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到主婦,英文小白到南加大MBA,移民四年我認清了自己!

移民 英語 MBA 全職媽媽 大學 天津學威國際商學院 2018-11-26
高管到主婦,英文小白到南加大MBA,移民四年我認清了自己!

Photo by Jiangping-Jane

文章來源:大樹星球 (Id:dashuxingqiu),作者:李雪 Sofia,移民幫獲權轉載

作者寫在前面的話

從霧霾籠罩的北京到陽光明媚的洛杉磯,從管理200人的高管到“領導”2人的家庭主婦,從英文小白到成功申請南加州大學MBA,從光鮮亮麗的MBA到素面朝天的全職媽媽……移民美國這四年,我曾經自卑地把頭低到了塵埃裡,也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甚至一度懷疑人生就此沉寂。

歷經四年彷徨、恐懼、抉擇、努力,我才終於有勇氣從塵埃裡抬起了頭,卻欣喜地看見人生的畫卷正從另一端緩緩展開,而心底的理想也正從塵埃裡開出花來。從某種程度來說,移民美國只是我人生夢想的新起點,也是一次”豪華版”的自我發現之旅。

如果不是四年前那一次“勇闖美利堅”,即便已過而立之年,我可能也從未看清過自己,無從知道我的侷限和狹隘,無法發掘自身的無窮潛力,還有深藏心底的熱愛。

之所以說“勇闖”,是因為我和先生第一次登陸美國本土,便是我辭掉工作舉家搬遷而至。此前跟美國的唯一接觸就是去過一次美屬塞班島,而那個地方離美國本土比離中國還遠。

如果當初選擇留在國內,我可能還是混跡在北京798附近,多多少少沾染了些藝術氣息,腳踩高跟鞋肩挎LV出入公司。早晨十點,磨一杯醇香咖啡,然後開始回覆郵件,打上幾通電話,籤籤積壓在辦公桌上的財務單據。趕上事情多的時候,我的辦公室門外等著彙報工作或者簽字的人還得排個小隊,祕書需要安排一下接見的順序。

如果遇到重要客戶的比稿,下屬會請我去會議室“運籌帷幄指點江山”。時間充裕的話,中午還可以開車去望京吃一頓像樣的午餐,即便是外賣送到公司,其實選擇也很多,而且味道也不錯。

反正,只要不是業績不好或者項目沒做好而被客戶召見,多數時候自我感覺都挺良好的,有時候甚至還會自我膨脹一下,誤以為自己置身宇宙中心,重要得不要不要的。

這麼寫,容易讓外人誤以為這樣的工作很輕鬆,事實並非如此。我的本意是,這樣的日子長期過下去,會讓當事人自以為已經掌握了通往成功的某種密碼,誤把平臺的優勢當作自己的能力,把眼前的苟且當作生活的全部,把看到的一切當作真實的世界,甚至把別人眼中的“自己”當成了真正的自我。

高管到主婦,英文小白到南加大MBA,移民四年我認清了自己!

Photo by Jiangping-Jane

就算明知這其中摻雜了一些虛幻和想象,但是,想要放下一切仍然需要很大的勇氣。早在2012年我剛懷著老大時,同樣的機會也曾擺在面前,我先生公司的領導想讓他調至洛杉磯工作,最後我們考慮再三決定放棄了,同時放棄的還有赴美生子的機會。

畢竟,需要捨棄的是勝券在握的已知和穩穩的幸福。一份喜歡的工作、豐厚的待遇、熟悉的環境、良好的人際關係、不斷上升的事業還有一直陪伴左右鼎力相助的家人。

迎面而來的卻是茫然的未知,舉目無親的他鄉、一無所知的文化、早已忘掉的英語,還有不得不服的水土。

最終,做出移民這個決定以後,我像是壯士斷腕要遠行一般,連續在北京約了兩個月的飯局,跟上百位朋友,同學,家人一一道別,直到把最愛的西貝莜麵村徹底吃吐了。

啟示一

從高空跌落,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

考驗的都是回彈力

作為職場人士,我們常需自問:離開你所在的平臺,你是誰?當過去賴以生存的一切經驗、技能、人際關係、語言,甚至思維方式全部失效,你還能做什麼?初來美國的這幾年,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

從霧霾籠罩的北京到陽光明媚的洛杉磯只需短短12個小時。然而,其後漫長的12個月、24個月甚至36個月,我才慢慢地放下跟北京的一線之牽。

不念過往,說來輕巧。尤其當現在的環境陌生到無所適從時,“不念”談何容易?

以前的我,像是生活在叢林裡的獅子,現在的我,不僅”自廢武功”,還瞬間失去了所有“對手”和隊友,只剩一大一小兩個組員,而且還難以管理。

依稀記得那年夏天,洛杉磯的陽光耀眼奪目,來自太平洋的海風拂面,歲月靜好,而我的心裡,卻空空如也。

人生第一次感覺徹底自由了,沒有工作,沒有朋友,沒有社交,自由到一無所有,才真正地體會到"移民黨"口中的“好山好水好寂寞”。生活突然間只剩下了馬斯洛需求的底層,說好的美國夢呢?

高管到主婦,英文小白到南加大MBA,移民四年我認清了自己!

Photo by Jiangping-Jane

那時,距離大學畢業十年有餘,過去所學英語早已原封不動地還給了老師。在美國大使館面籤時,勉強用英語回答了簽證官的問題,答案還是提前上網搜索好的。以前在國內,我好歹還算是個“文字工作者”,時不時地寫點兒啥抒發一下情感,而現在的語言,陌生到我幾乎開不了口,更別提自由地抒發感情了。

出國前我們好歹還能算個大中產,即便每月揮霍完還小有盈餘,出國後只有老公一人上班,我們很快就加入了時髦的“月光族”,想要揮霍還得花過去的盈餘。

隨著個人事業、語言能力、家庭收入的倏然跌落,我彷彿被重重地摔到了地上,就如同電腦被強行關機,內心的成就感和優越感蕩然無存,自信心也降至冰點。

看看周圍移民出來的爸爸媽媽們,去教會交朋友,去社區大學免費學英文,接送孩子上下學及各種興趣班,忙得不亦樂乎,剩下的時間專攻廚藝和烘培,有的乾脆做起了代購。據說美國本土三大品牌的包包、各種魚油保健品以及化妝品,都是國內的暢銷貨。

我要做什麼?生活該朝哪個方向繼續?骨子裡我是一個“喜新厭舊”的人,當初決定出國就是為了尋求改變。出國才發現,移民真的不是搬家換個地方生活那麼簡單,除了人本身的“硬件”沒變之外,所有的”內部操作系統”都需要更新換代。

在被人叫了三十多年李學後,突然搖身一變,成了另一個連自己都不曾熟悉的“Sofia”,看似簡單的稱謂切換,背後隱含的是自我認知和思維體系的巨大轉變。

既然生活讓我來了一次"強行關機",我便選擇了"冷啟動",重建所有"數據"。

首先,要讓自己走出心理舒適區。

我特地叮囑先來美國打頭陣負責租房買車的老公,不要選在熟悉的華人區,也不要選擇舒適的獨棟別墅,要找美國人聚集的社區先住下來,融入一下。最後,我們在靠近比弗利附近的繁華地段租了一個小公寓。房子很小,但是小區很大,出門就可以見到很多“歪果仁”。

正是在這個小區中心的咖啡廳和花園,我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人,聽他們講各自精彩的人生故事。一開始他們說什麼,我幾乎都聽不懂,於是只能禮貌地點頭微笑。隨著英文的提升,我逐漸可以連猜帶蒙加比劃地交流了,而和他們交談也幫助我建立了對英文的信心。

其次,在經歷過最初的迷茫後,我很快就打定了主意,要通過接受正規的高等教育來了解美國,走進美國。

我的目標是一年後入學USC的MBA,這在當時看起來有點不切實際,畢竟大學畢業時連續兩次考研失敗的慘痛教訓仍然讓我心有餘悸。當時已是7月,如果想在下一年入學,意味著我需要在幾個月內完成託福和GMAT考試,還要用英文完成簡歷、推薦信、申請文書等全部工作。

離開校園12年後從頭學習英語,一時千頭萬緒無從下手,於是我再一次選擇了“冷啟動”,直接報名了三個月後的托福考試,以試代練,按照考試要求倒計時推進學習。

為了逼迫自己快速把英文用起來,桌上的讀物很快就變成了《經濟學人》雜誌,娛樂節目也調成了《Allen show》,有空就逼自己去街心公園跟老外聊天。

經過半年鏖戰,我終於通過了託福和GMAT考試。一年後,我以"I am Xue Li, go by Sofia"的自我介紹走進了南加大的校門,開始了從”李學”到”Sofia”的艱難轉身。

高管到主婦,英文小白到南加大MBA,移民四年我認清了自己!

人生第一次英文提案,來得有點晚

啟示二

人生很多選擇都需要計算投入產出比

但也有例外,比如愛、熱愛

如果讀書是為了在美國快速找到一份工作,對我這個年紀而言,申請南加州大學的脫產MBA,無論是時間投入還是昂貴的學費投入,都不划算。

先不說準備考試和申請就足足花掉了半年多的時間,過程中內心非常煎熬,多次想要放棄。而最終考上之後壓力更是撲面而來,課業繁重,蹩腳的英語以及美國文化的缺失讓我四處碰壁。

課堂上,即便我對一些問題很有見地,可是用英語表達出來最多隻是初中生水平,而且發音和語法還不如中學生。整個MBA期間,我和老公一人上學一人上班,還要照顧3歲的兒子,箇中辛苦自不用說。那一年老公長了很多白髮,而我一度緊張忙碌到大姨媽失調,體重莫名增長10斤。

因為聽力不過關,最初上課我只能聽懂一半,有些學科由於完全沒有背景,連猜都有難度。等我都能聽懂的時候,馬上就要畢業了。因為從不缺課,上課從不開小差,我的成績也從第一個學期大部分是B+,上升到最後一個學期全A,GPA 3.83(滿分4)。

我也從剛開學的默不作聲變成了主動請纓代表團隊當眾提案的人。而我們跟外國同學的交情,也從開學時的經典對白"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昇華到了一起吃著韭菜餡餃子,喝著北京二鍋頭。

高管到主婦,英文小白到南加大MBA,移民四年我認清了自己!

2016年中國春節

我和Benson、 Gloria夫婦以及Joyce一起用北京二鍋頭招待外國同學

直到MBA畢業兩年後的今天,雖然還沒有收回任何經濟投入,我依然覺得這個書讀得很值。以我當時的高齡(比公司平均年齡大好幾歲),如果在國內繼續待下去,事業雖然還在上升,但是整個人卻基本塑型完畢,曾一度感覺天花板就在頭頂,似乎一眼就能看見將來。

於是,主動訣別過去來到美國,一切歸零。感恩命運又給了我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人生何其幸運。倘若不是這一次大膽嘗試,我不會發現我還擁有如此巨大的潛力,也不會發現我心中尚有熱愛,更沒法觸摸著這廣袤而多姿的世界。

高管到主婦,英文小白到南加大MBA,移民四年我認清了自己!

時光易逝 容顏易改 初心不變

出國以前,我曾以為自己知道得挺多、挺是個人物的,出來以後我才發現自己對這個世界知之甚少,尤其在看到這麼多和自己完全不一樣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後,我才發現,原來人生可以這麼活。

我在圖書館碰到的60多歲的“義工”,原來是有著自己工作室、出過3本暢銷圖冊的畫家;我在公園遇到的80歲猶太老人其實環遊過世界,還會五國語言,卻神色寧靜地給我念他寫的小說。

我在RPV山上結識的83歲的德裔老太太,即便是在院子裡幹活也衣著考究,一身駝色的羊毛裙搭配一雙小白鞋,銀髮梳得晶瑩剔透一絲不亂。

我在小區咖啡廳碰到的畢業於UC Berkeley的美國軍人Chris,上過伊拉克戰場,轉業後當過警察,現在轉行在好萊塢演電影,卻義務給我做了大半年的英語老師,還幫我修改了申請MBA的文書和簡歷,至今我們還保持著聯繫。

而當我初到USC的教室,再一次被無數精彩的人生所打動:

畢業於西點軍校每兩年就必須隨軍隊搬家的美國大兵;去過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幾十次的海軍軍官;擁有兩個孩子之後又收養兩個孤兒的40多歲的俄羅斯大哥;被Times和華爾街報道過的20多歲的埃及青年企業家;哈佛畢業卻從事著教師培訓公益事業的熱心女孩;畢業於沃頓商學院84歲高齡的財務教授,每天像年輕人一樣喝三杯咖啡,站著講課7個~8個小時卻依然思路清晰、口吐蓮花……

最令我震驚的是一位日本同學,每天在銀行工作14個小時,依然堅持申請MBA,一年多內整整考了20次託福,最終如願來到USC。他的努力徹底刷新了我對失敗的認知。同樣的事情失敗幾次可以被容忍?堅持多久才能算得上持之以恆?

也許歸根到底,讓我震驚的不是他們每個人優秀的程度,而是他們無限延展生命的長度,追求多元人生的維度,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

雖然在我有限的、狹窄的人生通道里,有些經歷我此生註定無法擁有,但是有幸的是,我曾有機會觸碰並感知它們。在閱盡人生遼闊之後依然對一切事物都葆有好奇,在人生漫長的旅程中從不停止探索,這是我此刻最想擁有的精神。

以前的我總是慌慌張張,覺得女人30歲以後應該怎樣怎樣,總想追求某些正確答案。現在,年近不惑之時,漂泊在異國他鄉,才發現人生真的很長。此時的我,不再想要任何固定的答案,而對於未來如何而來的“不確定性”卻充滿了期待。

我也發現,年紀對於人來說真的只是一個數字。這個世界上,除了女性生孩子需要在40多歲之前完成之外(去年我的產科醫生給一位50歲的女性順利接生了孩子),其餘想做的事,真的沒有那麼多時間限制。

因為,所謂的早晚只是相對的,所有的焦慮都源於跟別人比較。對於每個人的成長來說,任何時候,只要做出改變就比沒做要好,今天做出就比明天做出要早。

啟示三

如果你不按照你想的方式去活

那遲早會按照你活的方式去想

人們經常會抱怨那些自己沒有的東西,把精力耗費在各種”限制”上,而不是努力去發揮已有的優勢。

回顧我來美國的前三年,一直在用“英語不夠好,不熟悉美國文化,沒人帶孩子等”進行自我限制。尤其女兒出生後我當了“全職媽媽”,日子在餵奶、哄睡、洗澡、換尿布中流淌得悄然無聲不露痕跡。生活很平淡,內心很彷徨。天性樂觀的我差點患上了產後抑鬱症。

有時躺在孩子身旁,想趁機思考一下人生,突然孩子哭醒。於是,再遙遠的人生也得讓位給眼下的餵奶哄睡。好幾次在床上想到理想也曾熱血沸騰恨不得馬上起身,後來多數因為困得睡了過去而直接變成了夢。第二天清晨繼續平凡的日子,絲毫想不起前一晚因為什麼而沸騰。所有的理想都淪陷在一餐一飯、一醒一睡之間。

無數次想到將來,感覺非常渺茫,心中的理想在強大的現實面前不堪一提。我甚至在想,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到底哪個更有用?天生我材必有用和驕傲得不可一世之間的微妙界限在哪裡? 雖然也深知最大的恐懼就是恐懼本身。光想,只會嚇唬自己。

深陷迷茫中時,我一次次地拷問內心,我是誰?我熱愛什麼?我為什麼要來美國?

對我而言,當初放棄一切移民美國,並不是為了老公和孩子而做出的"犧牲"。客觀來講,美國的大環境恰好有益於李先生的事業和孩子的學業,事實證明也更有利於小家庭的幸福。

主觀上,換個環境生活,是為了能夠過一次我真正想要的人生。年少時,我總想跟隨著別人的腳步前進,以為走得多的路就是最正確的路。三十多歲以後,當我有了“主體意識”這種“奢侈品”,我才幡然醒悟,原來世上沒有什麼最正確的路,只有適不適合自己的路。在自我認知這條漫長而艱苦的路上,我們不斷地拋棄舊我,迎接新我,同時也期待著遇見未知的自己。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彷徨之際,我想起幾年前剛來美國時我曾設立的目標:40歲前要出版一本自己的書。我開始在簡書寫作。寫到第20篇的時候,終於有機會被[奴隸社會]的編輯看中,文章發佈出來成就了我人生第一篇100000+。

而最初計劃投稿的講述我個人移民美國心路歷程的這篇文章,前前後後寫了3個月,改了不下幾十遍,換做以前的我,可能早就放棄了,而現在,我反倒改得不亦樂乎,每次提筆都有新體會。

閒暇之餘,我還把自己送進了各種興趣班,跟孩子們一起學滑冰、學網球、學仰泳。滑冰場上,別人都是家長在窗外”欣賞”孩子,我們家是孩子在窗外”仰慕”媽媽。兒子的同學教我單腳滑,我的心裡樂開了花。

2018年也是我和老公相識25週年、結婚10週年紀念,秉承交大校訓"飲水思源",回饋歲月,我和先生共同成立了“桃李獎學金”,幫助我們的高中母校——內蒙古五原一中的優秀的學弟學妹們順利完成學業,同時也圓了我一直以來的公益夢。

高管到主婦,英文小白到南加大MBA,移民四年我認清了自己!

希望歲月不止豐滿了我們的身體,還有思想和靈魂

這一年,我還嘗試做了一些有意義的小事:幫助南加州非營利創投組織”普創”組織活動;加入了一諾Fellow,開始近距離”圍觀”李一諾不設限的精彩人生,也因此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有幸與其中30多位優秀的家長一起創辦了公眾號”大樹星球”,關注孩子教育,尋求家長自我成長。

我始終堅信,我們每一個人,要先過好自己的人生,才有可能成長為一個好女兒,一個好伴侶,一個好媽媽。現在,女兒已接近一歲半,現實再一次擺在眼前,繼續做全職媽媽還是重返職場?

客觀來說,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長大,安排一家人的飲食起居,參加孩子們學校的各種活動,接送孩子上下學和各種興趣班等,即便不工作也足以讓我忙碌到飛。

只是,如果當初來美國是為了尋求改變和自我突破,豐富人生經歷,那麼,全職媽媽是我想要的全部人生麼?

還好,內心給出了誠實的答案。2018年,我要“重新出山”。我要在美國實現我的個人價值,活出屬於我的精彩人生。

最後,引用《哈利波特》中老校長對哈利說的一句話作為結尾:

It's our choices, Harry, that shows what we truly are, far more than our abilities.

是我們的選擇,而非我們的能力,證明了我們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