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秦腔老生”表演藝術

戲曲 藝術教育 定軍山 音樂 秦瓊 秦腔大觀園 2018-12-13
淺談“秦腔老生”表演藝術

老生又稱鬚生,正生,或鬍子生。鬍子在戲曲裡的專有名詞叫"髯口"。表示嚴肅端莊之意。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唸白都用本嗓(又叫真嗓或大嗓)。按照傳統,老生基本上都戴三綹的黑鬍子(術語雖作“黑三”)。另外還有灰色(即花白)的三綹鬍子,專門名詞叫“黲三”,或“蒼三”。還有白色的三綹鬍子,叫“白三”。還有一種不分綹、整片遮嚴滿口的鬍子,術語為“滿”,如黑滿、白滿、黲滿。但按照戲曲原來的傳統,不論是戴黑滿或黲三、黲滿、白三、白滿的,都不屬於老生扮演的範圍(屬於“末”行或“外”行應工),只有戴黑三的,才算是真正的老生。現在“末”、“外”都合併到老生行當裡,老生扮演角色的範圍大為擴大,也就沒有這些區別了。

演戲就是表演人物,不同的人物,就要有不同的演法,不能千篇一律,尤其是“做工老生”更應該注意這一點。就是老生的腳步為例:《清風亭》的張元秀《四進士》的宋世傑,都是白鬍子老頭。但是因為人物的身份不同,性格不同,穿戴不同,處境不同,所以,他們出場時的腳步就完全不一樣了。

《清風亭》的張元秀,是個打草鞋、磨豆腐的勞動人民,在戲裡表白他的年齡,是七十三歲,他出場時穿紫花老斗衣。出場的鑼鼓是“小鑼抽頭”打上,走動時兩腿要彎,腰要弓,有點駝背。因為,他長年的勞動,生活又不好,所以,才有這樣走路的姿態。他的腳步,要給觀眾一種健康、樸實的感覺。

《四進士》宋士傑,是個開店的老人。仗義疏財,好打抱不平,生活比較悠閒。他出場時間穿褶子。鑼鼓是“小鑼冒兒頭”打上。走動時,兩腿微有點彎,腰微有點弓,因為,他從前在衙門裡當差,如今是退職在家開店,生活比較穩定。所以,他走路的姿態,就跟勞動人民的張元秀不同。他的腳步要給觀眾一種悠閒、瀟灑的印象。就是同一個人物,在同一齣戲裡,也不是從始至終都是一樣的腳步和姿態。

譬如:《清風亭》的張元秀,他在《清風亭》之前,雖然,也拿著柺棍,因為,他身體和心情都還好,所以,這支柺棍對他來說就不起什麼作用。走路的姿勢,就比較穩健。但是到了《清風亭》之後,唯一的兒子叫人家認走了。他老婆又天天吵鬧跟他要兒子,他自己也因為思念張繼寶,憂鬱成疾,生活困苦。他的那支柺棍,就有作用了。他要靠它走路,成了這個老頭的第三條腿。走路時,腿更彎了,腰更弓了。而且走路起來,頭部要有點微微的擺動。使觀眾感到這個老頭兒是貧病交加,走路都有點走不動了。

所以,就是同一個人物,在同一齣戲裡,也要根據他的處境、年齡、心情的變化,改變他走路的神態,人物才能演活。

淺談“秦腔老生”表演藝術

老生一般分為文武兩種,從表演的側重點來劃分: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武老生。唱工老生亦名安工老生,以唱為主,動作性比較次要,動作幅度較小,態度比較安閒從容,唱時比較安穩沉著,故稱安工老生。例如《二進宮》的楊波,《捉放曹》的陳宮,《文昭關》的伍子胥,《轅門斬子》的楊延昭,《逍遙津》的漢獻帝,《烏盆記》的劉世昌,《臥龍弔孝》的諸葛亮等,都屬於唱工老生。還有一種介乎唱工戲和做工戲之間的以唸白為主的戲,唱工老生和做工老生都可以兼演,例如《夜審潘洪》的寇準,《十道本》的褚遂良,《審頭剌湯》的陸炳等,都屬於這一類。做工老生又稱“衰派”老生,以表演為主。衰派老生有兩種解釋,一是說這類老生專門扮演年老體弱、戴白鬍子的角色,例如《清風亭》的張元秀,《掃松下書》的張廣才,《三孃教子》的薛保,《徐策跑城》的徐策,《鐵蓮花》的劉子忠,《四進士》的宋士傑等,故名衰派。另一種解釋說是因為以做工為主,而一般都是表演精神上受了刺激,情緒緊張,神態粗放,動作激烈的角色,這些角色的精神狀態近乎頹唐衰朽,故稱“衰派”。例如《坐樓殺惜》的宋江、《打棍出箱》的範仲禹、《春秋筆》的張恩、《九更天》的馬義等,都屬於這一類。其實衰派老生這個名詞並不全面,還是說做工老生,特點是側重以表演為主,比較科學、準確。唱工和做工老生都屬於文老生的範疇。

武老生包括長靠和短打兩類。長靠老生又稱靠把老生。長靠指鎧甲,身穿鎧甲,叫作披靠或扎靠。“把”是指兵器。凡是身披鎧甲、手持兵器,擅長武功的老生角色,都叫作靠把老生。例如《定軍山》的黃忠,《戰太平》的花雲,《下河東》的呼延壽亭,《鎮潭州》的岳飛等,都屬於靠把老生應工。至於《打登州》的秦瓊,《太平橋》的史敬思等,則屬於短打武老生(又稱箭衣武老生)戲。

按照表演側重點來劃分行當及其劇目,為的是便於演員掌握所扮演角色的表演特點,同時根據自己的各種條件來選擇適合於自己演出的劇目。但是按照表演的側重和分工來劃分行當,判別劇目,並不是絕對的,更不宜於機械呆板地加以分類。有很多戲都是唱做並重,文武兼備的。絕大多數的做工戲,只是唱的少一點。唱工戲也必須表演人物,不能一味傻唱,只是說這齣戲主要通過音樂形象來感染人。還有一些文武並重的戲,也不能截然劃分清楚。例如《定軍山》是很有代表性的靠把老生戲,但這齣戲既要有優美的工架和嫻熟的武功,又要能夠一邊跑著圓場,一邊唱著速度很快的快板,而且還要唱得節奏鏗鏘,情緒激昂,字眼清晰準確。所以雖然是靠把老生戲,但比起一般唱工老生能工巧匠,難度還要大。因此說行當的劃分是相對的,不是一成不變的。

淺談“秦腔老生”表演藝術

除去按照表演的側重點來劃分老生行當中的細目以外,還有按照角色的身份和社會地位所應該穿的服裝來劃分的方法,其種類有:王帽老生、袍帶老生、褶子老生、靠把老生和箭氅老生。王帽老生指的是頭上戴著王帽,身上穿著龍袍,扮演、皇帝之類的角色。例如《上天台》、《打金磚》的劉秀,《金水橋》的唐太宗,《逍遙津》的漢獻帝,《取成都》的劉璋等。這些王帽老生戲基本上都以唱工為主。袍帶老生的範圍更廣一些,一般扮演各種不同品級的官員,頭上戴著烏紗帽,身上穿著蟒袍,如《二進宮》的楊波,《轅門斬子》的楊延昭,《四進士》的毛朋等。還有一種是穿“官衣”、戴紗帽的,如《群英會》的魯肅,《清官冊》的寇準,《打嚴嵩》的鄒應龍,《玉堂春》的紅袍潘必正、藍袍劉秉義等,包括穿八卦衣的諸葛亮,也劃入這一類。還有一種是褶子老生,這類角色最多,因為褶子是便服,穿用的範圍很廣,例如《擊鼓罵曹》的禰衡(文人),《捉放曹》的陳宮(卸任官員),《問樵鬧府》的範仲禹和《馬前潑水》的朱買臣(落魄文人),《春香鬧學》的陳最良(教書塾師)等。範仲禹和朱買臣一類角色生活困苦,服裝樸素,所以又名貧生或苦條子老生。還有箭氅老生,又名箭衣老生,就是身穿箭衣,有時外面罩著氅或馬褂之類的角色,戲裡不一定有武打,但扮演的角色大多數是武人出身。如《武家坡》的薛平貴,《汾河灣》的薛仁貴等,都屬於這一類等。

淺談“秦腔老生”表演藝術

紅生是指臉上勾著紅臉,用紅色塗成臉譜的老生。這樣的角色不多,主要是扮演關羽和趙匡胤。最早有的由花臉來應工,所以又叫紅淨。京劇史上有名的紅生演員有米喜子、王鴻壽、李洪春、林樹森等人。其藝術特點為嗓音比較高亢,既不同於一般老生的唱法的秀氣,也不同於花臉的唱法的粗猛,獨具一格,要有特殊的工架,特殊的造型。

在老生這一行裡,除了文武老生或按照服裝劃分的一些種類,紅生,還有就是"末"和"外"行當合併起來的角色,現在叫作裡子老生,是扮演比較次要一點的角色。如《搜孤救孤》的公孫杵臼,《捉放曹》的呂伯奢等。另外還這樣的情況,人物內心是驚怕而表面又要裝出鎮靜,這就更難掌握。因為,過於鎮靜了觀眾就看不出驚怕了,過於驚怕,觀眾又看不出鎮靜了,這樣的表情是更難掌握的。好的表演既要使觀眾能看到人物內心的驚怕,又要使觀眾看到人物表面上的鎮靜

所以,演員要對人物有深刻的理解,又要掌握熟練的表演技巧。這就需要不亂的勤學苦練,刻苦鑽研。要注意繼承,多看優秀演員的表演,又要善於創造,根據自己對人物的體會,不斷的提高表現人物的能力。

表演藝術沒有繼承,就沒有基礎,沒有創造就不能發展。所以,我認為:繼承和創造對一個演員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淺談“秦腔老生”表演藝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