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誦讀《古詩十九首》之七: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蟋蟀 燕子 詩歌 牽牛星 詼生活 詼生活 2017-09-27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悠遠流長,中國古代文學詩詞更是名篇層出不窮,燦若星河。《古詩十九首》中朗朗上口的詩句,意境優美的語言都深深的令大家欣賞,我們己經誦讀過6首了,前6首大家都記住了嗎?溫故而知新,別忘記到主頁查看哦。今天一起來誦讀其中的第七首《明月皎夜光》。

九月誦讀《古詩十九首》之七: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蹟。

南箕北有鬥,牽牛不負軛。

良無磐石固,虛名復何益。

九月誦讀《古詩十九首》之七: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譯文

明亮皎潔的月光照耀著夜空,東邊牆角下不時地傳來蟋蟀的吟唱。

北斗星中的玉衡星已指向了孟冬,天上眾多的星星是這樣閃爍璀璨。

晶瑩的露珠啊已沾滿了地上的野草,時節流轉轉瞬間又是夏去秋來。

樹枝間傳來秋蟬斷續的鳴叫,燕子啊不知又要飛往何方?

昔日與我攜手同遊的同門好友,已經舉翅高飛騰達青雲了。

可是他們一點也不念曾經的交情,就像行人遺棄腳印一樣把我拋棄!

南箕星、北斗星都不能用來盛物斟酒,牽牛星也不能用來負軛拉車!

再好的友情也不能像磐石那樣堅固,仔細想來炎涼世態虛名又有何用?

九月誦讀《古詩十九首》之七: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註釋

⑴皎夜光:猶言明夜光。

⑵促織:蟋蟀的別名,一作“趣織”。

⑶玉衡: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五星。北斗七星形似酌酒的鬥:第一星至第四星成勺形,稱斗魁;第五星至第七星成一條直線,稱斗柄。由於地球繞日公轉,從地面上看去,鬥星每月變一方位。古人根據鬥星所指方位的變換來辨別節令的推移。孟冬:本指冬季的第一個月,此處指方位。玉衡星已經指向孟冬亥宮之方向——西北方,時已過夜半。

⑷歷歷:逐個的意思,眾星行列分明的樣子。

⑸忽:本義為不重視、忽略,這裡用引申義,急速、突然的意思。易:變換。

⑹玄鳥:燕子。安適:往什麼地方去?燕子是候鳥,春天北來,秋時南飛。這句是說天涼了,燕子又要飛往什麼地方去了?

⑺同門友:同在師門受學的朋友。

⑻翮(hé):本義為羽毛中間的硬管,指禽鳥的尾羽或翼羽中那些大而硬的角質空心的羽軸。據說善飛的鳥有六根健勁的羽莖。這裡泛指鳥的翅膀。據說善飛的鳥有六根健勁的羽莖,故曰“六翮”。

⑼攜手好:指共患難的友誼。

⑽“棄我"句:就像行人遺棄腳印一樣拋棄了我。

⑾南箕(jī):星名,形似簸箕。北有鬥:即北斗,星名,形似鬥(酌酒器)。

⑿牽牛:指牽牛星。軛:車轅前橫木,牛拉車則負軛。“不負軛”是說不拉車。

⒀良:的確。盤石:同“磐石”,特大石,用以象徵堅定不移的感情。

九月誦讀《古詩十九首》之七: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賞析

《明月皎夜光》是產生於漢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這首詩抒寫作者詩人那被炎涼世態所欺騙、所愚弄的多少傷痛和悲哀,這樣的傷痛和悲哀,本來只用數語即可說盡。此詩卻偏從秋夜之景寫起,初看似與詞旨全無關涉,其實均與後文的情感抒發脈絡相連:月光籠蓋悲情,為全詩敷上了悽清的底色;促織鳴於東壁,給幽寂增添了幾多哀音;“玉衡指孟”點明夜半不眠之時辰,“眾星何歷歷”暗伏箕、鬥、牽牛之奇思;然後從草露、蟬鳴中,引出時光流駛之感,觸動同門相棄之痛;眼看到了憤極“直落”、難以控馭的地步。這就是《明月皎夜光》寫景抒憤上的妙處,那感嘆、憤激、傷痛和悲哀,始終交織在一片星光、月色、螺蜂、蟬鳴之中。


歡迎關注頭條號:詼生活,詼家姐妹都熱愛中國傳統文化,雖學識有限,但擁有一腔弘揚傳統文化的熱情,願為您分享我們精心準備的國學文化的文字與美圖,希望您喜歡,如有不盡人意處也歡迎您提出意見建議。

小詼提前謝謝您!如果您喜歡,別忘記轉發與收藏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