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 瓦爾達&德米影展映後談深圳 | 瓦爾達&德米影展映後談

幸福海灘電影人生

the beaches, the movies

瓦爾達與德米電影回顧展

Varda & Demy

開幕

Opening

25(Tue.)-6-2019

展映

Duration

28(Fri.)-6——7(Sun.)-7

◆ ◆ ◆ ◆ ◆

“幸福海灘 電影人生:瓦爾達與德米電影回顧展”,今天正式開始放映了,希望大家從今天開始,享受電影,感受愛。

本次影展除了開幕片外,我們安排了兩場映後交流,一場為6月29日(週六)14:00的《天涯淪落女》,為瓦爾達早期女性題材作品,也是瓦爾達最犀利的電影作品。

深圳 | 瓦爾達&德米影展映後談

《天涯淪落女》映後交流場次

時間 6月29日(週六)14:00

地點深圳百老匯電影中心杜比廳

主講人飛了

另一場,則是在7月1日(週一)19:00的《蘿拉》,是雅克·德米處女作,是德米的愛情之始,童話母體,人間天堂。

深圳 | 瓦爾達&德米影展映後談

《蘿拉》映後交流場次

時間 7月1日(週一)19:00

地點深圳百老匯電影中心杜比廳

主講人向陽花

一直以來,雅克·德米(Jacques Demy)在法國電影界擁有獨一無二的地位,他的代表作包括兩部魅力十足,色彩斑斕的歌舞片——《瑟堡的雨傘》(The Umbrellas of Cherbourg, 1964)和《柳媚花嬌》(The Young Girls of Rochefort , 1967)。然而,這之後幾十年間,德米拍攝的影片卻被嚴重忽視了。

深圳 | 瓦爾達&德米影展映後談

他早期的經歷見證了他既是法國新浪潮運動的一份子——部分原因歸於他與阿涅斯·瓦爾達(Agnès Varda)的婚姻——又遠離了這一運動,但兩者實則沒有太大聯繫。

新浪潮歷史上曾對德米的貢獻做出了簡短的肯定,之後便把注意力轉移到讓-呂克•戈達爾(Jean-Luc Godard),特呂弗(François Truffaut)等人的身上。

其中,讓-呂克•戈達爾(Jean-Luc Godard)對德米最早的兩部長片《蘿拉》(Lola, 1961)和《天使灣》(Bay of Angels,1963)表達了崇敬之情。後來,作為妻子的瓦爾達拍攝了關於他的傳記片《南特的雅克·德米》(Jacquot de Nantes, 1991)和紀錄片《雅克·德米的世界》(The World of Jacques Demy, 1995),消耗大量精力對德米的影片進行修復,推廣和再度宣傳,與此同時,相關書籍也大量湧現,最終,德米的成就得到了應有的認可。

深圳 | 瓦爾達&德米影展映後談

現在回看《蘿拉》,有人會好奇,作為一部新浪潮的核心影片,它為何沒有早一點獲得認可?

它具備很多超越了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那批電影的特點,展現了自身的特點。

首先,它是低成本製作的電影——比德米預期的成本還要少,製片人是喬治·德博勒加爾(Georges de Beauregard),他也投資了戈達爾的《精疲力盡》(Breathless)和瓦爾達的《從五點到七點的克萊奧》(Cléo from 5 to 7)(分別在1960年,1962年)。

其次,另一個標誌性的特徵是拉烏爾·庫塔爾(Raoul Coutard)對於黑白寬屏(法式寬銀幕格式,比例為2.35:1)精湛的拍攝技巧,照應了新浪潮精神在美學追求上的紀實和抒情的效果,同時也能彌合預算的缺陷利用有限的預算產生最好的效果。例如,德米特意拍攝曝光過度的鏡頭,看上去更具詩意。

深圳 | 瓦爾達&德米影展映後談

再者,《蘿拉》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全程都在當地外景拍攝的影片,這也是新浪潮的典型特徵之一。雖然他的《蘿拉》不尋常地遠離了巴黎,但為了《蘿拉》本片,德米走近了優雅的南特(法國西部港口城市),它位於盧瓦爾河灣,充滿新浪潮的氣息。

這座城市不僅僅作為大背景,它也是故事的參與者,這個地方散發著個人回憶(德米的童年故土),是文化座標,情感的貯藏地。正如南特市長/同時也是前法國總理的讓-馬克·埃羅(Jean-Marc Ayrault) 在紀念《蘿拉》誕生五十週年時(2011年)做出的評價:“雅克德米與南特之間發生的一切,是真實的愛情故事。”

深圳 | 瓦爾達&德米影展映後談

影片中,對於愛情浪漫化的表現手法拉近了德米與其他新浪潮導演的距離,也使得他如此與眾不同

與戈達爾,特呂弗,埃裡克侯麥(Eric Rohmer)和克勞德·夏布洛(Claude Chabrol)相比,德米的敘事語言少了那般活潑幽默,是憂鬱低沉的;最為關鍵的是,在如何看待女性這個問題上,德米的態度與他們大相徑庭。

在他的所有影片中,女性不僅“天使母親”形象的崇高化身以充滿距離感的母親形象受到崇敬,同時也是遙不可及被浪漫化成了古靈精怪,虛無縹緲的生命體終極幻想。

深圳 | 瓦爾達&德米影展映後談

《蘿拉》穿插地講述了兩組人物的發展,他們或行走行進的軌跡在城市街道中,或穿梭於或是各種標誌性地點之間中發生了交織。

酒吧舞女蘿拉(阿努克•艾梅Anouk Aimée飾)身邊有三個追求者:美國水手弗蘭基Frankie(阿蘭•斯科特Alan Scott飾),同樣迷戀她的老朋友羅蘭•卡薩爾Roland Cassard(馬克·邁克兒Marc Michel飾),以及對她來說最為陌生的舊情人米歇爾Michel(雅克•哈登Jacques Harde飾)。這位戴著寬邊高呢帽,一身白色打扮的神祕男子米歇爾,是蘿拉七歲兒子伊馮Yvon的父親,他回到南特是為了找尋之前的情人和孩子。

鏡像角度分析作為對照,帥氣的可憐人,自嘲“我是典型的失敗者”的羅蘭Roland,是被關注的對象,潛意識裡他成為了女性慾望的客體,其中而多半是年長女性,比如,咖啡館老闆克萊爾(Claire)和她的朋友珍妮(Jeanne),珍妮碰巧是米歇爾(Michel)的母親;碰巧還有優雅的德努瓦耶夫人(Madame Desnoyers)(伊蓮娜•勞波蒂爾Elina Labourdette飾)以及她十四歲的女兒塞西爾(Cécile)(安妮•德普洛斯Annie Dupéroux飾)。

深圳 | 瓦爾達&德米影展映後談

這樣的人物關係表面上似乎是隨意安排設計的,事實上,它是用十分嚴密細緻的結構方式精心設計的。

首先是突破了時間的限制,所有人物都與另一個時代的人相呼應各個角色跨越了時間相互呼應——蘿拉(Lola)曾經叫塞西爾(Cécile),德努瓦耶夫人(Madame Desnoyers)以前是一名舞女,弗蘭基(Frankie)讓蘿拉想到了米歇爾(Michel);

就空間而言這種呼應還跨越了空間,他們都是通過“巧遇合”彼此發生聯繫相遇的,比如塞西爾分別與弗蘭基/羅蘭相遇,這種巧合偶爾也會一次接一次地發生有時還會在城市裡互相跟隨。

如果提及影片中的性愛話題,尤其是在蘿拉/弗蘭基這對情侶之間,以及那段幽默地借鑑了《薩德侯爵:賈斯汀》的書店場景裡,(因為不明白If sex is evoked,所以之後的也不明白)蘿拉更感興趣的還是浪漫愛情,並且幾乎毫不掩飾對性深深的悲觀態度,這部影片更多的是浪漫愛情,隱藏了深沉悲觀的主題表達(因此經常用“苦樂參半”來形容這部影片)。

深圳 | 瓦爾達&德米影展映後談

首先,《蘿拉》(Lola)通過人物生活軌跡瞬變的行為動向轉瞬即變的特點,來反映愛情的脆弱,幾乎所有人都處於不停奔走的狀態,最近剛來或即將離去。任何幸福的時刻都會被一種瞬息萬變的力量無情阻斷。

就像,弗蘭基(Frankie)和塞西爾(Cécile)在遊樂場度過美妙時光之後立馬分開了;結尾部分,蘿拉醉心於被米歇爾趕出門,在這場愛情終結的同時,這段戀情已註定終結,因為她只能依依不捨地瞥見望著羅蘭正從朝另一個方向遠去走過。

新浪潮的其他健將傾向於將他們的情人們置於當下,而德米卻將他的主角們投放到過去的陰影中——這個主題延續到《3張26日的戲票》(Three Seats for the 26th ,1988),片中男主角(Yves Montand伊夫•蒙當飾)闊別多年回到家鄉馬賽市尋找多年前被他拋棄的戀人和孩子。

不同於戈達爾(Godard)和特呂弗(Truffaut),德米不是以影評人的身份開始職業生涯的,而是通過拍攝紀錄短片學習電影。用電影編劇/同樣屬於《電影手冊》(du cinéma)成員的讓-皮埃爾•本森(Jean-Pierre Berthomé)的話來說,德米是“志同道合的夥伴”

深圳 | 瓦爾達&德米影展映後談

《蘿拉》昭示了他對電影的迷戀,片頭字幕即是典型的“手冊派風格”。該片中對導演馬克斯·奧菲爾斯(Max Ophul)的致敬引導觀眾瞭解到這位大師,他於1957年逝世,德米直接移用了他1955年的作品《勞拉•蒙特斯》(Lola Montès)中女主角的名字和寵妓的身份背景。

《蘿拉》的環形結構——開頭和結尾分別是邁克開著白色的凱迪拉克出入南特的鏡頭——和裡面其中,熱情火辣,編排複雜的舞蹈也讓人想起奧菲爾斯1950年的影片《輪舞》(La ronde)。

影片當中存在許多的指涉和引用,在羅伯特•佈列鬆(Robert Bresson )1945年的《布勞涅森林的女人們》(Les dames du Bois de Boulogne)裡,年輕的伊蓮娜•勞波蒂爾(Elina Labourdette)扮演了一位酒吧舞女,這部影片中,作為塞西爾展示給羅蘭看的那張照片出現;還有《精疲力盡》(Breathless), 片中主人公米歇爾•皮卡爾的名字也被部分引用。

深圳 | 瓦爾達&德米影展映後談

《蘿拉》這部影片的價值不侷限在引用的拼比上。德米的職業傾向起源於童年時期對電影的熱愛,他希望《蘿拉》能夠喚起“關於南特的記憶,關於從大學到放棄學業投身電影的那段上大學時逃課看電影的回憶”

男主角羅蘭卡,作為德米在影片裡的化身和另一個“他”,演繹了這一段經歷的成年版——在失業被炒魷魚之後,羅蘭來到Katorza電影院(1920年開設的標誌性影院,至今仍在營業)觀看《樂園春曉》(Return to Paradise, 1953年加里•庫珀Gary Cooper主演的影片),之後變成了成熟的“他”。

《樂園春曉》的故事發生一個異國小島上,主人公在這裡經歷了一段奇遇,若干年後,他再次回到小島上認領當初沒帶走的私生女。作為蘿拉故事中“戲中戲”,這部影片是遠離殘酷現實的避難處,也影射了電影是靈感和想像力的源泉。

“我也會離開的,”羅蘭(Roland)在咖啡館裡自言自語,然後珍妮(Jeanne)道出了這段小插曲要表達的真理——“電影中,一切總是美好的。”與特呂弗(Truffaut)一樣,對於德米而言,電影比生命更美好。

深圳 | 瓦爾達&德米影展映後談

在致敬美國類型電影和歐洲優秀電影導演的方式上,德米與他的那群迷影夥伴一樣,打破傳統,塑造了離經叛道的平民英雄們。米歇爾(Michel)戴著寬邊高呢帽,駕駛閃亮的白色凱迪拉克的騎士形象很可能是向鍾情美國文化的法國導演讓-皮埃爾•梅爾維爾(Jean-Pierre Melville)致敬。梅爾維爾平時的裝扮就是這個樣子像一個武士/騎士,但無論如何,米歇爾這個角色是從戰後的一代由影迷轉化而來的為電影製作者們的一代人所屬所構成的電影文化中脫穎而出的人物形象。

在高低級文化相互融合的伊始——,貝多芬第七樂章可以用作一個牛仔氣宇軒昂的伴奏音樂——,美國電影與歐洲演員展開合作,這樣的背景之下,吸引人的蘿拉形象出現了。

蘿拉的形象首次在電影中出現,準確的說是一幅圖像,一張用圖釘貼在Eldorado酒吧門口十分顯眼的照片,這種處理方式為角色的塑造埋下了鋪陳,好似一個人身體被迫嵌入這座城市,墮入虛妄。

深圳 | 瓦爾達&德米影展映後談

在南特,蘿拉與兩個關鍵地方有密切聯繫。一個費城餐館。Eldorad酒吧場景的拍攝地;另一個是波默海耶廊街(Passage Pommeraye)。

費城餐館(La Cigale)是一家從1895年開始營業的豪華餐廳,現在仍然很出名,它的屋頂很高,牆上鑲嵌著用來裝飾的瓷磚。它相當於舞蹈劇團表演的聖地,蘿拉是其中一員。(我們還能認出柯琳妮•瑪錢德Corinne Marchand和多羅泰•布蘭克Dorothée Blanck,她們出演了次年的《從五點到七點的克萊奧》)。精緻迷人的裝修風格造出酒吧的夢幻氣息,這與有站街女招攬嫖客的髒亂場所相差甚遠。

波默海耶廊街於1843年建成,這個非同尋常的購物廊街分為三層,中間有一排壯觀的樓梯,裝飾華麗,有雕塑,模型和鐵鑄藝術品。這個明亮又充滿神祕感的地方已經吸引了許多藝術家,其中包括也有超現實主義者,德米將蘿拉和羅蘭的兩次重要的相遇安排在此地,突出強調她作為一位充滿魅力的繆斯的身份。

深圳 | 瓦爾達&德米影展映後談

庫塔爾的攝影將蘿拉巧妙地融入廊街的建築樣式和藝術裝飾中,特別是兩人第二次相遇的場景,但同樣在這裡,羅蘭接到了一項從骯髒的瓦倫汀那裡接到一項會敗壞名聲的不道德的任務,他需要在瓦倫汀做鑽石交易被逮捕之前為這個不乾淨的人完成一些事情,後來瓦倫汀因為販賣鑽石戲劇性地入獄了。

對於羅蘭和旁觀者來說,在象徵意義上,廊街束縛了蘿拉帶著挑逗情色的危險誘惑,廊街象徵性地將蘿拉撩人的魅力同危險緊緊聯繫起來。

深圳 | 瓦爾達&德米影展映後談

作為一個多面的女性人物,蘿拉沒有被簡化成一名蛇蠍美人為蕩婦的形象——但是,儘管她在酒吧表演是有分寸的——“蘿拉,唯我獨尊!”,這個角色缺少前後一致/連貫的主體性,不同的身份屬性是通過周圍的男人構建而成的,羞怯的羅蘭是關鍵。

作為一個擁有青澀的女朋友(放肆大笑,想法不定)同時也是和性伴侶的角色重疊,她與新浪潮中的那些不羈的女主角相似。但是,德米的個人想法依然可以窺見,他將蘿拉塑造成理想型的母親形象,一個充滿吸引力又飄渺的生命體,如電影史家熱納維耶•瑟利耶(Geneviève Sellier)所說,“這是一個隨時會產生既令人妒忌心又讓人焦躁焦慮感的所在地方”,也是從這段關係中羅蘭最想體味到的東西羅蘭必須存在於他與蘿拉的關係中。

深圳 | 瓦爾達&德米影展映後談

蘿拉虛幻的身份通過服飾得到創造性的表現,與敘事節奏和場面調度完美契合。

影片大多數時候,她都是一身性感撩人的,頗具電影感的黑色舞衣,讓人想起約瑟夫•馮•斯坦伯格導演(Josef von Sternberg)的《藍天使》(The Blue Angel , 1930)中瑪琳•黛德麗扮演的“蘿拉”,之後佈列鬆(Bresson)在《布勞涅森林的女人們》(Les dames du Bois de Boulogne)裡延續了那個角色的生命——就是《蘿拉》中瞥見的那張德努瓦耶夫人年輕時的照片。

值得注意的是,蘿拉沒有改變主意回家看望兒子前並沒有換衣服,而是簡單地外面披上一件大衣,二元對立的“娼母”形象有了詩意的電影表現。還有一次,蘿拉身著舞衣,搭配了弗蘭基的水手帽,是暗示兩人在性關係上是平等的。

但她與羅蘭出門時就會換上優雅的白色連衣裙和小外套,保持著導致最初羅蘭對她形成了天使般的印象,儘管即便黑色長圍巾提示了是她另外的一個舞女身份的象徵。

拍攝《蘿拉》時,女主角阿努克•艾梅(Anouk Aimée)在法國電影圈已小有成就,在費德里科•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導演的《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 ,1960)中擔任過主要角色。

但德米堅持要她來詮釋這位夜總會歌女。艾梅(這個名字是法國詩人雅克•普萊維特Jacques Prévert幫她取的)是這麼說的:“製片人認為我不夠性感迷人。雖然《甜蜜的生活》很成功,但我並不符合那時他們的’美人’標準。”

深圳 | 瓦爾達&德米影展映後談

艾梅動人笨拙的表演符合新浪潮的追求——純樸自然的表演者代替主流明星。由於經濟的問題,對於該片來說,低成本還意味成所有的聲音都要通過後期完成,包括艾梅略微古怪的說話方式是後期加入的。

但不僅如此,其中卻隱含了強烈的美學元素,希望演員不太專業,是為了更顯真實自然,因此,艾梅成功地將這個虛構的生命演繹地那麼真實可信。

蘿拉高挑苗條的身材,黑色長髮,極具辨識度的黑色蕾絲束身胸衣,黑色緊身衣和毛絨長圍巾以及高頂禮帽成為德米和新浪潮的標誌;影片中,她作為理想的女性幻象,也是純粹單純的電影產物。

我們可以在德米之後電影中的母親/女性形象中找到蘿拉的痕跡,比如《天使灣》(Bay of Angels),更確切地說,在《模特兒商店》(Model Shop , 1969)中又再次“遇見”她。這部影片在美國拍攝,蘿拉重新出現在洛杉磯,她孤身一人,被丈夫拋棄——印證了她與米歇爾情感的短暫性——,當然她仍然如同舊電影中一樣美豔動人。

現在,德米被看作是新浪潮特別關鍵的一部分,也是一位成就卓越的導演。

他虛構出清晰明亮的世界,這種複雜性從始至終貫穿德米虛構出的世界,貫穿在他所有的電影裡,直至最後一部長片《3張26日的戲票》(Three Seats for the 26th)。這個電影的世界中,憂鬱,悲劇和對不友好社交關係的影射被能夠與由詩歌,音樂與迷影文化所形成的童話般的氛圍所相互平衡。

深圳 | 瓦爾達&德米影展映後談

下圖為後來拍的《瑟堡的雨傘》,片子裡突然插入的這個場景真是讓人驚喜,鏡頭沿著《蘿拉》中的路線繞空蕩的圍廊一週,凱撒就是當年的羅蘭。

無論是黑白的(《天使灣》Bay of Angels)或是彩色的(《瑟堡的雨傘》The Umbrellas of Cherbourg)作品中,儘管德米的所有作品在一如既往地致敬好萊塢影片(《柳媚花嬌》The Young Girls of Rochefort)和童話故事(《驢皮公主》)的作品,但是蘿拉誕生於這些迷人的女性悲劇角色之前,她是所有幻象的母體。

本文轉載自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作者Ginette Vincendeau

譯者Novan

校對James

作者簡介

Ginette Vincendeau是倫敦國王學院電影學教授。他出版過《法國電影明星》(Stars and Stardom in French Cinema);《讓-皮埃爾•梅爾維爾:一個生活在巴黎的美國人》(Jean-Pierre Melville: An American in Paris);《怒火青春》(La haine);《法國電影新浪潮:重要的里程碑》(The French New Wave: Critical Landmarks)(與Peter Graham合著);《碧姬•芭杜》(Brigitte Bardot)和《與讓·雷諾阿同行》(A Companion to Jean Renoir)(與Alastair Phillips合著)。

瓦爾達與德米電影回顧展

影展排期

本次影展的所有影片都將安排在杜比全景聲廳放映,請不要錯過這場視聽盛宴呀!!

深圳 | 瓦爾達&德米影展映後談

票價

會員價55元/張 百老匯影城APP65元/張

其它購票平臺80元/張

套票規則

套票價格55元/張

購買4張或4張以上本次影展不同影票即可享受套票價格。

(套票需現場購買)

本次影展具體片單已經公佈,詳情可戳

片單來了!| 瓦爾達與德米電影回顧展

*而在片單之中,有幾部需要技術遮擋的影片如下:

1、《天涯淪落女》將有三處鏡頭需要進行技術遮擋;

2、《阿涅斯的海灘》將有多處鏡頭需要進行技術遮擋;

3、《阿涅斯論瓦爾達》將有多處鏡頭需要進行技術遮擋;

4、《南特的雅克·德米》將有兩處鏡頭需要進行技術遮擋。

*以上技術處理若觀影過程中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

END

深圳 | 瓦爾達&德米影展映後談

「導筒」微信號 directube

從藝術總監私人日記,看看戛納的“痛苦與榮耀”

深圳 | 瓦爾達&德米影展映後談

長按二維碼隨意讚賞

推廣/合作/活動

加微信號:directubee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