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 2017|周京敏:HFmrEF患者的臨床特徵和預後分析

2016年,ESC心衰指南新增了射血分數中間範圍型心衰(HFmrEF)的定義。什麼是HFmrEF?HFmrEF患者有哪些臨床特徵?在剛剛過去的中華醫學會第十九次全國心血管年會(CSC2017)暨山西省第十八次心血管病學術會議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周京敏教授對HFmrEF患者的臨床特徵和預後進行了詳細解讀:

CSC 2017|周京敏:HFmrEF患者的臨床特徵和預後分析

周京敏教授作精彩報告

  我們以往對心力衰竭患者,通常根據左心室射血分數的變化分為射血分數降低的收縮性心衰(HFrEF)和射血分數不降低的舒張性心衰(HFpEF)。2016年公佈的歐洲心臟病學會心衰指南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即射血分數處於中間範圍的心力衰竭(HFmrEF),其定義為射血分數介於40%~49%之間的心衰。這一概念提出的主要背景在於射血分數處於該範圍內的心衰患者的臨床特徵和病情預後均尚不明確,與典型的HFrEF和HFpEF都有所不同,且治療方案缺少循證醫學證據。

  十二五期間,在我國進行的前瞻性大型心衰註冊登記研究——CN-HF研究納入了來自全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華南、華東和華中7個地理地區的45家中心的心衰患者,其中包括608例HFmrEF患者。入組患者的病史、輔助檢查、各項實驗室檢測指標、藥物及非藥物治療,以及預後情況等臨床資料都被完整收錄,並追蹤隨訪患者出院後24個月中的硬終點發生情況。通過對該研究的各類數據分析,我們對HFmrEF的臨床特徵、預後以及藥物治療方案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瞭解。

  首先在臨床特徵方面,HFmrEF患者平均年齡為69.6歲,首次因心衰入院的年齡為67.8歲,其中男性佔67%,最常見的合併症為高血壓、房顫、缺血性心肌病、貧血、糖尿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其中房顫的患病率高達近60%,並且在HFmrEF患者中有近40%患者同時患有3種或3種以上的合併症,大部分患者的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心功能分級屬於II級和III級,BNP中位數為822pg/ml,NT-proBNP的中位數為2515pg/ml。HFmrEF患者中LVEF等於40%的患者最多,佔16%。

  其次在預後方面,兩年隨訪結果顯示HFmrEF患者的生存率與射血分數保留的HFrEF患者更為接近,但是二者之間仍然有統計學差異。在再住院率方面,一年為38.5%,兩年為41%,與國際上其他研究的數據類似,總體上預後處於HFrEF患者和HFpEF患者之間。HFmrEF患者的總生存率很大程度上受到合併症的影響。但與傳統觀念不同的是,對HFmrEF總患者生存率影響最大的合併症是貧血、房顫以及慢性腎病,而非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和心梗。患有前三種合併症的患者的死亡率會較無該合併症的患者升高近一倍,並且在合併症數量方面,患有3種或3種以上合併症的患者的生存率也明顯低於1~2種合併症的患者。

  再次在藥物治療方面,研究通過校正多個混雜因素髮現,ACEI類藥物有能夠改善患者生存率的傾向,但在統計學上未達統計學差異;而阿司匹林、ACEI或ARB、β受體阻滯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以及臨床上常用的由ACEI、β受體阻滯劑和醛固酮受體阻滯劑組成的“金三角”治療方案都不能明顯改善患者預後。另外,使用硝酸鹽類和洋地黃藥物反而降低患者生存率。而對於再住院率,我們發現ACEI和ARB聯用以及“金三角”療法可以降低30天和1年的再住院率,但β受體阻滯劑卻會增加再住院率,其中具體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確。

總體而言,HFmrEF患者的臨床特徵與HFrEF和HFpEF患者不同,多項數據都分佈於二者之間;在預後方面,全因死亡率和全因再住院率都處於“中間”狀態。對比各種藥物治療的結果顯示,ACEI可降低全因死亡率傾向(雖然未達統計學差異),硝酸鹽和洋地黃類藥物則會增加死亡風險,在再住院率方面,ACEI、ACEI和ARB聯用以及“金三角”療法可顯著降低再住院率。

相關推薦

推薦中...