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欠債4000元沒臉回家,他外出打工,用二十年時間賺來50億

當年欠債4000元沒臉回家,他外出打工,用二十年時間賺來50億

微笑是郭東林的招牌表情。他不善交際,不喜言談,即使在談生意的酒桌上他也大多是在聽別人講,很少插話。實際上,他用20年時間完成了從赤貧到鉅富的轉變,如今掌控著一個龐大的服裝帝國。

郭東林,以純集團董事長——從1997年開辦第一家只有20臺衣車的作坊式製衣廠,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以純”已發展成為擁有8家制衣廠、年產各類服裝近600萬件/套,產值超億元、集品牌經營、產品開發、規模生產、市場營銷於一體的大型民營企業。

1971年6月,郭東林出生於廣東河源紫金縣的一個偏僻山村。山村四面環山,遠離城鎮,貧窮又閉塞。父母是地道的山農,他上學的錢,是父母借來的,甚至他上學住校吃的米飯,家裡人也是盡了最大努力才能保證的。

郭東林讀中學時,學校離家很遠,需從家裡帶中餐。每到吃飯時,敏感自尊的郭東林總是一個人找個角落以最快速度吃完午餐,因為他害怕同學嘲笑他每天吃的都只是稀粥和醃菜。後來,家裡窮得連郭東林的學費都湊不齊了。讀到高二時,郭東林輟學了。

寶劍鋒從磨礪出,貧窮與艱難,人世的尖刻與冷峻,沒有使郭東林沉淪,反而讓年少的他過早成熟起來,並能用通達的眼光觀察世界。

他輟學了,義無反顧地邁出了改變命運的第一步。他見有些木販子在當地收購木材,賣到外地去可以賺錢,就想做這門生意。於是託親找友借到4000元錢。就這樣,涉世未深的郭東林滿懷著重建新生活的欣喜和僮憬,加入了木材販子的行列。然而,事態並不像他想象中發展得那麼順利。由於沒有經驗,那次的買賣使得他血本無歸。

身背重債,他不能回家。帶著身上僅有的50元錢到了廣州,這裡無親無故,無依無靠,一無所有。他要在這裡生存下來,還要還債、發展。他在一家水果店找了工作,幫老闆打點生意。水果店位於廣州的水陸碼頭,人來人往,生意極好。每天,郭東林天不亮就起床,在空曠的店裡一個人把水果擦洗乾淨,然後在昏暗的光影裡等待著早上的第一撥客人……他明白,他一無所有,吃苦耐勞是他擺脫命運的唯一依靠。

憑著勤勞和機敏,郭東林把老闆的水果店打理得井井有條,由此贏得了老闆的信任和依賴。他生存了下來,薪水逐步增多。以一貫的緊衣縮食,他積攢著能省下的每一分錢。

慢慢地,靠著省吃儉用,郭東林還清了家中的債務。然而,那時的郭東林並不安於現狀,他開始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去學習,他報讀了夜校的工商管理課程班,無論白天有多辛苦,郭東林晚上都堅持去上夜校,一年多下來,沒有落下一堂課,他成了班上公認的最勤奮的學生。

一個偶然的機會,郭東林認識了一位做服裝生意的朋友,又是憑著青年人對未來的嚮往,郭東林再次轉入服裝領域,跟著這位朋友到珠三角一帶製衣廠收購倉底貨轉賣。兩年時間,幾乎跑遍了珠江三角洲的所有制衣廠。郭東林不僅淘到了“第一桶金”,而且為他後來從事服裝經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有了資本,有了經驗,郭東林就在廣州礦泉路租了個攤位專營服裝,既零售也批發。1996年,郭東林在番禺開了一間真正屬於自己的小製衣廠。也在這一年,他與葉桂燕結為夫妻,從此如虎添翼。

1997年,郭東林夫婦決定將製衣廠遷至東莞虎門,因為這裡是中國服裝重鎮,行業配套完整,更有利於將事業做大。

在擁有上千家服裝廠的虎門,郭東林的製衣廠只有20臺衣車和40多名員工,屬於規模最小的那種。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郭東林拒絕了流行的熱門產品的誘惑,巧妙地避開了老牌大廠的鋒芒,把自己的服裝產品定位在青春休閒風格上。在工廠,郭東林負責管理,葉桂燕負責設計,二人雙劍合璧,製衣廠很快便步入了正軌。

僅僅三年時間,郭東林就發展到了擁有4家分廠,上千名員工。但就在迅速發展之中,郭東林敏銳地看到了隱憂。那就是服裝加工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批發業務利潤越來越低,雖然數量巨大,純收入反而不如以前了。

2000年,進入新世紀的第一年,郭東林夫婦“壯士斷腕”,果斷停止了仍然紅火的服裝批發業務,成立東越服裝有限公司,全面推出“以純”品牌,走品牌專賣之路。

當年欠債4000元沒臉回家,他外出打工,用二十年時間賺來50億

事實證明,郭東林走品牌之路的決定是正確的。兩年後,當人們感覺到批發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而紛紛轉向專賣和特約加盟的時候,“以純”已在全國一級市場牢牢站穩了腳跟。專賣店數量每年都以30%的速度遞增,站到了品牌的高點上。發展至今已在世界各地設有超過20個區域分公司及超過5000家品牌專賣店,員工3萬人,營業額超過50億。

當年欠債4000元沒臉回家,他外出打工,用二十年時間賺來50億

如今的郭東林早已登上了胡潤富豪榜,卻仍然不愛奢侈品,不好菸酒,也沒有別的愛好。或者說,工作是他的唯一嗜好。他早年艱辛經歷帶給他的簡樸習性仍保留在他身上。不變的還有他的笑容,招牌式的微笑,笑容裡蘊含著他最樸實的成功之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