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130年前英國幹一蠢事,把德國眼前小島出讓德國,結果悔死了

說起直布羅陀,大家都知道,是英國控制的世界聞名的戰略要塞,然而,提起“北方的直布羅陀”可能知曉的人要少了許多。既然叫“北方的直布羅陀”說明地理位置起碼是與直布羅陀差不多。原本也是英國控制的,但不知當時英國發了什麼神經,竟然與德國以交換的形式出讓出去。這就是赫爾戈蘭島。

將近130年前英國幹一蠢事,把德國眼前小島出讓德國,結果悔死了

赫爾戈蘭島比直布羅陀小了許多,大概只有直布羅陀三分之一,只有2.1平方公里。赫爾戈蘭島位於德國西北海岸,北面是丹麥和石油資源豐富的北海,西南面是荷蘭,再西南就是英國了。

從德國的角度看,赫爾戈蘭島的戰略位置太重要了。因為德國直面北海的海岸線太短,而東海岸在波羅的海,屬內海,沒啥戰略價值,而且位置相對封閉。德國工業最發達的區域在西德,包括是著名的魯爾工業區都在沿漢堡往南的一條直線上。作為出口強國的德國,海運主要走漢堡港,易北河的出海口也在漢堡港。還有一條非常重要的基爾運河,是波羅的海國家進出北海的重要水道,可節省大量成本。赫爾戈蘭島就在漢堡港的上面,基爾運河西出口的前面。

將近130年前英國幹一蠢事,把德國眼前小島出讓德國,結果悔死了

也就是說,赫爾戈蘭島位於德國近海灣的咽喉位置,逼近德國各主要港口和河流入海口,擁有與其面積極不相稱的重大戰略價值。誰要能控制了該島,就意味著在很大程度上卡住了德國對外經濟的命脈。

悲催的是,這麼重要、離自己有這樣近的赫爾戈蘭島確不屬於德國。起初,赫爾戈蘭島是丹麥和當時還獨立的石勒蘇益格公國之間的爭奪之地。到了1714年,丹麥才正式控制赫爾戈蘭島。

但是,當時英法正在爭奪霸權,打得不可開交,拿破崙覺得自己與英國單打獨鬥有些力不從心,就準備拉丹麥入夥,共同對付英國。這英國哪裡能幹?就想趁丹麥比較弱小的時候,來了一個先下手為強,先把它解決了。

將近130年前英國幹一蠢事,把德國眼前小島出讓德國,結果悔死了

於是,在1807年9月,英軍發起向丹麥海軍的進攻,下決心要拿下赫爾戈蘭島。因為英國知道赫爾戈蘭島對於丹麥和德國的重要性。赫爾戈蘭島果然被英軍攻佔,島上的丹麥駐軍全部投降。其實,丹麥焉能不知赫爾戈蘭島這個戰略要塞的重要?所以就在簽署投降書時要耍心眼,說先把赫爾戈蘭島暫時借給英國用。英國當然不幹。

胳膊擰不過大腿。在1814年1月,丹麥與英國簽訂了《基爾條約》,承認英國完全擁有對赫爾戈蘭島所有權。英國還算講究,沒有白佔赫爾戈蘭島,每年都給丹麥40萬英鎊。既是割讓費,也是與法國斷交的好處費。大家要知道,40萬英鎊在200多年前,對小國丹麥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丹麥總算鬧個心理平衡。

將近130年前英國幹一蠢事,把德國眼前小島出讓德國,結果悔死了

打此以後,距離德國海岸只有40公里的赫爾戈蘭島,就是英國的了。可是這讓德國很鬧心,因為德國一出海,對著就是英國的軍事基地——赫爾戈蘭島。更鬧心的是,英國對赫爾戈蘭島的經營十分用心,對島上居民實行了安撫的極好福利政策,竟然把生活保障全部包下來。島民都為英國叫好,高呼英國女王萬歲。

英國控制的赫爾戈蘭島猶如一把利劍橫在德國出海的通路上,德國不知道英國何時翻臉會拿起這把利劍向德國揮舞。赫爾戈蘭島就像一塊石頭重重地壓在了德國的胸口。

後來一位名叫卡普里維的德國海軍大臣,對宰相俾斯麥說,不拿下英國的赫爾戈蘭島,總有一天我們被堵死在內海。俾斯麥當然明白赫爾戈蘭島的重要,但跟英國動武,沒有必勝的把握。況且都認為德國的海軍根本不是英國的對手,動武德國必敗。

將近130年前英國幹一蠢事,把德國眼前小島出讓德國,結果悔死了

就這樣,德國急中生智,不用動武又能把赫爾戈蘭島弄到手,就是用地和英國交換。德國抓住了當時英國和法國、俄國在世界上全面爭霸的有利時機,此時的英國不敢輕易得罪德國,所以德國就不停的遊說英國,把赫爾戈蘭島讓給德國,德國把自己在非洲東部的一部分給英國。

於是,英德兩國經過多輪艱苦的談判,在1890年7月1日,簽署了《赫爾戈蘭條約》,當時的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裡勳爵不顧維多利亞女王的強烈反對,違背赫爾戈蘭島島民的意願,用這個被稱作“北方的直布羅陀”的赫爾戈蘭島,換來了萬里之遙的非洲東部一個殖民地以及德國不在非洲東部繼續擴張殖民勢力的保證。

將近130年前英國幹一蠢事,把德國眼前小島出讓德國,結果悔死了

令德國沒想的是,英國同意德國佔據赫爾戈蘭島。條約原本規定德國應保持這個寧靜的半自治島嶼上“原有的法律和習俗儘可能地不受打擾”,但小島很快被建成一個針對英國的軍事基地。一戰爆發時的赫爾戈蘭島上,岸炮、港口、兵營、工事等配套設施都已應有盡有。原住民全部遣送去德國本土。以致於二戰時,有英國將領指責當初把赫爾戈蘭島給德國是嚴重的戰略失誤。

二戰後,盟軍以勝利者的身份,再次佔領赫爾戈蘭島。但後來隨著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到了1952年,又不得不把赫爾戈蘭島還給聯邦德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