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靠自己拿到PR的人,究竟可怕到什麼程度?'

"

奧巴馬說過,沒有在半夜崩潰過的人,不足以談移民。好吧,奧巴馬並沒有說過。

移民是個很光鮮的詞,因為大環境看來,你首先得有一定的本事,和很多很多的金錢,才能談移民這個詞。

以至於社會有個錯覺,只有不為吃穿操心的人才有心思能想著要去到另一個地方生活。

普通人光是柴米油鹽就已經力不從心了,眼前這攤子事情都沒顧好,哪裡還有心思想著挪窩?

所以在這個普遍缺乏意志力的年代,只要能成功一件事,就有人誇你厲害,比如考公務員,減肥,或者早起。

甚至還有人說減肥成功的人太可怕了,還有什麼事情ta做不出來的!戒菸成功的人也太可怕了,對自己都這麼狠!


而移民,好像就因為自帶了“光環”,好像所有人都覺得當事人的付出似乎根本不值得一提。

要我說,靠自己拿到PR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1.舒適區?不存在的

跨出舒適區,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難題。而對於走在移民道路上的人來說,從走出海關的那一刻開始,舒適區就不存在了。

一個來澳州五年的朋友就說:“從曾經驕傲的文藝女青年,變成了一條狗”。以前不屑於做的事情,全做了。

日復一日地用英語寫著無聊的作文,低聲下氣地去找工作,小心翼翼地收起自己曾經引以為傲的 “品味”。

不過後來她也承認,之前的自己太過狹隘,生活並不都是風花雪月的文藝片。

從最簡單的英語交流到社會潛規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你用一種最不適應的方式來完成。

而這,在移民的道路上只能算是小菜一碟。

2.理想和初心?這都是什麼奢侈品

都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個個躊躇滿志。卻要在這個渾身都是驕傲的年紀放棄自己的人生理想,去讀移民專業。

見過不少移民,在二十出頭的時候學了移民專業奮鬥好幾年拿到身份,在快要三十歲的時候才重新拾起理想去讀了自己喜歡的專業,職業生涯才剛剛開始,比別的同齡人晚了好幾年。

說起來簡簡單單,不就選個專業嗎?但哪個小年輕的理想是當會計、廚師、和按摩師的啊!

沒錯這一步走的是深謀遠慮,但在實施的過程中,每一刻都在忍受看著自己的理想好像離自己越來越遠的煎熬。

而且這種好像看不到未來的日子,不是一年兩年,而是三年五年八年!膨脹的人口所帶來的競爭和隨時都在變化的政策,再有脾氣的人,都能被收拾的服服帖帖。

而更多的人,也在這過程中失去了自己的初心,年少時的夢想已經褪色成了人生中的苦澀。

勾踐臥薪嚐膽十年,就被歌頌至今。

而每一個移民的付出和隱忍並不亞於勾踐。

交出自己一段人生的人,你說可不可怕?

3.愛與友情?或者說傷與背叛

在國內遇到的都是跟自己成長環境差不多的人,而出國之後一定會遇到來自各種各樣不同背景的人,而且大部分都會跟你表達和強調他們自己的世界觀和生活方式。

看見比有錢又美的人還比你更努力,也見過事事不如自己的人披著燈紅酒綠的外衣,背地裡卻壓榨著自己的家庭。

有些人和事很有可能毀了我們,讓我們從此偏離自己真正的路線。但這些人和事同樣也有可能成就我們,讓我們真正建立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而辨別和選擇的過程,就是不斷掉坑和不斷自我否定

不去接觸,不去受傷,就永遠都不知道自己到底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當大浪淘沙般地看過那千奇百怪的世界觀和生活方式以後,我們有時候才真正塑造起自己的世界觀,建立自己認為最好最對的生活方式。

要達成這一切更得耐得住寂寞,就像《烏合之眾》裡說的一樣,當我們遠離喧囂的人群和團體的時候,自己的個性才真正得到了凸顯。

能經歷這麼一番煎熬,經得起挫折,耐得住寂寞,你說可怕不可怕?

有人可能會說,把自己說的這麼慘,沒人逼你移民啊! 這讓我想起知乎上有個話題:“我們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平庸的”。

裡面有個答案說的是:想要,卻不爭取,就會慢慢地平庸。量變產生質變,逐漸地,就變得不想要了,然後人生就是漫長的“知足常樂”。

那些獨自為了移民戰鬥的人,就是有想要的生活,卻不想妥協,更不想假裝不在乎。

最後,

是啊,道路維艱,能挺過來的,都是超人。

靠自己拿到PR的人,超可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