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良縣歷史沿革

彝良縣是昭通市轄縣。位於雲南省東北部,與貴州省為鄰。地處東經103°51′-104°45′、北緯27°16′-27°57′之間。東靠鎮雄、威信,西鄰昭陽、大關,北與鹽津、四川筠連縣締連接壤,南與貴州威寧、赫章相連。縣境東西寬40千米,南北長70千米,總面積2884平方千米。總人口59萬人(2012年末)。全縣轄10個鎮、5個民族鄉:角奎鎮、洛澤河鎮、牛街鎮、海子鎮、蕎山鎮、龍安鎮、鐘鳴鎮、兩河鎮、小草壩鎮、龍海鎮、龍街苗族彝族鄉、奎香苗族彝族鄉、樹林彝族苗族鄉、柳溪苗族鄉、洛旺苗族鄉。縣政府駐角奎鎮。

境內地形東西窄,南北寬,自南向北傾斜,大部分地區被河流切割成侵蝕山地,最高海撥2780米,最低520米,分為河谷、二半山、高山區三種地貌類型,其中矮山河谷區佔28.8%;二半山區佔27%,高二半山區佔33.1%;高寒山區佔10.5%。有洛澤河、白水江和田黃河三大流域,其中洛澤河、白水江兩大河流均屬長江上游水系,過境長度分別為75.6千米和27千米。氣候垂直差異明顯,總的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景點有海子坪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羅炳輝將軍故居等。

據《彝良縣地誌資料調查表》:“彝良在昔為烏蒙部所領之易良蠻部地,易亦作益。元置芒部路軍民總管府,領益良州,即其地也。命名‘彝良’,蓋取良善之意耳。”夏商屬梁州、雍州之域。西周,屬屈流大雄甸(今鎮雄)地。秦屬夜郎國地。兩漢屬犍為郡南廣縣。三國蜀漢至西晉屬益州朱提郡。東晉至南朝梁屬寧州朱提郡。北朝周屬南寧州。隋開皇年間為協州東安縣,屬南寧州總管府;大業年間為東爨地。唐初屬劍南道戎州下轄協州(今彝良)西安縣,唐南詔國時屬拓東節度轄阿旁部。宋代屬梓州府路易娘部(今彝良)。

元至元十年(1273)置芒部路,為芒部路轄益良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芒部路改置芒部府,屬雲南布政司;洪武十六年(1383)芒部府改屬四川布政司;洪武十七年(1384)改置芒部軍民府,同年撤併益良州。正德十六年(1521)置白水江簸酬長官司,屬芒部軍民府。嘉靖五年(1526),芒部軍民府更名鎮雄軍民府;升夷良寨置歸化長官司(今彝良),屬鎮雄軍民府。萬曆三十七年(1609),鎮雄軍民府改置鎮雄府。

清初襲明制,屬四川省鎮雄土府。雍正五年(1727)3月,鎮雄府改土歸流,劃歸雲南省。雍正六年(1728)2月,鎮雄府降為散州往屬於烏蒙府,彝良州同駐彝良,治今奎陽鎮,屬鎮雄州。雍正八年(1730)7月,烏蒙府更名為昭通府,屬迤東道。乾隆四十八年(1783)昭通府知事分防牛街。光緒三十四年(1908)10月,升鎮雄州為直隸州,屬迤東道。同年,彝良設牛街分縣。

民國二年(1913)4月,廢鎮雄州彝良州同,從鎮雄劃出17甲,計343村,分置彝良縣,治所遷至角奎,屬滇中道。民國18年(1929)撤滇中道,直屬省管。民國31年(1942),彝良縣屬雲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駐昭通縣)。民國33年(1944)7月31日,撤牛街分縣置彝良縣轄牛街鎮。1950年4月,彝良縣解放後,屬昭通專區。1970年,昭通專區改為昭通地區,彝良縣屬昭通地區。

1996年,彝良縣面積2804平方千米,人口約46.3萬人。轄3個鎮、15個鄉:角奎鎮、牛街鎮、洛澤河鎮、新場鄉、毛坪鄉、龍街苗族彝族鄉、奎香苗族彝族鄉、樹林彝族苗族鄉、發達鄉、蕎山鄉、海子鄉、鐘鳴鄉、兩河鄉、龍安鄉、小草壩鄉、龍海鄉、柳溪苗族鄉、洛旺苗族鄉。縣政府駐角奎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彝良縣常住總人口477811人,其中:角奎鎮47410人,洛澤河鎮10646人,牛街鎮35076人,新場鄉18554人,毛坪鄉47918人,龍街苗族鄉38491人,奎香苗族彝族鄉39754人,樹林彝族苗族鄉19081海子鄉26078人,發達鄉24091人,蕎山鄉36351人,龍安鄉21144人,鐘鳴鄉16450人,兩河鄉18716人,小草壩鄉20239人,龍海鄉17698人,柳溪苗族鄉16685人,洛旺苗族鄉23429人。

2001年8月,昭通撤地設市,彝良縣屬昭通市。2002年末,彝良縣轄3個鎮、10個鄉、5個民族鄉:角奎鎮、洛澤鎮、牛街鎮、新場鄉、毛坪鄉、發達鄉、蕎山鄉、海子鄉、龍安鄉、兩河鄉、鐘鳴鄉、小草壩鄉、龍海鄉、龍街苗族彝族鄉、奎香苗族彝族鄉、樹林彝族苗族鄉、柳溪苗族鄉、洛旺苗族鄉。共有135個村委會。全縣總戶數11.96萬戶、總人口50.67萬人,其中:農業戶數10.99萬戶、農業人口47.84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15%左右。

2005年末,全縣總人口134844戶、547259人。其中:農業人口518213人,佔總人口的95%;非農業人口29046人,佔總人口的5%。少數民族人口74551人,佔總人口的14%。

2006年,撤銷毛坪鄉,其所轄發界村委會劃歸角奎鎮管轄,所轄毛坪、簸以、獻雞、筍葉、太平、龍潭、大寨、虎丘、嶺東、雄塊10個村委會劃歸洛澤河鎮管轄,鎮政府駐原毛坪鄉大寨;撤銷新場鄉和發達鄉,其行政區域併入角奎鎮,行政區劃調整後的角奎角鎮管轄原角奎鎮、新場鄉、發達鄉管轄的行政區域範圍和原毛坪鄉發界村委會,鎮政府駐地不變(省政府2006年1月20日批准)。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彝良縣常住總人口521838人,其中:角奎鎮101357人,洛澤河鎮60200人,牛街鎮34711人,龍街苗族彝族鄉42799人,奎香苗族彝族鄉45399人,樹林彝族苗族鄉20787人,海子鄉25327人,蕎山鄉40666人,龍安鄉21206人,鐘鳴鄉17259人,兩河鄉21334人,小草壩鄉23583人,龍海鄉20891人,柳溪苗族鄉19957人,洛旺鄉26362人。

2012年8月30日,省政府批覆同意撤銷彝良縣小草壩鄉、龍安鄉、龍海鄉、蕎山鄉、鐘鳴鄉、海子鄉、兩河鄉,設立小草壩鎮、龍安鎮、龍海鎮、蕎山鎮、鐘鳴鎮、海子鎮、兩河鎮(雲政復[2012]68號)。至此,全縣轄10個鎮、5個民族鄉:角奎鎮、洛澤河鎮、牛街鎮、海子鎮、蕎山鎮、龍安鎮、鐘鳴鎮、兩河鎮、小草壩鎮、龍海鎮、龍街苗族彝族鄉、奎香苗族彝族鄉、樹林彝族苗族鄉、柳溪苗族鄉、洛旺苗族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