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蘇建勳

編輯 | 楊軒

一年前入職格靈深瞳時,陳樂就覺得有些不太對勁,“沒有加班費,項目提成算進年終獎”,熬到年尾,上司的一句話比北京冬天的風還刺骨,“今年的提成,沒了。”

讓她寒心的事情還在後頭。只要找 HR 問工資條和報銷明細,HR 就從微信、電話、郵件裡失聯了;有員工把公司管理混亂的現狀投訴給創始人趙勇,很快,員工就“消失”了;過完春節回來,陳樂發現身邊的同事幾乎換了一批,再一問,“好幾個都在跟公司打勞動仲裁”。

“公司怎麼成這樣了?”陳樂難以置信。加入這家一度名聲響亮的 AI 公司前,陳樂在網上搜索,看到徐小平和沈南鵬對於“格靈深瞳未來值 1000 億還是 5000 億美金”的問題爭執不下,最後答案停在了中位數上:“值 3000 億美金!”

現在她打開公司微信群,280 多人的全員大群裡,她的入群位置已排在中間,這意味著不到一年時間,格靈深瞳已經流失了一半員工。一位前格林深瞳 HR 對 36 氪稱,不少員工在入職不久、試用期內即離職。

“不知道公司是真的資金緊張,還是逼著員工走。”周桐也滿心疑惑。年初,她參加格靈深瞳的一個高管會議,被告知 2019 年銷售業績要翻番,目標是 4.5 億元,但“人員不能增加“;有人立刻提出質疑,格靈深瞳運營副總裁王豔當場回覆稱:“就這麼多 Head Count,要麼你就開人,要麼就別招人。”

之後兩個月內,格靈深瞳財務、市場負責人陸續離職。

根據格靈深瞳創始人兼 CEO 趙勇對 36 氪的說法,從今年 1 月至今,格靈深瞳離職率不到 10%,跟2017年的轉型期相比,現在公司的人員結構已趨於穩定。他也說,由於公司改革,部分員工或被勸退、或無奈離職,因此產生了“舊勢力的抱怨”。

趙勇向 36 氪承認,格靈深瞳一度在 2016 年面臨最危險的時期,“賬上的錢只夠撐幾個月。”為此,他必須調轉業務方向,押注安防;同時改換公司管理團隊,引入原安防公司偉昊科技電子副總裁黃輝棟等傳統行業高管。2017 年 1 月,原 CEO 何搏飛宣佈離職,趙勇重新接任CEO。

可它的掉隊已成事實。作為國內第一批以計算機視覺(CV)起家的人工智能公司,格靈深瞳已經很久沒有公佈過融資。巔峰時期,真格、紅杉在14 個月內連投格靈深瞳A、B 輪,可直到 2017 年,來自東方網力和三星電子的 C 輪融資才被低調放出。

"

文 | 蘇建勳

編輯 | 楊軒

一年前入職格靈深瞳時,陳樂就覺得有些不太對勁,“沒有加班費,項目提成算進年終獎”,熬到年尾,上司的一句話比北京冬天的風還刺骨,“今年的提成,沒了。”

讓她寒心的事情還在後頭。只要找 HR 問工資條和報銷明細,HR 就從微信、電話、郵件裡失聯了;有員工把公司管理混亂的現狀投訴給創始人趙勇,很快,員工就“消失”了;過完春節回來,陳樂發現身邊的同事幾乎換了一批,再一問,“好幾個都在跟公司打勞動仲裁”。

“公司怎麼成這樣了?”陳樂難以置信。加入這家一度名聲響亮的 AI 公司前,陳樂在網上搜索,看到徐小平和沈南鵬對於“格靈深瞳未來值 1000 億還是 5000 億美金”的問題爭執不下,最後答案停在了中位數上:“值 3000 億美金!”

現在她打開公司微信群,280 多人的全員大群裡,她的入群位置已排在中間,這意味著不到一年時間,格靈深瞳已經流失了一半員工。一位前格林深瞳 HR 對 36 氪稱,不少員工在入職不久、試用期內即離職。

“不知道公司是真的資金緊張,還是逼著員工走。”周桐也滿心疑惑。年初,她參加格靈深瞳的一個高管會議,被告知 2019 年銷售業績要翻番,目標是 4.5 億元,但“人員不能增加“;有人立刻提出質疑,格靈深瞳運營副總裁王豔當場回覆稱:“就這麼多 Head Count,要麼你就開人,要麼就別招人。”

之後兩個月內,格靈深瞳財務、市場負責人陸續離職。

根據格靈深瞳創始人兼 CEO 趙勇對 36 氪的說法,從今年 1 月至今,格靈深瞳離職率不到 10%,跟2017年的轉型期相比,現在公司的人員結構已趨於穩定。他也說,由於公司改革,部分員工或被勸退、或無奈離職,因此產生了“舊勢力的抱怨”。

趙勇向 36 氪承認,格靈深瞳一度在 2016 年面臨最危險的時期,“賬上的錢只夠撐幾個月。”為此,他必須調轉業務方向,押注安防;同時改換公司管理團隊,引入原安防公司偉昊科技電子副總裁黃輝棟等傳統行業高管。2017 年 1 月,原 CEO 何搏飛宣佈離職,趙勇重新接任CEO。

可它的掉隊已成事實。作為國內第一批以計算機視覺(CV)起家的人工智能公司,格靈深瞳已經很久沒有公佈過融資。巔峰時期,真格、紅杉在14 個月內連投格靈深瞳A、B 輪,可直到 2017 年,來自東方網力和三星電子的 C 輪融資才被低調放出。

格靈深瞳,天才AI公司跌入谷底之後 | 小敗局

格靈深瞳歷年融資表。製圖:36 氪

它在調整騰挪之時,同行則在快速前進。“商湯一年能融三輪,我們三年融一輪,之後就不主動公佈了。”周桐對 36 氪說。

據 36 氪獨家獲悉,格靈深瞳的 D+ 輪融資正在進行中,目標融資 5000 萬美金,估值為 6 億美金左右。這個數字已經遠落後於眼下的“CV 四小龍”(商湯、曠視、依圖、雲從)。趙勇則對36氪表示,無法對任何財務數字進行置評和確認。

"

文 | 蘇建勳

編輯 | 楊軒

一年前入職格靈深瞳時,陳樂就覺得有些不太對勁,“沒有加班費,項目提成算進年終獎”,熬到年尾,上司的一句話比北京冬天的風還刺骨,“今年的提成,沒了。”

讓她寒心的事情還在後頭。只要找 HR 問工資條和報銷明細,HR 就從微信、電話、郵件裡失聯了;有員工把公司管理混亂的現狀投訴給創始人趙勇,很快,員工就“消失”了;過完春節回來,陳樂發現身邊的同事幾乎換了一批,再一問,“好幾個都在跟公司打勞動仲裁”。

“公司怎麼成這樣了?”陳樂難以置信。加入這家一度名聲響亮的 AI 公司前,陳樂在網上搜索,看到徐小平和沈南鵬對於“格靈深瞳未來值 1000 億還是 5000 億美金”的問題爭執不下,最後答案停在了中位數上:“值 3000 億美金!”

現在她打開公司微信群,280 多人的全員大群裡,她的入群位置已排在中間,這意味著不到一年時間,格靈深瞳已經流失了一半員工。一位前格林深瞳 HR 對 36 氪稱,不少員工在入職不久、試用期內即離職。

“不知道公司是真的資金緊張,還是逼著員工走。”周桐也滿心疑惑。年初,她參加格靈深瞳的一個高管會議,被告知 2019 年銷售業績要翻番,目標是 4.5 億元,但“人員不能增加“;有人立刻提出質疑,格靈深瞳運營副總裁王豔當場回覆稱:“就這麼多 Head Count,要麼你就開人,要麼就別招人。”

之後兩個月內,格靈深瞳財務、市場負責人陸續離職。

根據格靈深瞳創始人兼 CEO 趙勇對 36 氪的說法,從今年 1 月至今,格靈深瞳離職率不到 10%,跟2017年的轉型期相比,現在公司的人員結構已趨於穩定。他也說,由於公司改革,部分員工或被勸退、或無奈離職,因此產生了“舊勢力的抱怨”。

趙勇向 36 氪承認,格靈深瞳一度在 2016 年面臨最危險的時期,“賬上的錢只夠撐幾個月。”為此,他必須調轉業務方向,押注安防;同時改換公司管理團隊,引入原安防公司偉昊科技電子副總裁黃輝棟等傳統行業高管。2017 年 1 月,原 CEO 何搏飛宣佈離職,趙勇重新接任CEO。

可它的掉隊已成事實。作為國內第一批以計算機視覺(CV)起家的人工智能公司,格靈深瞳已經很久沒有公佈過融資。巔峰時期,真格、紅杉在14 個月內連投格靈深瞳A、B 輪,可直到 2017 年,來自東方網力和三星電子的 C 輪融資才被低調放出。

格靈深瞳,天才AI公司跌入谷底之後 | 小敗局

格靈深瞳歷年融資表。製圖:36 氪

它在調整騰挪之時,同行則在快速前進。“商湯一年能融三輪,我們三年融一輪,之後就不主動公佈了。”周桐對 36 氪說。

據 36 氪獨家獲悉,格靈深瞳的 D+ 輪融資正在進行中,目標融資 5000 萬美金,估值為 6 億美金左右。這個數字已經遠落後於眼下的“CV 四小龍”(商湯、曠視、依圖、雲從)。趙勇則對36氪表示,無法對任何財務數字進行置評和確認。

格靈深瞳,天才AI公司跌入谷底之後 | 小敗局

國內 CV 頭部公司估值表,數據來自公開報道(未經官方證實)。製圖:36 氪

踏入風口時,格靈深瞳握有一手好牌:創始人趙勇是Google Glass 的七位設計者之一,CEO 何搏飛曾擔任多家外資上市公司高管,與陳歐是斯坦福同學。

風起了,格靈深瞳一度成為徐小平與沈南鵬的飯局焦點,比爾蓋茨稱讚其“Very Cool”;風停後,格靈深瞳在公司管理、技術選型、產品落地等環節的問題一一暴露。

“技術背景的創始人“、“科研能力強”,這些是格林深瞳起步時的閃光點,也是它此後的盲區。

1、創業即巔峰、凶險不自知

局是徐小平攢起來的。

徐小平2012年底在硅谷見到趙勇時,在google的趙勇團隊攻下了一個叫“場景識別”的技術難題:用戶戴上谷歌眼鏡,看到的圖像會在系統中與谷歌街景做比對,然後快速定位所處位置和周邊信息。“500毫秒內,能將用戶位置精確到’米’級別。”

這是項不容忽視的技術突破。六年前,國內計算機視覺仍以二維圖像識別為主,比如安防行業風靡的人臉識別,就是用攝像頭拍下人像,再和後臺的身份證圖庫比對獲取人物信息;而趙勇可以讓獲取的圖像以三維數據來呈現,這就讓信息維度從“人臉”,擴展到“人體移動、車輛行駛”等具體行為。

趙勇與徐小平都在其中嗅到了巨大的商業潛力。很快,他們將這項技術變成了一份商業計劃書:通過消費者的行為分析建立用戶畫像,再將這些信息提供給零售商,以幫助後者優化零售戰略。

這正是阿里、京東等巨頭如今津津樂道的“新零售”雛形。7 年前,趙勇的設想也得到了徐小平的青睞,這位“風投教父”當即為趙勇訂下回國的機票,催促其儘快創業。為了滿足趙勇當時“只想全心寫代碼”的要求,徐小平還答應為他物色一位 CEO。

理想的人選很快就出現了。有著零售行業背景、曾在寶潔、華聯、以及兩家美國上市公司做過高管的何搏飛給徐小平發了條微信——他剛辭職,一直都想創業,在斯坦福商學院的同學陳歐曾邀請他加入聚美優品,他拒絕了,因為“性格太像”。

有人擔心過何博飛沒有從0到1的創業經驗,也有人建議讓何博飛擔任COO更好,但趙勇對同為名校名企出身,性格外放、口才極佳的何搏飛很欣賞。“完美契合了我為 CEO 設定的功能。”趙勇對 36 氪這樣形容,他本人更想把時間用在做技術上。

“何搏飛和趙勇可以分別創建一個成功的公司,但他倆一起幹,可以創建一個偉大的公司。”徐小平這句經典說辭流傳在每一篇格靈深瞳的創業記錄裡。2013 年夏,格靈深瞳正式成立,何搏飛出任 CEO,趙勇擔任創始人兼 CTO。這個時間點甚至早於曠視、雲從。

"

文 | 蘇建勳

編輯 | 楊軒

一年前入職格靈深瞳時,陳樂就覺得有些不太對勁,“沒有加班費,項目提成算進年終獎”,熬到年尾,上司的一句話比北京冬天的風還刺骨,“今年的提成,沒了。”

讓她寒心的事情還在後頭。只要找 HR 問工資條和報銷明細,HR 就從微信、電話、郵件裡失聯了;有員工把公司管理混亂的現狀投訴給創始人趙勇,很快,員工就“消失”了;過完春節回來,陳樂發現身邊的同事幾乎換了一批,再一問,“好幾個都在跟公司打勞動仲裁”。

“公司怎麼成這樣了?”陳樂難以置信。加入這家一度名聲響亮的 AI 公司前,陳樂在網上搜索,看到徐小平和沈南鵬對於“格靈深瞳未來值 1000 億還是 5000 億美金”的問題爭執不下,最後答案停在了中位數上:“值 3000 億美金!”

現在她打開公司微信群,280 多人的全員大群裡,她的入群位置已排在中間,這意味著不到一年時間,格靈深瞳已經流失了一半員工。一位前格林深瞳 HR 對 36 氪稱,不少員工在入職不久、試用期內即離職。

“不知道公司是真的資金緊張,還是逼著員工走。”周桐也滿心疑惑。年初,她參加格靈深瞳的一個高管會議,被告知 2019 年銷售業績要翻番,目標是 4.5 億元,但“人員不能增加“;有人立刻提出質疑,格靈深瞳運營副總裁王豔當場回覆稱:“就這麼多 Head Count,要麼你就開人,要麼就別招人。”

之後兩個月內,格靈深瞳財務、市場負責人陸續離職。

根據格靈深瞳創始人兼 CEO 趙勇對 36 氪的說法,從今年 1 月至今,格靈深瞳離職率不到 10%,跟2017年的轉型期相比,現在公司的人員結構已趨於穩定。他也說,由於公司改革,部分員工或被勸退、或無奈離職,因此產生了“舊勢力的抱怨”。

趙勇向 36 氪承認,格靈深瞳一度在 2016 年面臨最危險的時期,“賬上的錢只夠撐幾個月。”為此,他必須調轉業務方向,押注安防;同時改換公司管理團隊,引入原安防公司偉昊科技電子副總裁黃輝棟等傳統行業高管。2017 年 1 月,原 CEO 何搏飛宣佈離職,趙勇重新接任CEO。

可它的掉隊已成事實。作為國內第一批以計算機視覺(CV)起家的人工智能公司,格靈深瞳已經很久沒有公佈過融資。巔峰時期,真格、紅杉在14 個月內連投格靈深瞳A、B 輪,可直到 2017 年,來自東方網力和三星電子的 C 輪融資才被低調放出。

格靈深瞳,天才AI公司跌入谷底之後 | 小敗局

格靈深瞳歷年融資表。製圖:36 氪

它在調整騰挪之時,同行則在快速前進。“商湯一年能融三輪,我們三年融一輪,之後就不主動公佈了。”周桐對 36 氪說。

據 36 氪獨家獲悉,格靈深瞳的 D+ 輪融資正在進行中,目標融資 5000 萬美金,估值為 6 億美金左右。這個數字已經遠落後於眼下的“CV 四小龍”(商湯、曠視、依圖、雲從)。趙勇則對36氪表示,無法對任何財務數字進行置評和確認。

格靈深瞳,天才AI公司跌入谷底之後 | 小敗局

國內 CV 頭部公司估值表,數據來自公開報道(未經官方證實)。製圖:36 氪

踏入風口時,格靈深瞳握有一手好牌:創始人趙勇是Google Glass 的七位設計者之一,CEO 何搏飛曾擔任多家外資上市公司高管,與陳歐是斯坦福同學。

風起了,格靈深瞳一度成為徐小平與沈南鵬的飯局焦點,比爾蓋茨稱讚其“Very Cool”;風停後,格靈深瞳在公司管理、技術選型、產品落地等環節的問題一一暴露。

“技術背景的創始人“、“科研能力強”,這些是格林深瞳起步時的閃光點,也是它此後的盲區。

1、創業即巔峰、凶險不自知

局是徐小平攢起來的。

徐小平2012年底在硅谷見到趙勇時,在google的趙勇團隊攻下了一個叫“場景識別”的技術難題:用戶戴上谷歌眼鏡,看到的圖像會在系統中與谷歌街景做比對,然後快速定位所處位置和周邊信息。“500毫秒內,能將用戶位置精確到’米’級別。”

這是項不容忽視的技術突破。六年前,國內計算機視覺仍以二維圖像識別為主,比如安防行業風靡的人臉識別,就是用攝像頭拍下人像,再和後臺的身份證圖庫比對獲取人物信息;而趙勇可以讓獲取的圖像以三維數據來呈現,這就讓信息維度從“人臉”,擴展到“人體移動、車輛行駛”等具體行為。

趙勇與徐小平都在其中嗅到了巨大的商業潛力。很快,他們將這項技術變成了一份商業計劃書:通過消費者的行為分析建立用戶畫像,再將這些信息提供給零售商,以幫助後者優化零售戰略。

這正是阿里、京東等巨頭如今津津樂道的“新零售”雛形。7 年前,趙勇的設想也得到了徐小平的青睞,這位“風投教父”當即為趙勇訂下回國的機票,催促其儘快創業。為了滿足趙勇當時“只想全心寫代碼”的要求,徐小平還答應為他物色一位 CEO。

理想的人選很快就出現了。有著零售行業背景、曾在寶潔、華聯、以及兩家美國上市公司做過高管的何搏飛給徐小平發了條微信——他剛辭職,一直都想創業,在斯坦福商學院的同學陳歐曾邀請他加入聚美優品,他拒絕了,因為“性格太像”。

有人擔心過何博飛沒有從0到1的創業經驗,也有人建議讓何博飛擔任COO更好,但趙勇對同為名校名企出身,性格外放、口才極佳的何搏飛很欣賞。“完美契合了我為 CEO 設定的功能。”趙勇對 36 氪這樣形容,他本人更想把時間用在做技術上。

“何搏飛和趙勇可以分別創建一個成功的公司,但他倆一起幹,可以創建一個偉大的公司。”徐小平這句經典說辭流傳在每一篇格靈深瞳的創業記錄裡。2013 年夏,格靈深瞳正式成立,何搏飛出任 CEO,趙勇擔任創始人兼 CTO。這個時間點甚至早於曠視、雲從。

格靈深瞳,天才AI公司跌入谷底之後 | 小敗局

圖左為前格靈深瞳CEO 何搏飛,圖右為格靈深瞳創始人、現任 CEO 趙勇。

可一開局,格林深瞳選的行業賽道就錯了。2013 年,趙勇寄予厚望的實體零售行業被電商、 O2O嚴重擠壓,線下零售哀嚎遍野。商務部在那一年的調查顯示:2012 年,連鎖百強企業新開店速度達到十年來最低水平,僅為 8%。

這直接導致零售客戶在壓力之下,紛紛砍掉了技術創新的市場預算。趙勇對 36 氪說,格林深瞳在零售行業做了 10 個月,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市場對於實體零售極度悲觀。”

如今回頭看,用 10 個月驗證一個錯誤的市場需求,試錯週期已經不短。而當公司決定轉換行業賽道,零售行業背景的何博飛和他組建的團隊經驗不再適合、並在其他賽道屢屢碰壁時,何博飛依然又繼續擔任 CEO 長達 3 年時間。

對於 AI 創業公司來說,這是極其凶險的境地,但在當時,趙勇並沒有及時意識到這份凶險。

創業初期,趙勇希望將格靈深瞳變成一座技術的烏托邦。在硅谷,趙勇經歷過谷歌對技術自由、組織扁平化的推崇,“工作任務就是 Making Friends,一邊去各個部門玩,一邊看看有什麼可以解決的問題”。

因此,在將 CEO 一職交給何搏飛後,趙勇得以以 CTO 的角色潛心鑽研技術,他曾形容自己“恨不得每一秒鐘都在和工程師寫代碼”,這也讓他對於外界市場變化失去了一線的感知。即使是在 2014 年將賽道轉向交通、金融後,趙勇最初也不知道,銀行客戶的銷售是很難由行業外人士打開局面的。

風口上的格靈深瞳,當時正沉浸在創業的虛火中。

2014 年 7 月,在何搏飛的策劃下,一篇名為《對不起,我們只愛牛人》的帖子從格靈深瞳微信公眾號發出。文中金句頻出:“環顧四周,沒看到一個對手”、“我們不等風,我們在造下一場颱風”;同時羅列出格靈深瞳多項光輝事蹟,包括:

· 我們的投資人徐小平和沈南鵬,就格靈深瞳未來市值應該是1000億美元還是5000億美元展開過激烈爭論,最後妥協在3000億美元這個“中間數”。

· 比爾蓋茨今年6月私訪中國時,會見的第一家創業公司就是我們。

· 團隊成員是超級學霸,來自:Princeton、Stanford、Harvard、Dartmouth 、Brown、MIT、清華、北大、浙大、中科院、復旦。

……

“名聲大噪。”王東這樣形容當時的格靈深瞳,他在 2015 年初加入格靈深瞳實習,至今仍記得這篇推文。他向 36 氪坦陳,雖然文章內容“有點言過其實”,但格靈深瞳當時的人才構成確實是:哈佛、斯坦福的MBA“在當實習生”;北大、清華的“能來面試”;中科大的“程序員可以,其他崗位得想一想”。

在王東的記憶中,那是一段世外桃源般的日子。2014 年,格靈深瞳將公司搬往頤和園邊上的一幢庭院內,附近山水環繞,食堂由原白家大宅門行政總廚掌勺。員工們都覺得,彼時公司業界矚目,技術領先、牛人環繞,足以稱得上是“創業巔峰”——在公司僅成立一年之後。

2、技術落地難,危機初顯時

船艦將沉時,沒人知道第一道裂縫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可有經驗的船員會先行下船。2015 年 8 月,一切看起來欣欣向榮之時,格靈深瞳諸多公關事件的幕後推手、市場總監李倩卻遞上了辭呈。

“牛都吹出去了,公司接下來就要推產品,可產品落地有很大問題。”一位接近李倩的人士告訴 36 氪,他形容李倩的離職為“非常識時務”。

有人更早點出了格靈深瞳的隱患。前土豆網架構師劉曉明於 2014 年 5 月加入格靈深瞳,一年後他便公開發文指出,格靈深瞳存在團隊結構方面的問題:學術範太濃重,研發部門有太多的Researcher(研究員),而工程師則嚴重不足。

王東也有類似的感受。“在公司開會的感覺,像是在大學實驗室開研討會。”王東對 36 氪說,他認為趙勇過於倚重技術的突破,卻忽略了產品思維,“早期公司裡碼農很多, PM(產品經理)很少,很多技術就只能堆在那兒。”

從技術研發到產品銷售,大部分 AI 公司都會出現類似的危險階段。

比如,同行曠視科技曾在2015年試水安防,並從海康和大華挖人就近在杭州成立分公司,但由於相互不理解,杭州團隊與北京團隊矛盾逐漸激化。一年後,曠視將杭州公司遣散。

“北京的科學家整體偏學術派,重視‘刷’榜;但在工程側,人臉識別的準確率是 95%還是 98%,並沒有那麼重要。”一位曠視科技的前員工告訴 36 氪。

對於科學家而言,技術可以是一篇論文、一項 ImageNet 競賽的冠軍、也可以是一個重要數值(比如人臉識別準確率)的突破;但在商務側來說,論文與冠軍並不實用,如果技術無法融進安防、汽車、金融等行業,變成切切實實的產品,客戶與合作伙伴就會拒絕買單。

科學家的理想總是美好的。格靈深瞳成立時,趙勇曾為團隊列舉出70-80 個場景,來暢想三維視覺感知可以落地的行業,隨著公司知名度上升,千奇百怪的需求找上門來,“還有公司想用視覺識別檢查廁所的紙什麼時候用完。”

為了滿足洶湧而至的客戶,格靈深瞳企圖用一套產品吃下全部需求。2015 年,搭載格靈深瞳三維視覺感知的一款重要產品“皓目行為分析儀”(簡稱“皓目”)問世,在趙勇的規劃中,這款產品可以落地進廣場、銀行、博物館等諸多場景,起到人體行為監控、人流計算、危險行為預警等作用。

"

文 | 蘇建勳

編輯 | 楊軒

一年前入職格靈深瞳時,陳樂就覺得有些不太對勁,“沒有加班費,項目提成算進年終獎”,熬到年尾,上司的一句話比北京冬天的風還刺骨,“今年的提成,沒了。”

讓她寒心的事情還在後頭。只要找 HR 問工資條和報銷明細,HR 就從微信、電話、郵件裡失聯了;有員工把公司管理混亂的現狀投訴給創始人趙勇,很快,員工就“消失”了;過完春節回來,陳樂發現身邊的同事幾乎換了一批,再一問,“好幾個都在跟公司打勞動仲裁”。

“公司怎麼成這樣了?”陳樂難以置信。加入這家一度名聲響亮的 AI 公司前,陳樂在網上搜索,看到徐小平和沈南鵬對於“格靈深瞳未來值 1000 億還是 5000 億美金”的問題爭執不下,最後答案停在了中位數上:“值 3000 億美金!”

現在她打開公司微信群,280 多人的全員大群裡,她的入群位置已排在中間,這意味著不到一年時間,格靈深瞳已經流失了一半員工。一位前格林深瞳 HR 對 36 氪稱,不少員工在入職不久、試用期內即離職。

“不知道公司是真的資金緊張,還是逼著員工走。”周桐也滿心疑惑。年初,她參加格靈深瞳的一個高管會議,被告知 2019 年銷售業績要翻番,目標是 4.5 億元,但“人員不能增加“;有人立刻提出質疑,格靈深瞳運營副總裁王豔當場回覆稱:“就這麼多 Head Count,要麼你就開人,要麼就別招人。”

之後兩個月內,格靈深瞳財務、市場負責人陸續離職。

根據格靈深瞳創始人兼 CEO 趙勇對 36 氪的說法,從今年 1 月至今,格靈深瞳離職率不到 10%,跟2017年的轉型期相比,現在公司的人員結構已趨於穩定。他也說,由於公司改革,部分員工或被勸退、或無奈離職,因此產生了“舊勢力的抱怨”。

趙勇向 36 氪承認,格靈深瞳一度在 2016 年面臨最危險的時期,“賬上的錢只夠撐幾個月。”為此,他必須調轉業務方向,押注安防;同時改換公司管理團隊,引入原安防公司偉昊科技電子副總裁黃輝棟等傳統行業高管。2017 年 1 月,原 CEO 何搏飛宣佈離職,趙勇重新接任CEO。

可它的掉隊已成事實。作為國內第一批以計算機視覺(CV)起家的人工智能公司,格靈深瞳已經很久沒有公佈過融資。巔峰時期,真格、紅杉在14 個月內連投格靈深瞳A、B 輪,可直到 2017 年,來自東方網力和三星電子的 C 輪融資才被低調放出。

格靈深瞳,天才AI公司跌入谷底之後 | 小敗局

格靈深瞳歷年融資表。製圖:36 氪

它在調整騰挪之時,同行則在快速前進。“商湯一年能融三輪,我們三年融一輪,之後就不主動公佈了。”周桐對 36 氪說。

據 36 氪獨家獲悉,格靈深瞳的 D+ 輪融資正在進行中,目標融資 5000 萬美金,估值為 6 億美金左右。這個數字已經遠落後於眼下的“CV 四小龍”(商湯、曠視、依圖、雲從)。趙勇則對36氪表示,無法對任何財務數字進行置評和確認。

格靈深瞳,天才AI公司跌入谷底之後 | 小敗局

國內 CV 頭部公司估值表,數據來自公開報道(未經官方證實)。製圖:36 氪

踏入風口時,格靈深瞳握有一手好牌:創始人趙勇是Google Glass 的七位設計者之一,CEO 何搏飛曾擔任多家外資上市公司高管,與陳歐是斯坦福同學。

風起了,格靈深瞳一度成為徐小平與沈南鵬的飯局焦點,比爾蓋茨稱讚其“Very Cool”;風停後,格靈深瞳在公司管理、技術選型、產品落地等環節的問題一一暴露。

“技術背景的創始人“、“科研能力強”,這些是格林深瞳起步時的閃光點,也是它此後的盲區。

1、創業即巔峰、凶險不自知

局是徐小平攢起來的。

徐小平2012年底在硅谷見到趙勇時,在google的趙勇團隊攻下了一個叫“場景識別”的技術難題:用戶戴上谷歌眼鏡,看到的圖像會在系統中與谷歌街景做比對,然後快速定位所處位置和周邊信息。“500毫秒內,能將用戶位置精確到’米’級別。”

這是項不容忽視的技術突破。六年前,國內計算機視覺仍以二維圖像識別為主,比如安防行業風靡的人臉識別,就是用攝像頭拍下人像,再和後臺的身份證圖庫比對獲取人物信息;而趙勇可以讓獲取的圖像以三維數據來呈現,這就讓信息維度從“人臉”,擴展到“人體移動、車輛行駛”等具體行為。

趙勇與徐小平都在其中嗅到了巨大的商業潛力。很快,他們將這項技術變成了一份商業計劃書:通過消費者的行為分析建立用戶畫像,再將這些信息提供給零售商,以幫助後者優化零售戰略。

這正是阿里、京東等巨頭如今津津樂道的“新零售”雛形。7 年前,趙勇的設想也得到了徐小平的青睞,這位“風投教父”當即為趙勇訂下回國的機票,催促其儘快創業。為了滿足趙勇當時“只想全心寫代碼”的要求,徐小平還答應為他物色一位 CEO。

理想的人選很快就出現了。有著零售行業背景、曾在寶潔、華聯、以及兩家美國上市公司做過高管的何搏飛給徐小平發了條微信——他剛辭職,一直都想創業,在斯坦福商學院的同學陳歐曾邀請他加入聚美優品,他拒絕了,因為“性格太像”。

有人擔心過何博飛沒有從0到1的創業經驗,也有人建議讓何博飛擔任COO更好,但趙勇對同為名校名企出身,性格外放、口才極佳的何搏飛很欣賞。“完美契合了我為 CEO 設定的功能。”趙勇對 36 氪這樣形容,他本人更想把時間用在做技術上。

“何搏飛和趙勇可以分別創建一個成功的公司,但他倆一起幹,可以創建一個偉大的公司。”徐小平這句經典說辭流傳在每一篇格靈深瞳的創業記錄裡。2013 年夏,格靈深瞳正式成立,何搏飛出任 CEO,趙勇擔任創始人兼 CTO。這個時間點甚至早於曠視、雲從。

格靈深瞳,天才AI公司跌入谷底之後 | 小敗局

圖左為前格靈深瞳CEO 何搏飛,圖右為格靈深瞳創始人、現任 CEO 趙勇。

可一開局,格林深瞳選的行業賽道就錯了。2013 年,趙勇寄予厚望的實體零售行業被電商、 O2O嚴重擠壓,線下零售哀嚎遍野。商務部在那一年的調查顯示:2012 年,連鎖百強企業新開店速度達到十年來最低水平,僅為 8%。

這直接導致零售客戶在壓力之下,紛紛砍掉了技術創新的市場預算。趙勇對 36 氪說,格林深瞳在零售行業做了 10 個月,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市場對於實體零售極度悲觀。”

如今回頭看,用 10 個月驗證一個錯誤的市場需求,試錯週期已經不短。而當公司決定轉換行業賽道,零售行業背景的何博飛和他組建的團隊經驗不再適合、並在其他賽道屢屢碰壁時,何博飛依然又繼續擔任 CEO 長達 3 年時間。

對於 AI 創業公司來說,這是極其凶險的境地,但在當時,趙勇並沒有及時意識到這份凶險。

創業初期,趙勇希望將格靈深瞳變成一座技術的烏托邦。在硅谷,趙勇經歷過谷歌對技術自由、組織扁平化的推崇,“工作任務就是 Making Friends,一邊去各個部門玩,一邊看看有什麼可以解決的問題”。

因此,在將 CEO 一職交給何搏飛後,趙勇得以以 CTO 的角色潛心鑽研技術,他曾形容自己“恨不得每一秒鐘都在和工程師寫代碼”,這也讓他對於外界市場變化失去了一線的感知。即使是在 2014 年將賽道轉向交通、金融後,趙勇最初也不知道,銀行客戶的銷售是很難由行業外人士打開局面的。

風口上的格靈深瞳,當時正沉浸在創業的虛火中。

2014 年 7 月,在何搏飛的策劃下,一篇名為《對不起,我們只愛牛人》的帖子從格靈深瞳微信公眾號發出。文中金句頻出:“環顧四周,沒看到一個對手”、“我們不等風,我們在造下一場颱風”;同時羅列出格靈深瞳多項光輝事蹟,包括:

· 我們的投資人徐小平和沈南鵬,就格靈深瞳未來市值應該是1000億美元還是5000億美元展開過激烈爭論,最後妥協在3000億美元這個“中間數”。

· 比爾蓋茨今年6月私訪中國時,會見的第一家創業公司就是我們。

· 團隊成員是超級學霸,來自:Princeton、Stanford、Harvard、Dartmouth 、Brown、MIT、清華、北大、浙大、中科院、復旦。

……

“名聲大噪。”王東這樣形容當時的格靈深瞳,他在 2015 年初加入格靈深瞳實習,至今仍記得這篇推文。他向 36 氪坦陳,雖然文章內容“有點言過其實”,但格靈深瞳當時的人才構成確實是:哈佛、斯坦福的MBA“在當實習生”;北大、清華的“能來面試”;中科大的“程序員可以,其他崗位得想一想”。

在王東的記憶中,那是一段世外桃源般的日子。2014 年,格靈深瞳將公司搬往頤和園邊上的一幢庭院內,附近山水環繞,食堂由原白家大宅門行政總廚掌勺。員工們都覺得,彼時公司業界矚目,技術領先、牛人環繞,足以稱得上是“創業巔峰”——在公司僅成立一年之後。

2、技術落地難,危機初顯時

船艦將沉時,沒人知道第一道裂縫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可有經驗的船員會先行下船。2015 年 8 月,一切看起來欣欣向榮之時,格靈深瞳諸多公關事件的幕後推手、市場總監李倩卻遞上了辭呈。

“牛都吹出去了,公司接下來就要推產品,可產品落地有很大問題。”一位接近李倩的人士告訴 36 氪,他形容李倩的離職為“非常識時務”。

有人更早點出了格靈深瞳的隱患。前土豆網架構師劉曉明於 2014 年 5 月加入格靈深瞳,一年後他便公開發文指出,格靈深瞳存在團隊結構方面的問題:學術範太濃重,研發部門有太多的Researcher(研究員),而工程師則嚴重不足。

王東也有類似的感受。“在公司開會的感覺,像是在大學實驗室開研討會。”王東對 36 氪說,他認為趙勇過於倚重技術的突破,卻忽略了產品思維,“早期公司裡碼農很多, PM(產品經理)很少,很多技術就只能堆在那兒。”

從技術研發到產品銷售,大部分 AI 公司都會出現類似的危險階段。

比如,同行曠視科技曾在2015年試水安防,並從海康和大華挖人就近在杭州成立分公司,但由於相互不理解,杭州團隊與北京團隊矛盾逐漸激化。一年後,曠視將杭州公司遣散。

“北京的科學家整體偏學術派,重視‘刷’榜;但在工程側,人臉識別的準確率是 95%還是 98%,並沒有那麼重要。”一位曠視科技的前員工告訴 36 氪。

對於科學家而言,技術可以是一篇論文、一項 ImageNet 競賽的冠軍、也可以是一個重要數值(比如人臉識別準確率)的突破;但在商務側來說,論文與冠軍並不實用,如果技術無法融進安防、汽車、金融等行業,變成切切實實的產品,客戶與合作伙伴就會拒絕買單。

科學家的理想總是美好的。格靈深瞳成立時,趙勇曾為團隊列舉出70-80 個場景,來暢想三維視覺感知可以落地的行業,隨著公司知名度上升,千奇百怪的需求找上門來,“還有公司想用視覺識別檢查廁所的紙什麼時候用完。”

為了滿足洶湧而至的客戶,格靈深瞳企圖用一套產品吃下全部需求。2015 年,搭載格靈深瞳三維視覺感知的一款重要產品“皓目行為分析儀”(簡稱“皓目”)問世,在趙勇的規劃中,這款產品可以落地進廣場、銀行、博物館等諸多場景,起到人體行為監控、人流計算、危險行為預警等作用。

格靈深瞳,天才AI公司跌入谷底之後 | 小敗局

格靈深瞳在 2015 年推出的“皓目行為分析儀”。

從技術到產品的溝壑很快展現出來,“知名度打出去了,銷售線索是有了,可一去測試,單子就飛了。”周桐回憶到。

對於格靈深瞳來說,那是段頗為黑暗的日子。皓目行為分析儀在業界四處碰壁:到廣場上測試,發現人流密集的區域遮擋情況嚴重,再加上強光環境,基本的數人頭都困難;裝在銀行 ATM 機上,揹著書包的人會被誤判為“兩個人緊貼”;到了博物館,連窗簾抖動都會形成誤報……

趙勇當時也跟著團隊去一線實施現場,看到了實地的種種複雜環境。“正常公司都會碰見,只是當時對我們來說,的確是一種挺震撼的教育。”趙勇對 36 氪說。

行業需求的分散讓格靈深瞳團隊始料未及。“每個客戶都想定製需求,就算談下了一個天安門廣場,其他的廣場還要挨個去談。”周桐對 36 氪說。

格靈深瞳並沒有拿下天安門廣場,事實上,在格靈深瞳早期宣傳的客戶中,比如四大行、北京西站等,幾乎都只停留在POC(驗證測試)階段。“皓目的成單很少,部分區域銷售額還不夠員工售後服務的差旅費。”

格林深瞳在產品和實施上做了許多改進,但最終趙勇發現,這不過是“不斷打補丁”,因為基礎判斷就錯了,應該在早期產品設計時就預估後續的量產風險。“這是一個典型的科研團隊去做產品,必然要走過的一些彎路。”

技術、產品、銷售、服務……問題越積越多,可不論是崇尚技術的趙勇、外企出身的何搏飛、還是哈佛、斯坦福的“MBA們” ,沒人能真正解決這些問題,“MBA們”一個一個地離開了。

“格靈深瞳早期的銷售團隊是何搏飛建立的,成員大部分是他過去在品牌商、零售商的同事。當我們決定轉型去做銀行、安防領域這些針對大企業和政府客戶後,這個團隊在市場端的經驗不足,客戶資源缺乏,獲客的情況也不好。”趙勇對 36 氪說。

“經驗比聰明更重要。”早期員工徐路對 36 氪說,在他看來,當時格靈深瞳切入安防,更需要來自傳統行業的實操經驗,而公司擁有的這些商學院人才,不論是產品思維,還是商務溝通、都與安防領域“不在一個對話語境”。

“我特別想傳遞一個忠告:企業從技術切入沒問題,但如果只是空有技術,或者技術瞄準的方向跟市場有很遠的距離,那註定會失敗。“趙勇如今對36氪說,這甚至會演化成惡性循環,即使融資很多,但估值也不合理,會處在巨大的風險之中。

3、告別光鮮人才和自由管理

當危機發生後,一些前情顯露出另一番意味。

早期,創始人趙勇和CEO何搏飛相處甚歡,兩家的孩子上同一所幼兒園,還會相互接送。工作分工上,趙勇分管技術與產品,何搏飛掌舵公司運營與市場銷售。“趙勇很捨得放權,也很信任博飛,將公司運營全權交給他。“早期員工林晗告訴 36 氪,趙勇是很相信充分授權,用人不疑的。

隨著格靈深瞳將觸角延伸至交通、金融、安防等更多領域時,何搏飛的短板開始暴露出來。作為 CEO,他本該承擔公司早期戰略方向的指引,但在具體業務上,何搏飛帶領的商務團隊,並沒有及時將市場觀察反哺進公司產品側。

直到格林深瞳陷入最嚴重的危機,2016年底,賬上只剩幾個月資金時,趙勇終於計劃請已經擔任 CEO 三年的何博飛離開。

“初期公司所處的狀態是:我帶著一些人搞黑科技,商務再找客戶賣掉,這就缺乏市場驅動。我需要一個團隊,告訴我市場需要什麼,怎麼才能滿足市場需求。”趙勇向 36 氪覆盤。

“如果是一般公司,CEO 管‘錢’跟‘人’就好;但在 AI 創業公司,CEO 不懂技術,意味著失去對市場需求的預判能力,這很危險。”一位安防行業資深人士對 36 氪說。

決策層的割裂,直接導致格靈深瞳在技術選型上出現失誤。

同樣是視覺識別,商湯、曠視等主流 AI 公司大多以“深度學習+人臉識別”路線起家,即用打標註、灌算法的方式,讓計算機逐漸“學會”自行識別人臉;但格靈深瞳堅持的“三維視覺感知”技術,則需要藉助傳感器發射紅外線,通過收集物體點位的方式,獲取長寬高等數值,以此來識別物體行為軌跡。

“在當時,三維視覺太超前了。”徐路對 36 氪覆盤。三維視覺感知對傳感器的精度要求極高,格靈深瞳此前一直採用以色列廠商 PrimeSense 的深度攝像頭。可在 2013 年底,PrimeSense 被蘋果收購,“供應鏈斷了”。

"

文 | 蘇建勳

編輯 | 楊軒

一年前入職格靈深瞳時,陳樂就覺得有些不太對勁,“沒有加班費,項目提成算進年終獎”,熬到年尾,上司的一句話比北京冬天的風還刺骨,“今年的提成,沒了。”

讓她寒心的事情還在後頭。只要找 HR 問工資條和報銷明細,HR 就從微信、電話、郵件裡失聯了;有員工把公司管理混亂的現狀投訴給創始人趙勇,很快,員工就“消失”了;過完春節回來,陳樂發現身邊的同事幾乎換了一批,再一問,“好幾個都在跟公司打勞動仲裁”。

“公司怎麼成這樣了?”陳樂難以置信。加入這家一度名聲響亮的 AI 公司前,陳樂在網上搜索,看到徐小平和沈南鵬對於“格靈深瞳未來值 1000 億還是 5000 億美金”的問題爭執不下,最後答案停在了中位數上:“值 3000 億美金!”

現在她打開公司微信群,280 多人的全員大群裡,她的入群位置已排在中間,這意味著不到一年時間,格靈深瞳已經流失了一半員工。一位前格林深瞳 HR 對 36 氪稱,不少員工在入職不久、試用期內即離職。

“不知道公司是真的資金緊張,還是逼著員工走。”周桐也滿心疑惑。年初,她參加格靈深瞳的一個高管會議,被告知 2019 年銷售業績要翻番,目標是 4.5 億元,但“人員不能增加“;有人立刻提出質疑,格靈深瞳運營副總裁王豔當場回覆稱:“就這麼多 Head Count,要麼你就開人,要麼就別招人。”

之後兩個月內,格靈深瞳財務、市場負責人陸續離職。

根據格靈深瞳創始人兼 CEO 趙勇對 36 氪的說法,從今年 1 月至今,格靈深瞳離職率不到 10%,跟2017年的轉型期相比,現在公司的人員結構已趨於穩定。他也說,由於公司改革,部分員工或被勸退、或無奈離職,因此產生了“舊勢力的抱怨”。

趙勇向 36 氪承認,格靈深瞳一度在 2016 年面臨最危險的時期,“賬上的錢只夠撐幾個月。”為此,他必須調轉業務方向,押注安防;同時改換公司管理團隊,引入原安防公司偉昊科技電子副總裁黃輝棟等傳統行業高管。2017 年 1 月,原 CEO 何搏飛宣佈離職,趙勇重新接任CEO。

可它的掉隊已成事實。作為國內第一批以計算機視覺(CV)起家的人工智能公司,格靈深瞳已經很久沒有公佈過融資。巔峰時期,真格、紅杉在14 個月內連投格靈深瞳A、B 輪,可直到 2017 年,來自東方網力和三星電子的 C 輪融資才被低調放出。

格靈深瞳,天才AI公司跌入谷底之後 | 小敗局

格靈深瞳歷年融資表。製圖:36 氪

它在調整騰挪之時,同行則在快速前進。“商湯一年能融三輪,我們三年融一輪,之後就不主動公佈了。”周桐對 36 氪說。

據 36 氪獨家獲悉,格靈深瞳的 D+ 輪融資正在進行中,目標融資 5000 萬美金,估值為 6 億美金左右。這個數字已經遠落後於眼下的“CV 四小龍”(商湯、曠視、依圖、雲從)。趙勇則對36氪表示,無法對任何財務數字進行置評和確認。

格靈深瞳,天才AI公司跌入谷底之後 | 小敗局

國內 CV 頭部公司估值表,數據來自公開報道(未經官方證實)。製圖:36 氪

踏入風口時,格靈深瞳握有一手好牌:創始人趙勇是Google Glass 的七位設計者之一,CEO 何搏飛曾擔任多家外資上市公司高管,與陳歐是斯坦福同學。

風起了,格靈深瞳一度成為徐小平與沈南鵬的飯局焦點,比爾蓋茨稱讚其“Very Cool”;風停後,格靈深瞳在公司管理、技術選型、產品落地等環節的問題一一暴露。

“技術背景的創始人“、“科研能力強”,這些是格林深瞳起步時的閃光點,也是它此後的盲區。

1、創業即巔峰、凶險不自知

局是徐小平攢起來的。

徐小平2012年底在硅谷見到趙勇時,在google的趙勇團隊攻下了一個叫“場景識別”的技術難題:用戶戴上谷歌眼鏡,看到的圖像會在系統中與谷歌街景做比對,然後快速定位所處位置和周邊信息。“500毫秒內,能將用戶位置精確到’米’級別。”

這是項不容忽視的技術突破。六年前,國內計算機視覺仍以二維圖像識別為主,比如安防行業風靡的人臉識別,就是用攝像頭拍下人像,再和後臺的身份證圖庫比對獲取人物信息;而趙勇可以讓獲取的圖像以三維數據來呈現,這就讓信息維度從“人臉”,擴展到“人體移動、車輛行駛”等具體行為。

趙勇與徐小平都在其中嗅到了巨大的商業潛力。很快,他們將這項技術變成了一份商業計劃書:通過消費者的行為分析建立用戶畫像,再將這些信息提供給零售商,以幫助後者優化零售戰略。

這正是阿里、京東等巨頭如今津津樂道的“新零售”雛形。7 年前,趙勇的設想也得到了徐小平的青睞,這位“風投教父”當即為趙勇訂下回國的機票,催促其儘快創業。為了滿足趙勇當時“只想全心寫代碼”的要求,徐小平還答應為他物色一位 CEO。

理想的人選很快就出現了。有著零售行業背景、曾在寶潔、華聯、以及兩家美國上市公司做過高管的何搏飛給徐小平發了條微信——他剛辭職,一直都想創業,在斯坦福商學院的同學陳歐曾邀請他加入聚美優品,他拒絕了,因為“性格太像”。

有人擔心過何博飛沒有從0到1的創業經驗,也有人建議讓何博飛擔任COO更好,但趙勇對同為名校名企出身,性格外放、口才極佳的何搏飛很欣賞。“完美契合了我為 CEO 設定的功能。”趙勇對 36 氪這樣形容,他本人更想把時間用在做技術上。

“何搏飛和趙勇可以分別創建一個成功的公司,但他倆一起幹,可以創建一個偉大的公司。”徐小平這句經典說辭流傳在每一篇格靈深瞳的創業記錄裡。2013 年夏,格靈深瞳正式成立,何搏飛出任 CEO,趙勇擔任創始人兼 CTO。這個時間點甚至早於曠視、雲從。

格靈深瞳,天才AI公司跌入谷底之後 | 小敗局

圖左為前格靈深瞳CEO 何搏飛,圖右為格靈深瞳創始人、現任 CEO 趙勇。

可一開局,格林深瞳選的行業賽道就錯了。2013 年,趙勇寄予厚望的實體零售行業被電商、 O2O嚴重擠壓,線下零售哀嚎遍野。商務部在那一年的調查顯示:2012 年,連鎖百強企業新開店速度達到十年來最低水平,僅為 8%。

這直接導致零售客戶在壓力之下,紛紛砍掉了技術創新的市場預算。趙勇對 36 氪說,格林深瞳在零售行業做了 10 個月,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市場對於實體零售極度悲觀。”

如今回頭看,用 10 個月驗證一個錯誤的市場需求,試錯週期已經不短。而當公司決定轉換行業賽道,零售行業背景的何博飛和他組建的團隊經驗不再適合、並在其他賽道屢屢碰壁時,何博飛依然又繼續擔任 CEO 長達 3 年時間。

對於 AI 創業公司來說,這是極其凶險的境地,但在當時,趙勇並沒有及時意識到這份凶險。

創業初期,趙勇希望將格靈深瞳變成一座技術的烏托邦。在硅谷,趙勇經歷過谷歌對技術自由、組織扁平化的推崇,“工作任務就是 Making Friends,一邊去各個部門玩,一邊看看有什麼可以解決的問題”。

因此,在將 CEO 一職交給何搏飛後,趙勇得以以 CTO 的角色潛心鑽研技術,他曾形容自己“恨不得每一秒鐘都在和工程師寫代碼”,這也讓他對於外界市場變化失去了一線的感知。即使是在 2014 年將賽道轉向交通、金融後,趙勇最初也不知道,銀行客戶的銷售是很難由行業外人士打開局面的。

風口上的格靈深瞳,當時正沉浸在創業的虛火中。

2014 年 7 月,在何搏飛的策劃下,一篇名為《對不起,我們只愛牛人》的帖子從格靈深瞳微信公眾號發出。文中金句頻出:“環顧四周,沒看到一個對手”、“我們不等風,我們在造下一場颱風”;同時羅列出格靈深瞳多項光輝事蹟,包括:

· 我們的投資人徐小平和沈南鵬,就格靈深瞳未來市值應該是1000億美元還是5000億美元展開過激烈爭論,最後妥協在3000億美元這個“中間數”。

· 比爾蓋茨今年6月私訪中國時,會見的第一家創業公司就是我們。

· 團隊成員是超級學霸,來自:Princeton、Stanford、Harvard、Dartmouth 、Brown、MIT、清華、北大、浙大、中科院、復旦。

……

“名聲大噪。”王東這樣形容當時的格靈深瞳,他在 2015 年初加入格靈深瞳實習,至今仍記得這篇推文。他向 36 氪坦陳,雖然文章內容“有點言過其實”,但格靈深瞳當時的人才構成確實是:哈佛、斯坦福的MBA“在當實習生”;北大、清華的“能來面試”;中科大的“程序員可以,其他崗位得想一想”。

在王東的記憶中,那是一段世外桃源般的日子。2014 年,格靈深瞳將公司搬往頤和園邊上的一幢庭院內,附近山水環繞,食堂由原白家大宅門行政總廚掌勺。員工們都覺得,彼時公司業界矚目,技術領先、牛人環繞,足以稱得上是“創業巔峰”——在公司僅成立一年之後。

2、技術落地難,危機初顯時

船艦將沉時,沒人知道第一道裂縫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可有經驗的船員會先行下船。2015 年 8 月,一切看起來欣欣向榮之時,格靈深瞳諸多公關事件的幕後推手、市場總監李倩卻遞上了辭呈。

“牛都吹出去了,公司接下來就要推產品,可產品落地有很大問題。”一位接近李倩的人士告訴 36 氪,他形容李倩的離職為“非常識時務”。

有人更早點出了格靈深瞳的隱患。前土豆網架構師劉曉明於 2014 年 5 月加入格靈深瞳,一年後他便公開發文指出,格靈深瞳存在團隊結構方面的問題:學術範太濃重,研發部門有太多的Researcher(研究員),而工程師則嚴重不足。

王東也有類似的感受。“在公司開會的感覺,像是在大學實驗室開研討會。”王東對 36 氪說,他認為趙勇過於倚重技術的突破,卻忽略了產品思維,“早期公司裡碼農很多, PM(產品經理)很少,很多技術就只能堆在那兒。”

從技術研發到產品銷售,大部分 AI 公司都會出現類似的危險階段。

比如,同行曠視科技曾在2015年試水安防,並從海康和大華挖人就近在杭州成立分公司,但由於相互不理解,杭州團隊與北京團隊矛盾逐漸激化。一年後,曠視將杭州公司遣散。

“北京的科學家整體偏學術派,重視‘刷’榜;但在工程側,人臉識別的準確率是 95%還是 98%,並沒有那麼重要。”一位曠視科技的前員工告訴 36 氪。

對於科學家而言,技術可以是一篇論文、一項 ImageNet 競賽的冠軍、也可以是一個重要數值(比如人臉識別準確率)的突破;但在商務側來說,論文與冠軍並不實用,如果技術無法融進安防、汽車、金融等行業,變成切切實實的產品,客戶與合作伙伴就會拒絕買單。

科學家的理想總是美好的。格靈深瞳成立時,趙勇曾為團隊列舉出70-80 個場景,來暢想三維視覺感知可以落地的行業,隨著公司知名度上升,千奇百怪的需求找上門來,“還有公司想用視覺識別檢查廁所的紙什麼時候用完。”

為了滿足洶湧而至的客戶,格靈深瞳企圖用一套產品吃下全部需求。2015 年,搭載格靈深瞳三維視覺感知的一款重要產品“皓目行為分析儀”(簡稱“皓目”)問世,在趙勇的規劃中,這款產品可以落地進廣場、銀行、博物館等諸多場景,起到人體行為監控、人流計算、危險行為預警等作用。

格靈深瞳,天才AI公司跌入谷底之後 | 小敗局

格靈深瞳在 2015 年推出的“皓目行為分析儀”。

從技術到產品的溝壑很快展現出來,“知名度打出去了,銷售線索是有了,可一去測試,單子就飛了。”周桐回憶到。

對於格靈深瞳來說,那是段頗為黑暗的日子。皓目行為分析儀在業界四處碰壁:到廣場上測試,發現人流密集的區域遮擋情況嚴重,再加上強光環境,基本的數人頭都困難;裝在銀行 ATM 機上,揹著書包的人會被誤判為“兩個人緊貼”;到了博物館,連窗簾抖動都會形成誤報……

趙勇當時也跟著團隊去一線實施現場,看到了實地的種種複雜環境。“正常公司都會碰見,只是當時對我們來說,的確是一種挺震撼的教育。”趙勇對 36 氪說。

行業需求的分散讓格靈深瞳團隊始料未及。“每個客戶都想定製需求,就算談下了一個天安門廣場,其他的廣場還要挨個去談。”周桐對 36 氪說。

格靈深瞳並沒有拿下天安門廣場,事實上,在格靈深瞳早期宣傳的客戶中,比如四大行、北京西站等,幾乎都只停留在POC(驗證測試)階段。“皓目的成單很少,部分區域銷售額還不夠員工售後服務的差旅費。”

格林深瞳在產品和實施上做了許多改進,但最終趙勇發現,這不過是“不斷打補丁”,因為基礎判斷就錯了,應該在早期產品設計時就預估後續的量產風險。“這是一個典型的科研團隊去做產品,必然要走過的一些彎路。”

技術、產品、銷售、服務……問題越積越多,可不論是崇尚技術的趙勇、外企出身的何搏飛、還是哈佛、斯坦福的“MBA們” ,沒人能真正解決這些問題,“MBA們”一個一個地離開了。

“格靈深瞳早期的銷售團隊是何搏飛建立的,成員大部分是他過去在品牌商、零售商的同事。當我們決定轉型去做銀行、安防領域這些針對大企業和政府客戶後,這個團隊在市場端的經驗不足,客戶資源缺乏,獲客的情況也不好。”趙勇對 36 氪說。

“經驗比聰明更重要。”早期員工徐路對 36 氪說,在他看來,當時格靈深瞳切入安防,更需要來自傳統行業的實操經驗,而公司擁有的這些商學院人才,不論是產品思維,還是商務溝通、都與安防領域“不在一個對話語境”。

“我特別想傳遞一個忠告:企業從技術切入沒問題,但如果只是空有技術,或者技術瞄準的方向跟市場有很遠的距離,那註定會失敗。“趙勇如今對36氪說,這甚至會演化成惡性循環,即使融資很多,但估值也不合理,會處在巨大的風險之中。

3、告別光鮮人才和自由管理

當危機發生後,一些前情顯露出另一番意味。

早期,創始人趙勇和CEO何搏飛相處甚歡,兩家的孩子上同一所幼兒園,還會相互接送。工作分工上,趙勇分管技術與產品,何搏飛掌舵公司運營與市場銷售。“趙勇很捨得放權,也很信任博飛,將公司運營全權交給他。“早期員工林晗告訴 36 氪,趙勇是很相信充分授權,用人不疑的。

隨著格靈深瞳將觸角延伸至交通、金融、安防等更多領域時,何搏飛的短板開始暴露出來。作為 CEO,他本該承擔公司早期戰略方向的指引,但在具體業務上,何搏飛帶領的商務團隊,並沒有及時將市場觀察反哺進公司產品側。

直到格林深瞳陷入最嚴重的危機,2016年底,賬上只剩幾個月資金時,趙勇終於計劃請已經擔任 CEO 三年的何博飛離開。

“初期公司所處的狀態是:我帶著一些人搞黑科技,商務再找客戶賣掉,這就缺乏市場驅動。我需要一個團隊,告訴我市場需要什麼,怎麼才能滿足市場需求。”趙勇向 36 氪覆盤。

“如果是一般公司,CEO 管‘錢’跟‘人’就好;但在 AI 創業公司,CEO 不懂技術,意味著失去對市場需求的預判能力,這很危險。”一位安防行業資深人士對 36 氪說。

決策層的割裂,直接導致格靈深瞳在技術選型上出現失誤。

同樣是視覺識別,商湯、曠視等主流 AI 公司大多以“深度學習+人臉識別”路線起家,即用打標註、灌算法的方式,讓計算機逐漸“學會”自行識別人臉;但格靈深瞳堅持的“三維視覺感知”技術,則需要藉助傳感器發射紅外線,通過收集物體點位的方式,獲取長寬高等數值,以此來識別物體行為軌跡。

“在當時,三維視覺太超前了。”徐路對 36 氪覆盤。三維視覺感知對傳感器的精度要求極高,格靈深瞳此前一直採用以色列廠商 PrimeSense 的深度攝像頭。可在 2013 年底,PrimeSense 被蘋果收購,“供應鏈斷了”。

格靈深瞳,天才AI公司跌入谷底之後 | 小敗局

通過收集物體點位的方式,格靈深瞳的“三維視覺感知”技術可以識別物體行為軌跡。

此後,格靈深瞳在三年內都沒有找到更好的攝像頭替代品,這導致其三維數據的識別率在長時間內達不到理想標準。

“最開始,我錯誤地認為,CEO是要去行使大量的運營銷售商務職責的人,是一個企業的對外形象代言。我當時急於把我所有的時間 focus 在公司技術的積累上,見投資人、客戶、媒體太浪費我的時間,”趙勇對 36 氪覆盤,“但今天我知道 CEO 不是幹那些的,CEO 是一個企業的首席戰略官,這是我無法推卸的責任。”

除了在管理職責、技術選型上出現失誤以外,在趙勇看來,格靈深瞳前三年的失敗,其根本原因在於:公司從零售轉型後,新的主營業務(交通、銀行)與人才結構(何搏飛領導的運營團隊)的錯位。

“我們違反了一個根本規律,那就是跨行業的商業經驗是很難獲取的。”趙勇說,他把跟何搏飛的合作比喻為網球雙打,“配合了一陣後,突然發現奧運會只有乒乓球了,我們倆就只能改練,練了兩年後覺得不行。其實應該更快意識到轉型,和平分手。”

在勉強“陪練”的後半程,趙勇與何搏飛的摩擦也在增加。

多年的外企生涯,讓何搏飛變得自信且外放,這與趙勇的穩重、務實形成反差。林晗記得,何搏飛在 2015 年前後多次告訴員工,公司會馬上上市,趙勇為此“急過一次”。

“當時公司連產品都沒有,趙勇覺得公司沒法兌現這個承諾,會讓員工的信任度打折扣”。林晗對 36 氪說。

隨著摩擦增多,發揮空間有限,林晗記得,何搏飛在後期幾乎被邊緣化,在一次因小事摩擦後,何博飛感嘆:“這 CEO 幹不下去了。”

“小的摩擦肯定是有,但總體來說,我跟博飛的合作是真誠的。”趙勇告訴 36 氪。趙勇不願多談與何搏飛分道揚鑣的具體過程,但他說,在 2016 年決定變革管理架構後,他與何搏飛在那次談話中“雙手緊握,幾乎是眼淚盈眶”。

2017 年 1 月底,格靈深瞳宣佈何搏飛卸任 CEO,董事長趙勇兼任 CEO,原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資深科學家鄧亞峰擔任 CTO。

趙勇也在懷疑自己早期的管理風格。在谷歌,趙勇習慣自我管理,與上級的溝通是“每週在公司後面的湖轉一圈,不聊業務,只聊行業”;創業後,他想將這套“放養”的模式帶進格靈深瞳,卻發現完全行不通。

趙勇記得,他曾為一名能力不錯的員工定下三個月的產品目標,“期間不開會,有什麼需要的資源找我”,可三個月後,該員工未能如期完成任務,趙勇找他談話,員工告訴他:“我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你把我放養了,你不監督我,也不給我指定方向。”

這樣的磨合一度讓趙勇感到困惑,“我從來沒有被 Micro Manage(微管理)過。”趙勇告訴 36 氪,他花了不少時間反思這種差異,最後他不得不認清,只有自我調節能力的強的人,才能在給予目標後,想辦法找到路徑去逼近,但格靈深瞳的大部分員工還沒有達到這個標準。

“我們離開格林深瞳後,再也沒有去過一個創業公司這麼舒服。”有離職員工後來跟趙勇說。趙勇的反應是:“你這是誇我還是罵我?“

4、轉型、歸為平淡

“何搏飛走後,公司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周桐對 36 氪說。

安防變成了格靈深瞳重點,這部分營收佔其總收入的 30%。但安防也是商湯、曠視、雲從等 AI 公司的必爭之地,它們早在三年前就已經入場,這讓 2017 年才把產品正式賣給公安的格靈深瞳,在市場爭奪上就失去了先機。

越來越多具有傳統安防背景的員工進入公司。2017 年,原三星安防中港澳總代理、安防公司偉昊科技電子副總裁黃輝棟出任格靈深瞳總裁,負責銷售。目前,包括格靈深瞳運營副總裁王豔,人事負責人魏雅君、技術支持負責人辜洪斌等人,均由黃輝棟從外部引進入職。

新高管們將傳統行業嚴厲的行事風格帶進格靈深瞳,這讓部分員工感到不滿。“休假、報銷等規則說改就改,經常看到高層訓斥員工。”陳樂對 36 氪舉例。“用人唯親,越來越像個家族企業了。”她說。

有多位離職員工也對 36 氪談到,格靈深瞳對人才的吸引力也有所下降。“HR 部門收到的簡歷裡,能有個本科都算不錯了,很多都是專科。”

也有人對這類改革持肯定態度。“格靈深瞳早期過於鬆散,新的管理層能把制度流程化,也是件好事。”徐路向 36 氪表示。更重要的是,以黃輝棟為首的高管加入後,很快帶來了真金白銀的訂單,比如去年 8 月獲得的中國農業銀行安防項目,中標金額超過 1 億元。

趙勇不是沒有聽到員工的怨言,他告訴 36 氪,有時候必須要“裝聾作啞”。在他看來,黃輝棟等高管在運營內控上的改革,諸如對合同審查、採購、報銷更加嚴格;更注重員工績效評估等措施,“都是得罪人的事兒”。可只有這樣,才能讓格靈深瞳從一家幼稚的、鬆散的年輕企業,變得更有行為準則。

在技術路線上,格靈深瞳也逐漸從“三維視覺感知”,朝主流的“深度學習+人臉識別”轉移。新上任的 CTO 鄧亞峰曾就職於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研究的正是人臉識別方向。

“公司現在的業務都很接地氣。”周桐說,她以格靈深瞳去年10 月推出的產品“全目標結構化系統”為例,該系統可以對監控視頻裡的人臉、人體、車、非機動車進行圖像分析。“這項技術在業內很普遍,聽起來也沒那麼高大上了,但市場需求很明確,能掙到錢。”

"

文 | 蘇建勳

編輯 | 楊軒

一年前入職格靈深瞳時,陳樂就覺得有些不太對勁,“沒有加班費,項目提成算進年終獎”,熬到年尾,上司的一句話比北京冬天的風還刺骨,“今年的提成,沒了。”

讓她寒心的事情還在後頭。只要找 HR 問工資條和報銷明細,HR 就從微信、電話、郵件裡失聯了;有員工把公司管理混亂的現狀投訴給創始人趙勇,很快,員工就“消失”了;過完春節回來,陳樂發現身邊的同事幾乎換了一批,再一問,“好幾個都在跟公司打勞動仲裁”。

“公司怎麼成這樣了?”陳樂難以置信。加入這家一度名聲響亮的 AI 公司前,陳樂在網上搜索,看到徐小平和沈南鵬對於“格靈深瞳未來值 1000 億還是 5000 億美金”的問題爭執不下,最後答案停在了中位數上:“值 3000 億美金!”

現在她打開公司微信群,280 多人的全員大群裡,她的入群位置已排在中間,這意味著不到一年時間,格靈深瞳已經流失了一半員工。一位前格林深瞳 HR 對 36 氪稱,不少員工在入職不久、試用期內即離職。

“不知道公司是真的資金緊張,還是逼著員工走。”周桐也滿心疑惑。年初,她參加格靈深瞳的一個高管會議,被告知 2019 年銷售業績要翻番,目標是 4.5 億元,但“人員不能增加“;有人立刻提出質疑,格靈深瞳運營副總裁王豔當場回覆稱:“就這麼多 Head Count,要麼你就開人,要麼就別招人。”

之後兩個月內,格靈深瞳財務、市場負責人陸續離職。

根據格靈深瞳創始人兼 CEO 趙勇對 36 氪的說法,從今年 1 月至今,格靈深瞳離職率不到 10%,跟2017年的轉型期相比,現在公司的人員結構已趨於穩定。他也說,由於公司改革,部分員工或被勸退、或無奈離職,因此產生了“舊勢力的抱怨”。

趙勇向 36 氪承認,格靈深瞳一度在 2016 年面臨最危險的時期,“賬上的錢只夠撐幾個月。”為此,他必須調轉業務方向,押注安防;同時改換公司管理團隊,引入原安防公司偉昊科技電子副總裁黃輝棟等傳統行業高管。2017 年 1 月,原 CEO 何搏飛宣佈離職,趙勇重新接任CEO。

可它的掉隊已成事實。作為國內第一批以計算機視覺(CV)起家的人工智能公司,格靈深瞳已經很久沒有公佈過融資。巔峰時期,真格、紅杉在14 個月內連投格靈深瞳A、B 輪,可直到 2017 年,來自東方網力和三星電子的 C 輪融資才被低調放出。

格靈深瞳,天才AI公司跌入谷底之後 | 小敗局

格靈深瞳歷年融資表。製圖:36 氪

它在調整騰挪之時,同行則在快速前進。“商湯一年能融三輪,我們三年融一輪,之後就不主動公佈了。”周桐對 36 氪說。

據 36 氪獨家獲悉,格靈深瞳的 D+ 輪融資正在進行中,目標融資 5000 萬美金,估值為 6 億美金左右。這個數字已經遠落後於眼下的“CV 四小龍”(商湯、曠視、依圖、雲從)。趙勇則對36氪表示,無法對任何財務數字進行置評和確認。

格靈深瞳,天才AI公司跌入谷底之後 | 小敗局

國內 CV 頭部公司估值表,數據來自公開報道(未經官方證實)。製圖:36 氪

踏入風口時,格靈深瞳握有一手好牌:創始人趙勇是Google Glass 的七位設計者之一,CEO 何搏飛曾擔任多家外資上市公司高管,與陳歐是斯坦福同學。

風起了,格靈深瞳一度成為徐小平與沈南鵬的飯局焦點,比爾蓋茨稱讚其“Very Cool”;風停後,格靈深瞳在公司管理、技術選型、產品落地等環節的問題一一暴露。

“技術背景的創始人“、“科研能力強”,這些是格林深瞳起步時的閃光點,也是它此後的盲區。

1、創業即巔峰、凶險不自知

局是徐小平攢起來的。

徐小平2012年底在硅谷見到趙勇時,在google的趙勇團隊攻下了一個叫“場景識別”的技術難題:用戶戴上谷歌眼鏡,看到的圖像會在系統中與谷歌街景做比對,然後快速定位所處位置和周邊信息。“500毫秒內,能將用戶位置精確到’米’級別。”

這是項不容忽視的技術突破。六年前,國內計算機視覺仍以二維圖像識別為主,比如安防行業風靡的人臉識別,就是用攝像頭拍下人像,再和後臺的身份證圖庫比對獲取人物信息;而趙勇可以讓獲取的圖像以三維數據來呈現,這就讓信息維度從“人臉”,擴展到“人體移動、車輛行駛”等具體行為。

趙勇與徐小平都在其中嗅到了巨大的商業潛力。很快,他們將這項技術變成了一份商業計劃書:通過消費者的行為分析建立用戶畫像,再將這些信息提供給零售商,以幫助後者優化零售戰略。

這正是阿里、京東等巨頭如今津津樂道的“新零售”雛形。7 年前,趙勇的設想也得到了徐小平的青睞,這位“風投教父”當即為趙勇訂下回國的機票,催促其儘快創業。為了滿足趙勇當時“只想全心寫代碼”的要求,徐小平還答應為他物色一位 CEO。

理想的人選很快就出現了。有著零售行業背景、曾在寶潔、華聯、以及兩家美國上市公司做過高管的何搏飛給徐小平發了條微信——他剛辭職,一直都想創業,在斯坦福商學院的同學陳歐曾邀請他加入聚美優品,他拒絕了,因為“性格太像”。

有人擔心過何博飛沒有從0到1的創業經驗,也有人建議讓何博飛擔任COO更好,但趙勇對同為名校名企出身,性格外放、口才極佳的何搏飛很欣賞。“完美契合了我為 CEO 設定的功能。”趙勇對 36 氪這樣形容,他本人更想把時間用在做技術上。

“何搏飛和趙勇可以分別創建一個成功的公司,但他倆一起幹,可以創建一個偉大的公司。”徐小平這句經典說辭流傳在每一篇格靈深瞳的創業記錄裡。2013 年夏,格靈深瞳正式成立,何搏飛出任 CEO,趙勇擔任創始人兼 CTO。這個時間點甚至早於曠視、雲從。

格靈深瞳,天才AI公司跌入谷底之後 | 小敗局

圖左為前格靈深瞳CEO 何搏飛,圖右為格靈深瞳創始人、現任 CEO 趙勇。

可一開局,格林深瞳選的行業賽道就錯了。2013 年,趙勇寄予厚望的實體零售行業被電商、 O2O嚴重擠壓,線下零售哀嚎遍野。商務部在那一年的調查顯示:2012 年,連鎖百強企業新開店速度達到十年來最低水平,僅為 8%。

這直接導致零售客戶在壓力之下,紛紛砍掉了技術創新的市場預算。趙勇對 36 氪說,格林深瞳在零售行業做了 10 個月,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市場對於實體零售極度悲觀。”

如今回頭看,用 10 個月驗證一個錯誤的市場需求,試錯週期已經不短。而當公司決定轉換行業賽道,零售行業背景的何博飛和他組建的團隊經驗不再適合、並在其他賽道屢屢碰壁時,何博飛依然又繼續擔任 CEO 長達 3 年時間。

對於 AI 創業公司來說,這是極其凶險的境地,但在當時,趙勇並沒有及時意識到這份凶險。

創業初期,趙勇希望將格靈深瞳變成一座技術的烏托邦。在硅谷,趙勇經歷過谷歌對技術自由、組織扁平化的推崇,“工作任務就是 Making Friends,一邊去各個部門玩,一邊看看有什麼可以解決的問題”。

因此,在將 CEO 一職交給何搏飛後,趙勇得以以 CTO 的角色潛心鑽研技術,他曾形容自己“恨不得每一秒鐘都在和工程師寫代碼”,這也讓他對於外界市場變化失去了一線的感知。即使是在 2014 年將賽道轉向交通、金融後,趙勇最初也不知道,銀行客戶的銷售是很難由行業外人士打開局面的。

風口上的格靈深瞳,當時正沉浸在創業的虛火中。

2014 年 7 月,在何搏飛的策劃下,一篇名為《對不起,我們只愛牛人》的帖子從格靈深瞳微信公眾號發出。文中金句頻出:“環顧四周,沒看到一個對手”、“我們不等風,我們在造下一場颱風”;同時羅列出格靈深瞳多項光輝事蹟,包括:

· 我們的投資人徐小平和沈南鵬,就格靈深瞳未來市值應該是1000億美元還是5000億美元展開過激烈爭論,最後妥協在3000億美元這個“中間數”。

· 比爾蓋茨今年6月私訪中國時,會見的第一家創業公司就是我們。

· 團隊成員是超級學霸,來自:Princeton、Stanford、Harvard、Dartmouth 、Brown、MIT、清華、北大、浙大、中科院、復旦。

……

“名聲大噪。”王東這樣形容當時的格靈深瞳,他在 2015 年初加入格靈深瞳實習,至今仍記得這篇推文。他向 36 氪坦陳,雖然文章內容“有點言過其實”,但格靈深瞳當時的人才構成確實是:哈佛、斯坦福的MBA“在當實習生”;北大、清華的“能來面試”;中科大的“程序員可以,其他崗位得想一想”。

在王東的記憶中,那是一段世外桃源般的日子。2014 年,格靈深瞳將公司搬往頤和園邊上的一幢庭院內,附近山水環繞,食堂由原白家大宅門行政總廚掌勺。員工們都覺得,彼時公司業界矚目,技術領先、牛人環繞,足以稱得上是“創業巔峰”——在公司僅成立一年之後。

2、技術落地難,危機初顯時

船艦將沉時,沒人知道第一道裂縫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可有經驗的船員會先行下船。2015 年 8 月,一切看起來欣欣向榮之時,格靈深瞳諸多公關事件的幕後推手、市場總監李倩卻遞上了辭呈。

“牛都吹出去了,公司接下來就要推產品,可產品落地有很大問題。”一位接近李倩的人士告訴 36 氪,他形容李倩的離職為“非常識時務”。

有人更早點出了格靈深瞳的隱患。前土豆網架構師劉曉明於 2014 年 5 月加入格靈深瞳,一年後他便公開發文指出,格靈深瞳存在團隊結構方面的問題:學術範太濃重,研發部門有太多的Researcher(研究員),而工程師則嚴重不足。

王東也有類似的感受。“在公司開會的感覺,像是在大學實驗室開研討會。”王東對 36 氪說,他認為趙勇過於倚重技術的突破,卻忽略了產品思維,“早期公司裡碼農很多, PM(產品經理)很少,很多技術就只能堆在那兒。”

從技術研發到產品銷售,大部分 AI 公司都會出現類似的危險階段。

比如,同行曠視科技曾在2015年試水安防,並從海康和大華挖人就近在杭州成立分公司,但由於相互不理解,杭州團隊與北京團隊矛盾逐漸激化。一年後,曠視將杭州公司遣散。

“北京的科學家整體偏學術派,重視‘刷’榜;但在工程側,人臉識別的準確率是 95%還是 98%,並沒有那麼重要。”一位曠視科技的前員工告訴 36 氪。

對於科學家而言,技術可以是一篇論文、一項 ImageNet 競賽的冠軍、也可以是一個重要數值(比如人臉識別準確率)的突破;但在商務側來說,論文與冠軍並不實用,如果技術無法融進安防、汽車、金融等行業,變成切切實實的產品,客戶與合作伙伴就會拒絕買單。

科學家的理想總是美好的。格靈深瞳成立時,趙勇曾為團隊列舉出70-80 個場景,來暢想三維視覺感知可以落地的行業,隨著公司知名度上升,千奇百怪的需求找上門來,“還有公司想用視覺識別檢查廁所的紙什麼時候用完。”

為了滿足洶湧而至的客戶,格靈深瞳企圖用一套產品吃下全部需求。2015 年,搭載格靈深瞳三維視覺感知的一款重要產品“皓目行為分析儀”(簡稱“皓目”)問世,在趙勇的規劃中,這款產品可以落地進廣場、銀行、博物館等諸多場景,起到人體行為監控、人流計算、危險行為預警等作用。

格靈深瞳,天才AI公司跌入谷底之後 | 小敗局

格靈深瞳在 2015 年推出的“皓目行為分析儀”。

從技術到產品的溝壑很快展現出來,“知名度打出去了,銷售線索是有了,可一去測試,單子就飛了。”周桐回憶到。

對於格靈深瞳來說,那是段頗為黑暗的日子。皓目行為分析儀在業界四處碰壁:到廣場上測試,發現人流密集的區域遮擋情況嚴重,再加上強光環境,基本的數人頭都困難;裝在銀行 ATM 機上,揹著書包的人會被誤判為“兩個人緊貼”;到了博物館,連窗簾抖動都會形成誤報……

趙勇當時也跟著團隊去一線實施現場,看到了實地的種種複雜環境。“正常公司都會碰見,只是當時對我們來說,的確是一種挺震撼的教育。”趙勇對 36 氪說。

行業需求的分散讓格靈深瞳團隊始料未及。“每個客戶都想定製需求,就算談下了一個天安門廣場,其他的廣場還要挨個去談。”周桐對 36 氪說。

格靈深瞳並沒有拿下天安門廣場,事實上,在格靈深瞳早期宣傳的客戶中,比如四大行、北京西站等,幾乎都只停留在POC(驗證測試)階段。“皓目的成單很少,部分區域銷售額還不夠員工售後服務的差旅費。”

格林深瞳在產品和實施上做了許多改進,但最終趙勇發現,這不過是“不斷打補丁”,因為基礎判斷就錯了,應該在早期產品設計時就預估後續的量產風險。“這是一個典型的科研團隊去做產品,必然要走過的一些彎路。”

技術、產品、銷售、服務……問題越積越多,可不論是崇尚技術的趙勇、外企出身的何搏飛、還是哈佛、斯坦福的“MBA們” ,沒人能真正解決這些問題,“MBA們”一個一個地離開了。

“格靈深瞳早期的銷售團隊是何搏飛建立的,成員大部分是他過去在品牌商、零售商的同事。當我們決定轉型去做銀行、安防領域這些針對大企業和政府客戶後,這個團隊在市場端的經驗不足,客戶資源缺乏,獲客的情況也不好。”趙勇對 36 氪說。

“經驗比聰明更重要。”早期員工徐路對 36 氪說,在他看來,當時格靈深瞳切入安防,更需要來自傳統行業的實操經驗,而公司擁有的這些商學院人才,不論是產品思維,還是商務溝通、都與安防領域“不在一個對話語境”。

“我特別想傳遞一個忠告:企業從技術切入沒問題,但如果只是空有技術,或者技術瞄準的方向跟市場有很遠的距離,那註定會失敗。“趙勇如今對36氪說,這甚至會演化成惡性循環,即使融資很多,但估值也不合理,會處在巨大的風險之中。

3、告別光鮮人才和自由管理

當危機發生後,一些前情顯露出另一番意味。

早期,創始人趙勇和CEO何搏飛相處甚歡,兩家的孩子上同一所幼兒園,還會相互接送。工作分工上,趙勇分管技術與產品,何搏飛掌舵公司運營與市場銷售。“趙勇很捨得放權,也很信任博飛,將公司運營全權交給他。“早期員工林晗告訴 36 氪,趙勇是很相信充分授權,用人不疑的。

隨著格靈深瞳將觸角延伸至交通、金融、安防等更多領域時,何搏飛的短板開始暴露出來。作為 CEO,他本該承擔公司早期戰略方向的指引,但在具體業務上,何搏飛帶領的商務團隊,並沒有及時將市場觀察反哺進公司產品側。

直到格林深瞳陷入最嚴重的危機,2016年底,賬上只剩幾個月資金時,趙勇終於計劃請已經擔任 CEO 三年的何博飛離開。

“初期公司所處的狀態是:我帶著一些人搞黑科技,商務再找客戶賣掉,這就缺乏市場驅動。我需要一個團隊,告訴我市場需要什麼,怎麼才能滿足市場需求。”趙勇向 36 氪覆盤。

“如果是一般公司,CEO 管‘錢’跟‘人’就好;但在 AI 創業公司,CEO 不懂技術,意味著失去對市場需求的預判能力,這很危險。”一位安防行業資深人士對 36 氪說。

決策層的割裂,直接導致格靈深瞳在技術選型上出現失誤。

同樣是視覺識別,商湯、曠視等主流 AI 公司大多以“深度學習+人臉識別”路線起家,即用打標註、灌算法的方式,讓計算機逐漸“學會”自行識別人臉;但格靈深瞳堅持的“三維視覺感知”技術,則需要藉助傳感器發射紅外線,通過收集物體點位的方式,獲取長寬高等數值,以此來識別物體行為軌跡。

“在當時,三維視覺太超前了。”徐路對 36 氪覆盤。三維視覺感知對傳感器的精度要求極高,格靈深瞳此前一直採用以色列廠商 PrimeSense 的深度攝像頭。可在 2013 年底,PrimeSense 被蘋果收購,“供應鏈斷了”。

格靈深瞳,天才AI公司跌入谷底之後 | 小敗局

通過收集物體點位的方式,格靈深瞳的“三維視覺感知”技術可以識別物體行為軌跡。

此後,格靈深瞳在三年內都沒有找到更好的攝像頭替代品,這導致其三維數據的識別率在長時間內達不到理想標準。

“最開始,我錯誤地認為,CEO是要去行使大量的運營銷售商務職責的人,是一個企業的對外形象代言。我當時急於把我所有的時間 focus 在公司技術的積累上,見投資人、客戶、媒體太浪費我的時間,”趙勇對 36 氪覆盤,“但今天我知道 CEO 不是幹那些的,CEO 是一個企業的首席戰略官,這是我無法推卸的責任。”

除了在管理職責、技術選型上出現失誤以外,在趙勇看來,格靈深瞳前三年的失敗,其根本原因在於:公司從零售轉型後,新的主營業務(交通、銀行)與人才結構(何搏飛領導的運營團隊)的錯位。

“我們違反了一個根本規律,那就是跨行業的商業經驗是很難獲取的。”趙勇說,他把跟何搏飛的合作比喻為網球雙打,“配合了一陣後,突然發現奧運會只有乒乓球了,我們倆就只能改練,練了兩年後覺得不行。其實應該更快意識到轉型,和平分手。”

在勉強“陪練”的後半程,趙勇與何搏飛的摩擦也在增加。

多年的外企生涯,讓何搏飛變得自信且外放,這與趙勇的穩重、務實形成反差。林晗記得,何搏飛在 2015 年前後多次告訴員工,公司會馬上上市,趙勇為此“急過一次”。

“當時公司連產品都沒有,趙勇覺得公司沒法兌現這個承諾,會讓員工的信任度打折扣”。林晗對 36 氪說。

隨著摩擦增多,發揮空間有限,林晗記得,何搏飛在後期幾乎被邊緣化,在一次因小事摩擦後,何博飛感嘆:“這 CEO 幹不下去了。”

“小的摩擦肯定是有,但總體來說,我跟博飛的合作是真誠的。”趙勇告訴 36 氪。趙勇不願多談與何搏飛分道揚鑣的具體過程,但他說,在 2016 年決定變革管理架構後,他與何搏飛在那次談話中“雙手緊握,幾乎是眼淚盈眶”。

2017 年 1 月底,格靈深瞳宣佈何搏飛卸任 CEO,董事長趙勇兼任 CEO,原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資深科學家鄧亞峰擔任 CTO。

趙勇也在懷疑自己早期的管理風格。在谷歌,趙勇習慣自我管理,與上級的溝通是“每週在公司後面的湖轉一圈,不聊業務,只聊行業”;創業後,他想將這套“放養”的模式帶進格靈深瞳,卻發現完全行不通。

趙勇記得,他曾為一名能力不錯的員工定下三個月的產品目標,“期間不開會,有什麼需要的資源找我”,可三個月後,該員工未能如期完成任務,趙勇找他談話,員工告訴他:“我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你把我放養了,你不監督我,也不給我指定方向。”

這樣的磨合一度讓趙勇感到困惑,“我從來沒有被 Micro Manage(微管理)過。”趙勇告訴 36 氪,他花了不少時間反思這種差異,最後他不得不認清,只有自我調節能力的強的人,才能在給予目標後,想辦法找到路徑去逼近,但格靈深瞳的大部分員工還沒有達到這個標準。

“我們離開格林深瞳後,再也沒有去過一個創業公司這麼舒服。”有離職員工後來跟趙勇說。趙勇的反應是:“你這是誇我還是罵我?“

4、轉型、歸為平淡

“何搏飛走後,公司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周桐對 36 氪說。

安防變成了格靈深瞳重點,這部分營收佔其總收入的 30%。但安防也是商湯、曠視、雲從等 AI 公司的必爭之地,它們早在三年前就已經入場,這讓 2017 年才把產品正式賣給公安的格靈深瞳,在市場爭奪上就失去了先機。

越來越多具有傳統安防背景的員工進入公司。2017 年,原三星安防中港澳總代理、安防公司偉昊科技電子副總裁黃輝棟出任格靈深瞳總裁,負責銷售。目前,包括格靈深瞳運營副總裁王豔,人事負責人魏雅君、技術支持負責人辜洪斌等人,均由黃輝棟從外部引進入職。

新高管們將傳統行業嚴厲的行事風格帶進格靈深瞳,這讓部分員工感到不滿。“休假、報銷等規則說改就改,經常看到高層訓斥員工。”陳樂對 36 氪舉例。“用人唯親,越來越像個家族企業了。”她說。

有多位離職員工也對 36 氪談到,格靈深瞳對人才的吸引力也有所下降。“HR 部門收到的簡歷裡,能有個本科都算不錯了,很多都是專科。”

也有人對這類改革持肯定態度。“格靈深瞳早期過於鬆散,新的管理層能把制度流程化,也是件好事。”徐路向 36 氪表示。更重要的是,以黃輝棟為首的高管加入後,很快帶來了真金白銀的訂單,比如去年 8 月獲得的中國農業銀行安防項目,中標金額超過 1 億元。

趙勇不是沒有聽到員工的怨言,他告訴 36 氪,有時候必須要“裝聾作啞”。在他看來,黃輝棟等高管在運營內控上的改革,諸如對合同審查、採購、報銷更加嚴格;更注重員工績效評估等措施,“都是得罪人的事兒”。可只有這樣,才能讓格靈深瞳從一家幼稚的、鬆散的年輕企業,變得更有行為準則。

在技術路線上,格靈深瞳也逐漸從“三維視覺感知”,朝主流的“深度學習+人臉識別”轉移。新上任的 CTO 鄧亞峰曾就職於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研究的正是人臉識別方向。

“公司現在的業務都很接地氣。”周桐說,她以格靈深瞳去年10 月推出的產品“全目標結構化系統”為例,該系統可以對監控視頻裡的人臉、人體、車、非機動車進行圖像分析。“這項技術在業內很普遍,聽起來也沒那麼高大上了,但市場需求很明確,能掙到錢。”

格靈深瞳,天才AI公司跌入谷底之後 | 小敗局

格靈深瞳目前力推的“全目標結構化系統”,結合了人臉識別、三維視覺等多種技術。

經歷了“風起時起飛、風停後墜落”的種種變故後,格靈深瞳的發展已轉為平淡,曾在它高峰時加入並寄予厚望的員工們,如今也對風口、對技術、對 AI ,有了更深的感悟。

離開格靈深瞳後,何搏飛再次創業,這次,他迴歸到擅長的消費領域,成立新零售公司唯樂科技(VELO),主要解決白領在辦公室吃不到水果的問題。“他對人工智能多少是有些失望的。”徐路告訴 36 氪。

周桐也不再相信“畫大餅”了。加入格靈深瞳時,趙勇一番關於公司未來的描述讓她折服,“就覺得跟著趙勇,是真的可以用技術改變世界。”而這些暢想都沒有發生。但周桐仍形容趙勇“極有人格魅力”,她對 36 氪說:“你跟趙勇聊過就知道了,他注視著你的眼睛,就會讓你覺得他說得都是對的。”

徐路仍對格靈深瞳懷有感念之情,那是他職業生涯的起步。“現在格靈深瞳總體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你應該把這些現狀加進文章裡。”

有消息稱,格靈深瞳目前正籌備登陸科創板。趙勇對 36 氪表示:“D+輪融資的確在進行中,公司也在籌備一個新的財務階段,只能透露這麼多。”趙勇承認格靈深瞳一度遭受重創,“跌入谷底,痛不欲生”,但現在產品已經能夠量產,新零售的風口又回來了,跌入谷底後“還能站起來”。

(我是36氪記者蘇建勳,關注人工智能、雲計算、智能硬件,歡迎與我交流,我的微信是 jason907,添加請備註姓名、職位、公司。為尊重受訪者意願,文中陳樂、周桐、徐路、林晗、王東均為化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