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辦:今年全面啟動醫聯體試點 2020年形成較完善政策體系

醫療改革 腫瘤 民生 時政 界面新聞 2017-04-28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全面啟動多種形式的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醫聯體戰略在全國正式實施。

2017年4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加強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兩日後,在國務院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務院醫改辦主任王賀勝明確了醫聯體建設時間表與路線圖:今年6月底前,各省份都要明確推進醫聯體建設工作方案;今年內,綜合醫改試點省份的每個地市及分級診療試點城市至少建成一個有明顯成效的醫聯體。

《意見》指出,2017年,要全面啟動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試點,三級公立醫院要全部參與併發揮引領作用,綜合醫改試點省份每個地市以及分級診療試點城市至少建成一個有明顯成效的醫聯體。到2020年,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進醫聯體建設,形成較為完善的醫聯體政策體系。所有二級公立醫院和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參與醫聯體。

實際上,早在2013年2月,原國家衛生部印發了全國衛生工作會議文件,其中就提出鼓勵“醫聯體”模式,要求以大型公立醫院的技術力量帶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提升和共同發展,這一模式被認為能夠挖掘各級醫療機構潛能,優化醫療資源配置,促進優質資源下沉。自此之後,全國多地醫療機構展開多種探索和嘗試,據國家衛計委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已有205個地級以上城市開展醫聯體試點工作。

《意見》明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抓緊制定適合本地區醫聯體建設的實施意見或方案,明確醫聯體建設目標及時間進度,按時、保質完成工作任務,2017年6月底前各省(區、市)都要明確推進醫聯體建設的工作方案,10月底前所有三級公立醫院都要啟動醫聯體建設工作。同時要完善各項保障政策。進一步落實政府辦醫主體責任,探索對縱向合作的醫聯體等分工協作模式實行醫保總額付費等多種付費方式,完善人員保障和激勵機制,建立與醫聯體相適應的績效考核機制。

最新的《意見》提出,各地要根據本地區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實際情況,探索分區域、分層次組建多種形式的醫聯體,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和邊遠貧困地區流動。根據社會辦醫療機構意願,可將其納入醫聯體。具體組織形式上,在城市主要組建醫療集團,在縣域主要組建醫療共同體,跨區域組建專科聯盟,在邊遠貧困地區發展遠程醫療協作網。

《意見》提出改革醫療機構功能定位。醫聯體要建立責任共擔和利益分配機制,調動醫聯體內各醫療機構積極性,落實功能定位。三級醫院逐步減少常見病、多發病、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專業康復機構、護理院等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復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腫瘤患者等提供治療、康復、護理服務。鼓勵村衛生室根據當地群眾就醫需求,加強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服務,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意見》還提出要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為重點,在醫聯體內加快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優先覆蓋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重點人群,以需求為導向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2017年要把所有貧困人口納入簽約服務範圍。

《意見》鼓勵醫聯體內醫療機構在保持行政隸屬關係和財政投入渠道不變的前提下,統籌人員調配、薪酬分配、資源共享等,形成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的渠道和機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