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中國芯”崛起,躋身全球內存接口芯片前三,讓英特爾都折服

說到芯片,可以說是國人之痛。這項技術因為受制於人,吃盡了苦頭。國內芯片企業也有不少,但是在技術上和歐美國家相差不小。芯片的製造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一塊小小的芯片,往往不是一個廠商能夠製造出來的。

這其中最核心的技術便是光刻機,世界上80%的光刻機市場被荷蘭ASML公司佔據,7nm和5nm的EUV光刻機只有ASML能夠生產,一臺光刻機的價格高達1.2億美元,比一臺波音飛機還貴。可惜的是這家公司一直對中國限制出售,這也是導致我國芯片技術的落後原因之一,比如中芯國際只能買到2010年生產的32nm光刻機,落後於市場上其他競爭對手好幾年。

又一“中國芯”崛起,躋身全球內存接口芯片前三,讓英特爾都折服

不過,芯片的整個製造過程環節很多,中國也有一些在細分領域佔據優勢的企業。比如在近期提交上市申請的瀾起科技,就是內存接口芯片的佼佼者,在全球僅有的擁有這項技術的三家公司之一,另外兩家來自美國。瀾起科技市場份額達到了40%,位居第二名。

內存接口芯片,主要作用是提升內存數據訪問的速度及穩定性,處在DRAM存儲器市場的上游。這是一個非常細微的市場,瀾起科技2018年的營收也才5.7億美元,也就是說整個市場規模大概就14.25億美元,不及三星、英特爾等芯片公司的一個零頭。但這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技術,下游芯片客戶三星、海力士、美光等都必須用到內存接口芯片才能最終生產出芯片。

瀾起科技可不是什麼芯片設計概念股,而是真正有技術含量的“中國芯”。它是一家輕資產公司,也可以理解為芯片設計公司,目前獲得國內外專利達90項。主要是通過採購EDA工具等相關IP授權,然後設計芯片,最後由富士通、臺積電等公司製造生產。目前,瀾起科技估值達到了120億元,被譽為“中國最牛集成電路設計公司”,三星、英特爾兩家公司已經入股,成為其股東之一。

又一“中國芯”崛起,躋身全球內存接口芯片前三,讓英特爾都折服

瀾起科技創立於2004年,創始人楊崇和,是芯片界的一個傳奇人物,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之後去一家美國半導體公司從事芯片設計研發工作。之後,跳槽到IDT,這是美國的內存接口芯片設計公司,也就是瀾起科技的競爭對手,楊崇和一直做到副總裁的位置,並且當選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可以說是華人在芯片界的佼佼者。1997年,楊崇和回到國內,創立了新濤科技,也是做芯片研發,不過,在2001年又賣給了IDT。2004年,楊崇和再次創業,成立瀾起科技。

瀾起科技創立之初,推出了首款DDR2服務內存緩衝芯片,可惜上市完,並沒有受到市場的青睞,銷售並不好。之後,又先後推出了 DDR2、DDR3、DDR4系列高速、大容量內存緩衝解決方案,並在DDR4上被定為國際標準,拿下重要話語權。實際上,這個細分領域由於技術難度高,廠商非常少,除了瀾起科技,就是美國的IDT和Rambus,而瀾起科技已經超過了創始人楊崇和的老東家IDT。

又一“中國芯”崛起,躋身全球內存接口芯片前三,讓英特爾都折服

由於內存接口芯片設計廠商少,所以,隨著市場需要的不斷擴大,瀾起科技的未來發展也一路看好,將會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特別是其現在已經在DDR5的研發,預計到2020年底出來,並於2021年開始量產。作為一家成熟的芯片設計企業,如果能夠在DDR5再次保持領先,那瀾起科技的未來發展非常值得期待。但如果技術沒跟上,掉隊也是非常快的,客戶很快會流失。

作為中國芯片技術領域的明星企業,瀾起科技也不是完全沒問題,最大的問題便是產品單一,2018年,內存接口芯片佔營業收入比例高達99.49%,也就是說,基本靠這一個產品活著。雖然瀾起科技也在進行其他產品的開發,但是目前並沒有看到什麼起色。

一塊小小的芯片,不同的環節,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技術。內存接口芯片有瀾起科技、IDT和Rambus;內存芯片有三星、海力士、美光;CPU芯片有英特爾、AMD等等;生產製造芯片有三星、臺積電等等,還有高通、博通、海思、ARM等等,每個環節都需要投入巨資才能研發出來。

又一“中國芯”崛起,躋身全球內存接口芯片前三,讓英特爾都折服

對於華為海思來說,也仍然不是完全自主的芯片,還是要靠其他芯片企業提供一些技術才能完成,比如ARM,一旦斷供,對華為的影響還是非常大。所以,中國的芯片事業,不能只寄希望於華為一家,其他企業也應該承擔起部分芯片技術的設計研發,把芯片整個產業鏈徹底打通,只有這樣中國的芯片才能做到不依賴於外國。

瀾起科技雖然在內存接口芯片設計上已經很厲害了,但只是一個很細小的領域,國內的芯片技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