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餘場惠民演出貫穿全年 本週將正式拉開序幕

戲曲 雜技 音樂 京劇 新疆網 2017-04-12
300 餘場惠民演出貫穿全年 本週將正式拉開序幕

新疆網訊(記者樑淑芳)烏魯木齊市藝術劇院把歌舞送到田間地頭、把兒童劇送到學校、市秦劇團的秦腔唱到社區團結大院……本週,我市文化惠民演出將正式拉開序幕。

與往年不同的是,演出院團在節目創作中“燴”入了“民族團結一家親”元素,在寓教於樂中邀各族群眾品嚐團結大餐,感受美麗新疆,傳遞正能量。

4月10日,記者從市文化局瞭解到,今年,烏魯木齊繼續實施政府購買演出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市屬院團演出足跡遍佈七區一縣。今年惠民演出在去年走進機關、單位、學校、企業、社區、軍營基礎上,也會到清真寺和鄉村演出。

市屬專業藝術院團2017年計劃開展惠民演出場次300場以上,今年依據觀眾的意見和建議,歌舞170餘場,兒童劇也達到了40場以上,還特別推出了一批雙語綜藝類節目,增加了演出場次,將大家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送到各族老百姓家門口。

市藝術劇院為市民準備了雜技、魔術、曲藝、歌舞、音樂、話劇等藝術形式的演出,作品內容涉及“民族團結一家親”諸多感人故事,演出貼近百姓生活,更加接地氣。該劇院院長郭福建介紹,和往年相比,今年更加側重雙語節目創排改編,送到少數民族聚集地區,讓大家都能看懂,目前部分節目都得到了區縣的預訂和邀請。

今年市藝術學院的兒童劇團、歌舞團和交響樂團與市京劇團、市秦劇團均參與今年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動,給市民奉獻形式豐富、極具新疆特色的高水平演出。

數據顯示,去年文化惠民演出共演出316場,觀眾突破了10萬人次。

市藝術劇院院長郭福建說,通過美妙的音樂、歌舞以及先進事蹟創作的話劇作品,將市委市政府對各族百姓的關心問候和為百姓辦的實事宣傳到基層。歌舞藝術形式在新疆是最接地氣的。在惠民演出中,歌舞佔了近一半。隨著每年演出的推進也多了新變化,比如依據新疆觀眾群體的需要,在綜合演出中,在歌舞的基礎上,增加了雜技、魔術、曲藝等藝術形式的創作。在樂器表演中,融合了熱瓦甫、手鼓、二胡等多種各民族傳統樂器共同演奏。

送演出到基層,風格各異的表演贏得了各民族居民的青睞。連著三年都參加演出的52 歲的扎衣爾·包爾漢就是明星。

在舞臺下,總能看到不少觀眾都會拿起手機拍照、錄像助陣,扎衣爾·包爾漢情不自禁地踮起腳尖敲打節拍。“ 老百姓能看明白,喜歡。”這是扎衣爾·包爾漢的初衷。

京劇:《丫頭醫生》傳遞和諧醫患關係

市京劇團今年的惠民演出重點走進校園。用市京劇團副團長何鐵軍的話說就是:“激活傳統,融入時代,感受經典,通過孩子們的賞析、體驗,做到哪所學校需要我們,我們就出現在哪裡。”

傳統曲目選經典,重點曲目立足於紅色傳承保家衛國,特色曲目融入新疆地域特色,通過給學校孩子演出,激活傳統文化的根。

以新劇演出的《楊門女將探谷》為例,利用傳統“京劇國粹元素”將愛國和團結故事相結合。

在演出中,特別加入了載歌載舞、翻躍撲打等元素,激起孩子們的興趣,進而達到弘揚和推廣傳統文化的功效。

此外,還復排了《丫頭醫生》

劇目,該劇根據新疆哈密市二堡鎮一名普通的農村醫務工作者——劉玉蓮的真實事蹟改編,講述了劉玉蓮40 年如一日,為患者送醫送藥、解病痛,被維吾爾族老鄉親切地稱為“丫頭”的感人故事。

傳承中不缺乏創新,但在創新的道路上,還要守住什麼?

何鐵軍說,守住京劇前輩傳承下來為一代代觀眾喜愛的唱腔,如“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這些是京劇藝術的基石,即使出新,也要讓這些藝術要素得到儘可能完整的呈現。

要想使得京劇在校園落地生根,必須把好關。何鐵軍說,京劇是一門專業藝術,需要專業性強的老師來教授,一旦授課的老師不專業,也不利於京劇的傳承。今年繼續推進“一人一師、一師一戲”活動,邀請內地優秀師資力量來烏魯木齊傳授技藝,提高整體專業能力。

秦劇:《父愛》演繹“民族團結一家親”

秦劇作為西北地區最重要的代表劇目,在文化惠民演出中,秦腔傳統劇目佔據了重要比例。

烏魯木齊市秦劇團團長王永立說,結合“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去年年底就開始著手創作以在烏魯木齊某公交集團一名少數民族幹部,長期資助多名家庭困難學生的故事為主線,進一步創作了現代戲《父愛》。

在現代秦劇的創作中,以天山區一個團結大院的漢族夫婦,將一名少數民族殘疾棄嬰撫養成人,並使其最終獲得殘運會獎牌的感人故事為創作素材,進行劇本的編創,起名為《花兒為何這樣紅》。目前,兩部劇都完成了劇本初稿,正抓緊研討修改完善,力爭儘快投入排練。

今年還編排了戲曲小品《鄰里之間》《我是小星星》,以及用民族器樂組合的形式演奏少數民族音樂和新疆民歌也將貫穿秦劇團惠民演出的節目中,以滿足各族群眾的觀劇需求,豐富惠民演出內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