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馬來西亞超400所學校停課,禍首竟是印尼?'

""海外網評:馬來西亞超400所學校停課,禍首竟是印尼?

印度尼西亞廖內省甘巴地區的餘火和灰燼。(圖片來源:新華社)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最近一週,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部分地區都籠罩在令人窒息的煙霧中,空氣質量均已降至非健康水平。新加坡國家環境局(NEA)近日發佈健康諮詢報告警告居民留在室內;馬來西亞有關部門則已經向沙撈越州居民發放50萬個口罩,並要求409所學校暫時停課。

而導致這一切的原因,則是已經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部分地區和婆羅洲的加裡曼丹省肆虐了數週的森林大火。據CNN報道,這場大火已經造成印尼93萬公頃的土地被燒燬,數百名居民被疏散,超過9000名工作人員投入滅火工作中。

然而,這並不是印尼森林大火首次殃及東南亞鄰國了。在過去20多年時間裡,印尼多次發生嚴重森林火災,除了給印尼本國造成巨大損失之外,大火引起的濃煙霧霾還在印尼的鄰國製造了嚴重的空氣汙染,嚴重影響東南亞地區的海陸空交通,2006年的嚴重霧霾甚至影響到韓國和日本。可以說,印尼林火及其引發的煙霾汙染,已經成為東南亞地區環境治理頑疾。

印尼傳統的“刀耕火種”的原住民農耕方式、種植園經濟和印尼人多地少的現實,是印尼每年都會面臨森林大火的主要原因。印尼一直都有所謂“燒芭”(焚燒芭蕉樹)的傳統,即山民在茂密的熱帶雨林中放一把火把植物覆蓋地燒出一塊空地以用於耕作,植物燃燒的灰燼則作為天然肥料。直到現在,印尼還有大量農業人口是採用這種方式進行農業生產。同時,印尼一些棕櫚園、橡膠園種植企業為了擴大棕櫚和橡膠等高經濟價值的樹木種植面積,也會採用火燒燬林這種方式,將熱帶雨林燒燬後種植經濟作物。最後,2018年,印尼人口已經達到2.68億,其中超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爪哇島。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土地資源趨於緊張,少地或無地農民也會通過燒燬森林的方式清出土地進行耕作,印尼政府持續推行的“外島移民”計劃也讓大量原始森林被用“燒芭”的方式不斷開墾。加上每年7月恰好是印尼的旱季,降水較少,稍有不慎就容易引發森林大火。

印尼國內各方博弈,讓解決問題面臨重重壓力。對印尼而言,經濟發展仍是其國家發展的首要目標,為環保而放棄經濟增長顯得不切實際。舉例來說,印尼棕櫚種植園及相關產業,不但解決了2100多萬人的就業,還可為印尼創造數百億美元的出口收入。在這種情況下,印尼政府顯然不願放緩棕櫚種植園的發展,過去多年也對棕櫚種植園企業防火開路和清理場地種樹的行為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同時,印尼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間,圍繞如何保護森林和發展地方經濟之間也存在博弈;傳統農耕方式與現代環保生產方式之間也存在博弈,這些都讓印尼在解決林火及隨之而來的煙霾問題的過程中,面臨巨大挑戰。

同時,地區管控和協調機制的不足,也讓作為一個整體的東盟難以採取切實措施應對印尼林火問題。東南亞國家聯盟的一體化進程目前更多著眼於經濟領域,在社會發展、特別是環保領域存在不足。雖然早在1997年東盟就制定了《環境與發展雅加達宣言》和《東盟區域煙霾行動計劃》,要求加強區域合作,防治煙霾汙染;2002年還通過了首部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區域環境合作協議——《東盟跨境煙霾汙染協議》,但印尼一直拖延到2014年才批准這份協議。雖然東盟已經依託這些文件搭建了應對環境問題的合作框架,但東盟的框架內沒有類似於歐洲法院的監督機構,有關環境問題的糾紛只能通過國家間協商解決,這弱化了東盟作為一個整體應對環境問題的能力。事實上,直到現在,印尼政府仍強調如何開發和保護印尼境內的熱帶雨林是印尼政府主權範圍內的事務,其他國家無權干涉。

這也意味著,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從目前的機制來看,仍需以印尼為主、國際合作為輔。作為一個區域大國,印尼需要改變其傳統的經濟模式,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找到平衡;但同時,那些因為印尼的“犧牲”而獲利的國家,也不能一味指責印尼忽視環保責任,而是需要採取行動幫助印尼實施生態治理行動,為印尼經濟轉型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只有雙方共同合作,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煙霾汙染”的經濟動機,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海外網評論員 聶舒翼)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

責編:聶舒翼、王法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