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人,醫改將給你們帶來了這些紅利

醫療改革 藥品 體檢 社會保險 中山微觀察 2017-04-13
中山人,醫改將給你們帶來了這些紅利中山人,醫改將給你們帶來了這些紅利

市博愛醫院的患者在排隊交費,交費處有藥品價格公示。本報記者孫俊軍攝

2015年,中山市被列入第四批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醫改推開。根據《中山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基本目標要求,以破除“以藥補醫”為突破口,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建立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醫療新機制。

市衛計局局長雷繼敏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山醫改走在全省前列,在取消藥品加成、家庭醫生、醫聯體、全市公立醫院信息互聯互通等方面都開展得比較早,群眾認可度也比較高。讓我們看看醫生患者眼裡的 “醫改”,看看具體醫改帶來了什麼紅利。

建立醫聯體:

讓鄉鎮患者在家門口享受大醫院的服務

為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三甲醫院高水平的醫療技術和服務。目前我市多個鎮區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站之間建立了醫聯體,大醫院與鎮區醫院簽訂了醫聯體雙向轉診協議。

南朗醫院院長高國貴表示,南朗醫院主動聯姻市人民醫院,搭建醫療聯合共同體。讓南朗醫院的患者,也可以享受到市人民醫院的醫療技術。

今後將繼續加強技術合作,探討重點構建六大合作中心:遠程影像會診中心、遠程心電檢查會診中心、檢驗會診中心、病理會診中心、手術麻醉分中心、消毒供應分中心等,通過多渠道的技術合作,使南朗人民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三級醫院的服務。

市人民醫院副院長袁潤強表示,該院目前已與蘇華贊醫院、橫欄醫院、坦洲醫院、南區醫院及南朗醫院構建醫療聯合共同體,採取多形式、多層面技術指導,包括專家坐診、技術指導、帶教查房、繼續教育、人才培養、雙向轉診等,協助指導鎮區醫院醫生提升醫療技術水平,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此外,也減少了鎮區患者來回奔波之苦,患者能夠就近就醫,減少了患者醫療費用,另一方面也減輕了大醫院床位的壓力,可以說實現了大醫院和鎮區醫院的雙贏。

取消藥品加成:

慢性病患者受益最大

今年3月29日省政府正式印發了 《廣東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實施方案》, 指出7月前全省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 (中藥飲片除外)加成。

據市衛計局局長雷繼敏介紹,《中山市城市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實施方案》從去年12月1日起實施。按照實施方案,中山28所公立醫院將取消藥品、醫用耗材加成,按照實際購進價銷售;39項大型醫用設備檢查項目下調10%,1151項檢驗項目價格下調6%。

按照相關測算,取消藥品加成後,對服務人群總體影響(含參保與非參保人員)是每門診人次費用將下降1.43元,每住院人次費用增加59.61元。

家住火炬開發區的王小姐前幾天感冒了,她到當地醫院看病,醫生給她開了和以前治感冒相同的藥,她發現,以前需要60元的藥,取消藥品加成後,她只需要付51元,加上副主任醫生的掛號費、診金費13元,一共付了64元。而以前看同樣的病開同樣的藥,她需要花67元。

60歲的王姨患有多年的糖尿病,以前她到醫院開一次重組甘精胰島素注射液需要174.8元,取消藥品加成後,她只需要付152元。

市衛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改革將規範醫生診療行為,打破醫院“以藥補醫”機制,有效抑制“大處方、大檢查”等過度醫療行為。同時引導高等級醫院重點發展急、難、重症的救治能力;引導輕症患者優先選擇一般醫生或留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

市人民醫院院長袁勇表示,去年12月1日我市開始實行藥品零加成,此外還取消醫用耗材加成,大型醫用設備 檢查項目價格下調10%,檢驗下調6%。從門診觀察看,慢性病人得到的實惠是明顯的。但醫院卻有些難以負擔,降低的費用從哪裡補?到現在醫院還沒有明確的辦法,只能靠開源節流來暫時降低的這部分費用。

家庭醫生:

不僅看病還像朋友般疏導病人

小欖鎮埒西一社區居民樑姨告訴記者,社區群眾和家庭醫生像是親人朋友般熟悉,見面了大家打個招呼,感覺都很親切。只要群眾需要,就會第一時間聯繫上家庭醫生,現在社區居民都很認可家庭醫生服務。

2014年中山試點開展家庭醫生式服務,小欖鎮埒西一社區衛生服務站成為全市首批家庭醫生式服務試點單位,小欖鎮埒西一社區衛生服務站站長劉武定表示,該站現在有3個家庭醫生團隊,現在已經簽約了700多戶居民,每戶居民都有一個家庭醫生聯繫卡,平時居民要來看病,可以提前打電話預約,有了突發疾病也可以隨時打電話向自己的家庭醫生諮詢。

“實行家庭醫生服務對居民來說看病更方便了。”劉武定表示,社區家庭醫生與醫院專科醫生相比,更能體現對社區病人的全程照顧與全家庭照顧,不只是藥物的治療,同時更注重病人心理的疏導與健康教育,對病人進行疾病週期與生命週期的全程健康管理,以及對全家庭成員的健康管理。社區家庭醫生與病人是一種長期穩定、互信的朋友式的關係。

2014 年中山試點開展家庭醫生式服務。去年,家庭醫生式服務已覆蓋全市所有鎮區,擴展到全市24個鎮區。目前,我市家庭醫生式服務簽約人數達403070多人,其中重點人群簽約163343人,簽約率達46.81%。

市衛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開展家庭醫生式服務的鎮區,根據省市相關工作要求制訂工作方案。成立領導機構,明確人員職責,建立工作制度。部分鎮區創新工作舉措,如西區政府撥款50萬元開展家庭醫生式服務,舉辦了啟動晚會;板芙鎮訂製了印有宣傳內容的購物袋,使用統一的家庭醫生工作服;橫欄鎮將老年人體檢年齡擴大到60歲;沙溪鎮將老年人體檢年齡擴至55歲,並對參加體檢的老年人發放路費補助,對簽約的60歲以上人員免診金和掛號費,部分鎮區分管領導親自帶隊到已開展的鎮區參觀學習。

其他改革

●診療信息共享 病人不用重複檢查

2014年我市啟動信息化建設,近兩年來,我市通過高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全市衛生信息資源,為老百姓就醫提供最大便利。

在2015年實現三甲醫院的診療信息和檢驗檢查結果互聯互通的基礎上,去年24家公立醫院先後接入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同時將18個鎮(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接入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立全市統一的微信、APP、網站、電話等預約渠道。讓市民通過一個平臺、任意一個渠道,就能預約到市內更多醫院。

診療信息互聯共享,方便醫生和患者。過去,如果在我市醫院之間轉診,病人需向原就診醫院索取就診信息。目前,醫生在診室內,通過授權就能查看病人的診療信息。診療信息好像一份病人完整的健康視圖,包括用藥、檢驗、檢查結果等。這免去病人在就診時候大部分重複的檢查,節約時間和費用,提高醫生診治的針對性和準確性。據統計,截至2016年12月15日我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採集並共享醫療數據1.36億條。其中,門診記錄8千萬條、住院記錄3.2千萬條、檢驗檢查記錄1.1千萬條;以供坐診醫生調閱6.1萬次。

●小欖戶籍居民一人有三份醫保

小欖醫改解決了群眾 “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該鎮16萬戶籍居民,人人擁有三份醫保,全鎮人民擁有市居民住院醫療保險、市門診基本醫療保險和鎮辦合作醫療三份醫保。鎮內住院費用近90%可以報銷且不封頂,社區衛生門診費用可報銷80%,家庭病床費用報銷70%。對低保戶、困難戶和低收入人員,年負擔醫療費超過1萬元的還可獲得救助,患重大疾病的每月還有生活補助400元。讓居民病有所醫,有效防範了因病致貧等問題。

●醫生薪酬改革探索起步

此外,我市醫保是廣東首個探索按病種付費的城市,在全省較早實行公立醫院員額管理,在探索透明藥品耗材試劑交易平臺、修訂完善公立醫院薪酬改革方案、醫院理事會制度等方面都已經開始起步,今後我市還將把改革的步子邁得更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