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遭伊朗“打臉”,日本在中東“有心無力”

海外網評:遭伊朗“打臉”,日本在中東“有心無力”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抵達伊朗訪問,與伊朗總統魯哈尼舉行會晤,並出席聯合記者會。(圖源:環球網)

據新華社報道,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13日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會見中,哈梅內伊多次明確表示,不值得為特朗普傳遞任何信息;伊朗對美國沒有任何信任,伊朗也不想重複此前在伊核協議框架下與美國進行的談判,那不是一段“愉快的經歷”。

這次安倍晉三訪問伊朗,是自1978年福田赳夫訪問伊朗之後,41年來日本首相首次訪問伊朗,由於今年恰逢日伊兩國建交90週年,此訪也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然而,從此訪的成果來看,安倍想要日本扮演美伊矛盾調節者的希望,怕是隻能以落空收場了。

首先,相對於調停美伊關係,日本更在意的是如何保證自己的能源安全。日本在能源方面高度依賴中東地區,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日本約90%的石油從中東地區進口,其中從伊朗進口的石油約佔15%。由於特朗普政府在今年5月終止了對日本進口伊朗原油的制裁豁免措施,日本已經暫停了從伊朗進口原油,但這部分進口原油缺口卻不是能在短時間得到彌補的。同時,由於伊朗扼守國際原油運輸要到霍爾木茲海峽,伊朗已經多次威脅在局勢惡化時會以封鎖海峽的方式報復美國,如果美伊關係持續緊繃,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日本的能源安全。

其次,從日本外交來說,也不具備調停美伊關係的相關立場。日本的外交政策是以美日同盟這一特殊關係為核心與基石的,這就決定了日本在重大國際事件上不得不追隨美國。具體到伊朗問題,雖然過去41年間日伊關係還算保持穩定,但無論是日本政府、還是日本企業,都不敢輕易越過美國劃定的紅線。在當前美國政府對伊朗採取“極限施壓”政策的背景下,日本並未像歐盟等伊朗的貿易伙伴那樣提出相關替代方案,也讓日本的信譽打了折扣。事實上,外界普遍認為此次安倍晉三對伊朗的訪問,本身就是美日兩國之間達成了默契的結果,伊朗方面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的。

最後,包括對伊政策在內的日本中東政策,更多是安倍政府想要在國內爭取選票的“外交表演”。近些年,日本在中東地區的經營不可謂不上心:派遣自衛隊到索馬里海域參與國際反海盜行動,在吉布提設立軍事基地;強化與阿拉伯國家的經貿、特別是能源合作,加大對阿聯酋、約旦、巴勒斯坦等國的投資與援助力度;支持日本企業在中東的擴展,參與包括沙特“2030願景”在內的多項發展議程。然而,結果似乎並不盡如人意:日本公民在敘利亞淪為極端組織人質並慘遭斬首、在一些海灣國家的石油利益被別國奪走。而在特朗普政府不再給予從伊朗進口石油的制裁豁免之後,日本人才意識到自己在中東經營這麼多年,竟然連“石油購買自由”都沒有實現。在這樣的局面下,安倍對伊朗的訪問就更像一場外交演出,達不成成果也是意料之中的。

實際上,自2012年安倍晉三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以來,其一直想要向日本國民證明日本政府在外交政策上擁有一定的獨立性,日本也可以參與國際問題的解決。然而,無論是日本被排除在伊核問題談判之外,還是在日朝、日俄關係上無法取得進展,日韓關係已經淪落到只能靠美國居中調節的境地,甚至日美之間都因為經貿問題出現嫌隙,這些都證明,只要美日同盟還是日本外交政策的核心,日本外交就很難實現大的突破,安倍想要留下外交遺產的夢想也將難以實現。(海外網評論員 聶舒翼)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