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巴菲特,七歲放牛十歲父母去世,從普通工人做到身家過億

作者|市界 李然

編輯|老貓

他是中國巴菲特,七歲放牛十歲父母去世,從普通工人做到身家過億

根據商務部統計的國產10大男裝品牌中,有一個品牌一直很低調,市值高達324億,營業收入也保持著穩定的增長,這就是雅戈爾。

據雅戈爾集團公佈的2018 年年度業績預增公告顯示,預計 2018 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36.6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約33.67億元,同比增長約1134.7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約38.81億元。雖然上年基數較小是2018年淨利潤多倍增長的主要原因,不過可以看出公司主營業務增長穩定。

而一手打造這一品牌的是7歲下鄉,10歲雙親病故,30歲知青返城,從放牛娃到億萬富豪,從服裝作坊的工人到坐上中國服裝的頭把交椅的李如成,他不僅讓中國人穿上了國產西裝,又在房地產和金融投資領域屢創佳績。

從放牛娃到行業大佬的升級之路

李如成的童年生活十分艱辛,7歲時,全家人跟隨父親從上海下放到寧波南郊的農村,為貼補家用,他只能靠編草帽和放牛賺錢。10歲那年,父母不幸相繼病故,只剩下姐弟四人相依為命。15歲時,初中尚未畢業的李如成申請“插隊”,從此開始了長達15年的務農生活。

80年代末,知青開始陸續返城,李如成也成了眾多返城知青中的一員。他來到了鎮辦的“青春服裝廠”,成為了一名服裝工人。

“青春服裝廠”與其說是工廠,不如說是一間小作坊。車間就是村邊戲臺的地下室,工人從自家搬來的縫紉機一類的工具,靠著為其他工廠代加工一些短褲、短袖等低檔產品。儘管如此,李如成仍然對這份工作十分珍惜,進廠不久便被任命為裁剪組長,他在服裝領域的生涯也由此拉開序幕。

“闖東北”拿訂單 關鍵時刻力挽狂瀾

“小作坊”的模式好景不長,在市場大潮的衝擊下,“青春服裝廠”的業務出現斷檔,100多名工人面臨著失業的風險。

危急時刻,李如成偶然聽說東北一工廠在尋找合作伙伴,便主動前去聯繫,幾番波折,終於拿到了這筆寶貴的訂單。拿到訂單後,李如成的管理才能也被激發了出來,十幾噸面料的工作在他的安排調度下井井有條,工廠利潤從幾萬元增長至20萬元,工人月工資翻了兩三倍。李如成的工作能力也因此受到了大家的肯定,在一致提議下,被推舉為廠長。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推進,人們對於襯衫、西裝等服裝的需求也逐漸增加,李如成瞄準了這塊市場;1986年,他自主打造的品牌北侖港襯衫上市,一經推出便受到各地商家的追捧,第二年便被國家商業部評為全國暢銷產品。

北倉港的成功並沒有讓李如成沾沾自喜,相反他意識到了品牌在提升空間和品牌形象上存在著很大的侷限性。 1990年,他與澳門南光公司組建的合資公司——雅戈爾製衣公司就此成立。

他是服裝界的“巴菲特”

以襯衫起家的雅戈爾抓住機會快速進入了國產男裝市場的第一梯隊,在主營業務服裝板塊初見成效之後,李如成開始在房地產和金融投資領域發力。

他先是大量拿地;2004年,雅戈爾以14.13億的價格拿下蘇州三幅地塊,2007年再拍下杭州地王,2010年則以24.12億的高價再拿下杭州兩塊地。

相比於主動拿地,李如成在金融投資領域取得的成功可謂是無心插柳。在宜科科技上市前雅戈爾被政府要求投資,雅戈爾投資寧波銀行也是市領導給牽的線。其中最為成功的投資了中信證券,是因為李如成在證券行業尋找投資標的時,看中了它的國有屬性和股東背景。

在雅戈爾2018年的財務預增報告中顯示,投資板塊仍以18.37億元的淨利潤居於服裝、房地產板塊之上,李如成也一度被譽為“中國的巴菲特”。

豪言“五年再造一個雅戈爾”

在房地產和金融投資領域的大幅投入讓雅戈爾一度被外界質疑“不務正業”。就連李如成自己都曾表示,“投資一下就能賺製造業30年的錢”。不過,隨著近幾年房地產和資本市場遇冷動盪。李如成也開始思考怎樣迴歸服裝主業。

雖然前幾年,雅戈爾在地產和投資領域賺的盆滿缽滿,不過,從營業收入上來看,其在服裝領域的佈局依舊在增長。2014年,雅戈爾的服裝業務收入沒有下滑,淨利增速好於收入增速。2015年,雅戈爾女裝上市。2017年,雅戈爾服裝板塊完成營業收入 49.07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9.95%。2018年,服裝紡織板塊完成營業收入約 56.11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約 12.56%;淨利潤約 8.42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約 10.88%。李如成曾放話,要用5年時間再造一個雅戈爾,不知道這次他能否成功。

想探索更多好玩資本故事,也可關注公眾號市界(ID:ishijie2018)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