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輕人,被信用卡壓垮了人生'

信用卡 不完美媽媽 跳槽那些事兒 柳樹招風 2019-07-26
"
"
多少年輕人,被信用卡壓垮了人生

文/柳樹招風

01

最近同事小晴和歡姐鬧得很不愉快。

緣由是這樣的,熱心的歡姐介紹了一個男生給小晴認識,小晴也同意了,就加了男生的微信。

但還沒到兩個星期,兩人就互相拉黑了彼此。

小晴埋怨歡姐介紹了一個不靠譜的男生給她。歡姐更生氣,因為小晴剛認識人家男生,就敢開口借兩萬塊,男生不願借,小晴就嫌棄人家小氣。

現在男生那邊更埋怨歡姐介紹了一個“騙子”給他。

其實這事並沒有多大爭議,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錯的是小晴,但小晴始終堅持是男方太小氣。

沒過多久,小晴就辭了職,同事們都在揣測小晴是不是因為和歡姐鬧得太僵才辭的職。

其實只有我才知道,小晴辭職不是因為歡姐,而是因為她最近太缺錢,想要換一份更高工資的工作。

她找那個男生借錢,也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工資四千多的她現在欠信用卡五六萬,以卡養卡的方式越來越吃力。

不另找經濟來源,她的人生遲早被信用卡拖垮。

實際上,現在的她必須找個有錢的男朋友,必須換份高工資的工作,必須趕快填補信用卡的漏洞。

我覺得她的人生已經被信用卡拖垮了。

02

前段時間有份不靠譜的數據顯示,現在的90後,人均欠款12萬元。

對於不用信用卡花唄的人來說,這份數據假的不能再假;但那些習慣了用信用卡花唄的年輕人始終懷疑,這份數據說不定是真的。

畢竟信用卡欠個三萬五萬的,似乎是每個年輕人的常態。

曾幾何時,有個朋友在我面前炫耀他的聰明才智。

“我的信用卡額度高達10萬塊,你知道我怎麼做到的嗎?只要每月套現多少,轉賬多少,再多加點流水,就能提高額度。”

他精明的像是范蠡再世,每筆賬都算得一清二楚。

我問他信用卡提那麼多的高額度有什麼用,他神祕兮兮地說:“當然有用,以後買房買車,有很大的便利之處。”

但這個精明的朋友還沒等到買房買車的時候,就欠了信用卡好幾萬,說也奇怪,這錢轉來轉去的,就沒了。

所以信用卡帶給我的印象實在不算太好,它的唯一功能“提前消費”也實在讓我找不到可誇讚的地方。

說來說去,信用卡始終屬於“借錢”,你再厲害,不管額度達到十萬還是百萬,這借來的錢終究是要還回去的。

所以信用卡究竟是借來了便利,還是透支了未來,估計也只有當事人自己才能明白。

03

我覺得人的成長是有階梯性的。

工資三四千的時候,你有三四千的消費標準;工資四五萬,你就自然而然地有了四五萬的消費標準。

但信用卡花唄這類工具,打破了屬於你階梯的眼界,讓你能夠觸摸到更高一層次的消費標準,從而忘記其實自己還沒達到這個層次。

頭條上看到一個視頻,說男人在普通工廠上班,工資三四千,老婆在家帶孩子,一個月花唄消費了一萬六。

這個月老婆買了一個新手機,為小孩買了一輛新的嬰兒車,為小孩辦了一張2999的護理年卡,買了一大堆嬰幼兒用具,比如一把99元的嬰兒剪刀。

男人有些崩潰地問道:“你究竟買了多少東西,買這些東西幹嘛?”

老婆有些理虧,但還是“振振有詞”地辯解道:“這都是有用的東西,人家小孩都有用這些東西,我買了又怎麼了。”

都是貌似“有用”的東西,也沒有亂花錢,但實際上都是非必要的物品。

或者說對於現階段家庭月收入只有4千元的這個家庭來說,這些支出絕對是“無用”大於“有用”。

如今是無現金社會,金錢在大多時候成了一個虛擬的數字,信用卡更是加深了這種虛擬程度,花錢也只有快感,而沒有痛感。

工資到賬一個數字,把這個數字拆分開來,花唄分得一筆數字,信用卡分得一筆數字,微信分得一筆數字。

最後這筆數字還剩多少又有誰在意呢?

花錢容易,還錢辛苦,也就成了絕大多數年輕人的最大通病。

04

很多人會說信用卡還是好的,就是少部分人自制力太差,怨不得信用卡。

但有意思的是,這些指責的人最後往往變成了他們口中自制力差的少部分人當中。

就自制力而言,我想99%的人都會高估自己。

借一點,再多借一點點,慢慢試探著自己還錢的能力範圍,然後毅然而然地超出自己的還錢能力範圍。

多少年輕人,就是這樣搞垮了自己的人生。

所以蘇格拉底早說過:人啊,你要認識你自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