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下一任首相:大熱出線還是黑馬上位?

英國下一任首相:大熱出線還是黑馬上位?

當地時間5月24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發表講話,她將於6月7日辭去保守黨黨首職務。圖/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5月24日,3次在英國下院被脫歐協議草案表決阻擊的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最終宣佈辭職,從而成為冷戰結束以來任職時間最短的英國首相。

儘管從程序上直到6月7日之前,特蕾莎·梅仍然是英國首相、執政黨保守黨黨領,但剛剛忙完可能是最後一次歐洲議會選舉的保守黨,已不得不將更換黨領和首相提上議事日程。

那麼,誰將是下一任英國首相?

一、保守黨仍是執政黨,只需更換黨領

讓我們先看看英國首相產生的流程。

英國是個代議制國家,內閣閣員必須是下議院議員。下院總共有650個席位,剔除12個正常情況下不能投票的特殊席位,總投票席位為638個。

只有獲得320個以上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才有權組閣,領銜組閣政黨的黨領自動成為首相。

如果該黨領尚不是下議員,那要麼更換一名當選議員為黨領以出任首相,要麼黨內找一名“背鍋議員”主動辭職,讓這名黨領去參加補選。

歷史上曾有一些代議制國家或地區出現過執政黨黨領不是議員,補選失敗不得不再找第二位“背鍋議員”辭職的笑話。

目前這屆英國議會是2017年6月8日選出的,保守黨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但並未過半,不得不拉上北愛爾蘭的地區性小黨——民主統一黨為合作伙伴,才勉強組閣成功。

目前保守黨有314個議席,民主統一黨有10個,相加為324席,勉強超過320席的過半門檻。

本屆英國下院的任期到2022年5月5日截止,特蕾莎·梅是在下院任期未滿前主動辭職的,且辭職的只是她個人,而不是內閣。

因此保守黨仍然是執政黨,只需更換黨領,從其餘313名保守黨在任下議員中選出一位新首相即可。

英國議會是有“暑假”的,保守黨希望把新黨領遴選工作放在“暑假”中進行,以免反對黨例行聒噪。保守黨方面表示,如不出意外,新首相將在7月中旬夏季議會開始時產生。

英國下一任首相:大熱出線還是黑馬上位?

100秒看英國新首相人選:前外交大臣最熱門 或不能改變現協議.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二、兩名熱門人選:亨特與約翰遜

目前宣佈有意競逐首相職位的,包括現任外交大臣亨特和前外交大臣、前倫敦市長約翰遜。

此外“脫歐派”大將、現任環境、食品及鄉村事務部長戈夫,也通過其心腹流露出參選之意,離報名開始還早,估計屆時還會有更多躍躍欲試者的名字出現。

亨特是典型的英國世家子弟,其父老亨特官至海軍上將,曾任女王副官、北約東大西洋盟軍司令部司令。

亨特的學生時代是循著查特豪斯公學--牛津大學這一標準“藍血精英”模式一路走下來,並順理成章地在牛津加入號稱“保守黨青訓基地”的“保守協會”,一度出任主席。

畢業後他一度經商,2005年在自己家鄉薩里當選國會議員,成為背景相近的卡梅倫心腹,相繼被當時在野的卡梅倫任命為多個影子內閣大臣。

2010年大選,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組建聯合政府,他出任文化兼奧運大臣,2012年改任衛生大臣大獲成功。

他也成為英國曆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衛生大臣,直至2018年7月9日改任外交大臣。

約翰遜出生在美國紐約,但父母都是英國人。他在牛津大學畢業後成為一名知名媒體人兼作家,2001年在亨利選區當選下議員開始走入政壇。

2008年他當選大倫敦市長同時辭去議員職位,2015年重返下院,翌年結束倫敦市長任期並出任外交大臣,2018年7月9日因與特蕾莎·梅“理念不合”辭職。

亨特和約翰遜之爭被普遍視作“留歐、脫歐之爭”,甚至有人稱之為“縮小版的又一次脫歐公投”。

亨特是保守黨內的堅定留歐派,站得比卡梅倫、特蕾莎·梅都“左”,附和反對黨工黨等“為留歐不惜二次公投”的主張。

約翰遜早在2016年6·23脫歐公投前就是著名的“脫歐派”干將,不但堅決反對“二次公投”,還是堅定的“硬脫歐”,根本不需要什麼和歐盟間的脫歐協議,只管照6·23公投結果“一拍兩散”再說。

前首相卡梅倫談梅辭職:我懂這種痛苦 網友:你當年哼著曲走的!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三、大熱出線還是黑馬上位?

5月23日即特蕾莎·梅宣佈棄權前一天,英國舉行了歐洲議會選舉前最後一次Telegraph polling analysis民調,結果令“留歐派”大跌眼鏡。

由“脫歐派”干將法拉奇新組建僅一個月的“英國脫歐黨”意外獲得32%的支持率高居第一,工黨和自由黨兩個“反脫歐”政黨分別獲得26%和15%的支持率(都較前有一定滑落),列第二和第三位。

身為英國執政黨的保守黨竟只獲得9%的支持率,列第四位,僅比列第五位的綠黨(7%)略高。

幾天後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結果證明,5月23日的民調並非“測不準”,而是非常準確地反映了英國現實民意力量對比:選舉中得票率最高的仍是英國脫歐黨,高達33%,自由黨21%列第二,工黨15%列第三,綠黨12%列第四,保守黨又獲得了一個醒目的9%,忝列第五。

議席方面,保守黨僅當選3人,還不到脫歐黨當選人數(28人)的1/9,與之相比,自民黨贏得15個(增加14席),工黨10個(減少20席),綠黨7個(增加3席)。

這一切表明英國選民對脫歐肥皂劇已十分厭倦,希望脫歐問題早日有個了斷;也表明“留歐”並非如工黨或“留歐派”所形容的那樣眾望所歸。

在這種背景下,原本民調支持率就一路高企的約翰遜,儼然成為保守黨黨領暨未來英國首相人選的大熱。

問題是,保守黨近年來有個著名的“黑馬定律”,即選前大熱的黨領或首相候選人往往會在最後關頭莫名其妙掉鏈子,讓“黑馬”脫穎而出。

不信請看:1975年保守黨黨領最熱門人選是希思,但當選的卻是後來的風雲人物撒切爾夫人;

1990年撒切爾夫人卸任後,黨內繼任呼聲最高的人選是赫塞爾廷,但笑到最後的是名不見經傳的梅傑;

2005年競逐保守黨黨領的大熱門是戴維·戴維斯(David Davis),最終勝出的卻是“黑馬”卡梅倫……

值得一提的是,卡梅倫辭職後繼任最大熱門不是別人,正是約翰遜,但關鍵時刻盟友戈夫突然自己跳出來參選,結果導致兩人雙雙“翻車”。

此次戈夫又躍躍欲試,這讓許多人不免擔心“故事重演”。

約翰遜看上去並不太像會掉鏈子的“大熱”,他一向善於調動人氣,在邊緣黨員和黨外人士中有人緣。但這種和保守黨有相當反差的政治風格,素來不為保守黨內傳統派所喜。

黨內選舉畢竟不同於普選,英國政治又是出了名的“潛規則多”,如果黨內太多“大佬”對他咄咄逼人的民粹色彩和鮮明的“硬脫歐”論調不滿,就有熱鬧瞧了。

不過“胳膊肘往外拐”、一路喊著工黨“二次公投”口號的亨特,似乎更不像那匹可能後來居上的“黑馬”。

或許這一次“保守黨黑馬定律”會失效,即便再次生效,脫穎而出的恐怕也是另一個更陌生的名字。

□陶短房(專欄作家)

編輯 王言虎 校對 危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