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曆史中上,不僅存在一批流傳千古的名將,更有許多不知名的將領。有些將領中有些因小說《三國演義》存在世人皆知,不過在歷史上他們卻只是輕描淡筆的走個過場,也有些將領在史書有濃墨重彩的一筆,卻被人遺忘。從而就形成一個現象,如果按照時間線閱讀史書,看著看著這人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這些人就成了“失蹤將領”。而馬岱就是這樣一位“失蹤將領”,那麼馬岱究竟是有如何輝煌戰績呢?

三國消失的將領:投蜀盼隴的陳倉侯馬岱

在歷史上馬岱是為數不多沒有字號記載的將領

小將歲月

馬岱,扶風茂陵人,馬超從弟。與其他草根出身不同,馬岱的出身可謂是身份顯赫。叔父馬騰早在東漢末年虎據西涼成為一方諸侯,堂哥馬超更是年少成名。西涼邊陲,屢屢發生羌亂也讓西涼民眾有崇武這傳統,因此傳統馬岱的武藝也不會差到哪去。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正當曹操準備與曹劉兩家赤壁決戰之時,因害怕馬騰韓遂在西涼地區趁火打劫(韓,馬兩人本身就以叛軍起家,且多次反反覆覆。曹操的擔心並無道理)於是派張既去勸說馬騰入朝為官(實則作為人質),馬騰感覺到自己年紀大了,也厭倦與自己結拜兄弟韓遂多年來爭鬥,接受張既勸說前往鄴城赴任。不過馬騰這一走可不光是自己一個人《典略》記載:及騰之入,因詔拜為偏將軍,使領騰營。又拜超弟休奉車都尉,休弟鐵騎都尉,徙其家屬皆詣鄴,惟超獨留。至於馬超的留任更多的是馬騰勢力與曹操談判的結果。這一段後來在《三國演義》中成了馬岱登場背景:馬騰父子被殺,馬岱扮成客商逃回西涼報信,馬超起兵反曹為父報仇。似乎合情合理實則漏洞百出。馬超於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發動著名的潼關之戰,馬騰被殺的時間卻是在次年也就是建安十七年(資治通鑑記載夏,五月,癸未,誅衛尉馬騰,夷三族),不過這也恰恰證明馬岱是留在西涼軍中。為什麼這麼說呢?《三國志 龐德傳》記載道:“每戰,常陷陳卻敵,勇冠騰軍。後騰徵為衛尉,德留屬超。”在這裡可以看出龐德因勇冠三軍成了馬騰留給馬超的一張王牌,作為代表宗親力量的馬岱則是馬騰留下的另一張王牌。眾所周知西涼勢力錯綜複雜,除了馬騰,韓遂,曹操這三家之外更有羌、氐勢力存在,就像現代企業二代接班一樣,除了父輩留下的老臣之外,自己宗室親屬則成了可以信賴的人,馬騰浩浩蕩蕩的帶走馬氏宗親也該考慮到這點。因此可以肯定馬岱在軍營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潼關之戰馬超所謂的十萬聯軍本身就是一幫心懷鬼胎集結而成,哪是曹操的對手,被一封塗塗改改的招安書搞的互相猜忌,最終土崩瓦解。關中之戰的失敗不僅讓馬騰多年的基業毀於一代,也讓馬超軍團從主動變成被動開啟流亡歲月。

三國消失的將領:投蜀盼隴的陳倉侯馬岱

作為馬超的堂弟,馬岱從小將歲月一路陪伴到馬超最後歲月

流亡歲月

潼關之戰之後,不甘心失敗的馬超準備捲土重來。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趁著曹操與孫權大戰濡須口期間,馬超瞄準時機聯合羌、氐、張魯勢力發動冀城之戰試圖奪回涼州故地。期間雖一度得到隴右地區,無奈寡不敵眾。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帶著龐德,馬岱等親信投奔漢中張魯。張魯對馬超才能是十分欣賞,這可引來張魯手下對馬超的嫉妒,先是張魯打算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馬超,結果被部下勸諫下反悔了,後又漢中大臣遭受的排擠。而馬超原本想依靠張魯的力量重回故鄉西涼,可惜讓馬超失望的是張魯只想著偏安一隅,根本就不想為了馬超得罪曹操。時間一長馬超對張魯就有所不滿,張魯的手下楊白(就是被現代網友戲稱“松柏二聖”的楊柏的原型)就打算除了馬超以絕後患。《典略》記載:“又魯將楊白等欲害其能,超遂從武都逃入氐中,轉奔往蜀。是歲建安十九年也。”可見馬超投蜀是相當急的,不僅留下父親馬騰留給自己的王牌龐德(當然不排除已告知龐德,但龐德本身與自己的兄弟龐柔有殺妻之恨拒絕前往),還拋妻棄子。帶著馬岱從氐人的領地投奔劉皇叔,結束流亡歲月。可以說在馬超最艱難的歲月當中,只有堂弟馬岱這一位親人伴其左右讓他堅持殺回西涼的決定。也許讓馬岱沒有想到這次投奔之後,他走上自己的巔峰。

三國消失的將領:投蜀盼隴的陳倉侯馬岱

流亡歲月讓馬岱成長為馬超的左右手,也讓他更渴望重返西涼

兄志弟繼

投奔劉備之後,哥倆也沒有忘記重返西涼的夙願,跟隨劉皇叔參加大大小小的戰役只求能回到故土。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壯志未酬的馬超走完了四十九年的歲月,臨終前上疏劉備:“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曾經赫赫一時的馬氏一族現如今只剩下馬岱一人。隨著時光流逝,蜀漢王朝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主公劉玄德在“夷陵之戰”之後駕崩,原先漢中王時期前後左右四大將軍(分別為:前將軍關羽,左將軍馬超,右將軍張飛,後將軍黃忠)紛紛隕落。但重返西涼的夙願在馬岱心中從未改變。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堂兄馬超死後的第六年,馬岱隨著丞相諸葛亮進行北伐之戰,史書上沒有記載相關馬岱在這五次北伐戰爭中有什麼功績,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對羌、氐上馬岱發揮他的貢獻。《三國志 楊阜傳》記載:“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也從側面看出西涼馬氏對羌、氐的影響力。可惜五次北伐均已失敗告終。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於五丈原逝世,臨死前與楊儀,費禕,姜維三人密謀定下留下讓魏延斷後,姜維次之,如果魏延不服從,就不必管它。諸葛亮死後楊儀令費禕去探探口風,魏延說“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那魏延為何會如此的目中無人?魏延這人吧史書對他評價是“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簡單點說就是牛人有牛脾氣,其他都怕他躲著他(可見魏延這人緣有多差),在劉備,諸葛亮庇佑下也沒有捅大簍子,但偏偏遇到楊儀這塊硬石頭,楊儀這人估計也牛脾氣一個也不管你魏延脾氣如何就是不給你面子,結果兩人都看對方不順眼勢同水火。就形成了一個要撤,一個要進,魏延中途攔截楊儀部隊,一天之內雙方向劉禪上書都說告對方謀反。這下把阿斗難糊塗了就詢問董允和蔣琬,董允和蔣琬兩人原本就對魏延不滿,更擔心魏延趁機鬧大亂子,於是都保楊儀懷疑魏延(畢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也可以理解)。楊儀接到指令之後先派王平去抵抗魏延,在王平的勸退下,魏延手下的人都跑散了不部分,而魏延不服氣帶著自己的兒子準備回漢中整頓然後去成都理論。楊儀就派馬岱去討伐魏延,馬岱不負眾望斬了魏延防止蜀軍內部分裂,這雖然是馬岱這輩子唯一載入史冊的功績,但也是蜀漢崩塌的序章。馬岱的夙願也隨魏延之死再次渺茫了。

三國消失的將領:投蜀盼隴的陳倉侯馬岱

魏延雖然驍勇善戰,無奈不懂朝中規則。但不可否認他對蜀漢的忠心

後事迷蹤

討伐魏延之後,馬岱也因斬殺魏延之功封為平北將軍、進封陳倉侯。次年(公元235年)馬岱率眾伐魏,結果是大敗而歸。《晉書 帝紀 高祖宣帝》記載:蜀將馬岱入寇,帝遣將軍牛金擊走之,斬千餘級。令人奇怪的是馬岱這次行動幾乎是不著調,既不清楚帶了多少人,也不清楚目的何在,就損失千餘人,但從兩件事或許可以佐證馬岱此次伐魏的目的:一是《晉書 帝紀 高祖宣帝》記載:武都氐王苻雙、強端帥其屬六千餘人來降。二是《三國志 楊儀傳》:廢儀為民,徒漢嘉郡。儀至徒所,覆上書誹謗,辭指激切,遂下郡收儀。儀自殺,其妻子還蜀。此前楊儀就因蔣琬接諸葛亮的班感到不滿,蔣琬本身也沒諸葛亮的影響力導致武都氐部對蜀漢有了動搖念頭,馬岱此次出征可能是蔣琬為了轉移矛盾,樹立威望同時又震懾武都氐部的軍事行動,只可惜戰敗讓這一切付之東流。這戰過後馬岱也就從史書上消失了,後續的的歷史資料中並沒有記載他的結局,不過從後世發掘的馬岱墓來看,馬岱因這次戰敗在成都掛個閒置渡過餘生(參考諸葛亮,馬超死後葬於所在來看,如果馬岱是在外駐軍應葬於其駐軍相近的地方,而馬岱卻沒有故此推斷馬岱只是掛著平北將軍虛銜在朝廷內部)。至此威震西涼的馬氏一族退出歷史舞臺,馬岱也未完成堂兄馬超重返西涼的夙願抱憾終身。

三國消失的將領:投蜀盼隴的陳倉侯馬岱

未能迴歸西涼這是馬岱一生中最大的痛

有人責怪馬岱斬殺魏延是一件不光彩的事,但也應理解此時的楊儀作為馬岱的上司,更是在阿斗的授意下斬殺魏延(畢竟君命難為)。只是這一輩子從最大的遺憾卻是沒有迴歸故鄉,可以從馬岱的官位和爵位來看,平北將軍原本是馬超入蜀後在勸劉備進位漢中王時的官職(詳見立漢中王上表漢帝)是馬岱繼承堂兄馬超的心願象徵,陳倉候則更進一步表明這個心願(畢竟誰都明白韓信因暗度陳倉取得關中,關中旁邊就是馬氏一族的故鄉)。或許對於馬岱這樣小人物來說他們拼盡一生只是為了一個小小的心願而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