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姨的告別演講呼籲“妥協”,可即將離任的她卻被批“虛偽空洞”'

"

記者 | 肖恩

特蕾莎·梅站在英國政治中心的時間只剩下一週。在作為首相的最後一次演講中,梅狠批了英國和全球範圍內的政治絕對主義和民粹政黨的崛起,也表達了沒有帶領英國安全脫歐的遺憾。

當地時間週三(7月17日),梅在倫敦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發表了她的告別演講,試圖在英國政壇上留下她最後的印記。梅表示,英國和全球範圍內“不願妥協的絕對主義”的崛起對政治辯論和民主價值觀都會產生極大威脅,把政治文化帶向“非贏即輸”的極端狀態。

她說,在面對全球挑戰時,基於集體利益的妥協精神是至關重要的。但政客們缺乏把原則和實用主義聯繫起來的能力,於是專制主義就逐漸登場。人們開始相信,只要聲音夠大,堅持得夠久,自己的觀點就能是最後勝利的那一個。對這些絕對主義者來說,動員起派系鬥爭比團結他人更重要。

梅提出無論是政壇領袖還是社會公眾,都應該使用更溫和的政治語言。但對一些人來說,用貶低他人觀點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反對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此前梅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三次在議會受挫,不少英國政客用尖銳的語言對梅的協議和她本人進行批評。保守黨內部也因為脫歐而變得四分五裂,脫歐派和留歐派水火不容。在梅與歐盟達成那份“不受待見”的脫歐協議後,更有多名內閣大臣相繼辭職,要求罷黜特蕾莎·梅。

但有批評人士認為,正是梅的一些措辭在英國營造了一個偏狹的政治氛圍。梅在演講中也承認了她的語言是不完美的,例如在2016年剛上臺時,梅曾對脫歐反對者說:“如果你幻想自己是世界公民,那你就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

前保守黨主席瓦爾希(Baroness Warsi)也表示梅沒有阻止黨內成員對穆斯林使用仇外的種族主義言辭。

梅也表達了不能帶領英國脫歐的遺憾,為此她已經賭上了自己的工作。“我已經竭盡所能。”她說。梅依然強調,在尊重2016年公投結果的同時,大部分英國人都更希望有協議脫歐,問題在於每當協議被帶到議會,英國政治又回到了脫歐公投前兩極分化的狀態,而且受到意識形態的驅動,這時妥協變得無比困難。

梅表示,領導人的任務是要解決人們真正的擔憂,而不是作出一些無法兌現的承諾,並對他們說一些你覺得他們想要聽到的話。

目前繼任首相的兩名候選人約翰遜(Boris Johnson)和亨特(Jeremy Hunt)都表示不排除無協議脫歐這一選項,其中被認為勝算更大的約翰遜更是誓言帶領英國在10月31日如期“脫歐”,無論是否有協議。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7日報道,約翰遜已經任命強硬的疑歐派人士莫伊蘭(Daniel Moylan)擔任他的脫歐政策顧問。莫伊蘭曾提出都柏林應該接受“可見的最小化的貿易邊境”。

梅還提到了保護《巴黎氣候協定》和伊核協議的重要性,對美國選擇退出這兩項協議表示遺憾,還呼籲美國要接受多邊組織的重要性。

梅在演講中有意避免過多談到個人,包括約翰遜和特朗普,但不少人認為她所說的妥協就是給下任首相的建議。梅還提到“說出的話都會帶來相應的後果”,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外媒解讀為是針對特朗普對國會女議員發表的不當言論。上週末,特朗普在推特上發文要求少數族裔女議員“回到自己的國家去”,引發輿論風波。特朗普還曾稱梅處理脫歐的方式是“愚蠢的”。

英國《衛報》評論稱,梅使用抽象模糊的語言是不希望引起國內外的爭議,但她想傳達的信息也因此被掩蓋。梅原本可以借這次演講告訴她的政黨一些關於脫歐選項的“乾貨”,但她錯過了最後一次機會。

梅最後的演講並沒能打動所有人。工黨議員拉米(David Lammy)稱梅的演講“虛偽”,指責她煽動民粹主義話語。英國脫歐黨歐洲議會議員多布尼(Martin Daubney)更是表示,梅要為她感到痛惜的民粹主義負直接責任。

5月24日,特蕾莎·梅含淚宣佈辭職,新首相定於本月24日就任。下週,16000名保守黨黨員將通過投票選出下一人保守黨黨魁,成為唐寧街10號的新主人。

但今年62歲的梅並不打算從此遠離政壇。她在演講中表示,有意願回到保守黨後座議員的席位,並引用了前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關於“中間路線”相關言論,稱未來她將繼續致力於推行穩健的政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