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常用“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來形容自己時運不濟,懷才不遇。因此更多人渴望遇明主建功立業。作為人才輩出的三國時代此類現象比比常見,他們當中有些人選擇主動出擊尋覓良主如郭嘉,荀彧棄袁隨曹,也有些人選擇遁隱於市等待明主來尋,如諸葛孔明三顧茅廬成一世佳話,更多的人則是在亂世之中為了安身立命,從少易老成消逝在歷史長河中。當然在也有幸運的老將在自己生涯的末端遇到對的人成就一段千古美談。蜀中老將嚴顏就是這樣一個幸運兒。

"

古人常用“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來形容自己時運不濟,懷才不遇。因此更多人渴望遇明主建功立業。作為人才輩出的三國時代此類現象比比常見,他們當中有些人選擇主動出擊尋覓良主如郭嘉,荀彧棄袁隨曹,也有些人選擇遁隱於市等待明主來尋,如諸葛孔明三顧茅廬成一世佳話,更多的人則是在亂世之中為了安身立命,從少易老成消逝在歷史長河中。當然在也有幸運的老將在自己生涯的末端遇到對的人成就一段千古美談。蜀中老將嚴顏就是這樣一個幸運兒。

三國消失的將領(四):相遇相知壯烈老將嚴顏

一將成名萬骨枯,更多人成為歷史的塵埃

東蜀相爭

嚴顏,巴郡臨江人,東漢末年蜀地名將。與西涼邊陲有羌氐情況相似,巴郡旁邊也有一個不懷好意的鄰居賨(cong)人,又稱板楯蠻。賨人可謂是巴郡的土人(《華陽國志》記載:宕渠蓋為故寅國,今有寅城、盧城。)早在武王伐紂之時就有他們的身影。到了桓靈兩帝時期由於官府貪婪成風,導致板楯蠻叛亂反反覆覆因其戰力超強也被當時的人譽“神兵”。由此緣故巴人大多以彪悍著稱就有巴將蜀相一說。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時為交州牧劉焉因侍中董扶說益州有天子之氣,就向朝廷上書改任自己為益州牧。入蜀之後擺在劉焉面前的卻是黃巾餘黨馬相叛亂之後遺留下的滿目狼藉。於是開始大刀闊斧的改治階段,《華陽國志 公孫述劉二牧志》記載:焉既到州,移治綿竹,撫納離叛,務行小惠。時南陽、三輔民數萬家避地入蜀,焉恣饒之,引為黨與,號“東州士”。遣張魯斷北道。枉誅大姓巴郡太守王鹹、李權等十餘人以立威刑。前後左右部司馬擬四軍,統兵,位皆二千石。作為劉焉政策的產物嚴顏,張任,黃權等人也就在這個時候被提拔重用。由於劉焉完全掌控益州局勢,益州本土勢力以及東州勢力之間出現難得的穩定局面。直到興平元年(194年)劉焉病逝,其子劉璋繼任益州牧。劉璋這人是出了名的老實人,性格柔弱寬容,沒有他父親那樣的威望來控制局面。很快這個平衡就被打破,先是巴夷杜濩、樸胡、袁約等背叛劉璋投奔漢中張魯。劉璋大怒殺了張魯的母親,命當時東州派領袖龐羲去討伐張魯,結果大敗而歸。後因張魯大部分部曲在巴西,任命龐羲為巴西太守。這就引發當時益州派領袖趙韙不滿《華陽國志》記載:羲以宜須兵衛,輒召漢昌賨民為兵。或構羲於璋,璋與之情好攜隙。趙韙數進諫,不從,亦恚恨也。更讓趙韙氣憤是原先劉焉時代收編的東州兵出了問題,成了百姓的災難,忍無可忍的趙韙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發動叛亂,因其為本土派領袖多地響應。最終靠著東州兵拼死力戰於江州誅殺趙韙。趙韙被誅之後引起龐羲的恐慌,於是私自招募板楯蠻打算謀反,幸得巴西人士程畿勸說下放棄計劃。不過在劉璋的心中對東州派人士有芥蒂(從後來東州派人士官職可以看出劉璋已經開始提防重新啟用益州本土人士來維持平衡。)也為劉璋丟失益州埋下重要一個禍根。

"

古人常用“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來形容自己時運不濟,懷才不遇。因此更多人渴望遇明主建功立業。作為人才輩出的三國時代此類現象比比常見,他們當中有些人選擇主動出擊尋覓良主如郭嘉,荀彧棄袁隨曹,也有些人選擇遁隱於市等待明主來尋,如諸葛孔明三顧茅廬成一世佳話,更多的人則是在亂世之中為了安身立命,從少易老成消逝在歷史長河中。當然在也有幸運的老將在自己生涯的末端遇到對的人成就一段千古美談。蜀中老將嚴顏就是這樣一個幸運兒。

三國消失的將領(四):相遇相知壯烈老將嚴顏

一將成名萬骨枯,更多人成為歷史的塵埃

東蜀相爭

嚴顏,巴郡臨江人,東漢末年蜀地名將。與西涼邊陲有羌氐情況相似,巴郡旁邊也有一個不懷好意的鄰居賨(cong)人,又稱板楯蠻。賨人可謂是巴郡的土人(《華陽國志》記載:宕渠蓋為故寅國,今有寅城、盧城。)早在武王伐紂之時就有他們的身影。到了桓靈兩帝時期由於官府貪婪成風,導致板楯蠻叛亂反反覆覆因其戰力超強也被當時的人譽“神兵”。由此緣故巴人大多以彪悍著稱就有巴將蜀相一說。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時為交州牧劉焉因侍中董扶說益州有天子之氣,就向朝廷上書改任自己為益州牧。入蜀之後擺在劉焉面前的卻是黃巾餘黨馬相叛亂之後遺留下的滿目狼藉。於是開始大刀闊斧的改治階段,《華陽國志 公孫述劉二牧志》記載:焉既到州,移治綿竹,撫納離叛,務行小惠。時南陽、三輔民數萬家避地入蜀,焉恣饒之,引為黨與,號“東州士”。遣張魯斷北道。枉誅大姓巴郡太守王鹹、李權等十餘人以立威刑。前後左右部司馬擬四軍,統兵,位皆二千石。作為劉焉政策的產物嚴顏,張任,黃權等人也就在這個時候被提拔重用。由於劉焉完全掌控益州局勢,益州本土勢力以及東州勢力之間出現難得的穩定局面。直到興平元年(194年)劉焉病逝,其子劉璋繼任益州牧。劉璋這人是出了名的老實人,性格柔弱寬容,沒有他父親那樣的威望來控制局面。很快這個平衡就被打破,先是巴夷杜濩、樸胡、袁約等背叛劉璋投奔漢中張魯。劉璋大怒殺了張魯的母親,命當時東州派領袖龐羲去討伐張魯,結果大敗而歸。後因張魯大部分部曲在巴西,任命龐羲為巴西太守。這就引發當時益州派領袖趙韙不滿《華陽國志》記載:羲以宜須兵衛,輒召漢昌賨民為兵。或構羲於璋,璋與之情好攜隙。趙韙數進諫,不從,亦恚恨也。更讓趙韙氣憤是原先劉焉時代收編的東州兵出了問題,成了百姓的災難,忍無可忍的趙韙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發動叛亂,因其為本土派領袖多地響應。最終靠著東州兵拼死力戰於江州誅殺趙韙。趙韙被誅之後引起龐羲的恐慌,於是私自招募板楯蠻打算謀反,幸得巴西人士程畿勸說下放棄計劃。不過在劉璋的心中對東州派人士有芥蒂(從後來東州派人士官職可以看出劉璋已經開始提防重新啟用益州本土人士來維持平衡。)也為劉璋丟失益州埋下重要一個禍根。

三國消失的將領(四):相遇相知壯烈老將嚴顏

劉璋可謂是盛世之能臣,亂世之庸主

引狼入室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聽聞曹操將要征討荊州,派遣陰溥為使聯絡曹操。於是曹操加封劉璋為振威將軍,其兄劉瑁為平寇將軍。兩年後為表達誠意命張肅(張鬆兄長)派遣叟兵(跟賨人一樣是一種戰鬥力極強的兵種)相助曹公。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親征荊州,劉琮舉州投降。劉璋立馬派遣張鬆前往荊州以示友好,然而曹操忙著追擊劉備,對張鬆的態度也是不理不睬這引發張鬆的不滿。赤壁之後,曹操敗退張鬆卻沒有急著回益州,留在荊州觀望局勢。後劉備奪取荊州張鬆自然而然跟劉備聯繫上了。劉備對張鬆可謂是禮遇有加,張鬆對劉備這位英主是青睞有加。雙方一拍即合開始密謀奪取益州計劃。回到益州之後,又聽聞曹操要討伐張魯,張鬆乘機向劉璋進言邀請劉備入川抵抗曹操。劉璋聽取他的建議,原因也很簡單:一來荊州與益州相近劉備又在赤壁之戰中擊退不可一世的曹軍。第二就是劉備的身份,雖說劉備這個皇叔的身份存疑,但得到世人的公認,作為親戚的劉備應該不會坑自己,於是派遣法正去引劉備入川。這舉動卻遭到益州本土人士反對,《後漢書》記載:璋主簿巴西黃權諫曰:“劉備有梟名,今以部曲遇之,則不滿其心,以賓客待之,則一國不容二主,此非自安之道。”從事廣漢王累自倒懸於州門以諫。劉璋據不採納,作為蜀中名將嚴顏也察覺到當劉備路過江州時候,嚴顏拊心嘆息道:“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者也!”為何本土人士對劉入川這事極度反對?一方面是劉璋重用益州本土人士,讓那些人有發揮才能的空間,更重要的是劉璋愛民如子的形象深入人心。《三國志 劉璋傳》記載:“十九年,進圍成都數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萬人,谷帛支一年,吏民鹹欲死戰”。至於劉備入蜀之後是否能跟劉璋一樣還是一個未知數。另一方面荊州集團和益州集團是出了名的死對頭,當初劉焉因私乘輿車具就是因為劉表上言朝廷,稱他有圖謀不軌。而益州發生叛亂劉表多少也暗中參與,因此作為荊州集團繼任者的劉備也讓益州人士反感。果不其然,入川之後的劉備開始打起益州的主意,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由於張肅害怕大禍臨頭,將劉備圖謀西川之事告於劉璋,二劉正式決裂。身經百戰的嚴顏早已在江州前線上等候敵軍襲來,只是讓他沒有想到這個敵人會讓自己千古留名。

"

古人常用“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來形容自己時運不濟,懷才不遇。因此更多人渴望遇明主建功立業。作為人才輩出的三國時代此類現象比比常見,他們當中有些人選擇主動出擊尋覓良主如郭嘉,荀彧棄袁隨曹,也有些人選擇遁隱於市等待明主來尋,如諸葛孔明三顧茅廬成一世佳話,更多的人則是在亂世之中為了安身立命,從少易老成消逝在歷史長河中。當然在也有幸運的老將在自己生涯的末端遇到對的人成就一段千古美談。蜀中老將嚴顏就是這樣一個幸運兒。

三國消失的將領(四):相遇相知壯烈老將嚴顏

一將成名萬骨枯,更多人成為歷史的塵埃

東蜀相爭

嚴顏,巴郡臨江人,東漢末年蜀地名將。與西涼邊陲有羌氐情況相似,巴郡旁邊也有一個不懷好意的鄰居賨(cong)人,又稱板楯蠻。賨人可謂是巴郡的土人(《華陽國志》記載:宕渠蓋為故寅國,今有寅城、盧城。)早在武王伐紂之時就有他們的身影。到了桓靈兩帝時期由於官府貪婪成風,導致板楯蠻叛亂反反覆覆因其戰力超強也被當時的人譽“神兵”。由此緣故巴人大多以彪悍著稱就有巴將蜀相一說。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時為交州牧劉焉因侍中董扶說益州有天子之氣,就向朝廷上書改任自己為益州牧。入蜀之後擺在劉焉面前的卻是黃巾餘黨馬相叛亂之後遺留下的滿目狼藉。於是開始大刀闊斧的改治階段,《華陽國志 公孫述劉二牧志》記載:焉既到州,移治綿竹,撫納離叛,務行小惠。時南陽、三輔民數萬家避地入蜀,焉恣饒之,引為黨與,號“東州士”。遣張魯斷北道。枉誅大姓巴郡太守王鹹、李權等十餘人以立威刑。前後左右部司馬擬四軍,統兵,位皆二千石。作為劉焉政策的產物嚴顏,張任,黃權等人也就在這個時候被提拔重用。由於劉焉完全掌控益州局勢,益州本土勢力以及東州勢力之間出現難得的穩定局面。直到興平元年(194年)劉焉病逝,其子劉璋繼任益州牧。劉璋這人是出了名的老實人,性格柔弱寬容,沒有他父親那樣的威望來控制局面。很快這個平衡就被打破,先是巴夷杜濩、樸胡、袁約等背叛劉璋投奔漢中張魯。劉璋大怒殺了張魯的母親,命當時東州派領袖龐羲去討伐張魯,結果大敗而歸。後因張魯大部分部曲在巴西,任命龐羲為巴西太守。這就引發當時益州派領袖趙韙不滿《華陽國志》記載:羲以宜須兵衛,輒召漢昌賨民為兵。或構羲於璋,璋與之情好攜隙。趙韙數進諫,不從,亦恚恨也。更讓趙韙氣憤是原先劉焉時代收編的東州兵出了問題,成了百姓的災難,忍無可忍的趙韙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發動叛亂,因其為本土派領袖多地響應。最終靠著東州兵拼死力戰於江州誅殺趙韙。趙韙被誅之後引起龐羲的恐慌,於是私自招募板楯蠻打算謀反,幸得巴西人士程畿勸說下放棄計劃。不過在劉璋的心中對東州派人士有芥蒂(從後來東州派人士官職可以看出劉璋已經開始提防重新啟用益州本土人士來維持平衡。)也為劉璋丟失益州埋下重要一個禍根。

三國消失的將領(四):相遇相知壯烈老將嚴顏

劉璋可謂是盛世之能臣,亂世之庸主

引狼入室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聽聞曹操將要征討荊州,派遣陰溥為使聯絡曹操。於是曹操加封劉璋為振威將軍,其兄劉瑁為平寇將軍。兩年後為表達誠意命張肅(張鬆兄長)派遣叟兵(跟賨人一樣是一種戰鬥力極強的兵種)相助曹公。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親征荊州,劉琮舉州投降。劉璋立馬派遣張鬆前往荊州以示友好,然而曹操忙著追擊劉備,對張鬆的態度也是不理不睬這引發張鬆的不滿。赤壁之後,曹操敗退張鬆卻沒有急著回益州,留在荊州觀望局勢。後劉備奪取荊州張鬆自然而然跟劉備聯繫上了。劉備對張鬆可謂是禮遇有加,張鬆對劉備這位英主是青睞有加。雙方一拍即合開始密謀奪取益州計劃。回到益州之後,又聽聞曹操要討伐張魯,張鬆乘機向劉璋進言邀請劉備入川抵抗曹操。劉璋聽取他的建議,原因也很簡單:一來荊州與益州相近劉備又在赤壁之戰中擊退不可一世的曹軍。第二就是劉備的身份,雖說劉備這個皇叔的身份存疑,但得到世人的公認,作為親戚的劉備應該不會坑自己,於是派遣法正去引劉備入川。這舉動卻遭到益州本土人士反對,《後漢書》記載:璋主簿巴西黃權諫曰:“劉備有梟名,今以部曲遇之,則不滿其心,以賓客待之,則一國不容二主,此非自安之道。”從事廣漢王累自倒懸於州門以諫。劉璋據不採納,作為蜀中名將嚴顏也察覺到當劉備路過江州時候,嚴顏拊心嘆息道:“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者也!”為何本土人士對劉入川這事極度反對?一方面是劉璋重用益州本土人士,讓那些人有發揮才能的空間,更重要的是劉璋愛民如子的形象深入人心。《三國志 劉璋傳》記載:“十九年,進圍成都數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萬人,谷帛支一年,吏民鹹欲死戰”。至於劉備入蜀之後是否能跟劉璋一樣還是一個未知數。另一方面荊州集團和益州集團是出了名的死對頭,當初劉焉因私乘輿車具就是因為劉表上言朝廷,稱他有圖謀不軌。而益州發生叛亂劉表多少也暗中參與,因此作為荊州集團繼任者的劉備也讓益州人士反感。果不其然,入川之後的劉備開始打起益州的主意,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由於張肅害怕大禍臨頭,將劉備圖謀西川之事告於劉璋,二劉正式決裂。身經百戰的嚴顏早已在江州前線上等候敵軍襲來,只是讓他沒有想到這個敵人會讓自己千古留名。

三國消失的將領(四):相遇相知壯烈老將嚴顏

對於嚴顏來說抵擋劉備是為報先主劉焉的恩情

義釋美名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張飛、諸葛亮、趙雲等領軍逆流而上入川馳援劉備,江州就成了首要目標。至於江州守將是誰,三國志和華陽國志的說法卻不相同,三國志認為是巴郡太守嚴顏,華陽國志則認為是趙筰(十九年,關羽統荊州事,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溯江降下巴東,入巴郡。巴郡太守巴西趙筰拒守,飛攻破之。)參考黃忠情況來看,趙筰的可能性比較大,嚴顏則極大可能性作為二號人物輔佐趙筰(從事後趙筰被任為益州別駕從事可以佐證趙筰在劉璋時期身居要職)。這一仗讓張飛吃了不小的苦頭。《三國志 張飛傳》記載:“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飛呵顏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飛怒,令左右牽去斫頭,顏色不變,曰:“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以至於氣的張飛要砍嚴顏來洩憤,不過另人奇怪的是張飛卻選擇釋放嚴顏,想必是張飛對於嚴顏的這份忠義是無比敬佩。但讓嚴顏感動不己的是張飛把他奉為賓客,東漢末年的賓客可不像現在賓客那樣他們附屬於主人戶籍,脫離地方管轄。如曹洪在許昌和長社的賓客,徵調不肯如法。換而言之張飛不僅讓嚴顏安度晚年,也讓他以劉璋部下的忠義美名留於世。至此以後史書上就沒有關於嚴顏,不過可以從一些記載中尋找到蛛絲馬跡。首先就是平定益州之後張飛被任命為巴西太守,囤閬中。而在張飛任期內的七年中閬中治理的井井有條,這於嚴顏密不可分的。《華陽國志 巴志》記載:“閬中縣郡治。有彭池大澤,名山靈臺,見文緯書讖。大姓有三狐、五馬、蒲、趙、任、黃、嚴也。”而作為大姓之一的嚴家可以說是張飛治理閬中的重要支柱,次年張飛與張郃決戰瓦口關,大破張郃確保巴西的穩定。或許《三國演義》對於老將嚴顏如此謝幕感到惋惜,就給增加了一場漢中之戰大戲為其落幕。但無論怎麼樣嚴顏是幸運的在人生的末尾讓後人熟知。也未見到後來關羽因傅士仁,糜芳背叛而死,蜀漢衰落的悲劇。

"

古人常用“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來形容自己時運不濟,懷才不遇。因此更多人渴望遇明主建功立業。作為人才輩出的三國時代此類現象比比常見,他們當中有些人選擇主動出擊尋覓良主如郭嘉,荀彧棄袁隨曹,也有些人選擇遁隱於市等待明主來尋,如諸葛孔明三顧茅廬成一世佳話,更多的人則是在亂世之中為了安身立命,從少易老成消逝在歷史長河中。當然在也有幸運的老將在自己生涯的末端遇到對的人成就一段千古美談。蜀中老將嚴顏就是這樣一個幸運兒。

三國消失的將領(四):相遇相知壯烈老將嚴顏

一將成名萬骨枯,更多人成為歷史的塵埃

東蜀相爭

嚴顏,巴郡臨江人,東漢末年蜀地名將。與西涼邊陲有羌氐情況相似,巴郡旁邊也有一個不懷好意的鄰居賨(cong)人,又稱板楯蠻。賨人可謂是巴郡的土人(《華陽國志》記載:宕渠蓋為故寅國,今有寅城、盧城。)早在武王伐紂之時就有他們的身影。到了桓靈兩帝時期由於官府貪婪成風,導致板楯蠻叛亂反反覆覆因其戰力超強也被當時的人譽“神兵”。由此緣故巴人大多以彪悍著稱就有巴將蜀相一說。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時為交州牧劉焉因侍中董扶說益州有天子之氣,就向朝廷上書改任自己為益州牧。入蜀之後擺在劉焉面前的卻是黃巾餘黨馬相叛亂之後遺留下的滿目狼藉。於是開始大刀闊斧的改治階段,《華陽國志 公孫述劉二牧志》記載:焉既到州,移治綿竹,撫納離叛,務行小惠。時南陽、三輔民數萬家避地入蜀,焉恣饒之,引為黨與,號“東州士”。遣張魯斷北道。枉誅大姓巴郡太守王鹹、李權等十餘人以立威刑。前後左右部司馬擬四軍,統兵,位皆二千石。作為劉焉政策的產物嚴顏,張任,黃權等人也就在這個時候被提拔重用。由於劉焉完全掌控益州局勢,益州本土勢力以及東州勢力之間出現難得的穩定局面。直到興平元年(194年)劉焉病逝,其子劉璋繼任益州牧。劉璋這人是出了名的老實人,性格柔弱寬容,沒有他父親那樣的威望來控制局面。很快這個平衡就被打破,先是巴夷杜濩、樸胡、袁約等背叛劉璋投奔漢中張魯。劉璋大怒殺了張魯的母親,命當時東州派領袖龐羲去討伐張魯,結果大敗而歸。後因張魯大部分部曲在巴西,任命龐羲為巴西太守。這就引發當時益州派領袖趙韙不滿《華陽國志》記載:羲以宜須兵衛,輒召漢昌賨民為兵。或構羲於璋,璋與之情好攜隙。趙韙數進諫,不從,亦恚恨也。更讓趙韙氣憤是原先劉焉時代收編的東州兵出了問題,成了百姓的災難,忍無可忍的趙韙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發動叛亂,因其為本土派領袖多地響應。最終靠著東州兵拼死力戰於江州誅殺趙韙。趙韙被誅之後引起龐羲的恐慌,於是私自招募板楯蠻打算謀反,幸得巴西人士程畿勸說下放棄計劃。不過在劉璋的心中對東州派人士有芥蒂(從後來東州派人士官職可以看出劉璋已經開始提防重新啟用益州本土人士來維持平衡。)也為劉璋丟失益州埋下重要一個禍根。

三國消失的將領(四):相遇相知壯烈老將嚴顏

劉璋可謂是盛世之能臣,亂世之庸主

引狼入室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聽聞曹操將要征討荊州,派遣陰溥為使聯絡曹操。於是曹操加封劉璋為振威將軍,其兄劉瑁為平寇將軍。兩年後為表達誠意命張肅(張鬆兄長)派遣叟兵(跟賨人一樣是一種戰鬥力極強的兵種)相助曹公。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親征荊州,劉琮舉州投降。劉璋立馬派遣張鬆前往荊州以示友好,然而曹操忙著追擊劉備,對張鬆的態度也是不理不睬這引發張鬆的不滿。赤壁之後,曹操敗退張鬆卻沒有急著回益州,留在荊州觀望局勢。後劉備奪取荊州張鬆自然而然跟劉備聯繫上了。劉備對張鬆可謂是禮遇有加,張鬆對劉備這位英主是青睞有加。雙方一拍即合開始密謀奪取益州計劃。回到益州之後,又聽聞曹操要討伐張魯,張鬆乘機向劉璋進言邀請劉備入川抵抗曹操。劉璋聽取他的建議,原因也很簡單:一來荊州與益州相近劉備又在赤壁之戰中擊退不可一世的曹軍。第二就是劉備的身份,雖說劉備這個皇叔的身份存疑,但得到世人的公認,作為親戚的劉備應該不會坑自己,於是派遣法正去引劉備入川。這舉動卻遭到益州本土人士反對,《後漢書》記載:璋主簿巴西黃權諫曰:“劉備有梟名,今以部曲遇之,則不滿其心,以賓客待之,則一國不容二主,此非自安之道。”從事廣漢王累自倒懸於州門以諫。劉璋據不採納,作為蜀中名將嚴顏也察覺到當劉備路過江州時候,嚴顏拊心嘆息道:“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者也!”為何本土人士對劉入川這事極度反對?一方面是劉璋重用益州本土人士,讓那些人有發揮才能的空間,更重要的是劉璋愛民如子的形象深入人心。《三國志 劉璋傳》記載:“十九年,進圍成都數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萬人,谷帛支一年,吏民鹹欲死戰”。至於劉備入蜀之後是否能跟劉璋一樣還是一個未知數。另一方面荊州集團和益州集團是出了名的死對頭,當初劉焉因私乘輿車具就是因為劉表上言朝廷,稱他有圖謀不軌。而益州發生叛亂劉表多少也暗中參與,因此作為荊州集團繼任者的劉備也讓益州人士反感。果不其然,入川之後的劉備開始打起益州的主意,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由於張肅害怕大禍臨頭,將劉備圖謀西川之事告於劉璋,二劉正式決裂。身經百戰的嚴顏早已在江州前線上等候敵軍襲來,只是讓他沒有想到這個敵人會讓自己千古留名。

三國消失的將領(四):相遇相知壯烈老將嚴顏

對於嚴顏來說抵擋劉備是為報先主劉焉的恩情

義釋美名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張飛、諸葛亮、趙雲等領軍逆流而上入川馳援劉備,江州就成了首要目標。至於江州守將是誰,三國志和華陽國志的說法卻不相同,三國志認為是巴郡太守嚴顏,華陽國志則認為是趙筰(十九年,關羽統荊州事,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溯江降下巴東,入巴郡。巴郡太守巴西趙筰拒守,飛攻破之。)參考黃忠情況來看,趙筰的可能性比較大,嚴顏則極大可能性作為二號人物輔佐趙筰(從事後趙筰被任為益州別駕從事可以佐證趙筰在劉璋時期身居要職)。這一仗讓張飛吃了不小的苦頭。《三國志 張飛傳》記載:“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飛呵顏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飛怒,令左右牽去斫頭,顏色不變,曰:“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以至於氣的張飛要砍嚴顏來洩憤,不過另人奇怪的是張飛卻選擇釋放嚴顏,想必是張飛對於嚴顏的這份忠義是無比敬佩。但讓嚴顏感動不己的是張飛把他奉為賓客,東漢末年的賓客可不像現在賓客那樣他們附屬於主人戶籍,脫離地方管轄。如曹洪在許昌和長社的賓客,徵調不肯如法。換而言之張飛不僅讓嚴顏安度晚年,也讓他以劉璋部下的忠義美名留於世。至此以後史書上就沒有關於嚴顏,不過可以從一些記載中尋找到蛛絲馬跡。首先就是平定益州之後張飛被任命為巴西太守,囤閬中。而在張飛任期內的七年中閬中治理的井井有條,這於嚴顏密不可分的。《華陽國志 巴志》記載:“閬中縣郡治。有彭池大澤,名山靈臺,見文緯書讖。大姓有三狐、五馬、蒲、趙、任、黃、嚴也。”而作為大姓之一的嚴家可以說是張飛治理閬中的重要支柱,次年張飛與張郃決戰瓦口關,大破張郃確保巴西的穩定。或許《三國演義》對於老將嚴顏如此謝幕感到惋惜,就給增加了一場漢中之戰大戲為其落幕。但無論怎麼樣嚴顏是幸運的在人生的末尾讓後人熟知。也未見到後來關羽因傅士仁,糜芳背叛而死,蜀漢衰落的悲劇。

三國消失的將領(四):相遇相知壯烈老將嚴顏

張飛與嚴顏雖不同齡,卻有相同的忠義

華陽國志對於嚴顏的評價是壯烈,這是對他人生最完美的詮釋。當人們感嘆張飛義釋嚴顏時候不禁想問是嚴顏成就了張飛的國士之風,還是張飛成就了嚴顏壯烈忠義。想必是雙方互相成就彼此。以劉璋的忠臣留於蜀地,又以張飛的摯友保衛蜀地。或許正應了那句“老兵不死,只會凋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