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20世紀70年代,蘇聯首次意識到自己已具有能力保持海軍在全球各地的存在。恰逢老對手美國因越戰泥潭而消耗大量軍費,無力大面積替換二戰剩餘艦艇。莫斯科方面便準備進一步擴張海軍規模,尤其是水面艦艇部隊的實力。以便在各大洋宣誓自己的權威,並不斷挖掘美國海軍的壓倒性優勢。


"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20世紀70年代,蘇聯首次意識到自己已具有能力保持海軍在全球各地的存在。恰逢老對手美國因越戰泥潭而消耗大量軍費,無力大面積替換二戰剩餘艦艇。莫斯科方面便準備進一步擴張海軍規模,尤其是水面艦艇部隊的實力。以便在各大洋宣誓自己的權威,並不斷挖掘美國海軍的壓倒性優勢。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完成首次環球航行的美軍全核動力艦隊



後來讓世界震驚的基洛夫巡洋艦,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孕育而生。在此前的60年代,美軍以企業號航母、長灘號巡洋艦和班布里奇號巡洋艦,組成了世界上首支完成環球航行的核動力艦隊。同時,古巴導彈危機中的尷尬性對峙,也顯現出蘇聯潛艇部隊的重大侷限性。兩件事情合在一起,對日益高傲的蘇聯高層也產生了刺激作用。因此,赫魯曉夫時代的海軍建設思路就此終結,戈爾舍科夫司令主導的全方位發展立即啟動。


"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20世紀70年代,蘇聯首次意識到自己已具有能力保持海軍在全球各地的存在。恰逢老對手美國因越戰泥潭而消耗大量軍費,無力大面積替換二戰剩餘艦艇。莫斯科方面便準備進一步擴張海軍規模,尤其是水面艦艇部隊的實力。以便在各大洋宣誓自己的權威,並不斷挖掘美國海軍的壓倒性優勢。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完成首次環球航行的美軍全核動力艦隊



後來讓世界震驚的基洛夫巡洋艦,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孕育而生。在此前的60年代,美軍以企業號航母、長灘號巡洋艦和班布里奇號巡洋艦,組成了世界上首支完成環球航行的核動力艦隊。同時,古巴導彈危機中的尷尬性對峙,也顯現出蘇聯潛艇部隊的重大侷限性。兩件事情合在一起,對日益高傲的蘇聯高層也產生了刺激作用。因此,赫魯曉夫時代的海軍建設思路就此終結,戈爾舍科夫司令主導的全方位發展立即啟動。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蘇聯水下艦隊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表現拙劣



基洛夫級無疑是為了滿足蘇軍遺產特殊的需求,而被設計出來的詭異產物。隨著蘇聯海外基地的增加,大量次級艦艇被分散部署。但在重大危機面前,她們仍然需要來自本土的主力艦隊增援。基洛夫級的核動力推進系統,就可以讓其長期巡弋且快速部署,也在技術上追趕美國人引領的新趨勢。同時,在航母依然遭到高層抵制的時代,基洛夫還會是許多艦艇編隊的中樞核心。因此,需要配備大量的區域防空火力。在確保自身存在的同時,掩護編隊裡的其他艦艇作戰。


"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20世紀70年代,蘇聯首次意識到自己已具有能力保持海軍在全球各地的存在。恰逢老對手美國因越戰泥潭而消耗大量軍費,無力大面積替換二戰剩餘艦艇。莫斯科方面便準備進一步擴張海軍規模,尤其是水面艦艇部隊的實力。以便在各大洋宣誓自己的權威,並不斷挖掘美國海軍的壓倒性優勢。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完成首次環球航行的美軍全核動力艦隊



後來讓世界震驚的基洛夫巡洋艦,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孕育而生。在此前的60年代,美軍以企業號航母、長灘號巡洋艦和班布里奇號巡洋艦,組成了世界上首支完成環球航行的核動力艦隊。同時,古巴導彈危機中的尷尬性對峙,也顯現出蘇聯潛艇部隊的重大侷限性。兩件事情合在一起,對日益高傲的蘇聯高層也產生了刺激作用。因此,赫魯曉夫時代的海軍建設思路就此終結,戈爾舍科夫司令主導的全方位發展立即啟動。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蘇聯水下艦隊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表現拙劣



基洛夫級無疑是為了滿足蘇軍遺產特殊的需求,而被設計出來的詭異產物。隨著蘇聯海外基地的增加,大量次級艦艇被分散部署。但在重大危機面前,她們仍然需要來自本土的主力艦隊增援。基洛夫級的核動力推進系統,就可以讓其長期巡弋且快速部署,也在技術上追趕美國人引領的新趨勢。同時,在航母依然遭到高層抵制的時代,基洛夫還會是許多艦艇編隊的中樞核心。因此,需要配備大量的區域防空火力。在確保自身存在的同時,掩護編隊裡的其他艦艇作戰。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單艘基洛夫級巡洋艦 都承載著蘇聯海軍的全部需求


於是,基洛夫級巡洋艦就因為這些沉重的“負擔”而被不斷升級武裝設計。近在艦炮方面,就裝備了雙聯的AK-130 130mm主炮、8座AK-630 30mm近防炮和後來的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同時,按計劃配備了超過百枚的SA-N-4、SA-N-6和SA-N-9防空導彈,構築起完整的遠-中-近三層防空網絡。


"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20世紀70年代,蘇聯首次意識到自己已具有能力保持海軍在全球各地的存在。恰逢老對手美國因越戰泥潭而消耗大量軍費,無力大面積替換二戰剩餘艦艇。莫斯科方面便準備進一步擴張海軍規模,尤其是水面艦艇部隊的實力。以便在各大洋宣誓自己的權威,並不斷挖掘美國海軍的壓倒性優勢。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完成首次環球航行的美軍全核動力艦隊



後來讓世界震驚的基洛夫巡洋艦,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孕育而生。在此前的60年代,美軍以企業號航母、長灘號巡洋艦和班布里奇號巡洋艦,組成了世界上首支完成環球航行的核動力艦隊。同時,古巴導彈危機中的尷尬性對峙,也顯現出蘇聯潛艇部隊的重大侷限性。兩件事情合在一起,對日益高傲的蘇聯高層也產生了刺激作用。因此,赫魯曉夫時代的海軍建設思路就此終結,戈爾舍科夫司令主導的全方位發展立即啟動。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蘇聯水下艦隊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表現拙劣



基洛夫級無疑是為了滿足蘇軍遺產特殊的需求,而被設計出來的詭異產物。隨著蘇聯海外基地的增加,大量次級艦艇被分散部署。但在重大危機面前,她們仍然需要來自本土的主力艦隊增援。基洛夫級的核動力推進系統,就可以讓其長期巡弋且快速部署,也在技術上追趕美國人引領的新趨勢。同時,在航母依然遭到高層抵制的時代,基洛夫還會是許多艦艇編隊的中樞核心。因此,需要配備大量的區域防空火力。在確保自身存在的同時,掩護編隊裡的其他艦艇作戰。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單艘基洛夫級巡洋艦 都承載著蘇聯海軍的全部需求


於是,基洛夫級巡洋艦就因為這些沉重的“負擔”而被不斷升級武裝設計。近在艦炮方面,就裝備了雙聯的AK-130 130mm主炮、8座AK-630 30mm近防炮和後來的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同時,按計劃配備了超過百枚的SA-N-4、SA-N-6和SA-N-9防空導彈,構築起完整的遠-中-近三層防空網絡。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基洛夫級為不同導彈準備了單獨的垂髮系統



當然,無論蘇聯海軍的水面艦艇如何發展,都逃脫不了為潛艇部隊打掩護的命運。因此,基洛夫級本身也要承擔擊毀美軍反潛艦隻乃至航母的重任。20枚SS-N-19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讓其在理論上具備了摧毀整個航母戰鬥群戰力的可能。3架K-27反潛直升機,在本職工作之外,還將為反艦利器提供中繼制導。


"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20世紀70年代,蘇聯首次意識到自己已具有能力保持海軍在全球各地的存在。恰逢老對手美國因越戰泥潭而消耗大量軍費,無力大面積替換二戰剩餘艦艇。莫斯科方面便準備進一步擴張海軍規模,尤其是水面艦艇部隊的實力。以便在各大洋宣誓自己的權威,並不斷挖掘美國海軍的壓倒性優勢。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完成首次環球航行的美軍全核動力艦隊



後來讓世界震驚的基洛夫巡洋艦,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孕育而生。在此前的60年代,美軍以企業號航母、長灘號巡洋艦和班布里奇號巡洋艦,組成了世界上首支完成環球航行的核動力艦隊。同時,古巴導彈危機中的尷尬性對峙,也顯現出蘇聯潛艇部隊的重大侷限性。兩件事情合在一起,對日益高傲的蘇聯高層也產生了刺激作用。因此,赫魯曉夫時代的海軍建設思路就此終結,戈爾舍科夫司令主導的全方位發展立即啟動。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蘇聯水下艦隊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表現拙劣



基洛夫級無疑是為了滿足蘇軍遺產特殊的需求,而被設計出來的詭異產物。隨著蘇聯海外基地的增加,大量次級艦艇被分散部署。但在重大危機面前,她們仍然需要來自本土的主力艦隊增援。基洛夫級的核動力推進系統,就可以讓其長期巡弋且快速部署,也在技術上追趕美國人引領的新趨勢。同時,在航母依然遭到高層抵制的時代,基洛夫還會是許多艦艇編隊的中樞核心。因此,需要配備大量的區域防空火力。在確保自身存在的同時,掩護編隊裡的其他艦艇作戰。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單艘基洛夫級巡洋艦 都承載著蘇聯海軍的全部需求


於是,基洛夫級巡洋艦就因為這些沉重的“負擔”而被不斷升級武裝設計。近在艦炮方面,就裝備了雙聯的AK-130 130mm主炮、8座AK-630 30mm近防炮和後來的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同時,按計劃配備了超過百枚的SA-N-4、SA-N-6和SA-N-9防空導彈,構築起完整的遠-中-近三層防空網絡。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基洛夫級為不同導彈準備了單獨的垂髮系統



當然,無論蘇聯海軍的水面艦艇如何發展,都逃脫不了為潛艇部隊打掩護的命運。因此,基洛夫級本身也要承擔擊毀美軍反潛艦隻乃至航母的重任。20枚SS-N-19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讓其在理論上具備了摧毀整個航母戰鬥群戰力的可能。3架K-27反潛直升機,在本職工作之外,還將為反艦利器提供中繼制導。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有限的空間 讓船上的機庫被設計在停機坪下放



在堆砌瞭如此之多的武器後,基洛夫巡洋艦的噸位自然是非常驚人。滿載可達26000噸的規模,甚至超過了很多國家海軍的航母大小。以至於在西方軍事觀察家眼裡,基洛夫級也被單獨劃分到戰列巡洋艦級別。但這樣的體量,依然被堆積的非常緊湊。以至於直升機平臺過於狹小,需要通過升降機幫助才能進出艦尾的機庫。但對於此前很少使用大型戰艦的蘇聯海軍而言,基洛夫是足夠彰顯自身實力崛起的符號性裝備。


"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20世紀70年代,蘇聯首次意識到自己已具有能力保持海軍在全球各地的存在。恰逢老對手美國因越戰泥潭而消耗大量軍費,無力大面積替換二戰剩餘艦艇。莫斯科方面便準備進一步擴張海軍規模,尤其是水面艦艇部隊的實力。以便在各大洋宣誓自己的權威,並不斷挖掘美國海軍的壓倒性優勢。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完成首次環球航行的美軍全核動力艦隊



後來讓世界震驚的基洛夫巡洋艦,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孕育而生。在此前的60年代,美軍以企業號航母、長灘號巡洋艦和班布里奇號巡洋艦,組成了世界上首支完成環球航行的核動力艦隊。同時,古巴導彈危機中的尷尬性對峙,也顯現出蘇聯潛艇部隊的重大侷限性。兩件事情合在一起,對日益高傲的蘇聯高層也產生了刺激作用。因此,赫魯曉夫時代的海軍建設思路就此終結,戈爾舍科夫司令主導的全方位發展立即啟動。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蘇聯水下艦隊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表現拙劣



基洛夫級無疑是為了滿足蘇軍遺產特殊的需求,而被設計出來的詭異產物。隨著蘇聯海外基地的增加,大量次級艦艇被分散部署。但在重大危機面前,她們仍然需要來自本土的主力艦隊增援。基洛夫級的核動力推進系統,就可以讓其長期巡弋且快速部署,也在技術上追趕美國人引領的新趨勢。同時,在航母依然遭到高層抵制的時代,基洛夫還會是許多艦艇編隊的中樞核心。因此,需要配備大量的區域防空火力。在確保自身存在的同時,掩護編隊裡的其他艦艇作戰。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單艘基洛夫級巡洋艦 都承載著蘇聯海軍的全部需求


於是,基洛夫級巡洋艦就因為這些沉重的“負擔”而被不斷升級武裝設計。近在艦炮方面,就裝備了雙聯的AK-130 130mm主炮、8座AK-630 30mm近防炮和後來的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同時,按計劃配備了超過百枚的SA-N-4、SA-N-6和SA-N-9防空導彈,構築起完整的遠-中-近三層防空網絡。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基洛夫級為不同導彈準備了單獨的垂髮系統



當然,無論蘇聯海軍的水面艦艇如何發展,都逃脫不了為潛艇部隊打掩護的命運。因此,基洛夫級本身也要承擔擊毀美軍反潛艦隻乃至航母的重任。20枚SS-N-19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讓其在理論上具備了摧毀整個航母戰鬥群戰力的可能。3架K-27反潛直升機,在本職工作之外,還將為反艦利器提供中繼制導。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有限的空間 讓船上的機庫被設計在停機坪下放



在堆砌瞭如此之多的武器後,基洛夫巡洋艦的噸位自然是非常驚人。滿載可達26000噸的規模,甚至超過了很多國家海軍的航母大小。以至於在西方軍事觀察家眼裡,基洛夫級也被單獨劃分到戰列巡洋艦級別。但這樣的體量,依然被堆積的非常緊湊。以至於直升機平臺過於狹小,需要通過升降機幫助才能進出艦尾的機庫。但對於此前很少使用大型戰艦的蘇聯海軍而言,基洛夫是足夠彰顯自身實力崛起的符號性裝備。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每艘基洛夫級的大部分生涯 都在船臺上度過



然而,以當時蘇聯的工業化水平與工作效率,很難不讓基洛夫級的建造和服役過程出現問題。按照計劃,紅海軍將一共裝備5艘改型艦艇。其中首艦在1973年下水,7年後開始服役,到1990年就出現核反應堆故障。此後就由於蘇聯的內部問題,一直沒有得到修繕。作為二號艦的伏龍芝號,在1984年開始服役,但僅過了10年就匆匆退役。三號軍加裡寧號到1988年完成驗收,11年後因經費不足而被迫封存。至於最有名的四號艦尤里-安德羅波夫號,到蘇聯解體後的1998年才勉強服役。在此後的20年裡,這艘重新命名為彼得大帝號的巡洋艦,幾乎成為了俄羅斯海軍的象徵。


"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20世紀70年代,蘇聯首次意識到自己已具有能力保持海軍在全球各地的存在。恰逢老對手美國因越戰泥潭而消耗大量軍費,無力大面積替換二戰剩餘艦艇。莫斯科方面便準備進一步擴張海軍規模,尤其是水面艦艇部隊的實力。以便在各大洋宣誓自己的權威,並不斷挖掘美國海軍的壓倒性優勢。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完成首次環球航行的美軍全核動力艦隊



後來讓世界震驚的基洛夫巡洋艦,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孕育而生。在此前的60年代,美軍以企業號航母、長灘號巡洋艦和班布里奇號巡洋艦,組成了世界上首支完成環球航行的核動力艦隊。同時,古巴導彈危機中的尷尬性對峙,也顯現出蘇聯潛艇部隊的重大侷限性。兩件事情合在一起,對日益高傲的蘇聯高層也產生了刺激作用。因此,赫魯曉夫時代的海軍建設思路就此終結,戈爾舍科夫司令主導的全方位發展立即啟動。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蘇聯水下艦隊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表現拙劣



基洛夫級無疑是為了滿足蘇軍遺產特殊的需求,而被設計出來的詭異產物。隨著蘇聯海外基地的增加,大量次級艦艇被分散部署。但在重大危機面前,她們仍然需要來自本土的主力艦隊增援。基洛夫級的核動力推進系統,就可以讓其長期巡弋且快速部署,也在技術上追趕美國人引領的新趨勢。同時,在航母依然遭到高層抵制的時代,基洛夫還會是許多艦艇編隊的中樞核心。因此,需要配備大量的區域防空火力。在確保自身存在的同時,掩護編隊裡的其他艦艇作戰。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單艘基洛夫級巡洋艦 都承載著蘇聯海軍的全部需求


於是,基洛夫級巡洋艦就因為這些沉重的“負擔”而被不斷升級武裝設計。近在艦炮方面,就裝備了雙聯的AK-130 130mm主炮、8座AK-630 30mm近防炮和後來的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同時,按計劃配備了超過百枚的SA-N-4、SA-N-6和SA-N-9防空導彈,構築起完整的遠-中-近三層防空網絡。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基洛夫級為不同導彈準備了單獨的垂髮系統



當然,無論蘇聯海軍的水面艦艇如何發展,都逃脫不了為潛艇部隊打掩護的命運。因此,基洛夫級本身也要承擔擊毀美軍反潛艦隻乃至航母的重任。20枚SS-N-19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讓其在理論上具備了摧毀整個航母戰鬥群戰力的可能。3架K-27反潛直升機,在本職工作之外,還將為反艦利器提供中繼制導。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有限的空間 讓船上的機庫被設計在停機坪下放



在堆砌瞭如此之多的武器後,基洛夫巡洋艦的噸位自然是非常驚人。滿載可達26000噸的規模,甚至超過了很多國家海軍的航母大小。以至於在西方軍事觀察家眼裡,基洛夫級也被單獨劃分到戰列巡洋艦級別。但這樣的體量,依然被堆積的非常緊湊。以至於直升機平臺過於狹小,需要通過升降機幫助才能進出艦尾的機庫。但對於此前很少使用大型戰艦的蘇聯海軍而言,基洛夫是足夠彰顯自身實力崛起的符號性裝備。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每艘基洛夫級的大部分生涯 都在船臺上度過



然而,以當時蘇聯的工業化水平與工作效率,很難不讓基洛夫級的建造和服役過程出現問題。按照計劃,紅海軍將一共裝備5艘改型艦艇。其中首艦在1973年下水,7年後開始服役,到1990年就出現核反應堆故障。此後就由於蘇聯的內部問題,一直沒有得到修繕。作為二號艦的伏龍芝號,在1984年開始服役,但僅過了10年就匆匆退役。三號軍加裡寧號到1988年完成驗收,11年後因經費不足而被迫封存。至於最有名的四號艦尤里-安德羅波夫號,到蘇聯解體後的1998年才勉強服役。在此後的20年裡,這艘重新命名為彼得大帝號的巡洋艦,幾乎成為了俄羅斯海軍的象徵。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遭到英軍海盜攻擊機跟蹤的基洛夫級


目前,除了開始進行多年大修的彼得大帝號,俄羅斯海軍還保留著重新改裝服役的原加裡寧號,只不過其艦名已經改為了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但除了長期停靠與漫長的改造,這艘船在海軍中也沒有任何出彩之處。


"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20世紀70年代,蘇聯首次意識到自己已具有能力保持海軍在全球各地的存在。恰逢老對手美國因越戰泥潭而消耗大量軍費,無力大面積替換二戰剩餘艦艇。莫斯科方面便準備進一步擴張海軍規模,尤其是水面艦艇部隊的實力。以便在各大洋宣誓自己的權威,並不斷挖掘美國海軍的壓倒性優勢。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完成首次環球航行的美軍全核動力艦隊



後來讓世界震驚的基洛夫巡洋艦,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孕育而生。在此前的60年代,美軍以企業號航母、長灘號巡洋艦和班布里奇號巡洋艦,組成了世界上首支完成環球航行的核動力艦隊。同時,古巴導彈危機中的尷尬性對峙,也顯現出蘇聯潛艇部隊的重大侷限性。兩件事情合在一起,對日益高傲的蘇聯高層也產生了刺激作用。因此,赫魯曉夫時代的海軍建設思路就此終結,戈爾舍科夫司令主導的全方位發展立即啟動。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蘇聯水下艦隊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表現拙劣



基洛夫級無疑是為了滿足蘇軍遺產特殊的需求,而被設計出來的詭異產物。隨著蘇聯海外基地的增加,大量次級艦艇被分散部署。但在重大危機面前,她們仍然需要來自本土的主力艦隊增援。基洛夫級的核動力推進系統,就可以讓其長期巡弋且快速部署,也在技術上追趕美國人引領的新趨勢。同時,在航母依然遭到高層抵制的時代,基洛夫還會是許多艦艇編隊的中樞核心。因此,需要配備大量的區域防空火力。在確保自身存在的同時,掩護編隊裡的其他艦艇作戰。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單艘基洛夫級巡洋艦 都承載著蘇聯海軍的全部需求


於是,基洛夫級巡洋艦就因為這些沉重的“負擔”而被不斷升級武裝設計。近在艦炮方面,就裝備了雙聯的AK-130 130mm主炮、8座AK-630 30mm近防炮和後來的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同時,按計劃配備了超過百枚的SA-N-4、SA-N-6和SA-N-9防空導彈,構築起完整的遠-中-近三層防空網絡。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基洛夫級為不同導彈準備了單獨的垂髮系統



當然,無論蘇聯海軍的水面艦艇如何發展,都逃脫不了為潛艇部隊打掩護的命運。因此,基洛夫級本身也要承擔擊毀美軍反潛艦隻乃至航母的重任。20枚SS-N-19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讓其在理論上具備了摧毀整個航母戰鬥群戰力的可能。3架K-27反潛直升機,在本職工作之外,還將為反艦利器提供中繼制導。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有限的空間 讓船上的機庫被設計在停機坪下放



在堆砌瞭如此之多的武器後,基洛夫巡洋艦的噸位自然是非常驚人。滿載可達26000噸的規模,甚至超過了很多國家海軍的航母大小。以至於在西方軍事觀察家眼裡,基洛夫級也被單獨劃分到戰列巡洋艦級別。但這樣的體量,依然被堆積的非常緊湊。以至於直升機平臺過於狹小,需要通過升降機幫助才能進出艦尾的機庫。但對於此前很少使用大型戰艦的蘇聯海軍而言,基洛夫是足夠彰顯自身實力崛起的符號性裝備。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每艘基洛夫級的大部分生涯 都在船臺上度過



然而,以當時蘇聯的工業化水平與工作效率,很難不讓基洛夫級的建造和服役過程出現問題。按照計劃,紅海軍將一共裝備5艘改型艦艇。其中首艦在1973年下水,7年後開始服役,到1990年就出現核反應堆故障。此後就由於蘇聯的內部問題,一直沒有得到修繕。作為二號艦的伏龍芝號,在1984年開始服役,但僅過了10年就匆匆退役。三號軍加裡寧號到1988年完成驗收,11年後因經費不足而被迫封存。至於最有名的四號艦尤里-安德羅波夫號,到蘇聯解體後的1998年才勉強服役。在此後的20年裡,這艘重新命名為彼得大帝號的巡洋艦,幾乎成為了俄羅斯海軍的象徵。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遭到英軍海盜攻擊機跟蹤的基洛夫級


目前,除了開始進行多年大修的彼得大帝號,俄羅斯海軍還保留著重新改裝服役的原加裡寧號,只不過其艦名已經改為了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但除了長期停靠與漫長的改造,這艘船在海軍中也沒有任何出彩之處。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彼得大帝號 幾乎成為俄羅斯海軍的象徵



其實,早在4艘基洛夫陸續服役時,他們的作戰對象已完成了新的升級。美軍在進入80年代後,儘可能提供預算,並大量服役全新的尼米茲級航母和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巡洋艦。同時,諸如依阿華級戰列艦等可用之船,也在經歷了現代化改造後繼續服役。蘇聯海軍努力打造不對稱技術優勢和拼命彌補的數量劣勢,都在這個過程中顯得非常無力。


"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20世紀70年代,蘇聯首次意識到自己已具有能力保持海軍在全球各地的存在。恰逢老對手美國因越戰泥潭而消耗大量軍費,無力大面積替換二戰剩餘艦艇。莫斯科方面便準備進一步擴張海軍規模,尤其是水面艦艇部隊的實力。以便在各大洋宣誓自己的權威,並不斷挖掘美國海軍的壓倒性優勢。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完成首次環球航行的美軍全核動力艦隊



後來讓世界震驚的基洛夫巡洋艦,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孕育而生。在此前的60年代,美軍以企業號航母、長灘號巡洋艦和班布里奇號巡洋艦,組成了世界上首支完成環球航行的核動力艦隊。同時,古巴導彈危機中的尷尬性對峙,也顯現出蘇聯潛艇部隊的重大侷限性。兩件事情合在一起,對日益高傲的蘇聯高層也產生了刺激作用。因此,赫魯曉夫時代的海軍建設思路就此終結,戈爾舍科夫司令主導的全方位發展立即啟動。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蘇聯水下艦隊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表現拙劣



基洛夫級無疑是為了滿足蘇軍遺產特殊的需求,而被設計出來的詭異產物。隨著蘇聯海外基地的增加,大量次級艦艇被分散部署。但在重大危機面前,她們仍然需要來自本土的主力艦隊增援。基洛夫級的核動力推進系統,就可以讓其長期巡弋且快速部署,也在技術上追趕美國人引領的新趨勢。同時,在航母依然遭到高層抵制的時代,基洛夫還會是許多艦艇編隊的中樞核心。因此,需要配備大量的區域防空火力。在確保自身存在的同時,掩護編隊裡的其他艦艇作戰。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單艘基洛夫級巡洋艦 都承載著蘇聯海軍的全部需求


於是,基洛夫級巡洋艦就因為這些沉重的“負擔”而被不斷升級武裝設計。近在艦炮方面,就裝備了雙聯的AK-130 130mm主炮、8座AK-630 30mm近防炮和後來的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同時,按計劃配備了超過百枚的SA-N-4、SA-N-6和SA-N-9防空導彈,構築起完整的遠-中-近三層防空網絡。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基洛夫級為不同導彈準備了單獨的垂髮系統



當然,無論蘇聯海軍的水面艦艇如何發展,都逃脫不了為潛艇部隊打掩護的命運。因此,基洛夫級本身也要承擔擊毀美軍反潛艦隻乃至航母的重任。20枚SS-N-19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讓其在理論上具備了摧毀整個航母戰鬥群戰力的可能。3架K-27反潛直升機,在本職工作之外,還將為反艦利器提供中繼制導。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有限的空間 讓船上的機庫被設計在停機坪下放



在堆砌瞭如此之多的武器後,基洛夫巡洋艦的噸位自然是非常驚人。滿載可達26000噸的規模,甚至超過了很多國家海軍的航母大小。以至於在西方軍事觀察家眼裡,基洛夫級也被單獨劃分到戰列巡洋艦級別。但這樣的體量,依然被堆積的非常緊湊。以至於直升機平臺過於狹小,需要通過升降機幫助才能進出艦尾的機庫。但對於此前很少使用大型戰艦的蘇聯海軍而言,基洛夫是足夠彰顯自身實力崛起的符號性裝備。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每艘基洛夫級的大部分生涯 都在船臺上度過



然而,以當時蘇聯的工業化水平與工作效率,很難不讓基洛夫級的建造和服役過程出現問題。按照計劃,紅海軍將一共裝備5艘改型艦艇。其中首艦在1973年下水,7年後開始服役,到1990年就出現核反應堆故障。此後就由於蘇聯的內部問題,一直沒有得到修繕。作為二號艦的伏龍芝號,在1984年開始服役,但僅過了10年就匆匆退役。三號軍加裡寧號到1988年完成驗收,11年後因經費不足而被迫封存。至於最有名的四號艦尤里-安德羅波夫號,到蘇聯解體後的1998年才勉強服役。在此後的20年裡,這艘重新命名為彼得大帝號的巡洋艦,幾乎成為了俄羅斯海軍的象徵。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遭到英軍海盜攻擊機跟蹤的基洛夫級


目前,除了開始進行多年大修的彼得大帝號,俄羅斯海軍還保留著重新改裝服役的原加裡寧號,只不過其艦名已經改為了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但除了長期停靠與漫長的改造,這艘船在海軍中也沒有任何出彩之處。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彼得大帝號 幾乎成為俄羅斯海軍的象徵



其實,早在4艘基洛夫陸續服役時,他們的作戰對象已完成了新的升級。美軍在進入80年代後,儘可能提供預算,並大量服役全新的尼米茲級航母和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巡洋艦。同時,諸如依阿華級戰列艦等可用之船,也在經歷了現代化改造後繼續服役。蘇聯海軍努力打造不對稱技術優勢和拼命彌補的數量劣勢,都在這個過程中顯得非常無力。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基洛夫級只是在理論上具有不可挑戰的單艦火力



由於預算限制,蘇軍不僅最後取消了5號艦的建造工作,還早已安排了更節約成本的光榮級巡洋艦作為補充。至於作為主要目標的美國海軍,更是選擇放棄昂貴的核動力系統,轉而發展更多裝備先進雷達系統和多功能武器的戰艦。這種依託網絡鎖營造出的整體性優勢,勢必對倚重單艦發揮紅海軍帶來更大壓力。


"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20世紀70年代,蘇聯首次意識到自己已具有能力保持海軍在全球各地的存在。恰逢老對手美國因越戰泥潭而消耗大量軍費,無力大面積替換二戰剩餘艦艇。莫斯科方面便準備進一步擴張海軍規模,尤其是水面艦艇部隊的實力。以便在各大洋宣誓自己的權威,並不斷挖掘美國海軍的壓倒性優勢。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完成首次環球航行的美軍全核動力艦隊



後來讓世界震驚的基洛夫巡洋艦,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孕育而生。在此前的60年代,美軍以企業號航母、長灘號巡洋艦和班布里奇號巡洋艦,組成了世界上首支完成環球航行的核動力艦隊。同時,古巴導彈危機中的尷尬性對峙,也顯現出蘇聯潛艇部隊的重大侷限性。兩件事情合在一起,對日益高傲的蘇聯高層也產生了刺激作用。因此,赫魯曉夫時代的海軍建設思路就此終結,戈爾舍科夫司令主導的全方位發展立即啟動。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蘇聯水下艦隊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表現拙劣



基洛夫級無疑是為了滿足蘇軍遺產特殊的需求,而被設計出來的詭異產物。隨著蘇聯海外基地的增加,大量次級艦艇被分散部署。但在重大危機面前,她們仍然需要來自本土的主力艦隊增援。基洛夫級的核動力推進系統,就可以讓其長期巡弋且快速部署,也在技術上追趕美國人引領的新趨勢。同時,在航母依然遭到高層抵制的時代,基洛夫還會是許多艦艇編隊的中樞核心。因此,需要配備大量的區域防空火力。在確保自身存在的同時,掩護編隊裡的其他艦艇作戰。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單艘基洛夫級巡洋艦 都承載著蘇聯海軍的全部需求


於是,基洛夫級巡洋艦就因為這些沉重的“負擔”而被不斷升級武裝設計。近在艦炮方面,就裝備了雙聯的AK-130 130mm主炮、8座AK-630 30mm近防炮和後來的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同時,按計劃配備了超過百枚的SA-N-4、SA-N-6和SA-N-9防空導彈,構築起完整的遠-中-近三層防空網絡。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基洛夫級為不同導彈準備了單獨的垂髮系統



當然,無論蘇聯海軍的水面艦艇如何發展,都逃脫不了為潛艇部隊打掩護的命運。因此,基洛夫級本身也要承擔擊毀美軍反潛艦隻乃至航母的重任。20枚SS-N-19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讓其在理論上具備了摧毀整個航母戰鬥群戰力的可能。3架K-27反潛直升機,在本職工作之外,還將為反艦利器提供中繼制導。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有限的空間 讓船上的機庫被設計在停機坪下放



在堆砌瞭如此之多的武器後,基洛夫巡洋艦的噸位自然是非常驚人。滿載可達26000噸的規模,甚至超過了很多國家海軍的航母大小。以至於在西方軍事觀察家眼裡,基洛夫級也被單獨劃分到戰列巡洋艦級別。但這樣的體量,依然被堆積的非常緊湊。以至於直升機平臺過於狹小,需要通過升降機幫助才能進出艦尾的機庫。但對於此前很少使用大型戰艦的蘇聯海軍而言,基洛夫是足夠彰顯自身實力崛起的符號性裝備。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每艘基洛夫級的大部分生涯 都在船臺上度過



然而,以當時蘇聯的工業化水平與工作效率,很難不讓基洛夫級的建造和服役過程出現問題。按照計劃,紅海軍將一共裝備5艘改型艦艇。其中首艦在1973年下水,7年後開始服役,到1990年就出現核反應堆故障。此後就由於蘇聯的內部問題,一直沒有得到修繕。作為二號艦的伏龍芝號,在1984年開始服役,但僅過了10年就匆匆退役。三號軍加裡寧號到1988年完成驗收,11年後因經費不足而被迫封存。至於最有名的四號艦尤里-安德羅波夫號,到蘇聯解體後的1998年才勉強服役。在此後的20年裡,這艘重新命名為彼得大帝號的巡洋艦,幾乎成為了俄羅斯海軍的象徵。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遭到英軍海盜攻擊機跟蹤的基洛夫級


目前,除了開始進行多年大修的彼得大帝號,俄羅斯海軍還保留著重新改裝服役的原加裡寧號,只不過其艦名已經改為了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但除了長期停靠與漫長的改造,這艘船在海軍中也沒有任何出彩之處。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彼得大帝號 幾乎成為俄羅斯海軍的象徵



其實,早在4艘基洛夫陸續服役時,他們的作戰對象已完成了新的升級。美軍在進入80年代後,儘可能提供預算,並大量服役全新的尼米茲級航母和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巡洋艦。同時,諸如依阿華級戰列艦等可用之船,也在經歷了現代化改造後繼續服役。蘇聯海軍努力打造不對稱技術優勢和拼命彌補的數量劣勢,都在這個過程中顯得非常無力。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基洛夫級只是在理論上具有不可挑戰的單艦火力



由於預算限制,蘇軍不僅最後取消了5號艦的建造工作,還早已安排了更節約成本的光榮級巡洋艦作為補充。至於作為主要目標的美國海軍,更是選擇放棄昂貴的核動力系統,轉而發展更多裝備先進雷達系統和多功能武器的戰艦。這種依託網絡鎖營造出的整體性優勢,勢必對倚重單艦發揮紅海軍帶來更大壓力。


紅色大洋堡壘:蘇俄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基洛夫的單艦威力還需要整套複雜系統支持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諸如基洛夫這類大而無當的超級戰艦,本身就是壓垮蘇聯經濟的眾多砝碼之一。為了配合這些海上堡壘,蘇聯還必須採購更多功能單一的昂貴彈藥,並發展與之配套的護航軍艦和指揮系統。這將是一整套從外太空覆蓋到水下的昂貴玩具,卻永遠沒有被用來向假想敵開火的機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