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亞狂想曲》偉大從來都在以疼痛取悅人世 真的是這樣的嗎'

"

伽丘在《十日談》中講述過詩人圭多·卡瓦爾坎蒂的故事。

"

伽丘在《十日談》中講述過詩人圭多·卡瓦爾坎蒂的故事。

《波西米亞狂想曲》偉大從來都在以疼痛取悅人世 真的是這樣的嗎

對於皇后樂隊的主唱Freddie Mercury,我只知道三點:第一,他是同性戀;第二,他死於艾滋病;第三,他創作了了不起的《波西米亞狂想曲》。所以,我的影評和他的各種級別的粉絲的影評視角是不一樣的。然而,即使我只知道這三點,仍然不影響我坐在影院的最後一排,欣賞了兩個小時的高潮電影,並在最後哭成一團。

我對《波西米亞狂想曲》的印象始於大學。那時候一塌糊塗BBS有個搖滾板塊,不知道為什麼平時聽古典的我覺得應該附庸風雅地去聽聽搖滾。那裡聚集了一群搖滾青年,既帥且騷,既文藝且瘋狂。我和他們去唱過幾次K,一般開始要唱一些不痛不癢的流行歌曲,酒過三巡開始唱《國際歌》熱身,然後憑著《國際歌》的高音護體開始唱搖滾。我深深為他們的嗓音所折服。後來版上出了一張CD,是各位版友各選了一首他們最喜歡的搖滾歌曲。我對《波西米亞狂想曲》的認識,大概是從那段時間開始的。

"

伽丘在《十日談》中講述過詩人圭多·卡瓦爾坎蒂的故事。

《波西米亞狂想曲》偉大從來都在以疼痛取悅人世 真的是這樣的嗎

對於皇后樂隊的主唱Freddie Mercury,我只知道三點:第一,他是同性戀;第二,他死於艾滋病;第三,他創作了了不起的《波西米亞狂想曲》。所以,我的影評和他的各種級別的粉絲的影評視角是不一樣的。然而,即使我只知道這三點,仍然不影響我坐在影院的最後一排,欣賞了兩個小時的高潮電影,並在最後哭成一團。

我對《波西米亞狂想曲》的印象始於大學。那時候一塌糊塗BBS有個搖滾板塊,不知道為什麼平時聽古典的我覺得應該附庸風雅地去聽聽搖滾。那裡聚集了一群搖滾青年,既帥且騷,既文藝且瘋狂。我和他們去唱過幾次K,一般開始要唱一些不痛不癢的流行歌曲,酒過三巡開始唱《國際歌》熱身,然後憑著《國際歌》的高音護體開始唱搖滾。我深深為他們的嗓音所折服。後來版上出了一張CD,是各位版友各選了一首他們最喜歡的搖滾歌曲。我對《波西米亞狂想曲》的認識,大概是從那段時間開始的。

《波西米亞狂想曲》偉大從來都在以疼痛取悅人世 真的是這樣的嗎

我一直覺得在現代音樂裡,有的旋律是東方的,有的旋律是西方的,而最好的旋律是全人類的。《波西米亞狂想曲》就給我這種感覺,最開始,我以為是因為裡面加入了歌劇的成分,後來發現其實在歌劇之前的鋼琴部分就是如此了。不僅旋律如此,歌詞也是有宇宙意義的,不但提到了所有人生的根源——童年和母親,有著弗洛伊德式的情節,還有浮士德式的靈魂清算,與自我的戰爭與宿命論般的和解。因為如此,這首歌變成了全人類的鄉愁,從詞到曲,一首長達6分鐘卻沒有副歌的重金屬搖滾、民謠、歌劇的混合,讓我在昨晚的影院又重新回到了十幾年前的校園,成為了我的鄉愁。我甚至不記得那些卡拉okay店的名字,也不記得那些版友的去向,BBS最終也消失了——不僅是某個BBS,而是作為一種社交形式的的存在的消失;但那些唱歌的身影和那張CD,卻一直在我的記憶裡。電影講的是Freddie的生平,Rami Malek的演繹可以說是相當生動了。這部影片的拍攝得到了皇后樂隊的很多加持,裡面的歌曲版權都是無償供給的。最後二十分鐘的那段Live Aid表演,簡直是史上最大製作的Cosplay:從演員到群演,從鋼琴上擺放的飲料到舞臺上纏繞的電線,這曲讚歌給我們彌補了當年錄像的單角度和模糊的畫面,搞了一個真人版3D VR。人類真奇妙,史上最大的樂隊都是咫尺之隔的鄰居、同學組成的,常常讓人發出感概,為什麼天才都集中在方圓幾裡的地方。或者說,他們互相成就,缺一不可。電影本身幾乎就是樂隊獻給Freddie的禮物,能看到他們對他的一往情深。我羨慕他們親如一家的感情,同時也在想,如果中國也有搖滾樂或者流行樂的土壤和市場,在當年的搖滾版這樣的地方,會不會成就幾支偉大的樂隊呢。

"

伽丘在《十日談》中講述過詩人圭多·卡瓦爾坎蒂的故事。

《波西米亞狂想曲》偉大從來都在以疼痛取悅人世 真的是這樣的嗎

對於皇后樂隊的主唱Freddie Mercury,我只知道三點:第一,他是同性戀;第二,他死於艾滋病;第三,他創作了了不起的《波西米亞狂想曲》。所以,我的影評和他的各種級別的粉絲的影評視角是不一樣的。然而,即使我只知道這三點,仍然不影響我坐在影院的最後一排,欣賞了兩個小時的高潮電影,並在最後哭成一團。

我對《波西米亞狂想曲》的印象始於大學。那時候一塌糊塗BBS有個搖滾板塊,不知道為什麼平時聽古典的我覺得應該附庸風雅地去聽聽搖滾。那裡聚集了一群搖滾青年,既帥且騷,既文藝且瘋狂。我和他們去唱過幾次K,一般開始要唱一些不痛不癢的流行歌曲,酒過三巡開始唱《國際歌》熱身,然後憑著《國際歌》的高音護體開始唱搖滾。我深深為他們的嗓音所折服。後來版上出了一張CD,是各位版友各選了一首他們最喜歡的搖滾歌曲。我對《波西米亞狂想曲》的認識,大概是從那段時間開始的。

《波西米亞狂想曲》偉大從來都在以疼痛取悅人世 真的是這樣的嗎

我一直覺得在現代音樂裡,有的旋律是東方的,有的旋律是西方的,而最好的旋律是全人類的。《波西米亞狂想曲》就給我這種感覺,最開始,我以為是因為裡面加入了歌劇的成分,後來發現其實在歌劇之前的鋼琴部分就是如此了。不僅旋律如此,歌詞也是有宇宙意義的,不但提到了所有人生的根源——童年和母親,有著弗洛伊德式的情節,還有浮士德式的靈魂清算,與自我的戰爭與宿命論般的和解。因為如此,這首歌變成了全人類的鄉愁,從詞到曲,一首長達6分鐘卻沒有副歌的重金屬搖滾、民謠、歌劇的混合,讓我在昨晚的影院又重新回到了十幾年前的校園,成為了我的鄉愁。我甚至不記得那些卡拉okay店的名字,也不記得那些版友的去向,BBS最終也消失了——不僅是某個BBS,而是作為一種社交形式的的存在的消失;但那些唱歌的身影和那張CD,卻一直在我的記憶裡。電影講的是Freddie的生平,Rami Malek的演繹可以說是相當生動了。這部影片的拍攝得到了皇后樂隊的很多加持,裡面的歌曲版權都是無償供給的。最後二十分鐘的那段Live Aid表演,簡直是史上最大製作的Cosplay:從演員到群演,從鋼琴上擺放的飲料到舞臺上纏繞的電線,這曲讚歌給我們彌補了當年錄像的單角度和模糊的畫面,搞了一個真人版3D VR。人類真奇妙,史上最大的樂隊都是咫尺之隔的鄰居、同學組成的,常常讓人發出感概,為什麼天才都集中在方圓幾裡的地方。或者說,他們互相成就,缺一不可。電影本身幾乎就是樂隊獻給Freddie的禮物,能看到他們對他的一往情深。我羨慕他們親如一家的感情,同時也在想,如果中國也有搖滾樂或者流行樂的土壤和市場,在當年的搖滾版這樣的地方,會不會成就幾支偉大的樂隊呢。

《波西米亞狂想曲》偉大從來都在以疼痛取悅人世 真的是這樣的嗎

“你永遠在聽你十三歲時聽的歌曲。”我晚了一點,大概是十八歲吧。這首歌賦予了全人類鄉愁的意義,也賦予了每個個體不同的鄉愁的意義。對我來說,基本是一直在腦內循環的、人生中最珍貴的那幾年。

"

伽丘在《十日談》中講述過詩人圭多·卡瓦爾坎蒂的故事。

《波西米亞狂想曲》偉大從來都在以疼痛取悅人世 真的是這樣的嗎

對於皇后樂隊的主唱Freddie Mercury,我只知道三點:第一,他是同性戀;第二,他死於艾滋病;第三,他創作了了不起的《波西米亞狂想曲》。所以,我的影評和他的各種級別的粉絲的影評視角是不一樣的。然而,即使我只知道這三點,仍然不影響我坐在影院的最後一排,欣賞了兩個小時的高潮電影,並在最後哭成一團。

我對《波西米亞狂想曲》的印象始於大學。那時候一塌糊塗BBS有個搖滾板塊,不知道為什麼平時聽古典的我覺得應該附庸風雅地去聽聽搖滾。那裡聚集了一群搖滾青年,既帥且騷,既文藝且瘋狂。我和他們去唱過幾次K,一般開始要唱一些不痛不癢的流行歌曲,酒過三巡開始唱《國際歌》熱身,然後憑著《國際歌》的高音護體開始唱搖滾。我深深為他們的嗓音所折服。後來版上出了一張CD,是各位版友各選了一首他們最喜歡的搖滾歌曲。我對《波西米亞狂想曲》的認識,大概是從那段時間開始的。

《波西米亞狂想曲》偉大從來都在以疼痛取悅人世 真的是這樣的嗎

我一直覺得在現代音樂裡,有的旋律是東方的,有的旋律是西方的,而最好的旋律是全人類的。《波西米亞狂想曲》就給我這種感覺,最開始,我以為是因為裡面加入了歌劇的成分,後來發現其實在歌劇之前的鋼琴部分就是如此了。不僅旋律如此,歌詞也是有宇宙意義的,不但提到了所有人生的根源——童年和母親,有著弗洛伊德式的情節,還有浮士德式的靈魂清算,與自我的戰爭與宿命論般的和解。因為如此,這首歌變成了全人類的鄉愁,從詞到曲,一首長達6分鐘卻沒有副歌的重金屬搖滾、民謠、歌劇的混合,讓我在昨晚的影院又重新回到了十幾年前的校園,成為了我的鄉愁。我甚至不記得那些卡拉okay店的名字,也不記得那些版友的去向,BBS最終也消失了——不僅是某個BBS,而是作為一種社交形式的的存在的消失;但那些唱歌的身影和那張CD,卻一直在我的記憶裡。電影講的是Freddie的生平,Rami Malek的演繹可以說是相當生動了。這部影片的拍攝得到了皇后樂隊的很多加持,裡面的歌曲版權都是無償供給的。最後二十分鐘的那段Live Aid表演,簡直是史上最大製作的Cosplay:從演員到群演,從鋼琴上擺放的飲料到舞臺上纏繞的電線,這曲讚歌給我們彌補了當年錄像的單角度和模糊的畫面,搞了一個真人版3D VR。人類真奇妙,史上最大的樂隊都是咫尺之隔的鄰居、同學組成的,常常讓人發出感概,為什麼天才都集中在方圓幾裡的地方。或者說,他們互相成就,缺一不可。電影本身幾乎就是樂隊獻給Freddie的禮物,能看到他們對他的一往情深。我羨慕他們親如一家的感情,同時也在想,如果中國也有搖滾樂或者流行樂的土壤和市場,在當年的搖滾版這樣的地方,會不會成就幾支偉大的樂隊呢。

《波西米亞狂想曲》偉大從來都在以疼痛取悅人世 真的是這樣的嗎

“你永遠在聽你十三歲時聽的歌曲。”我晚了一點,大概是十八歲吧。這首歌賦予了全人類鄉愁的意義,也賦予了每個個體不同的鄉愁的意義。對我來說,基本是一直在腦內循環的、人生中最珍貴的那幾年。

《波西米亞狂想曲》偉大從來都在以疼痛取悅人世 真的是這樣的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