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多慈傾其一生痴戀徐悲鴻讓人感懷!

孫多慈傾其一生痴戀徐悲鴻讓人感懷!

古往今來,有多少經典的愛情故事留與後人傳頌,也有多少愛的悲情讓人不能忘懷。上世紀三十年代,徐悲鴻和他的女學生孫多慈曾經演繹了一段浪漫濃烈卻又痴情的“慈悲”之戀,由於各種原因,二人忍痛分手,勞燕分飛。雖孫多慈另嫁他人,而且還處於海峽兩岸,但她對徐悲鴻的思念真摯與痴情萬端,是一段古今中外均屬罕見的愛戀絕唱!令人唏噓長嘆不已?也許,每個人都會有一段這樣的悲傷在心上;也許,正如日本新感覺派作家川端康成認為的那樣:唯有悲的才是美的,愈美愈悲,愈悲愈美。今天看來,孫多慈傾其一生痴戀徐悲鴻這段情何以堪的戀情,告訴了我們:愛就是一個瞬間的禮物,可遇而不可求!

孫多慈傾其一生痴戀徐悲鴻讓人感懷!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以畫馬著稱、馳譽世界畫壇的徐悲鴻,再熟悉不過了,他幾近成了現代中國畫的象徵和標誌。而孫多慈在很多人的眼裡中就是個神祕的女子了。箇中原因,可能是徐悲鴻於1953去世後,他生命中的三個女人(蔣碧微、孫多慈、廖靜文)有兩個都寫了回憶錄。蔣碧微寫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蔣碧微回憶錄》;廖靜文寫於八十年代的《徐悲鴻的一生——我的回憶》。而唯有那位“女學生”孫多慈,從來緘默有加,任由他人塗抹,一直到1975年在美國鬱郁辭世,也未曾為自己解釋隻言片語。她不說,知情的人也語焉不詳,外間的揣測也好,附會也好,同情也好,鄙夷也好,都是身外之事。可能正是因為這一點,才讓世人覺得好奇,想探個究竟!

如果說徐悲鴻情感歷程是一棵大樹,那他身邊的女人就是這樹上的花朵。廖靜文是樹上的那一朵,蔣碧微是樹下的那一朵,1930—1940這漫漫10年,就是中間盛放的那朵瑰麗之花,卻鮮為人知。她,就是小徐悲鴻17歲的女學生孫多慈。孫多慈原名孫韻君,此名是她在做徐悲鴻的學生時,老師悲鴻為她親自改的。她在中國的畫壇也是一個很有成就的畫家,在民國6位“新女性畫家”中,她的年齡最小,但她的成就斐然,國立中央大學畢業時,就在中華書局出版《孫多慈描集》。只是大家知道孫多慈的名字,並不是因為她的畫作,而是她與畫壇巨匠徐悲鴻的那段稱之為“美麗的懸念”師生戀情。

孫多慈傾其一生痴戀徐悲鴻讓人感懷!

在說“慈悲”之戀時,不能不提一下徐悲鴻的原配夫人蔣碧微。當年徐悲鴻為愛也是力勸蔣碧微與他私奔,她跟徐悲鴻私奔到異國他鄉,而蔣家迫不得已,抬一具裝了石頭的棺材,矇混已定了婚約的親家。此後,她跟隨徐悲鴻赴歐洲留學,一起度過最艱難,這段時間也是徐悲鴻最有收穫的歲月,她還為徐家生下了一兒一女。畢竟此時的蔣碧薇,已經是徐悲鴻十多年的結髮妻子。這時“慈悲”之戀的出現,對於蔣碧微來說,她只有絕地反擊,不會乖乖地把徐悲鴻拱手讓出,儘管她可能也已經不再愛他。但是女人的嫉妒心理,讓她覺得這是一種殘酷,那火焰也曾為她而燃。但現在,卻是在為著另一個年輕的女人在燃燒,蔣碧薇不阻擾和不反攻就不正常了。

因“慈悲”之戀,脾氣不好的蔣碧薇經常和徐悲鴻大吵大鬧,甚至還羞辱孫多慈。徐悲鴻很欣賞孫多慈的才華,曾經有打算送她去法國留學,也因為蔣碧薇從中作梗而沒能夠成行。但是,無奈聰明總被聰明誤,蔣碧薇的阻擾和反攻,反而不斷強化著“慈悲”之戀。一次,在天目山寫生的時候,孫多慈發現了一樹紅豆,她摘下這相思豆,獻給恩師加愛人。而徐悲鴻一回到南京,就到銀樓打了一對戒指,把紅豆鑲入其中,一個刻著“慈”字,一個刻著“悲”字。這也讓人想起,徐曾經送給蔣刻有“碧微”二字的戒指,後來他又以性格不合為由,移情孫多慈。浪漫的做法總是驚人的相似,只是表達的人有所不同罷了。

在蔣與孫的爭鬥中,順便提一幅徐悲鴻畫的《臺城月夜》。畫的是徐悲鴻和孫多慈,雙雙地在一座高崗上,徐悠然席地而坐,孫伺立一旁,項間有一條紗巾,正在隨風飄揚,天際,一輪明月照著人間。但是,這幅畫並沒有流傳下來。因為蔣碧微故意把它擺在徐家的客廳裡,讓徐悲鴻覺得難堪,致使他最後忍痛割愛,黯然地將畫面上的人物一點點颳去。從此,作為“慈悲”之戀的重要證物,《臺城月夜》不復存在了。這期間,徐悲鴻曾治過一方印,曰:“大慈大悲”, 這是徐悲鴻最鍾愛的一方印鑑,在徐三十年代的作品中,很多的作品上會看到這方印,可以說,這也暗藏著他們愛情命運的玄機。

孫多慈傾其一生痴戀徐悲鴻讓人感懷!

這種爭鬥的結果,只有兩敗俱傷。孫多慈被迫離開徐悲鴻,而蔣碧微也因此加速自己愛情的滅亡。徐悲鴻先是離家出走,然後又在報上登了啟事,宣佈和蔣碧微脫離關係。當初這位大家閨秀,不顧一切跟他私奔,因為一直沒辦結婚手續,二十多年的夫妻情份,只是同居關係,最後還慘遭解除,不知她心裡是何種感受?可能會有人說,蔣碧微此時已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她和國民黨官僚張道藩早就暗通款曲。此時的她,也許早就迫不及待地投入張道藩的懷抱中。這就另當別論了,畢竟改變不了她曾是徐悲鴻的妻子這個事實。

回過頭來看,孫多慈與徐悲鴻師生戀情10年,最終仍沒能結秦晉之好,也許是命運的安排,沒有在適當的年齡相遇、相愛。也許有人認為他們缺乏勇氣,在愛的路上不夠勇敢堅決;也許有人說這是一場典型的中國式婚外戀,有心動,行動,但是沒有最終走出家庭的樊籬。沒有西方人的灑脫自由,考慮太多的因素,最終沒有考慮自己最真的感受,犧牲了自己的幸福。孫多慈善良,從不違背父母之命。之後到浙江麗水與許紹棣牽手走進婚禮的殿堂,孫多慈才心生悔意,想與徐悲鴻重修於好。但此時徐悲鴻身在印度,無法飛抵她的身邊。兩個有情人,從此勞燕分飛。

抗戰結束後,徐悲鴻也與廖靜文結為夫妻。“慈”與“悲”一段長達10年的師生之戀,到此畫上了休止符。他們之間這種情何以堪的戀情,讓人感動。而在他們彼此的內心,始終為對方留有一片空地,“弟尚幸留其作品不少,便用慰藉此後半生矣!”徐悲鴻如此感嘆。而孫多慈於1953年在美國紐約聞知徐悲鴻逝世,當場暈倒在地。之後3年,她一直默默為徐悲鴻行孝。孫多慈一生,從來沒有發表過她與徐悲鴻故事的文章。其實最深的感情怎能拿出示人,任憑俗世凡夫俗子評頭論足?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將對方珍藏在心中,作為自己靈魂的唯一伴侶。真是“大象無形,大愛無言,慈悲為懷。”

孫多慈傾其一生痴戀徐悲鴻讓人感懷!

也許,這便是女人的愛,一種無法理喻的愛,一個無解的愛!於是,讓“慈悲”之戀,到頭來,成了一段沒有修成正果的冤孽情緣。後來,孫多慈儘管按父親的旨意離開了徐悲鴻,但那份感情並沒有消失,而是化做了含淚的詩句。很多年後,有人向徐悲鴻索要書法條幅,他鋪開宣紙,常常不假思索,隨手就寫下一首七言絕句,整幅書法,一氣呵成,運筆老到,幾乎爛熟於心:“一片殘陽柳萬絲,秋風江上掛帆時。傷心家國無限恨,紅樹青山總不知。”這首七言絕句的作者就是——孫多慈。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慈悲”這段情何以堪的戀情,早已談出了人們視線,一個女人傾其一生痴戀著一個男人,卻未能修得正果,雖說箇中有許多的原因,但,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情”讓她如此痴心?這段“慈悲”大愛,也許正是因為情何以堪!也許正是此愛因為無解!所以才成為了美麗的懸念,留下許多讓人想象的餘地,讓後人去揣測,去感懷……

孫多慈傾其一生痴戀徐悲鴻讓人感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