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凱:信仰是制度的第一因'

"

楊小凱:信仰是制度的第一因

創新科技理念 今天

楊小凱20年前關於“後發劣勢”的思考範式,如今已成為被驗證的預言。然而,思考若僅停留於此,不過是回到“唯制度論”的原點。歷史不僅證明了“只模仿技術,不改革制度”行不通;歷史還證明了“只模仿製度,不重鑄觀念地基”的“唯制度論”也行不通。

清末的百日維新,模仿英國君主立憲制,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被譽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模仿的是美國的聯邦制。但是,被忽略的是:英國光榮革命限制王權的制度安排,其觀念地基是1215年的《大憲章》,英國的市場經濟,其觀念地基是斯密的《國富論》;美國的聯邦制,其觀念地基是新教倫理和清教徒精神,其思想源頭,除了《聖經》,還有《五月花號公約》《聯邦論》等。

1912年的中國,顯然沒有這樣的觀念地基。彼時,民國中央層面的制度框架初見雛形。然而,上至總統,下至議員,大腦裡多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觀念。比如,北洋軍隊曾一度公開表示,“吃袁大帥的飯,穿袁大帥的衣,替袁大帥出力!”比如,很多國民議員,不過是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侏儒議員,甚至還接連上演“袁世凱復闢”“張勳復辟”的鬧劇。

人的行為,受觀念的支配;任何制度,不過是對特定觀念的表達。因此,唯有基於觀念共識的制度變革,才可能激活制度的力量;缺乏觀念地基的制度,終究是無源之水。

那麼,觀念從何而來呢?主要來自經驗、理性,以及超驗的信仰。

"

楊小凱:信仰是制度的第一因

創新科技理念 今天

楊小凱20年前關於“後發劣勢”的思考範式,如今已成為被驗證的預言。然而,思考若僅停留於此,不過是回到“唯制度論”的原點。歷史不僅證明了“只模仿技術,不改革制度”行不通;歷史還證明了“只模仿製度,不重鑄觀念地基”的“唯制度論”也行不通。

清末的百日維新,模仿英國君主立憲制,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被譽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模仿的是美國的聯邦制。但是,被忽略的是:英國光榮革命限制王權的制度安排,其觀念地基是1215年的《大憲章》,英國的市場經濟,其觀念地基是斯密的《國富論》;美國的聯邦制,其觀念地基是新教倫理和清教徒精神,其思想源頭,除了《聖經》,還有《五月花號公約》《聯邦論》等。

1912年的中國,顯然沒有這樣的觀念地基。彼時,民國中央層面的制度框架初見雛形。然而,上至總統,下至議員,大腦裡多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觀念。比如,北洋軍隊曾一度公開表示,“吃袁大帥的飯,穿袁大帥的衣,替袁大帥出力!”比如,很多國民議員,不過是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侏儒議員,甚至還接連上演“袁世凱復闢”“張勳復辟”的鬧劇。

人的行為,受觀念的支配;任何制度,不過是對特定觀念的表達。因此,唯有基於觀念共識的制度變革,才可能激活制度的力量;缺乏觀念地基的制度,終究是無源之水。

那麼,觀念從何而來呢?主要來自經驗、理性,以及超驗的信仰。

楊小凱:信仰是制度的第一因


2001年9月,楊小凱被確診為肺癌晚期,在生命的最後兩年,他皈依基督,並完成了一場艱難的“自我革命”。楊小凱認識到,脫離文化與信仰的土壤,認為僅僅依靠制度轉型就能包治百病,是膚淺的,信仰才是制度的第一因。

在談及英美製度的根基時,楊小凱說:“基督教新教,是一個‘不斷擴張的,公正的社會秩序’。共同的信仰,給英美文明帶來了‘尊重自由抉擇、生而平等、恪守契約’等原則,而這些正是自由市場的源頭,也是公平的政治遊戲規則——分權制衡的基石。

“自由的信仰——自由的個人——自由的秩序——自由的制度”,這便是楊小凱在彌留之際洞察到的新範式。楊小凱不僅將國家興衰的關鍵指向個體自由,更重要的是,他將個體自由的邊界,擴展到信仰的維度。

學者可分兩種:一種是學問大於生命,生命受學問支配;另一種是生命大於學問,生命因學問的滋養而變得更加飽滿豐富,乃至氣象萬千。

對於楊小凱,我們竟然無法界定他是學問壓倒生命,還是生命壓倒學問。楊小凱一生只有56年的光陰,但他卻用向死而生的態度,用超越常人的意志力和勤奮,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1968年,一篇19歲少年爆文《中國向何處去》驚動了中央,楊曦光的名字舉國皆知,卻也讓他遭遇了十年牢獄之災。在獄中他用常人無法想像的意志力完成自我啟蒙和學習,還獨立推導出四個極其重要的經濟學理論。1978年4月楊曦光刑滿釋放,回到長沙,因為《中國向何處去?》太爆款了,所以沒有單位錄用他。楊曦光決定改名,重新啟用了小時候的乳名——楊小凱。

"

楊小凱:信仰是制度的第一因

創新科技理念 今天

楊小凱20年前關於“後發劣勢”的思考範式,如今已成為被驗證的預言。然而,思考若僅停留於此,不過是回到“唯制度論”的原點。歷史不僅證明了“只模仿技術,不改革制度”行不通;歷史還證明了“只模仿製度,不重鑄觀念地基”的“唯制度論”也行不通。

清末的百日維新,模仿英國君主立憲制,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被譽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模仿的是美國的聯邦制。但是,被忽略的是:英國光榮革命限制王權的制度安排,其觀念地基是1215年的《大憲章》,英國的市場經濟,其觀念地基是斯密的《國富論》;美國的聯邦制,其觀念地基是新教倫理和清教徒精神,其思想源頭,除了《聖經》,還有《五月花號公約》《聯邦論》等。

1912年的中國,顯然沒有這樣的觀念地基。彼時,民國中央層面的制度框架初見雛形。然而,上至總統,下至議員,大腦裡多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觀念。比如,北洋軍隊曾一度公開表示,“吃袁大帥的飯,穿袁大帥的衣,替袁大帥出力!”比如,很多國民議員,不過是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侏儒議員,甚至還接連上演“袁世凱復闢”“張勳復辟”的鬧劇。

人的行為,受觀念的支配;任何制度,不過是對特定觀念的表達。因此,唯有基於觀念共識的制度變革,才可能激活制度的力量;缺乏觀念地基的制度,終究是無源之水。

那麼,觀念從何而來呢?主要來自經驗、理性,以及超驗的信仰。

楊小凱:信仰是制度的第一因


2001年9月,楊小凱被確診為肺癌晚期,在生命的最後兩年,他皈依基督,並完成了一場艱難的“自我革命”。楊小凱認識到,脫離文化與信仰的土壤,認為僅僅依靠制度轉型就能包治百病,是膚淺的,信仰才是制度的第一因。

在談及英美製度的根基時,楊小凱說:“基督教新教,是一個‘不斷擴張的,公正的社會秩序’。共同的信仰,給英美文明帶來了‘尊重自由抉擇、生而平等、恪守契約’等原則,而這些正是自由市場的源頭,也是公平的政治遊戲規則——分權制衡的基石。

“自由的信仰——自由的個人——自由的秩序——自由的制度”,這便是楊小凱在彌留之際洞察到的新範式。楊小凱不僅將國家興衰的關鍵指向個體自由,更重要的是,他將個體自由的邊界,擴展到信仰的維度。

學者可分兩種:一種是學問大於生命,生命受學問支配;另一種是生命大於學問,生命因學問的滋養而變得更加飽滿豐富,乃至氣象萬千。

對於楊小凱,我們竟然無法界定他是學問壓倒生命,還是生命壓倒學問。楊小凱一生只有56年的光陰,但他卻用向死而生的態度,用超越常人的意志力和勤奮,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1968年,一篇19歲少年爆文《中國向何處去》驚動了中央,楊曦光的名字舉國皆知,卻也讓他遭遇了十年牢獄之災。在獄中他用常人無法想像的意志力完成自我啟蒙和學習,還獨立推導出四個極其重要的經濟學理論。1978年4月楊曦光刑滿釋放,回到長沙,因為《中國向何處去?》太爆款了,所以沒有單位錄用他。楊曦光決定改名,重新啟用了小時候的乳名——楊小凱。

楊小凱:信仰是制度的第一因


1983年,費盡周折的楊小凱,遠赴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深造,並於1987年順利通過博士論文答辯。一個只讀過一年高中的中國人,短短四年時間就站在了世界經濟學的象牙塔尖。這是一個離開勤奮和超人的意志,僅有天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難怪楊小凱說,普林斯頓四年,他感覺比十年牢獄還要漫長。

2001年,楊小凱被確診為肺癌晚期,醫生說他最多隻能活三個月,然而,他再次創造了奇蹟——將三個月變為三年。生命的意義從來不是用長度來衡量的,楊小凱不僅以超人的意志與病魔鬥爭,而且再次將目光轉向他的祖國的歷史轉型,並撰寫了數篇石破天驚的文章。

楊小凱在經濟學上取得的成就,被全世界頂尖的經濟學家所公認,他曾兩度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著名經濟學家傑佛瑞·薩克斯評價說:“楊是世界上最有洞察力、最嚴謹的經濟學理論者之一,他也是經濟學界最具創造力的人之一。”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詹姆斯·M·布坎南說過:“我認為現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經濟研究就在莫納什大學,是楊小凱所做的。”

"

楊小凱:信仰是制度的第一因

創新科技理念 今天

楊小凱20年前關於“後發劣勢”的思考範式,如今已成為被驗證的預言。然而,思考若僅停留於此,不過是回到“唯制度論”的原點。歷史不僅證明了“只模仿技術,不改革制度”行不通;歷史還證明了“只模仿製度,不重鑄觀念地基”的“唯制度論”也行不通。

清末的百日維新,模仿英國君主立憲制,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被譽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模仿的是美國的聯邦制。但是,被忽略的是:英國光榮革命限制王權的制度安排,其觀念地基是1215年的《大憲章》,英國的市場經濟,其觀念地基是斯密的《國富論》;美國的聯邦制,其觀念地基是新教倫理和清教徒精神,其思想源頭,除了《聖經》,還有《五月花號公約》《聯邦論》等。

1912年的中國,顯然沒有這樣的觀念地基。彼時,民國中央層面的制度框架初見雛形。然而,上至總統,下至議員,大腦裡多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觀念。比如,北洋軍隊曾一度公開表示,“吃袁大帥的飯,穿袁大帥的衣,替袁大帥出力!”比如,很多國民議員,不過是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侏儒議員,甚至還接連上演“袁世凱復闢”“張勳復辟”的鬧劇。

人的行為,受觀念的支配;任何制度,不過是對特定觀念的表達。因此,唯有基於觀念共識的制度變革,才可能激活制度的力量;缺乏觀念地基的制度,終究是無源之水。

那麼,觀念從何而來呢?主要來自經驗、理性,以及超驗的信仰。

楊小凱:信仰是制度的第一因


2001年9月,楊小凱被確診為肺癌晚期,在生命的最後兩年,他皈依基督,並完成了一場艱難的“自我革命”。楊小凱認識到,脫離文化與信仰的土壤,認為僅僅依靠制度轉型就能包治百病,是膚淺的,信仰才是制度的第一因。

在談及英美製度的根基時,楊小凱說:“基督教新教,是一個‘不斷擴張的,公正的社會秩序’。共同的信仰,給英美文明帶來了‘尊重自由抉擇、生而平等、恪守契約’等原則,而這些正是自由市場的源頭,也是公平的政治遊戲規則——分權制衡的基石。

“自由的信仰——自由的個人——自由的秩序——自由的制度”,這便是楊小凱在彌留之際洞察到的新範式。楊小凱不僅將國家興衰的關鍵指向個體自由,更重要的是,他將個體自由的邊界,擴展到信仰的維度。

學者可分兩種:一種是學問大於生命,生命受學問支配;另一種是生命大於學問,生命因學問的滋養而變得更加飽滿豐富,乃至氣象萬千。

對於楊小凱,我們竟然無法界定他是學問壓倒生命,還是生命壓倒學問。楊小凱一生只有56年的光陰,但他卻用向死而生的態度,用超越常人的意志力和勤奮,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1968年,一篇19歲少年爆文《中國向何處去》驚動了中央,楊曦光的名字舉國皆知,卻也讓他遭遇了十年牢獄之災。在獄中他用常人無法想像的意志力完成自我啟蒙和學習,還獨立推導出四個極其重要的經濟學理論。1978年4月楊曦光刑滿釋放,回到長沙,因為《中國向何處去?》太爆款了,所以沒有單位錄用他。楊曦光決定改名,重新啟用了小時候的乳名——楊小凱。

楊小凱:信仰是制度的第一因


1983年,費盡周折的楊小凱,遠赴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深造,並於1987年順利通過博士論文答辯。一個只讀過一年高中的中國人,短短四年時間就站在了世界經濟學的象牙塔尖。這是一個離開勤奮和超人的意志,僅有天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難怪楊小凱說,普林斯頓四年,他感覺比十年牢獄還要漫長。

2001年,楊小凱被確診為肺癌晚期,醫生說他最多隻能活三個月,然而,他再次創造了奇蹟——將三個月變為三年。生命的意義從來不是用長度來衡量的,楊小凱不僅以超人的意志與病魔鬥爭,而且再次將目光轉向他的祖國的歷史轉型,並撰寫了數篇石破天驚的文章。

楊小凱在經濟學上取得的成就,被全世界頂尖的經濟學家所公認,他曾兩度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著名經濟學家傑佛瑞·薩克斯評價說:“楊是世界上最有洞察力、最嚴謹的經濟學理論者之一,他也是經濟學界最具創造力的人之一。”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詹姆斯·M·布坎南說過:“我認為現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經濟研究就在莫納什大學,是楊小凱所做的。”

楊小凱:信仰是制度的第一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