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梨花村下,百年貢梨重現

宣統 文學 攝影 地理 悠遊吉林 2017-04-15

編者按:一個遠離城市囂攘的原生態自然村落,周遭7000餘株百年梨樹古而不衰,任歲月更疊,依然枝繁葉茂。這裡是吉林唯一一處年代久遠,具有濃厚歷史韻味的天然生態園林。十里梨花,等春來。

吉林|梨花村下,百年貢梨重現

發現安山貢梨園

2015年吉林市龍潭區江密峰鎮安山村南面的山坡上,發現一片古梨樹,據林業專家測算,樹齡應在百年以上。最特別的是在樹幹的下部都有嫁接的痕跡,且經歷百年以上生長,嫁接的痕跡特別突出,每到春天滿山梨花盛開,秋天各種山梨碩果累累。當地人說這些樹一直就這樣年復一年的生長輪迴,沒有人打理,自然生長。

但是看根部嫁接痕跡,不像是野生梨樹,應該是人工培育,但是百年前是誰能有如此先進的技術和能力這樣大規模的使用先進的嫁接技術培育山梨樹,這是個迷。據採訪世世代代居住在附近的老人講,他的爺爺當年就說這樹生長多年,截止到現在最起碼有140年左右。但是誰栽的,卻不知道。

吉林|梨花村下,百年貢梨重現

為了弄清楚梨樹的真實情況,大量的查找了相關文獻和史料,在1992年吉林省檔案館和吉林省少數民族古籍整理辦公室合編的《吉林貢品》一書中查到,原件現藏於吉林省檔案館清代檔案全宗,時間為光緒三十四年七月二十日,題名:《果子樓協領為請發捕打山梨紅執照的移文》中記載捕打地點:"由長屯子起及五家子、阿吉哈達、大小風門衙門口子等屯"。

現龍潭區江密峰鎮馬鞍山腳下有個村莊,叫五家子村,隸屬於蛟河市天崗鎮,與江密峰鎮接壤。據1991年出版的《永吉縣誌》記載,"1946年5月28日,原永吉縣的天崗、烏潮屯兩自治鄉,屬於吉東專區蛟河縣管轄。"可見,五家子原隸屬於永吉縣江密峰。這些百年以上的梨樹就生長在馬鞍山山坡上,爬上馬鞍山頂,山這面就是安山村,山那面就是五家子,當年應該同屬於江密峰鎮管轄。

吉林|梨花村下,百年貢梨重現

2016年春天,走進五家子村,正是農忙季節,村裡路上沒有遇見人,正在往村裡走,在一家的後院子裡有位白髮老太太,問我們找誰家?我們說明來意,詢問老人家,五家子村是不是一直沒有改過名字?據老人家講,她一直在村裡居住,已經93歲了,這個村子一直就叫五家子,從來沒有改過名字。

按照地理位置分析,江密峰鎮內馬鞍山至葦子溝,小川到南沙,再往南就是現在隸屬於豐滿區的阿什和豐滿。這一帶自古就有栽梨樹的傳統,據當地人講,前些年,葦子溝就有一片老梨樹,樹齡都在百年以上,後期被砍伐,再往南到小川南沙一帶現在還可以零星看見百年以上的梨樹。

同時這一帶,也是吉林大驛路中的一段。自額赫穆四十五里江密峰(吉林市龍潭區江密峰鎮),二十里茶棚(江密峰鎮大茶棚村),又四十里吉林烏拉,站程九十里。

吉林|梨花村下,百年貢梨重現

由此可見,今天發現的安山貢梨園裡有嫁接痕跡的古梨樹,很有可能就是當年為清代皇室採捕貢品山梨紅和山梨之處,實為當年上用山梨紅和山梨的貢山之地。也只有吉林將軍衙門的果子樓才有能力使用當年最為先進的果樹嫁接技術。由此也解開了百姓一直困惑的古梨樹之謎。

吉林地域內的清代貢品

貢品文化是集物質和非物質文化於一體的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貢者:名、特、優也。貢品多為全國各地或品質優秀、或稀缺珍罕,或享有盛譽,或寓意吉祥的極品和精華。貢品,是朝貢的一種形式,是政治上從屬關係在經濟方面的表現。朝貢制度自古以來源遠流長,到了清代已經相當完善。

吉林|梨花村下,百年貢梨重現

滿族作為清代的統治者,吉林是他們祖先世居之地,發祥之地。這裡物產豐富,世世代代已經習慣了這裡的食品、用品。

清代皇室的祭品和用品自然也要取自於故鄉。祭品有春秋兩季祭品,貢品有月貢、歲貢、萬壽貢等。按照史料記載,貢品可分為頭次鮮、二次鮮、歲進貢品及年例貢品。

當時吉林地域內的祭品與貢品,一是由直接隸屬於內務府,唯一設在東北的四大貢品基地之一,順治年間在吉林設置的專門採捕貢品的派出機構——打牲烏拉總管衙門負責清皇室貢品的採捕、儲藏、運送及呈進。二是由吉林將軍衙門管轄下的專門管理貢品的機構果子樓、人蔘局等各處呈進。三是由吉林將軍衙門所管轄的寧古塔、阿勒楚喀、琿春、三姓、伯都訥五城副都統下設專門負責貢品的機構呈進。當時負責管理貢品的官員被成為"要差",可見其責任重大。

吉林|梨花村下,百年貢梨重現

當時祭品和貢品的種類繁多,數量巨大,十分驚人。按品種的用途可分為食品、祭品、裝飾品、藥品、軍品和其他用品。動物植物、天上地下以及水中陸地皆有之,品種在千數以上。

"果子樓"的前世

在眾多吉林貢品中,山梨紅、山梨兩項屬於歲進貢品,均由吉林果子樓負責,進京後交果房。

吉林省檔案館館藏清代檔案,光緒三十四年七月二十日,題名:《果子樓協領為請發捕打山梨紅執照的移文》記載 "案查本年敝樓差委領催順海,甲兵二名,前往布爾圖庫邊門一帶捕打上用山梨紅。並差委領催金玉,甲兵二名,前往上江,由長屯子起及五家子、阿吉哈達、大小風門衙門口倘遇採得某屯如有之處,先行掛牌志記,著該甲鄉地、嘎山達等保護勿失,待期果熟取用之際,所屬鄉地接替送省。並請給發執照二紙,理合備文移付。為此合移貴處,請煩查照給發執照可也。"

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十二日,題名:《果子樓協領為吉省按年應進貢物及呈交處所清單》記載:"日查本樓應辦稗子米、鈴鐺米均訂購自辦米之家包辦,其製做之法,按粒挑揀,擇其粒大而均者,蒸熟晒乾,方能適用。惟揀挑此米多費手續,誠屬匪易。故其價值較昂。山梨紅一項,由樓派差前往上江山野遍處採打,名曰"鐵山梨紅",其粒甚小,專取紅色者佳,採打旋迴,由樓派官一員監製。僱用女工,按粒切去頭尾,剝去外皮,克除內核,方能入蜜餞用。

山梨一項, 派差前往上江衙門口子等處地方採打,回樓僱用工人去皮方能入蜜餞用。寒蔥一項,於小滿節前派差前往上江寒蔥溝一帶地方採挖,用白鹽醃製。此本樓應辦貢品採取貯備製做之大概情形也。

安楚香系旗務處派差採取交樓,其山豬、山雞、鬆塔、 梨、白魚、鯽魚等品,系外城備辦交樓匯進之貢。其採取情形,無從查悉。公列其應進之貢名數,以資查考。"

吉林|梨花村下,百年貢梨重現

由此可見,山梨紅和山梨貢品均為上用,也就是祭祀和清朝皇室所用。採捕過程和加工程序非常複雜,價值昂貴,誠屬匪易。當時清代朝廷對貢品的要求之嚴格,為了能得到來自故鄉的食品不惜代價,誠然花費了朝廷大量銀兩。

又檔案記載:山梨紅一項,由樓派差前往上江山野遍處採打,名曰"鐵山梨紅",其粒甚小,專取紅色者佳,採打旋迴,由樓派官一員監製。僱用女工,按粒切去頭尾,剝去外皮,克除內核,方能入蜜餞用。

山梨一項,樓派差前往上江衙門口子等處地方採打,回樓僱用工人去皮方能入蜜餞用。

吉林|梨花村下,百年貢梨重現

宣統三年十二月檔案,題名:《果子樓理念應進貢品種數目清單》中記載,每年果子樓呈貢"山梨紅五壇,山梨五壇。"

可見,山梨紅和山梨貢品加工製作的工序之繁瑣,費工費時,價值較昂。方圓幾十裡的上江一帶,山梨紅和山梨兩項貢品,經過加工製作以後每年也僅僅有五壇山梨紅和五壇山梨呈送進京交由果房。

果子樓還為了貯存保鮮,在光緒年間特意修建了保存貢品的冰窖。為了皇室貢品,封疆大吏想盡了辦法,用盡了心思,耗盡了銀兩。

而現在發現的安山貢梨園內的山梨紅樹和山梨樹,至今枝繁葉茂,春天梨花和山梨紅花,花朵潔白,較比其他梨花要大許多,花瓣肥厚,春風吹過,猶如香雪海一般。秋天的山梨紅,個大,色紅,堪比家山梨紅,山梨汁水豐富,細膩,口感酸甜,實為山梨中之上品。與檔案中記載的採捕山梨紅和山梨的描述基本一致。

吉林|梨花村下,百年貢梨重現

根據幾棵自然倒下的樹墩,仔細查看山梨樹的年輪,經過林業專家估算,都在百年以上。而以上幾件檔案最早為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距今已有109年,基本符合梨樹的年輪。

吉林|梨花村下,百年貢梨重現

昔日皇室貢品,今天百姓山珍

如今每年的春天滿山的梨花飄飄,迎來了普通百姓前來賞花旅遊,有攝影愛好者趨之若鶩,有文學藝術家到此採風入畫,有詩人前來踏青,一首首詠贊貢品山梨紅和山梨的詩詞遍佈網絡書畫間。

秋天滿山梨樹碩果累累,口感酸甜,細膩汁多的山梨引來了八方客。這裡已經成為了百姓春天賞花,秋天採摘的好地方。

龍潭區江密峰鎮致力於在保護的基礎上開發安山貢梨園,讓昔日皇室貢品變成今天百姓山珍。

來源:我們遇見吉林市

作者:於化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