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斷崖?脫歐協議草案折射出的英國政治困局

英國 歐洲 政治 加拿大 法律 澎湃新聞 2018-12-10

2018年12月11日,英國下議院將對首相特蕾莎·梅上月與歐盟27國達成的脫歐協議草案進行表決,這將是英國脫歐進程中最為關鍵的一步。然而所有的跡象都表明,除非在表決前發生重大突發事件,草案在下議院通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後續如果沒有突破性的轉機,英國很可能一步步走向斷崖式的無協議脫歐。

為什麼歷時一年半艱苦談判達成的脫歐協議草案,卻在議會中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呢?簡而言之,英國的脫歐進程存在兩個重大矛盾:一是議會各黨團對脫歐的路徑和未來英國與歐盟的關係完全沒有達成共識,甚至連一個能夠獲得超過半數議員支持的方案都沒有;二是特蕾莎·梅一手包辦脫歐談判的做法引發了嚴重的“府院之爭”(政府與下議院之爭),這兩個矛盾糾結在一起,正將英國推向空前的政治危機之中。

按照脫歐協議草案的規定,英國將於2019年3月29日正式退出歐盟的政治組織,不再參與歐盟法律的制定。從這一天起到2020年12月31日為脫歐“過渡期”。在此期間,英國繼續留在歐洲單一市場內並遵守歐盟法律,雙方就未來關係展開談判併力求達成協議。過渡期可以協商延長一次,英國仍須支付這段時間內包括歐盟預算在內的各項費用,也就是媒體常說的“離婚費”。根據最新的估算,這筆費用高達390億英鎊。

北愛爾蘭與愛爾蘭共和國之間長達500公里的陸路邊境將成為英國和歐盟之間唯一的陸路通道,為了防止破壞脆弱的北愛和平進程,英國和歐盟都致力於避免在這條邊境線上重新設置邊檢哨所。雙方同意,如果在過渡期中沒有達成協議,就啟動所謂的“保障協議”。屆時,英國將繼續留在與歐盟的關稅同盟中,並接受反不正當競爭、環保、勞工保護等一系列來自歐盟的限制;北愛則需要額外執行增值稅、檢疫、貨品標準等方面的歐盟法規;英國本島運往北愛的貨品還必須接受邊檢,才可以確保無須在北愛和愛爾蘭共和國之間設立“硬邊界”。除非雙方能夠協商找出替代方案,否則英國不得單方面終止“保障協議”。

這一條款在議會中引發了廣泛的疑慮和反對。反應最激烈的莫過於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作為“統派”,他們認為這種“一國兩制”、區別對待北愛的方案必然引發北愛特殊化並導致分離主義勢力抬頭,對此堅決表示反對。

特蕾莎·梅所在的保守黨內部也有大量議員反對,特別是以“歐洲研究組”為首的強硬脫歐派系。他們的理由是:按照現有草案,英國在支付了390億英鎊鉅款後,依然沒有換來歐盟對未來達成貿易協定的承諾。一旦啟動“保障協議”,英國將被迫成為關稅同盟的成員,無法與其他國家締結貿易協定,只能被動接受歐盟法規,以歐洲法院為終審法院,國家主權將受到嚴重侵蝕。更可怕的是,沒有歐盟的許可,英國不能單方面終止“保障協議”,這可能造成英國長期甚至永久地困在其中,形成“名脫實留”或“半脫半留”的狀態。“歐洲研究組”提出的方案是徹底退出關稅同盟和單一市場,徹底擺脫歐盟法規的束縛,按照加拿大模式與歐盟達成進出口零關稅、零配額,相互承認監管標準的貿易協議。然而這一模式最多隻能建立一個自由貿易區,英國與歐盟之間仍然需要邊檢來檢查貨品是否合規,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在北愛設立“硬邊界”,這是英國和歐盟當局都不能接受的。

作為英國議會中最大的反對黨,工黨也有自己的如意小算盤:他們希望草案被否決,這樣就可以補刀發起對政府的不信任投票,倒閣成功便可觸發大選。如果工黨在大選中獲勝,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重新進行脫歐談判了。12月6日,工黨黨魁科爾賓在《衛報》上發表署名文章《工黨能夠帶來更好的脫歐協議,給我們一次機會吧》,儼然一副選舉宣言的姿態。工黨同樣認為,不能單方面退出的“保障協議”是喪權辱國的條款。他們給出的方案是英國作為一個整體永久地留在與歐盟的關稅同盟中。這固然可以避免在北愛重新設立“硬邊界”,但是無論是關稅同盟還是“保障協議”,都必須接受來自歐盟的限制並執行部分歐盟法規,二者並沒有實質區別。此外,工黨還提出英國既要留在關稅同盟中,又要保留與他國締結貿易協定的權利,既要享受單一市場帶來的無摩擦貿易,又不接受人員的自由流動,還拒絕參照挪威模式被動接受歐盟法規,要在歐盟的政策制定中享有一定的發言權。但歐盟早已反覆強調,不接受這種“好處全部歸我佔,義務統統不承擔”的選項。工黨提出的談判方案有沒有可行性,要畫上一個巨大的問號。

至於其他留歐派政黨,蘇格蘭國民黨表示有62%的蘇格蘭選民在公投中選擇了留歐,因此即便英國脫歐,他們也只會支持蘇格蘭單獨留在關稅同盟和單一市場內的方案。自由民主黨堅持留歐立場並主張推動二次公投。兩黨都不可能支持現有草案。這樣算下來,特蕾莎·梅只能爭取到200名左右的保守黨議員和零星幾位來自其他黨派的支持者,反對的議員則超過了400名,其中包括100名左右的保守黨議員。要在幾天的時間裡翻轉100多票,難度堪比登天。

“府院之爭”的矛盾也是影響脫歐協議草案命運的重要因素。特蕾莎·梅就任首相以來,一直強推政府主導的脫歐進程,試圖將議會撇在一邊。2017年7月,政府提交的《(退出)歐盟法案》由於賦予政府全權談判、批准並執行脫歐協議的權力而被議會否決,後來不得不增加一項修正案,允許議會對協議草案進行最終表決,這才勉強通過。最近府院雙方圍繞脫歐協議草案展開近身肉搏戰。11月中,議會要求政府公開脫歐協議草案的法律意見,政府持續拖延,拒不執行,導致12月4日下議院連續通過三條反對政府的動議。第一條駁回了政府繼續以程序方式迴避公佈法律意見的做法。第二條動議判定政府“藐視議會”,這在英國議會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第一回。雖然議會已經沒有權力直接懲罰相關閣員,但這一動議本身就是對政府聲譽的重大打擊,也反映出議會對政府的強烈不滿,特蕾莎·梅內閣可謂命垂一線,岌岌可危,隨時可能被不信任投票擊倒。第三條則是再次對《(退出)歐盟法案》進行修訂,使得12月11日協議草案被否決後,政府再次提交新方案時,議會不僅能夠投出贊同或反對票,還可以對方案進行修改。這一修正案標誌著議會在爭奪脫歐主導權上取得了重大勝利。與此相關的是,歐洲法院將在12月10日對英國是否可以單方面終止脫歐進程做出釋法,如果釋法的結果是肯定的,那麼後續必定會有留歐派議員試圖提出修正案,要求議會直接宣佈取消脫歐。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北愛問題是個死結。要避免設立“硬邊界”,北愛就必須以某種形式留在歐盟的關稅同盟和單一市場中,接受歐盟的相關法規,這與脫歐派恢復英國主權、排除歐盟法規、保持英國內部法規一致性的訴求是相互矛盾的。雖然脫歐協議的反對者各有各的理由,但是除了工黨,他們都沒有對北愛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而工黨和“歐洲研究組”的脫歐談判方案又過於一廂情願,缺乏可行性。相比之下,政府的協議草案已是諸多方案中最不壞的了。在脫歐期限迅速逼近的今天,偏離現有的草案會導致英國喪失在脫歐問題上的主動權,只能被動受制於歐盟的態度。

一旦下議院否決脫歐協議草案,工黨幾乎肯定會在下議院中提起對政府的不信任投票,保守黨內部彈劾特蕾莎·梅的聲浪也會大漲。如果特蕾莎·梅能夠勉強過關,繼續執政,她可能會做出一些妥協,賦予議會更大的決定權,並與歐盟商討對草案做出一些不傷及原則的修改。議員在這一次投下憤怒的抗議票後如能接受妥協,在二次表決時通過修訂的草案,將是政治代價最小的選擇。倘若倒閣成功,觸發大選,那麼無論哪個黨派獲勝,都必須面對暫緩脫歐,重新談判的問題。以歐盟現在的強硬態度,很可能會拒絕暫緩脫歐或者拒絕在談判中做出重大讓步,迫使新的執政黨回到原有的協議框架中。此外,留歐派議員還會繼續推動二次公投,但公投至少需要半年的準備時間,同樣也繞不開暫緩脫歐必須得到歐盟批准的問題。如果留歐派在二次公投中勝出,脫歐引發的危機自然會迎刃而解。但誰也無法保證民意一定會朝這個方向發展。因此這仍是一場政治豪賭。一旦脫歐派獲勝,那麼在繞了一個大圈子之後,一切又將回歸到是否接受現有脫歐協議這個原點問題上。

以上諸多路徑最後都指向兩個選項,要麼接受現有協議草案的大框架,要麼直接無協議脫歐。如果英國議會和歐盟繼續堅持強硬態度,那麼最可能出現的結局就是斷崖式的無協議脫歐。屆時,英國將沒有任何緩衝期,直接降格為WTO成員國身份與世界各國進行高關稅貿易。貿易壁壘對英國企業的打擊暫且不提,光是英國作為島國,大量物資依賴歐盟進口這一點,邊檢通關和各種額外手續造成的進出口物流延誤甚至中斷就可能引發全國性的經濟恐慌、哄搶甚至暴動。這並非聳人聽聞,已經有不少英國商家和民眾開始囤積日用品和食品以防不測了。是否能避免這種災難性的後果,則取決於英國的民意代表和領導人能否在危機面前放棄意識形態成見,重新凝聚共識。對此,人們恐怕難以保持樂觀的態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