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與微軟曾橫掃PC時代,在1999年互聯網發展初期,他們的市值就已突破5,000億美元。當時,中國GDP是9萬億元(按照當年匯率計算,約1.08萬億美元)。在這個時期,英特爾與微軟憑藉“Wintel”組合稱霸全球。但信息科技發展速度驚人,兩大巨頭面對未來發展趨勢的誤判導致錯失移動互聯時代,從此陷入困境。

英特爾為何不能像微軟哪樣再次崛起?| 專欄

英特爾獲得蘋果訂單,但在移動領域依舊沒有複製PC市場的輝煌。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英特爾轉型之路艱難,移動互聯發展初期,選擇放棄手機戰略,2006年以6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其通信與應用處理器部門。有趣的是,時隔四年後,英特爾宣佈以14億美元收購英飛凌無線業務部門再次進入手機市場,寄望於在手機芯片挽回顏面,也獲得了蘋果訂單。

儘管英特爾獲得蘋果訂單,但在移動領域依舊沒有複製PC市場的輝煌。令人遺憾的是,採用英特爾基帶芯片的iPhone也讓一些果粉吐槽,諸如信號不穩定等。同時因5G基帶芯片進展緩慢,一度讓蘋果缺5G芯片受到熱議,當與高通和解後才結束這一爭議。蘋果與高通和解並達成新的芯片協議後,英特爾宣佈放棄5G基帶芯片,並聲稱,“對於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業務而言,顯然已經沒有明確的盈利和獲取回報路徑。”

繼4月英特爾宣佈退出5G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芯片後,近日有消息指出,英特爾將拍賣移動通訊無線、連網裝置等兩類共計超過8,500項專利組合的消息,包括約6,000項與3G、4G,以及5G移動通訊標準有關的專利資產,另有1,000多項與無線安裝技術相關的專利資產。

對於這個消息,英特爾回覆:此次專利拍賣與今年四月份宣佈的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業務選擇的評估是相互獨立的,英特爾將保留大量的蜂窩無線技術和連接設備技術的專利資產。

當全球各國如火如荼推進5G建設之際,韓國、美國與歐洲等多個國家已經開始小規模商用服務,我國也發放了5G牌照,預示著5G建設速度將進一步提速。同時,所有手機廠商開始爭奪5G手機。全球手機下滑大背景下,5G是助推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增長動力,能激起用戶換機熱情。對於5G手機發展初期,英特爾與移動互聯發展初期哪樣,選擇退出這個賽道並再次變賣相關資產。

當然,5G依然是英特爾的戰略重點,專注於網絡基礎設施及其它以數據為中心業務的5G機遇。在物聯網高級顧問楊劍勇看來,積極轉型的英特爾依舊困難重重,在他們看來,數據市場蘊含3,000億美元機遇,但進入2019年,業績與利潤呈現雙雙下滑局面。2019年第一季度營收與去年持平,以數據為中心的業務同比下滑5%,利潤同比下滑10.77%,全年營收規模預計為690億美元,相比2018年709億美元營收,減少19億美元。

以數據為中心是英特爾發展核心,為超過10億的智能設備提供了強大計算引擎,並以視覺處理變革物聯網,幫企業實現計算機視覺與深度學習的開發,利用OpenVINO工具有效幫助視頻、零售、工業、教育、醫療與交通等多個領域實現了智能化轉型,推動英特爾物聯網及自動駕駛等創新業務呈現增長態勢,只是營收規模還不高。

2019年第一季度,英特爾自動駕駛Mobileye業務同比增長38%,營收為2.09億美元;物聯網營收同比增長8%至9.1億美元、雲部門增長了5%,數據中心業務則下滑6%至49億美元。儘管物聯網等創新業務穩健增長,但難以推動整體營收上漲。

英特爾為何不能像微軟哪樣再次崛起?| 專欄

微軟對未來發展趨勢的誤判導致錯失移動互聯時代,但在納德拉帶領下力挽狂瀾。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此外,除物聯網、自動駕駛及雲服務創新業務,英特爾很難有其他營收增長點,導致整體業績開始走弱,包括此前下調了第二季度和全年營收至690億元,較上一年微弱下滑2.7%,且對未來營收及盈利預期也低於競爭對手,2022到2023財年的營收目標是850億美元。處在轉型關鍵時期的英特爾,新上任CEO沒能力挽狂瀾,或許英特爾也需要一位納德拉。

而以數據為中心業務也遇到發展瓶頸,豪賭的無人駕駛汽車商業落地之路艱辛,物聯網創新業務增長緩慢,且還要面臨ARM強勢競爭,在人工智能與自動駕駛方向英偉達也是強勁對手。同時,谷歌、亞馬遜等互聯網巨頭推出適用自身業務的AI芯片,以減少對英特爾與英偉達的依賴。因互聯網巨頭自研AI芯片給他們帶來巨大壓力,並衝擊芯片廠商,英特爾沒有像昔日盟友微軟哪樣幸運。

微軟自納德拉於2014年2月出從鮑爾默手中接過CEO大棒後,這家老牌科技巨頭在他的帶領下積極轉型與變革,以雲+AI搭建生態實現了重生,沉睡多年的大象覺醒,再次屹立世界之巔,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業。截至7月2日,微軟市值為1.04萬億美元,是至今唯一一家市值超1萬億美元的上市企業。

最後,要向屹立不倒,順應時代變革、自我變革是企業持續領先根本,物聯網大爆炸正在來臨,在這波浪潮中,微軟走出移動互聯陰影,再次登上行業之巔。英特爾還將面臨營收下滑的局面,在轉型的道路上,英特爾能否重塑昔日輝煌?

作者簡介

楊劍勇,致力於深度解讀5G、物聯網經濟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

- END -

文章版權歸福布斯中國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如需轉載,可在後臺回覆“轉載”自動獲取具體方式。

英特爾為何不能像微軟哪樣再次崛起?| 專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