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踐行'支付為民' '雲閃付'開通ETC線上申卡、支付

「聚焦」踐行'支付為民' '雲閃付'開通ETC線上申卡、支付

《金卡生活》雜誌

中國銀聯 主管主辦

理論研究 實務探討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聚焦」踐行'支付為民' '雲閃付'開通ETC線上申卡、支付

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世界機動車產銷第一大國。2018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27億輛,機動車駕駛人達4.09億人,平均每三人中就有一名駕駛人。在巨大的交通市場下,以智能支付貫穿各個細分領域,為車主帶來便捷的出行體驗是行業各方踐行的目標。

那麼,當移動支付遇上高速公路,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2019年,是移動支付深入高速公路的一年。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在兩年內基本取消全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實現不停車快捷收費,減少擁堵、便利群眾。之後的5月10日,在國新辦舉行《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實施方案》政策吹風會上,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戴東昌表示,圍繞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提高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力爭2019年底前基本取消全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

在加快推動高速公路不停車快捷收費的當下,中國銀聯聯合北京速通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吉通電子收費運營服務有限公司等高速行業合作伙伴,基於銀聯智慧通行平臺,在“雲閃付”App上線了ETC記賬卡線上申請和綁定扣款服務,從用戶端入手,提升群眾的出行體驗,進而促進、提升ETC的使用率。

那麼,面對現階段ETC的普及難題,“雲閃付”在解決方案上有何優勢,又將如何促進用戶申請、使用率?請看下文,我們娓娓道來。

ETC在傳統渠道下的普及瓶頸

ETC,全名不停車電子收費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路橋收費方式。ETC需要車輛安裝有電子標籤和配套的速通IC卡,車輛在出行ETC專用道時,無需停車即可完成繳費操作,這不僅可以提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還可以降低收費口的噪聲水平和廢氣排放等。對於中國這一機動車大國來說,提升高速公路運行效率、整合出行場景變得刻不容緩。

近年來,ETC車道的改造工作備受國家重視2018年底,全國29個聯網省份共有收費站9322個,ETC專用車道19674條,MTC車道60405條,混合車道2318條,聯網區域內主線收費站ETC車道覆蓋率為98.94%,匝道收費站ETC車道覆蓋率為96.96%。

但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國內ETC用戶的普及率和使用率仍處於相對落後的水平。2018年底,我國ETC用戶僅為7656萬,佔當年2.4億臺汽車保有量的32%,國內絕大多數省份ETC使用率難過半,有的省份甚至不足三成。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ETC在傳統渠道下深陷普及瓶頸呢?

第一,初裝費高,使用頻率因人而異。ETC設備本身的費用,再加上傳統的預先充值儲值卡的支付形式,使得車主在初裝設備時需需支付大筆金額,而這對於短途出行的車主而言,使用頻率難以和支付成本形成正比,使其積極性降低。

第二,辦理流程繁瑣,充值不便。目前,ETC的傳統辦理方式,除到高速公路運營單位購買設備外,還可以在銀行辦理儲蓄卡或信用卡,領取與卡綁定的ETC設備。

在辦理ETC的過程中,車主不僅需要攜帶本人身份證、駕駛證和行駛證,還要攜帶本年度的車輛保險單,並且許多銀行須預存一部分費用才能贈送ETC設備。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車主還面臨儲值卡預先充值的麻煩,這在移動支付的時代下顯得尤為格格不入。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儲值卡圈存的操作並非實時到賬,若實現實時到賬,車主還需額外購置藍牙充值器,在手機App通過藍牙連接充值器,隨後才能綁定銀行卡及充值,使用流程過於繁瑣讓不少車主望而卻步。

第三,功能單一,使用場景侷限。目前,ETC的應用範圍僅侷限於高速公路,使用場景過於單一化,在不少車主心中被貼上了“不實用”“性價比低”標籤。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行業各方在積極開拓ETC的使用領域,例如與停車場、加油站開展合作,為ETC車主提供便利,但整體來說,可使用範圍還不夠。

“雲閃付”或成破局利器

在現階段ETC普及的尷尬局面下,銀行業統一App “雲閃付”無疑成為破局的關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從用戶層面來看,便捷的申請、使用流程,將有效提升用戶的積極性,提高ETC的普及率。

「聚焦」踐行'支付為民' '雲閃付'開通ETC線上申卡、支付

製圖/葛辛晶

申請:簡化流程,操作便捷。和傳統的申請流程不同,車主在“雲閃付”App可以實現全線上化申請、審核,在免去了在前往線下網點、等候申請的時間成本的同時,簡化申請手續、縮減辦理流程。車主打開“雲閃付”App,點擊首頁的“更多”按鈕進入“生活便利”板塊,找到並進入“智慧通行”旗下“ETC服務”,錄入車輛等認證信息,綁定指定銀聯卡即可完成申請操作。待收到ETC卡及車載裝置後自助安裝激活,即可在全國ETC車道實現快速通行,不用停車即可自動識別並扣繳通行費。

使用:無需儲值卡充值圈存,方便又省錢。過去,辦理申請手續時,主要採用預付形式,車主需要先辦理儲值卡,提前充值一筆不小的費用才可使用,而在“雲閃付”App中則省去了“儲值”的概念,車主通過綁定指定銀聯卡(記賬卡),在出行時按次記賬,並配合信用卡到期支付即可,大大提升了短期資金的流動和分配。

另外,2019年7月1日起,“雲閃付”對ETC車輛實現通行費無差別基本優惠,用戶線上申請的ETC卡將不再有地域差異,享受全國統一優惠

另一方面,從ETC發行方層面來看,便捷的對接模式將促進多方合作的廣覆蓋。ETC發行方只需與“銀聯智慧通行平臺”一點對接,即可在技術上實現與全國所有商業銀行的聯通,快速實現所有銀聯卡綁定扣款功能的全面支持,無需分別與不同商業銀行開展系統對接。此外,“銀聯智慧通行平臺”的ETC線上申辦功能可以便捷輸出至合作伙伴線上及線下推廣渠道,支持用戶在各關聯場景快速申辦ETC服務。

據悉,下一步,銀聯將持續秉承開放、合作的服務理念,以“利民、便民、惠民”為宗旨,進一步發揮自身平臺優勢,助力ETC發行推廣,加速接入更多地區。同時,還將與停車、加油、物流、保險、通信等各領域合作伙伴開展ETC推廣發行合作,破局傳統ETC場景單一化的難題,為廣大用戶提供更便利、優質的服務。

金融服務民生 支付需要銀聯

“科技應用不斷提升支付服務水平”是中國銀聯董事長邵伏軍在《中國支付清算髮展報告(2019)》發佈暨支付科技服務實體經濟研討會上,針對支付科技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總結出的一個觀點。在互聯網時代下,前沿科技不斷加速在支付行業應用,深刻改變了支付服務主體、支付服務形態和支付服務效率。進而使得支付在網絡和智能終端的普及作用下變得觸手可及。

針對移動支付便民工程重點行業之一的交通出行領域,銀聯攜手產業各方,持續踐行“支付為民”的服務理念,在大力拓展高速公路ETC支付的同時,不斷建設公交、地鐵、鐵路、航空、停車等多個交通場景,加快推進“智慧出行”的新升級,為百姓帶來便捷、安全、綠色的出行體驗。

公共地鐵。作為當前民生領域的熱點,公交地鐵是移動支付便民工程的重要場景,迫切需要移動支付改革傳統過閘、購票的形式。對此,銀聯憑藉手機閃付、二維碼支付、金融IC卡閃付等多種支付方式,以及配套的平臺支撐能力,在服務行業各方合作伙伴的同時,為用戶提供了“先乘後付”全新支付體驗。

鐵路交通。針對鐵路行業客票智能化、電子化和城郊鐵路公交化運營的發展需求,銀聯大力開展鐵路出行全場景建設,推動鐵路售票向便捷化、移動化發展,旅客無須買票,直接刷卡或揮手機即可進出站,大大提升了鐵路場景的通行效率。另外,“雲閃付”App中接入了“12306 ”App,並且為用戶提供不定期的購票立減優惠。

智能停車。截止今年4月,全國有超過144個城市的5000餘家停車場接入銀聯無感支付解決方案,該方案將停車場車牌識別技術與銀行卡快捷支付技術相結合,交易採用支付標記化(Token)技術、不存儲銀行卡卡號,有效保障車主的出行便捷與支付安全。

航空商旅。針對航空市場的需求特點,銀聯通過發揮自身的平臺價值與資源整合優勢,立足支付綜合解決方案、電子錢包、航空會員出行服務、企業差旅、機場商圈五大業務觸點,著力為商旅客戶提供更便捷、多元化的服務體驗。

綜上所述,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建設“交通強國”,而交通強國最終應是達到“人悅其行、物優其流”的境界。這背後不僅是基礎交通設施的升級,更需要關注產業周邊的生態服務,針對各個毛細血管、細分領域進行“質”的升級。

支付作為貫穿、連接各個毛細血管的重要環節,自然備受產業各方的重視。而銀聯憑藉著開放理念、平臺優勢、產品服務,為產業各方增值賦能,推動交通出行領域創新,助力智慧出行升級,從各個細分場景中為人們帶來便捷的支付體驗,真正做到“科技讓支付無處不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