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1歲喪父

2歲母親改嫁

26歲苦讀中進士

51歲戍邊西北

55歲變法失敗被貶

63歲病逝在調任路上

......

范仲淹死後,“文正”成為文官最尊貴的諡號。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范仲淹剛過完人生第一個生日,父親就猝死在工作崗位上了。

範墉一生為官清廉,留下的遺產連回家車票都買不起。謝氏拿著官府救濟款僱了輛馬車,抱著范仲淹回到老家。

在丈夫的追悼會上,這位年輕的寡婦除了悲傷,還得面對一個更重要的問題:以後的日子可咋過?

范仲淹認為很簡單:只要給口奶吃就行。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第二年,謝氏改嫁了。

相比貞潔烈婦的榮譽證書,還是兒子的生活保障更重要。於是,她抱著范仲淹這個拖油瓶嫁到朱家。

吃了朱家的飯,范仲淹就得給朱文瀚當兒子,他被改名為朱說。幸運的是,母親和繼父一直替他保守這個祕密。

范仲淹從小到大,一直以為自己是朱家子弟。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血緣,是一種天生的依賴。

朱文瀚對范仲淹很好,但謝氏從未放鬆兒子的教育。因為,不管朱家如何有勢力,范仲淹也沒有拼爹的資格。

范仲淹剛到入學年齡,母親就給他找了家寄宿學校——醴泉寺。謝氏只能給兒子這麼多了,人生路得靠他自己走。

她堅信:教養和知識定能改變命運。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晨鐘暮鼓,小范的學習勁頭比上班的和尚還敬業。只有週末放假才能回家,還要給母親彙報學習成果。

看著兒子日漸博學堅毅,謝氏越來越覺得欣慰。跟朱家的紈絝子弟相比,品學兼優的范仲淹簡直能秀出天際。

這麼平淡的日子,一過就是15年。醴泉寺的方丈都換了好幾個,范仲淹還在埋頭苦讀。

他讀遍長山縣所有的藏書,卻還是考不下功名。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那年放寒假回家,范仲淹看到堂兄弟們舉著手機高喊666,打賞主播都是萬兒八千塊的砸。

范仲淹:這些錢得買多少書啊?

堂兄弟:我樂意!

范仲淹:那也不能這麼浪費啊?

堂兄弟:要你管!

范仲淹:這錢都夠我一年學費了!

堂兄弟:你都這麼大了,還有臉花我們朱家的錢!

范仲淹:什麼意思?

堂兄弟:回家問你媽去!

年近半百的謝氏看著兒子,平靜地說出所有故事。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范仲淹羞憤難當,他以為的歲月靜好,全靠母親在負重前行。

原來,所有的一切並不是理所應當。

然而,長期寄人籬下卻是一事無成。

過完年,范仲淹毅然告別母親,發誓出人頭地後接她享福。謝氏不捨的說:去活出自己的人生吧,我相信我兒子肯定行。

臨走時,范仲淹沒有再拿朱家一分一毫。不受嗟來之食,將成為他後半生的熱血志氣。

這一年,范仲淹22歲。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范仲淹來到應天書院(南都學舍)求學,參加科考是唯一的出路。

他靠勤工儉學度日,每天早上起來熬點粥,等涼透了切成四塊。早晚各吃兩塊,就著幾根鹹菜,連瓶老乾媽都捨不得買。

大冬天看書犯困了,嘩嘩的往臉上潑冷水(晝夜苦讀,五年未嘗解衣就枕。夜或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

這生活條件連保潔阿姨都自嘆不如,范仲淹一直不敢懈怠。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有一次,宋真宗來書院視察工作,全校師生跟瘋了似的爭相圍觀。只有范仲淹趴座位上做函數題。

同學:皇帝來了,你都不出去看看?

范仲淹:不著急,總有一天他要單獨接見我。

同學覺得范仲淹志氣非凡,就給他送了份雞腿外賣。范仲淹卻拒絕:我已經習慣天天吃冷粥了,要是嘗過你的雞腿飯,恐怕以後再也喝不下粥了...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苦讀五年,范仲淹考中進士。當上掌管訟獄的九品小官,他將母親接來贍養。

回首過往,雖然自己的生活很清苦,但朱文瀚對他們娘兩有恩情。他以朱說的名字中舉,也算讓朱家的祖墳冒了點青煙。

接下來,他要用半生學到的禮義廉恥,在大宋朝堂上颳起一股清流。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1021年,范仲淹調任泰州。

當地的海堤年久失修,經常發生海水倒灌事故。泰州百姓沒心情坐在家裡看海,一個個拖家帶口的跑路。

范仲淹下基層調研後,提交《修堰工程計劃書》。朝廷本著誰主張誰負責的理念,讓他做了興化縣令。

范仲淹組織上萬民工,開工沒幾天卻遇上海嘯,淹死了一百多個施工員。朝廷裡有些官員坐不住了。

哎呀,這就是老天的警告啊!別再修堤了,反正又淹不到京城...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修還是不修?朝廷開會討論了三天。范仲淹就站在工地上等,海水漫到膝蓋也不後退:那幫孫子到底是跳大神的還是讀書人?

在范仲淹等人的堅持下,修堰工程得以繼續施工。兩百里的海堤修好後,再也沒有發生過水災。

當地群眾感念范仲淹,將這段海堤叫作“范公堤”。即便工程還沒結束,范仲淹就辭職了。

因為母親死了,他要回家守孝。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世界上最牽掛他的那個人去了,范仲淹能做的只有守孝三年。當然,母親留給他的精神永遠都在。

守孝第二年,晏殊請他到應天書院治學。母校近幾年名聲很差勁,不光論文抄襲成風,聽說還有睡女學員的。

范仲淹做了教務處主任,克里馬擦的開展整風活動。他提倡“讀書修身,學有所用”理念,經常犀利點評朝廷政策。

書院的學風煥然一新,范仲淹的名聲也隨之高漲。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1028年,晏殊在宋仁宗面前打了保票,39歲的范仲淹當上皇家圖書館的館長。

第二年冬至,19歲的仁宗帶著文武百官去給太后祝壽。范仲淹不光自己不想去,還不想讓大家去。

他給老闆上疏:你老孃過生日,自己帶著媳婦去就行了,你拉上大臣們幹啥?以後國事聽你的還是你孃的?

仁宗估計看到你孃的不舒服,就沒搭理他。范仲淹卻沒完,又給太后發了封郵件,大意是:皇帝成年了,您老就退居二線吧。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晏殊知道後很生氣:你小子找死別拉著我啊,我可是你的擔保人啊。

范仲淹很認真的給老晏說:“侍奉皇上當危言危行,絕不遜言遜行、阿諛奉承,有益於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雖有殺身之禍也在所不惜...”

晏殊心想:這二貨...

劉太后的生日宴會隆重舉行,范仲淹只等來一張任免書:馬上滾去山西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被貶到地方上,范仲淹提建議就像喝水般頻繁。

朝廷蓋新宮殿,他說不要大興土木,勞民傷財

朝廷擴充編制,他說推行績效考核、精簡官吏

朝廷回收公田,他說降低工資標準會造成貪汙

......

這些建議說了跟沒說一樣,但是宋仁宗記住了范仲淹。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1033年,劉太后死了。宋仁宗轉正後,第一時間召范仲淹回京城上班。

那年全國多地發生旱災,江淮地區還爆發蝗蟲。范仲淹申請開倉賑災,年輕的仁宗卻沒當回事。

范仲淹進宮找老闆,看見仁宗正拿著碗筷等著上國宴。

范仲淹:陛下半天不吃飯,會有啥感覺?

仁宗:餓啊!

范仲淹:你餓,他們就不餓啊?

仁宗:對哦!

發完了救濟糧,范仲淹又帶回災民充飢的野草,給皇親國戚們每家送一份:構建節約型社會,從你做起。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還是那一年,郭皇后和皇帝吵架,不小心打到仁宗的脖子。皇帝怒喊著要廢皇后,宰相呂夷簡也跟著煽風點火。

多數官員不同意,大家都明白郭皇后並無大錯,只不過這兩口子是包辦婚姻,皇帝現在想自由戀愛了。

仁宗堅持要換媳婦,范仲淹帶著十幾號人跪在皇帝辦公室門口。仁宗連洗手間都沒法去,讓呂夷簡打發走他們。

老呂剛一出來,范仲淹就要和他單挑。經過雙方友好協商,決定第二天公開舉辦“廢后辯論賽”。

結果當晚就人事大調整,范仲淹等人全部外放,郭皇后連夜被送進道觀。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范仲淹又成了地方官,那就埋頭幹實事吧。

他在蘇州疏通5條河渠,又將太湖水導入大海而根除水患。因為業績爆表,不到一年又轉回京城。

他在開封府任職期間,大力整肅京城官場的風氣。連噴子們都說:朝廷無憂有範君,京師無事有希文。

沒多久,范仲淹又懟上了呂夷簡。這對冤家都是大才,只是頻道不同:一個是AM,一個是FM。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1036年,范仲淹率先發飆,他對呂宰相任人唯親的癖好相當不滿。

范仲淹編制《百官升遷次序圖》,註釋說明呂夷簡的選拔貓膩。老呂不甘示弱,回擊范仲淹勾結朋黨、挑撥君臣關係。

范仲淹又連寫四封舉報信,證明呂夷簡為人狡詐

呂夷簡又編寫範黨花名冊,聲稱范仲淹結黨營私

......

這場牽連極廣的範呂之爭,史稱“景祐黨爭”。結果范仲淹被趕出京城,呂夷簡被罷黜宰相。

范仲淹離京那天,沒有一個人敢來送別。梅堯臣勸他以後少管閒事,范仲淹卻說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1038年,李元昊註冊西夏集團,還讓宋朝承認他的合法地位。(見秦嶺一白.李元昊篇)

大宋當然不同意小馬仔的分家請求,結果在三川口被揍的找不著北。李元昊抱著遼國岳父的大腿,意氣風發的一塌糊塗。

兩年後,仁宗召回范仲淹,升為龍圖閣直學士,與韓琦、夏竦等人坐著專機直奔大西北。

這一年,范仲淹51歲。從剛正諫言的文官,變成了對抗西夏的邊將。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范仲淹到延州後,修築大量的防禦工事。他將十二座破舊要塞改建為新城,吸納流亡的宋人和党項人。

他邊練兵邊修改軍隊制度,從底層破格提拔作戰將領,狄青就是其中一位(見秦嶺一白.狄青篇)。

范仲淹想穩紮穩打,但是宋仁宗等不了。老闆認為拖得越久,大宋的顏面越掉價。

但是,只有打勝仗才能有顏面。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夏竦提交《反攻計劃申請書》,宋仁宗二話不說就批了:趕緊的,打到李元昊連他媽媽都認不出來。

其實,李媽媽早就認不出來了,她孃家人全被兒子幫上石頭扔河裡餵魚了。

韓琦通知范仲淹一起出兵,范仲淹認為時機未到而不同意。結果,韓琦的部下兵敗好水川,戰死將士萬餘人。

大宋敗的很丟臉,仁宗一怒之下將這哥仨降職處分。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好水川之敗並不是結束,一年後在定川寨又是大敗。韓琦這才佩服范仲淹的遠見,兩人再次齊心合作戍邊。

西北邊防越來越穩固,連放羊的小妹妹都會唱:軍中有一韓,西夏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範,西夏聞之驚破膽。

李元昊打到潘原時,范仲淹帶著六千人馬迫使党項大軍撤退。連西夏人都說:小范老子腹中有數萬甲兵。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西北邊關的粗獷沙塵,也磨不掉文人內心的細膩。范仲淹望著天空南飛的大雁,心中只有無盡的感傷。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妹的!誰特麼沒事會喜歡打仗。這一年,范仲淹54歲。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1044年,西夏經濟瀕臨破產。佔不到大宋的便宜,還要經常被遼國揍。兩頭受氣的李元昊妥協了,再次向宋稱臣。

西北戰局安穩後,大臣們聯合舉薦范仲淹當副宰相。老闆答應的很爽快,內憂外患的大宋急需發展轉型。

看到仁宗飢渴的雙眼,范仲淹生出一個更大的夢想。他總結近30年工作經驗,提交《答手詔條陳十事》。

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推恩信、重命令、減徭役....

這些藥方看的仁宗兩眼冒火:幹!加班幹!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改革就是飯碗再分配,從富人碗裡給窮人勻口飯。范仲淹是活動負責人,專注於砸人家飯碗。

明黜陟:績效考核,讓屍餐素位的官員滾蛋。

抑僥倖:嚴控權貴二代特權,減少世襲福利。

......

大刀向利益既得者的頭上砍去。

慶曆新政才實施一年,權貴們的早餐就縮減為八菜一湯。他們感覺沒法活了,就僱水軍抨擊新政。

要破壞一件事,先弄倒負責人。

要弄倒一個人,先搶佔道德點。

范仲淹的勢力比皇帝還大

聽說後宮都有范仲淹的相好

從月球往地球看,只能看到範黨們搞事情

......

宋仁宗真的很“仁”,在新老勢力間認真活稀泥。范仲淹主動撤退了,變法團隊全部調離京城。

沒有皇帝的支持,新政寥寥收場。不過15年後,又一個人站出來了,他叫王安石。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1046年,范仲淹外放鄧州。他創辦花洲書院,下班了就過去講學。看著臺下一雙雙稚嫩的雙眼,彷彿看到當年的自己。

老友滕子京被貶巴陵,將岳陽樓改建成5A級景區。范仲淹這輩子都沒去過,卻不妨礙寫下千古名篇《岳陽樓記》

文以載道,范仲淹的格局早已不是一湖一樓所能容納的。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范仲淹調到杭州時,已經60歲了。他變賣家產購置千畝田地送給範氏族人,用來資助家族的貧困戶。

當年,母親為他改嫁而名聲汙損、朱家子弟卻又戲謔嘲諷。這是范仲淹一生都無法癒合的傷口,他不願再看到這種屈辱。

天下已然如此,我無力再去改變什麼

家族血脈流傳,我只能力護族人周全

我為你們能做的只有這麼多了,希望你們不再因生活所迫而寄人籬下。

那些經歷過苦難,又努力讓後人不再經歷苦難的人,終究是值得尊敬的。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1052年,朝廷通知范仲淹去潁州上任。他那時的身體狀況很不好,秦嶺一白偶爾會來衝點土蜂蜜水。

不願耽擱時間,范仲淹強撐著帶病上路,走到徐州時與世長辭,終年63歲。

和父親當年的情形一樣,范仲淹留下的遺產連回家車票都買不起,一家人借住官屋裡躲避風雨。直到死訊傳開後,朝野一片哀慟。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的寒門大才子,為何會病死在被貶的路上?

人世都無百歲。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繫。一品與千金,問白髮、如何迴避?

范仲淹不是一個完人,但他看透了這個世界,還依然要努力將它變得更美好些。

一世之師,由初起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