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薄命佳人,讀者的憐惜之心,為何“不肯略賜襲人半點”?'

"
"
同樣是薄命佳人,讀者的憐惜之心,為何“不肯略賜襲人半點”?

《紅樓夢》裡的襲人,雖然是個丫鬟,一個榮國府的“下人”,可全書看去,無論是她的故事起止,還是相關的行文篇幅,可比一些“主子”、“姑娘”要多得多

如《金陵十二釵》正冊的史湘雲,二十幾回才出場,還是以小丫頭傳話的形式一筆帶過——“史大姑娘來了”,其他訊息,散落於全書的邊邊角角。

而襲人,在第三回就和寶、黛、釵一起出場了,不僅如此,惜墨如金的曹公,還給了這丫鬟一篇非常正式的介紹:“原來這襲人原是賈母之婢…………”。

這麼一個濃墨重彩的人物,作者賦予一個“賢”字的女子,在讀者的眼裡,卻變得很不堪——“狡巧偽詐”、“工於心計”、“踩著眾人往上爬”!

“溫柔和順、似桂如蘭”的襲人,為什麼會受到如此抨擊?想必對大多數讀者來說,和下面這件事是分不開的!

第三十四回,寶玉捱打,作為母親的王夫人,自然要查清,是“誰在老爺跟前下的火”,差人喚寶玉身邊的丫頭去問話,襲人就“自告奮勇”的去了。

接著發生的一幕,就是著名的“襲人進言”,大致意思就是:寶二爺也該老爺教訓一下才是,再這麼下去,不務正業、學無所成不說,因園裡的姑娘、丫頭們都一日日大了,若再有“不才之事”發生,豈不毀了二爺一生的品行?所以怎麼想個法,讓二爺搬出園子住才好。

襲人把寶玉身邊的姑娘、丫鬟,凡沾得上邊兒的,都牽扯進來編排了一通——“漸漸大了、會沾累寶玉”,唯有自己,一個沒地位、說話沒分量的小丫頭,為此“日夜懸心、只有燈知道罷了”。

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明於事理又合乎禮義,加上時而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情態的合理運用,王夫人是“點頭嘆息”,一口一個“我的兒”,誇她是“真正好孩子”,臨了囑咐道:“以後我就把他(寶玉)交給你了,好歹留心”。

"
同樣是薄命佳人,讀者的憐惜之心,為何“不肯略賜襲人半點”?

《紅樓夢》裡的襲人,雖然是個丫鬟,一個榮國府的“下人”,可全書看去,無論是她的故事起止,還是相關的行文篇幅,可比一些“主子”、“姑娘”要多得多

如《金陵十二釵》正冊的史湘雲,二十幾回才出場,還是以小丫頭傳話的形式一筆帶過——“史大姑娘來了”,其他訊息,散落於全書的邊邊角角。

而襲人,在第三回就和寶、黛、釵一起出場了,不僅如此,惜墨如金的曹公,還給了這丫鬟一篇非常正式的介紹:“原來這襲人原是賈母之婢…………”。

這麼一個濃墨重彩的人物,作者賦予一個“賢”字的女子,在讀者的眼裡,卻變得很不堪——“狡巧偽詐”、“工於心計”、“踩著眾人往上爬”!

“溫柔和順、似桂如蘭”的襲人,為什麼會受到如此抨擊?想必對大多數讀者來說,和下面這件事是分不開的!

第三十四回,寶玉捱打,作為母親的王夫人,自然要查清,是“誰在老爺跟前下的火”,差人喚寶玉身邊的丫頭去問話,襲人就“自告奮勇”的去了。

接著發生的一幕,就是著名的“襲人進言”,大致意思就是:寶二爺也該老爺教訓一下才是,再這麼下去,不務正業、學無所成不說,因園裡的姑娘、丫頭們都一日日大了,若再有“不才之事”發生,豈不毀了二爺一生的品行?所以怎麼想個法,讓二爺搬出園子住才好。

襲人把寶玉身邊的姑娘、丫鬟,凡沾得上邊兒的,都牽扯進來編排了一通——“漸漸大了、會沾累寶玉”,唯有自己,一個沒地位、說話沒分量的小丫頭,為此“日夜懸心、只有燈知道罷了”。

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明於事理又合乎禮義,加上時而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情態的合理運用,王夫人是“點頭嘆息”,一口一個“我的兒”,誇她是“真正好孩子”,臨了囑咐道:“以後我就把他(寶玉)交給你了,好歹留心”。

同樣是薄命佳人,讀者的憐惜之心,為何“不肯略賜襲人半點”?

這次精心策劃又不失時機的進言,讓襲人得到了寶玉準姨娘的寶座,自此,襲人的工資,不再是當丫頭的一兩銀子,而是姨太太的標準——二兩銀子一吊錢!

靠踩著眾人的頭,襲人坐上了寶玉準姨娘的寶座。後來“晴雯被攆”,無形當中,她又扮演了一個在讀者心中性質更為惡劣的角色——“告密者”(是否屬實有待考證)。

這樣的襲人,不僅讀者嗤之以鼻,就連許多客觀、理性,辯證思維的學者,同樣喜歡不起來,可筆者的看法:不可斷章取義,襲人有她的無奈,她也是個薄命可憐的女子!之所以做出這事,她有難言的苦衷!

《紅樓夢》第三十回,寶玉淋雨回來,正沒好氣,把誤以為是小丫頭的襲人重重踢了一腳!這一腳可不得了,襲人肋上青了碗大的一塊,一時睡下,夢中作痛,咳嗽不止,寶玉拿燈一照:只見一口鮮血在地!

襲人心內早已涼了半截,因素日常聽人說:“「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縱然命長終是廢人了。」想起此言,不覺將素日想著後來爭榮誇耀之心盡皆灰了,眼中不覺的滴下淚來”。

這對襲人是個天大的打擊!

首先,此事若傳到王夫人、賈母等人耳朵裡,襲人的結果只有一個:被攆出去。

咳中帶血,在那個年代來說,和癆病的症狀太像了。賈府對“女兒癆”,是唯恐避之不及,晴雯、尤二姐就是最好的例子,得知她們死訊,賈府的態度是:“或一燒,或亂葬崗埋了”,“女兒癆死的,斷不可留”,所以一旦得知襲人“咳中帶血”,任襲人再怎麼“心地純良”、“恪盡職守”,也斷不會留她在寶玉身邊。

所以寶玉要連夜請醫調治時,襲人叫他千萬別聲張,鬧得人知道,明兒悄悄請大夫進來瞧就是了……其中苦處確實“難言”。

其次,縱使此事沒傳出去,自己也是個“歲月不保”之人了。

對這樣“常聽人說”的話,類似民間的俗語、老一輩的經驗,襲人是深信不疑的,比如紫鵑哄寶玉說她林妹妹要回南去,寶玉回到房裡,是“眼也直了、話也不說了”。

襲人不敢造次,先請了李嬤嬤來瞧,當李嬤嬤說了“不中用了”後,襲人才哭了起來……因襲人知李嬤嬤年老多知,如今聽她這樣說,襲人便信以為實,

所以,看到自己“少年吐血、年歲不保”的“事實”,襲人將日後爭榮誇耀的心都涼了!

"
同樣是薄命佳人,讀者的憐惜之心,為何“不肯略賜襲人半點”?

《紅樓夢》裡的襲人,雖然是個丫鬟,一個榮國府的“下人”,可全書看去,無論是她的故事起止,還是相關的行文篇幅,可比一些“主子”、“姑娘”要多得多

如《金陵十二釵》正冊的史湘雲,二十幾回才出場,還是以小丫頭傳話的形式一筆帶過——“史大姑娘來了”,其他訊息,散落於全書的邊邊角角。

而襲人,在第三回就和寶、黛、釵一起出場了,不僅如此,惜墨如金的曹公,還給了這丫鬟一篇非常正式的介紹:“原來這襲人原是賈母之婢…………”。

這麼一個濃墨重彩的人物,作者賦予一個“賢”字的女子,在讀者的眼裡,卻變得很不堪——“狡巧偽詐”、“工於心計”、“踩著眾人往上爬”!

“溫柔和順、似桂如蘭”的襲人,為什麼會受到如此抨擊?想必對大多數讀者來說,和下面這件事是分不開的!

第三十四回,寶玉捱打,作為母親的王夫人,自然要查清,是“誰在老爺跟前下的火”,差人喚寶玉身邊的丫頭去問話,襲人就“自告奮勇”的去了。

接著發生的一幕,就是著名的“襲人進言”,大致意思就是:寶二爺也該老爺教訓一下才是,再這麼下去,不務正業、學無所成不說,因園裡的姑娘、丫頭們都一日日大了,若再有“不才之事”發生,豈不毀了二爺一生的品行?所以怎麼想個法,讓二爺搬出園子住才好。

襲人把寶玉身邊的姑娘、丫鬟,凡沾得上邊兒的,都牽扯進來編排了一通——“漸漸大了、會沾累寶玉”,唯有自己,一個沒地位、說話沒分量的小丫頭,為此“日夜懸心、只有燈知道罷了”。

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明於事理又合乎禮義,加上時而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情態的合理運用,王夫人是“點頭嘆息”,一口一個“我的兒”,誇她是“真正好孩子”,臨了囑咐道:“以後我就把他(寶玉)交給你了,好歹留心”。

同樣是薄命佳人,讀者的憐惜之心,為何“不肯略賜襲人半點”?

這次精心策劃又不失時機的進言,讓襲人得到了寶玉準姨娘的寶座,自此,襲人的工資,不再是當丫頭的一兩銀子,而是姨太太的標準——二兩銀子一吊錢!

靠踩著眾人的頭,襲人坐上了寶玉準姨娘的寶座。後來“晴雯被攆”,無形當中,她又扮演了一個在讀者心中性質更為惡劣的角色——“告密者”(是否屬實有待考證)。

這樣的襲人,不僅讀者嗤之以鼻,就連許多客觀、理性,辯證思維的學者,同樣喜歡不起來,可筆者的看法:不可斷章取義,襲人有她的無奈,她也是個薄命可憐的女子!之所以做出這事,她有難言的苦衷!

《紅樓夢》第三十回,寶玉淋雨回來,正沒好氣,把誤以為是小丫頭的襲人重重踢了一腳!這一腳可不得了,襲人肋上青了碗大的一塊,一時睡下,夢中作痛,咳嗽不止,寶玉拿燈一照:只見一口鮮血在地!

襲人心內早已涼了半截,因素日常聽人說:“「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縱然命長終是廢人了。」想起此言,不覺將素日想著後來爭榮誇耀之心盡皆灰了,眼中不覺的滴下淚來”。

這對襲人是個天大的打擊!

首先,此事若傳到王夫人、賈母等人耳朵裡,襲人的結果只有一個:被攆出去。

咳中帶血,在那個年代來說,和癆病的症狀太像了。賈府對“女兒癆”,是唯恐避之不及,晴雯、尤二姐就是最好的例子,得知她們死訊,賈府的態度是:“或一燒,或亂葬崗埋了”,“女兒癆死的,斷不可留”,所以一旦得知襲人“咳中帶血”,任襲人再怎麼“心地純良”、“恪盡職守”,也斷不會留她在寶玉身邊。

所以寶玉要連夜請醫調治時,襲人叫他千萬別聲張,鬧得人知道,明兒悄悄請大夫進來瞧就是了……其中苦處確實“難言”。

其次,縱使此事沒傳出去,自己也是個“歲月不保”之人了。

對這樣“常聽人說”的話,類似民間的俗語、老一輩的經驗,襲人是深信不疑的,比如紫鵑哄寶玉說她林妹妹要回南去,寶玉回到房裡,是“眼也直了、話也不說了”。

襲人不敢造次,先請了李嬤嬤來瞧,當李嬤嬤說了“不中用了”後,襲人才哭了起來……因襲人知李嬤嬤年老多知,如今聽她這樣說,襲人便信以為實,

所以,看到自己“少年吐血、年歲不保”的“事實”,襲人將日後爭榮誇耀的心都涼了!

同樣是薄命佳人,讀者的憐惜之心,為何“不肯略賜襲人半點”?

​家裡,襲人已是打定主意“死都不回去的”了,她唯一的出路,就是成為寶玉的姨娘,這事本可水到渠成,慢慢籌劃,可在被寶玉踢了一腳,自己“咳中帶血”之後,就多了不確定因素,這些不確定因素,決定的是她一生的命運!

所以,她必須要儘早採取行動,以免夜長夢多.......畢竟想成為寶玉姨娘,不是她一個人的“專利”,而是多少人眼裡的“香餑餑”。所以,才有了第三十四回中,我們看到的“襲人進言”這一情節。

襲人,和薄命司冊子上其他女子一樣,也是位薄命佳人,而她的薄命,更是體現在她的“無可奈何”之中!

“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這是襲人的判詞。“枉自”、“空雲”、“堪羨”、“誰知”,這八個字當中的無奈,誰又能體會到?

命運給了她太多的變數:從小被母兄賤賣,幸而賣到賈府;到賈府中又幸運的服侍了寶玉、找到了人生拼搏的目標;本可水到渠成的事,又因寶玉的誤會,差點年歲不保;好不容易獲得了準姨娘的地位,最後又終究與寶玉無緣。

作為一個只比寶玉大一兩歲的女孩子,她沒讀過書,孤身一人在賈府,對於這些變數,襲人只能按她的小見識,來積極小心的應對,她的方式或許自私、言語或許有所偏頗,但人性就是如此,誰是絕對公平的?誰又能說自己是個“無私的聖人呢”?

讀紅樓至此,不由得感嘆,曹公寫人並無褒貶臧否之意,而世人多有是非對錯之心,且誤解襲人多矣!

作者:三生石畔,本文經作者授權發佈。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少讀紅樓,為你講述不一樣的名著故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