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從印度取經回國後,做了哪些事情,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西遊記》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重要人物唐僧更是婦孺皆知,而他的歷史原型就是唐朝時期的著名高僧玄奘大師。

《西遊記》裡說唐僧取經成功後,成佛去了西方極樂世界。那麼,真實的玄奘大師,最終的結局是怎樣的呢?

玄奘從印度取經回國後,做了哪些事情,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玄奘大師劇照)

玄奘俗家姓名叫做陳禕,出生官宦世家。祖上曾出任太守,父親陳惠曾做過縣官。公元602年,玄奘出生於河南洛陽緱氏縣。

幼時的玄奘,聰慧機敏。父親去世後,11歲的玄奘隨二哥陳素在洛陽淨土寺出家為僧,學習佛學經典達6年之久。公元618年,為躲避戰亂,玄奘與兄長從長安出發,輾轉於四川、湖南、湖北等地,遍訪高僧,求佛學法,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

公元627年,當玄奘又一次回到長安時,深感當時的佛經紛繁雜亂,歧義叢生,於是萌生了前往佛學發源地天竺求取真經的想法。

公元628年秋天,玄奘隻身一人踏上了西行求經之路。他沿著漫長的河西走廊西行,橫穿了人跡罕至的茫茫戈壁,獨自跋涉了廣袤無垠的荒涼西域,徒步穿越了上無飛鳥下無走獸的灼熱沙漠,翻越了險峻高聳的喀喇崑崙山和白雪皚皚的帕米爾高原,艱難跋涉1.3萬餘里,途經數十個國家,終於抵達了他心目中的佛教聖地天竺。

在天竺,玄奘如飢似渴地學習佛法,遍訪天竺得道高僧,成為那爛陀寺的十大法師之一,贏得了天竺佛學界的普遍尊重。

17年後,也就是公元645年正月,玄奘回到了長安,受到了唐太宗的隆重接待。其後,玄奘分別在長安慈恩寺和銅川玉華寺等地開始了他長達19年的翻譯經書和講學生涯。前後共翻譯經書47部和1335卷高難度的佛經,為我國留下了寶貴的佛教文化和精神財富,被魯迅先生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樑”。

玄奘從印度取經回國後,做了哪些事情,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唐太宗劇照)

那麼,這樣一位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偉大人物,他是怎麼去世的呢?

《大恩慈寺三藏法師傳》裡,對玄奘臨終前的言行,有詳細的記載。

公元664年,62歲的玄奘仍然在玉華寺夜以繼日的翻譯佛經。有一日,玄奘召集弟子說到:“玄奘今年六十有二,必當卒命於此伽藍,經部甚大,每懼不終,人人努力加勤,勿辭辛勞。”

也就是說,這時的玄奘,似乎在冥冥之中已經預感到自己命不久矣。尤其是在翻譯完《大般若經》後,玄奘愈發地感到體力精力不濟,因此鼓勵眾弟子勤奮工作。

不久之後,玄奘又對弟子們交代了身後事:“若無常後,汝等遣我宜從儉省,可以遽除裹送,仍擇山澗僻處安置,勿近宮寺。不淨之身,宜須屏遠。”

到了這一年的正月初三,玄奘強撐著虛弱的身體,開始翻譯《大寶積經》。但也只是開了一個頭,就此停下了他終身愛不釋手的翻譯工作,並滿懷遺憾地對弟子們說:“玄奘自量氣力不復辦此,死期已至,勢非賒遠。”

正月初八,玄奘的一個弟子半夜夢見玉華寺裡的一座佛塔倒塌,驚醒之後的他,心急火燎地跑到玄奘的禪舍,詢問玄奘夢境的預示。玄奘對他說:“非汝身事,此是吾滅謝之徵。”

一天之後,玄奘不慎摔倒,腳踝受傷,從此臥病不起,神志時而清醒,時而昏迷,經常發出囈語:“吾眼前有白蓮花,大於盤,鮮淨可愛。”

在清醒之時,他會將昏迷中所見情景告訴弟子,說他見到了眾多的僧人,乘著華麗的馬車,載著各種精美的食物,舉著鮮豔的金幡,前來迎接自己。

玄奘從印度取經回國後,做了哪些事情,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玄奘故里石碑)

​正月24日,玄奘的病情突然有明顯好轉,他召集所有弟子齊聚佛堂,留下了最後的一段思路清晰的話:“玄奘此毒身深可厭患,所做事畢,無宜久住。佛下生時亦願隨下廣作佛事,乃至無上菩提。”

此後,玄奘幾乎不再說話,直到公元664年的二月初四半夜,“以右手而自支頭,次以左手申左髀上,舒足重累右脅而臥,迄至命終竟不迴轉”,保持著一副標準的臥佛姿勢,再也沒動過分毫。

二月初五夜半時刻,玄奘的弟子詢問道:“師傅決定得生彌勒內眾不?”

這句話的意思是問玄奘是否已經決定生到彌勒身邊。

玄奘回到:“得生。”

在留下這最後的兩個字後,玄奘就此圓寂。

唐高宗得知消息後,痛心疾首地說到:“朕失國寶矣!”

而後下詔,罷朝數日,命戶部下撥玄奘下葬的全部費用,允許京城所有寺廟的僧眾參加玄奘的葬禮。

其後,玄奘被葬於滻水之濱。朝野送葬之人達百萬餘眾,每天前來墓地弔唁的的民眾絡繹不絕。

直到現在,玄奘的影響還在持續著,雖然他所翻譯的經卷已大部分遺失,但他堅韌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刻苦專研、惜時如金的治學態度,給中華文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參考資料:《大恩慈寺三藏法師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