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

工業革命本身是不流血的,但工業革命的原始積累確是血腥殘酷的。

二百多年前,一個叫做瓦特的工人,對蒸汽機進行了改良,從此,將人類帶進了一個新的時代,工業文明。這是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實現了人類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大轉變,後世稱之為——第一次工業革命。

跨時代的“革命”

這場發端於英國,隨後影響整個歐美的“革命”具有跨時代的歷史意義,它對人類社會的演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而巨大的影響。它為新的資本主義制度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先後推動了歐美國家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工業化進程。它為英國提供了千年難遇歷史機遇,並利用工業化的優勢確立了“世界工廠”的地位。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進步和發展,但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新的矛盾和挑戰。

"

工業革命本身是不流血的,但工業革命的原始積累確是血腥殘酷的。

二百多年前,一個叫做瓦特的工人,對蒸汽機進行了改良,從此,將人類帶進了一個新的時代,工業文明。這是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實現了人類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大轉變,後世稱之為——第一次工業革命。

跨時代的“革命”

這場發端於英國,隨後影響整個歐美的“革命”具有跨時代的歷史意義,它對人類社會的演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而巨大的影響。它為新的資本主義制度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先後推動了歐美國家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工業化進程。它為英國提供了千年難遇歷史機遇,並利用工業化的優勢確立了“世界工廠”的地位。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進步和發展,但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新的矛盾和挑戰。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工業的汙染

這不是場偶然

早在15世紀的時候,在英國半農半工的家庭手工業便在鄉村地區十分普遍。這個家族的毛紡織手工業,在隨著農民的貧富分化又發生了改變。許多家庭手工業者已經成為為商人加工原料的僱傭者。因此,毛紡商人逐漸將單獨的家庭手工業聯繫起來,此時出現了毛紡織業的手工工廠。

"

工業革命本身是不流血的,但工業革命的原始積累確是血腥殘酷的。

二百多年前,一個叫做瓦特的工人,對蒸汽機進行了改良,從此,將人類帶進了一個新的時代,工業文明。這是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實現了人類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大轉變,後世稱之為——第一次工業革命。

跨時代的“革命”

這場發端於英國,隨後影響整個歐美的“革命”具有跨時代的歷史意義,它對人類社會的演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而巨大的影響。它為新的資本主義制度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先後推動了歐美國家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工業化進程。它為英國提供了千年難遇歷史機遇,並利用工業化的優勢確立了“世界工廠”的地位。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進步和發展,但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新的矛盾和挑戰。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工業的汙染

這不是場偶然

早在15世紀的時候,在英國半農半工的家庭手工業便在鄉村地區十分普遍。這個家族的毛紡織手工業,在隨著農民的貧富分化又發生了改變。許多家庭手工業者已經成為為商人加工原料的僱傭者。因此,毛紡商人逐漸將單獨的家庭手工業聯繫起來,此時出現了毛紡織業的手工工廠。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在16世紀,分散的手工作坊佔主要地位。但隨著圈地運動導致農民喪失土地,剩餘勞動力在不斷增加,由大商人創辦的集中式手工工場逐漸發展起來,僱傭1000多名工人同時工作成為了可能。到了17世紀,僱用數百名工人的作坊已經非常普遍了。同時這些手工工場不僅侷限於毛紡織行業,而且已經在採礦、冶金、製鹽、造紙、玻璃、硝酸鹽、啤酒等行業建立起來。

到了1733年,機械師約翰·凱伊發明了飛梭,讓一個織布工人可以做兩個工人的工作,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倍,由於織布效率提高了,英國地區出現了嚴重的紗荒。

"

工業革命本身是不流血的,但工業革命的原始積累確是血腥殘酷的。

二百多年前,一個叫做瓦特的工人,對蒸汽機進行了改良,從此,將人類帶進了一個新的時代,工業文明。這是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實現了人類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大轉變,後世稱之為——第一次工業革命。

跨時代的“革命”

這場發端於英國,隨後影響整個歐美的“革命”具有跨時代的歷史意義,它對人類社會的演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而巨大的影響。它為新的資本主義制度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先後推動了歐美國家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工業化進程。它為英國提供了千年難遇歷史機遇,並利用工業化的優勢確立了“世界工廠”的地位。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進步和發展,但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新的矛盾和挑戰。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工業的汙染

這不是場偶然

早在15世紀的時候,在英國半農半工的家庭手工業便在鄉村地區十分普遍。這個家族的毛紡織手工業,在隨著農民的貧富分化又發生了改變。許多家庭手工業者已經成為為商人加工原料的僱傭者。因此,毛紡商人逐漸將單獨的家庭手工業聯繫起來,此時出現了毛紡織業的手工工廠。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在16世紀,分散的手工作坊佔主要地位。但隨著圈地運動導致農民喪失土地,剩餘勞動力在不斷增加,由大商人創辦的集中式手工工場逐漸發展起來,僱傭1000多名工人同時工作成為了可能。到了17世紀,僱用數百名工人的作坊已經非常普遍了。同時這些手工工場不僅侷限於毛紡織行業,而且已經在採礦、冶金、製鹽、造紙、玻璃、硝酸鹽、啤酒等行業建立起來。

到了1733年,機械師約翰·凱伊發明了飛梭,讓一個織布工人可以做兩個工人的工作,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倍,由於織布效率提高了,英國地區出現了嚴重的紗荒。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紡紗工場

由於棉紗供應不足,紡織之間存在著矛盾。這一矛盾長期沒有得到解決。甚至由於紗線短缺,一些棉紡廠已經停止生產。棉紗價格大幅上漲,紡紗工人的工資也隨之上漲。為了解決棉紗不足的問題,政府也採取了各種措施。1761年,英國“藝術與工業獎勵協會”發出懸賞,鼓勵人們發明新式紡紗機。

1764年,詹姆士·哈格里夫發明珍妮紡紗機,使棉紗產量迅速提高,引起了紡紗業的一系列變化,並且帶給了社會巨大影響。

1769年,瓦特製成了第一臺蒸汽機。

1784年,蒸汽機經過進一步的改進,不僅適用各種機械運動,而且增加了一種自動調節蒸汽機速率的裝置。

"

工業革命本身是不流血的,但工業革命的原始積累確是血腥殘酷的。

二百多年前,一個叫做瓦特的工人,對蒸汽機進行了改良,從此,將人類帶進了一個新的時代,工業文明。這是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實現了人類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大轉變,後世稱之為——第一次工業革命。

跨時代的“革命”

這場發端於英國,隨後影響整個歐美的“革命”具有跨時代的歷史意義,它對人類社會的演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而巨大的影響。它為新的資本主義制度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先後推動了歐美國家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工業化進程。它為英國提供了千年難遇歷史機遇,並利用工業化的優勢確立了“世界工廠”的地位。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進步和發展,但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新的矛盾和挑戰。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工業的汙染

這不是場偶然

早在15世紀的時候,在英國半農半工的家庭手工業便在鄉村地區十分普遍。這個家族的毛紡織手工業,在隨著農民的貧富分化又發生了改變。許多家庭手工業者已經成為為商人加工原料的僱傭者。因此,毛紡商人逐漸將單獨的家庭手工業聯繫起來,此時出現了毛紡織業的手工工廠。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在16世紀,分散的手工作坊佔主要地位。但隨著圈地運動導致農民喪失土地,剩餘勞動力在不斷增加,由大商人創辦的集中式手工工場逐漸發展起來,僱傭1000多名工人同時工作成為了可能。到了17世紀,僱用數百名工人的作坊已經非常普遍了。同時這些手工工場不僅侷限於毛紡織行業,而且已經在採礦、冶金、製鹽、造紙、玻璃、硝酸鹽、啤酒等行業建立起來。

到了1733年,機械師約翰·凱伊發明了飛梭,讓一個織布工人可以做兩個工人的工作,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倍,由於織布效率提高了,英國地區出現了嚴重的紗荒。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紡紗工場

由於棉紗供應不足,紡織之間存在著矛盾。這一矛盾長期沒有得到解決。甚至由於紗線短缺,一些棉紡廠已經停止生產。棉紗價格大幅上漲,紡紗工人的工資也隨之上漲。為了解決棉紗不足的問題,政府也採取了各種措施。1761年,英國“藝術與工業獎勵協會”發出懸賞,鼓勵人們發明新式紡紗機。

1764年,詹姆士·哈格里夫發明珍妮紡紗機,使棉紗產量迅速提高,引起了紡紗業的一系列變化,並且帶給了社會巨大影響。

1769年,瓦特製成了第一臺蒸汽機。

1784年,蒸汽機經過進一步的改進,不僅適用各種機械運動,而且增加了一種自動調節蒸汽機速率的裝置。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瓦特蒸汽機

1785年,使用瓦特蒸汽機的紡紗廠建成了。不久,蒸汽機已廣泛應用於棉紡織工業、毛紡織工業、礦業、冶金工業、造紙工業、印刷工業、陶瓷工業等工業部門,瓦特蒸汽機廣泛應用,人類從此進入蒸汽時代。

除此以外,英國在其他方面也同樣精彩

為什麼說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絕非偶然。除了國內有著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變化驅動外,在其他方面英國也同樣發生著變化。

1640年,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1688年光榮革命後,英國建立了資產階級專政的君主立憲制。威廉和瑪麗共同繼承王位, 它開始從議會多數派中挑選大臣來協助治理國家。在此期間,輝格黨經常佔據議會多數席位。因此,輝格黨執政很長一段時間,而託利黨卻很少執政。在這一時期,英國的內閣制基本形成。議會內閣制的建立保證了英國資產階級的有效統治,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政治條件。

"

工業革命本身是不流血的,但工業革命的原始積累確是血腥殘酷的。

二百多年前,一個叫做瓦特的工人,對蒸汽機進行了改良,從此,將人類帶進了一個新的時代,工業文明。這是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實現了人類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大轉變,後世稱之為——第一次工業革命。

跨時代的“革命”

這場發端於英國,隨後影響整個歐美的“革命”具有跨時代的歷史意義,它對人類社會的演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而巨大的影響。它為新的資本主義制度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先後推動了歐美國家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工業化進程。它為英國提供了千年難遇歷史機遇,並利用工業化的優勢確立了“世界工廠”的地位。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進步和發展,但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新的矛盾和挑戰。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工業的汙染

這不是場偶然

早在15世紀的時候,在英國半農半工的家庭手工業便在鄉村地區十分普遍。這個家族的毛紡織手工業,在隨著農民的貧富分化又發生了改變。許多家庭手工業者已經成為為商人加工原料的僱傭者。因此,毛紡商人逐漸將單獨的家庭手工業聯繫起來,此時出現了毛紡織業的手工工廠。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在16世紀,分散的手工作坊佔主要地位。但隨著圈地運動導致農民喪失土地,剩餘勞動力在不斷增加,由大商人創辦的集中式手工工場逐漸發展起來,僱傭1000多名工人同時工作成為了可能。到了17世紀,僱用數百名工人的作坊已經非常普遍了。同時這些手工工場不僅侷限於毛紡織行業,而且已經在採礦、冶金、製鹽、造紙、玻璃、硝酸鹽、啤酒等行業建立起來。

到了1733年,機械師約翰·凱伊發明了飛梭,讓一個織布工人可以做兩個工人的工作,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倍,由於織布效率提高了,英國地區出現了嚴重的紗荒。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紡紗工場

由於棉紗供應不足,紡織之間存在著矛盾。這一矛盾長期沒有得到解決。甚至由於紗線短缺,一些棉紡廠已經停止生產。棉紗價格大幅上漲,紡紗工人的工資也隨之上漲。為了解決棉紗不足的問題,政府也採取了各種措施。1761年,英國“藝術與工業獎勵協會”發出懸賞,鼓勵人們發明新式紡紗機。

1764年,詹姆士·哈格里夫發明珍妮紡紗機,使棉紗產量迅速提高,引起了紡紗業的一系列變化,並且帶給了社會巨大影響。

1769年,瓦特製成了第一臺蒸汽機。

1784年,蒸汽機經過進一步的改進,不僅適用各種機械運動,而且增加了一種自動調節蒸汽機速率的裝置。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瓦特蒸汽機

1785年,使用瓦特蒸汽機的紡紗廠建成了。不久,蒸汽機已廣泛應用於棉紡織工業、毛紡織工業、礦業、冶金工業、造紙工業、印刷工業、陶瓷工業等工業部門,瓦特蒸汽機廣泛應用,人類從此進入蒸汽時代。

除此以外,英國在其他方面也同樣精彩

為什麼說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絕非偶然。除了國內有著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變化驅動外,在其他方面英國也同樣發生著變化。

1640年,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1688年光榮革命後,英國建立了資產階級專政的君主立憲制。威廉和瑪麗共同繼承王位, 它開始從議會多數派中挑選大臣來協助治理國家。在此期間,輝格黨經常佔據議會多數席位。因此,輝格黨執政很長一段時間,而託利黨卻很少執政。在這一時期,英國的內閣制基本形成。議會內閣制的建立保證了英國資產階級的有效統治,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政治條件。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威廉與瑪麗

其次,英國具有地理上與歐洲大陸隔絕的優勢,使英國能夠置身於一個角落,而不是參與歐洲大陸上各國和各國的鬥爭。英國可以在相對穩定和平的環境下發展,同時財政也相對寬鬆。

此外,由於英國的地理優勢,促進了海上貿易和殖民地貿易的發展,開闢市場,促進了商業的發展,對於利益的渴望,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從而創造了對新技術的需求。

"

工業革命本身是不流血的,但工業革命的原始積累確是血腥殘酷的。

二百多年前,一個叫做瓦特的工人,對蒸汽機進行了改良,從此,將人類帶進了一個新的時代,工業文明。這是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實現了人類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大轉變,後世稱之為——第一次工業革命。

跨時代的“革命”

這場發端於英國,隨後影響整個歐美的“革命”具有跨時代的歷史意義,它對人類社會的演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而巨大的影響。它為新的資本主義制度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先後推動了歐美國家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工業化進程。它為英國提供了千年難遇歷史機遇,並利用工業化的優勢確立了“世界工廠”的地位。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進步和發展,但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新的矛盾和挑戰。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工業的汙染

這不是場偶然

早在15世紀的時候,在英國半農半工的家庭手工業便在鄉村地區十分普遍。這個家族的毛紡織手工業,在隨著農民的貧富分化又發生了改變。許多家庭手工業者已經成為為商人加工原料的僱傭者。因此,毛紡商人逐漸將單獨的家庭手工業聯繫起來,此時出現了毛紡織業的手工工廠。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在16世紀,分散的手工作坊佔主要地位。但隨著圈地運動導致農民喪失土地,剩餘勞動力在不斷增加,由大商人創辦的集中式手工工場逐漸發展起來,僱傭1000多名工人同時工作成為了可能。到了17世紀,僱用數百名工人的作坊已經非常普遍了。同時這些手工工場不僅侷限於毛紡織行業,而且已經在採礦、冶金、製鹽、造紙、玻璃、硝酸鹽、啤酒等行業建立起來。

到了1733年,機械師約翰·凱伊發明了飛梭,讓一個織布工人可以做兩個工人的工作,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倍,由於織布效率提高了,英國地區出現了嚴重的紗荒。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紡紗工場

由於棉紗供應不足,紡織之間存在著矛盾。這一矛盾長期沒有得到解決。甚至由於紗線短缺,一些棉紡廠已經停止生產。棉紗價格大幅上漲,紡紗工人的工資也隨之上漲。為了解決棉紗不足的問題,政府也採取了各種措施。1761年,英國“藝術與工業獎勵協會”發出懸賞,鼓勵人們發明新式紡紗機。

1764年,詹姆士·哈格里夫發明珍妮紡紗機,使棉紗產量迅速提高,引起了紡紗業的一系列變化,並且帶給了社會巨大影響。

1769年,瓦特製成了第一臺蒸汽機。

1784年,蒸汽機經過進一步的改進,不僅適用各種機械運動,而且增加了一種自動調節蒸汽機速率的裝置。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瓦特蒸汽機

1785年,使用瓦特蒸汽機的紡紗廠建成了。不久,蒸汽機已廣泛應用於棉紡織工業、毛紡織工業、礦業、冶金工業、造紙工業、印刷工業、陶瓷工業等工業部門,瓦特蒸汽機廣泛應用,人類從此進入蒸汽時代。

除此以外,英國在其他方面也同樣精彩

為什麼說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絕非偶然。除了國內有著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變化驅動外,在其他方面英國也同樣發生著變化。

1640年,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1688年光榮革命後,英國建立了資產階級專政的君主立憲制。威廉和瑪麗共同繼承王位, 它開始從議會多數派中挑選大臣來協助治理國家。在此期間,輝格黨經常佔據議會多數席位。因此,輝格黨執政很長一段時間,而託利黨卻很少執政。在這一時期,英國的內閣制基本形成。議會內閣制的建立保證了英國資產階級的有效統治,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政治條件。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威廉與瑪麗

其次,英國具有地理上與歐洲大陸隔絕的優勢,使英國能夠置身於一個角落,而不是參與歐洲大陸上各國和各國的鬥爭。英國可以在相對穩定和平的環境下發展,同時財政也相對寬鬆。

此外,由於英國的地理優勢,促進了海上貿易和殖民地貿易的發展,開闢市場,促進了商業的發展,對於利益的渴望,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從而創造了對新技術的需求。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英國原始資本積累的另一個重要來源是大規模的殖民掠奪、黑奴貿易和海外貿易。在9世紀末,英國完成了海上艦隊的籌建。隨著新航路的開闢,地處新航線上的英國具備了拓展海外貿易的獨特條件。但是,擁有歐洲海軍和艦隊的西班牙控制著歐洲和美國之間的大西洋,被稱為“殖民先鋒”的葡萄牙則控制著好望角周圍的東部航道。英國人試圖避開強大的敵人,打算開闢一條從英格蘭東北部和西北部經大西洋向東的海上航線,但都失敗了。於是,英國人入侵西屬美洲,並販賣該地區最需要的布料和奴隸。布料是英國製造的,而奴隸則是從非洲買來的。

"

工業革命本身是不流血的,但工業革命的原始積累確是血腥殘酷的。

二百多年前,一個叫做瓦特的工人,對蒸汽機進行了改良,從此,將人類帶進了一個新的時代,工業文明。這是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實現了人類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大轉變,後世稱之為——第一次工業革命。

跨時代的“革命”

這場發端於英國,隨後影響整個歐美的“革命”具有跨時代的歷史意義,它對人類社會的演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而巨大的影響。它為新的資本主義制度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先後推動了歐美國家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工業化進程。它為英國提供了千年難遇歷史機遇,並利用工業化的優勢確立了“世界工廠”的地位。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進步和發展,但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新的矛盾和挑戰。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工業的汙染

這不是場偶然

早在15世紀的時候,在英國半農半工的家庭手工業便在鄉村地區十分普遍。這個家族的毛紡織手工業,在隨著農民的貧富分化又發生了改變。許多家庭手工業者已經成為為商人加工原料的僱傭者。因此,毛紡商人逐漸將單獨的家庭手工業聯繫起來,此時出現了毛紡織業的手工工廠。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在16世紀,分散的手工作坊佔主要地位。但隨著圈地運動導致農民喪失土地,剩餘勞動力在不斷增加,由大商人創辦的集中式手工工場逐漸發展起來,僱傭1000多名工人同時工作成為了可能。到了17世紀,僱用數百名工人的作坊已經非常普遍了。同時這些手工工場不僅侷限於毛紡織行業,而且已經在採礦、冶金、製鹽、造紙、玻璃、硝酸鹽、啤酒等行業建立起來。

到了1733年,機械師約翰·凱伊發明了飛梭,讓一個織布工人可以做兩個工人的工作,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倍,由於織布效率提高了,英國地區出現了嚴重的紗荒。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紡紗工場

由於棉紗供應不足,紡織之間存在著矛盾。這一矛盾長期沒有得到解決。甚至由於紗線短缺,一些棉紡廠已經停止生產。棉紗價格大幅上漲,紡紗工人的工資也隨之上漲。為了解決棉紗不足的問題,政府也採取了各種措施。1761年,英國“藝術與工業獎勵協會”發出懸賞,鼓勵人們發明新式紡紗機。

1764年,詹姆士·哈格里夫發明珍妮紡紗機,使棉紗產量迅速提高,引起了紡紗業的一系列變化,並且帶給了社會巨大影響。

1769年,瓦特製成了第一臺蒸汽機。

1784年,蒸汽機經過進一步的改進,不僅適用各種機械運動,而且增加了一種自動調節蒸汽機速率的裝置。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瓦特蒸汽機

1785年,使用瓦特蒸汽機的紡紗廠建成了。不久,蒸汽機已廣泛應用於棉紡織工業、毛紡織工業、礦業、冶金工業、造紙工業、印刷工業、陶瓷工業等工業部門,瓦特蒸汽機廣泛應用,人類從此進入蒸汽時代。

除此以外,英國在其他方面也同樣精彩

為什麼說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絕非偶然。除了國內有著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變化驅動外,在其他方面英國也同樣發生著變化。

1640年,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1688年光榮革命後,英國建立了資產階級專政的君主立憲制。威廉和瑪麗共同繼承王位, 它開始從議會多數派中挑選大臣來協助治理國家。在此期間,輝格黨經常佔據議會多數席位。因此,輝格黨執政很長一段時間,而託利黨卻很少執政。在這一時期,英國的內閣制基本形成。議會內閣制的建立保證了英國資產階級的有效統治,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政治條件。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威廉與瑪麗

其次,英國具有地理上與歐洲大陸隔絕的優勢,使英國能夠置身於一個角落,而不是參與歐洲大陸上各國和各國的鬥爭。英國可以在相對穩定和平的環境下發展,同時財政也相對寬鬆。

此外,由於英國的地理優勢,促進了海上貿易和殖民地貿易的發展,開闢市場,促進了商業的發展,對於利益的渴望,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從而創造了對新技術的需求。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英國原始資本積累的另一個重要來源是大規模的殖民掠奪、黑奴貿易和海外貿易。在9世紀末,英國完成了海上艦隊的籌建。隨著新航路的開闢,地處新航線上的英國具備了拓展海外貿易的獨特條件。但是,擁有歐洲海軍和艦隊的西班牙控制著歐洲和美國之間的大西洋,被稱為“殖民先鋒”的葡萄牙則控制著好望角周圍的東部航道。英國人試圖避開強大的敵人,打算開闢一條從英格蘭東北部和西北部經大西洋向東的海上航線,但都失敗了。於是,英國人入侵西屬美洲,並販賣該地區最需要的布料和奴隸。布料是英國製造的,而奴隸則是從非洲買來的。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18世紀中葉,英國成為世界上強大的殖民國家。隨著國外市場的擴大和對產品需求的增加,這些英國工匠們竭盡全力地改進生產工具,提高產量,從而支持了工業革命的發生。

生產變革推動思想改變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英國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0倍,紡紗工廠工人生產率是手工紡紗工人的266倍;在18世紀中葉,英國的煤產量、棉花加工量都相當於世界的一半;英國工業產值是世界的51%,進出口貿易佔25%,鐵路里程超過1萬公里,此時的倫敦成為了世界金融中心。

工業革命引發的生產力的巨大飛躍需要一個更為廣闊的市場。然而,英國工業的發展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封建制度殘餘的影響和重商主義的制約。因此,英國資產階級迫切需要經濟自由。此時斯密的自由放任經濟理論應運而生。

"

工業革命本身是不流血的,但工業革命的原始積累確是血腥殘酷的。

二百多年前,一個叫做瓦特的工人,對蒸汽機進行了改良,從此,將人類帶進了一個新的時代,工業文明。這是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實現了人類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大轉變,後世稱之為——第一次工業革命。

跨時代的“革命”

這場發端於英國,隨後影響整個歐美的“革命”具有跨時代的歷史意義,它對人類社會的演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而巨大的影響。它為新的資本主義制度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先後推動了歐美國家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工業化進程。它為英國提供了千年難遇歷史機遇,並利用工業化的優勢確立了“世界工廠”的地位。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進步和發展,但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新的矛盾和挑戰。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工業的汙染

這不是場偶然

早在15世紀的時候,在英國半農半工的家庭手工業便在鄉村地區十分普遍。這個家族的毛紡織手工業,在隨著農民的貧富分化又發生了改變。許多家庭手工業者已經成為為商人加工原料的僱傭者。因此,毛紡商人逐漸將單獨的家庭手工業聯繫起來,此時出現了毛紡織業的手工工廠。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在16世紀,分散的手工作坊佔主要地位。但隨著圈地運動導致農民喪失土地,剩餘勞動力在不斷增加,由大商人創辦的集中式手工工場逐漸發展起來,僱傭1000多名工人同時工作成為了可能。到了17世紀,僱用數百名工人的作坊已經非常普遍了。同時這些手工工場不僅侷限於毛紡織行業,而且已經在採礦、冶金、製鹽、造紙、玻璃、硝酸鹽、啤酒等行業建立起來。

到了1733年,機械師約翰·凱伊發明了飛梭,讓一個織布工人可以做兩個工人的工作,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倍,由於織布效率提高了,英國地區出現了嚴重的紗荒。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紡紗工場

由於棉紗供應不足,紡織之間存在著矛盾。這一矛盾長期沒有得到解決。甚至由於紗線短缺,一些棉紡廠已經停止生產。棉紗價格大幅上漲,紡紗工人的工資也隨之上漲。為了解決棉紗不足的問題,政府也採取了各種措施。1761年,英國“藝術與工業獎勵協會”發出懸賞,鼓勵人們發明新式紡紗機。

1764年,詹姆士·哈格里夫發明珍妮紡紗機,使棉紗產量迅速提高,引起了紡紗業的一系列變化,並且帶給了社會巨大影響。

1769年,瓦特製成了第一臺蒸汽機。

1784年,蒸汽機經過進一步的改進,不僅適用各種機械運動,而且增加了一種自動調節蒸汽機速率的裝置。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瓦特蒸汽機

1785年,使用瓦特蒸汽機的紡紗廠建成了。不久,蒸汽機已廣泛應用於棉紡織工業、毛紡織工業、礦業、冶金工業、造紙工業、印刷工業、陶瓷工業等工業部門,瓦特蒸汽機廣泛應用,人類從此進入蒸汽時代。

除此以外,英國在其他方面也同樣精彩

為什麼說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絕非偶然。除了國內有著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變化驅動外,在其他方面英國也同樣發生著變化。

1640年,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1688年光榮革命後,英國建立了資產階級專政的君主立憲制。威廉和瑪麗共同繼承王位, 它開始從議會多數派中挑選大臣來協助治理國家。在此期間,輝格黨經常佔據議會多數席位。因此,輝格黨執政很長一段時間,而託利黨卻很少執政。在這一時期,英國的內閣制基本形成。議會內閣制的建立保證了英國資產階級的有效統治,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政治條件。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威廉與瑪麗

其次,英國具有地理上與歐洲大陸隔絕的優勢,使英國能夠置身於一個角落,而不是參與歐洲大陸上各國和各國的鬥爭。英國可以在相對穩定和平的環境下發展,同時財政也相對寬鬆。

此外,由於英國的地理優勢,促進了海上貿易和殖民地貿易的發展,開闢市場,促進了商業的發展,對於利益的渴望,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從而創造了對新技術的需求。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英國原始資本積累的另一個重要來源是大規模的殖民掠奪、黑奴貿易和海外貿易。在9世紀末,英國完成了海上艦隊的籌建。隨著新航路的開闢,地處新航線上的英國具備了拓展海外貿易的獨特條件。但是,擁有歐洲海軍和艦隊的西班牙控制著歐洲和美國之間的大西洋,被稱為“殖民先鋒”的葡萄牙則控制著好望角周圍的東部航道。英國人試圖避開強大的敵人,打算開闢一條從英格蘭東北部和西北部經大西洋向東的海上航線,但都失敗了。於是,英國人入侵西屬美洲,並販賣該地區最需要的布料和奴隸。布料是英國製造的,而奴隸則是從非洲買來的。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18世紀中葉,英國成為世界上強大的殖民國家。隨著國外市場的擴大和對產品需求的增加,這些英國工匠們竭盡全力地改進生產工具,提高產量,從而支持了工業革命的發生。

生產變革推動思想改變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英國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0倍,紡紗工廠工人生產率是手工紡紗工人的266倍;在18世紀中葉,英國的煤產量、棉花加工量都相當於世界的一半;英國工業產值是世界的51%,進出口貿易佔25%,鐵路里程超過1萬公里,此時的倫敦成為了世界金融中心。

工業革命引發的生產力的巨大飛躍需要一個更為廣闊的市場。然而,英國工業的發展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封建制度殘餘的影響和重商主義的制約。因此,英國資產階級迫切需要經濟自由。此時斯密的自由放任經濟理論應運而生。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斯密

斯密認為政府的角色應該是一個“守夜人”的角色,“管控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斯密的自由經濟思想對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封建主義、推動資本主義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社會變革也在路上了

工業革命後,農業在英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到21%,農村人口在國民人口中的比重從18世紀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2%,到1851年僅為14.2%。到19世紀中葉,城市人口已經超過全國總人口的50%。此時的英國已經從一個農業國變成了一個工業國。

"

工業革命本身是不流血的,但工業革命的原始積累確是血腥殘酷的。

二百多年前,一個叫做瓦特的工人,對蒸汽機進行了改良,從此,將人類帶進了一個新的時代,工業文明。這是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實現了人類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大轉變,後世稱之為——第一次工業革命。

跨時代的“革命”

這場發端於英國,隨後影響整個歐美的“革命”具有跨時代的歷史意義,它對人類社會的演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而巨大的影響。它為新的資本主義制度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先後推動了歐美國家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工業化進程。它為英國提供了千年難遇歷史機遇,並利用工業化的優勢確立了“世界工廠”的地位。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進步和發展,但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新的矛盾和挑戰。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工業的汙染

這不是場偶然

早在15世紀的時候,在英國半農半工的家庭手工業便在鄉村地區十分普遍。這個家族的毛紡織手工業,在隨著農民的貧富分化又發生了改變。許多家庭手工業者已經成為為商人加工原料的僱傭者。因此,毛紡商人逐漸將單獨的家庭手工業聯繫起來,此時出現了毛紡織業的手工工廠。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在16世紀,分散的手工作坊佔主要地位。但隨著圈地運動導致農民喪失土地,剩餘勞動力在不斷增加,由大商人創辦的集中式手工工場逐漸發展起來,僱傭1000多名工人同時工作成為了可能。到了17世紀,僱用數百名工人的作坊已經非常普遍了。同時這些手工工場不僅侷限於毛紡織行業,而且已經在採礦、冶金、製鹽、造紙、玻璃、硝酸鹽、啤酒等行業建立起來。

到了1733年,機械師約翰·凱伊發明了飛梭,讓一個織布工人可以做兩個工人的工作,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倍,由於織布效率提高了,英國地區出現了嚴重的紗荒。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紡紗工場

由於棉紗供應不足,紡織之間存在著矛盾。這一矛盾長期沒有得到解決。甚至由於紗線短缺,一些棉紡廠已經停止生產。棉紗價格大幅上漲,紡紗工人的工資也隨之上漲。為了解決棉紗不足的問題,政府也採取了各種措施。1761年,英國“藝術與工業獎勵協會”發出懸賞,鼓勵人們發明新式紡紗機。

1764年,詹姆士·哈格里夫發明珍妮紡紗機,使棉紗產量迅速提高,引起了紡紗業的一系列變化,並且帶給了社會巨大影響。

1769年,瓦特製成了第一臺蒸汽機。

1784年,蒸汽機經過進一步的改進,不僅適用各種機械運動,而且增加了一種自動調節蒸汽機速率的裝置。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瓦特蒸汽機

1785年,使用瓦特蒸汽機的紡紗廠建成了。不久,蒸汽機已廣泛應用於棉紡織工業、毛紡織工業、礦業、冶金工業、造紙工業、印刷工業、陶瓷工業等工業部門,瓦特蒸汽機廣泛應用,人類從此進入蒸汽時代。

除此以外,英國在其他方面也同樣精彩

為什麼說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絕非偶然。除了國內有著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變化驅動外,在其他方面英國也同樣發生著變化。

1640年,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1688年光榮革命後,英國建立了資產階級專政的君主立憲制。威廉和瑪麗共同繼承王位, 它開始從議會多數派中挑選大臣來協助治理國家。在此期間,輝格黨經常佔據議會多數席位。因此,輝格黨執政很長一段時間,而託利黨卻很少執政。在這一時期,英國的內閣制基本形成。議會內閣制的建立保證了英國資產階級的有效統治,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政治條件。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威廉與瑪麗

其次,英國具有地理上與歐洲大陸隔絕的優勢,使英國能夠置身於一個角落,而不是參與歐洲大陸上各國和各國的鬥爭。英國可以在相對穩定和平的環境下發展,同時財政也相對寬鬆。

此外,由於英國的地理優勢,促進了海上貿易和殖民地貿易的發展,開闢市場,促進了商業的發展,對於利益的渴望,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從而創造了對新技術的需求。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英國原始資本積累的另一個重要來源是大規模的殖民掠奪、黑奴貿易和海外貿易。在9世紀末,英國完成了海上艦隊的籌建。隨著新航路的開闢,地處新航線上的英國具備了拓展海外貿易的獨特條件。但是,擁有歐洲海軍和艦隊的西班牙控制著歐洲和美國之間的大西洋,被稱為“殖民先鋒”的葡萄牙則控制著好望角周圍的東部航道。英國人試圖避開強大的敵人,打算開闢一條從英格蘭東北部和西北部經大西洋向東的海上航線,但都失敗了。於是,英國人入侵西屬美洲,並販賣該地區最需要的布料和奴隸。布料是英國製造的,而奴隸則是從非洲買來的。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18世紀中葉,英國成為世界上強大的殖民國家。隨著國外市場的擴大和對產品需求的增加,這些英國工匠們竭盡全力地改進生產工具,提高產量,從而支持了工業革命的發生。

生產變革推動思想改變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英國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0倍,紡紗工廠工人生產率是手工紡紗工人的266倍;在18世紀中葉,英國的煤產量、棉花加工量都相當於世界的一半;英國工業產值是世界的51%,進出口貿易佔25%,鐵路里程超過1萬公里,此時的倫敦成為了世界金融中心。

工業革命引發的生產力的巨大飛躍需要一個更為廣闊的市場。然而,英國工業的發展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封建制度殘餘的影響和重商主義的制約。因此,英國資產階級迫切需要經濟自由。此時斯密的自由放任經濟理論應運而生。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斯密

斯密認為政府的角色應該是一個“守夜人”的角色,“管控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斯密的自由經濟思想對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封建主義、推動資本主義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社會變革也在路上了

工業革命後,農業在英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到21%,農村人口在國民人口中的比重從18世紀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2%,到1851年僅為14.2%。到19世紀中葉,城市人口已經超過全國總人口的50%。此時的英國已經從一個農業國變成了一個工業國。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工人階級也在日益壯大,他們在與資本家的鬥爭過程中不斷覺醒。從自發的鬥爭轉變為自覺的鬥爭。堅持12年的憲章運動要求擁有普選權。雖然當時並沒有實現這一目標,但它無疑在促進民主進程和社會進步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經濟反哺於政治帶來的勝利

事實上,在17世紀的“光榮革命”之後,經濟形勢決定了資產階級在英國並沒有真正佔據主導地位。直到1831年一系列議會改革開始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變。1831年,議會通過了一項新的選舉法,減少了主要由地主控制的“衰敗選區”的代表席位,並將這些席位分配給新興工業城市。工業資產階級在國會獲得了更多的投票權,使資產階級在國會獲得了公認的多數和強勢地位,為資產階級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

工業革命本身是不流血的,但工業革命的原始積累確是血腥殘酷的。

二百多年前,一個叫做瓦特的工人,對蒸汽機進行了改良,從此,將人類帶進了一個新的時代,工業文明。這是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實現了人類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大轉變,後世稱之為——第一次工業革命。

跨時代的“革命”

這場發端於英國,隨後影響整個歐美的“革命”具有跨時代的歷史意義,它對人類社會的演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而巨大的影響。它為新的資本主義制度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先後推動了歐美國家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工業化進程。它為英國提供了千年難遇歷史機遇,並利用工業化的優勢確立了“世界工廠”的地位。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進步和發展,但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新的矛盾和挑戰。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工業的汙染

這不是場偶然

早在15世紀的時候,在英國半農半工的家庭手工業便在鄉村地區十分普遍。這個家族的毛紡織手工業,在隨著農民的貧富分化又發生了改變。許多家庭手工業者已經成為為商人加工原料的僱傭者。因此,毛紡商人逐漸將單獨的家庭手工業聯繫起來,此時出現了毛紡織業的手工工廠。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在16世紀,分散的手工作坊佔主要地位。但隨著圈地運動導致農民喪失土地,剩餘勞動力在不斷增加,由大商人創辦的集中式手工工場逐漸發展起來,僱傭1000多名工人同時工作成為了可能。到了17世紀,僱用數百名工人的作坊已經非常普遍了。同時這些手工工場不僅侷限於毛紡織行業,而且已經在採礦、冶金、製鹽、造紙、玻璃、硝酸鹽、啤酒等行業建立起來。

到了1733年,機械師約翰·凱伊發明了飛梭,讓一個織布工人可以做兩個工人的工作,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倍,由於織布效率提高了,英國地區出現了嚴重的紗荒。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紡紗工場

由於棉紗供應不足,紡織之間存在著矛盾。這一矛盾長期沒有得到解決。甚至由於紗線短缺,一些棉紡廠已經停止生產。棉紗價格大幅上漲,紡紗工人的工資也隨之上漲。為了解決棉紗不足的問題,政府也採取了各種措施。1761年,英國“藝術與工業獎勵協會”發出懸賞,鼓勵人們發明新式紡紗機。

1764年,詹姆士·哈格里夫發明珍妮紡紗機,使棉紗產量迅速提高,引起了紡紗業的一系列變化,並且帶給了社會巨大影響。

1769年,瓦特製成了第一臺蒸汽機。

1784年,蒸汽機經過進一步的改進,不僅適用各種機械運動,而且增加了一種自動調節蒸汽機速率的裝置。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瓦特蒸汽機

1785年,使用瓦特蒸汽機的紡紗廠建成了。不久,蒸汽機已廣泛應用於棉紡織工業、毛紡織工業、礦業、冶金工業、造紙工業、印刷工業、陶瓷工業等工業部門,瓦特蒸汽機廣泛應用,人類從此進入蒸汽時代。

除此以外,英國在其他方面也同樣精彩

為什麼說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絕非偶然。除了國內有著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變化驅動外,在其他方面英國也同樣發生著變化。

1640年,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1688年光榮革命後,英國建立了資產階級專政的君主立憲制。威廉和瑪麗共同繼承王位, 它開始從議會多數派中挑選大臣來協助治理國家。在此期間,輝格黨經常佔據議會多數席位。因此,輝格黨執政很長一段時間,而託利黨卻很少執政。在這一時期,英國的內閣制基本形成。議會內閣制的建立保證了英國資產階級的有效統治,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政治條件。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威廉與瑪麗

其次,英國具有地理上與歐洲大陸隔絕的優勢,使英國能夠置身於一個角落,而不是參與歐洲大陸上各國和各國的鬥爭。英國可以在相對穩定和平的環境下發展,同時財政也相對寬鬆。

此外,由於英國的地理優勢,促進了海上貿易和殖民地貿易的發展,開闢市場,促進了商業的發展,對於利益的渴望,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從而創造了對新技術的需求。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英國原始資本積累的另一個重要來源是大規模的殖民掠奪、黑奴貿易和海外貿易。在9世紀末,英國完成了海上艦隊的籌建。隨著新航路的開闢,地處新航線上的英國具備了拓展海外貿易的獨特條件。但是,擁有歐洲海軍和艦隊的西班牙控制著歐洲和美國之間的大西洋,被稱為“殖民先鋒”的葡萄牙則控制著好望角周圍的東部航道。英國人試圖避開強大的敵人,打算開闢一條從英格蘭東北部和西北部經大西洋向東的海上航線,但都失敗了。於是,英國人入侵西屬美洲,並販賣該地區最需要的布料和奴隸。布料是英國製造的,而奴隸則是從非洲買來的。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18世紀中葉,英國成為世界上強大的殖民國家。隨著國外市場的擴大和對產品需求的增加,這些英國工匠們竭盡全力地改進生產工具,提高產量,從而支持了工業革命的發生。

生產變革推動思想改變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英國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0倍,紡紗工廠工人生產率是手工紡紗工人的266倍;在18世紀中葉,英國的煤產量、棉花加工量都相當於世界的一半;英國工業產值是世界的51%,進出口貿易佔25%,鐵路里程超過1萬公里,此時的倫敦成為了世界金融中心。

工業革命引發的生產力的巨大飛躍需要一個更為廣闊的市場。然而,英國工業的發展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封建制度殘餘的影響和重商主義的制約。因此,英國資產階級迫切需要經濟自由。此時斯密的自由放任經濟理論應運而生。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斯密

斯密認為政府的角色應該是一個“守夜人”的角色,“管控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斯密的自由經濟思想對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封建主義、推動資本主義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社會變革也在路上了

工業革命後,農業在英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到21%,農村人口在國民人口中的比重從18世紀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2%,到1851年僅為14.2%。到19世紀中葉,城市人口已經超過全國總人口的50%。此時的英國已經從一個農業國變成了一個工業國。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工人階級也在日益壯大,他們在與資本家的鬥爭過程中不斷覺醒。從自發的鬥爭轉變為自覺的鬥爭。堅持12年的憲章運動要求擁有普選權。雖然當時並沒有實現這一目標,但它無疑在促進民主進程和社會進步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經濟反哺於政治帶來的勝利

事實上,在17世紀的“光榮革命”之後,經濟形勢決定了資產階級在英國並沒有真正佔據主導地位。直到1831年一系列議會改革開始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變。1831年,議會通過了一項新的選舉法,減少了主要由地主控制的“衰敗選區”的代表席位,並將這些席位分配給新興工業城市。工業資產階級在國會獲得了更多的投票權,使資產階級在國會獲得了公認的多數和強勢地位,為資產階級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英國議會內閣

1835年,議會通過了《市自治機關法》,向非國有宗教的資產階級打開了地方政府的大門,城市政權逐步轉移到資產階級手中。1867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一項新的議會改革方案,廢除了下議院中46座“衰敗城鎮”的議席,將它們轉移到工業城市;降低選民的財產資格,以此擴大選民範圍;與此同時,英國也實施了文官制度的改革。加強了工業資產階級的統治。這些議會改革使英國資產階級獲得了立法權。1846年,迫於社會壓力,國會最終廢除了《穀物法》。

"

工業革命本身是不流血的,但工業革命的原始積累確是血腥殘酷的。

二百多年前,一個叫做瓦特的工人,對蒸汽機進行了改良,從此,將人類帶進了一個新的時代,工業文明。這是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實現了人類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大轉變,後世稱之為——第一次工業革命。

跨時代的“革命”

這場發端於英國,隨後影響整個歐美的“革命”具有跨時代的歷史意義,它對人類社會的演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而巨大的影響。它為新的資本主義制度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先後推動了歐美國家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工業化進程。它為英國提供了千年難遇歷史機遇,並利用工業化的優勢確立了“世界工廠”的地位。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進步和發展,但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新的矛盾和挑戰。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工業的汙染

這不是場偶然

早在15世紀的時候,在英國半農半工的家庭手工業便在鄉村地區十分普遍。這個家族的毛紡織手工業,在隨著農民的貧富分化又發生了改變。許多家庭手工業者已經成為為商人加工原料的僱傭者。因此,毛紡商人逐漸將單獨的家庭手工業聯繫起來,此時出現了毛紡織業的手工工廠。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在16世紀,分散的手工作坊佔主要地位。但隨著圈地運動導致農民喪失土地,剩餘勞動力在不斷增加,由大商人創辦的集中式手工工場逐漸發展起來,僱傭1000多名工人同時工作成為了可能。到了17世紀,僱用數百名工人的作坊已經非常普遍了。同時這些手工工場不僅侷限於毛紡織行業,而且已經在採礦、冶金、製鹽、造紙、玻璃、硝酸鹽、啤酒等行業建立起來。

到了1733年,機械師約翰·凱伊發明了飛梭,讓一個織布工人可以做兩個工人的工作,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倍,由於織布效率提高了,英國地區出現了嚴重的紗荒。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紡紗工場

由於棉紗供應不足,紡織之間存在著矛盾。這一矛盾長期沒有得到解決。甚至由於紗線短缺,一些棉紡廠已經停止生產。棉紗價格大幅上漲,紡紗工人的工資也隨之上漲。為了解決棉紗不足的問題,政府也採取了各種措施。1761年,英國“藝術與工業獎勵協會”發出懸賞,鼓勵人們發明新式紡紗機。

1764年,詹姆士·哈格里夫發明珍妮紡紗機,使棉紗產量迅速提高,引起了紡紗業的一系列變化,並且帶給了社會巨大影響。

1769年,瓦特製成了第一臺蒸汽機。

1784年,蒸汽機經過進一步的改進,不僅適用各種機械運動,而且增加了一種自動調節蒸汽機速率的裝置。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瓦特蒸汽機

1785年,使用瓦特蒸汽機的紡紗廠建成了。不久,蒸汽機已廣泛應用於棉紡織工業、毛紡織工業、礦業、冶金工業、造紙工業、印刷工業、陶瓷工業等工業部門,瓦特蒸汽機廣泛應用,人類從此進入蒸汽時代。

除此以外,英國在其他方面也同樣精彩

為什麼說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絕非偶然。除了國內有著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變化驅動外,在其他方面英國也同樣發生著變化。

1640年,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1688年光榮革命後,英國建立了資產階級專政的君主立憲制。威廉和瑪麗共同繼承王位, 它開始從議會多數派中挑選大臣來協助治理國家。在此期間,輝格黨經常佔據議會多數席位。因此,輝格黨執政很長一段時間,而託利黨卻很少執政。在這一時期,英國的內閣制基本形成。議會內閣制的建立保證了英國資產階級的有效統治,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政治條件。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威廉與瑪麗

其次,英國具有地理上與歐洲大陸隔絕的優勢,使英國能夠置身於一個角落,而不是參與歐洲大陸上各國和各國的鬥爭。英國可以在相對穩定和平的環境下發展,同時財政也相對寬鬆。

此外,由於英國的地理優勢,促進了海上貿易和殖民地貿易的發展,開闢市場,促進了商業的發展,對於利益的渴望,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從而創造了對新技術的需求。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英國原始資本積累的另一個重要來源是大規模的殖民掠奪、黑奴貿易和海外貿易。在9世紀末,英國完成了海上艦隊的籌建。隨著新航路的開闢,地處新航線上的英國具備了拓展海外貿易的獨特條件。但是,擁有歐洲海軍和艦隊的西班牙控制著歐洲和美國之間的大西洋,被稱為“殖民先鋒”的葡萄牙則控制著好望角周圍的東部航道。英國人試圖避開強大的敵人,打算開闢一條從英格蘭東北部和西北部經大西洋向東的海上航線,但都失敗了。於是,英國人入侵西屬美洲,並販賣該地區最需要的布料和奴隸。布料是英國製造的,而奴隸則是從非洲買來的。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18世紀中葉,英國成為世界上強大的殖民國家。隨著國外市場的擴大和對產品需求的增加,這些英國工匠們竭盡全力地改進生產工具,提高產量,從而支持了工業革命的發生。

生產變革推動思想改變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英國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0倍,紡紗工廠工人生產率是手工紡紗工人的266倍;在18世紀中葉,英國的煤產量、棉花加工量都相當於世界的一半;英國工業產值是世界的51%,進出口貿易佔25%,鐵路里程超過1萬公里,此時的倫敦成為了世界金融中心。

工業革命引發的生產力的巨大飛躍需要一個更為廣闊的市場。然而,英國工業的發展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封建制度殘餘的影響和重商主義的制約。因此,英國資產階級迫切需要經濟自由。此時斯密的自由放任經濟理論應運而生。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斯密

斯密認為政府的角色應該是一個“守夜人”的角色,“管控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斯密的自由經濟思想對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封建主義、推動資本主義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社會變革也在路上了

工業革命後,農業在英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到21%,農村人口在國民人口中的比重從18世紀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2%,到1851年僅為14.2%。到19世紀中葉,城市人口已經超過全國總人口的50%。此時的英國已經從一個農業國變成了一個工業國。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工人階級也在日益壯大,他們在與資本家的鬥爭過程中不斷覺醒。從自發的鬥爭轉變為自覺的鬥爭。堅持12年的憲章運動要求擁有普選權。雖然當時並沒有實現這一目標,但它無疑在促進民主進程和社會進步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經濟反哺於政治帶來的勝利

事實上,在17世紀的“光榮革命”之後,經濟形勢決定了資產階級在英國並沒有真正佔據主導地位。直到1831年一系列議會改革開始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變。1831年,議會通過了一項新的選舉法,減少了主要由地主控制的“衰敗選區”的代表席位,並將這些席位分配給新興工業城市。工業資產階級在國會獲得了更多的投票權,使資產階級在國會獲得了公認的多數和強勢地位,為資產階級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英國議會內閣

1835年,議會通過了《市自治機關法》,向非國有宗教的資產階級打開了地方政府的大門,城市政權逐步轉移到資產階級手中。1867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一項新的議會改革方案,廢除了下議院中46座“衰敗城鎮”的議席,將它們轉移到工業城市;降低選民的財產資格,以此擴大選民範圍;與此同時,英國也實施了文官制度的改革。加強了工業資產階級的統治。這些議會改革使英國資產階級獲得了立法權。1846年,迫於社會壓力,國會最終廢除了《穀物法》。

一場不流血的革命,推動了全世界的巨大變革,造成東西方差距加大

今天的英國

恩格斯認為,1832年的改革和1846年《穀物法》的廢除,不僅使英國資產階級在議會中“得到承認和強大的地位”,而且使工業資產階級永久獲得“相對於土地貴族的優勢”。現在的時間是19世紀中葉,此時我們才能說資本主義制度真正戰勝了封建制度。

二百多年過去了,如今我們已經來到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交匯道路上。多次工業革命證明了只有堅持創新與改革才可以帶來新生產力。在互聯網的帶動和工業4.0等指引下,當下,或許就是我們最好的時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