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張定有 見習記者魏廣寶 通訊員封德 王玉貴

"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張定有 見習記者魏廣寶 通訊員封德 王玉貴

西峽一高:“疑探教學”成就中原名校

提起西峽一高,當地群眾的臉上充滿自豪:“這學校真中!年年都有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

這所地處八百里伏牛山深處的學校緣何“真中”?近日,記者慕名來到西峽一高採訪,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文化氣息。

"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張定有 見習記者魏廣寶 通訊員封德 王玉貴

西峽一高:“疑探教學”成就中原名校

提起西峽一高,當地群眾的臉上充滿自豪:“這學校真中!年年都有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

這所地處八百里伏牛山深處的學校緣何“真中”?近日,記者慕名來到西峽一高採訪,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文化氣息。

西峽一高:“疑探教學”成就中原名校

80年老校輝煌不在

“培養有創新能力的國際型人才”“質疑驚歎臺是師,討論聲震八方賓,發明創造誓要改變世界”“掌聲笑聲辯論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疑探”......校園裡、教室裡、走廊上、餐廳裡、寢室裡,甚至是草坪上,一條條精心製作的醒目標語無不彰顯著學校的辦學理念。

走進學校的校史館室,各種證書和獎牌獎盃擺滿了櫥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讀書育人特色學校、首屆全國創新教育聯盟十佳創新名校、河南省“人民滿意的學校”等殊榮讓人目不暇接,還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全國30多所重點高校優質生源基地的牌匾,讓人讚歎不已。

在這偏居一隅的深山區,西峽一高算得上豫西南一張名片。擁有80年建校史的西峽一高,其前身是河北省保定“育德中學”,1938年因避日入侵而遷入西峽縣境內蓮花寺崗,2004年2月遷入現址。

“80年來,學校秉承‘不敷衍、不作弊’的校訓,從抗戰的烽火中起來,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不同時期為國家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西峽一高校總支書記李洪濤手捧校史資料介紹。

翻開西峽一高曲折的發展史,西峽一高也曾有過“不俗的成績”,1982年該校因“一年考上4名清華、4名北大”、佔清華北大在豫招生計劃的十分之一而飲譽中原,但此後的西峽一高終因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手段落後,一直走“下坡路”。

“那時,學校的教學質量排到了全市的倒數,領導不認可,家長不滿意,學生大量流失,教師抬不起頭來......”那段灰色的記憶,李洪濤至今難忘,“當時學校很小,十幾位教師擠在一起辦公,大班額是普遍現象,沒有標準的實驗室和教學儀器,許多實驗只能‘說教’,沒有標準操場,餐廳宿舍擁擠,就連師生上廁所也得排隊。”

"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張定有 見習記者魏廣寶 通訊員封德 王玉貴

西峽一高:“疑探教學”成就中原名校

提起西峽一高,當地群眾的臉上充滿自豪:“這學校真中!年年都有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

這所地處八百里伏牛山深處的學校緣何“真中”?近日,記者慕名來到西峽一高採訪,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文化氣息。

西峽一高:“疑探教學”成就中原名校

80年老校輝煌不在

“培養有創新能力的國際型人才”“質疑驚歎臺是師,討論聲震八方賓,發明創造誓要改變世界”“掌聲笑聲辯論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疑探”......校園裡、教室裡、走廊上、餐廳裡、寢室裡,甚至是草坪上,一條條精心製作的醒目標語無不彰顯著學校的辦學理念。

走進學校的校史館室,各種證書和獎牌獎盃擺滿了櫥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讀書育人特色學校、首屆全國創新教育聯盟十佳創新名校、河南省“人民滿意的學校”等殊榮讓人目不暇接,還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全國30多所重點高校優質生源基地的牌匾,讓人讚歎不已。

在這偏居一隅的深山區,西峽一高算得上豫西南一張名片。擁有80年建校史的西峽一高,其前身是河北省保定“育德中學”,1938年因避日入侵而遷入西峽縣境內蓮花寺崗,2004年2月遷入現址。

“80年來,學校秉承‘不敷衍、不作弊’的校訓,從抗戰的烽火中起來,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不同時期為國家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西峽一高校總支書記李洪濤手捧校史資料介紹。

翻開西峽一高曲折的發展史,西峽一高也曾有過“不俗的成績”,1982年該校因“一年考上4名清華、4名北大”、佔清華北大在豫招生計劃的十分之一而飲譽中原,但此後的西峽一高終因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手段落後,一直走“下坡路”。

“那時,學校的教學質量排到了全市的倒數,領導不認可,家長不滿意,學生大量流失,教師抬不起頭來......”那段灰色的記憶,李洪濤至今難忘,“當時學校很小,十幾位教師擠在一起辦公,大班額是普遍現象,沒有標準的實驗室和教學儀器,許多實驗只能‘說教’,沒有標準操場,餐廳宿舍擁擠,就連師生上廁所也得排隊。”

西峽一高:“疑探教學”成就中原名校

枯木逢春再創新高

痛定思痛,思變則通。自2002年秋起,西峽一高先後引入“誘思探究”、“洋思經驗”等教改模式,2005年全面推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疑三探”教學模式。“‘三疑三探’教學緊扣‘疑’、‘探’,通過學生自探、同學合探、師生再探、拓展延伸等環節,改變了過去傳統課堂‘填鴨式’‘滿堂灌’的沉悶現象,培養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喚醒了學生的潛能,發揮了孩子的天性。”說起新教學方法的奧妙,西峽一高校長鬍雲鎖娓娓道來,“那時候搞教學改革,也是被逼無耐,非改不行!”

“疑探教學”的推廣應用,讓西峽一高的發展由此漸入佳境。如今的西峽一高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原名校”,97%以上的本科上線率、50%以上的一本錄取率讓同類高中“刮目相看”,近十年來,先後40名學生考入清華北大。

“從課堂研討和課後作業情況看,有相當部分學生對riset和raise的用法存在模糊認識,對其固定用法混淆嚴重......”在高三英語教研組,每天固定的“一課一研”活動正在激烈進行,輪值青年教師龐青秀正就一份試卷,與其他十幾教師進行著思想碰撞。“龐老師帶領大家研討的問題具有普遍性。通過討論,大家都澄清了知識點,掌握了重點難點,為高效課堂掃清了障礙。”高三英語教師胡小玲感慨。

“‘一課一研’已成為學校的教學品牌,課堂的教學難點在全體討論中得到解決,深化了課堂知識的深度和寬度,對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尤其重要。”高三語文郭保雲由衷地說, “一課一研”活動自2016年在學校推廣以來,這種教研活動在全校各教研組每天都在進行,已成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法寶”。

走進徐洪梅老師的語文課堂,學生正登臺書寫、賞析自己最喜歡的古詩,老師成了“教練”和觀眾;在劉克亭老師的英語課堂上,學生正在以高考命題專家的身份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所編的習題;1709班的地理課,大家圍繞工業的區位、產業轉移的影響因素等相關知識進行討論......西峽一高的每一堂課,都是一個充滿情趣、智慧和挑戰的師生互動專題。記者發現,被稱為“三疑三探”的西峽一高課堂,遍佈著形形色色的學生提問和熱烈的討論,個個成了“舌戰群儒”的“孔明先生”。

“著眼於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的終身發展,我們將‘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引入課堂,目的就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斷為國家、為社會輸送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校長鬍雲鎖介紹。

截至目前,西峽一高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作,累計舉辦了30期“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實操培訓班,全國已有北京、河北、河南等十幾個省份上百個學校正大力推廣運用“三疑三探”教學模式。除了“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外,學校還以賽帶推,實施周教學能手、月教學標兵、期教學菁英、年度最具改革力教師的“三疑三探”星光大道式賽課活動,使教師參與課改更加熱情。

如此轟轟烈烈的課堂教學改革,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了嗎?在學校的創新教研室,發明專利證書鋪滿了整整一桌。“這都是是由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2012年以來有1041名學生獲得國家發明專利,93名同學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獎......。”學校辦公室主任劉金華如數家珍,“可顯示水溫的洗臉盆”“便於飲用的易拉罐”“易拆信封”“防滴水雨傘”等新穎獨特的創意,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展開了想像的翅膀。

如今的西峽一高設施齊備、高端大氣,2004年縣裡投資2億多在風景秀麗、環境幽靜的鸛河之濱遷建了新址,躋身全省首批示範性高中。胡云鎖說:“環境好了,再加上了找對了教改的出路,老師們的幹勁也足了,各項工作進入了良性軌道。”

“路在腳下,志在心中”、“自信自強,永攀高峰”......此起彼伏的操練口號響徹冬日的上空,8000多名師生踏著鏗鏘有力的步伐奔走在操場上、廣場邊,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正噴薄迸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