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喜:從家庭醫生+分級診療入手,發力醫療服務消費升級

醫療改革 軟件 科技 獵雲網 2017-04-07
米喜:從家庭醫生+分級診療入手,發力醫療服務消費升級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北京】4月5日報道(文/竹子)

醫療行業擁有調動行業資源的驅動力,同時也是國家整個產業結構裡資源配置效率最低、需要改革和變動最大的地方。

由於親身參與了社區基層醫院改造,在吳政陽看來,基層醫療是最有潛力的市場,經過前期對市場及家庭醫生制度的瞭解,他認為,只有家庭醫生制度才能真正促進目前國內的醫療改革,於是選擇家庭醫生制度和分級診療作為切入點,成立了米喜。

2016年4月,米喜獲得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由經緯中國領投,尚勢資本和深創投跟投。

公司核心團隊由2名管理合夥人以及7名運營及項目合夥人組成,均為醫藥行業、醫療服務行業和互聯網技術行業資深人員。

“1+4”產品服務體系,解決醫療服務消費升級

醫保解決了居民的就醫“溫飽”問題,而米喜則想解決蘊藏在社區的巨大的醫療服務消費升級的問題。

作為基層醫療創新服務提供商,米喜的主要客戶包括四個群體:政府部門、社區醫院院長、社區家庭醫生、社區居民。社區居民目前主要客戶群是城市居民裡的母嬰群和老年群體。

米喜目前擁有擁有“1+4”產品服務體系。1是核心產品醫+(APP),另外4種產品分別是家庭醫生組織網、全醫微平臺、社區醫院雲OA系統和家庭醫生服務第三方評價系統,這4種產品都是圍繞醫+核心產品的演進而誕生的,而醫+平臺則是把四方的利益訴求用效率工具和服務配套進行匹配和對接。

“1”:醫+(APP)是中國全科醫生(家庭醫生)使用的服務平臺,主要圍繞D(醫生端)、C兩端進行服務,即社區全科醫生和社區居民的簽約服務平臺。根據目前家庭醫生的需求,平臺提供智能匹配簽約,病患分類管理,一鍵慢病宣教等多重功能。

“4”:家庭醫生組織網被衛計委評價為家庭醫生的“大眾點評網”,公開展示第三方醫生服務點評。網站上收集了政府轄區內的社區全科醫生名單,從專業水平和服務態度兩個維度對全科醫生進行對外展示。其中專業評定由醫療監管機構提供數據,而服務態度則由居民進行反饋,對醫生的信息進行客觀評價,減少醫患之間信息選擇的不對稱。

全醫微平臺,可以輔助社區醫療機構、全科醫生建立或一鍵綁定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免費為他們提供公眾號的菜單式內容建設,降低公眾號建立的門檻,提升便捷性。

社區醫院雲端OA系統,是針對社區醫院推出的OA管理平臺,提升醫院的管理效率。

而面向衛計委提供服務的第三方家庭醫生數據評價,已經在上海浦東新區使用了4年,在政府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中,該系統可以對所有上報的家庭醫生簽約、就診、服務等數據進行最細數據顆粒度的等比、同時抽樣,然後進行鍼對居民的定向回訪評估,形成數據核查和基層民眾的真實反饋。

用B2D2C模式,覆蓋更多群體

米喜最初發展C端時,嘗試過各種方式和路徑。

有傳統的線下直接獲客,但成本高效率低,轉化少;醫生的發展嘗試過科會和其它模式,但收效都不是非常明顯。最終吳政陽發現緊密圍繞醫患關係管理,及醫患的剛性需求才能建立起緊密的醫患的關係綁定C端用戶。通過線下到線上實際醫療場景的轉化,和患者有實際的業務產生才能找到最終成熟的路徑和方法。

目前醫+(APP)藉助銷售通過醫生構建推廣渠道和路徑,先獲取全科醫生註冊進醫+專業版然後通過醫生推薦患者簽約及其它相關業務給患者來獲取C端用戶,也會藉助線下醫生對社區患者宣教及對社區患者義診的機會聯合醫生推廣APP。

同時,公司從去年開始將收費重點遷移到通過D端(醫生)再到C端的模式,吳政陽稱之為B2D2C模式。

吳政陽表示,因為通過醫生的渠道構建是屬於市場化的行為,從效率和複製能力上來講都是優於B端,模式上也符合醫療行業的特性。但政府及B端收費還是會繼續走下去。

由於在慢病過程管理SOP的開發,米喜對於疾病過程管理和控制有了數據驗證,也引起了保險公司的購買興趣。

吳政陽告訴獵雲,公司計劃2017年“醫+”在50個大中型城市全面上線,5萬名家庭醫生註冊使用,達到2000萬用戶。並完成家庭醫生單病種管理服務三大類35項服務內容的SOP制定,初步建立中國家庭醫生市場化服務的配套標準。

據悉,米喜當前已發展至以北、上、廣為中心的十餘個城市。如何把現有模式複製並覆蓋到更基層的縣級或者村級的更多的全科醫生群體,覆蓋120萬的非市級醫療單位中去,是米喜接下來面對的挑戰。

產品:米喜

公司:上海米喜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解碼人工智能·獵雲網2017產業創新峰會 4月13日北京等你參加:http://www.lieyunwang.com/topic/summitai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