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風儒雨裡的花香——品評《紅樓夢》中襲人形象的佛儒思想

襲人 蔣玉菡 賈母 賈寶玉 帝都文化老饕 2017-05-10

“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一句小詩成為了偌大賈府中一個通房丫鬟名字的來歷。人如其名,來自他人的故事,又在故事中演繹著其他人。她的存在看似卑微,卻也是有著深刻哲理的一生。她散發著空谷幽蘭般的清香,表現出的是釋風儒雨中的寧靜美。

襲人人生的哲學——佛學之因果報應

賈寶玉的結局是出家為僧,專心佛法,看破人間富貴榮華,作為他的貼身丫鬟的襲人既近佛法,其本人的人生中也有著一份佛家因果報應的哲學意味。本該嫁於寶玉的襲人終因為形勢所迫委身於優伶蔣玉菡,看似是並不美好的結果,其實不然。襲人相比於小說中的其他人物,或出家者(如寶玉、柳湘蓮),或自盡者(如金釧、尤三姐),或飲恨病逝者(如林黛玉),或背井離鄉者(如賈探春),襲人最終嫁於優伶蔣玉菡、夫妻和美的結局是是相對圓滿的,甚至可以說是出人意料的。這樣的結局,體現了典型的佛家因果哲學思想。

佛家經典《涅盤經》講:“業有三報,一現報,現作善惡之報,現受苦樂之報;二生報,或前生作業今生報,或今生作業來生報;三速報,眼前作業,目下受報。”真正做到多行善積德,不幹壞事的而終得福報的結果。

然而,為什麼襲人有善報?“這襲人意有些痴處,服侍賈母時,心裡眼裡只有一個賈母,如今服侍寶玉,心裡眼裡又只有一個寶玉。只因寶玉性情怪癖,每每規諫寶玉,心中著實憂鬱。”(第19回)襲人忠於主人,事事為寶玉操心,為賈母著想,同時對於那些地位比自己低下的奴僕也並不苛待,可以說為人恬靜隱忍,正是符合了佛家對於強調忍讓修德,追求美好結局的真實因果哲學學說的反映。從這點看,小說中的襲人能獲得的相對完美結局就可以被理解了。

然而,人海茫茫,襲人為何嫁於蔣玉菡,而非旁人呢?則依舊要落在因果二字上。“到了第二天開箱,這姑爺看見一條猩紅汗巾,方知是寶玉的丫頭.原來當初只知是賈母的侍兒,益想不到是襲人.此時蔣玉菡念著寶玉待他的舊情,倒覺滿心惶愧,更加周旋,又故意將寶玉所換那條松花綠的汗巾拿出來.襲人看了,方知這姓蔣的原來就是蔣玉菡,始信姻緣前定。”(第120回)由此可見,襲人嫁於蔣玉菡也絕不是毫無原因的,既有當初寶玉“為媒”互換汗巾的看似無意之舉,再有今日二人喜結連理,一切的因果似乎都已於事前而定,我們甚至可以懷疑,寶玉和蔣玉菡互換汗巾時,襲人就已註定與蔣玉菡相守一生了。

縱觀襲人的一生始終離不開佛家的因果二字,善待身邊的寶玉、賈母,寬容奴僕丫鬟,修德忍讓,使襲人在亂局中仍能獲得自己的幸福。她呵護寶玉無微不至,最終雖未能與之廝守一生,卻也收穫了一個懂得自己的人,是自己的生活有所依靠和解脫。

襲人的處世哲學——儒學之仁恕

襲人為人恬靜隱忍,她的處世哲學中處處體現了儒家的仁恕之道。她對待每一個人都做到了有禮有節,事事為別人著想,照顧著身邊的賈府諸人,毫不怠慢。她的感情,不是一種奴性,更接近儒家傳統的“仁恕”道德哲學。最初只有人字,後以二人相愛,人旁加二為“仁”,故仁由人而來。仁固可作“仁義”解,也可作人解。仁者愛人,因此,“仁者”襲人有著處處為他人著想的特點。

例如第一百二十回寫襲人外配,哭得咽硬難鳴,回過念頭想道:"我若是死在這裡,倒把太太的好心弄壞了。我該死在家裡才是。"懷著必死的心腸回家,住了兩天,細想起來:"哥哥辦事不錯,若是死在哥哥家裡,豈不又害了哥哥呢。"等到了蔣家,襲人此時欲要死在這裡,又恐害了人家,辜負了一番好意。處處為他人著想,不認識他人受累,故依從命運,襲人才有了和蔣玉菡的一生姻緣。委身蔣玉菡,奉養寶釵夫婦,都是襲人仁者愛人的表現。

若談及襲人的“忠恕之道”,就要提到她和賈寶玉的初試雲雨。“說到雲雨私情,羞的襲人掩面伏身而笑。寶玉亦素喜襲人柔媚姣俏,遂強拉襲人同領警幻所訓之事,襲人自知賈母曾將他給了寶玉,也無可推託的,扭捏了半日,無奈何,只得和寶玉溫存了一番。自此寶玉視襲人更自不同,襲人待寶玉也越發盡職了。”(第6回)很多道學家對於賈寶玉和花襲人的非婚姻性關係嚴厲批判,稱之為嚴重的越禮之舉。在我看來,這越禮之舉正是襲人的忠恕哲學表現。

忠,盡力為人謀,中人之心,故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為恕。寶玉自幼生長於女兒家身邊,對於年長與自己、照顧至微的襲人有一種天然的好感,即俄狄浦斯情節①,對其有著一種天然的依戀是很正常的,由此引發非婚姻性關係是人之常情。賈寶玉和襲人的關係中這只是一部分,並非主流。因愛襲人而云雨,非因雲雨而愛襲人。肉體關係並不是寶玉對襲人另眼相待的唯一原因,寶玉對襲人的感情,與對其他女孩子的感情是完全不同的。在襲人身上,寄託著寶玉的俄狄浦斯情結。襲人的年齡比寶玉大兩歲,性格又是溫柔和順,最重要的是,寶玉的飲食起居一直都是由襲人來照顧,這種無微不至的關懷自然會使寶玉對襲人產生一種依戀感。正是襲人這種特殊的性格和身份,才使賈寶玉的戀母情節找到了一個理想的宣洩對象。賈寶玉對襲人的感情,並不僅是男女之間的情愛,還有依戀。

因為“忠”,襲人選擇接受這種關係,使寶玉的生活不至於缺少人性關懷,因為“恕”,襲人選擇了維持這種關係,在寶玉的越禮不羈的背後給與他一種“理解與支持”。仁恕之道中,仁者是襲人處處為他人著想,恕者便是襲人寬容寶玉的不羈與反叛精神,甚至全身心的照顧他。襲人處事之道,唯有仁恕二字而已。

釋風儒雨裡的花香——品評《紅樓夢》中襲人形象的佛儒思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