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P2017」韓雅玲:2016-2017年冠心病介入治療進展

心血管病 冠心病 藥品 Noble 心在線 2017-06-18

隨著新技術、新器械的不斷湧現,對冠心病的認識不斷深入,近兩年來,冠心病介入治療領域又有了哪些新的進展?6月16日,2017中國心血管內科醫師年會(CCCP2017)暨中原心臟大會病學大會開幕式後,瀋陽軍區總醫院韓雅玲院士分析總結了2016年至2017年冠心病介入治療的進展。

「CCCP2017」韓雅玲:2016-2017年冠心病介入治療進展

圖1. 韓雅玲院士作現場報告。

一、心肌血運重建策略的新證據

1. EXCEL與NOBLE

EXCEL研究為多中心、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旨在比較經皮冠脈介入治療(PCI)與冠脈旁路移植術(CABG)的療效和優越性。1905例中、低危的無保護左主幹病變患者1:1隨機分為PCI和CABG組。

3年隨訪發現,兩組主要終點(死亡、心梗或卒中)事件無顯著差異(如下圖),且PCI組30天不良事件發生風險更低。因此,研究者認為,PCI可作為治療中危(SYNTAX<32)擇期左主幹病變患者的一種血運重建策略,這種治療決策應由心臟團隊討論後決定,並應考慮患者個體差異。


「CCCP2017」韓雅玲:2016-2017年冠心病介入治療進展

圖2. EXCLE研究主要終點事件發生率。

NOBLE研究比較Biolimus可降解塗層DES-PCI和CABG用於左主幹病變血運重建的臨床結局,主要終點為5年期主要心腦血管事件(MACCE)複合終點,包括全因死亡、非手術相關心梗、卒中和再次血運重建。

研究發現,雖然兩組全因死亡風險相似,但CABG組在MACCE方面優於PCI組,如下圖。PCI組非操作相關心梗風險顯著高於CABG組,且再次血運重建風險較高,主要是新發病變和非左主幹靶病變再次血運重建。


「CCCP2017」韓雅玲:2016-2017年冠心病介入治療進展

圖3. NOBLE研究主要終點事件發生率。


「CCCP2017」韓雅玲:2016-2017年冠心病介入治療進展

圖4. EXCEL與NOBLE研究不同點比較。

2. DECISION-CTO

該研究最終入選19個臨床中心的834例患者,隨機分為PCI+最佳藥物治療(OMT)組和OMT組。主要終點事件為全因死亡、MI、卒中及再次血運重建的複合終點。

ITT數據集分析顯示,3年隨訪期內,在主要終點事件方面,OMT作為初始治療方案不劣於PCI;然而,在PPS數據集分析中,未達到OMT非劣效於PCI的結論。與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評價在各時間段均無差異。因此,OMT作為CTO病變患者的初始治療策略是合理的。

3. EuroCTO

研究納入407例CTO患者,以2:1隨機分入PCI組和OMT組,主要有效性終點為12個月時的健康狀況,主要安全性終點為3年時PCI安全性。

研究發現,PCI可顯著改善主要終點,即術後12個月生活質量和心絞痛症狀,圍術期併發症低。但兩組1年時MACCE風險相似,主要安全性終點需要3年數據進行評估。


「CCCP2017」韓雅玲:2016-2017年冠心病介入治療進展

圖5. DECISION-CTO與EuroCTO比較。

二、PCI相關的藥物治療進展

1. TOPIC

在今年5月份的歐洲血運重建(EuroPCR)年度會議上公佈了TOPIC研究結果。該研究納入646例行PCI的ACS患者,術後接受新型P2Y12抑制劑1個月後,1:1隨機分組,替換為氯吡格雷至12個月,或一直服用新型P2Y12抑制劑至12個月。主要終點為死亡、緊急血運重建、卒中、BARC分型≥2的出血事件。

1年隨訪發現,ACS患者PCI術後更換藥物者較未更換者預後較好,其淨臨床不良事件發生率更低(得益於在不增高缺血事件基礎上,具有更低的出血事件發生率)。

但該研究存在一定侷限性,如單中心、開放標籤。

2. I -LOVE- IT 2

該研究旨在評價新型生物可降解塗層西羅莫司DES(SES)在真實世界PCI臨床實踐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DAPT亞組研究表明,置入生物可降解塗層SES的患者,18個月時主要終點事件[淨不良心腦血管事件(NACCE)、靶病變失敗(TLF)]發生率,DAPT 6個月組不劣於12個月組。6~18個月期間,兩組均未發生明確/可能的支架內血栓形成。


「CCCP2017」韓雅玲:2016-2017年冠心病介入治療進展

圖6. I -LOVE- IT 2研究12個月和18個月主要結果。

研究提示,穩定型冠心病及缺血程度較低的急性冠脈綜合徵(ACS)患者,置入可降解塗層SES後DAPT療程可縮短至6個月,以減少出血併發症及藥物副作用。

3. 比伐蘆定相關薈萃分析

直接PCI圍術期應用比伐蘆定的多中心、大樣本回顧性中國研究顯示,PCI後持續應用高劑量比伐蘆定患者,無急性支架內血栓發生;而應用低劑量或術後停用比伐蘆定的患者急性支架內血栓發生率為0.3%。30天時,兩組患者的MACCE及出血事件發生風險無顯著差異,如下圖。


「CCCP2017」韓雅玲:2016-2017年冠心病介入治療進展

圖7. 不同劑量組主要研究結果。

三、新型支架研究進展

1. Absorb Ⅲ

ABSORB III研究為前瞻性、多中心、雙盲試驗,旨在對比Absorb BVS與Xience CoCr-EES治療非複雜性阻塞性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納入2008患者,按2:1隨機分入Absorb BVS組或Xience CoCr-EES組。

研究表明,Absorb BVS用於穩定型冠心病和穩定的ACS患者時,1~2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可接受的,1~2年支架血栓發生率僅0.3%。2年時, Absorb BVS的TLF略高於Xience CoCr-EES(11.0% vs. 7.9%,P=0.03),但在排除<2.25 mm血管後,兩者的TLF差別較小(9.3% vs. 7.0%,P=0.12)。然而,是否有更好的選擇方法和技術來改善患者短期結局, Absorb BVS可否較Xience CoCr-EES更好地改善患者長期結局,還需AbsorbⅢ∕Ⅳ研究長期數據來解答。

2. Absorb China

該研究3年支架內血栓結果展示了長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入選國內24家中心、480例PCI患者,隨機分為BVS組和CoCr-EES組。

3年隨訪期間,Absorb BVS組或Xience CoCr-EES組相比具有相似臨床效果,包括靶病變失敗、心性死亡、靶血管心梗、缺血驅動的靶血管血運重建、支架內血栓事件。同時,PSP原則(即充分預擴張、選擇合適的支架尺寸、後擴張)對於ABSORB BVS植入非常重要,規範的植入技術有助於獲得更好的臨床獲益。

3. Neo-Vas-RCT

該試驗為第一個比較NeoVas西羅莫司塗層BRS與CoCr-EES對於冠脈非複雜病變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研究顯示,NeoVas BRS與CoCr-EES具有相似的主要終點事件(1年晚期管腔丟失)發生率;1年臨床終點事件發生率(包括靶病變失敗、心源性死亡、靶血管MI、缺血驅動的靶血管血運重建、支架內血栓)亦相似,且均較低。術後即刻及1年隨訪的血流儲備分數(FFR)結果也相似。目前正進行更長期的5年隨訪。

四、面臨的問題

CTO治療策略:目前中期結果結論不一,仍需更多大樣本、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來進一步證實PCI與OMT的差異。解決這一問題的難點是,CTO病例入選困難,入選時間較長。

PCI後抗血小板及抗凝策略:在新器械(塗層可降解DES、DCB等)不斷湧現的時代,抗栓策略需要與時俱進,針對不同類型的患者、病變及新型介入材料積累循證醫學證據,探討個體化優化抗栓策略。

新型支架:隨著BVS材料工藝優化,有望突破小血管植入後事件增多問題,但目前階段仍要以充分遵循PSP操作原則為主。

心在線 專業平臺專家打造

編輯 田新芳┆美編 柴明霞┆製版 劉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