闢新區,先後在縣境邊緣與鄰縣邊緣合建阜北縣、阜南縣、潁阜縣、泉陽縣、闞町縣,城及郊區建阜陽市。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阜南縣改建阜南辦事處,除新集至六十里鋪劃入潁上縣外,餘按原縣境恢復阜陽縣,隸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同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豫皖蘇邊區第四、六軍分區合併為阜陽專員公署,阜陽縣隸屬阜陽專員公署。1971年,阜陽縣隸屬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1979年改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為阜陽行政專員公署。阜陽縣隸屬阜陽行政專員公署。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潁州區設立。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潁州是“中國剪紙藝術之鄉”,“中國健身球之鄉”,是2008年奧運會女子體操團體冠軍鄧琳琳的家鄉。潁州是最佳的宜居城市,淮河、潁河、泉河等河流縱橫交織,“三清貫潁”,凸顯了潁州濱水園林城市的風韻;潁州風景名勝眾多,有巍巍聳立的文峰塔,有可摘星辰的奎星閣,有佛香四溢的資福寺,有青煙繚繞的劉公祠,有風光旖旎的潁州西湖,曾令宋代大文豪歐陽修、蘇軾流連忘返。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風景名勝:潁州西湖位於阜陽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兩岸,是古代潁河、清河、小汝河、白龍溝四水匯流處。前1040年,周康王冊封的媯髡因迷戀汝墳西側的一湖碧水,在這裡建立御花園,這便是後世的潁州西湖。古潁州西湖為風景湖,因阜陽在北魏以後稱潁而得名,與杭州西湖、惠州西湖和揚州瘦西湖並稱為中國四大西湖,主要景點有蘭園、怡園、女郎臺、紫竹苑、醉仙居、西湖碑林、百花園、清漣閣、九曲橋、梳妝檯、蘇堤、歐堤、會老堂等。這裡水光瀲灩、荷花紅豔,碧波盪漾、浮光躍金,湖面猶如一塊透明的寶鏡,木橋棧道遍佈其間,蘆葦密佈,楊柳依依、綠草如茵,泛舟其上,清風徐徐、涼爽怡人,是夏天避暑度假、散步娛樂的好去處。直插雲霄的文鋒塔與小巧玲瓏的奎星樓相映成趣,附近還有香火旺盛、雕樑畫棟的劉琦祠。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飲食文化:枕頭饃,做工甚細,文火蒸制而成。饃焦金黃,厚達半寸;饃瓣潔白,層層相包。吃在口中,香酥柔潤,雖幹不燥,耐嚼而又鬆軟。格拉條,是阜陽特有的一種食物,堪稱阜陽人的意大利麵,相傳與蘇東坡有關,頗受當地人的喜愛,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而因其顏色金黃、面形粗壯,也叫“金條面”,格拉條香辣撲鼻、爽滑可口,有香萊、花生、滷湯等配料,將醬料攪拌均勻味道更佳。

"

潁州區,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是阜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積616.3平方千米。潁州區地勢平坦開闊、河流縱橫,東清河、中清河、西清河等內城河貫穿城區流入潁河,史稱“三清貫潁”。境內有國家3A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溼地保護區──潁州西湖,文峰塔、奎星樓、劉公祠、白蟹泉等古蹟。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一部分:西周,初年,周康王姬釗封功臣陳滿後裔(媯姓)於此建胡國。春秋魯定公十五年(前495年),楚滅胡,地屬楚。戰國時地屬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汝陰縣,隸屬陳郡。西漢,稱汝陰縣,改屬汝南郡。王莽新朝,改汝陰縣為汝墳縣。東漢,復改汝墳縣為汝陰縣,隸屬汝南郡。三國,稱汝陰縣,地屬魏,初期隸屬汝南郡,中期改屬汝陰郡,後期隸屬汝南郡。西晉,稱汝陰縣,隸屬汝陰郡。東晉,稱汝陰縣,先後隸屬東晉、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南北朝,稱汝陰縣,先後隸屬宋、北魏、樑、北齊、北周。在樑與北魏對抗時,樑於汝陰縣境置胡城縣,北魏於汝陰縣城設潁州治。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二部分:隋朝,稱汝陰縣,改潁州為汝陰郡,縣東境增設清丘縣。唐朝,稱汝陰縣,隸屬信州,武德六年(623年),改信州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貞觀元年(627年),並潁陽縣(今太和縣)、清丘縣入汝陰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潁州為汝陰郡,汝陰縣隸屬汝陰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汝陰郡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元和十五年(820年),潁州劃歸有司。長慶二年(822年),汝陰縣隸滑鄭節度。五代十國,稱汝陰縣,隸屬潁州,先後為樑、唐、晉、漢、周的領地。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三部分:北宋,稱汝陰縣,隸屬潁州。開寶六年(973年),劃縣境北部王家市(今利辛縣王市集)、斤溝、百尺鎮、稅子步(以上均在今太和縣境)、界溝(今界首)5鎮置萬壽縣。政和六年(1116年),升潁州為順昌府,汝陰縣隸屬順昌府。南宋稱汝陰縣,隸屬順昌府,後改屬南京路。金大定元年(1161年),稱汝陰縣,改順昌府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元初稱汝陰縣,隸屬潁州。至元二年(1265年),撤汝陰縣,縣地直屬於潁州。至順元年(1330年)劃潁州南部(今地理城)設潁水縣。至順十一年(1351年),撤潁水縣入潁州。明朝,稱潁州,隸屬鳳陽府,軍事上設潁川衛(後改稱潁州衛),隸屬汝寧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潁州升為直隸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潁州為潁州府,原州地置阜陽縣,隸屬潁州府。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歷史沿革第四部分: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府,阜陽縣直隸安徽省。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闢新區,先後在縣境邊緣與鄰縣邊緣合建阜北縣、阜南縣、潁阜縣、泉陽縣、闞町縣,城及郊區建阜陽市。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阜南縣改建阜南辦事處,除新集至六十里鋪劃入潁上縣外,餘按原縣境恢復阜陽縣,隸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同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豫皖蘇邊區第四、六軍分區合併為阜陽專員公署,阜陽縣隸屬阜陽專員公署。1971年,阜陽縣隸屬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1979年改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為阜陽行政專員公署。阜陽縣隸屬阜陽行政專員公署。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潁州區設立。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潁州是“中國剪紙藝術之鄉”,“中國健身球之鄉”,是2008年奧運會女子體操團體冠軍鄧琳琳的家鄉。潁州是最佳的宜居城市,淮河、潁河、泉河等河流縱橫交織,“三清貫潁”,凸顯了潁州濱水園林城市的風韻;潁州風景名勝眾多,有巍巍聳立的文峰塔,有可摘星辰的奎星閣,有佛香四溢的資福寺,有青煙繚繞的劉公祠,有風光旖旎的潁州西湖,曾令宋代大文豪歐陽修、蘇軾流連忘返。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風景名勝:潁州西湖位於阜陽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兩岸,是古代潁河、清河、小汝河、白龍溝四水匯流處。前1040年,周康王冊封的媯髡因迷戀汝墳西側的一湖碧水,在這裡建立御花園,這便是後世的潁州西湖。古潁州西湖為風景湖,因阜陽在北魏以後稱潁而得名,與杭州西湖、惠州西湖和揚州瘦西湖並稱為中國四大西湖,主要景點有蘭園、怡園、女郎臺、紫竹苑、醉仙居、西湖碑林、百花園、清漣閣、九曲橋、梳妝檯、蘇堤、歐堤、會老堂等。這裡水光瀲灩、荷花紅豔,碧波盪漾、浮光躍金,湖面猶如一塊透明的寶鏡,木橋棧道遍佈其間,蘆葦密佈,楊柳依依、綠草如茵,泛舟其上,清風徐徐、涼爽怡人,是夏天避暑度假、散步娛樂的好去處。直插雲霄的文鋒塔與小巧玲瓏的奎星樓相映成趣,附近還有香火旺盛、雕樑畫棟的劉琦祠。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飲食文化:枕頭饃,做工甚細,文火蒸制而成。饃焦金黃,厚達半寸;饃瓣潔白,層層相包。吃在口中,香酥柔潤,雖幹不燥,耐嚼而又鬆軟。格拉條,是阜陽特有的一種食物,堪稱阜陽人的意大利麵,相傳與蘇東坡有關,頗受當地人的喜愛,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而因其顏色金黃、面形粗壯,也叫“金條面”,格拉條香辣撲鼻、爽滑可口,有香萊、花生、滷湯等配料,將醬料攪拌均勻味道更佳。

安徽一個區,總人口超70萬,境內有著名的潁州西湖。

潁州區擁有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與美不勝收的自然風光,在淮河生態經濟帶的帶動下,潁州區的發展日新月異。潁州區積極融入中原城市群,區域經濟正在迅猛發展,各項經濟指標正在穩步增長,潁州區一定會發展的越來越好。潁州區加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