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手持支付牌照 業內人士稱:應關注無支付牌照企業

支付牌照是互聯網行業想要進入下半場必備的一張牌,這幾乎已成為行業共識,支付已逐漸成為所有場景的出入口。但在2015年,為了整頓第三方支付市場,央行停止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並且對已經發放的271張牌照進行嚴格的審查,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機構總數已經由271家調減至247家。由此一來,關於第三方支付的問題也成為整個互聯網行業的關注焦點。

美團點評完成與錢袋寶整合 應關注無支付牌照開展相關業務的企業

眾所周知,2016年,美團點評宣佈完成對第三方支付公司錢袋寶的全資收購。收購完成後,美團點評將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但讓人驚訝的是美團點評因為支付的問題卻遭到舉報,針對這件事,美團官方迴應表示,公司在2016年9月已完成對第三方支付公司錢袋寶的全資收購,並遵循合法合規經營的原則,致力於建設更加規範的系統。目前公司已經完成了與錢袋寶的系統整合,並願意與行業一起,共同推動支付行業更加規範、透明、健康的發展。

有業內人士表示,正是大家都意識到了支付問題的重要性,所以其引發全民的關注,但是大家的關注點應該是在那些沒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卻在開展支付業務的企業,比如,前段時間因為涉嫌在沒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情況下,發售以禮品卡為載體的預付費卡,從而遭到張發海律師的實名舉報的中國最大的在線旅遊服務平臺攜程。

在很多人看來,對於攜程是否違反了央行關於支付業務以及預付卡業務等相關規定,以及攜程所發售的禮品卡究竟是屬於單用途卡還是多用途卡?這都並不是此次事件的核心。

真正的核心在於,多年來“無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攜程,一直在默默的開展第三方支付業務,一再違反監管規定。在客戶預付款和應付供應商貨款之間一直都存在一個賬期,從而也形成了賬面上過百億的現金流以及資金池。

通過禮品卡這樣的預付卡形式,無疑可以進一步延長資金的賬期,同時也可以提升客戶的粘性,但與此同時,如果這一金融業務缺乏可靠的支付端,同時又沒有獲得官方許可,終究存在著巨大的運營風險,這無異於飲鴆止渴。

攜程無第三方支付牌照 用戶資金存在較大風險點

業內人士表示,攜程在“無支付牌照”的背後,深究其整個業務模式,在用戶與商家之間違規開展了資金支付結算業務;在未取得支付牌照的情況下,涉及資金轉移,並涉及資金沉澱,並形成資金池。

根據去年6月份,國家工商總局公佈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徵求意見稿)》,涉及發行預付卡的,經營者除了應當取得人民銀行的支付業務許可外,還要設立預付資金專用賬戶,遵守客戶備付金存管。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攜程2017年一季度財務報告數據,截至2016年3月31日,客人預付款達62.7億元人民幣。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於實施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有關事項的通知》,預付卡繳存的備付金比例在16%—24%之間。換言之,即使攜程拿到了第三方支付牌照,能進行預付卡的發行和受理,其需要繳存的備付金也要在10億—15億之間。

但攜程在沒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情況下,也就逃離央行對於備付金的監管。而攜程既不是存款類金融機構更不是銀行,若加上此時的攜程還並未取得任何支付業務許可,那麼理論上,用戶資金在攜程賬戶停留期間,將存在極大的被挪用和侵佔風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