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開發逢盛世 燕山古寨展新貌'

"

蓬安縣河舒鎮燕山村,山巒起伏,綠滿山野。群山之間,高聳的燕山寨格外顯眼。在這塊兵家必爭之地,曾打響了有名的“燕山寨戰鬥”。近日,筆者同蓬安縣誌辦的費尚全踏上燕山寨,探詢這段紅色歷史。

"

蓬安縣河舒鎮燕山村,山巒起伏,綠滿山野。群山之間,高聳的燕山寨格外顯眼。在這塊兵家必爭之地,曾打響了有名的“燕山寨戰鬥”。近日,筆者同蓬安縣誌辦的費尚全踏上燕山寨,探詢這段紅色歷史。

保護開發逢盛世 燕山古寨展新貌

以少敵多 紅軍血戰燕山寨

一路上,費尚全向筆者講述了這段紅色歷史。

1933年10月4日,敵人對川陝革命根據地組織“六路圍攻”,第4路軍總指揮楊森率18個團進犯蓬安、營山和渠縣蘇區。楊森把所屬部隊分兩部分輪流調赴前線,並在當時的蓬安、南充等縣境內徵集民工,拆屋伐樹修建碉堡,培植地方武裝。11月中旬,楊森第6混成旅駐紮利溪、會龍(今龍蠶)、河舒鎮金斗一帶,從南充老君經會龍、楊家、柳樹向龍崗寨進逼,攻打燕山寨,向周口、營山進逼。

燕山寨海拔588米,巖壁陡峭,只在寨東有一條小路可上山,山下是南充通往營、蓬、儀、渠的必經之道,紅九軍新編八十一團的一個排和游擊隊500餘人奉命從蓬安周口經柏楊駐防燕山寨,掩護主力紅軍轉移。1933年11月17日晨,敵兵分三路向燕山寨發起進攻。雖然紅軍武器少、彈藥缺,但士氣高昂。紅軍實施“攻堅陣地,誘敵深入”方針,在運動防禦過程中,大量消耗和疲憊敵人,製造**攻破敵的條件,用滾木、擂石、竹標、長矛、大刀連續打退敵人四次衝鋒,出色地完成了阻擊任務。

當天中午,紅軍留下少數力量繼續堅守燕山寨,大部紅軍帶領游擊隊,揹著傷員轉移。敵人乘勢又發動大規模進攻,終因敵眾我寡,山寨被攻破。留守燕山寨的紅軍和游擊隊於11月17日夜至18日晨藉助百姓所搭梯子從北面懸崖下山,分兩路向儀隴、營山方向撤退轉移。

燕山寨阻擊戰實殲敵人500餘名,併為紅軍主力和蘇維埃政府順利轉移爭得了寶貴時間。

燕山寨運山古城 戰亂時期的庇護之所

“作為山城防禦體系和防蒙‘八柱’之一,河舒鎮燕山寨運山古城自宋朝就被寄予厚望。”蓬安縣文管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修建到破城,河舒鎮燕山寨運山古城在宋軍手中存在15年。15年間,運山古城抵擋蒙軍多次進攻,在軍事上取得多次勝利。

蓬安縣文管所相關負責人說,宋朝時期建成的山城防禦體系,由數十座遍佈巴蜀交通要道和險隘的山城及大大小小的寨堡構成,各山城寨堡因山據險,控扼要道,相互聲援,組成多層次防禦體系。擅長以騎兵奔襲的蒙軍在嚴密的山城防禦體系前失去作戰優勢。“不僅如此,河舒鎮燕山寨運山古城在安定民心、發展經濟和文化事業方面的作用也值得一提。”該負責人說,戰爭時期,附近百姓大量湧入運山古城尋求庇護,河舒鎮燕山寨運山古城成了當時群眾的避難之所。河舒鎮燕山寨運山古城還建有學校,在戰火紛飛的歲月仍堅持文教事業,值得肯定。

據介紹,河舒鎮燕山寨運山古城的歷史幾乎與宋蒙戰爭相始終,保存至今的遺址、遺蹟、遺物都是宋蒙戰爭的歷史見證,是研究宋蒙戰爭的重要史料。雖然河舒鎮燕山寨運山古城在明清至民國時期也經歷多次戰爭,但由於寨堡的修建,古城成為民眾在戰亂時期的庇護之所。

內暢外聯 蓬安構建快速交通網絡

如今,在燕山寨腳下的南大梁高速公路河舒互通外,燕山大道筆直向前延伸,直達蓬安縣城。這一投資8.68億元的標美大道,路基寬達108米,雙向12車道。

修建燕山大道前,僅一條安漢大道連接蓬安和南大梁高速公路。但因地勢限制,安漢大道路面僅24米寬,且線型不直,一到節假日或上下班高峰期,就非常擁堵。這成了群眾關心的熱點、城市發展的痛點。

如今,這個痛點已消除。目前,燕山大道基本成型,今年底交付使用,能實現蓬安縣城與南大梁高速公路河舒互通的快速連接,進一步節省來往蓬安與南充的時間。

與燕山大道同時被列入南充“100件大事”的交通項目,還有順蓬營一級公路(蓬安段)建設工程項目。該項目是繼南大梁高速公路之後、順慶———蓬安———營山之間的第二條快速通道,是連接南充市東部區域重要的東西向快速通道,也是南充市高等級公路網重要組成部分。

蓬安還規劃建設了西向出口———青雲大道(順蓬營城市連接線)、東向出口———營蓬儀閬高速連接線和北向出口———鳳凰大道西延線,同步推進城市四向出口建設。目前,青雲大道和鳳凰大道西延線正有序推進。

近三年來,蓬安按照“跨越趕超、交通先行”思路,累計投資超過60億元,用於交通項目建設,既增強了蓬安的區位優勢,又方便了群眾出行,助推了蓬安經濟社會更好更快地發展。(來源南充日報)

轉自蓬安融媒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若轉載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及時更正或刪除。衷心感謝您對蓬安零距離的關注與支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