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檸檬強心臟

最近幾年,身邊的朋友都步入中年,壓力越來越大,感慨越來越多。

在這個世界上,無論你承認與否,擁有資源的人似乎總會獲得更豐富的選擇,更絢麗的體驗,和更自由的人生作為二十多歲初入職場的小白,看著賬戶上三位數的餘額,似乎感到一陣寒意。

一無背景,二無人脈的你,好像是在赤手空拳地戰鬥。但是你不要忘了,你還擁有世界上一樣最寶貴的資源——時間。而在職場中,你的核心競爭力將永遠是你自身的價值。無數的前輩都總結過,二十多歲正是人生中最好的自我升值期。

白巖鬆也在演講中說過,“我經常提醒年輕人,在30歲之前要玩命的做加法。要去嘗試,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少種可能,你也不知道命運將會給你怎樣的機緣”。

那麼怎樣做加法才能把握好未來屬於自己的機緣,而不會空留遺憾?做到下面的這三件事非常關鍵:

TED經典演講:30歲前,請逼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1、 選你喜歡的路

朱德庸曾說過,人生的道路有兩條,一條是符合眾人期望的,一條是順應自己的心。

為什麼要選擇一條自己喜歡的路呢? 走上眾人期望的道路,不是一個更安全的選擇嗎?

先請你思考一下兩個現象,一個是有很多在學校成績很優秀的同學,比如年級第一名,進入社會後,成就卻一般,慢慢從優秀走向了平庸。

還有一個是,有很多人在畢業後進行學習,總是很難堅持下去,陷入一個“立志-拖延-疲倦-放棄-自責”的怪圈。

這兩個現象背後其實有個共通的原因,就是,他們都缺乏內在的驅動力。只有目標明確,才能激發驅動力。

你可能會說,他們的目標都很明確啊,就是追求成功。

但那並不是真正的目標,真正的目標是長期的,好像燈塔一樣會指引自己,是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麼,邁向自己所定義的成功道路。而不是考入名牌大學,進入大公司之類父母、學校所期望完成的目標。

當只是去追隨別人,沒有認真思考過,隨波逐流確立一個內心根本不敢興趣的目標,是無法激發人內在的驅動力的。

畢業後的學習需要極強大的自制力,當感受不到學習中的樂趣,他人眼中的成功是如此遙不可及而虛幻,還不如吃一把雞來的開心。當然點燃不了內心火焰,也無法成為激勵自己克服困難的動力,必然不能堅持下去。甚至當憑著強大的自律能力完成目標,最後也會覺得索然無味,越來越缺乏成就感。

所以,正是第一條這個相對安全的選擇才會制約住我們的發展。因為安全,意味著比較少犯錯的可能性。而比較少的錯誤,同時也意味著比較少的成長。正是你所犯過的錯誤,才能讓你重新認識你自己,成為更強大,更完整的自己。

TED經典演講:30歲前,請逼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如劉勰《文心雕龍》中所說,“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只有走過足夠遠的路,看過足夠美的風景,見識過足夠優秀的人,也就是白巖鬆所說的“玩命做加法”,你的眼界和格局才可能提升。

剛畢業邁入社會,世界的深度和廣度將遠遠超出你的想象,而同樣,你自己的潛力也遠遠超出你的想象。如果你沒有去嘗試,你怎麼能知道你能到達的最遠的地方?

張泉靈當初在北大讀書時,學的是德語語言文學,一個自己並不喜歡的專業。畢業分配時又分到了神華集團做翻譯,她稱之為一個“賣煤的集團“。

如果她將錯就錯,按部就班做一個翻譯,那麼翻譯界可能會多一個可有可無的德語翻譯,可是主持界就會少一個果敢、個性的主持人張泉靈。因為大三時參加紀錄片攝製,主播臺上的一束亮光點醒了她,她突然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於是就在央視第一次公開招聘時,她毅然決然地辭職,去北京參加考試。從此改寫了自己的人生,成為後來著名的主持人。

她在北大作畢業演講時說,“我15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成功不等於名和利的相加,成功是你內心的一個目標,在實現的過程中你會無怨無悔,並且無比快樂。“

到這裡,答案已經很清晰,“人生如果沒有理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TED經典演講:30歲前,請逼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如果你選擇前者,你當然不會成為“鹹魚”,但是作為沒有背景和人脈資源的普通人,走一條不適合自己的路,很可能你窮盡一生的努力,也只能達到一般的水平。

而當你選擇後者,找到自己內心真正喜愛的事業,才可能點燃內在的驅動力,釋放自己的能量,開始真正開掛的人生。

TED經典演講:30歲前,請逼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2、 年輕時,選那條難走的路

等你找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領域,無論這是當下你所從事的職業,還是僅僅是業餘愛好,那麼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專注在這個領域,全力以赴地努力,盡一切可能去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這是拉大你和同齡人距離的關鍵時期。當有兩條路擺在眼前時,請你毫不猶豫地去選擇那條更難走的路,給自己更大的挑戰。

在職場中,不斷地跳出舒適區,才能獲得成長。那一條好走的路,因為上手太容易,會有太多人選擇,可替代性也太強,未來會走得非常辛苦。

只有不斷地在職場深耕,讓自己成為不可替代。根據10000小時定律,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那麼按比例計算就是: 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週工作五天,至少需要五年。而如果你是在業餘時間努力,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

TED經典演講:30歲前,請逼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送外賣的小哥雷海為,就是在23歲時,偶然在書店看到一本《詩詞寫作必讀》,被書中的詩深深吸引,從此,他就在雙休日的時候專門去書店看詩詞的書。

當別人在送外賣的間隙玩手機休息,他在一旁靜靜地看詩詞書,就這樣整整堅持了十四年,最終37歲時,在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上擊敗北大學霸成為總冠軍。

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在年輕的時候活得那麼拼,降低我的生活品質呢?未來的路還長著呢。

針對這種心理,美國伯克利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Meg在TED的演講《20歲光陰不再來》中回答了這個問題,她忠告年輕人,其實,時間並不早了,如果想要做些什麼,現在就是時候。

Meg 博士認為,不論從心理學、社會學、神經學還是生育能力的角度來看,“20歲,是你能對你的感情、幸福,甚至對這個世界做出的最簡單、也最有潛在影響力之事的時期。”

研究人員用標準化智力測驗測查了人從7歲-65歲的智力發展狀況。發現人類智力發展的第二個高峰期是在22~25歲,此階段性格的改變程度也遠大於其他時期。

如Meg博士所說,未來的路的確很長,但二十多歲是人生中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的發育高峰。錯過這個寶貴時期,你的各項生理指標都將走下坡路。

所以,你還忍心把這段黃金時期,都花在舒適圈中享受嗎?

TED經典演講:30歲前,請逼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3、 花20%投資你的外表

在你花了80%的精力和資金投資在自己內在的同時,別忘了餘留20%投資你的外表。

你可能會有疑問,不是說在職場靠實力的嗎?娛樂圈才看顏值。像楊超越這樣唱跳俱不佳,只憑長得可愛的選手,在職場裡肯定會被刷掉吧?我想說,同學,不要太天真。

請不要對這個看臉的世界絕望。這裡所說的並不是單純的顏值,而是職場顏值,不是指一個人長得好看與否,而是指個人的整體形象。你的形象也是你的一部分,提升自己,自我增值,當然也包括外表。

一個良好的職場顏值並不是說要穿得多麼時髦,名牌加身,也不是說髮型妝容要多麼精緻,奪人眼球,而是,整體著裝乾淨利落,外型簡潔得體,就是高職場顏值的一種基本的體現。

衣著邋里邋遢,滿臉油光,頭髮滿是頭屑,這些都是給職場減分的大忌。

曾有位資深HR的同事私下對我說,其實HR招人時很看重應聘者的外表,一個在意自己形象的人,對自我會有比較高的要求,工作能力也不會太差。

這些話,聽起來確實也有一定道理,如果一個人平時不能管理好自己的形象,那麼大家對他/她的工作能力也會存疑。而相反,職場上想要有力的讓對方信服你,老闆信賴你,在形象上增加好感度,肯定也會給你個人加分。熱播劇無論是《北京女子圖鑑》還是《上海女子圖鑑》中,女主的衣品都是隨著職位的升遷,節節攀升的。可以說一個人職場顏值,真的是和他/她的薪值密切掛鉤的。

而最重要的是,通過外在的提升,你將收穫自信。當你穿著得體地出現在職場中,你的舉手投足,不知不覺間都會流露出一份從容和淡定。

當最終,你選擇了自己所愛的事業,同時充分提升了你的內在和外在,你一定可以在三十歲時收穫一份更豐富而自由的人生,你將會很想給二十多歲拼命努力的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

如《老男孩》歌裡所唱,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當與千萬同齡人一同站在時間奔流的江河前,你們手中握著的是同樣的資源。願你做好抉擇,不負青春,不負自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